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九四六年九,《解放日報》發表了李季的長篇敘事詩《王貴与李香香》。作品以优美的故事和人民群眾熟悉的“信天游”形式吸引了讀者,立即受到熱烈的稱贊,被譽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丰碩成果。 作者李季(1922—1980),其時年僅二十五歲。原籍河南唐河縣人。一九三八年他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后,在太行山區部隊里做基層工作。一九四二年冬到“三邊”地區工作,先后當過小學教員、縣區政府秘書和小報編輯。他是一個業余文藝愛好者,廣泛地收集過民歌。在創作長詩之前,他還采用通俗文藝形式寫過《老陰陽怒打虫郎爺》,石印出版過《卜掌村演義》等作品,他還用“里計”、“李季”、“李寄”等筆名在《解放日報》上發表過一些通訊、小說和詩歌。 《王貴与李香香》全詩共分三部十三章,反映了一九三芳年前后,“三邊”地區農民群眾在中國共產党領導下開展的激烈斗爭;在急風暴雨式的群眾斗爭背景上,展開了王貴和李香香的愛情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土生土長的貧苦農民的后代,他們的苦難与歡樂,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的曲折變化緊緊地聯系著。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貧苦農民的解放和革命斗爭胜利血肉相聯的關系;在歌頌人民革命胜利的同時,熱情地歌頌了王貴和李香香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他們純朴的愛情。他們的圓滿結合和革命斗爭的胜利,是水乳交融地聯在一起的。“不是鬧革命窮人翻不了身,不是鬧革命咱倆也結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戶人。”這是主人公發自內心的歌唱,也是作品表達的深刻的主題。 詩作一開頭,就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三邊”農村階級壓迫的一幅幅血淋淋的圖畫。這里,“一眼望不盡的老黃沙,哪塊地不屬財主家?”一九二九年“三邊”大旱,“庄稼就象炭火烤,第二年便出現了空前難度的春荒:“掏完了苦菜上樹梢,遍地不見綠苗苗。百草吃盡吃樹杆,搗碎樹杆磨面面(注:《王貴与李香香》1946年9月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時,這兩句原為“墳堆里挖骨磨面面,娘吃儿肉當好飯”,此處引文采用作者后來修改過的)。二三月餓死人裝棺材,五六月餓死沒人埋。”在這餓殍遍野的境況中,惡霸地主崔二爺家“窖里糧食霉個遍”,他不但見死不救,反而催逼佃戶們交租,“餓著肚子還好過,短下租子命難活。”王貴的父親就是因為交不起租子,被崔二爺活活打死,十三歲的王貴也被迫成了崔家的“沒頭長工”:“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個光塌塌!”王貴一方面受到地主階級的殘酷壓迫,另一方面卻受到也是被壓迫者李德瑞父女的關怀和同情。隨著歲月的更替,王貴和李香香在苦難中長大成人,很自然地產生了愛情。 山丹丹開花紅姣姣, 香香人材長得好。 一對大眼水汪汪, 就象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愛庄稼漢。 地頭上沙柳綠蓁蓁, 王貴是個好后生。 身高五尺渾身都是勁, 庄稼地里頂兩人。 玉米開花半中腰, 王貴早把香香看中了。 詩人在這里用了精彩的詩句描繪了這兩個由苦命娃長大的主人公的优美形象,點明了他們剛剛開始的火熱的愛情。他們是勞動者,渾身充滿了力量,煥發出青春的光彩;他們早已嘗到了人生的苦難,現在卻開始追求人生的幸福。但是,在暗無天日的社會,他們的幸福并不容易得到,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惡霸地主的阻撓和破坏。崔二爺敢于這樣橫行鄉里,魚肉人民,是因為他占有數不清的牛羊和土地,有反動政權作靠山,“縣長跟前說上一句話,刮風下雨都由他。”他是獨霸一方的土皇帝,因此,他敢于胡作非為,肆無忌憚。作品開頭所展現的這幅活生生的階級斗爭圖畫,揭示了兩千多年來地主階級壓迫農民的情況,反映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反動派加強法西斯專政,對農民群眾實行血腥統治的現實。這圖畫還把作品中几個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他們的身份、經歷、思想狀態清楚地告訴了讀者,提出了故事發展的線索,為下邊展開的曲折复雜的斗爭作了很好的舖墊,描畫出深廣的歷史背景。這是一個引人入胜的開頭。 王貴的性格是從他所處的階級地位發展成長起來的。殺父之仇,牛馬不如的雇工生活,婚姻上的波折,是王貴仇恨崔二爺的現實根源,也是他反抗意識成長的出發點。當革命的火星把“三邊”地區土地革命的烈火點燃起來時,王貴是死羊灣首先參加赤衛軍的農民。在革命隊伍教育下,他的朴素的反抗意識逐步發展成為自覺的革命思想了。他的革命勁頭比誰都高:“白天到灘里去放羊,黑夜里開會鬧革命。”“身子勞碌精神好,鬧革命的心勁高又高。”革命斗爭為他指明了唯一的出路,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扑到革命斗爭中去。當崔二爺發現了王貴參加革命,殘酷地拷打他時,他用親身感受的事實,痛斥了崔二爺的威逼利誘:“老狗你不要耍威風,大風要吹滅你這盞破油燈!”“我一個死了不要緊,千万個窮漢后面跟!”“我王貴雖窮心眼亮,自己的事情有主張”,“鬧革命成功我翻了身,不鬧革命我也活不長”,“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盤,想叫我當狗難上難。”這些堅定豪邁的語言,表現了王貴對革命的認識和忠誠,也表明了他為階級利益奮斗不怕犧牲的決心。這是王貴成為一個自覺的革命戰士的標志。正因為他有了這樣的覺悟和認識,所以當死羊灣獲得解放,窮苦農民獲得翻身,他和李香香結婚時,他就滿怀深情地對李香香說:“一杆紅旗要大家扛,紅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陽出來一股勁地紅,我打算長遠鬧革命。”這是他親身經歷的真切体會,也是翻身農民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擁護革命的贊歌。他們的愛情的幸福正象革命大樹上結出來的甜果子,所以他們由衷的擁護革命。 李香香是作品塑造的另一個成功的形象。她是李德瑞的獨生女儿,自小死了母親,過著貧苦的生活。“脫毛雀雀過冬天,沒有吃來沒有穿”。她形象俊美,心地善良,勤勞勇敢,愛憎分明,而且具有堅強的反抗性格。她“自幼就把有錢人恨透了”,卻實心實意地愛上了王貴。作品不只是寫出了她對于愛情的忠貞不二,還寫出了她在斗爭中逐步覺醒。當王貴遭到毒打時,她為了搶救親人,明确的認識到游擊隊是自己的救星。當崔二爺領著白軍回村,支走了她的父親,強迫她成婚時,她的反抗意識猛然增長了,她的火辣辣的反抗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現。她憤怒地抓了崔二爺的“狗臉”“兩個血疤疤”;她當眾痛斥崔二爺,“有朝一日遂了我心愿,小刀子扎你沒深淺!”在孤立無援被軟禁的情況下,她更加懂得了自己和王貴是命運相同,患難与共的夫妻,“五谷里數不過豌豆圓,人里頭數不過咱倆可怜!”她怀著更加急切的心情盼望革命胜利,盼望游擊隊快打回來,把“狗腿子白軍一掃光”,“公仇私仇一齊報”。這些憤怒的反抗,表明了李香香思想的覺醒和成長,也表達了她對愛情的堅貞和對革命的向往。誠然,李香香是帶著不同于王貴的女性的特點來反抗舊社會和追求革命胜利的,這是作品反映的實際情況,我們不應該忽略或者抹殺她身上這些反抗性的特點。這個形象在當時是很有典型意義的,她是千百万勞動婦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現了廣大婦女要求婚姻自主、忠實于愛情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她們渴望革命胜利的急切心情。 作品對地主階級代表人物崔二爺的刻划也是生動的。他形象丑惡,內心更狠毒狡詐,他依仗偽政權,勾結偽軍,豢養走狗,自立反動武裝,任意草菅人命,妄圖霸占李香香。他干了种种罪惡勾當,正說明了他是腐朽的封建統治的社會支柱,是廣大農民凶惡的敵人。在土地革命烈火面前,他极端恐慌,极為頑固,也极其愚蠢,進行了瘋狂的掙扎和反扑。最后,他和他拚命維護的腐朽的封建統治,一起遭到了覆滅的下場,這是歷史的必然。作品是通過他自身的合乎生活邏輯的言論和行動來揭示地主階級反動本質的,夸張和漫畫的藝術手段的運用,并沒有使形象脫离生活真實,這是一個有個性特征的反面形象,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化的反面人物。 王貴和李香香是中國共產党領導下參加了革命斗爭的覺醒了的農民形象。他們為了自己的和階級的利益進行了勇敢的胜利的斗爭,他們對于革命的擁護,是發自內心的。這樣丰滿生動的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本身就是對于人民革命胜利的贊歌。這樣的形象在新詩作品中出現,意義尤其重大。自“五四”以來,我國新詩創作經歷了長期的演進和變化,其間經歷了許多斗爭。革命的詩人們,為了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歌唱他們的英勇斗爭,作過許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革命詩歌存在一個相當普遍的缺點,就是從藝術形式、語言到思想感情的知識分子气,与勞動群眾還有著較大的距离。自從延安文藝整風以后,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指出了一條与群眾相結合的道路,使革命文藝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王貴与李香香》較之《兄妹開荒》、《白毛女》、《李有才板話》等优秀的人民文藝作品的出現雖然要晚一點,但它在詩歌創作上運用勞動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反映他們的斗爭生活,并塑造了如此丰富生動的藝術形象,不能不說是一個划時期的創造性貢獻。郭沫若稱贊這首詩是“人民翻身”到“文藝翻身”的“響亮的信號”(注:《〈王貴与李香香〉序》),道理也正在這里。 整個作品將近一千行,全部采用陝北民間流傳的“信天游”寫成,可以說是開風气之先。“信天游,不斷頭”,它常常是由兩句組成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短小抒情詩,聯唱起來,變化多端,需要駕馭能力。詩人對于這种民歌作過大量的搜集和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得到啟發,決定采用這种形式來描寫這個“三邊民間革命歷史故事”。作品相當于把几百首“信天游”連綴成章,運用得十分圓熟自如,使得詩作在革命的政治內容和民族形式的運用方面相當完美地統一起來。這是作者遵照《講話》精神,深入斗爭生活,向群眾學習所取得的丰碩成果。 在表現手法上,作品也從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營養。這采用了民歌中許多精彩的句子,在描寫人物形象和表達主題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比興手法的運用,本是“信天游”的特點。作品對此作了多方面的吸收,在具体運動上,也呈現活潑多姿的狀態。比興常常用在每節詩的首句,興中有比,因比而起興。如果首句是敘述句,第二句必須用“比”,否則詩句便顯得呆板不形象,作品是力求避免這种情況的。此外,同一個事物還可引出多种比興意義來,比如“山丹丹開花紅姣姣”,是興中有比,為下句贊美香香人材起興作比的。“山丹丹花來背洼洼開”,也是興中有比,是為剛剛開始的“交好的心思”不能公開而起興作比的。作品對于比喻的運用,不但精彩貼切,而且運用得很廣泛很自如,這就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詩句的節奏流暢明快,同時也顯得自然和諧,沒有生澀干硬的毛病。這些都說明作者對于這种民歌形式和群眾語言很熟悉很了解,善于從中吸取營養,致使作品的語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樂美的特點,成為真正藝術化了的詩歌語言。 這個作品在當時出現,确如陸定一同志所指出的,從內容到形式都“出來了新的一套”,它在詩歌創作領域里“表示了新民主主義文藝運動對于封建的買辦的反動的文藝運動的胜利”(注:陸定一:《讀了一首詩》,1946年9月28日《解放日報》)。這是在《講話》精神照耀下產生的第一首优秀的人民的詩篇。 《漳河水》是這個時期產生的另一首优秀長詩。作者阮章競,出生于廣東中山縣一個貧苦家庭,抗戰前即參加革命工作。一九三八年到太行山區,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寫過許多劇本。一九四七年春,連續創作了長詩《圈套》和《送別》、《盼喜報》等短篇詩作,受到人們的注意和稱贊。《圈套》一詩作者標明是“俚歌故事”。這詩确實是用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寫成的,簡明朴實,不事夸張,反映了土地改革運動中尖銳复雜的階級斗爭,揭露了地主階級“好皮好面藏黑心”的反動陰謀,也如實地寫出了農民群眾身上存在著傳統思想的影響和某些缺點。階級敵人正是利用了舊傳統思想的影響,展開了反攻倒算的罪惡活動。經過斗爭,敵人的陰謀破產了,人民群眾胜利了。這場斗爭早已成為歷史,但作品用現實主義手段描繪出來的富有時代特色的斗爭場面和人們的思想狀況,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今天讀來仍然是有教育意義的。《送別》是“記豫北某村參軍小景”,描繪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媽媽送儿子參加解放戰爭的動人情景,她确信這個革命戰爭是“砂鍋搗蒜就這一槌,把蔣介石狗們連根拔!”因此,她語重心長地鼓勵儿子走上前線:“去吧孩孩你去吧,去當咱毛主席個好部下!你娘今年七十八,還相美美的活到整一百。往日的苦時光都死了,如今的好日子我丟不下。”老媽媽的話語,真切地反映了翻身農民的喜悅心情和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盼喜報》是擬一個士兵的妻子給丈夫寫信,鼓勵他在前方殺敵立功,夫妻之間的關怀愛護和愛國熱情交織在一起,表現得真切感人。 寫于一九四九年三月的《漳河水》,是繼《王貴与李香香》之后,采用民歌形式寫成的又一部長篇敘事詩。這是一部婦女解放的頌歌,反映了太行山區婦女在封建傳統習俗的野蠻壓迫下遭受的苦難,熱情地歌頌了她們在共產党領導下獲得解放和新生。作品刻划的荷荷、苓苓、紫金英這三個婦女的形象是栩栩如生的,性格是各自不同的。當她們還在“毛毛小女不知道愁”的時候,她們都有各自的生活理想,渴望美滿稱心的家庭生活。但在封建統治下,她們的命運如“斷線風箏”,婚嫁象“押寶”一樣,結果“三個人的心事都走了樣”,陷入了各自不同的痛苦境地里。她們哀怨幽深地傾訴著: 聲聲淚,山要碎! 問句漳河是誰造的罪? 桃花塢,楊柳樹, 漳河流水聲嗚嗚! 戲鼓咚咚響連天, 唱盡古今千万變。 唱盡古今千万變, 沒唱過俺女儿心半片! 恨咱不能拔起山, 把舊規矩搗成稀巴爛! …… 革命胜利了,人民解放了,封建的古牢沖塌了,“漳河水,九十九道灣,毛主席領導把天地重安”,“婦女飛出鐵籠來”,她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各自不同的性格也更加明朗地呈現出來。 荷荷是作品中最富有斗爭性的最先進的人物。她首先沖出了封建“惡婆家門”,果斷地和那個年歲懸殊的“黑心肝”老頭离了婚。她積极參加互助組勞動,找了對象,組成了新家庭,她還積极熱情地幫助姊妹們翻身解放,走上新的生活道路。她對解放后的新生活有明确的認識,因此,敢作敢為,敢于向一切舊傳統習慣作斗爭。在她的身上,閃耀著翻身婦女的光彩。苓苓是獲得解放的婦女中另一個類型的人物。她聰明能干,積极勞動,活潑而又富有風趣,在用“家庭訓練班”的方式和丈夫的大男子主義所作的斗爭中,更表現出她是一個善于辦事的“巧媳婦”。紫金英已經成了一個寡婦,個人的遭遇更其不幸,命運的擺布使她無可如何,她在精神上受舊社會舊思想舊習俗的摧殘比荷荷、苓苓更深重些,因此,她的思想覺悟過程更為曲折緩慢些。她心地善良,但又怯于反抗;舊的婚姻制度給她造成的創傷太深重了,她又不愿再婚,一心想撫養“墓生娃”成人,忍辱負重地“厚著臉皮偷偷活”,“日月糊涂過”。在荷荷、苓苓的鼓勵帶動下,她終于擺脫了舊的生活狀況,投身于集体生產勞動,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婦女的解放是社會解放的尺度。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婦女從封建傳統習俗壓迫下解放出來的過程,指出了參加集体生產勞動是婦女解放的正确途徑。但是,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作品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了苓苓的丈夫受到教育,獲得了轉變;并且還通過他對群眾中仍然存在的輕視婦女的思想展開批評,反映了勞動群眾在政治翻身以后,逐步從傳統思想中解放出來的生動情況。這個安排使作品更具有堅實的生活基礎,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上,描繪出解放區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是空前未有的真正自由解放的新生活。 作品不但成功地描繪了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在表現形式上也有許多新穎獨創的特點。詩人把流傳在漳河兩岸的許多民間小曲如《開花》、《四大恨》、《割青菜》、《漳河小曲》、《牧羊小曲》等,加工改造,雜采成章,表現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她們情緒上的變化,既無拼湊割裂之感,又在和諧統一中顯得活潑而富有變化,比如前邊提到的三個姑娘哀怨幽深的傾訴的曲調,和作品結尾用歡樂含蓄的調了,贊美光明幸福的新社會,便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漳河水,九十九道灣, 漳河流水唱的歡: 桃花塢,長青樹, 兩岸踏成康庄路, 千年的古牢沖坍了! 万年的鐵籠砸碎了! 自由天飛自由鳥, 解放了的漳河永歡笑! 此外,詩人在學習人民群眾的語言來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上,也是很見功力的。作品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很突出,語匯很丰富,表達得也流暢貼切。寫景抒情,襯托人物的情緒變化,都能做到景隨情變,物隨意遷,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總之,這是一首人民革命胜利的贊歌,朴實的風格掩映著華美的內彩,明麗复兼清新,剛健而又柔婉,它是從民歌和群眾語言的土壤中生發出來的一朵鮮花。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