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八章 本土防御


6月

  英國的极大的努力——即將到來的危險——“突擊部隊”問題——地方防衛志愿軍更名為“國民自衛軍”——缺乏攻打敵軍坦克的武器——杰弗斯少校的實驗机构——粘性炸彈——對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的幫助——為遣返其他法國隊伍而進行的安排——對法國傷員的照顧——不用英國部隊修防御工事,讓他們進行緊張的訓練——報界和空襲——存在著德國利用在歐洲奪獲的工厂的危險——在中東和印度發生的問題——武裝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問題——我們防御計划的進展——巨大的反坦克障礙和其他措施。

  在未來的歲月里,讀者在讀到這些章節時,可能感到那掩蔽著未知之數的帷幕是多么嚴密和多么令人困惑。現在在事后情況已經完全明白時,大家才容易看到,我們在哪些地方做得太愚昧或者過于慌張,在哪些地方又疏忽大意或者做得太笨。在兩個月內,我們曾有兩次大為震惊。德國之侵入挪威、突破色當,以及繼此而引起的种种演變,都不斷證明德國操有先發制人的巨大力量。他們還作好了什么其他的准備——巨細無遺的准備和組織呢?在我們几乎是完全缺乏裝備和解除了武裝的島上的十几或二十個可能登陸地點之一,他們會不會挾其新式武器,按周密的計划以絕對优勢的兵力突然從天而降呢?或者,他們會不會入侵愛爾蘭呢?一個人的推理不論多么明确、看來多么可靠,但是如果他不作好預防万一的准備,這人就非常愚蠢。
  “請你相信,”約翰遜博士說,“一個人如果知道他在半個月內就被絞死,他的思想便一定非常集中。”我始終确信我們一定會戰胜,不過,形勢逼人,我的工作非常忙碌,而可喜的是,我能使我的看法付諸實現。6月6日對我來說可說是一個极其活躍、未曾虛度的一日。早晨我躺在床上思索著黯淡的局勢,向秘書口授了我一天要做的事情的備忘錄,載明我應當就哪些問題發布指示。
  首先我要軍需大臣(赫伯特·莫里森先生),報告關于制造打飛机用的火箭和触發信管的各种部件的研制的進展情形;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又要飛机生產大臣(比弗布魯克勳爵),每周報道有關設計和生產自動轟炸瞄准器、低空無線電定向裝置和空中截擊机的情況。我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指示這兩位新任大臣和他們的龐大部門注意我早就特別關心的這些事項。我要求海軍部至少把五十名經過訓練或經過部分訓練的駕駛員暫時調到空戰司令部。有五十五名實際上已參加了空中大戰。我要求制定一項計划:如果意大利一旦參戰与我們為敵的話,就空襲都靈和米蘭。我要求陸軍部,按照荷蘭流亡政府的愿望,制定編組荷蘭旅的計划;
  我催促外交大臣,承認不受被俘的比國國王節制的比利時政府為比利時唯一的合法政權,并且要求外交大臣鼓勵南斯拉夫進行動員,以對抗意大利的威脅。我要求在我們于納爾維克地區修筑而現在准備放棄的巴爾多弗斯和斯卡恩蘭机場埋下延時爆發的炸彈,以使得這兩個机場在盡可能長的時期內不能使用。我記得,德軍1918年最后退卻曾經多么有效地利用過這种方法使我們遲遲不能使用鐵路。可惜,我們連一個延時炸彈也沒有!鑒于我們即將面臨意大利的敵對行為,我為停泊在馬耳他港進行各种修理的許多艦只感到擔心。我曾就在英國本土伐木和生產木材一事寫給軍需大臣一份很長的備忘錄。這是縮減我們進口木材吨數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此外,我們今后要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不能從挪威輸入木材。在本書附錄一中可以找到許許多多這類備忘錄。
  我渴望有更多的正規軍隊,以便重建和擴充陸軍。戰爭不是靠英勇的民兵能夠打胜的。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6日
  1.兩個多星期以前,我听說有八營士兵可以在命令發出后的四十二天內离開印度到達英國。命令已經發出去了。直到6月6日(即今日)第一批八個營才离開印度,繞道好望角,要7月25日才能到達。
  2.澳大利亞軍正在乘巨輪前來,但他們似乎曾在開普敦耽擱了一個星期,而且現在只以十八浬而不是二十浬的速度前進,我相信二十浬是可能的。希望他們于15日前后到達。
  是這樣嗎?無論如何——他們一經到達,應立即原船載運本土防衛隊——愈多愈好——最好是十二個營,以最大的速度開往印度。到達印度后,立即把第二批的八個正規營全速運回英國。然后再載運另外一批本土防衛隊去印度。將來的調動可在以后討論……我現在要求的是:巨輪來去都要開足全速。
  3.我獲悉,從巴勒斯坦抽調几個營的工作,由于受到當地的反對,實際陷于停頓,我對此深感遺憾。韋維爾1將軍只根据他自己的觀點估計形勢,這是很自然的事,而我們則要考慮建立一支勁旅,以盡量彌補在戰爭的第一年中未能以一支适當的英國遠征軍援助法國這一可悲的失敗。你是否知道:
  在上次大戰的頭一年內,我們有四十七個師參加戰斗,當時每師有十二個營,并外加一個工兵營,而不像現在每師只有九個營?我們的确吃了疲疲沓沓的官僚作風的虧。
   
  1韋維爾(Wavell):舊譯作“魏菲爾”。——譯者
   
  4.為了不抽調英國遠征軍,我一直愿意等待由八個印度土著營接替從巴勒斯坦調走的八個營的防務,如果前者能立即前往巴勒斯坦的話;但你勿須就此事給我一個時間表。是否可以取道巴斯拉和波斯灣運送這些不列顛營和他們的印度籍的接替者,對此我迄今尚未接到任何報告。
  請盡快把報告送給我。
  5.我也准備考慮另一辦法,即直接采取這一步驟:將其余的澳大利亞軍運送回國(即運送到不列顛)。希望你就這件事給我一份備忘錄,特別指明可能啟程的日期。
  6.你不要以為我忽略了中東的局勢。相反,在我看來,我們還要大大依靠印度,川流不息的印度部隊應由孟買和〔經〕卡拉奇穿過沙漠前往巴勒斯坦和埃及。目前印度還沒有做出值得一提的事。在上次大戰的頭九個月里,不單我們所有〔英國〕正規軍是來自印度(其數字比現在的多得多),而且在圣誕節的時候有一個印度軍在法國還參加了戰斗。和二十五年前的事相比較,我們顯然是很軟弱、行動遲緩并缺乏活力和猛干的精神。我确實認為你和勞埃德与艾默里應當使我們在東方和中東的事務擺脫呆滯的局面。

         ※        ※         ※

  在這一時期,所有的英國人都參加了工作,盡了最大的努力,而且空前團結。男人和婦女在工厂里的車床和机器旁邊辛勤地勞動,直到精疲力竭,倒臥在地,不得不把他們扶走,讓他們回家,而他們的崗位則馬上由另外的人提前上班接替。所有的男人和許多婦女唯一的愿望便是能夠手持武器。
  戰時內閣和政府擰成一股繩,緊密團結,所有的人們對此仍然銘記不忘。人民絲毫沒有恐懼之感,而他們在議院的代表也很好地表達了他們的心情。在德國的打擊下,我們的犧牲沒有法國的犧牲大。沒有別的事比敵人入侵的威脅更能促使英國人行動了,因為英國一千年也未被人入侵過。廣大的人民都下定決心要打贏這場戰爭,否則就宁可死去。用不著發表演說去激勵他們的精神。他們很樂于听我表述他們的感情,對他們決心做的和打算做的事提出充足的理由。可能產生的唯一分歧,是有些人甚至想做不可能做到的事,并且還認為瘋狂的熱情可以加強行動。
  我們要派遣僅有的兩個裝備精良的師重返法國,這一決策使我們更加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抵御敵人對本島的直接侵襲。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18日
  我愿獲悉与下列有關的情況:(1)沿海瞭望哨和沿海炮兵;(2)港口和設防的海灣的堵塞(即防御登陸地的設施);
  (3)准備直接支援前述地帶的部隊;(4)机動縱隊和旅團;
  (5)一般后備部隊。
  應派員向我解說上述各部隊的情況,包括每個地區內可以使用的大炮。我曾發出指示,應立即用步兵坦克和巡邏戰車裝備第八坦克團,直到他們擁有五十二輛全部裝甲并安有大炮的新坦克為止。本月和上月軍用品的產量若何?要确實做到:很快把這些產品送到部隊而不要擱置在倉庫里。卡爾將軍負責此事。讓他提出報告。
  關于成立沖鋒隊一事,本土部隊總司令的意見如何?我們一向輕視這种想法,但是在上次大戰中,德國由于采取這种辦法而确實有所收獲,在這次大戰中,這又是他們獲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因此,至少應當有兩万名沖鋒隊即“豹隊”〔最后定名為“突擊部隊”〕,人員可從現有的部隊中抽調,作好就地殲滅小規模登陸部隊或傘兵的准備。應以最新式的武器,如手提机關槍、手榴彈等,裝備這些軍官和士兵,并且在摩托車和裝甲車方面應給予最大的便利。

         ※        ※         ※

  艾登先生5月13日在內閣提出的關于建立地方防衛志愿軍的計划,立刻得到了全國各地的響應。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22日
  請送來一份關于地方防衛志愿軍情況的簡明報告,說明征募和武裝志愿軍的進展情形,說明他們是用來對敵人進行監視還是用來正式作戰?他們同警察、軍事指揮部和地方長官的關系如何?他們听從誰的命令,向誰報告工作?你如果能將這些情況寫成一份一兩頁的簡明報告,我將不胜欣慰。
  我許久就想使用“國民自衛軍”這樣的名稱了。早在1939年10月我就提出過這一建議。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26日
  我對你那支新編的大隊伍的名稱“地方防衛志愿軍”不大贊同。“地方”這個辭不能激發人心。赫伯特·莫里森先生今天向我建議用“民防隊”這一名稱,而我則認為用“國民自衛軍”較好。如果認為“國民自衛軍”更有力量,就不要因為已經制就臂章等原因而對改換名稱有所猶豫。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27日
  我希望你贊成我將“地方防衛志愿軍”改名為“國民自衛軍”的建議,因為“地方防衛志愿軍”使我聯想到地方政府和地方選擇權。在我昨天的巡視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都贊成這一名稱。
  于是就更換了名稱,這一強大的組織不久就發展到一百五十万人,逐漸有了精良的武器,繼續擴大。

         ※        ※         ※

  在這些日子里,我主要擔心的是德國坦克部隊登陸。因為我曾設想過我們的坦克部隊可以在德國海岸登陸,所以也就很自然地想到敵人也可能有同樣的想法。我們几乎沒有任何反坦克炮或反坦克彈藥,甚至連普通的野炮都沒有。從下面講述的這件事就可以估量出我們是多么窘于應付這种危險。我曾巡視靠近多佛爾的圣馬加里特灣的海灘。旅長告訴我說,他那個旅守衛著這長達四五哩的危險极大的海岸線,但是他只有三門反坦克炮。他說,每門炮只有六發炮彈,他用略帶詰難的口气問我,他是否可以讓他手下的士兵射擊一發炮彈,以資練習,使他們至少知道這种武器的效果如何。我答道,我們供應不起演習炮彈,并且說,須等到最后一刻、在最近的射程以內才可開炮。
  因此,時間已經不容許我們遵循通常的途徑去尋找應付的辦法了。為了使任何一個新穎的想法或新的發明不受机關辦事程序的束縛而能迅速地運作起來,我決定以國防大臣的身分親自領導杰弗里斯少校在怀特丘奇建立的實驗場。1939年,當從事漂浮水雷的研究時,我在和這位卓越的軍官的接触中獲益匪淺,正如將在下文中見到的,他那聰明而具有發明才能的頭腦曾對整個戰爭有所貢獻。林德曼同杰弗斯和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我利用他們的頭腦和我的權力。杰弗斯少校同另外几個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正在研究一种可以向坦克車投擲的炸彈,可以從窗口投出,粘在坦克車上。當爆炸性极強的炸藥實際接触鋼板爆炸時,是特別有效的。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樣一幅圖景:那些忠誠愛國的士兵或民眾飛奔到离坦克很近的地方投擲炸彈,盡管炸彈的爆炸會使他們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毫無疑問,會有好多人這樣做。我還設想過,把這种炸彈裝在短棒上,用少量炸藥從來复槍打出去。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6日
  目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出能以來复槍射擊坦克的投射彈,類似槍榴彈,或者用反坦克槍射擊,類似迫擊炮彈。粘爆彈似乎可用于前者,但是也可能并非如此。無論如何,要集中注意力于研究可以用反坦克槍或者用普通來复槍發射的投射彈。
  我對此事催促得很緊。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16日
  誰負責制造粘性炸彈?有人告訴我,這件事推進得非常緩慢。請卡爾將軍今天就這一情況做出報告,并就此事交給我一份簡明的報告,從最初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起,敘述一下此事的情景。
  應逐日催辦此事,我希望每三天得到一份報告。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24日
  數日前我曾提及粘性炸彈的事。應事先做好有關制造的一切准備工作,使進一步的体驗獲得成功。請給我一份日程表,說明為什么在這樣緊迫的進程中會出現延誤的情況。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24日
  据我了解,試驗并不十分成功。炸彈不能粘附在布滿灰塵和泥土的坦克車上。毫無疑問,可以發明粘性更強的混合劑,杰弗斯少校應當堅持下去。
  對于那些在過去不積极推進這种炸彈的制造而如今又嘲笑這事沒有成功的軍官,我非常討厭。
  最后,這种粘性炸彈終于被大家認為是我們最好的應急武器之一。我們在本土從來沒使用過這种武器,但是,在普遍處于原始狀態的敘利亞,曾證明了它的价值。

         ※        ※         ※

  顯然,我們應當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建立法國部隊,以便幫助戴高樂將軍使真正的法國的化身生存下去。
  首相致海軍大臣和陸軍、空軍大臣     1940年6月27日
  1.應立刻用現在在我們手中的法國艦只把在愛恩特里營的一万三千六百名法國海軍人員、特倫特姆公園的五千五百三十名陸軍、阿羅公園的一千九百名士兵和布拉克普爾的分遣隊送到法國的領土——摩洛哥去。
  2.應當告訴他們,我們之所以要把他們送到法屬非洲去,是因為法國所有的大港口全都在德國人的手里,并且法國政府將對他們未來的行動做出安排。
  3.但是,如果有人想留在這里對德作戰,他們應當立即說明。必須注意,不得違反任何一個軍官或士兵的意志而把他們送回法國管轄區。載運船只明日即應准備停當。部隊應在他們自己的軍官指揮下行動,攜帶各人的武器,但是要盡可能地少帶彈藥。應對發給他們的軍餉進行安排。從納爾維克開來的艦只上的法國物資以及“倫巴第”號和其他艦只上的彈藥都應由我國接收,抵償我國支付的費用。
  4.要特別照料法國的傷員。凡是可以送走而沒有危險的,應盡可能直接送回法國。應當征求法國政府的意見,看他們希望把這些人送到哪里,如果希望把他們送到法國的大港口,就應當和德方作好安全進港的安排;不然的話,就送往卡薩布蘭卡。所有危險的病號都應留在這里照料。
  5.除了上述各部隊成員中有些自愿留下來的以外,還一定有許多個別的人到這里來,希望能繼續作戰。應讓這些人選擇:是回法國還是在戴高樂將軍指揮下的法國部隊中充當士兵,我們應當把我們的決定告訴戴高樂將軍,并且給予他以适當的便利,收集他的人。我對戴高樂將軍向組織好的隊伍講話已不抱希望了,原因是他們的士气敗坏得太快了。
  我希望我們的陸軍恢复正常并重新振作其戰斗力,但是,由于有如此之多的隊伍忙于在他們自己的地區或沿岸地區构筑防御工事,所以我的愿望從最初便受到阻撓。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25日
  只用五万七千人〔非戰斗人員〕去修筑所有這些〔防御〕工事,這簡直令人吃惊。另外,我擔心有很大數量的部隊都用去修筑防御工事。在目前這一階段中,部隊每天至少要訓練八小時,包括每天早晨進行一次嚴格的檢閱。所有必需的勞動都應當從非戰斗人員方面設法。當我視察東安格里亞的時候甚至很難看到一營人在列隊操練,旅團中的作戰部隊既不應該用于防守易受攻擊的弱點,也不應該用于修筑防御工事。當然,這种情況不能馬上改變,但是,應如何盡快地促成其實現,請向我提出建議。

         ※        ※         ※

  首相致新聞大臣     1940年6月26日
  應當告訴報界和廣播電台:要用冷靜的態度和逐漸使公眾淡然視之的口吻報道敵人的空襲。刊載這類消息不應當用過分惹人注目的篇幅或標題。應當使人民習慣于把空襲看作家常便飯。不應當明确說出遭受空襲的地點。不要刊登房屋倒塌的照片,除非有什么极其特殊的地方或是能說明安德森氏家庭防空掩体多么有效,才可刊登。應當明白,大多數的人民根本受不到任何單獨一次空襲的影響;如果未曾空襲到他們頭上,他們對空襲就不會有任何可怕的印象。人人都應當學會把空襲或空襲警報看作不過是一場雷雨罷了。請你向報界權威人士講述這些見解,勸他們予以協助。如果這樣辦有困難,我愿親自會見報業主協會的人,但我希望不需要我親自去。截至目前為止,報紙對這件事的處理還是值得稱贊的。
  首相致陸軍大臣     1940年6月27日
  附件〔自印度運送部隊的日程表〕使我急于知道你打算怎樣使用這八個精銳的正規營。顯然,他們將加強你們的突擊部隊。有人設想,可以把他們編成兩個步兵師,每一師加上五個精銳的本土防衛隊營,共為十八個營。是不是也應當從這些正規營中撥出一定數目的軍官和軍士以加強撥歸這些師的本土防衛隊營呢?這樣,您很快就會有六個步兵旅了。唉!
  我擔心炮兵一定要落后,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落后得太久。

         ※        ※         ※

  由于和談的謠言愈來愈多,同時,梵蒂岡又通過伯爾尼送來了一封信,我認為應當把下面的備忘錄交給外交大臣:
  1940年6月28日我希望向羅馬教皇的使節說明:我們不想詢問同希特勒媾和的條件,所有我們的外交官嚴禁接受任何這類建議。
  但是,以下的文件表明了我們疑懼的心情。
  首相致林德曼教授          1940年6月29日
  當我們正在加緊准備掌握制空權的時候,德國也一定在組織被占領國家的一切工業,使之生產适合〔用來〕進攻我國的飛机和其他軍用品。因此,這是一場競賽。他們不能馬上使被奪的工厂立刻投入生產,与此同時,由于我們防御能力和陸軍力量的增長,我們就能克服德國入侵的危險,但是,如果我們不把德國剛剛拿到手的工厂炸毀,則明年敵我雙方生產量的比較將如何呢?德國人由于不再需要保持一支強大的部隊和法軍經常接触,所以他們在空軍和其他方面也有余力來攻擊我們。我們難道估計不到這种力量頗為強大嗎?他們什么時候才發動攻擊呢?到現在為止,因為情勢緊急,我估計是在今后三個月中,但是1941年又當如何呢?在我看來,只有美國的大量援助才能使我們渡過這一關。

         ※        ※         ※

  隨著6月份的消逝,我們對德國可能在任何時候進攻我國的感覺愈來愈深了。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30日
  應研究海軍部的潮汐表、月光以及恒伯河、泰晤士河口和灘頭堡的情況,以便确定哪几天最适于由海上登陸。應征詢海軍部的意見。
  參謀長委員會一向非常擔心敵人在愛爾蘭登陸或空投傘兵。我覺得,我們的人力、物力极為有限,難以進行很适當的軍事調配。
  首相致伊斯梅將軍          1940年6月30日
  在此關鍵時刻,如果把我們僅有的裝備完整的兩個師中的任何一個師調出大不列顛,將是一种不适當的冒險措施,所以,我很怀疑:愛爾蘭的情況是否像大陸作戰一樣需要使用成師的軍隊及其全部車輛呢?据說,即便是事前作好一切准備,從這里運一師人到愛爾蘭也需時十天,這种說法不能令人滿意。應制定一項能使兩三個輕裝旅在接到通知后不久就可出發的計划,到達北愛爾蘭的時間不要超過三天。備用的運輸工具應事先運往。派遣大批的炮兵去愛爾蘭是錯誤的。看來,海軍不會在那里登陸。空投傘兵又不能攜帶許多大炮。最后,無論愛爾蘭發生任何情況也沒有直接的決定性意義。
  在從巴勒斯坦調回隊伍這件事上,我曾遇到我的兩位老朋友——印度事務大臣艾默里先生和殖民大臣勞埃德勳爵的阻撓,勞埃德勳爵是徹底反猶太而親阿拉伯的,我曾希望武裝該地猶太血統的殖民地人民。印度事務大臣艾默里先生在印度應起什么作用這個問題上,和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要把印度部隊立即調往巴勒斯坦和中東,而總督和印度事務部則自然傾向于制定一個長遠的計划:依靠印度軍需工厂的生產,建立一支龐大的印度軍隊。
  首相致印度事務大臣     1940年6月22日
  1.我們在印度已經有大量部隊,但是還沒有為了戰爭的總的目的而善加利用。印度對這次戰爭的支援,遠不如1914——1918年的多。……在我看來,戰火很可能蔓延到中東,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埃及的气候很适合于印度部隊。我建議把他們編成旅團,按照英國的新編制,每個旅團配備一定比例的炮兵。我希望在今冬就可編成六個或者八個這樣的旅團。這些旅團中也應包括一些廓爾喀人旅。
  2.應繼續進行調送英國正規營的工作,在調送英國正規營后,接防的本土防衛隊不得不延遲兩星期才能開到,我對此不胜遺憾。請再次向總督保證,這事正在進行中。
  首相致殖民地事務大臣     1940年6月28日
  你主張的政策是錯誤的,其證明是你〔我們〕不得不在巴勒斯坦駐扎大量為我們所迫切需要的部隊:
  六個步兵營
  九個義勇騎兵團
  八個澳大利亞步兵營
  總數可能有兩万多人。這就是几年來堅持反猶太政策所必須付出的代价。如果戰火嚴重地波及埃及,則必須撤出所有這些部隊,那樣一來,猶太血統的殖民地人民的處境就太危險了。雖然這些部隊中有些是我們最精銳的,而且其他地方极其需要,但是,我敢肯定你會告訴我們說:這些部隊不能撤出。如果把猶太人适當地武裝起來,我們就可以調用我們自己的軍隊了,而且也不會出現猶太人攻打阿拉伯人的事,因為他們完全依靠我們,依靠我們的制海權。當我們都為了生存而戰斗的時候,竟為了支持一部分保守党人所主張的政策而不動用這支龐大的軍隊,我認為簡直是件可恥的事。
  我曾經希望你對巴勒斯坦的局勢從大處著眼,要把調出英國駐軍當作當務之急。我當然不能贊同你為我擬訂的答案。
  我根本不承認在近東和印度的阿拉伯人的感情會像你所說的那樣受到傷害。現在我們和土耳其人保持這樣友好的關系,我們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        ※         ※

  一百二十五年以來,在英吉利海峽的狹窄的海道對面現在第一次出現了強大的敵人。必須把我們重建的正規軍和人數更多但訓練較差的本土防衛隊加以改編和部署,以形成周密的防御系統,作好准備,如果侵略者到來,就消滅他們——因為想逃是逃不脫的。雙方都是“生死攸關”。國民自衛軍已經可以納入總的防御組織之內了。6月25日,本土部隊總司令艾恩賽德將他的計划送交總參謀長。這些計划當然都經專家十分小心地檢查過,而我自己也曾非常注意地加以審查。這些計划大体上可以通過。在這龐大的未來計划的初步提綱中有三個主要之點:第一,在沿海敵軍可能進犯的海灘上修筑“覆蓋式”戰壕,守衛海濱的士兵可以在守衛地點作戰,另外由机動預備隊予以支援,以便立即進行反擊;第二,建立一條穿過英國東部中心的反坦克障礙線,由國民自衛軍防守,以便保護倫敦和大工業中心不受敵軍裝甲車的侵犯;第三,在反坦克障礙線的后面,是進行大反攻的主要后備軍。
  隨著時光的消逝,這第一個計划又經過了無數次的補充和修改,但是總的精神卻沒有改變。如果受到襲擊,所有的部隊應即固守,不但要采取線形防御,而且要多方設防,同時,其余的隊伍應迅速行動,消滅無論是來自海上還是來自空中的侵略者。凡被切斷了直接補充線的人們,不應當只停留在陣地里。他們應采取積极的行動從背后攪扰敵人,干扰敵人的交通,毀坏敵人的物資。一年以后,當德軍像潮水似的涌進俄國時,俄國人就是這樣做的,效果很大。許多人一定由于在他們周圍有數不清的人在活動而感到迷惑不解。但是他們能夠理解以下這些活動的必要,如在海灘上拉鐵絲网、埋地雷,在狹路上布置防御戰車的障礙物,在十字路口建立碉堡,一再闖入他們的住宅在閣樓里堆滿沙袋,在高爾夫球場上或最肥沃的土地和花園里掘寬廣的反坦克壕等。所有這些麻煩的事,以及比這些更麻煩的事,他們都好好地接受了。
  但是,他們有時一定會納悶,是否有一個總的計划,或者是否有少數人在濫用他們新得到的干涉公民財產的職權。
  我們是有一個周密、協調和包括各個方面的總計划的。這個計划后來發展成這樣的形式:全面指揮權由倫敦總司令部掌握。整個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分為七個指揮部,下面又分為軍管區和師管區。每個指揮部、軍和師都必須保留一定比例的兵力為机動后備隊,只派遣最少的兵力去据守他們特定的防區。這樣,在海岸的后方便逐漸在每個師管區內建立了防御地帶,在這些地帶之后又有類似的軍管區防御地帶和指揮部防御地帶,整個防御系統的縱深達一百哩或一百哩以上。
  在這后面穿過南英格蘭往北一直到諾丁漢郡境內建起了一道反坦克障礙物干線。最重要的是隸屬于國民自衛軍總司令直接指揮的最后后備軍。這就是我們保持一支人數盡可能多、机動性盡可能強的軍隊的政策。
  在這總的組織中,又有各种各樣的形式。對我們東部和南部沿海的各港口都各別處置。敵人似乎不至于直接從正面進攻一個設防的港口,所有我們的港口都已成為鞏固的据點,從陸地和海上都可以同樣進行防御。當我們的軍事當局都普遍地接受并在國內嚴格地執行港灣設防這一原則的時候,在新加坡的歷任高級軍官卻沒有采取同樣的措施,這使我不胜惊异,但是這是后來的事了。在英國數千平方哩的土地上都布置了障礙物以阻止空運部隊登陸。我們的飛机場、雷達站和貯油庫在1940年夏天就已經有三百七十五處,這些地方都需要特別守備隊和它們自己的飛行人員加以防守。數千個“弱點”——橋梁、發電站、倉庫、重要的工厂和類似的地方——需要日夜防守,以免遭受破坏和突然的攻擊。現在也制定了計划,當敵人奪獲這种地方時,便立即銷毀有利于敵人的物資。我們也制定了极為詳細的計划,在對交通失去控制以前,就破坏港口設施,炸毀重要道路,使汽車運輸、電報、電話、鐵路和車輛陷于癱瘓,但是,盡管有這許多明智而又必要的預防措施(在進行這些工作中民政部門曾給予軍事部門無限的幫助),但不能說這是“焦土政策”;英國人民要保衛英國,而不是要毀滅它。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