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誰能在戰爭中取胜?


  1951年5月31日,向北進攻的聯合國軍中線部隊已經到達漣川、華川一線,其攻擊的勢頭沒有減緩下來的趨勢。中國軍隊的第九兵團、第三兵團在繼續向北撤退,戰線距离三八線越來越遠,籠罩在傷亡、饑餓和失利陰影中的中國官兵在連綿不斷的淫雨中向北走,他們身上披著一切能夠尋找到的防雨的東西,在無邊的黑夜中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無聲地忍受著一种他們難以言傳的情緒的折磨。我們要撤退到什么地方去?難道就這樣一直向北,一直走到——我們真的失敗了?
  兵團的高級指揮員知道志愿軍司令部給他們指定的休整地在什么地方,但是就連他們也都怀疑是否能夠按照這個計划執行,因為沒人能預測到聯合國軍的攻勢究竟會在什么地方停止。
  机械化部隊“乘胜追擊”的速度是惊人的。
  彭德怀站在空寺洞的洞口向鐵原方向遙望。
  南邊布滿烏云的夜空不時地被爆炸的火光照亮。
  而身后的爆炸聲听得更清楚,那是美軍飛机對中國軍隊后方的鐵路和公路線進行的不間斷的封鎖。
  彭德怀似乎能夠猜得出李奇微在想什么。鐵原、金化一線,是朝鮮國上中部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被稱為“鐵三角”。這里山岭連綿,數座高山成互相呼應的陣形,巍然聳立。占領這里便可以無遮攔地向北俯瞰,是美軍繼續北進的絕好的沖擊地。這里公路和鐵路密集地在几大要地之間交叉縱橫,是朝鮮中部的交通樞紐,無論是隊防御還是外進攻的角度上講,這里都是轉運物資屯集兵力的最佳地點。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是任何一個軍事家都會不惜一切代价占領的地方。
  不能再撤退了,無論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無論從道理上還是心理上,這里都是中國軍隊必須守住的最后的防線。
  讓誰來守住這最后的防線?
  這個方向原是第十九兵團的防區。左翼是第三兵團的第十二、第十五和第六十軍,但由于他們在戰役進攻階段攻擊的方向是東南,攻擊的距离最遠,撤退時除一八零師的失利外,其他部隊能夠撤回來已經很不錯了,有的部隊還在歸建中,戰斗減員很大。但又不能輕易把戰略預備隊第三十九軍拿上去。也沒有從其他方向調部隊橫移補缺口的可能和時間了。
  第十九兵團的防區他們自己要來負責。
  當第十九兵團指揮部接到彭德怀“死守鐵原十五至二十天”
  的電報時,兵團指揮部剛剛在轉移的狀態中停下來喘气。其第六十四軍遠在戰線的最西面,正与北進的美軍苦苦糾纏,第六十五軍因損失嚴重目前的狀況更不好,只有傅崇碧的第六十三軍了。
  六十三軍作戰月余,傷亡甚大,糧彈奇缺,官兵疲憊。別說坦克,連迫擊炮算在內,不過才200多門,還不說由于炮彈供應不上,不少火炮成了部隊机動的累贅,炮兵當了步兵用。而要死守的防線正面寬度達25公里,范弗里特指揮的美軍有四個整師,兵力達5万多人,平均一公里內就有300多人。加上美軍擁有各种火炮1600余門,坦克300余輛,還有空軍的強大的支持,還有高漲的情緒。
  彭德怀命令的阻擊時間不是几天,而是半個多月!
  第十九兵團楊得志司令員和李志民政委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打電報給彭德怀,陳述沒有把握完成任務的理由——不能不顧現實,因為一旦防線失守,給整個戰爭帶來的危害是不堪設想的:“敵先頭坦克和汽車部隊已進至到漣川附近。東邊之敵已到文岩里向藝浦里偵察,藝浦里是否有三兵團的部隊請告。原令六十五軍在漣川以南地區阻敵半月至二十天,該軍未能完成任務,僅四天將敵放至漣川附近,使六十三軍來不及准備。雖已令該軍迅速布置,但可能難以完成志司交給的任務。”
  彭德怀的回電根本不容再分說:“你們應令一八七、一八九兩師各一部迅速向南挺進,堅決頂住敵人。該兩師主力爭取時間在預定地區搶修工事外,應令軍直和一八八師一部在鐵原志司指定的地區和內外石橋西北地區搶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一八八師在朔宁及東南地區做堅決戰斗的准備。”
  于是,第十九兵團給第六十三軍下達了行動的命令,同時,以嚴厲的措辭致電第六十五軍,命令他們配合第六十三軍的阻擊:“敵人并未增加新的力量,你們將敵人很快放進漣川地區,即如此你們應立即組織力量打擊敵人側背阻滯敵人前進,便于六十三軍搶修工事,否則鐵原失守你們應負責任。”
  彭德怀干脆把電話直接打給楊得志,聲音沙啞而低沉:“就是把六十三軍打光,也要再堅守鐵原十五至二十天!”
  當楊得志在軍直屬隊抽出了傅崇碧最需要的500名老兵給
  了第六十三軍時,年輕的軍長十分激動,他說:“我們決心打到最后一個人,決不讓范弗里特再前進半步!”
  中國第六十三軍軍史上最悲壯的一頁翻開了。
  6月1日,美軍集中兵力和火力,開始了猛烈的攻擊,漣川至鐵原一線終日火光沖天,濃煙蔽日。戰場的一邊是中國士兵的血肉之軀,另一邊是美軍坦克的鋼鐵長龍。戰場距离彭德怀的指揮部不過百里,百里僅僅是美軍坦克兩天的突進距离。彭德怀拒絕撤退。他晝夜不眠,常常一人于黑暗中仁立在苦雨黑黑的小山坡上向南瞭望,他能夠想象出美軍的炮火和炸彈怎樣將大雨般的彈片傾瀉在中國軍隊防御陣地上的每一寸土里,而他的士兵會怎樣在鮮血流盡之前与那些美軍士兵死死地扭打在一起,然后,他們年輕的身体一個個地倒在陣地上。彭德怀,這個中國最貧苦的農民的儿子,他最知道中國的貧苦人家是如何盼望著自己的儿子長大,好讓日子能夠過得好一些。志愿軍中有一名戰士是個獨生子,几天前,這個戰士的父親寫信來問能不能讓他的儿子回家,因為老人怕他的儿子死了他就從此沒希望了。有人指責說這個老人覺悟不高,破坏抗美援朝。彭德怀听說后火了,他命令立即把這個戰士從近百万的士兵中找出來,給這位老人送回去:“戰士不是父母養的?就你是?”彭德怀不得不深深地指責自己。盡管任何戰爭都是要死人的,但是,戰爭進行到現在,他不該過多地責備他的下屬,他也有指揮上的失誤,至少他對朝鮮戰爭的規律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模糊。
  他不斷地打電話給第六十三軍,不斷地嚴令他們必須堅守,不准后退。
  軍令一下,將士冒死啊!
  在山坡上佇立的日日夜夜里,彭德怀這位身經百戰已年過50的將軍憔悴得如同風燭老人。
  三天,僅僅三天,最前沿的一八九師堅持不住了。美軍不惜傷亡地輪番攻擊,陣地一日易手數次。雙方士兵的尸体重疊在一起,又被無情的炮火再次作爛。一八九師指揮部需要不停地重新組建部隊,把几個營合并成一個營,几個連合并成一個連,直到机關人員也補充到連隊,即使這樣,陣地往往在打到最后一個人之后,丟失了……
  軍指揮部命令一八八師上去接替。
  從陣地上下來的一八九師的官兵,僅僅能夠再編成一個團,師長當團長,團長當營任,立即補允彈藥,准備最后時刻再沖上去。
  一八八師三五八團八連連長郭思志,河北人,說話帶一口任丘一帶的口音。八連在陣地上阻擊美軍整整兩天了,他的士兵在戰斗的間隙癱倒了一樣躺在滿是泥水的地上,郭忠志實在是非常難過。連隊連續打了40天的仗,鐵打的人也快頂不住啦。
  “唱!唱個歌什么的!”
  沒有人唱。
  6月6日,郭恩志靈巧地運用陣地上的地形地物,帶領連隊連續打退了美軍騎兵一師兩個連的攻擊,雖然出現傷亡,但是陣地還在。黃昏的時候,他從士丘們疲憊不堪的神色上想到了美軍的士兵。那些士兵不是也連續進攻了這么多天了嘛,于是他派三排長帶一個小組摸到美軍宿營地進行騷扰,戰斗小組扔了一通手榴彈,打死几個美國兵,還繳獲了几支美國槍。
  團長說:“這就對了!不管用什么辦法,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堅守陣地,就是好樣的!”
  7日,一大早郭思志就覺得不對勁了,陣地下的樹林中人影亂晃,前邊的公路上開來一串坦克,坦克后面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壓壓的步兵。郭恩志赶快把三排的兵力加強給一、二排,剛布
  置好,美軍就開始攻擊了。美軍的第一輪攻擊很快就退下去了。
  一個戰士說:“連長!你听,美國鬼子在說中國話!”
  美軍中有人用漢語喊叫,意思是攻不上去就不攻了,用炮火把這個山頭轟平了算了。
  剛要命令大家鑽防炮洞,郭恩志心里突然一動:敵人干嗎大喊大叫的?不對,肯定不對!
  他命令各排立即進入陣地。
  果然,美軍根本沒有開炮,一個營的兵力偷偷地上來了!
  几倍于八連的美軍攻擊的決心十分頑強。坦克開了炮,飛机接著也飛來了,八連陣地上頓時硝煙彌漫。一排陣地上,机槍手王森茂連搶帶人一起被炮彈炸起的泥土埋了起來,40多名美軍呼喊著蜂擁而上。王森茂從泥土中掙扎出來,美軍几乎已經到了他的面前,他站起來,端起机槍猛烈掃射,美軍像割倒的麥子一樣倒下去了。二排的陣地上已經爬上來20多個美國兵,四班已經負傷的馮賀一條褲腿被血浸透,他的彈藥手已經犧牲在他的身邊,他抓起身邊的步槍就打,直到面前的美軍一士兵已經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還在瘋狂地射擊。郭恩志站在陣地的最高處,始終大聲喊叫著,鼓勵著他的士兵,他同時還想以此告訴他的士兵們,連長還活著。
  終于,陣地上站滿了美軍士兵,中國士兵被逼到了懸崖的邊上。這時,郭恩志听見一排長喊:“同志們!我們還有五万發子彈,爭取一槍打一個!”
  這個暗語是說,全連的子彈僅剩50發了。
  陣地的后面也響起激烈的槍聲,八連被前后包圍了。
  郭恩志知道這是他的連隊最后光榮的時刻了。
  士兵們几乎同時舉起了石頭。這些巨大的石塊他們本已經舉不起來,但是現在人人都能把它高舉過頭頂,并且扔向敵人。
  很快,陣地上的石頭也沒有了,士兵們把刺刀上好,聚集在一起,准備肉搏戰。
  突然,陣地的四周安靜下來,美軍士兵們停止不動了。從八連陣地往四周看,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綠色鋼盔。由于中國陣地上連石頭都投不下來了,美軍士兵們認為這里的中國士兵已必死無疑。于是,他們興奮地叫喊,甚至還唱起歌來。
  讓決死的熱血漲紅了臉的郭恩志對身邊的上兵們說:“娘的,咱們也唱!”
  我們是人民的好戰士我們在戰斗中成長只要戰斗打響我們就打個殲滅戰中國士兵的歌聲令美軍士兵愣住了。
  突然,旁邊九連陣地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美軍立刻出現慌亂。就在這一刻,隨著郭恩志的一聲吶喊,他第一個從懸崖上縱身跳了下去!緊接著,八連還活著的士兵們跟隨著他,紛紛跳下懸崖。
  懸崖下的美軍被這突然出現的情景嚇呆了,正不知所措,八連全連所剩的唯—一顆反坦克手雷被三班長扔向了美軍。爆炸聲未落,中國士兵們齊聲喊殺,向炸開的缺口沖去!
  天黑以后,當郭思志帶領他的士兵們回到營指揮所的時候,營長興奮之极:“你們以一個連的兵力在美軍的大規模進攻面前頑強阻擊了兩天,團長說要給你們請功!”
  第十九兵團的指揮官們不得不為前沿每一個陣地的反复得
  失而焦慮不安。在美軍不斷施加的壓力面前,一八八師的阻擊線在不斷地后退。雖然每退一步,都是經過批准的,為的是更多地消滅敵人,為的是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是,畢竟可供机動防御的縱深并不大。這里的陣地都是高山斷崖,陣地在轉移的時候,已經出現多次戰士跳崖的情況了,這說明堅守陣地的官兵已在最大限度地延遲阻滯著美軍,他們不到最后的懸崖邊上決不放棄与美軍的糾纏。
  兵團指揮部又接到一個消息:在五六三團的陣地上,一個排被美軍孤立地包圍在陣地上!這個排本來是派出去打坦克的,子彈攜帶不多,現在,大批美軍士兵和數輛坦克已經從四面把這個排圍住,并開始了攻擊!
  好不容易和這個排接通了電話,只听見副排長李秉群說了一聲“我們只剩下八個人”了,電話線就被美軍的炮火炸斷了。
  兵團指揮部開始為這八個中國士兵的命運而擔心!
  派出部隊前去接應,但陣地已經深陷于美軍的陣地里,接近不了。
  惟一能夠判斷出的情況是,八個士兵中肯定有人還活著,因為在那個山頭上,槍聲和火光一直在持續……
  后來,槍聲停止了,火光熄滅了。
  那個山頭陣地的背后,是一道20多米深的懸崖。
  第六十三軍多次派人去尋找,結果是,只找到三個活著的人——士兵羅俊成、侯天佑摔成重傷后,往回爬,半路上被發現抬了回來,士兵翟國靈因為挂在懸崖上的樹上得以幸免,他在最后的時刻都沒把他的槍扔掉,槍中還有三發子彈,他自己爬了回來。
  副排長李秉群、士兵賀玉成、崔學才、張秋昌、孟慶修犧牲。
  第十九兵團政委李志民在那個陣地的槍聲徹底平息后,不由潸然淚下。
  殘酷的鐵原阻擊戰打了整整十天結束了,第六十三軍完成了彭德怀交給他們的任務。
  當第六十三軍的官兵們終于撤下來的時候,彭德怀親自前去看望從前沿下來的第六十三軍的官兵。他看見他的士兵們渾身的衣服已變成了一縷一縷的布條,不少士兵身上僅剩下一條粘滿血跡和煙痕的褲衩。彭德怀剛說了一句“祖國感謝你們”,官兵們就都哭了,他們想起了他們那些犧牲的戰友。
  彭德怀問第六十三軍軍長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傅崇碧說:“我要兵。”
  彭德怀說:“給你補兩万!”
  6月10日以后,北進的聯合國軍在中國軍隊持續頑強的阻擊之下,其北進勢頭逐漸減弱,最后終于停止了進攻。
  朝鮮戰爭交戰雙方的對峙戰線相對穩定下來。
  第五次戰役結束。
  中國軍隊對第五次戰役的總結是客觀冷靜的。
  這次戰役,中國軍隊共投入15個軍的兵力,戰役持續50天,消滅敵人8万多人,是五次大戰役中消滅敵人最多的一次。
  但是,正如彭德怀所預言的:這是一場惡戰。中國軍隊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戰斗減員達8.5万多人。尤其是在后期的撤退行動中,傷亡達1.6万人。戰斗損失最嚴重的是第六十軍一八零師。
  戰役的結果所顯現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打得急了,對于美軍根本不具備條件的所謂“登陸作戰”的威脅判斷過于武斷,戰役准備倉促。二是打得大了,第一階段計划殲敵五個師(其中三個美軍師),第二階段計划殲敵六個師(南朝鮮軍),事實證明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脫离實際的計划來自于對敵我雙方都
  缺乏客觀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對美軍作戰時戰術上應該采取的變化缺乏認識。三是打得遠了,戰役的企圖過大,部隊穿插得太遠,但實際的補給能力很低,部隊嚴重缺乏糧彈,傷員不能及時后運,美軍反擊時不能及時脫离戰場。
  在軍事部署上,第一階段時,第二十、第四十軍突破之后,沒有后續部隊緊隨跟進,從而使打開的戰役缺口沒有起到作用,如能將第三兵團以及第二十六軍向東靠攏,將第二十七軍作為第九兵團的二梯隊,從戰役缺口打進,戰役發展會順利一些。同時,第三兵團在15公里狹窄的正面形成部隊過于擁擠的狀態,除影響進攻的速度之外,還帶來了部隊的傷亡。
  美軍裝備先進,火力強大,机動速度快,中國軍隊如果不能在戰役發起的第一個夜晚就迂回到位,戰役就很難發展下去,而即使迂回到位,被包圍的美軍又很難被我軍殲滅。美軍往往撤退30公里后即停止,當其突然開始反擊時,中國軍隊因已經發生供應困難,危机立即顯現。尤其在戰役后期大兵團轉移時,美軍利用快速的机動能力,給中國軍隊造成极大的被動。中國軍隊防御陣地縱深很淺,阻擊戰術手段單調,戰場效果不理想。個別部隊在戰役撤退階段出現混亂,暴露了指揮上的問題。最后,后勤還是一個大問題。
  針對此時出現在中國軍隊中的某些思想混亂。互相埋怨、甚至對戰爭前途悲觀失望的問題,志愿軍政治部發布了以《全軍振奮,加速准備,粉碎敵人的進攻》為題的政工指示,要求各部隊正确認識戰爭中的局部挫折,振奮精神,官兵一致,准備再戰。
  同時,中國軍隊各部隊的官兵們開始接受北朝鮮政府制作并頒發的各种“勳章”。包括彭德怀在內,朝鮮戰爭中先后有52.6354万志愿軍官兵被授予了“勳章”。這個數字是惊人的,几乎每兩名官兵就能得到一枚。
  1951年6月中旬,朝鮮戰爭交戰雙方的對峙于汶山、高浪浦里、三串里、鐵原、金化、楊口一線。
  這是經過五次大規模的戰役,最后依据雙方的戰場實力所形成的一條戰線。
  這几乎就是朝鮮戰爭爆發時南北朝鮮開始作戰的那條線。
  戰爭進行了整整一年又回到了戰爭爆發前的狀況。
  作為軍事家的李奇微認為,美國軍隊絕對有打到鴨綠江邊的實力,美國軍隊的空軍、海軍和裝甲兵的力量,能保障這一目的的實現,當然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是肯定的。對于這种傷亡,李奇微本人也許不愿意過于精密地計算,可有人“精确”地為他計算過:中國軍隊的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平均間隔是一至兩個月,每次戰役美軍平均損失2万人。依据范弗里特發動的“快速前進”
  并獲得“巨大胜利”的北進攻勢的進攻速度,那么美軍連續不間斷地北進(如果中國軍隊允許這樣,并且不發動任何反擊戰役的話),需要發動七次以上的這种規模的攻勢,還需要6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鴨綠江邊。按一次戰役損失2万人計算的話,美軍損失的人數將達到14-18万。即使美軍能夠在朝鮮北部實施登陸作戰和空降作戰,但善于在像北朝鮮這樣的崇山峻岭中机動作戰的中國軍隊給予美國軍隊的殺傷,很可能令這种努力沒什么价值。而一旦實施登陸作戰,前沿的部隊就得抽回來參加登陸,前沿便要出現明顯的戰役缺口,中國軍隊是不會放棄任何懲罰美國人的戰机的。
  戰爭進行了一年,除了10万名美國年輕的生命之外,耗費的金錢已達l00億美元之多。這比美國在二戰第一年的耗費多一倍以上,以致使1951年美國軍費開支增加到600億美元,這個數字意味著每一個美國人平均需要負擔300多美元。戰爭中
  美軍每月平均消耗的物資達85万吨,這相當于美國援助北約一年半的物資總量。美國在朝鮮集中了全部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海軍的二分之一,總兵力從戰爭開始時的42万人已增加到70万人,盡管這樣,依舊感到与中國軍隊作戰中兵力不足。這一切,對戰略重點在歐洲的美國絕對是一种戰略上的本末倒置。美國的戰略預備隊,只剩下在日本的兩個師、南朝鮮的三個師以及遠在美國本上的六個師了,向朝鮮戰場再派軍隊已不可能,而英、法等國均已明确表示,不再向朝鮮派一兵一卒。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明确認為,“朝鮮戰爭是個無底洞,看不到聯合國軍有胜利的希望”。
  因此,杜魯門有理由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結束戰爭,將美國從朝鮮戰爭的泥潭中解脫出來,而即使聯合國軍打到鴨綠江邊,非但戰爭不能因此而結束,反而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戰爭就要開始。麥克阿瑟所主張的“把戰爭引向中國國內”的建議,是一种不現實的、連日本人在中國本上的失敗教訓都不顧的愚蠢的建議。中國軍隊的耐力是惊人的,毛澤東的“人民戰爭”和‘持久作戰“正是建立在這個東方民族性格基礎上的絕妙的理論。況且,蘇聯人一旦參戰,戰爭就不只是亞洲的事了。那么,美國人是否值得為所謂”統一朝鮮“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這也就是說,所付出的价值是否超出了政治目的的价值?長期陷在朝鮮戰場上是否真的中了蘇聯人的圈套?即使強行使用武力”統一“了朝鮮,美國人在亞洲的利益究竟能夠得到多大的收益?
  又是否值得為此而成為亞洲國家的死敵?
  從中國方面來講,至少在第五次戰役之后,中國領導人明白了一點,那就是要想在戰爭中取得胜利,就必須投入巨大的財力以加強軍隊的現代化裝備,而恰恰這一點,是建立不到一年半的新中國目前不可能辦到的事。中國也不大可能為朝鮮而耗盡它的本來就十分微弱的國力,中國領導人此時需要面對的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台灣問題和西藏問題。況且,中國軍隊成功地制止了聯合國軍“統一朝鮮”的企圖,這在政治上講本身就是一個胜利。至于其他的政治目的,可以在保持軍事壓力的基礎上獲得。
  最后,協助金日成“統一朝鮮”從來就不是中國方面參戰的首要目的。
  6月,毛澤東在北京連續接見了參加朝鮮戰爭的四個主力軍的領導,并且与這些滿身硝煙還未散盡的指揮官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四個軍的領導分別是:第三十八軍政委劉西元,第三十九軍軍長吳信泉,第四十軍軍長溫玉成,第四十二軍軍長吳瑞林。他們是在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的帶領下回國匯報工作的,在北京,他們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各軍兵种領導的陪同下,他們吃了北京的涮羊肉、烤鴨和譚家菜,但是,令他們難忘的,卻是毛澤東的“家宴”,盡管是四菜一湯,而且其中只有一盤帶肉的菜。毛澤東和軍長們的談話完全是在一种聊天式的气氛中進行的。毛澤東的和藹、幽默,以及思路的嚴謹令軍長們心生敬畏。
  毛澤東除了問到諸如“怎么乍待這場戰爭”、以及對大的戰役的看法外,令軍長們惊訝的是,毛澤東居然問到了一些具体戰斗的极其細微的細節。
  毛澤東最后的結論是:要有年期与美軍對峙的思想准備。
  此時的毛澤東已改變了自己對于朝鮮戰爭的作戰指導方針思想,這种改變是根据朝鮮戰爭的現實而做出的,就在一封致彭德怀的電報中可以看出:德怀同志: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回,
  一次包圍美軍几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這是因為美軍在現時還有頗強的戰斗意志和自信心。為了打落敵人的這种自信心以達到最后大圍殲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找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士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現在我第一線有八個軍,每個軍殲敵一個整營,共有八個整營,這就給故人以很大的打擊了。假如每次每車能殲敵人兩個營,共是十六個營,那對敵人的打擊就更大了。如果這樣做辦不到,則還是要求每次每軍只殲敵一個營為宜。這就是說,打美英軍和打偽軍不同,打偽軍可以實行戰略或戰役的大包圍,打美英軍則在几個月內不要實行這种大包圍,只實行戰術的小包圍,即每軍每次只精心選擇敵軍一個營或略多一點為對象而全部包圍殲滅之。
  這樣,再打三四個戰役,即美英師都得有三四個整營被干淨殲滅,則其士气非降低不可,其信心非動搖不可,那時就可以作一次殲敵一個整師、或兩三個師的計划了。過去我們打蔣介石的新一軍、新六軍、五軍、十八軍和桂系的第七軍,就是經過這种小殲滅戰的一段路程。但是還不夠,還須經過几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的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至于打的地點,只要敵人肯進,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過平壤、元山線就行了。以上請你考慮電告。
  毛澤東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六日以中國軍隊的一個軍打美英軍的一個營,這就意味著戰斗將是一万人打八百人。
  集中絕對优勢兵力,這是中國軍隊著名軍事將領劉伯承的作戰原則。他的原話是:殺雞就要用牛刀。
  毛澤東以他特有的語言風格,給中國軍隊在朝鮮的作戰重新制定了一個基本的作戰指導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戰術。
  牛皮糖,是中國南方一种用麥芽做成的圓餅狀的糖。賣糖人用小錘一塊塊地敲下來零賣,顧客買多少賣糖人就敲下多少。
  毛澤東的意思很明白:朝鮮戰爭今后一般不會再有大的戰役發動了,在与美軍的接触線上,中國軍隊采取的戰法將是零打碎敲。
  把英率比喻成“能吃”并且“好吃”的“糖果”而不是其他什么穢物,除了毛澤東的幽默之外,其中至少包含了兩層含義:一、中國人民對于美帝國主義,還是要“吃”的,只是吃法不同而已。
  二、美帝國主義是可以被吃掉的,只是吃掉它所用的時間長短而已。
  世界著名軍事理論家馮。克勞塞維茨針對政治与戰爭的關系有過這樣的論述:戰爭從來不是盲目的沖動,而是受政治目的的支配的行為。所以,政治目的的价值必然決定著愿意付出多大的犧牲做代价和承受犧牲時間的多長。
  所以,當力量的消耗過大,超過了政治目的的价值時,人們就會放棄這個政治目的而采取媾和。
  1951年6月,聯合國軍北進的攻勢一停止,朝鮮戰爭一下子就如同進入了死胡同一般,于是,一個現象隨著軍事与政治的進程自然出現了:雙方似乎都打消了在軍事上取得朝鮮戰爭全面胜利的念頭。
  也許,戰爭的另外一种形式就要產生了:談判。

  ------------------
  圖書在線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