|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49年12月里一個陰霾的日子,蔣介石悄然登上美制“江靜”號軍艦,向中國東南方向大海中的一個島嶼——台灣逃亡而去。 國民党在中國大陸的失敗已經是無可挽回的事實。抗日戰爭的胜利給這個國民党領袖帶來的聲譽,加之800万重兵和美國先進武器的援助,曾經使他在三年前雄心勃勃地宣稱“三個月到半年之內消滅共產党”。這時,他的軍事幕僚以及他的美國盟友們都以為無論作戰兵力還是武器質量都決定了蔣介石贏得戰爭胜利是勢在必得。可是他們完全忽視了一個似乎是純軍事學以外的因素,那就是發生戰爭的這塊土地上人心的向背。戰爭終究是人的行為。在國民党政權統治的末期,政治黑暗、官吏腐敗、物价飛漲使整個中國民不聊生,國民党政權在中國百姓的心目中已經是災難的代名詞,加上割据各地的軍閥由來已久的幫派角斗,在手持步槍的解放軍以及跟隨在他們身后 的上百万民眾的吶喊聲中,蔣介石的百万精銳之師在一個又一個的戰役中紛紛解甲。蔣介石曾經對橫貫中國大陸中部的一條大江抱有近乎天真的幻想,500里的堅固防線,岸炮軍艦如林以待。但是,大江岸邊的窮苦百姓自愿划著木船在炮火中運送解放軍橫渡大江,結果是“長江天塹,一葦可渡”。當穿著草鞋的解放軍戰士沖進南京“總統府”中蔣介石豪華的辦公室時,桌上的電話依舊可以使用。一位解放軍的將領坐在“蔣總統”的椅子上給北平西山上蒼松環繞的“雙清”別墅打了一個電話,毛澤東接完電話后,寫下了一首至今依然令人蕩气回腸的詩篇,其中的一句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中國共產党人要贏得解放全中國的胜利,逃往台灣的國民党軍自然在“追窮寇”的范圍之內。台灣不可能成為國民党殘兵敗將的苟且之所,解放軍大規模的渡海作戰和對台灣的最終解放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此,毛澤東胸有成竹,蔣介石則是心有余悸,而遠在地球另一端卻硬要涉足遠東事務的美國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必然結局。 目前的問題僅僅是人民解放軍渡過台灣海峽的時間表。 惊魂未定的蔣介石在被海水包圍著的台灣島上反复強調“台灣一定能守得住”這句話,但是,蔣介石心里非常清楚一個軍事上的簡單事實:150海里的台灣海峽在300年前尚且阻擋不了鄭成功的木船船隊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現在又如何能抵擋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沿海,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三野的几十万精銳部隊、各种型號的船只皆在准備之中。最令人吃惊的是,裝備很差的解放軍竟然有了飛机!送到蔣介石手上的情報是這樣描述的:“彼等所准備的空軍,到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已有飛机四百架”,“上海的龍華机場一度為我政府炸毀者,現已借助俄人之助,修复至可以使用”,“長江以南各地約有三十個空軍基地,包括對日作戰時英軍所修筑的若干基地,亦已恢复可供使用之程度”。此刻,在蔣介石看來,惟一可以救命的稻草是美國一如既往的援助,甚至是軍事的干預。 但是,美國人的做法卻令在台灣島上惶惶不可終日的蔣介石雪上加霜。 當毛澤東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的時候,美國國務院也緊急召開了一個遠東問題圓桌會議。會議确定了一個事實:蔣介石已經被永遠地赶出了中國大陸,中國共產党軍隊很快就會占領台灣,時間最遲在1950年的下半年。美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要盡快從中國脫身,結束与蔣介石政權的關系。國務卿艾奇遜甚至還主張,至少暫時不向國民党政權提供軍事援助,而且也不應該試圖把台灣和中國大陸分离開。 美國政府的態度十分明确:在不承認新中國的同時,也不再支持已經沒有了希望的蔣介石。但美國國會一部分參議員卻主張繼續支持台灣,他們不斷向杜魯門總統施加壓力。為此,艾奇遜出面對美國軍方解釋:美國必須承認,中國共產党人已經控制了全中國,國民党已經崩潰。即使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意見繼續援助台灣,其效果最多是把台灣陷落的時間延遲一年,這對美國來講太不合算了。為了說明這個“不合算”,艾奇遜又十分耐心地列舉了五點理由:一、會使美國再次卷入一場有世界影響的失敗中,影響美國的威信;二、會把全中國人一致的仇恨集中在美國身上;三、會給蘇聯提供在安理會上攻擊美國的借口;四、會使美國在亞洲人民心目中成為一個腐敗并且威信掃地的國民党政府的支持者;五、沒有人認為台灣一旦落入共產党之手,會打破美國的遠東防線。而這第五條理由正是美國政府改變對台灣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美國人意識到,台灣不值得他們付出 這么高的代价,在台灣問題上,作為世界強國的美國眼光應該放遠一點。 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出第二十八號密令:《關于台灣的政策宣傳指示》。文件确定了美國官方關于台灣問題的統一對外宣傳口徑,同時文件确定了任何支持台灣的做法都是對美國利益不利的,都會使美國卷入一場危險的戰爭,都會使美國成為中國人民的對立面。文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強調了一個至今依舊十分敏感的重要觀點,即,台灣無論從歷史上還是從地理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不能夠分割的一個整体的國家。 1950年1月5日,杜魯門代表美國政府發表了《關于台灣的聲明》,再次确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關于台灣歸還中國的條款,宣布美國無條件地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美國對台灣沒有掠奪的野心。杜魯門說:“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國卷入中國內戰中的途徑,美國政府也不擬對台灣的中國軍隊供給軍事援助和提供意見。”基于這個聲明,美國宣布從台灣撤走僑民。美國在台灣只留有一個領事級的代表,最高武官僅僅是一名中校。 杜魯門決心要看著蔣介石自生自滅了。昔日“盟友”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毫不含糊地就一刀兩斷了,對此,杜魯門和蔣介石兩個人心里都有各自的隱衷。1948年,与民主党候選人杜魯門競爭美國總統寶座的是紐約州共和党州長杜威,杜威對社會主義充滿仇恨,強調要增加對中國國民党軍隊的援助,主張派美國軍事顧問到中國去幫助國民党改善軍隊素質,不帶任何附加條件地給國民党政府10億美元以支撐滅亡在即的政權。大洋那一端的叫囂讓蔣介石感到格外興奮,他除了捐助現金幫助杜威競選之外,還特地批准定居在美國的孔祥熙以他私人的名義,在競選中為社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且委托國民党駐美大使顧維鈞向杜威頒授了一枚吉星勳章。對此,杜魯門知道得一清二楚,杜魯門說:“他們使許多眾議員和參議員听他們的吩咐,他們有几十億美元可花。我不是說他們收買了什么人,而是說有許多錢在流動,有許多人按照院外援華集團的旨意行事。”可是,競選的結果還是杜魯門當選為美國總統。 為了向全世界表明美國“棄台”的決心,國務卿艾奇遜干脆公開了美國在遠東的防線。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講中,他面對記者展開了一幅遠東地圖,用講解棒邊畫邊說: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防線确定為北起阿留申群島,經過日本的琉球群島,南至菲律賓,台灣和朝鮮在美國的防衛圈之外。換句話說,凡是在美國的防衛圈之外的事情,美國不會去管。美國遠東軍事防線的公開,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以至于在朝鮮戰爭爆發的三年中,艾奇遜不斷地受到美國激進派的攻擊,他們用艾奇遜證明著麥卡錫議員曾經說過的一句惊人的話:美國國務院一大半儿的人是共產主義分子。 杜魯門的聲明和艾奇遜的演講時間都是1950年的年初。 對遠東來講,這是一個微妙時刻。 盡管后來毛澤東針對杜魯門1月5目的聲明譴責美國“說話不算話”,但是當時杜魯門的聲明對北京無疑是一個安全的信號。橫渡台灣海峽的作戰計划在毛澤東的腦海中已經成熟,現在需要關注的僅僅是軍事上的准備和气象資料。全中國即將徹底解放的前景令毛澤東的那段時光顯得特別美好,他神采飛揚地穿行于建國初期的各种會議間,一次次地操著風趣幽默的湖南鄉音向人民描繪中國明天的藍圖,他說:“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但是,在毛澤東舒暢的心情中還是有一塊小小的陰影。作 為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多少預感到,在遠東北部与中國相鄰的朝鮮半島上,戰爭的態勢也許不可避免。毛澤東對此備感不安,而這种不安被美國報紙上的一篇文章給加強了。美國國會反對放棄台灣的議員寫出了分析1950年初遠東政治局勢的文章,文章巨大的黑色標題字讓美國人都心惊肉跳:杜魯門邀請共產党進攻! 台灣,面積3600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日本占領期間留下一些工業基礎,而大部分島民世代以耕作農田為生。1949年從大陸突然擁入的國民党軍隊使這個封閉的島嶼驟然緊張起來。物价飛漲,物資奇缺,而解放軍馬上就要進攻的消息和美國“棄台”的政策使這個本已混亂的島嶼更加惶惶不安。從大陸掠奪了不少金條的國民党顯貴們開始設法再次出逃,台灣政權在“保密防諜”口號的偽裝下,下令禁止台灣人員出島,大有“要完蛋大家一起完蛋”的架勢,但卻更加劇了全島人心崩潰的進程。 國民党撤退到台灣的號稱60万人的軍隊,其實大半是已毫無斗志的散兵,飛机沒有零件,汽油的庫存僅夠使用兩個月,破舊的軍艦有一半儿根本不能參加戰斗。最后,連糧食都成了問題。 1949年台灣的糧食產量比10年前的產量少了14万吨。分散在沿海各個小島嶼上的國民党士兵衣衫破舊,饑腸輸輸,他們的作戰方案中最詳細的內容就是當解放大軍到來的時候如何逃命。 況且絕大部分出逃的士兵家屬親人還在大陸,對父母妻儿的思念在風雨飄搖的時刻更是到了無以复加的程度。与解放軍打過仗的老兵們都知道,到時候把手舉起來是最好的出路,那樣解放軍會發給几塊大洋當回家的路費,這是早點儿离開這個島嶼的最好的辦法了。 1950年,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最适宜的時間是在已6、7、8這三個月內。因為,到了9月,台灣海峽就會進入台風頻發季節。 而在6、7、8這三個月中,戰役最有可能打響的時間是6月。 蔣介石盼望海上的台風早點儿來到,越早越好,最好是整年不停地刮。 但是,6月,當他特地來到台灣海峽的海邊時,他看到的是一個平靜的、藍得像一塊大玻璃似的遼闊海面。此時,蔣介石的目光死死地向他出逃的那塊大陸望去,他根本沒有想到,就在這塊大陸的北邊,有著一個叫朝鮮的國家,用不了多久這個國家將与海峽那邊的大陸命運攸關。而此刻,纏繞蔣介石的問題只有一個:解放軍什么時候打過來? 解放軍缺少空海軍力量。 在建國前夕的1949年7月,解放軍各主力部隊正向這個國家的邊緣地域發展戰果的時候,一個由劉少奇為首的代表團出發到蘇聯去了。這個代表團攜帶著一封中共中央給斯大林的信,信的內容是向蘇聯提出協助中國共產党的軍隊進攻台灣,中國請蘇聯出動空海軍參戰。在蘇聯,劉少奇向斯大林說明了准備1950年解放台灣的設想,要求蘇聯提供200架戰斗飛机并代訓飛行員。對于劉少奇的具体要求,斯大林很痛快地答應了;但是,對于中共中央在信中的請求,斯大林卻沒有首肯。蘇聯不愿意在解放軍攻打台灣的時候派出空軍和海軍參戰,是擔心美國一旦無法坐視而介入將可能誘發蘇美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五年之后,斯大林說:“蘇聯人民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戰爭磨難,他們很難理解為什么這樣做。” 毛澤東理解斯大林的顧慮。這個農民出身的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長期的戰爭中樹立了一個影響了他一生性格的信念,那就是“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辦自己的事情,“自己動手,丰衣足食”。毛澤東并沒把蘇聯的援助視為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但是,當他接到福建沿海前線的戰斗報告時,他這個 從來沒有出過海的偉人開始有了疑慮。解放金門島的戰斗,由于渡海工具的簡陋和渡海作戰的難度,解放軍傷亡巨大。沿海作戰尚且如此,打到台灣去的難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毛澤東決定親自到蘇聯去。 1949年12月,莫斯科最寒冷的季節,出生于中國溫暖的南方的毛澤東乘坐火車橫穿了西伯利亞覆蓋著茫茫冰雪的荒原,來到蘇聯的克里姆林宮。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第一次离開自己的祖國。 中國共產党從她成立的那天起,就決心以蘇聯共產党為榜樣,通過浴血奮戰建立起像蘇聯一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在蘇聯看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國民党控制著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還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而共產党還很弱小,居于中國偏僻地區的一些角落。由此在抗日戰爭期間,蘇聯把對中國的援助絕大部分給予了國民党。直到1948年,共產党的軍隊奇跡般地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消滅了國民党正規軍144個師,加上非正規的29個師,總人數在154万人以上時,蘇聯才不禁大吃一惊。 蘇共中央派米高揚到當時中共中央的駐地西柏坡,來探究中國的事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米高揚回到蘇聯后的結論是:中國共產党的領導階層是由一群精通馬列主義的、极其有能力的精英所組成,國民党的失敗是一种必然。但即使在這种情況下,蘇聯還是提出共產党和國民党“划江而治”。蘇聯的擔心是:一旦解放軍渡江解放全中國,美國就會參戰,從而將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把蘇聯也拖進去。結果卻是解放軍一直打到了國民党的“總統府”,美國人沒管也沒救。 在劉少奇訪問蘇聯的時候,斯大林已經知道了不可輕視中國共產党人,他曾這樣問劉少奇:“我們是否妨礙了你們?”劉少奇回答:“沒有。”斯大林還是說:“妨礙了,妨礙了,我們不大了解中國。” 不大了解中國的斯大林,怎么可能了解毛澤東? 毛澤東率領的代表團是龐大的,名義上是來參加斯大林70壽辰慶典。但是,毛澤東到達莫斯科后,蘇聯方面沒有馬上安排毛澤東与斯大林會面,以至后來在見到斯大林的時候,毛澤東說:“我是個長期靠邊站的人。”在与斯大林的會談中,毛澤東主張搞一個中蘇“友好條約”,拿毛澤東的話講,搞出一個“既好吃又好看的東西”,但斯大林認為簽訂這樣一個條約會違背《雅爾塔協議》。毛澤東堅持要簽訂這個條約,表示這件事不做好他就不离開蘇聯。毛澤東之所以能耐下心來在异國他鄉作客長達几個月之久,台灣問題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毛澤東第一次會見斯大林的時候,便把希望蘇聯援助解放台灣的事情提了出來,但得到的只是斯大林十分含糊的回答:“這樣的援助不是沒有可能的,本來是應該考慮這樣做的,問題是不能給美國一個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揮和軍事人員,我們隨時都可以派給你們,但其他的形式還需要考慮。”斯大林甚至說出這樣的話:“是否可以先向台灣空投傘兵,組織起暴動,然后再進攻呢?” 斯大林不想也不能破坏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對戰后遠東政治格局形式的共同承諾。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對蘇聯的對立和對美國的蔑視同時產生了,而正是這兩點,對未來爆發的朝鮮戰爭的規模、發展和結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當毛澤東還在莫斯科的時候,杜魯門1月5目的《關于台灣問題的聲明》發表了。后來的史學家認為這是一份讓斯大林“解放思想”的聲明。因為既然美國人主動放棄了雅爾塔會議上划定的勢力范圍,公開聲明美國不管那么多“閒事”,那么蘇聯還有什么可需要小心翼翼的?再說,當初國民党政權在大陸即將崩 潰的時候,美國都沒武力干涉,那么現在他們還會在乎那個小小的台灣嗎?斯大林的態度立刻有了轉變。于是,原來不想簽訂的條約簽訂了,名為《中蘇友好合作同盟條約》,援助中國解放台灣的事情也有了著落:斯大林同意毛澤東對“在适當的時候解放台灣做必要的准備”,“給予中國三億美元的貸款”,其中的一半儿用來購買解放台灣用的海軍裝備。不過,直到最后,斯大林也沒有同意蘇軍的飛机軍艦參加解放台灣的戰斗。 解放台灣的軍事准備在樂觀的气氛中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就在毛澤東在莫斯科的時候,還有一個异國的年輕人也在莫斯科,他對斯大林提出的問題和毛澤東的問題几乎是同一個性質。斯大林沒有告知毛澤東關于這個人的問題,僅僅是在一次會談中,當談到把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朝鮮籍干部戰士全部移交給北朝鮮時,才算是快要接触到那個年輕人的事了,然而斯大林只与毛澤東談論著中國的問題。當毛澤東談到中國的鄰國朝鮮時,他強調朝鮮北方應該對南朝鮮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采取積极防御的態勢。但此刻在毛澤東的心目中,新中國目前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放台灣。 与毛澤東同時在莫斯科的年輕人是金日成。 金日成來到蘇聯,是要向斯大林表達他渴望朝鮮統一的焦灼心情。 曾在中國東北寒冷的叢林里、在蘇聯遠東部隊的軍營里飽受過戰爭磨難的金日成英俊而高大,他的游擊隊曾讓朝鮮國土上的日本人膽戰心惊,他雖年輕但已位居朝鮮軍隊的將軍,在遠東多年的轉戰讓他自信而果敢。 蘇美兩國在朝鮮實施“托管”之后,1945年12月,蘇、美、英三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了專門討論朝鮮問題的會議。會后發表的公報十分清楚地闡述了朝鮮的前途:“為使朝鮮成為獨立國家,蘇美兩國政府協商組成臨時朝鮮民主政府,并協同這個政府,幫助朝鮮人民在政治、經濟、社會上進步,盡快建成統一的獨立國家。”至少從理論上看,朝鮮的前途是光明的。根据這個公報精神,1946年3月,蘇美聯合委員會成立。但是,隨之而來的東西方兩大陣營開始的冷戰,在朝鮮問題上不可掩飾地暴露了出來。于是,“一個統一的獨立國家”僅僅成為了文件中的一句話,朝鮮實際上仍被一條戒備森嚴的鐵絲网分成南北兩個部分。 蘇聯軍隊進入北朝鮮后,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宣告:“朝鮮已經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蘇軍將在和朝鮮的一切反日的民主政党廣泛合作的基礎上,幫助朝鮮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顯然,蘇軍的這個承諾得到了渴望獨立与自主的朝鮮人民的极大擁護。1945年10月,朝鮮共產党北方組織委員會成立。第二年,北朝鮮共產党和朝鮮新民党合并,成立了朝鮮勞動党。1946年初,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成立,它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治机關。人民委員會公布了其政治綱領:肅清一切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殘余,鎮壓反動勢力的活動,保證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權利,對交通、銀行、礦山等大企業實行國有化,沒收日本、賣國者、地主的土地無償分配給農民,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為徹底完成民主革命、鞏固和加強朝鮮北部民主基地而斗爭。這是一個徹底的共產党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体系的政權,它的領導者是人民委員會委員長金日成。 1946年3月5日,北朝鮮的土地改革開始。日本占領期間的日本企業、日朝合資企業、寺院和教堂的財產,地主占有的面積在五町步(一町步等于一公頃)以上的土地,全部被沒收然后分給無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農民。有70万以上的農民無償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殖民地和封建制的經濟基礎被摧 毀,農村的生產力得到空前的解放。這是貧苦者的節日,是剝削者的末日。金日成收到的農民的致謝信就有3万多封,其中有几十封信是用血寫的。同時,重要企業全部被國有化,從而保證了社會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為恢复戰爭創傷和民族經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人民委員會還頒布了一系列社會改革的法令,比如男女平等法、八小時工作制法等等,使人民感受到國家的天空陽光空前明媚。 在南朝鮮,從美軍“托管”的第一天起,它的經濟和政治使陷入混亂之中,其程度遠遠超出遠東美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的預料。 美軍在朝鮮登陸的第一天,即1945年9月7日,麥克阿瑟頒布的第一條通告是:“對朝鮮北緯三十八度以南地區及該地區居民的一切政府權力,目前暫由本人行使。”接著,他制定了一系列讓南朝鮮人民憤怒的條款,其中一條是:原日本殖民政府人員繼續留職履行公務。可是日本在朝鮮的殘酷統治不是結束了嗎?還有一條是:在軍事管制期間,英語為官方通用的語言。難道“解放”了的朝鮮連自己的語言都不能通用嗎?美軍奉麥克阿瑟之命,解散了南朝鮮已經建立起來的人民委員會,恢复了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所有机构,并且成立的南朝鮮軍政府各級官員一律由美國軍官擔任,宣布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一切法律有效,日本殖民統治者的財產全部歸美軍所有。据當時有關的統計數字披露,美軍把南朝鮮工農業總資產的80%都在“托管”時期裝入了自己的腰包。 美國人把美國式的民主帶給了南朝鮮,南朝鮮一下子冒出了各色各樣的“政党”,最多的時候達到113個。這些“政党”大多是政治上的歷史老冤家,誰也不愿意与誰有一絲合作,拿麥克阿瑟自己的話講,“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麥克阿瑟一生的經歷表明他既是叱吒風云的一代戰將,又是國際政治中典型的低能儿。他把美軍占領日本的那一套用在了南朝鮮,他甚至從來沒想到,朝鮮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二戰后,都和戰敗國日本的政治地位完全不同。在戰敗的結局中惊魂未定的、讓原子彈炸得惊恐万狀的日本人可以把麥克阿瑟視為統治、專制、社會法制的象征,但朝鮮對這個美國軍官沒有任何可屈從的理由,朝鮮人民渴望的是結束外國的統治,建立自己的國家。于是,僅1946年間,大規模的示威、抗議、罷工、罷課等活動從年初到年尾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席卷了南朝鮮73個郡。美軍出動騎兵和坦克鎮壓,結果使矛盾更加激化,以致到了10月,大丘爆發武裝起義并持續了兩個月之久,成為朝鮮歷史上著名的“十月抗爭”。 麥克阿瑟后來的繼任者李奇微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承認:“美軍的軍事占領政策和措施不得人心,失去了朝鮮人民的信任与合作。” 1947年10月17日,蘇聯在第二屆聯合國大會上,提交了兩項議案:一是邀請南、北朝鮮的代表參加聯合國討論朝鮮問題的會議;二是提議蘇美兩國于1948年初同時自北、南朝鮮撤出軍隊,讓朝鮮人民建立朝鮮的全國政府。結果,兩項議案均遭美國否決。 實際上,美國的真實想法是盡快從南朝鮮脫手。原因不僅僅是南朝鮮已成為美軍的政治泥潭,同時還因為美國國內的反戰呼聲日益高漲。美國國會秋季會議開始的時候,議員們收到了成百上干雙鞋,大多數是美軍家屬送來的。“戰爭不是已經結束了嗎?讓小伙子們回家吧!”日本投降的那天,美國大約有1200万男女青年仍在軍隊服役,到了1946年,美國國會兩院撥款委員會規定,所有軍种加在一起,美國軍隊的總人數不得超過107万。理由很簡單:世界大戰打完了,美國納稅人沒有必要養 活那么多穿軍裝不干活的人。基于這一點,11月14日,美國利用它在聯合國的特殊地位,強行通過了關于朝鮮問題的決議。 決議決定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國民党政府)、薩爾瓦多、法國、印度、菲律賓和烏克蘭九國的代表組成“聯合國朝鮮問題臨時委員會”,派駐朝鮮“監督進行議會選舉”,“成立朝鮮全國政府和建立武裝力量”。表決時,蘇聯、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的代表拒絕投票,烏克蘭則宣布它不參加這個“委員會”。 當其他國家在決定朝鮮的命運時,北朝鮮領袖金日成建議召開一個由“南、北朝鮮所有民主政党、社會團体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作為實現祖國統一的當前措施之一”。1948年,會議召開了,南、北朝鮮56個政党共454人參加了會議,其中的240人來自南朝鮮。會議反對南朝鮮單獨舉行“選舉”,致電美蘇兩國撤走軍隊,讓朝鮮人民在沒有任何外部勢力干涉的情況下,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會議的聯合聲明稱:“絕不承認南朝鮮單獨選舉的結果,也絕不承認和支持這一‘選舉’產生的單獨政府。” 美國人很清楚,如果按照金日成的建議去做,統一朝鮮的只能是強大的、組織嚴密的、受到絕大多數人民擁護的共產党政權,而這是美國人絕對不愿意看見的局面。于是,1948年7月12日,在美國人的操縱下,南朝鮮的“選舉”終于舉行了。“國民議會”通過了《大韓民國憲法》,“大韓民國”成立了。麥克阿瑟將軍參加了大韓民國總統的“就職儀式”,這個總統名叫李承晚。 李承晚,1875年4月26日生于朝鮮黃海道平山一個富有的家庭,從小受外國教會的教育。21歲時因勾結日本人被關押了8年,出獄后到了美國,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后回到朝鮮,當上了中學的校長,并參加了民族運動。1919年當上“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總統。但是,由于他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美國“托管”朝鮮的建議,加上他有貪污旅美僑胞捐獻的“獨立基金”的嫌疑,不久便被赶下台。日本占領朝鮮后,他流亡美國。30年后,當麥克阿瑟進入南朝鮮時他還不知道世界上有李承晚這么個人。麥克阿瑟的亞洲問題專家們對李承晚的評价是:“一個愛挑剔的老頭。”美國《芝加哥太陽報》記者馬克。蓋恩的說法則更為尖刻:“這是一個陰險狡猾的危險人物,他不合潮流,迷迷瞪瞪地撞進這個時代,運用陳腐觀點和民主机制達到荒謬絕倫的專制目的。”李承晚离開朝鮮后自封的各种頭銜讓美國人听起來都將信將疑,后來的杜魯門總統就明确拒絕承認李承晚的“流亡臨時政府”,因為他知道承認就會“背离由朝鮮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政体和政府的原則”。 但此時的麥克阿瑟急于要尋找一個朝鮮人作為美國利益在朝鮮的代言人。他到處打听有什么合适的人選,最后打听到了蔣介石的頭上。 蔣介石并不認識李承晚,但是,一個叫做金久的朝鮮人是蔣介石的朋友,金久曾長時間地居住在中國,成為蔣介石的座上客,深得蔣介石的友情。金久知道李承晚是那個“流亡臨時政府”的總統,于是消息經過金久的傳播,許多在中國的富裕的朝鮮商人特別推荐了李承晚。于是,麥克阿瑟請金久和李承晚來到漢城,當看金久的面,麥克阿瑟這位“亞洲的太上皇”表示,讓李承晚擔任南朝鮮的統治者。麥克阿瑟為了把戲演得更真切,專門舉行了一個“歡迎李承晚回到漢城”的儀式,以便讓“全朝鮮人民看看自己的領袖”。 這是麥克阿瑟在政治上所做的又一件低能的事。當兩年以后朝鮮戰爭爆發時,麥克阿瑟飽嘗了他精心選來的“李總統”的刁鑽古怪。 1948年,李承晚73歲。 在“大韓民國”成立一個多月后,北朝鮮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金日成當選為首相。 至此,在遠東的朝鮮半島上,同一國家和民族,出現了兩個意識形態絕然敵對的政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而導致分裂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德國,一個是朝鮮。德國是二戰中侵略國的核心,是美蘇盟軍的敵人,它的分裂始發于胜利各方對戰敗國家的占領。而朝鮮作為一個德意日法西斯統治的受害國,為什么也落得和德國一樣被分裂的結局? 沒有人,包括蘇聯人和美國人,會認為這樣的一個朝鮮半島會平安無事。“戰爭是早晚的事。”美國駐南朝鮮大使約翰。穆喬說,“說不定就在哪天早上。” 1948年底,為了迫使美國從南朝鮮撤軍,蘇聯首先從北朝鮮撤軍。蘇聯撤軍之后,朝鮮半島局勢驟然緊張起來。短短几個月內,在三八線上由南朝鮮挑起的軍事摩擦達到37起,李承晚向三八線附近秘密調集的士兵人數已達4.l万人。 美軍在撤离之前向李承晚政權提供了价值達1.9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美制和日制步槍15万多支,各种火炮2000多門,坦克5000輛。美軍還動用了85万人,擴寬了仁川到漢城、漢城到釜山以及經過金浦机場和橫斷三八線的戰備公路,擴大了以金浦机場為中心的飛行基地,并花費巨大的資金改造了仁川浦項、麗水等港口,在木浦、墨湖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在重要地區修筑半永久性軍事設施的同時,還沿著三八線构筑了几百公里的戰場和交通壕。1947年夏天,美國總統特使魏德邁將軍視察南朝鮮,把南朝鮮的擴軍計划推向高潮。李承晚計划在兩年內,建立起一支15万人的“國防軍”。他頒布的《兵役法》規定,凡是17歲到60歲的有勞動能力的南朝鮮男人,都在服兵役的范圍之內。為此他向美國既要錢又要物,胃口之大令杜魯門總統感覺到了“過分”。 在美國的支持下,李承晚毫不掩飾他將“北進統一”朝鮮的企圖。他一次次拒絕北朝鮮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揚言“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為了解決戰爭一旦爆發后的。后院“安全問題,在美國顧問團的指揮下,李承晚對南朝鮮人民游擊隊和愛國人士進行了大規模的”討伐“,南朝鮮遭到屠殺的人數超過10万。1949年,李承晚認為他的准備已大致成熟。4月,他在給南朝鮮駐聯合國特使趙炳玉的信中說:“我認為,就這种形勢,你應該极其秘密地与聯合國以及美國高級官員開怀暢談。為了統一,除了缺乏武器和彈藥外,我們在其他方面都已經准備就緒。“7月,李承晚向記者發表談話,表示”占領北韓就可以實現統一“。10月,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又說:“要不流血,統一獨立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實現了也不會長久。“10月31日,他在美國”圣福爾“號巡洋艦上發表演說,表示”南北分裂是必須用戰爭來解決的“。到了1950年,李承晚進入了”北進統一“的最后准備階段。2月,他率領軍界的高級官員前往東京,當面向麥克阿瑟匯報他的進攻計划,听取麥克阿瑟在軍事上的”具体指示“。4月,集結在三八線附近的5個師得到了直屬炮兵和其他技術兵种的加強。同時,為了配合南朝鮮的”北進統一“,美國的高級軍事官員,包括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海軍作戰部長謝爾曼。空軍參謀長博格等人先后到達日本,以加緊美軍在遠東地區的部署。其中,美國第七艦隊增加了兩艘航空母艦,兩艘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美國空軍三個B-26和B-29轟炸机聯隊、六個殲擊机聯隊、兩個運輸机聯隊都集中在了日本的基地。 美國駐日本的第八集團軍各師做好了戰爭的一切准備。 在遠東,戰爭的机器已經開始運轉。 對于南朝鮮的戰爭准備,金日成從來處在高度的警覺中,同時他也憂心忡忡,因為這個時候,金日成手上能夠作戰的部隊只有武器裝備不足的三個師,而在李承晚的身后是擁有美式裝備的六個師。出于安全的考慮,金日成兩次向斯大林提出請求締結《朝蘇友好互助條約》,并要求蘇聯給予北朝鮮軍事援助。 1949年3月,金日成在訪問蘇聯的時候,直接向斯大林提出了北朝鮮的安全問題。斯大林答應給予北朝鮮必要的軍事援助,但沒有明确具体的答复。 1949年5月,金日成的特使极其秘密地在當時北平西山的“雙清”別墅里見到了毛澤東。特使向毛澤東介紹了朝鮮半島一触即發的戰爭局勢之后,毛澤東表示他同意金日成在信中的看法:朝鮮半島的沖突在所難免。“對你們來說,持久戰是不利的,因為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朝鮮提供戰爭的援助。”毛澤東這樣分析,“你們沒有必要擔心,中國和蘇聯站在你們一邊。一旦情況需要,中國會派軍隊与你們一起并肩作戰。”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向金日成表示,如果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可以出兵參戰。 為了幫助北朝鮮的防御,毛澤東甚至把人民解放軍中的兩個朝鮮師移交給了金日成。但關于目前的朝鮮局勢,毛澤東明确表示,不希望看見戰爭立即爆發,原因一是國際形勢不允許;二是中國共產党還不能有效地支持北朝鮮。而“一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情況就不同了”。 毛澤東所說的“統一中國的任務”,就是指台灣島的解放。 与不熟悉、甚至一開始就存在隔閡的毛澤東相比,斯大林對包括金日成在內的北朝鮮領導人更加信任。這也許和金日成在蘇聯遠東軍中作過戰有一定關系。面對南朝鮮的進攻態勢,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金日成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作為朝鮮的共產党人,統一祖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是自己當然的責任。但是斯大林依舊對朝鮮半島一旦爆發戰爭的后果感到擔憂,理由是“美國在中國失敗后,可能會更加直接地干預朝鮮事務”。那么一旦北朝鮮置身于戰爭,不但軍力上不占优勢,還會在政治上讓“美國有了武裝干涉朝鮮的借口”。 就在這時,艾奇遜國務卿把那個將朝鮮和台灣划在防衛范圍之外的美國遠東防線計划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金日成立即再次向蘇聯方面提出自己的計划。這次斯大林不能不考慮了。 應該說,在朝鮮和台灣這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更讓斯大林憂心的是朝鮮。与和蘇聯的安全沒有什么直接關系的台灣相比,朝鮮的地理位置一直是蘇聯在遠東与日本抗衡的重要戰略要點。況且,金日成要的僅僅是武器裝備,而不是蘇聯士兵。至于美國可能的干涉,既然艾奇遜說得那么明白,擔心也許是不必要的了。 1950年1月8日,斯大林向蘇聯駐北朝鮮大使發了一封電報,表示他同意向金日成提供援助,并准備隨時就此事接見金日成。 3月30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訪問莫斯科。蘇聯對北朝鮮的援助,是以有償方式進行的:北朝鮮以9吨黃金、40吨白銀和1.5万吨其他礦五,換取蘇聯价值1.38億盧布的武器裝備。這些裝備可以武裝起三個步兵師。斯大林在听取了北朝鮮一旦面臨南朝鮮的戰爭威脅時完整的作戰准備計划后,表示很滿意。 最后,斯大林告訴金日成:應該把計划通報給毛澤東。 當北朝鮮軍隊在戰爭一旦爆發情況下的作戰准備已經完成時,斯大林堅持讓金日成征求毛澤東的意見。 1950年5月13日,在距金日成和毛澤東同在莫斯科會見斯大林近半年之后,在距朝鮮戰爭爆發只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 金日成到達北京。毛澤東沒想到金日成的作戰准備計划已經如此地完備。當時,新中國在北朝鮮還沒有派駐大使,也沒有軍事觀察人員,毛澤東對金日成所做的一切了解甚少。此刻,毛澤東已經知道了蘇聯將給予金日成一定的軍事援助。 毛澤東給斯大林發出一封電報。第二天,斯大林回電。電文如下:毛澤東同志:在与朝鮮同志的談話中,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化名)和他的朋友們表示如下意見:由于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同意朝鮮人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但有個附帶條件,即問題最終應該由中國同志和朝鮮同志共同來決定。如果中國同志有不同意見,那么對問題的解決就應該延遲,直到進行一次新的討論。會談中的細節朝鮮同志可能會向您轉述。 毛澤東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然后他向金日成轉達了中共中央關于同意北朝鮮作戰准備計划的意見。之后,毛澤東像上課一樣,從政治准備到軍事准備,再到戰爭的具体打法,詳細地向金日成作了闡述。 而這時,中國軍隊進攻台灣的許多技術問題正在解決,軍事准備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即使在朝鮮戰爭爆發的情況下,最遲到1951年,解放台灣的條件也應該基本具備了。但是,毛澤東還是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朝鮮戰爭一旦爆發,美國政府很可能改變對台灣的政策。如果真是這樣,后果就很難設想了。 1950年6月7日,朝鮮戰爭爆發前18天,金日成再次以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關于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方案的呼吁書》,建議召開南、北朝鮮各政党、社會團体代表的協商會議,商談統一的條件、大選的程序等問題,并建議8月舉行全朝鮮的民主大選。 11口,距离戰爭開始還剩14天,南朝鮮拒絕了金日成的和平統一呼吁。 17日,距离戰爭開始還剩8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的顧問杜勒斯在三八線上的戰壕里,舉起望遠鏡眺望朝鮮北方。据說,這一天,杜勒斯在戰壕里審查了南朝鮮的“北進統一”計划。 19日,距离戰爭開始還剩6天,金日成再次建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和南朝鮮的國會聯合起來,建立單一的全朝鮮的立法机關,以便統一祖國。遭南朝鮮方面再次拒絕。 關于南、北朝鮮到底是“誰打的第一槍”這個問題,至今還在戰史學家那里爭論不休。涉及朝鮮戰爭的各國戰爭檔案還沒有完全解密。但是最終在“誰打的第一槍”問題上糾纏是沒有本質意義的,因為,朝鮮戰爭爆發的性質是解決民族內部統一問題的內戰,而朝鮮戰爭爆發的根源是美蘇兩個大國在日本戰敗后對朝鮮的分割占領。沒有那個叫迪安的上校在朝鮮版圖上隨意畫出的三八線,就不會有這場發生在遠東的戰爭。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美國的第一個反應是:武裝封鎖台灣海峽。 美國為什么在朝鮮戰爭爆發后對台灣問題如此敏感?杜魯門為什么從他關于台灣問題的聲明中如此迅速地轉變?這一直是歷史學家想徹底弄清楚的問題。戰后解密的檔案資料顯示,在戰爭爆發前10天,美國國防部長約翰遜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從遠東地區視察回來,帶回了一份美國駐遠東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將軍的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在朝鮮戰爭爆 發的那天由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緊急召集的會議上作了宣讀。 備忘錄詳細闡述了台灣目前的危机,引用外交人土的說法是:台灣將在7月15目前被共產党中國占領。在台灣的美國人已經接到警告,讓他們盡快离開台灣。麥克阿瑟以遠東最高司令官的名義闡明了不讓共產党中國占領台灣對美國具有的重大戰略利益。現在無法确定麥克阿瑟的這份備忘錄在布萊爾大廈的會議上對美國的決策者們產生了多大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麥克阿瑟的一句話在杜魯門心中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分量,麥克阿瑟說:台灣是美國在遠東地區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于是,由國務卿艾奇遜提出的一項武裝干涉台灣的建議被杜魯門接受了。當天晚上,杜魯門要求國防部長約翰遜就美國第七艦隊向台灣海峽的調動一事問麥克阿瑟發出指示。杜魯門迅速改變美國對台灣問題政策的理由是,他認為共產党在朝鮮的舉動是有計划的擴張行動,對台灣的封鎖能夠讓朝鮮問題局部化,并且顯示美國的力量,迫使共產党退出南朝鮮。 美國的行動引起北京的強烈反應。武裝封鎖台灣海峽不但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的計划受挫,而且在政治上產生了一個不是問題的新問題,這就是:“台灣地位未定”。也就是說,台灣是不是中國的領土,要等以后才能再討論。 作為影響了世界的偉人,毛澤東此時的目光已經從一個小小的台灣島上移開,他從一開始就沒把美國干涉台灣當做單純地干涉中國內政來考慮,他在言論中提出了“帝國主義本質”這個概念,指出了美國在亞洲乃至全球的侵略野心。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一月五日的聲明中還說,美國不干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于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這對于中國和亞洲人民很有教益。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干的,因為他沒有人民的支持。全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在台灣島上整天擔心解放軍進攻的蔣介石在听到杜魯門聲稱“台灣地位未定”這句話時,心里也不舒服了一下。在指示“外交部”發表了一個“保證中國主權完整”的聲明后,他終究還是掩蓋不住對朝鮮爆發戰爭的歡喜若狂,而當美國第七艦隊來到台灣海峽時,蔣介石更感到了他將絕處逢生。因為不但台灣島暫時安全了,而且,朝鮮戰爭很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如果真是這樣,他借助美國的力量“反攻大陸”不是不可能的。當時台灣駐漢城“大使”邵毓麟把蔣介石的這种興奮說得十分露骨:“朝鮮對于台灣,更是只有百利而無一弊。我們面臨的中共軍事威脅,友邦美國拋棄以及承認匪偽的外交危机,已因韓戰爆發而局勢大變,露出一線轉机。中韓休戚与共,今后韓戰發展如果有利南韓,也必有利于我國。如果韓戰演成美蘇世界大戰,不僅南北韓必成統一,我們還可能會由鴨綠江而東北而重返中國大陸。 韓戰進展不幸而不利南韓,也勢必因此而提高美國及自由國家的警覺,加緊援韓必不致任國際共党渡海進攻台灣了。” 蔣介石向麥克阿瑟發了個電報,內容是:愿意出兵3.2万,參加朝鮮的戰爭! 戰爭爆發的第三天,中國總理周恩來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烈的政府聲明。這個聲明立即在全世界傳播,想必蔣介石也可以 見到,只是不知他見到后是否還能依然興奮异常。周恩來的聲明如下:我現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聲明:杜魯門二十七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是對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坏。美國政府的這种暴力掠奪行為,并未出乎中國人民的意料,只更增加了中國人民的憤慨,因為中國人民許久以來即不斷地揭穿美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霸占亞洲的全部陰謀計划,而杜魯門這次聲明不過是將其預定計划公開暴露并付之實施而已。 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台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的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投降后的現狀所肯定。 我國全体人民,必將万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斗到底。戰胜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胜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复台灣和一切屬于中國的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民,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只要我們不受恫嚇,堅決地動員廣大人民參加反對戰爭制造者的斗爭,這种侵略是完全可以擊敗的。 中國人民對于同受美國侵略并同樣進行反抗斗爭的朝鮮、越南、菲律賓和日本人民表示同情和敬意,并堅信全東方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必能把窮凶极惡的美國帝國主義的戰爭制造者,最后埋葬在偉大的民族獨立斗爭的怒火中。 ------------------ 圖書在線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