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章 說說赤道的好處


  漢斯·芬格爾站在駕駛艙的窗口旁邊。他的金色卷發和面孔被太陽照得通紅。他嘴里吹著一首快活的進行曲,手舞足蹈地打著拍子。芬格爾正在享受頭一次坐同溫層飛机的所帶來的喜悅。
  “生活——就是一部极其有趣的電影,時光和事件就像這架同溫層飛机一樣飛馳而過……”漢斯的進行曲的節奏吹得越來越快。
  要是生活的影片能放得再快點儿才棒呢!像鞭打快馬一樣讓時間疾馳起來——讓時針轉得比秒針還快,讓日歷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片片飛落,讓太陽像流星一樣划過蒼穹……
  漢斯突然搖晃了一下,后腦勺撞到了艙壁上,疼得叫了一聲。是不是他也像幻想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樣,獲得了創造奇跡的能力?……太陽就像個足球一樣,在天空划了道弧線,消失到舷窗口之外去了。
  漢斯揉了操后腦勺,坐到軟乎乎的沙發椅上,裂著嘴笑起來。
  “這當然是同溫層飛机來了個急轉彎。是啊,速度該加到第三檔啦,得坐穩點儿嘍。”
  漢斯沉吟起來。
  選舉、罷工、街頭示威……事事漢斯都赶著去參加:他從屋頂上撒非法傳單,把它們夾到電話亭里的電話號碼本里,像他的几百個同志一樣,就在“莫希干人”的鼻子底下把標語寫到牆壁和過往車輛的車廂上,為地下報紙搜集新聞,用儿童玩的气球散發宣傳品,夜里在教堂的尖頂上插上紅旗,在賣戲院節目單時夾上傳單,想出了几十种的宣傳辦法,逃避追捕,躲藏,換打扮,甚至還得化裝,想出能把敵人气得臉色發青的點子,讓工人們開怀大笑,讓統治者暴跳如雷……
  溫克勒爾的召喚。幫助燦德爾逃亡。“符合英國人身分”的講究服裝。軟席包廂。抵達瑞士國境——是坐汽車到的。國境線。夜晚,暴風雨……尋找溫克勒爾給他們捎來信的同志。迷路……過河。警報。對射……
  瑞士。Wewe1郊區的山峰。云杉、落葉松和阿爾卑斯雪松間的不大的小房子——山地小屋。積雪。充滿松針气息的清爽寒冷的空气。作坊里的工作。按照圖紙制作星際飛船的模型。學習。和微積分進行斗爭。空閒時間——滑雪、漫游群山。
  
  1Wewe,沃韋,瑞士日內瓦湖畔的療養地。

  ……布洛頓帶著重大新聞來了。訂造一艘巨大的載客星際飛船。布洛頓走了。燦德爾和溫克勒爾去了一個誰都不知道的斯特羅邁耶城……
  漢斯接受了新的任務:到歐美的各個城市采購驗收高質量的鋼材。終日奔波。這挺有意思的。可是……“采購商”這樣的工作不合漢斯的口味。他給溫克勒爾發出一封封充滿絕望無奈的信件。最后,這些信件把溫克勒爾弄得提心吊膽,他飛到了歐洲,帶著漢斯親自采購一些材料。
  現在,他們正飛往那個神秘的斯特羅邁耶城。同机飛去的還有布洛頓。他將要乘坐單座火箭第一個飛上同溫層。這個榮譽他可不想讓給任何另外一個人。
  漢斯向舷窗外望去。在這個高度上天空是暗黑的。太陽白得刺目。
  下方變成了什么樣呢?大洋像一面深藍色的拱形盾牌。它上面有一個耀眼的圓盤,這是太陽的倒影。
  多么壯麗神奇的飛行!多么輝煌的一躍!從歐洲西海岸沖向西南,一下子就飛越大西洋到了南美。同溫層飛机從亞馬遜河流域上空跨越了它的整個大陸,飛過安第斯山脈,沿太平洋海岸轉了一個巨大的半圓,現在又從西南飛回安第斯山脈。瞧,地平線上的鋸齒形山峰已經遙遙在望……
  漢斯又吹起了進行曲。
  “你在那儿吹什么?”鄰艙的溫克勒爾問道。
  “我們已經飛得棒极啦!”漢斯沖著溫克勒爾答道。
  “在飛机上最好別這么吹口哨!”溫克勒爾說道。他正坐在一張小桌旁,叼著總不离口的煙斗,仔細地看自己的筆記本。
  “我只有到了水里才不吹口哨,”漢斯答道。“而在飛机上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那效果不是和在水里一樣嗎:發動机聲音全把它淹沒了。”
  “這話倒是不錯,”漢斯表示同意。“可這里非常安靜。好象在气球上一樣。甚至連噴發聲也听不到。”
  “我們飛得比聲音快,所以听不到。”
  “400。我們正在減速下降。高度只有15公里。”
  “不過這里的溫度恐怕比大地表面低得多,聲音的速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溫克勒爾肯定地點了點頭。
  “……到零度之后音速就降低到每秒332米。此刻發動机恐怕已經熄火了。”
  “升限是多少?”
  “20到22公里。如果不想打破飛行速度紀錄的話,這是最合适的高度。”
  “這只不過蚊子的高度罷了。兩三百公里又算得了什么!到了五六百公里才算得上真高呢!”傳來了第三個乘客的聲音。
  亨利·布洛頓抽著埃及香煙走到溫克勒爾的沙發椅跟前。勳爵穿著一身暖和的淺栗色連衫運動服,盡管穿著這樣的“工作服”毫無必要:同溫層飛机的机艙里有電力供暖,供應的空气也十分純淨。這里溫暖舒适得就像是在普爾曼式車廂的包廂里一樣。
  “普通飛机的飛行高度紀錄跟我們相比自然是望塵莫及。對于所有像‘桑德斯—戰爭女神式’、‘法爾芒—超級歌利亞式’和‘容克式’飛机來說,12000到15000米几乎就是爬升的极限高度了。同溫層的研究者們升得更高。但他們是坐著气球上去的。就在不久前我在《泰晤士報》上看過……”
  布洛頓乘在自己心愛的坐騎上,開始沒完沒了地聊起飛行高度紀錄、那些有資格跟他奪冠的對手和跟他一樣的紀錄創造者們的胜算机會來。
  “您要是一開始星際旅行,馬上就把所有的競爭對手打個落花流水,”溫克勒爾說道。
  布洛頓沒有听出話里的嘲諷意味。
  “是啊,不過……我擔心這一點不會登在《泰晤士報》上,而我的那些對手根本不會知道這個紀錄,”他悶悶不樂地答道。
  同溫層飛机繼續下降減速。地平線上的山峰越來越高,黑暗的天空逐漸變成了蒼白色,蔚藍色,星星就像在拂曉時分那樣,一顆接著一顆地熄滅了。
  在下方遠處的山腳下,展現出一片茂密的熱帶植物,就像是翠綠色的海洋。
  “安第斯山脈是科迪勒拉山脈在南美的延伸,”溫克勒爾說道。“它們之后就是低地沙漠,再遠一點儿就是落基山脈。厄瓜多爾共和國。”
  “太惊人了!簡直就無法習慣這一點。多么巨大的速度!多么偉大的戰胜空間的胜利!”芬格爾贊歎起來,這在全部航程中是第二次。
  歐洲就像是一幅巨大的地圖。右邊是亞速爾群島,左邊——是用倍數很高的航海望遠鏡才能分辨出來的澤廖內角群島,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和它樹枝一樣的支流……在太平洋上空“空中剎車”后又畫出個半圓,又是南美洲的海岸,不過已是西海岸了。
  “是啊,這倒是個不錯的學習地理的法子。這比我們學校里的課本和地圖都好,”亨利說道。“不過就是速度像烏龜爬。而宇宙航行就是另一碼事了!”
  “宇宙航行!速度像烏龜爬!”溫克勒爾學著布洛頓的聲調繼續說道,“每秒12到18公里的速度在宇宙航行中算得了什么?連地球每秒都飛30公里呢。還有星云呢!它們之中有些的速度相當快。”
  “具体是多少?”布洛頓問。
  “大約每秒1000公里,這還是一般的中等速度。但也有例外。根据最新的材料,大熊星座24號星云的速度是每秒12700公里,獅子座1號星云——几乎是每秒兩万公里。”
  “是呀,這樣的速度我喜歡。您別笑話我,親愛的溫克勒爾。我對這种事所知甚少,不過我們的朋友燦德爾告訴我說,當我們完全掌握了放射能后,就能達到光速。”
  “唉,就是用光速飛行,您到最近的恒星也得飛上4年又4個月。而到我們宇宙空間中的那些算是‘近鄰’的恒星得用10到15年。离我們距离這么近的恒星只有几十顆。當您在這漫無邊際的太空包圍之中度過几個月、几年乃至几十年后,連一點儿時間的概念也不會剩下。”
  “离太陽最近的恒星是哪顆?”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總共大約有400万億公里遠吧。”
  “4年多一點儿——也不算太多嘛。”
  亨利勳爵沉默片刻,又談起了地球上的事:
  “那為什么非得挑這么一個偏僻荒涼的地方起飛呢?”
  “就是因為它偏僻荒涼,沒有人煙哪。這是你們那個蠻不講理的‘挪亞方舟’股份公司股東們的愿望。秘密進行唄。”
  “可地球上的荒涼地方多著呢,就是選在南极也好哇。那儿沒人會打扰我們,甚至連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記者也不會鑽到那里去。為什么偏偏要挑中這儿?我想知道究竟是根据什么選中這里的。”
  “挑中這里自有它的道理,”溫克勒爾一本正經地答道。“正是這儿具備最有利的起飛條件。您想必知道,火箭從地球上起飛必須克服雙重的障礙:一是大气層的阻力,二是地球的引力。引力最大處是兩极。最小處是赤道,因為地球略微有些向赤道扁下去。所以兩极的离心力最小,而赤道最大。因此,障礙最小的地方就是赤道。”
  “在重量上有什么區別嗎?”
  “處在赤道的物体要比處在极地時輕二百分之一。”
  “才這么點儿呀?”布洛頓大失所望地說道。
  “對,就這么點儿。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和地球在赤道的‘突出’,物体在這里要比在兩极輕百分之零點五。但是對于火箭來說,就是減少這么一點點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明顯地節約燃料。所以百分之零點五對于我們的企業并不是個小數目。”
  “好吧,就赤道吧。我同意。但為什么偏偏是赤道上的這一點呢?”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我們就得談到另一個障礙——大气層的問題了。對于高速運動的物体來說,我們的肉眼所看不到的空气几乎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運動速度越高,阻力也就越大。對于以非常高的速度運動的物体來說,空气的阻力大得惊人,空气好象變成了固体,成了一道鋼鐵般的障礙。這并不僅僅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流星——也就是天上落下的石頭——以宇宙速度楔入大气層后,流星的体積開始變小,先是白熱化,接著是蒸發,最后落下來化為最細小的塵埃。這也就是我們在飛行中將要克服的困難。
  儒勒·凡爾納小說里的主人公們坐在炮彈里飛出了炮筒,而實際上在開炮的第一個瞬間他們就會在炮彈底部變成肉餅。為了避免這种悲慘命運,我們的火箭是逐步加速的。
  我們應該在地球上選一個大气層障礙厚度最小的地點。空气的相對密度取決于壓力、溫度和濕度,而所有這一切又取決于它在海平面上的高度。离海平面越高,大气障礙的厚度就越小,穿過它也就越容易,耗費的燃料也就越少。在6公里的高度,空气的密度就比海平面上減小了二分之一。現在,我希望您已經明白,星際飛船越是從高的地方起飛就越有利了吧?最好是在哪一座山上起飛。
  這樣一來我們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赤道和它的最高點。您拿地球儀來把它轉一下,您就會發現哪些山脈跨越赤道。有蘇門答腊群島、婆羅洲群島和南美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脈。群島上的山很多,有的高度超過4000米。蘇門答腊和婆羅洲也跟安第斯山一樣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星際航班的机場。但是在這些島上……人煙過于密集:石油、煤、熱帶香料和水果以及其他誘人的東西把資本和人都吸引去了,這些島嶼成了几大強國的殖民地。此外,蘇門答腊和婆羅洲相對來說离生產火箭部件的工厂較遠。運費太貴。這樣一來就只剩下安第斯山了。
  這里所有我們——說得更准确一點儿是你們——所需要的條件都具備:赤道、高山、人跡罕至、沒有道路、荒原、僻野。而且地形完全适合。發射的方向為偏東12度,也就是和地球旋轉的方向一樣。這是為了利用地球旋轉‘免費’提供的加速度。
  您看到了吧,如果設想巧妙,連地球的旋轉都能成為我們的盟友。
  在安第斯山脈和落基山脈之間有一條峽谷。在那個安第斯山中斷的地點,非常适合修建一個火箭發射場。加速之后,火箭沖出所日离開地球。好啦,現在所有的‘為什么’都解決了吧?”
  布洛頓點點頭。
  “謝謝您,全都明白了。別埋怨我太笨:我以前沒机會學習這么高深的學問。”
  “我們聊了這么久,差點儿耽擱了著陸,”溫克勒爾說道。“已經能看見斯特羅邁耶城——我們的目的地啦。為了以防万一,請大家用皮帶把自己系在椅子上。這個同溫層飛机机場還沒徹底完工呢。”
  芬格爾一言不發地接受了這一忠告,而布洛頓則一邊系皮帶,一邊像個老手那樣漫不經心地說道:
  “這么小心完全多余!”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