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強國壟斷世界,利益分沾不勻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結束時雖有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十四點和平計划,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問題的重心仍然操縱在強國手中,戰胜的弱國依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像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明證。中國參加協約國一方,成為戰胜國,可是日本亦是協約國,它卻在中國領土上打德國人,占領了德國侵占的中國土地——青島,并且擴充及山東半島。中國要求日本歸還,日本不理,于是中國遂寄希望于巴黎和會。由于巴黎和會仍受制于強國。以私利為重,不能作公正的裁決,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的奮戰,終告失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美國總統威爾遜曾在美國國會中宣布了保障人權的十四點原則,就是: (一)各國外交公開,禁止秘密國際協定。(二)平時与戰時均尊重海洋自由。(三)撤除各國經濟壁壘。(四)裁減各國軍備。(五)公平解決殖民地之分配。(六)歸還俄國被占之領土。(七)歸還比利時被占之領土。(八)撤退法國境內盟軍,解決阿爾薩斯(Alsace)及羅倫(Lorraine)問題,并歸返法國。(九)依民族自決原則,重划意大利邊界。(十)依民族自決原則,重划奧匈領域。(十一)依民族自決原則,重划巴爾干各國邊界,恢复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及門的內哥等國的領土。(十二)土耳其自治,開放達旦尼爾海峽。(十三)恢复波蘭之獨立。(十四)議定憲章,組織國際聯盟,保障各國政治獨立領土完整,不論國家之大小,一律享受同等權利。 大戰結束后,各國在巴黎召開和會,威爾遜的十四點原則被各國公認是重建戰后世界和平的原則。 中國決定參加巴黎和會,其目的有四:(一)收回戰前德國人在山東省內的一切權益,可是這些權益現在已被日本以武力侵占。(二)借國際會議主持公道,取消民國4年中日條約的全部或一部。(三)取消外國人在中國享有之一切特權,如領事裁判權、租界、關稅協定等。(四)結束德國、奧國在華之政治与經濟利益。 北京政府選派陸徵祥、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王正廷五人為中國代表,組成代表團,團員全部52人,其中專家17人,外籍顧問五人。五名代表中,只有陸徵祥是民國4年簽訂中日密約的經手人,其他代表多為新興外交家。巴黎和會只規定中國代表二人,所以陸徵祥和顧維鈞是正代表,其他三人為副代表。 巴黎和會,在當時是一件重要無比的事情,對于中國也關系重大。和會的組織大略是: 英國出席代表五人 意國出席代表五人 日本出席代表五人 比利時出席代表三人 巴西出席代表三人 塞爾維亞出席代表三人 中國出席代表二人 希腊出席代表二人 阿拉伯出席代表二人 葡萄牙出席代表二人 暹羅出席代表二人 捷克出席代表二人 波利維亞、古巴、厄瓜多爾、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利比里亞、巴拿馬、波蘭、烏拉圭各出席代表一人。 巴黎和會的正會長由法國代表團長克里孟梭擔任。副會長由美國代表團長藍辛、英國代表團長勞合喬治、意國代表團長奧蘭多、日本代表團長西園寺侯爵擔任。 巴黎和會的決策机构是最高會議,類似今天聯合國大會中的安全理事會一樣,這個最高會議設一個議長,由法國內閣總理克里孟梭兼任,議員是美國總統威爾遜、國務卿藍辛、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外相貝爾福、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外長畢勳、意國首相奧蘭多、外相沙尼諾、日本西園侯爵和牧野男爵。 中國留歐學生曾組織團体,推派代表敦促中國代表利用巴黎和會以取消中日廿一條約。中國代表接納留歐同學的建議,向巴黎和會最高會議遞送陳述書,請求和會取消1915年5月25日中日協約及換文,議長克里孟梭答复全文如下: “承中國代表團送來說帖兩件,其一為中國要求和平會議廢除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條約及換文事:其一臚列各項重要問題:如撤退外國軍警、裁撤外國郵局、撤銷領事裁判權等,請和平會議提出糾正事。以上兩項,業已收到。本議長茲代表聯盟共事領袖各國最高會議聲明:聯盟共事領袖各國最高會議充分承認此項問題之重要,但不能認為在和平會議權限以內。擬請俟万國聯合會行政部能行使職權時,請其注意。囑本議長答复如右。” 從巴黎和會組織看出和會的實權完全操縱在法、美、英、意、日五國手中,這五國后來被稱為五強。所謂巴黎和會的代表大會,不過是開幕閉幕的點綴,整個和會大權完全在五大國的最高會議。五大國中的法、英、意、日四國都為自己利益打算,忽視正義和人道,威爾遜的主張,因此有曲高和寡之苦。尤其不通的是巴黎和會的最高會議不但不公開,而且亦不在正式會場所在地的凡爾賽宮舉行,亦不在最高會議的議場所在地的巴黎外交部,而在法國總理克里蒙梭私邸,或美總統威爾遜,或英首相勞合喬治的巴黎臨時官邸,由五巨頭或三巨頭閉戶私議取決而已。這簡直是大國強權政治,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民國8年1月18日巴黎和會正式在凡爾賽宮開幕,25日開第一次講和專使總會議,提出組織國際聯盟案。27日開法、美、英、意、日五強最高會議,討論德國所屬殖民地及東土耳其占領地的處置辦法。德國所屬殖民地當然包括中國的青島。美總統威爾遜提議把所有德屬殖民地与東土耳其占領地一律歸國際共同管理,但法、英、義、日四國反對,經過一個星期的折衷討論,最后決定用委任統治制,由國際聯盟組織按各殖民地文化程度及統治時間的久暫,并按各殖民地的需要,委任适當國家代為統治。這等于是五強瓜分德屬殖民地。只剩下一個青島須要討論,因為青島是德國向中國租借地,嚴格說來,并非德國的真正屬地,所以27日五強最高會議討論青島問題時,法國外交部通知中國代表團出席,中國由顧維鈞、王正廷出席。日本代表當時提出日本政府要求書一件,內容如下: “日本政府以為膠州灣租借地、及鐵路,并德人在山東所有其他一切權利,德國應無條件讓予日本。蓋自歐戰開始,德國以膠州灣為海軍根据地,大為國際貿易航行之障害。日本為极東和平起見,根据一九一一年日英同盟條約,致最后通牒于德國,要求交出膠州灣,以便將來歸還中國,德國不依限答复,日本乃与英國出軍占領膠州灣、及膠濟鐵路。自是德國在山東之權利,悉為日本占有。德國在极東軍事上政治上之根据地,因以破坏。商業交通,乃得恢复無阻。日本為削除德國此种勢力,犧牲不少,不能任德國勢力复活,故日本對德要求,實正當而且公平云云。” 不幸中國代表對青島問題,并未准備說明書,因此當日本提出想侵占青島的要求后,中國代表大感狼狽,顧維鈞乃起立發表聲明說:青島問題對中國關系极為重大,希望本會議給中國代表團一個時間,以便提出具体的意見再行討論。會議同意代表于次日提出詳細意見再行交付討論。 中國代表團回到團部乃以一個通晚的時間,擬就一個關于青島問題的詳細說帖,就是中國要求膠濟租借地、膠濟鐵路暨其他關于山東省內之德國權利,直接歸還中國的提案。 中國代表團提交巴黎和會最高會議的說帖共分甲乙丙丁四項。甲項述德國租借權暨其他關于山東省權利之緣起及范圍,乙項述日本在山東軍事占領之緣起及范圍,丙項說明中國要求歸還膠澳之理由;丁項說明膠澳應直接歸還中國之理由。除甲乙兩項,因系過去事實,故從略。丙丁二項節要如下: (丙)中國要求歸還膠澳之理由。 一、膠州租借地素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拆之一部分。其地之屬于何國,從未發生問題。且膠澳租借條約中,本有主權仍歸中國之明文,一八九八年租与德國,實中國迫于威力不得已而允之。德國所有在山東省內之路礦權利,即此條約之一部分。故此項權利、及租借地之歸還中國,實依公認領土完整之原則,為公道之舉。若仍以畀德,或轉給他國,是不予中國正義公道也。 二、膠州租借地為山東省之一部分。昔日德人所造,今為日本所据之鐵路,自青島入該省腹地,綿亙二百五十四英里有余。該省人口三千八百万,皆志節高上,熱心愛國人民,為純粹中華人种。其語言文字,及尊奉孔教,与他省人民同。不特于國籍之原則毫無欠缺,且為備具此項原則之范圍,而其志愿殷切,急欲脫离德國或他國之凌迫,尤其無疑義。 三、以歷史言之,山東為中國孔孟兩圣所誕生,實中國文化發源之地。為人民之圣城。崇奉孔教之文儒,每歲跋涉至此省謁圣跡于曲阜者,以數千計。全國人民之目光,胥集于此。蓋中國之發展,此省之力為多,今猶然也。 四、山東人民稠密,故經濟競爭,頗為劇烈。以三千八百二十四万七千之人口,聚集于三万五千九百七十六万英里之地面,謀生自非易事。蓋人口之多,几与法國相埒。而面積之廣,不過四分之一。其不能容納他國羡余人民,亦已明甚,此地而創立他國特殊勢力范圍,或特別利益關系,則除居民橫被削腹外,無他結果也。 五、山東一省,備具中國北部經濟集權之要則。人民之眾可增外貨之暢銷,礦產之饒,利于實業之發展。而膠州一灣,尤為中國北部外貨輸入、土貨輸出之第一要路。數百年來,膠州久為山東省之重要商港。該省貨物,取道于十二世紀所辟之連河,而至此處,与商務最盛之濰縣相聯絡。雖膠澳北部,為積于所塞,膠州不复臨海,然青島今為山東省之海口,地位正与膠州相同。复為新辟商務孔道,有青膠濰濟鐵路,以通于京津宁滬,且處于膠澳之濱,經年不凍,非天津白河之比。故此新立商場,實足以邀截中國北部全境之商務,此而植立一國勢力范圍,則國際工商大受其害,如欲維持門戶開放,机會均等主義,則非由中國人保有山東全土不可也。 六、以形勢言之,膠澳為中國北部門戶之一。蓋膠澳鐵路接津浦直達北京,實為自海至京最捷之一途。此外一途,即自旅順、大連至奉天,而達北京之鐵路是也。中國政府為鞏固國防計,极愿杜絕德人之盤踞青島,今幸得英日聯軍驅而去之,中國深愿留此重地于自己掌握也。 七、就各方面觀察,膠州租借地以及附屬權利問題,其解決之法,不能有二。苟和會以此地及鐵路等權,歸還中國,則不獨可以矯正德國肆意橫行之罪惡,且各國在遠東之公共利益,亦借以維護。山東人民,對于外人侵入桑梓,常怀憤恨雪恥之心,其對于德人之侵害,固其所痛惡,即此次日本暫時占据租借地与鐵路,觀該省省議會商會及地方士紳之抗議,其憤恨可知也。即他省民,亦同此感。政府防范人民,使其表示反對,止于抗議,不進而為更劇烈之行動,頗非易事。可見人民痛心此問題之深矣。設不歸還。則不特中國与將來掌握該租借地之國必生齟齬,而山東人民,与該國人民之沖突,必且尤甚。既与攻擊青島時宣言鞏固東亞永久和平之用意,難以相容,亦与英日同盟所謂保全中國之獨立、及領土完整、与各國商工業机會均等之原則,不相符合矣。 (丁)膠州灣必須直接歸還中國之理由 中國政府陳說膠州租借地、膠濟鐵路、及附屬權利,應完全歸還中國,非疑日本向德國索得該种權利之后,將不交還中國也,且深信日本必踐交還中國之約,然必注重于完全歸還一節者,不過欲引人注意于此舉為根本上之公道而已。 抑歸還之法有二:一由德國直接歸還,一由日本間接歸還。而中國政府,愿取直接歸還。蓋取其程序簡單,不致別生枝節,如一步可達到者,自較分作兩步為易也。此次協約國与共同作戰國榮譽之戰胜,中國亦与其榮,若得德國直接歸還,則中國國家甚增榮威,而協約國与共同作戰國敵愾同仇,以維持正義公道之原則,從此益彰矣。 二、中國請求直接歸還,非不知日本將德人驅逐時所受之犧牲,与其生命財產之損失,中國政府与人民,于日本海陸軍隊,英勇慷慨,以助鄰國之舉,實深銘感。然感激雖深,中國之領土不能因他國之戰爭而受影響也。且日本固宣言戰爭之目的,在遠東和平,不為德人所危害。今目的既完全達到,則雖有所犧牲,而食報亦已丰矣。 三、中國政府非不知日本四年以來,對于此項租借地及鐵路等權利,處于軍事占領者之地位。然徒因戰事之占領,不能遂為獲得土地及產業之主權也。不過暫時的辦法,須經和平會議綜計各國之普通利益,而追認或取消之。中國自對德奧宣戰,同為參与戰事之國,日本以武力強占膠州及鐵路,是為侵害共同參戰國之權利。 四、中國固曾于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与日本訂立關于山東省之條約。其第一條云: 中國政府允諾日后日本國政府向德國協定,所有德國關于山東省依据條約或其他關系,對中國享有一切權利利益讓与等項處分,概行承認。 然應憶此約,与此外關于滿州東內蒙之約,暨多數之換文,皆發生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日本無故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款要求,中國政府本所不愿,經日本送最后通諜,限四十八小時以內,為滿意之答复,始勉強允之。 然在中國政府之意,以為此不過暫時辦法。最后修正之權,當在和會。因日本要求之重要條款,實為戰事所發生之問題,故舍最后之和平會議外,不能為滿意之解決也。至最近所訂關于膠濟鐵路,暨其他二鐵路之合同,中國對之亦同一看法。 不特此也,就以上條文細審之,可見中國并未嘗以德人在山東租借地与鐵路暨他項權利,授与日本。按照條文意義,中國僅僅對于日本有此保證。倘將來日本向德國提出關于德國之租借地及其他權利之處分,德國同意時,則中國亦与之同意而已。此种保證,自系設想中國對于歐戰始終中立,不能參加戰后和會而言,中國既已參加戰局,則該約所設想之情形,即已根本改變,故依据事變境遷之理法,此約已不复有效。 五、尤有進者,中國對德宣戰布告中,聲明所有中德兩國一切條約合同協約等,一律廢止。則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之約,德國因据有租借地暨鐵路以及他項權利者,當然在廢止之列。而德人所享之租借權利,按諸法律,即業已歸還于領土之主權國。易言之,德人業已喪失其租借權,則斷不能有轉授他國之權。縱謂租借之約,不因戰事廢絕,然該約中本有不准轉租之明文,則德尤無轉租与第三國之權無疑也。至于鐵路,按一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之中德膠濟鐵路章程,有中國國家可以收回之規定,即含有不准轉讓与他國之意。 有此种种理由,中國政府深信和會對于膠澳租地、膠濟鐵路、及德人在山東一切權利,直接歸還中國之要求,必能認為合法公道之舉。和會苟完全承認之,則中國政府人民,于諸國秉公好義之精神,自必感激于無涯!而對于日本,必且尤甚!則不但諸友邦維持中國政治獨立与領土完整之名實不虛,而遠東之永久和平,亦借此新保證而益堅矣。 中國代表團除了提出說帖而外,并由顧維鈞在會議席上表示意見。 顧維鈞曰:僅關數百万人的太平洋屬島問題各位即如此盡力,至于青島問題關系四万万人民的大問題,本全權之責任亦极重,今試述其大綱原則: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及其他一切權利,應直接交還中國。青島完全為中國領土,當不容有絲毫損失。三千六百万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膠州租借与德國,起因于教案問題。德國以武力要挾強請,迫不得已而為,已屬世界周知之事。如就地勢論之,膠州為中國北部之門戶,亦為沿岸直達國都之最捷徑路。膠濟鐵路与津浦鐵路相接,可直達首都,于國防上中國亦斷然不容他國之爭執。以文化言,山東為孔孟降生,中國文化發祥之圣地。以經濟言之,山東以二万五千英方里之狹地,容三千六百万之居民,人民即已稠密,競存已屬不易,其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實無討論之余地。是以如就本會承認之民族、領土完整原則言之,膠州交還中國,為中國當有之要求權利。本全權認為交還青島為公正圓滿之一條件,若本會舍此采用他法,則本全權不得不認為謬誤。日本為中國逐出德國勢力于山東,英國不顧歐戰之危急,竭力援助,以及其他与德對峙,使德無力派兵東援之各聯合國,共為中國所當竭誠申謝。然割讓中國人民天賦之權利為報酬,而留下將來紛爭的种子,為本全權所不得不力爭者也。此不獨為對中國的誠意,亦是對世界各國的誠意。本全權絕對主張大會應斟酌膠州租借地及其他權利之處置,尊重中國政治獨立,領土完整之根本權利,且相信中國,有和平之誠意。 牧野曰:日本之提案理由,昨日業已詳述,日本占領膠州灣后,迄至今日,事實上已為領屬。然而中日兩國間,已有交換膠州灣交還之約,并關于鐵路,亦有成約。此等之公文,對于四國間,亦認為有注意之价值。 威爾遜曰:日本代表將前項公文,于會議時有無提出之意向? 牧野曰:日本政府對于此事,決不至于反對,惟須待請訓。 顧維鈞曰:中國政府极愿提出。 克里孟梭曰:中日兩國務須將交還青島之條件向大會聲明。 牧野曰:如本國政府許可后,必將公文提出。惟与此案有關之土地,事實上在日本手中,日本于交還前,從德國方面愿得自由處分權。至于獲得膠州灣后之辦法,于中日兩國間業已商定完畢。 顧維鈞曰:中國對于膠濟鐵路事,与牧野男爵之看法不盡相同。本全權陳說中國當時并未謂日本從德國取得山東租借土地及他項權利后,不肯歸還中國,日本曾向中國及世界剴切聲明,不欲据為己有,我中國已深信不疑。今复聞牧野男爵在議席上之重新聲明,本全權尤為欣悅,但歸還手續,我中國愿取直接辦法,蓋此事為一步所能達,自較分為二步為捷。日本代表所提出之約定辦法,想系指一九一五年二十一款要求所發生之條約及換文而言,當時情形,諒諸君尚能記憶,中國所處地位,极為困難,此項條約換文,經日本送達最后通諜,中國始不得已而允之。即舍當時成立之情形而言,此項約章既為戰事所發生之問題,在中國視之,至多不過為臨時暫行之辦法,仍須由和平會議為最后之審查解決。縱令此項條約換文全屬有效,而中國既向德國宣戰,則情形即大有不同,根据RebusSicStautibus之法理言之,亦為今日所不能執行。當時中國雖被迫而允將來日本与德所定處置德國在山東各項權之辦法,一概加以承認。然此項條件并不能使中國不得加入戰局,亦不能使中國不以交戰資格加入和平會議,故亦不能阻中國向德國要求將中國固有之權利直接交還中國。且中國對德宣戰之文,業已顯然聲明中德間一切約章,全數因宣戰地位而消滅,約章既消滅,則中國本為領土之主,德國在山東所享膠州租借地暨他項權利,于法律上已經早歸中國矣。設曰租借之約,不因中國對德宣戰而廢止,然該約內既有不准轉交他國之明文,則德國本無轉交他國之權也。 巴黎和會席上,日本沒有料到中國對青島問題如此強硬,日本處心積慮計划吞吃青島,想不到卻遭受极大的阻力,因此非常懊惱。而中國代表一點也沒有因日本的強橫態度而畏縮。 中國代表王正廷在和會外對新聞記者揚言:關于1918年9月間中日密約,中國代表隨時可以予以公開。王正廷所指的中日密約是在民國7年9月24日中國駐日公使章宗祥答复日本外務大臣后藤新平的照會,日本的照會是日本政府認為山東權利應歸日本,這所謂的權利還超出了二十一條,規定膠濟鐵路應由中日合辦,沿路警察要聘用日本人,濟南、青島均住日兵。日本要求中國政府“欣然同意”,中國政府由章宗祥依照日本的照會“欣然同意”。所以日本出席和會代表牧野在和會席上要求最高議會應注意此一換文。外人不知此項換文內容,新聞記者當然追詢內容,王正廷代表遂如此回答記者。 王正廷的談話触怒了日本政府,8年2月2日日本駐北京公使小幡遂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國代理外長陳菉面交日本政府的抗議,全文如下: “据在巴黎日本代表來電,在巴黎之中國代表未与日本代表接洽,竟告新聞記者,謂無論何時,可以將一九一八年關于山東之中日密約文書發表。此舉違反外交慣例,頗予日本政府不快之感,且使日本不能維持相當之國際地位。茲奉本國政府訓令,特請中國政府注意,并電知中國代表注意。日本政府非反對發表,但中國代表之行動手續上甚為不合。” 其實日本出席和會的代表早就對美國總統威爾遜說:日本政府不反對發表這項密約。可是卻借王正廷的談話威脅中國政府,其用意是想壓迫中國政府撤換几個代表,日本認為中國出席和會的代表沒有一個親日派,這場外交戰很難打。 日本的抗議沒有公布,可是消息已經泄漏,一時民情憤激,輿論沸騰,西南方面、上海和會、各省官吏、民間團体都電北京政府,要求勿受日本無理的恫嚇。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均赴外交部質問日本抗議的內容。北京政府再三討論之后,一方面致電給巴黎的中國代表調查事實;一方面由外交部把小幡的抗議內容發布。同時聲明說:各國代表在巴黎和會席上各顧本國之利益,是正确的主張,是一個獨立國家為了自己生存應有的權利,他國絕無干涉之理由,希望世界各國均能發揮公正、自由、和正義。 日本代表被迫把1918年中日密約提交和會的最高會議,同時向新聞界發出一個聲明,強詞奪理,掩飾侵略行為,略云: “日本根据日英同盟,保持東亞和平之旨,對德宣戰,共費數千万戰費,戰死三四千人命,始得攻陷青島。又日本艦隊,游弋太平洋、印度洋及地中海,約百二十万哩之間,保護協約國商船運送,安全通航,不為敵國潛水艇所制,此等功績,當為列強所記憶。至日本對中國,從無領土之野心,中國為富原料之國,日本為求原料之國,惟日本欲与他國同享均等机會,開發中國之富源而止。無論對于山東、滿洲,日本絕無不正當之要求云云。” 2月2日日本駐華公使小幡訪晤中國代理外長陳菉時,除了遞送抗議書外,還提口頭問題須由中日兩國直接交涉,中國政府應該立即訓令中國代表團,一切問題,非經日本同意,不得在巴黎和會提出。陳菉答稱:“中國總統素极重視中日邦交,早囑外交部電令中國代表團在和會上避免使用偏激言詞,貴公使所提各節,本政府自當密切注意。”小幡繼續百般恫嚇:“日本陸軍有精兵百万,而海軍也有五十万吨,現在無地用武,中日兩國地在近鄰,有糾紛應自家解決,不可依賴歐西列強,因為歐西列強遠隔重洋,要想過問遠東問題是力不從心的,中國不是有句俗話: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嗎!” 小幡這番威脅口吻的談話被美國人所辦的《華北明星報》揭露,接著英國人所辦的《英文導報》也著論要求日本政府撤換這個沒有禮貌的駐華公使。美國駐華公使并且正式發表一個聲明:遵守威爾遜總統十四項原則,決定支持中國,鼓勵中國政府切勿气餒。中國朝野并表示日本竟在巴黎和會舉行之際,干涉中國代表發言,中國人民對此不能容忍。 在四面楚歌聲中,小幡不免情虛膽怯,吞吞吐吐地發表談話說:他并未奉到日本政府的訓令,壓迫中國,他對陳菉的談話,應由他個人負責。另方面他卻埋怨陳菉,不該把他們倆人的談話內容泄露,因為那天的談話只有他們倆人相對,并無第三人,豈是隔牆有耳,如果不是陳菉有意泄露,這番談話外間人是無法知道的。 北京政府在四面八方壓力下,公布了這次談話的內容,可是公布內容掩蓋了事實的真相,否認日本曾作恫嚇。 全國朝野對日本的蠻橫一致憤慨,美、英、法三國也譴責北京政府對日本外交的庸懦無能。 北京外交部在小幡提出抗議后,曾電令中國代表不可發表中日密約,后來受到國內外壓力后,又補發一個電令,指示中國代表,對于密約發表与否?何時發表?可以斟酌客觀情勢就近決定。 8年2月12日,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公布了中日密約。 巴黎和會轉入低潮,因為美國總統威爾遜返美,而法國的老虎總理克里孟梭又遇刺,所以最高會議暫告停頓。 不過中國代表仍作各种努力,2月15日提出廢止民國4年中日密約的說帖和關于山東問題說帖。3月上旬繼續提出關于對德和約的說帖。4月中旬又提出廢止各國在華特權的說帖,包括放棄各國在華勢力范圍,撤退外國軍警,裁撤外國郵電机關,撤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界和租借地,修正關稅協定等。 巨頭突然缺了兩位,各國又忙于起草對德和約,因此中國代表的努力,毫無結果。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