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烏爾巴納可以稱得上奧里諾科河中游第一鎮。它是凱卡腊与圣費爾南多之間最大的一個鎮。凱卡腊与圣費爾南多都處于奧里諾科河的轉彎處,——在凱卡腊河流由東西向轉為向南流,到了圣費爾南多又從南北向轉為東西向。 當然了,這种說法成立的前提是米蓋爾的猜測正确而費里佩和瓦里納斯的論斷錯誤,也就是說奧里諾科河的流向的确像當時的地圖上所標畫的那樣。 再往上游走600公里,就到了阿塔巴布、瓜維亞雷和奧里諾科的匯合處,到那時這個困扰著三位地理學家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至少我們可以這樣希望。 一個“賽羅”——中等高度的小山包——隆起在右岸,与坐落在它腳下的烏爾巴納鎮同名。當時鎮上人口在350到400之間,絕大部分是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鎮上有100來座小屋,居民們不務農,養牲畜的也很少,除了种些“薩拉皮亞”,以及在孵化期采集龜蛋之外,他們只是捕捕魚,打打獵,而且似乎生性愛閒散。他們過得很舒服,房子建在岸邊密密的香蕉林中,這一派安樂景象在這偏遠之地是不常見的。 5位旅客只打算在烏爾巴納過一夜。他們到達的時候是五點鐘,一個晚上就能把下一程所需的肉、菜買好,烏爾巴納出產丰富,完全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最簡便的辦法是直接去找當地的民政長官,他會樂于出力,為過往旅客服務。 鎮長是個50開外的混血,管轄這一帶的平原并負責水上治安。他的妻子也是混血,他們的孩子有六七個,大的18歲,小的6歲,個個身体健康,活蹦亂跳。 當鎮長得知米蓋爾等三人是玻利瓦爾城有聲望的人物以后,對他們照顧得更加周到了,并邀請他們晚上到家里聚一聚。 連“加里內塔”上的兩名乘客也在被邀之列。讓·德·凱爾默很高興,因為他心里一直牽挂著自己那兩名同胞,這樣一來很可能又能打听到他們的一些消息。 船老大瓦爾戴斯和馬爾圖斯一下船就采購去了,要買食糖、薯蕷和大量的木薯粉,這种粉是用木薯在石磨儿上碾成的,在奧里諾科河中游地區,几乎是居民們唯一的主食。 兩只船停在河岸邊緣,河岸相當陡峭,再往里是一個小灣,用作鎮上的港口,几只獨木舟和捕魚的小船停在那里。 此外還有一只“法爾卡”,由一個土著船老大看守著。 這條船是那兩名法國探險者雅克·艾洛赫和熱爾曼·帕泰爾納的。他們的船員已經在烏爾巴納等了6個星期了,還是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正著急呢。 米蓋爾和讓他們在船上吃過晚飯,來到鎮長家中。 全家人都聚集在正廳,室內陳設簡單,一張桌子,几把舖著鹿皮的椅子,牆上挂著一些來自獵物的裝飾品。 烏爾巴納鎮上的“頭面人物”,也被請來參加這次聚會,此外還有一名附近居民。讓認出了這個人,因為夏方榮在游記中提到了他,他熱情慷慨的接待使夏方榮十分感激,在游記中寫道: “馬抄爾先生是一位年長的委內瑞拉人。他15年前來到烏爾巴納上游的提格拉定居。馬沙爾先生是位真正的智者。他放棄從政,專心于畜牧業,他建起了一個牧場,喂養了上百頭牲畜,由牧工來照管。飼養場周圍的田地里种植著木薯、玉米和甘蔗。田地外則是茂密的香蕉林,香蕉多得吃不完。居住在這小小天地中的人們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 當兩條船到達烏爾巴納時,馬沙爾正在此地辦事。他乘著手下兩名牧工划的獨木舟到他的朋友鎮長家串門儿,所以自然也被邀請參加今晚的聚會。 客人們并不奢望這地處奧里諾科河平原深處的小鎮招待起來能像上流社會一樣豪華隆重。但是,雖然沒有制作精細的糕點、味道可口的糖果、香醇的名酒和稀罕的飲料,但女主人和她的女儿們做的點心吃起來也相當不錯,——何況主人的態度又是那么熱情。席間喝的咖啡口味醇厚,是用馬沙爾先生牧場上的一种豆科植物烘焙成的。 可親的老人用西班牙語和讓·德·凱爾默談得很投机。他提到了5年前讓的同胞夏方榮在他的牧場上度過的几天,——太短暫了,他至今還感到遺憾。 “他當時多么迫不及待地要繼續他的探險!”馬沙爾又說,“他實在是個勇于開拓進取的人,我親愛的孩子。他不畏艱難,冒著生命危險一直到達了我們這條河流的源頭。他為法國爭了光!” 可敬的老人說這番話的時候十分激動,充分顯露了他內心的熱情。 讓注意到,當馬沙爾先生和鎮長听說米蓋爾、費里佩和瓦里納斯此行的目的時,交換了一下惊异的目光。在他們看來,奧里諾科河的源頭問題早就解決了,米蓋爾的那种說法不是很正确嗎? 雖然馬沙爾不能和他們一同去圣費爾南多,而且他更傾向于認為阿塔巴布或瓜維亞雷是奧里諾科之源,但他還是鼓勵三位地理學會的成員親自去三條河流的交匯處看一看。 “這對科學研究只有好處,”他說,“誰知道你們諸位會不會從這次遠征中帶回新的發現呢?……” “我們希望如此,”米蓋爾說,“因為一過了圣費爾南多,再往前的區域就几乎無人涉足過了……” “我們要一直走到……”費里佩肯定地說。 “能揭開事實真相的地方!”瓦里納斯接過話茬。 借助讓的簡要翻譯,馬夏爾對談話內容也略知了一二。為什么有些人非要搞清一條河到底是“從哪個洞洞里流出來”的呢?莫非他們理智不健全?馬夏爾真不明白。 “總之一句話,”他嘟噥道,“要是所有的人都頭腦清醒的話,就不會蓋起這么多的瘋人院來了!” 談話的內容轉移到了人們正在烏爾巴納苦苦等待的兩個法國人身上。他們到達此地時,鎮長接待過他們。馬沙爾先生也認識他們,因為他們离開時曾在提格拉牧場待了一天。 “從他們走后,”米蓋爾問,“你們就再沒听說過他們的消息?……” “壓根儿一點儿音訊都沒有,”鎮長答道,“我們問過好几次從東邊來的平原人,他們肯定地說從未碰上過這兩個人。” “他們不也是計划逆奧里諾科河而上嗎?……”讓問。 “是的,我親愛的孩子,”馬沙爾說,“他們還打算對沿岸各村落都看一看。他們對我說他們的旅行是漫游性質的。熱爾曼·帕泰爾納先生是個求知欲极強的博物學家,為了采到一种新的植物可以連命都不要。另一位雅克·艾洛赫先生除了是名好獵手外,對地理問題尤為關注,一個地區位置的測算,一條河流流向的确定等等。這些愛好讓他著迷……非常著迷……或許可以稱之為狂熱……至于說能不能回來……” “但愿這兩個法國人沒遇到什么不測!”瓦里納斯說。 “但愿如此,”鎮長附和道,“雖然他們离開得實在太久了!” “是否能肯定他們要回到烏爾巴納來?……”費里佩問。 “這點毫無疑問,因為他們的船在這儿等著呢,他們采集到的標本和宿營工具全在船上。” “他們走的時候,”讓問,“有沒有向導跟著……有沒有帶些陪同人員?……” “有……是我陪他們我的几個馬坡尤族印第安人,”鎮長說。 “那幫人您認為可靠嗎?……”米蓋爾又問。 “在內陸的印第安人里面他們是最誠實的。”“那么,”讓又說,“知不知道他們准備到哪塊地方去?……” “据我所知,”馬沙爾先生說,“他們要去奧里諾科河東面的瑪塔佩高地,那個地方除了雅魯羅族和馬坡尤族印第安人之外沒人去過。你們的兩個同胞和隨員們的頭儿騎著馬,其他六七個印第安人背著口袋跟在后面步行。” “奧里諾科河東面的地區是不是很容易被淹沒?……”讓·德·凱爾默問。 “不會的,”米蓋爾答道,“平原要高出海平面不少。” “的确如此,米蓋爾先生,”鎮長說,“但它們受到地震的威脅,您知道,委內瑞拉地震頻繁。” “隨時都會發生嗎?……”少年問。 “不!”馬沙爾說,“有特定的時期,确切地說,一個月以來,在提格拉牧場我們都感到了強烈的地殼動蕩。” 不錯,雖然委內瑞拉境內并沒有活火山,但其地殼卻經常受到地底火山活動的影響。洪堡甚至稱委內瑞拉為“地震之國”。這個稱謂對委內瑞拉倒也合适,最典型的例子如庫瑪那城,16世紀毀于地震,150年后再度被撼倒,而周圍地區的余震持續了15個月。安第斯山脈的另一座城市梅西達也受到大地震的重創。1812年,加拉加斯地震,1.2万居民被埋在瓦礫之中。這些造成無數死傷的災難一直威脅著西班牙美洲的這一部分,而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的确感到奧里諾科河中游東部地區的地殼變得不安分起來。 關于兩名法國人已沒什么可談的了。馬沙爾有話要問馬夏爾中士和他的侄子。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他說,“米蓋爾、瓦里納斯和費里佩三位先生是來考察奧里諾科河的。你們二位的意圖大概与之不同吧……” 馬夏爾立即做了一個否定的手勢:但由于讓給他使了個眼色,他克制住了自己,沒有再大發牢騷,否則的話他會說他才瞧不上什么地理問題,只有那些炮制課本和地圖的人才會對這玩意儿感興趣。 少年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說明了自己离開法國的原因,他是出于對父親的摯愛才踏上了上溯奧里諾科河之路。他的父親凱爾默上校的最后一封信寄自圣費爾南多,他就是要去那儿,希望能打听到父親的下落。 少年的話使馬沙爾為之動容。他拉住讓的手把他摟到怀里,在他額上吻了一下,——此舉也許又引得馬夏爾咕噥了一番——作為對少年的祝福,并熱烈地祝愿他的計划成功。 “馬沙爾先生,難道您和鎮長先生都從未听說過凱爾默上校這個人嗎?”少年問。 答案是否定的。 “也許,”鎮長又說,“是因為凱爾默上校沒在烏爾巴納停留過?……我的确覺得不太可能,因為過往船只很少有不在這儿停下來補充給養的……您說是1879年的事……” “對,先生,”讓說,“那時您已經在這儿了嗎?……” “當然,但我從未听說有個叫凱爾默的上校從此地路過。” 還是無人知曉,似乎凱爾默上校從出發起就刻意地隱姓埋名。 “沒什么,我親愛的孩子,”米蓋爾安慰地說,“您的父親不可能不在圣費爾南多留下任何蹤跡,到了那儿您會打听到他的消息并成功地找到他的。” 聚會一直持續到10點鐘,客人們辭別了好客的主人,回到各自的船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再度出發。 讓躺到船艙后部的舖上,馬夏爾給了做完了例行的驅蚊程序之后也睡下了。 兩人都沉入了夢鄉,但他們的睡眠沒能持續多久。 兩點來鐘的時候,遠方傳來一陣持續不斷、越來越大的嗡嗡聲,把他們給惊醒了。 這聲音十分低沉,可以清楚地辨出不是從遠處听到的雷聲那种感覺。与此同時,河水劇烈地動蕩起來,“加里內塔”也隨著水波搖晃。 馬夏爾和讓起身走出船篷,來到桅杆下站定。 船老大瓦爾戴斯和船員們站在船頭觀察著天邊。 “出什么事了,瓦爾戴斯?……”讓問。 “我也不知道……” “是要來暴風雨了嗎?……” “不……天上沒云啊……風從東面吹過來……也不大……” “那怎么忽然間起浪了呢?……” “我也不知道……搞不清……”瓦爾戴斯說。 這的确很難解釋,除非是在村子的上游或下游因水位突然上漲而潮水涌動。奧里諾科河上是什么怪事都有可能發生的。 “馬里帕雷”上,乘客与船員也同樣迷惑不解。 米蓋爾和兩個同事也走出船篷,徒勞地尋找引起眼前現象的原因。 兩條船的人員互相詢問了一番,也沒找到可能的解釋。 除了船上感覺到的水波的晃動之外,河岸的土地也抖動起來了。 几乎就在同時,烏爾巴納的居民們也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岸邊。 當馬沙爾先生和鎮長隨即赶到時,人群中已經產生了恐懼情緒。 這時是凌晨四點半,天就要破曉了。 旅客們從兩條船上下來,徑直走向鎮長。 “出什么事了?……”米蓋爾問。 “大概是瑪塔佩高地地震了,”鎮長說,“震波一直傳到了河床……” 米蓋爾表示同意這個推測。 地震在平原上是常有的事,本地自然難以幸免。 “可是……好像還不只這個……,”米蓋爾說,“您听到從東邊傳來的這股聲音了嗎?” 側耳傾听一下,是一种打鼾一般的聲音,像音樂中的通奏低音,很難确切地听出到底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 “我們等等看吧,”馬沙爾先生說,“我不認為烏爾巴納有什么可害怕的……” “我也這么想,”鎮長高聲說,“大家回屋去吧,不會有任何危險的。” 他的話也許是正确的,不過回家去的只是极少數人。再說天漸漸亮了,光靠耳朵听搞不清所以然的事情也許一看就明白了。 遠方的聲音越來越大,在3個小時之中從未停息過,真是令人稱奇。听上去像是在地面滑動、用力爬行所發出的。這聲音沉重而有節奏,一直傳到右岸,仿佛土地是泥炭質的一般,把地面的震動歸咎于以瑪塔佩高地為中心發生的地震這一假定是很有道理的,再說烏爾巴納遇到這种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對于眼下這陣仿似行進中的軍隊發出的聲音的來歷,還沒有一個人猜中。 鎮長、馬沙爾先生和兩條船上的旅客一道來到烏爾巴納山丘的矮坡上,以便看到更大范圍內的曠野。 太陽緩緩升起,明淨的天空仿佛一個大气球,其中裝填著閃亮的气体,在微風的吹拂下,正向奧里諾科河右岸飄來。天際沒有一絲云彩,看不到絲毫暴風雨來臨的跡象。 人們走到約30米的高度上,放眼向東眺望。 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垠的綠色平原,照埃利塞·勒克呂斯那充滿詩意的比喻來說,是“無聲的綠草的海洋”。不過此時這個大海可并非風平浪靜,它的底部正在劇烈地翻滾,因為在前方四五公里遠的地方,平原上已升起了一股股沙塵。 “這是一陣彌漫的塵土……,”馬沙爾先生說,“地上的土被揚起來了……” “但并不是被風吹起來的……”米蓋爾判斷。 “的确不是,因為現在風很小,几乎感覺不到,”馬沙爾先生說,“是被地震掀起來的嗎?……不……這個解釋說不通……” “而且,”鎮長加進來說,“還有這響聲,听起來像沉重的腳步……” “那會是什么呢?……”費里佩叫道。 這時,就像作為對他的回答似的,爆出一聲巨響,是火槍發出的,響聲立即在烏爾巴納山丘回蕩起來,并再度響了數次。 “槍聲!……”馬夏爾中士肯定地說,“我敢說這百分之百是槍聲!” “平原上肯定有人正在打獵……”讓說。 “打獵,我親愛的孩子?……”馬沙爾先生說,“獵人不至于掀起這么高的塵土吧……除非他們團体出動……” 但剛才的響聲無疑是諸如手槍或卡賓槍之類的火器發出的。甚至可以看到一股白煙顯現在黃色的沙塵之上。 又一陣槍聲響起,雖然距离小鎮很遠,但微風還是把它們傳了過來。 “依我看,先生們,”米蓋爾說,“我們應該過去看看到底那邊發生了什么事……” “也許有人正需要我們去幫助呢……”瓦里納斯說。 “誰知道,”讓看著馬沙爾先生說,“會不會是我的那兩個同胞……” “那他們肯定是跟一支軍隊干上了,”老人說,“沒有几千人揚不起這么高的土!……您說的對,米蓋爾先生,咱們下去到草原上瞧瞧吧……” “大家帶好武器!”米蓋爾加上一句。 這個措施确實是必要的,如果讓·德·凱爾默的猜測正确,兩個法國人受到當地印第安人的攻擊,正在開槍自衛。 頃刻之間大家就跑回家里或船上拿武器去了。鎮長帶著几個居民、三位地理學家、馬夏爾加上讓,腰別手槍,肩扛卡賓槍,繞過烏爾巴納山腳走向草原。 馬沙爾先生也堅持要跟他們一起來,他等不及了,想盡快知道發生的事情。 這一小隊人從容地向前走著,迎面是不斷趨向前來的黃土煙塵,二者之間三四公里的距离很快就能走完。 雖然隔了這么一段距离,如果塵土不是這么厚的話,本來也可以辨出人影。不時發出的槍聲隨著距离的拉近越來越響了,槍口噴射的火焰也能看清了。 匍伏前進著的隊伍雖然還看不到,但隨著漸漸走近,它那沉重而有節奏的聲響也越發听得真切了。 米蓋爾与鎮長并排走在最前面,他們扛著卡賓槍,隨時准備舉槍開火。走到与對面煙塵相距1公里處,米蓋爾突然停住了,一聲惊叫從他的口中發出…… 不過這些人里面,好奇心得到最大滿足、同時又對眼前景象最難以置信的,是馬夏爾中士。啊!對于在繁殖期布滿了從阿勞卡河口到卡里班沙礁的龜群的存在,老兵一向不信,可眼下…… “烏龜……是烏龜呀!”米蓋爾大叫。他說對了。 是的!……是烏龜,約有10万只,也許更多,正朝奧里諾科河右岸而來。現在并非繁殖期,它們卻集体遷移起來,這可有違它們的習性呀,為什么呢?…… 每一個人都在尋思著這個問題,馬沙爾先生提供了答案: “我想這些烏龜是被地震給嚇著了……很可能托爾圖加河和蘇阿普雷河的水被地震顛出了河床,它們只能离開……到奧里諾科河來找個容身之地,也許還要走得更遠……憑著天生的自衛本能……” 這种解釋听來十分合理,甚至是唯一可能的。瑪塔佩高地及其附近地區肯定深受地震的影響。除了3、4月間龜群有規律的遷徙之外,以往地震時它們也到這儿來過。所以對沿岸居民來說這也不算是太稀奇的事情。不過他們還是多少有點儿擔心。 現在已經弄清來的是龜群,那槍聲又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人在抵御烏龜?……再說子彈又能把鐵甲一般的龜殼怎么樣呢?…… 透過煙塵的空隙,前方的情形看得越來越真切了。 烏龜一只緊挨一只,呈密集隊形前進。望上去仿佛是好几平方公里的一片甲殼在向前移動。 在平面移動的龜群之上,忙活著為數眾多的其他動物,為了不致被踩死,它們急于尋找藏身之處。草原上的騷亂惊動了吼猴,它們跑出來又叫又跳,照馬夏爾的話說,是“覺得這樣亂哄哄的很好玩儿”。委內瑞拉曠野上時常出沒的美洲獅、美洲豹、虎、豹貓也露面了,它們和森林或平原上的野獸一樣凶殘。 是為了抵擋這些野獸,前方的兩名男子才不斷扣動步槍和手槍扳机的。 波浪般緩緩起伏的龜殼上已倒下了几具野獸的尸体。烏龜和猴子毫不在意,只顧走自己的,而人在里頭要想站穩都很困難。 這兩個人是誰呢?……因為离得尚遠,馬沙爾先生和鎮長都認不出來。不過從他們的衣著來看,肯定不是雅魯羅人,不是馬坡尤人,也不是在奧里諾科河中游地區活動的任何一族印第安人。 會不會是正在東部平原探險,遲遲未回烏爾巴納的那兩個法國人呢?……讓·德·凱爾默是這么想的。或許他就要嘗到异鄉見同胞的喜悅了?…… 馬沙爾、米蓋爾、費里、瓦里納斯、鎮長以及隨同的村民全都停下了腳步……還要繼續往前走嗎?……不,顯然不行……第一排烏龜已近在咫尺,他們馬上就得被迫往回跑,無法去与處在野獸重重包圍之中的兩個人匯合了。 但是讓認定那兩人是他的同胞,堅持要去救援他們。 “根本湊不上去,”馬沙爾先生說,“只能白費勁……不但幫不了他們,我們自己也得陷進去。最好先等龜群到了河岸……一入水它們就自行解散了……” “大概吧,”鎮長說,“不過我們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什么威脅?……” “如果這一大幫烏龜從烏爾巴納經過……如果它們徑直地穿過去而不是繞過去……那咱們的鎮子可就不保了!” 不幸的是,看來這場災難是不可避免的。緩慢而勢不可擋的龜群繞過山丘之后就直奔烏爾巴納而來,目前距小鎮只有200米了。它們會把一切都撞翻、踩爛、摧毀……人們常說匈奴人所過之地從此寸草不生……那么現在……人們可以說烏龜群所過之地留不下一所房舍、一棵樹木、一叢灌木…… “火……放火!”馬沙爾先生喊道。 火——這是阻擋迫在眉睫的入侵的唯一辦法。 一想到面臨的危險,居民們膽戰心惊,婦女和孩子們更是惊慌失措,嚇得只會哇哇大叫了…… 大家明白了馬沙爾先生的意思,旅客、船員,以及所有的人立即行動起來。 鎮子前面有一大片草場,草長得又密又厚,連續兩天的驕陽已經把草晒得极干。草場上疏蔬落落地長著几棵番石榴等樹,目前正是碩果滿枝。 只能果斷地犧牲這片植被了。人們也正是這么做的。 在距烏爾巴納鎮百步遠的地方。火在十來處同時點燃。火苗仿佛從地底下鑽出來似的,一下竄得老高。濃煙与轉向河岸的龜群揚起的塵土混在了一起。 但龜君依然在前進。恐怕只有當第一排碰到火之后它們才會停下來。可是還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后面的龜會推擁著前面的繼續前進,并把火苗踩滅…… 那樣的話烏爾巴納就要遭難了,一切都會被碾碎、摧毀,小鎮頃刻之間變成一堆廢墟…… 但事態并沒這樣發展,馬沙爾先生的辦法取得了成功。 當掙扎在顛簸的龜群之中的兩個人把子彈用盡之后。馬夏爾、米蓋爾三個還有拿了武器的居民馬上接替他們對野獸開火。 受到圍攻的野獸很快被撂倒了几個。其余的則被越升越高的煙火嚇著了,開始往東面逃竄,比它們更快一步的是猴子,邊跑邊聲嘶力竭地亂叫。 此時只見那兩個人飛快地朝火壩這邊奔來,龜群依然在緩慢前行,排頭兵尚未被火触到…… 一分鐘的工夫,雅克·艾洛赫和熱爾曼·帕泰爾納——對,的确是他們倆——就跑到了山丘上,來到馬沙爾先生身邊。 龜群終于在500米長的火壩前卻步了,它們從小鎮的左側繞到了河岸,消失在奧里諾科河的水中。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