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葉卡捷琳堡市位于烏拉爾山脈最東側的斜坡之上,從地理上講應是亞洲城市。可是它卻划歸彼爾姆市,因而也就成了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區划之一。這种行政上的划歸方法想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一大塊西伯利亞的土地不是也被含在俄羅斯的大口之中嗎。 葉卡捷琳堡市建于1723年,是個相當龐大的城市。米歇爾·斯托戈夫還有那兩個記者毫不費力地找到了交通工具。這里有帝國第一家鑄幣厂:它是礦產開采總指揮部所在地。因而葉卡捷琳堡市成了重要的工業中心,冶煉厂為數眾多,還有鉑和金的洗礦厂。 當時,葉卡捷琳堡市人口激增。費奧法-可汗的游牧部落已侵占了數個省份,主要是從額爾齊斯河的西南直到土耳其斯坦邊界的吉爾吉斯。大批俄羅斯人和西伯利亞人為了躲避韃靼人的侵扰,從這些省份逃离,涌入了葉卡捷琳堡市。 雖說到達葉卡捷琳堡市的車輛不多,可是從此地离開的卻不少。現在,這种形勢下,人們的确是不太想在西伯利亞的路上冒險的。 在這种情況下,哈里·布朗特和阿爾西德·若利韋很快找到了一輛完整的四輪大車,來替代那輛好歹也算把他們帶到了葉卡捷琳堡的半四輪車。米歇爾·斯托戈夫有四輪客車,所以穿越烏拉爾山的時候沒受太多苦,只要套上三匹好馬,它便能一路急馳,奔向伊爾庫茨克了。 一直到秋明,甚至到新扎伊姆,這條路都會是相當顛簸的,因為它所經過的是烏拉爾山前披起伏不定的土地。不過一過新扎伊姆便是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了,一直要延伸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附近,跨越大約1700俄里(合1815公里) 我們知道兩個記者原本是要去伊希姆的,离葉卡捷琳堡有630俄里。他們要到那里打探一下事態的發展,然后穿越被侵占的地區,也許兩人一起,也許單獨行動,讓獵手的本能把他們帶到某一條路線上去。 可是米歇爾·斯托戈夫能選擇的道路卻只有這一條,從葉卡捷琳堡到伊希姆,然后通往伊爾庫茨克,不過他不用打探消息,相反他還想避開被侵占的地區,所以他決心路上不在任何地方停留。 “先生們,”他對兩個新旅伴說,“我很高興能与兩位同路一段,不過我得先告訴你們,我急著要赶到鄂木斯克,和我妹妹一同去跟我們的母親團聚。誰知道韃靼人會不會在我們到達之前就占領了鄂木斯克呢?所以我只會在換馬的時候才在驛站稍作停留,我要日夜兼程!” “我們也打算這么做,”哈里,布朗特說。 “好吧,”米歇爾·斯托戈夫說。“抓緊時間吧,去租一輛或買一輛車,要……” “要它的后輪,”阿爾西德·若利韋接下去說,“能和前輪同時到達伊希姆。” 半小時后,能干的法國人很容易地找到了一輛四輪客車,和米歇爾·斯托戈夫的那輛相仿,兩個記者立即登上了車。 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也上了他們的車,中午時分,兩駕馬車一同离開了葉卡捷琳堡。 娜佳終于來到了西伯利亞,走上了通往伊爾庫茨克的長路!這個利瓦尼亞姑娘腦子里想的什么呢?三匹快馬帶她穿越這流放之地,她的父親被迫生活在這里,也許還要度過許多個年頭,在這遠离家鄉的地方!她几乎沒看見展現在眼前的大草原,有一刻完全沒有看到,因為她的視線越過了地平線,在那一邊尋找著父親的臉龐!馬車以每小時15俄里的速度飛奔,對這与東西伯利亞迥然不同的西西伯利亞地區的景色她一點儿也沒留意細看。這里開墾的土地很少,土壤貧瘠,至少表層是如此,深層則蘊藏著大量的鐵、銅、鉑和金。所以到處都在進行工業開采,農業設施卻很少。既然用地雷和鎬頭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哪里還找得到人來耕地、播种和收割呢?這里,農夫讓位于礦工。到處是十字鎬,卻看不到一把鐵鍬。 有時娜佳的思緒從遙遠的貝加爾湖區回轉到眼前的境況。父親的形像模糊了,出現在眼前的是慷慨的旅伴,先是在弗拉季米爾的鐵路上,天意使他們第一次相逢。她回憶起他在旅途中對自己的照顧,到達下諾夫哥羅德警察局,他友好地与她交談,不拘禮節地稱呼她為妹妹,過伏爾加河時他的殷勤照料,還有烏拉爾山中那個可怕的暴風雨之夜他所做的一切,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她的安全! 娜佳想的是米歇爾·斯托戈夫。她感謝上帝及時為她的旅途送來一位強有力的保護者,一位慷慨而又謹慎的朋友。在他的身邊,他的保護下,她感到無比安全。親兄弟也不會比他做得更好了!現在她不再懼怕任何困難,深信自己能到達目的地。 米歇爾·斯托戈夫一路上沉思默想,不大言語。他也在感謝上帝,与娜佳的相遇使自己可以做一件好事,同時又能把自己隱藏起來。姑娘的無畏鎮定讓勇敢的他十分喜歡。她為什么不是他的親妹妹呢?他對這個美麗而勇敢的女伴充滿了敬佩和怜愛。他感到她是那种為數不多的、心靈純洁、可以信賴的人。 然而,對于米歇爾·斯托戈夫來說,一踏上西伯利亞的土地,真正的危險就開始了。如果兩個記者判斷正确,也就是說,伊万·奧加萊夫已經越過了邊界的話,那就要极端小心謹慎地行事了。情況已發生了變化,因為西伯利亞各省肯定有大量的韃靼間諜在活動。一旦他的身份被發覺,讓人知道他是沙皇的信使,那他的使命就完不成了,甚至連性命也難保!米歇爾·斯托戈夫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加沉重了。 頭一輛車里的情形即是如此,后面一輛車里如何呢?一切正常。阿爾西德·若利韋寡言少語,哈里·布朗特則干脆只用單音節詞來回答。兩人各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各自記錄著路上發生的几樁小事,在穿越西西伯利亞最初几個省份的旅途中發生的這几件事都是大同小异的。 每到一個驛站,兩個記者就下車与米歇爾·斯托戈夫待在一起。用不著在驛站的房子里吃飯的時候,娜佳就一直在車里坐著。需要吃午飯或晚飯時她便下車到桌上就餐。不過她始終很拘謹,几乎不參与大家的交談。 阿爾西德·若利韋覺得這個利瓦尼亞姑娘很迷人,他表現得十分殷勤,不過從沒有什么越禮的地方。如此艱苦勞累的旅行,這個姑娘都默默地挺了過來,他不由對她的毅力十分佩服。 米歇爾·斯托戈夫對這些不得不做的停留不甚滿意。所以每停一下他都急著重新出發,催著驛站的站長和車夫赶緊給車套上馬。匆匆地吃過飯,——對于喜歡細嚼慢咽的哈里·布朗特來說這种吃法實在是太快了——就又出發了。兩個記者也像被牽著的鷹似的,因為他們要付很多錢,照阿爾西德·若利韋的話來說,付的是“俄羅斯之鷹”。1 1 金幣,相當于5個盧布。盧布是一种銀幣,相當于100戈比,即3法朗20生丁。 不用說哈里·布朗特對姑娘不置一詞。在這個問題上他從不与同伴爭論,這可是罕見的。這個令人尊敬的紳士不習慣于同時做兩件事情。 有一次阿爾西德·若利韋問他覺得這利瓦尼亞姑娘有多大。 “哪個利瓦尼亞姑娘?”他一本正經地問,眼睛半閉著。 “還用說!尼古拉·科爾帕諾夫的妹妹嘛!” “這是他妹妹?” “不,他奶奶!”阿爾西德·若利韋答道,對方的漫不經心讓他有點儿不知所措,“你說她有多大?” “我又沒看著她生下來,我怎么會知道!”哈里·布朗特簡單地答道,活脫脫一個不想惹事的人。 兩輛車所經之處几乎荒無人煙。天气不錯,云彩只遮住了半個天空,气溫總算可以忍受了。要是車子能再固定得牢靠一些的話,這些旅客就再沒什么可抱怨的了。它們跑起來像俄羅斯境內的驛站馬車,也就是說速度讓人惊歎。 不過這個地區之所以看起來像被廢棄了似的,是由當時的各种情況所決定的。田地里屈指可數的几個西伯利亞的農民,面色蒼白,神情凝重,曾有一個著名的女游客把他們比作沒有傲气的卡斯蒂利亞人,這比喻是很貼切的。不時可以看到已空無一人的村落,表明韃靼人的迫近。村民們赶著羊群、駱駝和馬匹逃往北方的平原。吉爾吉斯游牧部落的几支,始終忠于俄國,也已經把帳篷遷到了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以西,以期逃脫入侵者的劫掠。 幸好驛站依舊照常運行,電報線沒斷的地方照常營業。在每個驛站,站長都按規定提供馬匹,每個電報站,坐在窗口的職員也及時發送顧客交給他們的電報,只有為了先發國家電報才可能延誤一下。所以哈里·布朗特和阿爾西德·若利韋發了大量電報。 所以到現在為止,米歇爾·斯托戈夫的行程是令人滿意的。這位沙皇的信使沒有遇到任何延誤。如果他能成功地繞過費奧法-可汗率領的韃靼部隊中已經挺進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附近的尖兵,他确信自己一定能赶在他們之前到達伊爾庫茨克,而且所用的時間之短可以創下一個記錄。 离開葉卡捷琳堡的次日早上七點,兩輛馬車到達小城土魯古斯克,行程220俄里,可以說一路無事。 他們在小城吃了半個鐘頭的午飯。飯后他們又出發了。快速度的奧秘在于他們多付的那些戈比。 同一天,七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兩輛馬車來到60俄里外的秋明。 秋明現在的常住居民有一万人,當時卻達兩万。它是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建立的第一個工業中心,冶煉厂、鑄鐘厂林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兩名記者馬上去采制新聞。西伯利亞的逃亡者們對于戰事的描述是令人不安的。 据說費奧法-可汗的軍隊迅速逼近伊希姆山谷,有人證實伊万·奧加萊夫上校很快就要与韃靼部隊的首領會合,說不定已經會合了。結論自然就是激烈的戰事將擴展到西伯利亞東部。 俄羅斯部隊則必須從歐洲省份調集過來,因為相距太遙遠,他們無法立即抵抗侵略。不過托布爾斯克的哥薩克以急行軍的速度向托木斯克進發,期望能切斷韃靼人的先遣縱隊。 到晚上八點鐘的時候,兩輛馬車又已駛過75俄里來到了雅魯托洛斯克。 他們迅速換好了馬,出城后坐渡輪過了托布爾河。河水流動得很緩慢,他們非常順利地過了河。在后來的行程中他們還要渡過好几次河,而條件恐怕就沒這次這么順了。 到午夜,他們來到55俄里(合58.5公里)外的新扎伊姆。崎嶇不平的路總算走完了,他們身后那些林木茂密的山丘是烏拉爾山脈最后的延伸。 從這里開始便是人們所稱的西伯利亞大草原了,一直延伸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望無垠的草原,仿佛長了草的沙漠,邊界上天与地融為一体,相接的弧線簡直像是圓規划出來的一樣清晰。放眼望去,能看到的凸出物只有路兩旁的電線杆,微風吹過,電線便像豎琴的琴弦一樣顫動起來。而道路也只是由于車輪揚起的細塵才從平原上顯現出來。要不是有這條泛白的綿綿不絕的帶子,人們會認為自己身處沙漠之中。 米歇爾·斯托戈夫和旅伴們以更快的速度在草原上飛駛。馬儿被車夫起勁地驅赶著,又沒遇到任何的障礙,揚蹄飛奔。馬車徑直駛向伊希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兩名記者要在那儿下車。 伊希姆距离新扎伊姆約200俄里,只要路上不耽擱,第二天晚上八點之前應該并且能夠走完這段距离。照車夫們的想法,即使這些旅行者不是大老爺或高官的話,就看他們給的小費那么慷慨,也應該同樣地尊敬他們。 第二天,七月二十三日,兩輛馬車离伊希姆只有30俄里了。 這時,米歇爾·斯托戈夫透過漫天的塵土隱約看見一輛馬車行馳在他們的前方。他的馬精力更旺盛,速度更快,應該很快就能赶上前面那輛車。 這既不是一輛四輪客車,也不是一輛四輪貨車,而是一輛驛站轎式馬車,灰頭土臉的,肯定也在路上奔波了很久了。車夫兩手輪換著抽打馬,一邊罵一邊打才使它堅持跑下去。這輛車肯定沒從新扎伊姆經過,一定是從大草原上某條偏僻的道路拐到通往伊爾庫茨克的大路上來的。 看到這輛駛往伊希姆的馬車,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同伴們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超過它,在它之前赶到驛站搶先換馬。他們對車夫說了一句,很快馬儿就与驛車的牲口齊頭并進了。 米歇爾·斯托戈夫先到了驛站。 這時,驛車窗口出現了一個人。 米歇爾·斯托戈夫沒來得及看清他長什么樣。可是當他的車從這人旁邊快速經過的時候,他清楚地听到一個威嚴的聲音沖他說:“停下!” 米歇爾·斯托戈夫他們的兩輛車沒有停下,而是駛到驛車的前面去了。 一場速度的較量開始了。驛車的馬看到自已被超過,而對方又如此迅速,便也來了精神,狂奔了几分鐘。三輛馬車消失在滾滾飛塵之中,甩鞭聲夾雜著赶馬的吆喝聲和憤怒的叫罵聲從灰白的塵土中傳出。 可是米歇爾·斯托戈夫他們還是占了上風——在驛站馬匹不多的情況下領先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兩輛車需要套馬,這很可能要超出驛站的供給,起碼在短時間內是如此。 半小時后,落在后面的轎式馬車已經變成了草原地平線上一個模糊的小點儿。 晚上八點,兩輛車到了伊希姆入口處的驛站。 關于敵軍的消息越來越令人不安。韃靼人的先頭部隊已經近在咫尺了,政府官員已于兩天前撤退到托布爾斯克去了,伊希姆城已經一個官員和士兵也不剩了。 米歇爾·斯托戈夫一到驛站就立即要求換馬。 他超過那輛轎式馬車的決定是明智的。驛站只有三匹馬能馬上派上用場,其它的都經過長途奔波剛剛赶回,疲憊不堪。 驛站長命令職員們馬上套車。 兩名記者打算停在伊希姆,他們把車存放在驛站,用不著為找交通工具而費心了。 他們到達后十分鐘,馬車便又整裝待發了。 “好的,”米歇爾·斯托戈夫說。 然后他對兩名記者說:“先生們,既然你們要留在伊希姆,那咱們就分手啦。” “什么,科爾帕諾夫先生,”阿爾西德·若利韋說,“您不待上個把鐘頭再走嗎?” “不,先生,我想在咱們遇見的那輛驛車到達之前就离開此地。” “您是怕那輛車里的人跟您爭馬吧?” “反正我是不想遇上任何麻煩。” “那好吧,科爾帕諾夫先生,”阿爾西德·若利韋說,“讓我們再次對您一路上的照顧表示感謝,和您在一起的這段時間真是太愉快了。” “再說或許我們過几天還能在鄂木斯克重逢呢,”哈里·布朗特說。 “确實有可能,”米歇爾·斯托戈夫說,“我正是徑直往那儿去的嘛。” “好吧,祝您旅途愉快,科爾帕諾夫先生,”阿爾西德·若利韋說,“上帝保佑您的馬車!” 兩記者向米歇爾·斯托戈夫伸出手去,极為誠摯地与他話別,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輛馬車到達的聲音。 一眨眼的工夫,驛站所的房門開了,一個男子走了進來。 他便是驛車中的乘客,看上去像個軍人,四十來歲,高大健壯,大腦袋寬肩膀,濃密的髭須与棕紅色的絡腮胡連在一起。他穿著一身沒有任何標志的軍服,腰上懸挂著一把騎兵馬刀,手持一條短柄馬鞭。 “換馬,”他帶著威嚴的神情叫道,一看就是習慣于發號施令的人。 “我已經無馬可換了,”驛站長鞠了一躬答道。 “我現在就要!” “不可能了。” “門口那輛車上剛套的馬不是嗎?” “那几匹馬已經是這位旅客的了,”驛站長指著米歇爾·斯托戈夫說。 “把他的馬卸下來!”男子用一种不容辯駁的口气說道。 米歇爾·斯托戈夫走上前去。 “這些馬已經被我占用了,”他說。 “我不管!我必須用這几匹馬。來,赶快!我一分鐘也不能耽擱!” “我也不能耽擱,”米歇爾·斯托戈夫回答,他竭力保持鎮定,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 娜佳站在他旁邊,表面上也很鎮定,心里卻暗暗擔心,生怕發生沖突,當前的情況下,這件事要盡量避免。 “夠了,”男子說。 然后他走到驛站長面前,帶著威脅的手勢叫道:“把這輛車卸了,把馬套到我的車上去!” 窘迫的驛站長不知該听誰的,他朝米歇爾·斯托戈夫望去,顯然他是有權拒絕這一無理要求的。 米歇爾·斯托戈夫猶豫了一下。他不想把自己的通行證拿出來,那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可他也不愿出讓馬匹耽誤自己的行程,同時也不想讓一場爭斗破坏了自己的使命。 兩記者看著他,准備他一招呼就上前幫忙。 “我的馬要留在我的車上,”米歇爾·斯托戈夫說,他的音調并沒有提高,完全符合一個伊爾庫茨克普通商人的口气。 男子走到米歇爾·斯托戈夫面前,啪地一下把手放到他肩上:“是這么回事儿!”他聲音宏亮地說,“你不愿意把馬讓給我?” “不,”米歇爾·斯托戈夫回答。 “那好,咱們倆誰能從這儿出去,馬就歸誰!放仔細了,我的刀是不認人的!” 說著,男子拔刀出鞘,拉開了架式。 娜佳扑到米歇爾·斯托戈夫面前。 哈里·布朗特和阿爾西德·若利韋也向他走來。 “我不打架,”米歇爾·斯托戈夫說,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他把胳膊抱在胸前。 “你不打?” “不。” “那現在呢?”男子大叫一聲,舉起鞭柄就砸在了米歇爾·斯托戈夫的肩頭,要攔已經晚了。 受到這种侮辱,米歇爾·斯托戈夫的臉一下子白得嚇人。他舉起張開著的兩手,仿佛要捏碎這粗野之徒。然而他又以极大的毅力克制住了自己。決斗帶來的后果會比耽擱一下更糟,甚至可能毀了他的使命!……還不如耽誤几個小時!……認了吧!可是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現在你打不打,膽小鬼?”男子又問,舉止更加粗俗不堪。 “不!”米歇爾·斯托戈夫說,他一動不動,直視著對方的雙眼。 “給我換馬!就現在!”男子說。 然后他走出屋子。 驛站長帶著不滿的神情看了看米歇爾·斯托戈夫,聳聳肩跟在男子后面出去了。 這件事使記者們對米歇爾·斯托戈夫產生了不良印象。他們的失望是顯而易見的。這強壯的年輕人就這么被動挨打,受這种侮辱竟然忍气吞聲!他們朝他行了個禮便离去了。阿爾西德·若利韋對哈里·布朗特說:“我真不敢相信,一個能把烏拉爾山的熊開膛破肚的人竟干出這种事來!人的勇气是不是真的只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場合才有?搞不懂!看了這個,我們這种人大概就差去做農奴了!” 片刻過后,車輪聲和馬鞭聲響起,套好了馬的驛車飛快地离開了驛站。 驛站廳里只剩不動聲色的娜佳和仍在發抖的米歇爾·斯托戈夫。 沙皇的信使坐了下來,雙臂仍交叉在胸前,仿佛一尊雕像。在他剛強的面龐上,蒼白褪去了,泛起一股紅暈,但并不是羞慚的紅暈。 娜佳深信,這么一個人在如此大的侮辱面前都不為所動,這其中肯定有充分的理由。 上次在下諾夫哥羅德警察局,他曾走到她身邊,這次倆人則換了位置,是姑娘朝他走來:“把你的手給我,哥哥!” 說著,她伸出手指,用慈母般的動作抹去了他眼中迸出的一顆淚珠。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