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回 御駕親征


  程咬金被蘇定方踢落馬下,按理說是准死無疑。可是老程這個家伙,生來的臉憨皮厚,詭計多端。他不像別人那樣,英勇不屈,而是和蘇定方窮白話。其實這一招太高了,這叫贏得時間,万一要有變化,他不就死不了啦嘛!說來也巧,就在這短促的時間里,果然起了變化。但見,從東北方向,一馬飛來,蘇定方甩臉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為什么?因為這個人長得太像羅成了。不知道的,還以為羅成又活了呢。見此人身高八尺挂零,細腰奓臂,雙肩抱攏,扇子面的膀扇儿,頭上戴鍍銀雁翅盔,斗大紅纓飄在腦后,身披亮銀甲,外罩素白緞團花戰袍,腰束獅蠻寶帶,左帶彎弓,右懸箭壺,胯下壓騎大白馬,鍍銀的馬鞍子,透瓏的馬鐙,往臉上看,白嫩的面皮,兩道細眉飛插入鬢,通官鼻梁,四字闊口,一對大眼,熠熠放光,手端一條五鉤神飛亮銀槍,眉宇之間帶著千層殺气,鞍前馬后挂著百步威風。人賽猛虎,馬似歡龍,真好像玉面韋馱降落凡塵。就見他大槍到處,死尸翻滾,戰馬到處,如虎入羊群,以不可阻擋之勢沖到蘇定方馬前,挺槍便刺。蘇定方急忙用刀一架,“鏘啷啷”兩件兵刃碰在一處,把蘇定方震得虎口發麻,兩臂酸痛,不由得“啊”了一聲。
  老程一看來人,可樂坏了,一□轆身子從地上站起來,揀斧子上馬,高聲喝道:
  “好孩子,我就知道你得來,所以把定芳給你留著呢,孩儿啊,狠狠地給我扎他。”
  這時,齊國遠、李如輝也撥馬回歸本隊,見了來人,無不喜出望外。說了半天,這個人是誰呢?此人正是羅成的侄儿,羅松之子,羅煥是也。書中代言,北平王羅藝,原有兩位夫人,一位姓姜,一位姓秦,姜氏生子名羅松,秦氏生子就是羅成。追根尋源,羅藝的大槍就是跟姜氏夫人學的,后經他的手加工提煉,才創出五虎斷命槍。所以知道細底的人都說:“羅家槍,姜家傳。”京劇有出戲叫《對花槍》,就是按羅藝和姜夫人的經歷編寫的。
  自從蘇定方夜襲北平府,射死羅藝之后,老羅家落了個四分五裂。秦氏老夫人,帶著羅成回到山東原籍,姜氏老夫人帶著羅松和孫子羅煥回到河南姜家集。兩位老夫人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很多,一是都留戀故鄉,二是面和心不和,脾气稟性不相投。北平王在世的時候,壓得住。北平王不在了,兩位夫人就各自為政了。羅成和羅松,雖是同父异母的弟兄,但感情很好,他們是不愿意分居的,怎奈,他們都是孝子,母命難違,只好忍痛分离。姜氏夫人很清高,視功名如糞土,不愿讓子孫做官,所以,羅松和羅煥,都在家經商。李淵在位的時候,曾几次加封羅松官職,派人接他們到京城居住,都被姜老夫人謝絕了。
  几年前,姜老夫人因病亡故,羅成還專程赶到河南,為嫡母發喪安葬,守孝四十九天。喪事過后,羅成請羅松搬到長安居住,羅松說,我還要給母親守孝三年,等三年以后再說吧。羅成無奈,只得返回京城。
  光陰似箭,几年過去了,羅松和羅成一直沒有見著面。這時羅煥也成了親,有了媳婦。別看他二十多歲了,還是小孩儿脾气,在家鄉呆不住,非要去長安看望叔叔不可,羅松也惦著羅成,這才答應了儿子的要求。羅煥大喜,真好像小鳥出籠那么高興,他騎上羅成送給他的大白馬,穿上羅成贈給他的盔甲兵器,帶了四名仆人,徑直來到長安。結果他扑了空,羅成已出征好几個月了。他住在越國公府,受到庄氏夫人和羅通的熱情款待,特別是小兄弟羅通,圍前繞后,寸步不离。
  羅煥沒見著叔叔不甘心,決定要到前敵去。羅通也要跟著一塊儿去,庄氏好說歹說地才把儿子攔住。羅煥在府中住了半個月,起身告辭,庄氏還給丈夫寫了份家書,讓羅煥面交羅成,羅通也給爹寫了封信,還給爹捎了几樣愛吃的東西,羅煥這才与他們洒淚告別。
  一路上,他不斷打听羅成的消息,這日終于找到臨潭。徐軍師听說羅煥來了,真是又惊又喜,當年,羅煥和爹爹羅松曾幫助瓦崗軍大戰十八國,立過不少戰功。不過,那時他還是個小孩子。徐軍師親自把羅煥接進帥廳,羅煥便把來意講了一遍。徐懋功口打唉聲:“孩子,你來晚了一步,你叔叔領兵奔亂石溝作戰去了。”
  接著又把羅成不听勸阻、挺身赴險的經過說了一遍。羅煥听完,他的心一下子收緊了。對于叔叔的脾气稟性,他是非常了解的,听徐軍師所言,真是凶多吉少。他馬上站起來說:“誠如三伯所言,我叔父的處境太險惡了。晚輩放心不下,要到亂石溝去一趟,無論如何也要把我叔叔找回來。”
  徐懋功點點頭說:“這樣也好,不過,你一個人可不行,我借你三千人馬,再給你配上几個幫手如何?”
  羅煥大喜,拱手說:“多謝三伯父支持。”
  徐懋功往左右看看:“張超、李霸听令!”
  “在。”“在。”二將出列施禮。
  徐懋功道:“我命你二人點兵三千,隨羅煥去亂石溝。一切都要听從他的指揮,不得有誤。”
  “遵令。”
  二將退出帥廳,到教軍場點兵去了。
  徐懋功叮囑羅煥說:“蘇定方文武兼備,有勇有謀,千万要謹慎才是。”
  羅煥連聲稱是,不多時,張超、李霸把兵點好,請羅煥上馬,羅煥這才与軍師告別,出臨潭北門,直奔亂石溝。向導官在前邊引路,掌燈后就來到溝口了。羅煥命藍旗哨馬,在前邊探听消息,三千人馬緩緩而行。定更左右,忽听對面響起殺聲,羅煥立刻命令三軍停止前進。他一催馬登上前面的高坡,居高臨下,往前眺望,但見不遠處,燈光明亮,殺气騰騰,正在開兵見仗。羅煥巴不得快點見到叔父,便把大槍一抬,喊了聲:“隨我來!”
  他一馬當先沖下高坡,闖入重圍,這才救了程咬金。
  當年羅煥与程咬金常在一起,是非常熟悉的,雖然分別了許多年,一見面就能認出是誰。程咬金深知羅煥的武藝高強,他這一來,真好像撥云見日,死中得活。因此,老程樂得要命。
  再說羅煥,用槍一指蘇定方,高聲喝道:“爾是何人?報名再戰!”
  蘇定方通報了名姓,又反問道:“你是什么人?”
  羅煥道:“某乃北平王羅藝之孫,平西大將軍羅成的侄儿,羅煥是也。”
  蘇定方倒吸了一口冷气,怪不得他的相貌酷似羅成,原來是羅門之后。羅煥又問道:“蘇定方,我叔父羅成何在?”
  蘇定方冷笑道:“他呀,找你的祖父去了。”
  “你說什么?”
  羅煥睜大眼睛,吃惊地問。蘇定方又重复一遍:“你不是問羅成嗎?他已經被老夫亂箭射死了。”
  “哎呀!”羅煥惊叫了一聲,頓時容顏更變,但又不相信這是真的,把牙關一咬說道:“胡說八道,就憑我叔叔焉能敗在你手,爾就拿命來吧!”
  “唰!”一槍分心便刺。蘇定方也不愿多說,忙擺刀相迎,一老一少戰在一處。
  蘇定方原以為羅煥只是一勇之夫,未必有什么真本領,容動上手了,他才發現想錯了,看羅煥的功夫并不在羅成之下,所不同的是比羅成年輕力壯,更勇更猛。蘇定方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勉強与羅煥打了二十多個回合,体力漸漸不及了,被羅煥手起一槍,正扎到他的肩頭上,把他疼得一咬牙,撥馬便走。
  程咬金把大斧子一擺,傳下令箭:“弟兄們,趁熱打鐵,沖啊!”
  “沖啊——!”唐軍奮勇爭先,猛攻過去。這時,羅煥的三千人馬也赶到了,配合老程的騎兵,也沖進敵隊。羅煥一馬當先,左沖右闖,如入無人之境,劉田林、趙雁川皆死在亂軍之中。蘇定方見支持不住,忙率領蘇山、蘇海奪路而逃。他們仗著地理熟悉和夜幕的保護,終于逃了活命。
  再說程咬金和羅煥,直殺到天光漸亮,才結束了戰斗,他們從俘虜的嘴中,才得知羅成慘死的經過。眾人一直來到泥沙河邊,找著那兩座新墳。命人把沙土扒開,露出羅成和白龍馬的尸体,羅煥触目惊心,五髒如焚,大叫一聲扑到叔叔的尸体上,頓時就背了气。程咬金、齊國遠、李如輝,也哭得死去活來,滿營眾將無不落淚。還是程咬金挺得住。他頭一個止住了悲聲,大家也不哭了。唯獨羅煥,直哭得目中流血,如瘋似癲,怎么勸也不行,把眾將急得團團打轉。程咬金一看可急了,他使勁拍了羅煥一巴掌,厲聲喝道:“住嘴!別哭了!”
  羅煥嚇得一哆嗦,馬上止住了悲聲。
  程咬金道:“人死不能复生,哭死了也沒用。再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難過,別人就不難過了嗎?咱們得想法給死者報仇才是正理,光這么嚎頂個屁用?小子,你得拿出小子的骨气來,別學婦女那一套!”
  羅煥這才不哭了。老程忙命人用軍旗把羅成包裹起來,用蘆席把白龍馬罩上,裝上車,運往臨潭。老程又傳令把死難的士兵埋在亂石溝,立了木碑。設法把党士仁、党士杰、毛公遂、呂公旦、張公、李義、樊虎、連明八位弟兄的尸体找到,一起運回城去。
  這一仗,唐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羅成捐軀,八將喪命之外,還死傷了軍兵一万多名。表面上是打了胜仗,實則元气大傷。因此,老程怀著沉重的心情,收兵去了。
  羅成慘死的消息,像霹靂閃電一般,迅速傳遍了大唐全國,震撼著每個人的心。從臨潭到京都,從城鎮到山村,到處是哭聲。
  軍師徐懋功奉詔扶靈柩還京,臨行時,他把賈云福、柳卅臣調到前防,率兵一万駐守臨潭,余者皆班師回朝。
  左班丞相魏征,代表皇上,率百官在長安西門外迎接羅成的靈柩,進城后,又護送到越國公府,羅成全家皆穿重孝,在庄夫人的率領下,在府門外跪接,把靈柩奉安在銀安殿上。
  程咬金和尉遲恭把軍隊移交給五軍都督府,然后各歸府第。次日,唐天子李世民升坐大殿,接見西征的將帥。徐懋功率領眾將跑倒在金闕之下,向李世民啟奏了西征的戰況,并把立功人員的名單呈遞上去。
  貞觀天子詳細地詢問了羅成戰死的經過,程咬金往上叩頭,他繪聲繪色地講了一遍。當他說到羅成身中一百七十二箭,連人帶馬命喪泥沙河的時候,李世民大叫一聲,掩面痛哭,滿朝文官也聲淚俱下。李世民哭罷多時傳下旨意。
  一、追封羅成為永安王。
  二、加封羅成之子羅通為御儿干殿下。
  三、全國臣民挂孝三天。
  四、為羅成超度七七四十九日。
  五、為羅成興建祠堂。
  六、加封庄氏為一品王妃夫人。
  七、凡羅氏直系親屬皆享受四品俸祿,旁系皆賞八品俸祿。
  八、從明日開始,皇上親自過府吊孝,守靈三日,以后文武大臣、皇親國戚輪流守靈,直到超度期滿為止。
  九、為羅成修建永安王墓,撥國帑四十万兩。立刻破土動工,羅成王墓建好,再入土為安。
  書說簡短,圣旨一下,官民人等,聞風而動,整個長安城,都浸沉在悲哀之中。
  第二天,貞觀天子早膳畢,沐浴更衣,率領滿朝文武,駕到永安王府。庄氏王妃、御儿干殿下羅通、羅煥率闔府人丁跪接。
  李世民直接走入靈堂,望見羅成的靈柩,五髒如焚,潸然淚下。他親自為亡者祭酒,焚香再拜,扑倒在靈柩之前,雙手捶地,痛哭失聲:“羅王兄啊,羅王兄,你可疼死寡人了,痛死孤家了。”
  文武百官跪在皇上后面,也放聲大哭。
  這些天來,庄氏夫人把眼淚都要哭干了,直哭得淚中帶血,如傻如痴,幸虧各府的夫人作伴苦苦相勸,才避免了意外。
  現在,她當著天子的面,不敢過分悲哀,一邊哭泣一邊解勸:
  “請皇上善保玉体,人死不能复生,這也是命由天定,愿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則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李世民道:“孤与羅王兄相識數載,同甘共苦,患難之交。羅王兄為大唐的江山,立下了十大汗馬功勞。朕只說,与他同享太平之樂,誰知邊陲報警,他又討旨西征,孤万沒有料到,此一去乃是最后的訣別,怎不痛煞人也!”
  李世民說罷又哭,直哭的几番昏厥。徐懋功怕他哭坏了身体,赶緊解勸,魏征、程咬金、王君可、尉遲恭、李道宗、張士貴等也苦苦相勸,貞觀天子這才止住悲聲,又祭奠了一番,當晚在此守靈。皇上親自守靈,文武百官自然不敢回府,經過商議,他們分批在靈堂輪值。三天之后,唐天子起駕回宮,百官跪送,李世民又傳旨,命成親王李道宗在此守靈。
  這時羅氏宗族,已陸續來到長安,羅松一家到了,羅春一家子也到了。羅邦、羅謫、羅沁、羅垂也來了,免不了又是一場痛哭。
  長話短說,超度期過了,李世民命皇太子李治代表自己,率百官把羅成的靈柩移至城東白塔寺內,免不了又有一番大舉動。
  次日,王妃庄氏領著羅氏家族,到金殿謝恩,貞觀天子把干儿子羅通喚到眼前,勉勵他好好習文練武,繼承父業為國效勞。羅通流淚道:“臣父死得太慘,儿敢請旨,挂印西征,誓斬蘇定方,為父親報仇。”
  貞觀天子道:“你年紀還小,不是蘇定方的對手,待成人后再報仇不遲。”
  羅通道:“蘇定方老儿,已年近花甲,說不定哪天就死掉,儿不能親手殺他,死不瞑目,望皇上恩准。”
  貞觀天子猶豫不決。羅通又說道:
  “我父在日,親友盈門,誰都說同生共死,如今,我父真的死了,卻無一人領兵,為我父報仇,實在令人寒心。”
  說罷放聲痛哭。庄氏王妃听儿子說出這种言語,又气又怕,忙往上叩頭道:“陛下,羅通無知,胡言亂語,冒瀆天威,請陛下恕罪。”
  李世民歎息道:“母子連心,父子天性,這也是人之常情,朕豈能怪他。關于出兵之事,容朕再議。”
  庄王妃謝恩,領著羅通和眾家族下殿去了。書中代言,李世民并不是不想出兵,而是在各方面遇上困難。一是糧餉小足,二是兵源不足,三是戰將缺少。他已傳下圣旨,令尉遲恭招兵,徐懋功籌集糧餉,程咬金負責選拔良將。好不容易熬到來年春天,各方面才籌備完善。為了早日安定邊陲,平息叛亂,李世民決定御駕親征。旨意傳出,人心振奮,都稱頌貞觀天子是文治武功的明君。
  貞觀二年春三月,李世民御政德殿,詔封羅煥為前部正印先鋒官,誰知卻遇到庄氏王妃的阻攔。她上本奏道,羅成新亡,家中還有許多事叫羅煥料理,求李世民收回成命。李世民無奈,只好收回成命,改派尉遲恭為前部正印都先鋒,徐懋功為軍師,程咬金為軍机參贊。齊國遠。李如輝、金國棟、童佩之、杜文忠、史大奈等三十六將為將軍,張士貴為總都糧草,起大兵十五万兵發臨夏府。李世民又傳旨命魏征扶佐皇太子李治監國,王君可統帶羽林軍,保衛京城安全。眾文武出班謝恩,李世民問徐懋功:“軍師,依你看哪日出兵吉利?”
  徐懋功在金殿上爻了一卦,然后啟奏道:“后天初五是黃道吉日,起兵大吉。”
  李世民以拳擊案,決定初五興師。簡短捷說,初五一大早,徐懋功就起床了,率領親兵來到教軍場,尉遲恭和三十六將早就在此恭候。
  “參見軍師!”
  “免!”
  徐懋功走進教場,見士兵們都整齊地排列在閱兵台下。旌旗蔽日,遮天蓋地,刀劍如林,耀眼生輝。一個個、一溜溜、一排排、一趟趟,傲然挺立,威武雄壯。
  俗話說,人到一万,無邊無沿;人到十万,徹地連天。十五万健儿,几乎擁滿了占地三百畝的大教場。騎兵、步兵、水兵、炮兵,井然有序,雜而不亂。
  徐軍師簡單地巡視了一遍,听了尉遲恭的匯報。辰時正刻,貞觀天子駕到,徐懋功率眾將迎接。但見,李世民頭頂雙龍雙鳳金翅盔,身披大葉鎏金甲,外罩杏黃色團龍戰袍,足登云龍九現香牛皮戰靴,腰束百寶穿花珍珠帶。左挂寶雕弓,右懸金鍇箭,腰中佩帶龍珠寶刀。胯下壓騎寶馬良駒——玉面紫花騮。赤金的得胜鉤上,挂著龍頭鳳尾定唐刀。面如滿月,目似朗星,三綹短髯飄洒胸前,眉宇之間英气勃勃,鞍前馬后百步威風,真不愧是馬上皇帝,開國的英主。
  貞觀天子在軍師和眾將的陪同下,檢閱了三軍,還親自祭了大旗,傳旨出發。
  霎時,炮響九聲,尉遲恭率領先鋒部隊先行。唐天子居中,張士貴的輜重部隊在后,浩浩蕩蕩,离開大教場。
  皇太子李治、左班大丞相魏征,率領文武官員在朝陽門外跪送皇上,李世民向他們頻頻招手,一直送過了十里長亭,這才跟皇上告別。
  單說老將尉遲恭,身擔先鋒官的要職,走在大部隊的最前面,他的責任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劈荊斬棘,為大軍掃清障礙開辟道路,确保大軍暢通無阻。一路上穿州過府,涉水登山,這一日終于來到邊塞。
  賈云福、柳卅臣早就接到通知,他們為皇上准備了行宮,為軍師和先鋒大人准備下行轅,把尉遲恭接進臨潭城。
  兩日之后,御駕來到,住在城內行宮。大軍在城外扎營。當晚,貞觀天子召集軍事會議,向貿云福、柳卅臣二將詢問前敵情況,賈云福奏道:“据細作偵察,蘇定方兵敗之后,無處投奔,又与劉黑闥言歸于好,他們兵合一處,固守臨夏。最近,他們听說皇上御駕親征,深感惶恐,又抓兵,又征糧,忙了個不亦樂乎。看意思,欲与我軍決戰。”
  李世民手捻胡須冷笑道:“孤這次親征,就是与他們決戰來了,不分胜負,万無班師之理。誓斬蘇定方給我那羅王兄報仇雪恨!尉遲王兄!”
  “臣在”
  “你明日就兵發臨夏,力爭一戰收功,不得有誤。”
  “遵旨。”
  李世民又傳下圣旨,命人以六百里加急送到賀蘭關。命侯君基立刻出兵,抄劉黑闥的后路。
  李世民站起身來環視著眾將,提高聲音說:“朕此次發兵,必要掃清四海,安定社稷,望眾卿為國盡忠,為朕效力;有功者重賞,有過者重罰,決不姑息遷就!”
  “臣等遵命,万歲,万万歲。”
  書說簡短,次日早飯畢,尉遲恭點兵三万,率大將十員,兵發臨夏府。
  一路上暢通無阻,進展得十分順利,三日后己來到臨夏城外,尉遲恭傳令,离城十里安下營寨。立轅門,設寶帳,挖溝壕,立柵欄,布鹿角,搭望樓,又派哨兵。當日無話。第二天,四鼓造飯,五更點名,辰正出兵,浩浩蕩蕩殺奔臨复東門。守關士兵不敢怠慢,如飛似箭跑下城樓,進王宮稟報。
  此刻,蘇定方正与劉黑闥議論軍情,文武朝臣俱在,商討對付唐軍的辦法。軍士在門外喊了聲:“報!”
  蘇定方站起來,走到門前問道:“什么事?”
  “啟稟大帥,尉遲恭領兵帶隊,殺奔東門來了!”
  “再探。”
  “是。”
  軍士轉身去了。蘇定方轉回身對劉黑闥說:“唐兵攻城來了,請大王示下。”
  劉黑闥狂笑了几聲:“哈哈哈哈,孤早就准備好了,挖下深坑捉虎豹,撒下香餌釣金鰲,張開大网捕燕雀,管叫唐兵難脫逃!來人,帶馬抬矛,待孤親自出兵。”
  “大王且慢。”
  有人走過來把劉黑闥攔住。劉黑闥一看,說話的人是個和尚,人送綽號“飛缽僧”。他出家在昆侖山大佛寺。飛缽僧武藝高強,善飛檐走壁的本領,使一對鑌鐵佛缽,獨樹一幟,赤壁保康王愛他的武藝,特聘為護國禪師。這一次,為援助劉黑闥抗擊唐兵,才把他派來。
  飛缽僧生來的凶惡,手狠心毒,目空一切,素喜殺生害命,他几天不殺人,就覺得手痒心忙。他一听唐軍攻城來了,正趁心愿,這才討旨出兵。毫無疑問,又引出一場血戰。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