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目錄 |
這是一座無邊無際的亞熱帶森林。 森林中的夜晚是喧鬧的。動物在低沉地咆哮,貓頭鷹在凄厲地哀鳴。無數小虫用它們毫無間斷的聲音鳴叫著。 一只花斑的猛虎,用無聲無息的步伐在樹林中跑著。突然,它停下來了。在月光照耀的林間空地上,一條吃得太飽的蟒蛇,正在憩睡,巨大的蛇身盤成一堆。猛虎悄悄地移動了几步,然后小心伏在地上。現在只要最后一次跳躍,蟒蛇就將成為它利爪下的獵物了。 然而這一次跳躍并沒有實現。天空中傳來了一陣隱約的隆隆聲。猛虎警覺地豎起耳朵,不安地向四面張望著。動物自衛的本能告訴它,有新的危机來臨。 災禍來得十分突然。東方的天空閃現了一片耀眼的紅光,一個巨大的火球,以閃電般的速度向森林沖擊過來,接著是一聲劇烈的爆炸。 這事發生在公元1645年夏天。半年以后,在北京皇城中一間陰暗的屋子里,一個梳著辮子的官員,用十分工整的字体,在史書上作了下面的記載: “順治二年五月,有巨星自東隕落于粵。紅光燭地,聲如雷鳴……” 郭小林在夏令營中已經6天了。由于今年的夏令營是設立在遠离城市的森林中,因此生活就特別緊張和有趣。在這些快樂的日子里,少先隊員們參加了各种軍事游戲,舉行了游泳比賽和爬山競賽,也開了篝火晚會。 今天是孩子們停留在野外的最后一天,他們要舉行一次“探險”旅行。這就是說:帶上干糧、羅盤,深入原始森林。誰都想抓緊這個机會替學校和少年博物館采集些植物標本。 在涼爽的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的時候,營員們就沿著林間的小路出發了。一位伐木工人做了他們的向導。郭小林以夏令營旗手的身份,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并且還背了個皮盒子,里面裝的是指南針。 在行軍途中,郭小林雖然也知道伐木工人是絕不會走錯路的,但他還是不斷地看著指南針。因為這是旅行家的規矩。“迷失方向是探險家的恥辱!”他十分庄嚴地向同學們解釋。 中午,營員們到達了目的地——一個代木工人的工作區。工人熱情地歡迎了孩子們。吃過午飯以后,老師宣布讓大家自由活動兩小時。郭小林在出發前就和他的朋友挑了戰,他們要比賽誰采集的東西多。他一個人爬上了伐木工人木屋后的小山。伙伴們快樂的喧嘩聲很快就落在身后了。他們在樹林中鑽了很久,然而沒有找到什么值得保留的東西。 不知不覺地,郭小林越走越遠了。最后,他爬上了一座高山山頂,這儿的風景真好,綠色的森林像海洋一樣延伸到遙遠的地平線,几條河流像鏡子一樣在閃著光。 于是,郭小林又摸出了自己的指南針,准備再校對一下方向,可是一樁奇怪的事發生了。 他清楚地記得,伐木工人的小木屋是向著北方的,山在木屋背后,那么,現在木屋應該在他的北方,可是指南針指示的,木屋卻在西南方。 看樣子,“探險家的恥辱”——迷失方向的事故已經發生了。郭小林懊惱地搖動著指南針,磁針搖晃著擺動了一會,但是木屋還是在西南方。 一個少先隊員是不應被這個小問題難住的,于是郭小林折了根樹枝插在地下,從樹枝的陰影看來,小屋的方向還是應該在北方。當然,用太陽來測定方向是不會錯的。 現在可以肯定,這是磁針出了毛病。郭小林曾經听老師說過,在某些大鐵礦的附近,是可能出現這种現象的。他東張西望地看了一會,發現就在山背后的樹林中間,有一大片黑色的、光禿禿的地方。郭小林的好奇心又發作了:這是不是鐵礦呢? 郭小林小心地走下山來,他發現這儿原來是一片沼澤,黑色的、發著臭味的爛泥延伸到遠方,像森林中一個黑色的湖泊。和周圍陽光照耀、鳥語花香的森林一比,這地方顯得死气沉沉:既沒有一根青草裝飾這黑色的地面,也沒有一聲鳥叫來沖破這儿的寂靜,空气中散發著一种令人感到沉悶的气氛。 如果不是一樁偶然的事引起了郭小林注意的話,他應該是帶著失望的心情往回走了(連一點有意義的東西也找不冢)。就在离岸邊几米的地方,他看見爛泥中有一塊石頭。 爛泥中發現石頭,這是很普通的事,但是真叫人奇怪,這塊石頭是浮在泥上的。郭小林知道,任何一塊石頭丟到這樣的泥坑中都會一直沉到底的。 郭小林找來了一根長樹枝,冒著陷進沼澤的危險,把這塊石頭撥到岸上來。 這是一塊灰褐色的石頭,閃著金屬的光澤。令人詫异的是這塊拳頭大的石頭,拿在手里卻比木頭還輕。 “這是什么東西?” 嚴寒的深夜。整個北京似乎都已經入睡了。然而李明哲教授卻好像忘記了白天工作的勞累,忘記了自己手中的煙斗已經熄滅多時,他面對著桌子上的一份實驗報告,陷入了沉思。 5個月以前,科學院收到了一個從廣東寄來的包裹,里面裝著一塊石頭。這是一個少先隊員在野外發現的。學校教師的來信中說:在拾到這塊石頭以后,學生們為了要确定它的性質,曾經用酒精燈燒過,也往上面倒過濃硫酸,然而用盡了一切方法,這塊石頭連顏色也沒有變,這引起了大家的重視,把它送到科學院來化驗。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向李明哲教授提供了這份几乎令人難以相信的、神話般的報告。正是這份報告,使李明哲教授回憶起了一段遙遠的往事。 那是40年前的事。那時,白發蒼蒼的老教授還是一個朝气蓬勃的四年級大學生。他在數學系念書,卻對天文學,尤其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在2000多年來中國的歷史書籍中,保存了极為丰富的天文學史料。古代的天文學家們運用簡陋的儀器,一代又一代地注視著星空的變化。他們不但從實踐中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學知識,而且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農業、航海等生產活動上去。年輕的李明哲曾經多次為我們祖先的智慧感到惊异和驕傲。為了想使中國人民在天文學上的成就,能在世界天文學史上放出光彩,他立志獻身于這門科學。因此他曾選擇了一顆在當時廣泛引起注意的星,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這顆星,中國史書上稱它為“天乙星”。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有過記載。以后各個朝代的史書中,關于它的記載更加詳細。從記載上看,這顆星十分神秘,有很多不可解釋的地方。譬如說,從它的亮度看來,它應當离地球很遠,但是從它運動的軌道和速度看來,它又應當离地球很近。更奇怪的是:到了1645年,這顆星就突然消失了。國內外好几個學者對它進行研究以后,都得出了一個結論,說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關于這顆星的記載都是錯誤的。一位日本教授甚至稱“天乙星”為“謎星”,并且預言,一切企圖解開“謎星”之謎的努力,都是不會有結果的。但是,李明哲對自己祖先忠誠的科學態度和卓越的觀察能力,有著堅定的信念,沒有為這些議論所嚇倒,他深信隨著科學的發展,“謎星”之謎終有被揭露的時候。 經過了一段長時期艱苦的工作,在搜集了“天乙星”的全部資料并經過成千次的計算以后,李明哲在畢業論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這顆星的運動規律和一切星球不同,可能這顆星不是自然的星球,而是人造的。地球上的人雖然不能造它,但其他星球上的人卻可能造它。在當時,這是一個十分大膽的推測,因為在40年以前,世界上既沒有火箭,也缺少宇宙航行的知識,關于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也是剛剛開始。論文交出以后,雖然得到了個別老師的贊揚,但是數學系的系主任,一位美國留學生,卻在論文后面批了四個大字:“胡說八道!”年輕的大學生一气之下,當著系主任的面就把論文燒了。 大學生活已經過去40年了。然而今天晚上,李明哲又回憶起這段往事。他發覺發現這塊石頭的地點,在1645年曾有一塊隕石降落過,這塊石頭是不是和隕石有關呢?1645年的隕石是不是又和“天乙星”的突然消失有關呢?一系列的聯想在他頭腦中起伏。 經過几個月緊張的學習,現在已經是舉行期終考試的時候了。 放學以后,郭小林先到同學家中去借了几本書,然后很快地跑回家去。考試期間,時間需要抓緊一點。 “你怎么現在才回來?”媽媽在樓梯口迎著他,“客人已經等你一個多鐘頭了。” “客人?”郭小林說,“有誰找我复習功課嗎?” 他跑進房門,立刻就愣住了。坐在房中的不是他的同學,而是三個大人。其中有一個戴眼鏡的老人。 “郭小林嗎?”這老人看出他的尷尬樣子,“我們是科學院的。我叫李明哲,這兩位是我的助手。” “李明哲教授!”郭小林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自己面前的和藹的老人就是有名的數學家李明哲教授。報紙上經常以很大的篇幅介紹他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目前他正領導著一個研究机构,從事一种大型的人造衛星的制造。 “去年夏天,我們曾收到過一塊奇怪的石頭,這是你在野外找到的,沒有忘記吧?” 郭小林想了一會,便把自己發現那塊石頭的經過說了一遍。他發覺三個客人對他的介紹十分注意,因此便盡力說得詳細一些,連一點細節也不敢忽略。 “太好了!”教授滿意地敲了敲煙斗,“如果我們到森林中去,你還可以找到那塊地方嗎?” “能找到,因為那儿的方向我記得很清楚。什么時候去?” “明天。” “明天?不行呀!我還要考試呢。”郭小林說。 “我們會替你請假,讓你補考。”教授安慰他,“這項工作有重要的意義,老師會同意你的。” “你們要去找什么呢?那塊石頭到底是什么東西?”郭小林問。 看了郭小林那种激動和好奇的眼光,教授笑了一笑說:“剛才我听你媽媽說,你長大了想成為一個天文學家,是嗎?” “是的。”郭小林不好意思地承認。 “好极了!”教授笑眯眯他說,“一個优秀的天文學家,除了必須有丰富的知識以外,還要具有高度的忍耐力,要隨時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緒。因為天空中的變化是极其緩慢的,對于一顆星的觀測,有時需要几十年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點成績。從現在開始,鍛煉一下你的忍耐力吧。在沒有去實地考察以前,我不能回答你的問題。沒有根据的推測是違反科學的。再見了,小弟弟!今天好好休息吧!明天早晨8時,我們派車子來接你。” 第二天早晨正8時,教授的汽車就以科學家所特有的准确性停在郭小林的家門外。 汽車順著光滑的柏油路向山區急駛。在路上,郭小林雖然有很多問題想問教授。可是他想起了一個天文學家應具備的條件。為了鍛煉自己的忍耐力,他沒有開口。教授也沒有談到那塊石頭,只是問問他的學習情況。 三天后,汽車到達了森林地帶,在那儿有一架“北京-102”型的直升机在等著他們。几小時以后,直升机就像一只大蜻蜓一樣,輕輕地在伐木工人的住地降落了。 從這儿出發,郭小林毫不費力地領著教授他們找到了那塊沼澤地。 “就在這儿!”郭小林指出了發現石頭的地方。 教授嚴肅起來了。他對這地方的地形、周圍的植物分布狀況,作了詳細的考察。從各個角度向這塊沼澤地拍了許多相片;他的助手捧著一個很复雜的儀器到處走動,念著一些數字。從這兩個年輕人興奮得發紅的臉上,郭小林知道他們已經有了很重要的收獲了。 “我們要排干這儿的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發掘。”在調查結束以后,教授說,“現在首先要訂出詳細的計划來。回去吧!” 在歸途上,教授不停地在筆記本上計算著什么東西。他的兩個助手在激動地低聲交談著,郭小林只听到他們的話中不斷出現“不可思議!”“這個發現要震惊世界!”等等帶有惊歎號的句子。這時郭小林的好奇心已經強烈得沒法遏制,“天文學家的忍耐力”終于徹底垮台了。他鼓足勇气輕輕地問道:“你們究竟發現了什么東西?” 教授思索了一下,回答他說:“現在可以向你說明一下我們對這件事的推測。由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剛開始,所以在某些方面還只是一個假設……” 專年夏天,科學院接到你寄來的物品后,我們立刻進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試驗,企圖确定它的性質。但是我們很快就發現,這不是一塊天然的石頭,而是一种合金。它具有難以想象的堅硬性和耐高溫性;尤其重要的是,這种合金具有极強的吸收各种輻射線的特性。然而,它的成分和构造,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弄清楚。這是一种高度智慧的創造,這种科學技術的成就,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現代的科學水平。這种合金是在另外一個世界,由另外一种生物所制造的。 歷史記載告訴我們,1645年,曾經有一塊隕石墜落在這個地方。剛才我們的觀察也證實了這點。由于隕石降落時所引起的爆炸和空气的震動,周圍的樹木都死亡了,地面也由于巨大的沖擊而形成了一個大坑,以后注滿了水,就成了那塊沼澤。 300年以來,人們都認為降落在這儿的是一塊普通的隕石,可是由于這塊合金的發現,使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塊隕石,而是一支火箭,這是在別的星球上生活的、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向地球發射的一支火箭,用這种合金制造火箭,不但輕便堅固,并且因為它具有吸收輻射線的能力,所以可以防止宇宙射線和火箭本身原子能發動机所放射的有害的射線對人体的傷害。我們毫不怀疑這支火箭上已經使用了原子能發動机,因為高速度的、能夠在星際航行的火箭,只有使用原子能發動机才有可能。 現在我們要來考察一下,這支火箭是從哪一個星球上發射出來的。在這里,我要向你談一點天文學方面的知識。太陽,加上九顆繞太陽旋轉的行星,以及另外一些圍繞行星旋轉的衛星,就构成了我們的太陽系。在太陽系以外,又有無數的恒星和行星,其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是半人馬座的愛發(α)星,它距离地球4光年,就是說,從這顆星到地球,用光的速度即每秒鐘30万千米的速度來走,也要走4年。即使是使用原子能發動机的火箭,要走這樣長的距离,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們斷定,這支火箭不會是從太陽系以外的星球發射的。 在太陽系以內,离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就是火星。這是一顆十分有趣的星,100多年來,科學家曾經不止一次地為它的某些神秘現象所迷惑。譬如說:它表面上的運河网,它那与地球多少有些相似的自然條件,以及它那兩顆衛星所顯示出來的一些反常現象,等等。在很長的時期中,人們都相信火星上是有高級生物居住的。最后,有一位科學家,終于以大量的事實,證明火星上的确有高級生物,他們具有高度的科學水平,火星的兩顆衛星就是他們發射的人造衛星。這种生物既然能夠發射直徑達到几千米的人造衛星,自然也能夠向地球發射火箭。因此,我們初步肯定,這支火箭是從火星上發射的。 不過當我迷那塊合金進行研究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另一种奇怪的現象:從合金中某几种稀有金屬的放射性同位素所提供的資料看來,這塊合金至少已經有5万年的歷史,也就是說,它是在5万年以前制造成的,而火箭也應當在5万年以前就發射出來了。 肯定火箭是5万年以前由火星上的生物發射以后,我們還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這就是5万年以前發射的火箭,怎么會等到1645年才墜落到地球上來呢?我的推測是這樣的:這支火箭發射以后,在它遙遠的航程上,經受住了一切考驗,很順利地到達了离地球很近的地方。可是就在這時,也許是机器發生了故障,也許是駕駛員操縱的錯誤,火箭突然失去了推進力,于是,它便由于自己的慣性而圍繞著地球旋轉,成為地球的一顆“人造衛星”。它不會掉到地上來,因為它旋轉時所產生的离心力剛好和地球的吸引力相等。坐在這支火箭里的生物,已經能夠用望遠鏡看到地球上云霧彌漫的美麗景象,但他們卻永遠不能到達這個目的地了。 在距离地球几万千米的高空是沒有空气的,所以這支火箭也不會遇到任何阻力,它只是用原來的速度一圈又一圈地圍繞著地球旋轉。就這樣經過了5万年。在這段漫長的時期中,人類在進化著。大約2000年以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顆与眾不同的“星”,并且把它的運行規律在史書中記載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天乙星”,日本人稱它為充滿了謎的“謎星”。我曾將“天乙星”的運動規律,与火星發射火箭到地球的運動規律,進行過一次初步的計算,這兩個數字恰好是符合的。 這支火箭,原來是可以永遠運動下去的,但到了1645年,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它遭到了毀滅。我們知道,在宇宙空間里,有無數高速運動的小石頭在飛行。這些小石頭有時被地球吸住,以每秒鐘100千米的速度飛進地球的大气里,因為和空气摩擦發生高熱,便放出很強的光,這就是我們在夏天晚上時常看到的流星。從精确的數學計算可以知道,1645年舊歷5月,地球正好經過一塊小石頭最密集的空間,受到了一次最厲害的“流星雨”的襲擊。在雨點一樣的流星的沖擊下,在地球大气層以外運動的火箭,就被一顆流星碰上了。由于劇烈的碰撞,火箭脫离了自己的軌道,就像一顆普通的流星一樣,墜落到我們的地球上來。火箭掉下來以后,它上面儲藏的原子能燃料發生了某种變化,使得那塊沼澤里充滿了對生物不利的輻射線,我們剛才用儀器測量的結果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在那個沼澤中,既沒有一根水草,也沒有一條爬虫。上次你的磁針失靈,也正是輻射線的影響。火箭的一塊碎片被你無意中拾到了,其他的部分一定還保留在那個沼澤中間,經過發掘,我們一定可以找到的。 等到我們分析出這种合金的成分以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制造了。同時我們還可能在發掘中找到更多的東西。這一切都會幫助我們進一步掌握星際間航行的火箭技術。人類征服宇宙的宏偉計划將更快地實現了……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