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目錄 |
——評《星戰前傳——幽靈威脅》 巧得很,《幽靈威脅》上映的那天,我到電影院買票,正遇上河北有線電視台記者就大片解禁一事進行采訪。記者找上我作采訪對象。我告訴她,我之所以看這部片子,是想看一看自一九七七年《星球大戰》第一集拍成之后,電影特技有了怎樣的發展。 《星戰大戰》第一集還主要是用電腦特技時代之前的舊攝影技術拍攝的。那些用切換、變位等方式拍成的特技只能在觀眾不是很挑剔的情況下給人以真實感。當時的那三集里也有一些電腦合成技術,看上去与目前最好的電玩游戲效果差不多。由于技術局限,盧卡斯在當時沒有設計出許多有挑戰性的特技畫面,以至于十几年拍所謂“金裝版”,添上電腦特技后也沒什么突破。 但正是這部《星球大戰》給盧卡斯帶來了原始積累。從那以后,盧卡斯沒導什么片子,而是辦起公司,潛心研究電腦特技,并為象斯皮爾伯格、卡梅倫等其他導演提供特技服務。成為許多科幻大片的幕后英雄。二十年下來,說盧卡斯手里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特技技術一點不為過。正因為如此,一旦他親自操刀,拍攝自己心愛的《星球大戰》前傳時,觀眾完全可以期望,在這部片子里將看到最新穎最神奇的特技場面。 兩個小時下來,應該說這樣的要求得到了滿足。由于故事里沒有与現實生活有關的場面,所以自始至終觀眾都是在特技效果的震憾中度過的:宏偉的水下城市、巨大的海底動物、整個星球就是一個城市的共和國首都,以及精彩了許多的武打設計,都体現了世界領先的特技水平。 在電腦合成特技產生之前,以往要拍攝大場面的特技效果,一般選擇夜景,因為無法處理陽光陰影問題。《幽靈威脅》可以全然不管這些,把宏大的“競賽飛車”和戰爭場面放在“陽光”下拍攝,絲毫沒有破綻。雖然《第五元素》中已經有了城市飛車的畫面,但《幽靈威脅》中共和國首都里滿天密布的飛車畫面顯得更為出色。《星球大戰》中笨拙的斗劍場面在看慣中國功夫的觀眾眼里不值一提。但在《幽靈威脅》中那几場武打場面完全可以与傳統的打斗片媲美。相信也是因為特技方面的進步,使演員的表演具有更大的空間。与星戰系列里單調的背景畫面相比,新片的背景相當丰富,其細節的丰富性已經不遜于在現實生活中實拍的影片。這也要拜特技技術所賜。 不過,与技術的進步相比,《幽靈威脅》中藝術水平的退步為它的整体表現力打了折扣。拍《星球大戰》時,盧卡斯曾建立一個原則:最簡單的故事,最精致的特技”,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則運用的過了頭,《幽靈威脅》的故事非常粗陋,既沒有多少懸念,也談不上惊險。大概是過于依賴《星球大戰》系列給觀眾作的舖墊,《幽靈威脅》對許多情節不作交待,尤其是神奇的“齋怠武士”(糟糕的譯名)。大概由于前几部片子對他們作了不少介紹,這部片子里几乎沒有舖墊就讓他們上場,對于許多沒看過前面几部片子的中國觀眾來說,与其有關的情節有些不知所云,比如少年維德的神奇和他遲遲不被長老會認可就顯得莫名其妙。該片的情節象《星球大戰》一樣,充滿了美國意識形態的說教成份,套路化嚴重,以至于一個多看几部科幻電影的科幻迷都可以充任此片的編劇工作。 早在星戰系列完成后,影評家就有這樣的觀點,這套影片以科幻片開始,以神秘主義結束。在新片中,神秘主義情節更加丰富,以至于出現了類似“圣靈感孕”的少年維德。不過玩這种神秘主義的情節,西方人還是不及東方人來得熟悉,盧卡斯沒有設計出什么細節,讓觀眾對維德的命運保持興趣。只不過看過星戰系列的觀眾都知道他的下場罷了。有意思的是,身為東方人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樹寫的類似題材的《銀河英雄傳奇》,則完全用西方的价值觀來演鐸故事,但食而化之,結果很成功。 這部片子的人物塑造也非常差勁。在星戰系列中,無論是奧比文還是約達,“齋怠武士”都有一雙睿智和鎮定的目光,處事深謀遠慮,給人以信賴感,認定他們是可以決定大局的角色。而《星戰幽靈》中的主人公則一臉苦相,行事亂打亂撞,更象普通的劍手而不是“大師”。至于青年奧比文更只是個打手式的人物,沒有主意,只知猛沖猛打,最后的反敗為胜難以服人。其他一些角色則重复著好萊塢片子的人物模式,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另外,影片的節奏感也很差。在《星戰系列》中,盧卡斯至少能作到快慢相間,讓觀眾在緊張之后有一個喘气的過程。象《帝國反擊戰》最后那個畫面:盧克与麗阿在飛船舷窗前,一動不動地遙望著漸漸遠去的銀河,長長的鏡頭給觀眾以無限的愁悵和暇思。那是一個重視藝術表現力的導演應該給予觀眾的畫面。但在《幽靈威脅》里,情節總是匆匆忙忙,蠅蠅苟苟,沒有大气滂渤的手筆。象共和國首都那個絢麗的日落畫面,可能是以往科幻片中創造的最壯美的宇宙景觀。如果導演讓片子在這里稍稍停一下,讓夕陽的光芒洒在平台里兩個人物身上,再慢慢推進鏡頭,肯定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和感官上的震撼。但導演竟然讓兩個人物在這個壯麗的場面下談論一些陰謀詭計,談完了就換成太陽落山的鏡頭。殊為遺憾。 看完這部片子之后,我的感覺就是,如今電影工作者已經能拍出科幻小說作家筆下創作的最神奇最宏偉的場面。下一步需要的不再是技術上的突破,而是想象力的突破。但這一點确實是困難的。比如,《幽靈威脅》上映前一天,天津的一份報紙上曾登有宣傳這部片子的文章,說其中“飛車競賽”和最后的戰爭場面將成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筆者看過之后,覺得如果單就技術方面來說還講得過去,創意方面就不值一提了:“飛車競賽”抄自几十年前的好萊塢名片《賓虛》,甚至那种不合邏輯的噴射發動机在前,駕駛員在后的飛車設計,也完全來自《賓虛》中古羅馬的賽車造型。至于最后那個從拿破侖時代就被淘汰的步兵方陣對搏場面,更是任何一個影迷都可以設計出來的。 技術的進步和藝術的退步,這就是我看完《幽靈威脅》后的主要感受。在此也提醒那些想在科幻片方面有所作為的人們注意,科幻片更多的不是表現“神奇”,而是表現“神奇的美”。否則就只是技術成果的堆積。 鄭軍本人提供,科幻桃花源友情推出。 http://flying01.yeah.net http://flying02.yeah.net http://flying03.yeah.net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