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七章 面臨分裂


  紅四方面軍离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張國燾在節節失敗的情況下,對于總指揮徐向前的態度變得謙虛了,他把軍事行動的指揮權交給徐向前。徐向前率領軍隊歷時兩個多月,轉戰3000余里,在軍隊体力消耗很大、衣單鞋缺情況下,又率領紅軍攀鳥道、履冰雪、戰風寒、翻越人跡罕至的大巴山。四方面軍翻過大巴山,直下通江縣城。爾后,兵分3路:徐向前率兩個師西進巴中;陳昌浩、王樹聲率1個師北取南江;王宏坤率1個師東向万源。張國燾率總部及后方机關坐鎮通江及苦草壩。一個月之內,紅軍連戰皆捷,共殲敵3個團,擊潰8個團,占領通江、南江、巴中3縣。南江北部的土著武裝任瑋璋部2000余人,在共產党人張逸民的說服下,起義參加了紅軍。
  四川境內“諸侯”蜂起,軍閥劉存厚、劉湘、劉文輝、田頌堯、鄧錫侯、楊森、李家鈺、羅澤州等割据各方,連年混戰。蔣介石鞭長莫及,只得暫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1932年底,劉湘同劉光輝開展爭奪成都的大混戰。各大小軍閥多被卷入,爭當“四川王”。以川北為大本營的第29軍軍長田頌堯,在“二劉之戰”中,站在劉湘一邊,傾其主力30個團西出成都參戰,后方僅有十几個團的防兵。紅軍乘机占領了川北3縣。田頌堯在川北一角割地稱雄,從未同紅軍較量過,認為紅軍不過是些東流西竄的“殘匪”,不放在眼里。追擊紅四方面軍的胡宗南、劉茂恩等蔣介石嫡系部隊,要從陝南入川“進剿”,田頌堯怕請神容易送神難,拒絕他們進川。劉茂恩部從陝南進万源,退了回去;胡宗南部隊從漢中進到川陝交界處,也被迫退去。老牌軍閥劉存厚憂心忡忡地致信田頌堯,要他罷戰成都回兵“剿赤”。田頌堯回信說:“區區之災,何以老師費心!”他打著如意算盤,待取成都后,再搬師“回剿”。
  紅四方面軍便在川北建立根据地,部隊有了糧食和衣服,戰士滌盡滿身征塵,面貌煥然一新:紅軍离開了大別山,到了大巴山!”
  徐向前將3個師部署于巴中、南江一線,對付田頌堯;以1個師部署在通江及其以東地區,牽制劉存厚部,并保障后方的安全;另以少許兵力監視陝南之敵。紅軍總部以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名義,致書劉湘、楊森、劉存厚等,提出互不侵犯。又派徐一新等去陝南,同孫蔚如談判,雙方達成互不侵犯默約。
  1933年2月,正式成立了川陝省工農民主政府,下轄紅江、赤江、赤北、南江、巴中5縣,以及巴中特別市,陝南特區。
  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3人又明确分了工。張國燾有中央代表、西北軍委主席、中華蘇維埃副主席等職;陳昌浩雖然最年輕,但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生,能寫能講,任紅四方面軍政委,張國燾也不得不讓他几分。張國燾、陳昌浩等負責政治、政府工作、群眾工作、后方工作、肅反工作、支前工作等。徐向前很有軍事才華,張國燾、陳昌浩不能不倚重和依賴他,讓他分管作戰。
  2月18日,坐鎮閬中的田頌堯令孫震率主力38個團6万余人,分左中右路向通江、南江、巴中進擊,稱之為“三路圍攻”。
  徐向前以“收緊陣地”和“決戰防御”的方針破敵圍攻。即先以少許兵力,卡住山險隘路狹谷,憑險堅守,節節抗擊,逐次向中心退卻,誘敵深入,消耗和疲憊敵人;待敵人兵力分散,疲勞沮喪,攻勢衰竭時,再舉反攻,重點突破,兩翼迂回,一舉殲敵。
  從2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4個月中,紅四方面軍反“三路圍攻”胜利結束,先后共斃傷敵軍1.4万余人,俘敵旅參謀長李漢城以下1万余人,把田頌堯的兵力吃掉近1A2。革命根据地擴展到3万平方公里,人口逾200万。紅四方面軍猛擴到4万人。
  6月底,紅四方面軍進行了整編,整編后的紅四方面軍是:
  總指揮    徐向前 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陳昌浩
  副總指揮   王樹聲 政治部副主任 傅 鐘 曾傳六
  第4軍軍長   王寵坤 政委       周純全
  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
  第30軍軍長  余天云 政委       李先念
  參謀主任   文建武 政治部主任    張成台
  第9軍軍長   何 畏 政委       詹才芳
  副軍長    許世友 參謀主任     王學禮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
  第31軍軍長 王樹聲(兼) 政委    張廣才
  政治部主任  黃 超
  張國燾借口部隊“不純”,進行大“肅反”。張國燾這次“肅反”的主要矛頭指向批評過他的曾中生等一批优秀的領導骨干。
  原來紅四方面軍撤离鄂豫皖蘇區向西北轉移,越過秦岭來到城固西北約40公里的小河口時,曾中生、曠繼勳、余篤三、張琴秋、朱先等,由于對張國燾在紅軍撤出鄂豫皖蘇區后無止境退卻感到怀疑和不滿,准備派人到中央去報告,后改為由曾中生以書面形式向張國燾陳述眾人意見,要求停止向西北無止境的退卻,爭取在陝鄂一帶創建新的根据地,希望張能采納這個意見,并轉報党中央。張國燾聞知后,即在小河口召開了師以上干部會議。眾人便對張提了不少意見和批評,要求把今后的行動方針電告中央。張國燾表面上表示歡迎眾人的意見,宣布成立前敵委員會,任命曾中生為西北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張琴秋為總政治部主任;但他并不報告中央,對眾人意見不置可否,暗下決心報复。
  張國燾誣蔑曾中生是“右派”、“与托陳派、改組派、AB團、第三党聯合起來,形成小組活動”,秘密地逮捕了曾中生、曠繼勳、余篤三等高級干部。張國燾親自審訊。
  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徐向前聞訊,极為震惊,打電話問陳昌浩:
  “逮捕曾中生有什么根据?我對曾中生是了解的,中央也了解他,他絕不是反革命,不能這樣對待他!”
  陳昌浩支吾搪塞地說:“這是張主席決定的,不過是審查審查罷了。”
  張國燾哪肯罷休,終于將曾中生、曠繼勳、余篤三和一批曾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干部、戰士處決。四川白區党組織派來的200余名党團員,几乎被殺光。張國燾和陳昌浩以及保衛局搞了一個“黑名單”,他們要抓誰殺誰,就抓誰殺誰,甚是厲害。
  徐向前在1933年8至10月,趁田頌堯、楊森、劉存厚等懾于紅軍威力,躲進老窩,劉湘、劉文輝爭雄之机,接連發動3個戰役,即攻打田頌堯部的儀隴、南部戰役,攻打楊森20軍的營山、渠縣戰役,攻打老牌軍閥23軍軍長劉存厚的宣漢、達縣、万源戰役。
  紅軍在儀隴、南部戰役中,殲敵3000余人,繳槍1000余枝。在營山、渠縣戰役中,殲敵3000余人,繳槍2500余枝。在攻打劉存厚的戰役中,將劉存厚部15個團2万余人擊潰,劉存厚的獨立王國遂告覆滅,紅軍繳槍8000余枝。另外,此次戰役,得到王維舟的川東游擊軍的積极配合。王維舟是1931年由中共四川省委派到宣漢、達縣地區開展游擊活動的。王維舟是當地人,又有發動游擊戰爭的經驗,很快建立起游擊軍,多次給劉存厚部以打擊。此戰役結束后,川東游擊軍被改編為紅23軍,王維舟任軍長,楊克明任政委,羅南輝任副軍長。
  3次進攻戰役胜利,紅四方面軍擴展到近8万人,根据地擴展到4.2万余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東岸,東至万源、城口,南達營山、渠縣、開江、開縣地區。四川軍閥為之大震。蔣介石气急敗坏,電責劉存厚“御匪無方,輕棄防地,著褫職听候查辦”。是時,“二劉之戰”終以劉文輝軍敗北退居西康而告結束,蔣介石命劉湘為四川“剿匪”總司令,令其迅速糾合各路軍閥全力“剿赤”,如有“剿匪不力者,將嚴懲不貸”。
  躊躇滿志的劉湘,決心以其21軍為基干,回師“剿赤”。蔣介石撥款200余万元,槍1万余枝,子彈500万發資助,并限令3個月內將徐向前的紅軍“肅清”。
  1933年11月,劉湘聘請“一貫先天大道”頭頭、外號“劉神仙”的劉從云為最高顧問,以6路大軍“進剿”紅軍。6路大軍是:第一路為28軍,總指揮鄧錫侯,進擊木門、南江方向,阻止紅軍“西竄”;第二路為29軍,總指揮田頌堯,由蒼溪、閬中向巴中方向進攻,阻截紅軍“南竄”;第三路為新編6師和23師,總指揮李家鈺、副總指揮羅澤州,由南充、蓬安向巴中東南方向進擊;第四路為20軍,總指揮楊森,由廣安、岳池向鼎山場、通江方向進擊;第五路為21軍,總指揮王陵基,由開江、開縣向宣漢、達縣、万源方向進擊;第六路為23軍,總指揮劉邦俊,由開縣、城口向万源方向進擊。
  6路總兵力110余團,20万余之眾。
  徐向前制定粉碎敵人圍攻的對策:積极防御,誘敵深入,收緊陣地,節節抗擊,待机反擊,重點突破。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党政軍民總動員,一切為了戰爭的胜利。具体部署是:東線為主要防御方向,配以第四軍、第九軍和第三十軍各兩師及第三十三軍,由徐向前指揮,對付敵之五、六兩路;西線為牽制方向,配以第三十一軍主力、30軍和9軍各1師,以王樹聲、李先念共同指揮,對付敵之一、二、三、四路;另以31軍的兩個團監視陝南之敵軍。各縣區的地方武裝和游擊隊、赤衛軍,就地配合紅軍作戰。
  從1933年12月至1934年10月,劉湘先后發動了6次總進攻。紅四方面軍在10個月的反6路圍攻中,取得了胜利。
  東西線先后殲敵8万余人,繳槍3万余枝,炮100余門,擊落飛机1架。劉湘損兵折將,難于為繼,請免四川“剿匪”總司令職。
  1934年11月,紅四方面軍為表揚戰役過程中功績突出的部隊,授予9軍73團“攻如猛虎”、75團“守如泰山”獎旗;授予30軍263團“鋼軍”、265團“夜老虎”獎旗;授予31軍274團“夜襲常胜”、33軍269團“百發百中”獎旗。
  1934年底,蔣介石以复職后的劉湘及川中內外紳士迭請中央派兵入川為口實,著嫡系部隊胡宗南一部,由甘入川,接管了川北咽喉要地廣元、昭化等地防務。在川陝蘇區周圍,蔣介石重新部署的“會剿”兵力達200個團以上,企圖以穩扎穩打、筑碉封鎖,步步為營、南北夾擊的合圍戰術,置紅四方面軍于死地。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張國燾拖著悲觀的腔調對徐向前說:
  “你看將來怎么辦?現在蘇區物力、財力很困難,如果劉湘再發起新的進攻,該怎么個打法?我們去漢中行不行?”
  徐向前回道:“原來我和先念同志主張趁敵人潰退時,派一部兵力從南郊渡江、跨嘉陵江兩岸發展,你沒有同意,現在敵人增兵固守已不好辦了。漢中地區是去不得的,南面是巴山,北面是秦岭,回旋余地不大。我們還是依托老區想辦法為好。”
  接著,徐向前制定了“依托老區,發展新區”,以打擊胡宗南部為主要目標,奪取甘南,將川陝根据地發展為川陝廿根据地的計划。經紅四方面軍總部討論通過。張國燾也表示贊同。爾后便開始了新的作戰准備工作。
  1935年1月22日,紅四方面軍趁胡宗南部剛剛入川,進据廣元、昭化立足未穩之際,先取廣昭,后擊甘南,發起廣昭戰役,很快完成了對廣元、昭化的包圍,24日開始攻城。不料,敵軍憑堅固守,紅軍久攻難克,且相持下去十分不利。2月初,徐向前、陳昌浩決定撤圍回師,另圖發展。
  徐向前等回到川陝蘇區后,在旺蒼出席軍事會議,討論策應中央紅軍北上問題。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來電,要求四方面軍向嘉陵江以西進攻,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上。會議經過討論,決定立即投入強渡嘉陵江,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的准備工作。由31軍和總部工兵營大力收集造船材料,隱蔽造船,并進行強渡江河的訓練,同時派兵進擊陝南,迷惑和調動沿江的守敵向北,為在蒼溪、閬中一帶渡江創造戰机。
  會后,徐向前率12個團突襲陝南,十多天內先后攻占了宁強、淝縣和陽平關等重鎮,殲滅國民党軍4個團,俘敵4000余人。蔣介石急忙調兵向川陝邊境增援。蔣軍3個師、1個旅和5個江防團向陝甘南部移動。紅軍達到虛晃一槍、調動敵人之目的,于2月中旬回師川北,擬從嘉陵江中段渡江西進。
  徐向前命東線紅軍逐步收縮,向嘉陵江東岸集中。3月初,徐向前率兵一部克蒼溪、儀隴,殲敵5個團,而后帶參謀人員沿江勘察地形,選擇強渡地點。
  3月28日夜,徐向前發出渡江命令。紅軍乘船飛速駛向對岸,一舉攻占了灘頭陣地,全殲守敵1個營,爾后趁勢架起浮橋,后續部隊陸續渡江疾進,川軍的江防被沖開。
  紅四方面軍胜利渡江后,連克閬中、南部、劍閣,爾后攻險關要隘劍門關。4月2日,全殲劍門關守軍3個團。劍門關戰斗結束后,紅軍乘胜推進,攻占了昭化。接著,紅軍又攻克了平武、梓潼、彰明、北川等,先后攻克了8個縣城,共殲川軍1万余人。但紅軍攻江油不下,徐向前不斷打電報給張國燾、陳昌浩,催后續部隊來援,及早進擊甘南。
  此時,張國燾認為紅四方面軍已處在受敵人南北夾擊的不利局面,決定放棄川陝根据地,并決定只留下劉子才、趙明恩等300余人就地堅持斗爭,開展游擊戰爭,因此喪失了進擊甘南的戰机。
  5月上旬,紅四方面軍決定向川西發展,在川康邊建立根据地,策應中央紅軍北上。于是,紅四方面軍陸續撤离梓潼、劍閣、中壩、彰明等地,向北川、茂縣一帶進發。
  徐向前率9軍、30軍經北川、墩上、土門、攻占茂縣;四方面軍一部沿岷江南下控制汶川、理縣一帶;4軍、31軍一部北進至松潘、鎮江關、片口等地,与胡宗南部對峙。紅四方面軍總部駐茂縣,徐向前率前指駐理縣下東門。
  6月16日,四方面軍30軍政委李先念部在懋功同一方面軍胜利會師。四方面軍給一方面軍送來了許多慰問品,如衣服、草鞋、毯子、皮衣、毛衣、牙粉、糧食等等,處處是歡迎兩軍會師的醒目標語。會師后的紅軍達10万余人,其中一方面軍2万余人,四方面軍8万余人。
  6月24日,党中央及一方面軍來到兩河口。次日,張國燾騎駿馬帶秘書長黃超和一隊騎兵衛士,30余人冒雨飛馬而來,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朱德等人冒雨前去歡迎。張國燾下了馬,卻站在那儿不動,顯出一种傲慢態度。党中央為張國燾開了歡迎會。毛、周、張、博等并不因張國燾表現傲慢無理的態度而對他有所冷淡,當晚同他進行了熱情而耐心的交談。
  6月26日,在兩河口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戰略行動方針。周恩來作了目前戰略方針的報告,提出紅軍去川陝甘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討論時,張國燾首先發言,提出向川康邊發展的方針。由于毛澤東、張聞天、博古、朱德、王稼祥和其他人都同意周恩來的意見,張國燾見沒有人同意他的意見,便表示同意北上。會議作出《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戰略方針的決定》。接著,政治局作出決定,增補張國燾為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為軍委委員。軍委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划》,規定紅一、四方面軍分編為左、中、右3個縱隊和岷江支隊,分別經卓克基、大藏寺、馬塘、黑水、蘆花等地向北前進。
  兩河口會議后,中央派出劉伯承、王稼祥、李富春、林伯渠、李維漢等組成中央慰問團,到紅四方面軍進行慰問。
  而張國燾在兩河口會議上,雖然表示同意北上,但他回到紅四方面軍總部駐地理縣時,便召開活動分子會議,說:“中央是一方面軍的中央。”“一方面軍的損失和減員應由中央負責”、“遵義會議是不合法的。”
  當李富春抵理縣時,張國燾提出統一軍事指揮,充實總司令部、軍委設常委,徐向前、陳昌浩參加總司令部工作,以徐為副總司令,陳為總政委等。李富春因事關重大,立即向中央作了報告。
  張國燾還授意川陝省委向中央提出改組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的要求。陳昌浩則致電中央:“請燾任軍委主席,朱德任總前敵指揮,周副主席兼參謀長。政治局決定大方針后,給軍委獨斷專行權。”他還致電軍委主席朱德,提出由張國燾任軍委主席,否則無法順利消滅敵人。
  張國燾利用陳昌浩和張聞天過去是蘇聯中山大學的同學關系,策動陳昌浩多次約張聞天“懇談”,希望張聞天能以中央負責人的身份支持張國燾。張國燾又派秘書長黃超到紅三軍團,向彭德怀送牛肉干、大米和銀元,游說彭德怀,打听會理會議情況等。陳昌浩找聶榮臻談話,摸他對遵義會議、會理會議的態度。張國燾對紅四方面軍指戰員說:
  “他們是洋鬼子,修洋頭,穿西裝、戴眼鏡,提著菜盒子,看不起我們四方面軍這些老土,不想要我們。”
  在張國燾的挑斗下,有的教條主義者指責四方面軍有“土匪作風”,“政治落后,撤离鄂豫皖和退出川陝蘇區是‘逃跑主義’”。兩方面軍的部分指戰員之間,發生了謾罵、毆斗、搶糧、搶槍等不愉快事件。
  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朱德等為了團結四方面軍指戰員,對組織作了調整。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張聞天提出把自己擔任的總書記職務讓給張國燾,周恩來提出把他的紅軍總政委職務交給張國燾,朱德也提出把他的總司令職務給張國燾。毛澤東說,總書記的職務不能交給他,那樣革命的性質就會改變,總政委可以交給他。
  張國燾并不想要總書記職務,他說,總書記你們當吧,現在是打仗唄。于是紅軍進行改編。
  紅軍總司令    朱 德 總政委     張國燾
  總政委部主任   陳昌浩 總政治部副主任 周純全
  總參謀長     劉伯承
  前敵指揮部總指揮 徐向前 政委 陳昌浩
  參謀長      葉劍英
  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   周恩來
  第一軍(由1軍團改編)軍長 林 彪 政委 聶榮臻 參謀長 左 權
  第三軍(由3軍團改編)軍長 彭德怀 政委 楊尚昆 參謀長 肖勁光
  第五軍(由5軍團改編)軍長 董振堂 代政委 曾日三 代參謀長 曹里怀
  第三十二軍(由9軍團改編)軍長 羅炳輝 政委 何長工 參謀長 郭天民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徐向前    政委  陳昌浩
  第四軍軍長   許世友    政委  王建安  參謀長 張宗遜
  第9軍軍長    孫玉清    政委  陳海松  參謀長 陳伯鈞
  第30軍代軍長  程世才    政委  李先念  參謀長 李天佑
  第31軍軍長   余天云    政委  詹才芳  參謀長 李聚奎
  第33軍軍長   羅南輝    政委  張廣才  參謀長 李 榮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