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八章 “水至清則無魚”


  
  她爭強好斗,心思全花在爭權奪位上,竟把已長大成人的女儿忘記在后院。當她想起來時,已經隨她的腳步走了好遠。她只有歎道:女大不當留。

  中宗皇上慢慢嚼出點當皇帝的滋味來了,怪不得母后武則天冒再大風險都不顧,一定要爭這個皇位哩,原來有這么多好處。想到什么有什么,沒有想到的有人替你想。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噴嚏,都有人猜測、揣摩、估計,總讓你心滿意足。“皇上放個屁,臣下跑斷气”,此話真是不假。
  卻說中宗正在品咂當皇帝的滋味,想想還有什么該玩該嘗的還沒玩到嘗到時,打扮得花枝招展,渾身珠光寶气的愛女安樂公主像只花蝴蝶似地飛了進來。女儿從小寵慣了,進屋也不請安,直到走近他的御座前,才扭扭身子嗲聲嗲地說:
  “父皇,你翻翻那皇歷看看,還差几天就過年了?”
  中宗翻了翻說:“還有一個半月。裹儿,你又想辦什么事了?”
  安樂公主是在中宗被貶去荊州的路上生的,狼狽至极,生下地時連一塊干淨布都沒有,中宗便把他系在腰上的裹袋解下來把她裝了。從此她便有了“裹儿”這個小名。
  “今年過年父皇准備怎么過?”安樂公主問。
  “什么怎么過?”中宗問。
  剛与御醫馬秦客在后宮親熱了一陣的韋氏皇后走來,問道:
  “你們爺倆在說什么事,這么起勁?”
  安樂公主見母后來了,忙拉她坐下,依偎著她說:
  “母后您看,還有一個多月就過年了,我問父皇今年年怎么過,他心里還沒有一點數。”
  韋后听了手一拍說:
  “裹儿這話可問到我心上了,這年,年年都這么過,放煙火,鬧花燈,踩高蹺……老一套,都看煩了。”
  “原來是指的這個。”中宗終于明白過來,他本性貪玩,一拍即合,“我也是這個意思,過年嘛,就要年年不一樣才有味道。”
  “父皇的話正是我要說的,這年要花樣翻新地過,老是那些節目,看了膩人。”
  “那你們說,有什么新花樣,只管講出來朕叫他們去辦。”
  “我說這樣,父皇、母后、我,我們三個人每人想一個節目,要新奇,要大家看了都覺得好笑。”安樂公主說著,故意放低了聲音,神秘兮兮的樣子說:“先不宣布,等過年那天群臣朝拜時宣布,叫大家吃一惊。”
  “嗯,這個點子好。”中宗連連點頭。
  “媽——”安樂公主見母親愣在那里不說話,又搖又喊。
  韋后正在回味剛才那事,對女儿的話竟一句也沒听清。一搖一喊,她才回過神來,說道:
  “你再說說,我還沒听清。”
  安樂公主又說了一遍。
  韋后這下听清了,說道:
  “還是裹儿鬼點子多,好,就這么辦。不過說清楚了,要奇,以前從來沒有玩過的。還有,不准講出去,各自准備自己的,人家出的點子不算。”
  “好,一言為定。”
  中宗果斷地揮了揮手,最后拍板。
  中宗、韋后等如何准備過年的節目,按下不表。
  且說李石山采用散帖子的辦法,向朝廷透露太平公主与太子重俊謀反,使他的政變失敗。雖然殺了武三思,但太子重俊,將軍李多祚、李思沖、李承況等一批唐室忠良被殺,連元老大臣魏元忠也被牽連進去,貶出京城。這都是李石山所未想到的。
  今天,他跪在金峭師父面前請罪。
  “也算是給李唐王室一個報應。”金峭端坐在蒲團上,口气緩慢地說:“從太宗皇上殺弟娶弟媳起,就种下孽根。高宗更甚,私通太宗才人武氏,又与武氏之姊韓國夫人母女皆有染;武氏与其女太平公主爭寵張昌宗。張易之;太平公主与韋氏姑嫂爭武三思、崔湜;韋氏又与其女安樂公主爭風崔湜、武延秀……簡直是一團亂麻。性被情迷,情為色污。這是唐室一大不幸,也是天下之一大不幸。”
  說到此處,金峭連連歎息,接著又說:
  “然而,沒有想到,太子重俊竟与其姑太平公主私通,更是天理難容!如不是你看見,實難令人相信。只是,此事細究起來,其中也定有曲折。想那太平,淫亂無度,權欲薰心,見重俊年輕英俊,又是太子,未來的皇上,既戀他的色,又貪他的權;而重俊太子,要想有所作為,非太平不可。故情与權互為表里,相互促成,實在也是歷代權勢政治傾軋爭斗中慣用的伎倆,不足為奇。重俊太子之死實在可歎,李多祚等忠臣被殺,實在可惜……”
  听了師父一番話后,李石山說:
  “弟子自覺尚不愚蠢,怎么這些就看不透,只想到姑侄亂倫,理應當誅,卻未想到這中間還有這么多事理尚待探明……只是覺得這世道人欲橫流,情海泛濫,實在難測。弟子感到無所适從……”
  金峭糾正說:
  “汝此言差矣!世事盡管紛繁,錯綜交雜似無頭緒,然應以大道為先;人間万象,千奇百怪,無從把握,則應以民生為本。江山社稷,乃國民之本也,只要循大道,顧根本,也就不錯了。”
  李石山點頭說:
  “听師父點撥,弟子稍稍明白了些。下一步該如何進行,尚請師父明示。”
  “太子重俊失敗后,韋氏更為猖狂,此等妖后,應速除之,勿使她成為武氏第二。汝再次下山,先除韋氏。我這里有書信一封,把它交給皇宮御醫馬秦客,遇事与他商議,可保成功。”
  “謹遵師命,弟子就此下山。”李石山說罷欲走。
  “慢著。你的面目該還原了,不然,太平公主把你認出來那就麻煩了。”金峭說畢,叫他靠近些,隨手在他臉上抹了几把,皺紋長出、胡須零亂,模樣一如從前。
  轉眼到了新年,中宗、韋后、太平公主、相王以及諸王、文武大臣、駙馬學士等,聚集在御花園臨時搭的彩棚里,祭天地租宗神仙,拜當朝皇帝皇后等禮儀完畢后,宮闈令宣布游樂開始。
  在這之前,宮內宮外傳說今年過年不同往年,但內幕不詳,因此上上下下都巴望著看稀奇。
  “恭請應天神龍皇帝陛下宣示第一個節目。”官闈令放大喉嚨喊道。
  中宗想了一個多月,直到現在,也沒想出什么過年的新花樣。又要新奇,又要喜慶,實在很費腦筋。宮闈令點到他的名,他有些茫然失措,張目四望,突然与御史大夫竇從一打個照面。他想起來了,他不是才死了老婆嗎。中年喪妻,是人生一大悲事,讓我給他做做好事。便叫道:
  “竇從一過來。”
  竇從一上前几步,向皇上跪下說:
  “臣竇從一拜見皇上,陛下万歲!万万歲!”
  中宗笑道:
  “朕知道你中年喪妻,甚為苦惱。今天,朕給你當個媒人,賜你一個佳妻。就趁今天這個好日子,又賓朋滿座,拜了天地,你以為如何?”
  听說皇上賜佳妻,竇從一樂得心花怒放,連忙匐伏在地,三跪九叩,再次拜謝。
  眾大臣見了,很是羡慕。
  中宗立刻喚過貼身太監,附耳如此這般交待一番,那太監領命而去。
  不到半個時辰,只听一陣喜樂從后面傳了過來,一群宮女,提著宮燈,擁出一位蓋著紅蓋頭的新娘,緩緩走進彩棚。
  但听宮闈令唱道:
  “御史大夫竇從一蒙圣上恩賜佳人,今日雙雙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皇上皇后,夫妻交拜。請皇上向新郎新娘諭示。”
  中宗一本正經地說:
  “今日朕做主,為竇從一娶妻,恰逢年末歲初,望你們夫婦和美,白頭偕老,早生貴子。”
  竇從一及新人雙雙再次跪謝皇上。
  中宗說:“不光謝朕,今日滿朝文武皆在,也要謝他們光臨你們的婚禮。”
  于是竇從一与新人又四方拜謝,大臣們紛紛回禮,祝賀竇大人喜得佳妻,祝新婚夫妻永結同心。
  接著,夫妻喝交杯酒。飲罷,由新郎挑蓋頭。
  竇從一喜孜孜地拿著根紅筷子走近新人。他想,今早上朝時,庭院樹上一只喜鵲向他不停地叫,原來是這等好事。出門時我一個,回家時就是一雙。宮內佳麗三千,皇上賞賜的一定是位美貌無比的宮女……想著想著,筷子一挑,那紅綢蓋頭下的美人就將出現在眼前。可是,不看則已,看罷,他几乎暈了過去。眼前竟是一個六七十歲的皺巴巴的老太婆。
  這時中宗、韋氏、安樂公主等笑得前仰后合,相王、太平公主及眾大臣見了,先是一陣惊异,接著一片嘩然,而后是滿堂哄然大笑。
  只有竇從一,哭喪著臉,滿肚皮委屈無處訴。不過當听說他的這個老太婆竟是皇后娘娘韋氏的奶媽、皇上又特封她為莒國夫人時,他立刻轉悲為喜。能找到這么一個靠山,今后定然仕途發達,官運亨通。也是皇恩浩蕩,對他特別關照了。從此,竇從一國与順天翊圣皇后沾親帶故,自視高人一等,眾親朋也對他另眼相看,恭維備至。這時,他才覺得這老妻娶得實在划算。
  當官闈令宣布皇上的第一個節目結束時,群臣拍手歡呼,都說皇上不愧為英明之主,就是出個玩樂的點子也都新奇別致,不僅逗得大家高興,而且成全了一對新人,曠夫怨女也有了歸宿。
  宮闈令宣布第二個節目由順天翊圣皇后親自設計安排,滿朝文武悉听調度。
  只听韋氏叫一聲:“上場。”
  但見無數宮女,打扮成村姑村婦。小商小販模樣,挑擔推車,背筐提兜,擁向花園的道路走廊兩邊,把帶來的東西擺在地上,有米面雜糧、菜蔬水果。布匹綢緞、日用百貨、針頭線腦,樣樣齊備,儼然一個集市。
  擺布停當后,韋氏宣布道:
  “只因宮中清貧,宮女們缺少脂粉錢,只有讓她們做點小買賣撈些外快。今天來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請光顧集市,踊躍購買。公平交易,童叟無欺;賣的不准缺斤少兩,買的不得斤斤計較。通通現錢交易,賒欠免言。現在宣布開市!”
  說完,韋氏把彩棚下的公卿大夫,文臣武將,全都攆去市場。
  頓時,御花園里一片喧鬧:討价還錢,爭斤論兩,寸短尺長,吵鬧不休。中宗、韋氏等一班人在集市間來往巡察,遇有爭議,親自調解。混亂中,文武官員与宮女們眉目傳情,打情罵俏,甚至動手動腳,下流至极。中宗、韋氏見了,并不干涉。鬧得烏煙瘴气,一片狼藉。待市散,賣方一本万利,買方滿載而歸。興高彩烈,皆大歡喜。
  韋皇后娘娘所出的在官廷中開市集的點子,也是亙古未有的新鮮玩藝儿。市罷,群臣紛紛夸贊這個主意好。
  第三個節日是安樂公主的。
  安樂公主今日的打扮也非平日,她將一頭烏黑閃亮的頭發挽成兩個圈,高高盤在頭頂上,四周,插了一圈鮮花,把個臉龐映得通紅。肩上披一領珍珠坎肩,在紅底黃花的絲襖襯托下閃閃發光。下面是繡有百鳥百花的長裙。腳下,踏一雙深紅色的柔皮長靴。端坐在母親韋氏身邊,既妖媚嬌艷,又有几分庄重。今年的年要花樣翻新本是她的主意,因此她早有准備。但見她輕啟朱唇,鶯語婉轉地宣示道:
  “這個節日叫拔河,共分四個隊,選宮女一百人為兩隊,朝廷文武官員一百人為兩隊,以長安渠為界拔河。下面,由宮闈令宣讀入選拔河隊名單,然后到渠邊集中。未入選者,應在一旁吶喊助威。”
  說畢,取過一張參加拔河隊文武大臣名單交官闈令宣讀。又命左右牽過馬來,請父皇母后。相王和太平公主等上馬,去含春橋上觀看評比。
  從高高的含春橋上望去,兩根粗長的繩子橫臥在長安渠上,像兩條粗大的蛇。左岸的兩隊宮女因安樂公主早有安排,個個掖裙扎褲,站好隊列,手握繩頭,嚴陣以待;右邊文臣武將兩隊,都是臨時點名叫出來的,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地走來,其中白發蒼蒼的老人占了一半,一個個顫顫巍巍走到岸邊,勉為其難地抓起繩索。
  安樂公主見兩邊人已來齊,便揮動手中紅旗,儼然如出征統帥指揮戰斗,喊聲開始,四隊人馬便使勁拉起來。這時,鑼鼓齊鳴,歡聲四起。
  那老臣隊本不是宮女隊對手,但因個個憋著一口气,勁就往一齊使。對方宮女雖然年輕,因嘻嘻哈哈,勁使不到一起,眼看快要被拉下河去。
  老將隊一開始就出手不凡,一則他們是行伍出身,行動一致,雖說年紀大,但有余勇可賈,對方宮女顯然不是對手,已有好几個被拉下水。
  韋氏母女見宮女隊要輸,便命太監到岸邊呼叫助威,協調步伐。宮女們眼見自己要輸,怕臉面上不好看,便咬緊牙齒使起勁來,一個個累得气喘吁吁,香汗淋漓,果然立刻穩住了陣腳。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老臣隊雖然當初占了上風,但處于相持階段后,終因年老体衰,漸漸不支,被對岸太監看出破綻,“嗨!嗨!”一陣高呼猛喊,宮女們气力倍增,在一陣吆喝聲中,把老臣隊拉得人仰馬翻,有的滾進水里,有的倒在泥中。皇帝皇后等一干人看得開心大笑。
  另一支將軍隊与宮女隊相持不久,終因將軍們練兵習武為本職,個個气力過人,加之指揮得當,一鼓作气便把對岸宮女拉入水中,未下水的也滾成一團。
  胜負既定,安樂公主宣布節目終止。只是河邊傳來一陣噴嚏聲——因為夭冷,那些落水的大臣和宮女個個都得了感冒。
  中宗見今日玩得痛快,業已盡興,准備宣布解散,在旁邊的太平公主卻說:
  “且慢,今日皇兄皇嫂及安樂公主都有精彩節目,我也准備了一個,給過年增加點興致。”
  中宗听了,說道:
  “皇妹既有節目助興,當然歡迎,請皇妹吩咐便了。”
  太平公主說一聲“謝皇兄”,便把大家請到一個大草坪上。她早就打听到韋氏母女要在過年時搞點新花樣,以顯示自己,收羅人心。但今日一見,原來如此。又見她母女得意的樣子,心中更是气惱,便把早有准備的節目拿出來表演,也借机顯示一下。
  一切安排好后,太平公主向身后仰了仰頭,叫聲:“快上!”
  話音剛落,便有鼓樂隊吹吹打打上場,為首的是一個矮小丑陋的弄臣,他名叫郭解儿,是京城聞名的表演家。他口技魔術、吹奏彈唱、滑稽表演,樣樣精通。在嗩吶聲中,他先拉個架勢亮了相,配上擠眉弄眼的滑稽丑態,逗得全場大笑。接著拿出一個大花瓶,拋來拋去,忽高忽低,耍得十分純熟,但忽然一失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郭解儿故作痛惜狀,觀眾也為之歎息。只見他取出塊紅布,將那些碎片蓋上。少時,布下面似有什么在拱,揭開一看,那碎片自動合成了花瓶,一點痕跡沒有。郭解儿拿著花瓶繞場一周讓大家細看。看完,他又從花瓶里抽出兩幅紙,一幅上寫“歲歲(碎的諧音)平安”,另一幅上寫“歲歲團圓”,看得大家連聲稱奇。
  放過花瓶,郭解儿又取出個刻有“聚寶盆”三個金字的盤子,說這盤子不論投進什么東西,都可以“投一得百”。他拿到安樂公主面前,請她一試。安樂公主順手把寶石戒指投入盤中。郭解儿端著盤子搖了几搖,果然滿盤都是寶石戒指,捧到安樂公主面前請她辨認哪一只是她的。她拿這只瞧瞧,拿那只看看,說只只都像。郭解儿便全數給了她。安樂公主用手絹包了。一只戒指換回這么多,心中好不歡喜。
  演完魔術,郭解儿又說了段怕老婆的笑話,逗得全場捧腹擦眼淚。說罷,又和著“回波曲”,唱起《懼內歌》,只听他唱道:
  
  回波曲儿唱得好,且唱大哥怕大嫂。
  外頭有個裴御史,里面第一數李老。

  唱得太平公主及文武大臣開怀大笑。中宗是個糊涂虫,度量大,并不計較。只有韋氏听了胸中無名火起,正待發作,見上官婉儿向她使了眼色,也就忍住了。她轉而一想,說皇上怕我,不是為我張目嗎?有何不可。
  安樂公主為姑媽大庭廣眾中奚落母親感到不平:然而一想到剛才憑空得了一大包寶石戒指,气也就消了。可是晚上回去打開手絹一看,全都是蘆葦梗,連她的那只也不知去向。气得她大哭大叫,定要去找太平公主算帳。還是上官婉儿過來,向她談了利害,安慰一番。她只得“啞巴吃黃連”,自認晦气。
  太平公主大獲全胜回到山庄,但心中仍然不快,很久沒有見到的崔湜今天見到了,但他一直圍著韋氏轉,連瞧都不瞧自己一眼,心中實在難受。她又見安樂公主的新附馬武延秀与韋氏挨挨擦擦,眉目傳情,臉上便掠過一陣冷笑。但卻給她一點提示,她曾多次傳崔湜來公主府,均遭到婉拒,何不學她,將崔滌招為女婿,這樣至少也可以多見几面,得點余愛,也算得到些慰藉。
  回府后,她立即叫來武艷。
  武艷是她与武暨攸生的女儿,今年十六歲,生得聰慧美麗,恰如其母。
  “艷儿,你知道一個叫崔滌的書生嗎?”
  “知道,去年他還到過我家,我見過他。”
  “你對他印象如何?”
  “只見過一面,說不上來。”
  “他可是個有名的才子,比你大一歲。整個長安城也難找到像他那樣的姣美男子……”
  “娘——”武艷已知道以下要說什么,她打斷了她的話。
  “我想把你許配給他。”太平公主不顧女儿的打斷,直截了當地說。
  “娘,我還小,把武麗許配給他吧。”
  太平公主笑了,她說:
  “看你這話是怎么說的,武麗是你妹妹,會比你更大?”
  武艷自覺說漏了嘴,也笑道:
  “娘,妹妹比我更想嫁人,讓她先嫁吧。”
  太平公主感到奇怪,當年自己十四歲時就想有個如意郎君陪伴自己,怎么她十六歲了,卻這么冷漠?崔滌,才貌雙全,百里挑一,她也見過,為什么不樂意呢?這時,她才感到自己平時只顧忙自己的,很少想到這兩個女儿。再看看面前的武艷,丰滿俊俏,楚楚動人,發育正常,不像是個冷漠的姑娘,心中便有了几分疑慮,說道:
  “好,今天不談這個,你先帶我去你的書院看看。”
  于是母女相扶而行,后面跟著一大幫仆從,慢慢朝曲江邊的書院走去。
  這是一個精致的小院落,專供太平公主子女讀書之用。因其他儿女均已長大,只剩下兩個小女儿在里面朝夕誦讀。除了有個讀過經書的侍女輔導外,還請來著名詩人張若虛給兩個女儿講授詩文。
  太平公主走到書院,張若虛出門相迎。他五十多歲年紀,慈眉善目.憨態可掬,舉止矯健,飄飄欲仙,眉宇間透露出一股灼人的靈气,談吐中包含丰富的學識和机趣,令人折服。
  太平公主問他一些詩書知識,他對答如流,侃侃而談。當問到兩個女儿讀書情況時,他說道:
  “兩位小姐天資聰慧,才華超人,凡讀詩書,過目不忘,且能舉一反三,深明其理。只是二人性格异趣,武艷藏而不露,淡泊人生,超凡脫俗;武麗露而有度,有志進取,頗有男子气……”
  “啊!”太平公主覺得這個評价很貼切,很准确,雖全是褒獎,卻也听出些輕重,語气間更欣賞武艷。
  太平公主在張若虛的陪同下,整個院子都轉了一遍,甚至還仔細看了他臥室牆上的那些題詩。她對他的詩十分贊賞:
  “張先生的詩作志向高遠,含意深邃,穿透人生,實在是少有的好詩……”
  張若虛也分明听出了贊揚中的調侃。
  把太平公主送出門后,張若虛立即意識到了些什么,忙著收拾整理他的詩稿,但是他難以集中精力。他坐在講桌后面,對桌上的一攤紙心亂如麻,目光不時打量堂下的兩個學生。武麗東張張西望望,心不在焉。武艷与平時一樣,專心讀書,但不斷把目光投向他,使他躲閃不及。她是一塊無暇的玉,是一張洁白的紙,是一片纖塵不染的藍天……以往,他用极大的毅力克制了自己的情感。今天,是最后一次了,要守住這道防線,一定要守住!他告誡自己。
  武麗又上廁所去了,一個下午能去三次,一去就半天。往常她走,他都板著臉看著她,今天不,他低頭裝沒看見。
  武麗剛走,武艷就拿著書走過來了。他听見她的腳步聲在面前停下。他不敢抬頭。
  也許他們間已有某种默契,也許一刻千金,不容轉彎抹角,武艷的話是這樣開頭的:
  “張先生,娘叫我嫁人。”
  “……”張若虛不知該怎么回答,他只覺得心跳得緊,眼前一片黑暗。
  “要我嫁給崔滌。”
  “啊!那是個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盡量裝著若無其事地說。
  “那与我無關。”
  “你的終身大事,怎么与你無關?”
  “你應該懂……”
  張若虛輕輕歎口气,不敢回答。
  她恨他。他點燃了別人,自己卻冷若冰霜。
  “你為什么不說話?”她倒像個老師,問面前那個答不出話的學生。
  “我能說什么呢?”張若虛無可奈何地說。
  “比如說你為什么要准備走?”
  “不是我愿走,是我從你母親眼睛里看出她要攆我走。”
  “要走,我跟你一起。”她很堅定地說。
  “我曾幻想過……”
  “只要听了你這句話,我就有決心,就能辦到。”
  張若虛見她很固執,一時難以說服她,也不想去說服她,便岔開話題,從抽屜里取出一張精致的詩箋說:
  “這是我專為你寫的《春江花月夜》,你收下吧。”
  “難道是臨別贈詩?”武艷盯著她。
  “我求你讀下去。”
  武艷接了過來,讀道: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万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好呀,把我的名字都寫進去了。”
  “這是專為你寫的,怎能沒有你?”
  “可是你加了几點水。”
  “你本來柔情似水嘛。”這是他的真感實受。
  武艷柔媚地翻了他一眼,繼續讀下去: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夜空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可是你老躲躲閃閃,時隱時現,那月又怎么照得著你呢?”
  “可惜人不能回爐,否則,何須躲?”
  “你又說:‘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留照君。’其實,完全是先生多疑。自古以來紅顏白發的故事何其多?你我相差不過三十多歲,宮中的嬪妃哪個不比皇上小三四十歲?六十与十六、七十与十七、八十与十八,滿朝都是。人生難得一相知,不能因年齡的小節而遺憾終身。”
  “可是那終不能同老。”
  “只求同心,何須同老。哪怕一年,一個月,一個晚上。”
  張若虛虛她了,換了個話題:
  “你是公主的小姐,我只是一個窮書生。”
  “難道您教我們淡泊守正,清貧樂道那些話都是哄人的?我說過,只要有個小院,几間茅屋,養一群雞鴨、一池魚暇,足夠了,看來你還是不懂我。”
  “我沒有勇气懂你,所以只有歎息:‘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怜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复西斜。’”
  “你還有閒情悲歎落月落花,可我呢?你不知道對我的傷害有多大。”武艷忍不住熱淚奪眶而出,叭嗒叭嗒滴在詩箋上。
  張若虛心潮如涌,也顧不了許多,一把抓住她的手。他的手發涼,她的另一只手赶快去焐上。冷熱流交織,流遍兩人的全身。
  “那只有等下世來彌補了。”分不清是誰說了這么一句。
  門外有腳步聲,二人依依离開。
  是夜,張若虛整理行裝,准備明日告別,二更才睡。剛吹燈,就听輕輕敲門聲。
  他知道是誰。他決定不再守那道防線。
  他打開門,張開雙臂,緊緊地抱住她。
  他們終于圓了個美麗的夢。盡管夢醒了有巨大的痛苦等著他們,也不顧。
  第二天,太平公主果然解除了張若虛的教席。
  第二個月,在太平公主主持下,武艷与崔滌完婚。
  婚后第二天,崔滌便來找太平公主。
  听說崔滌來了,太平公主喜不自胜,究竟心思沒有白費。回想他的几次婉拒,看來只不過是一种姿態。讀書人就這個味,什么禮儀,什么倫理,最終都在權勢,在情欲面前一敗涂地。這時該她擺姿勢的時候了。
  “叫他等一等。”
  太平公主收拾打扮一番后,姍姍而來。
  崔滌見到她,喊一聲“岳母大人”,便跪在地上流淚不止。
  太平公主感到惊异,問道。
  “什么事?到底什么事?”
  “她,她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她了。”
  太平公主听了,一跺腳,罵道:
  “一定是他!我一看就不是好東西。文人無行!”
  她气沖沖地喊過管家,命令道:
  “赶快去把張若虛捉來!”
  然而管家回來時報告說,那張若虛一個多月前就回揚州去了。
  太平公主想了想,也再沒去追究。追究起來殺了他又怎樣,豈不是“一缸屎不臭攪起來臭?”自己當初也不是怀了武三思的崇簡后才与薛紹結的親嗎?女大不當留,這是古話了。轉而又想,崔滌因此必對武艷有所冷淡,豈不可以乘隙而入?
  想到這里,她一把拉過崔滌,說道:
  “人生也不必太認真。水至清則無魚,還是含糊些吧。”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