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瑞宣不再到學校去。他可是并沒正式的辭職,也沒請假。他從來是個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遠沒干過這种拖泥帶水的事。現在,他好象以為辭職与請假這些事都太小,用不著注意了;作亡國奴才真正是大事,連作夢他都夢見我們打胜仗,或是又丟失了一座城。 他必須去掙錢。父親的收入是仗著年底分紅;一位掌柜的,按照老規矩,月間并沒有好多的報酬;父親的舖子是遵守老規矩的。可是,從七七起,除了雜糧店与煤炭厂,恐怕沒有几家舖店還照常有交易,而父親的布匹生意是最清淡的一個——誰在兵荒馬亂之際還顧得作新衣服呢。這樣,到年終,父親恐怕沒有什么紅利好拿。 老二瑞丰呢,瑞宣看得很清楚,只要得到個收入較多的事情,就必定分居另過。老二,和二奶奶,不是肯幫助人的人。 積蓄嗎,祖父和母親手里也許有几十或几百塊現洋。但是這點錢,除非老人們肯自動的往外拿,是理應沒人過問的——老人的錢,正和老人的病相反,是不大愿意教別人知道的。瑞宣自己只在郵局有個小折子,至多過不去百塊錢。 這樣,他是絕對閒不起的。他應當馬上去找事情。要不然,他便須拿著維持費,照常的教書;等教育局有了辦法,再拿薪水。無論怎樣吧,反正他不應當閒起來。他為什么不肯象老三那樣跺腳一走?還不是因為他須奉養著祖父与父母和看管著全家?那么,既不肯忍心的拋棄下一家老少,他就該設法去掙錢。他不該既不能盡忠,又不能盡孝。他曉得這些道理。可是,他沒法子打起精神去算計煤米柴炭,當華北的名城一個接著一個陷落的時候。他不敢再看他的那些學生,那些在天安門慶祝過保定陷落的學生。假若整個的華北,他想,都淪陷了,而一時收复不來;這群學生豈不都變成象被小崔打了的小兵?他知道,除了教書,他很不易找到合适的事作。但是,他不能為掙几個錢,而閉上眼不看學生們漸漸的變成奴隸!什么都可以忍,看青年變成奴隸可不能忍! 瑞丰屋里的廣播收音机只能收本市的与冀東的播音,而瑞宣一心一意的要听南京的消息。他能在夜晚走十几里路,有時候還冒著風雨,到友人家中去,听南京的聲音,或看一看南京播音的記錄。他向來是中庸的,适可而止的;可是,現在為听南京的播音,他仿佛有點瘋狂了似的。不管有什么急事,他也不肯放棄了听廣播。气候或人事阻礙他去听,他會大聲的咒罵——他從前几乎沒破口罵過人。南京的聲音叫他心中溫暖,不管消息好坏,只要是中央電台播放的,都使他相信國家不但沒有亡,而且是沒有忘了他這個國民——國家的語聲就在他的耳邊! 什么是國家?假若在戰前有人問瑞宣,他大概須遲疑一會儿才回答得出,而所回答的必是毫無感情的在公民教科書上印好的那個定義。現在,听著廣播中的男女的標准國語,他好象能用聲音辨別出哪是國家,就好象辨別一位好友的腳步聲儿似的。國家不再是個死板的定義,而是個有血肉,有色彩,有聲音的一個巨大的活東西。听到她的聲音,瑞宣的眼中就不由的濕潤起來。他沒想到過能這樣的捉摸到了他的國家,也沒想到過他有這么熱烈的愛它。平日,他不否認自己是愛國的。可是愛到什么程度,他便回答不出。今天,他知道了:南京的聲音足以使他興奮或頹喪,狂笑或落淚。 他本來已經拒絕看新民會控制著的報紙,近來他又改變了這個態度。他要拿日本人所發的消息和南京所廣播的比較一下。在廣播中,他听到了北平報紙上所不載的消息。因此,他就完全否定了北平所有的報紙上的消息的真實性。即使南京也承認了的軍事挫敗,只要報紙上再登記來,他便由信而改為半信半疑。他知道不應當如此主觀的比較來源不同的報道,可是只有這么作,他才覺得安心,好受一點。愛國心是很難得不有所偏袒的。 最使他興奮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壯士一類的消息。有了這种壯烈犧牲的英雄們,他以為,即使軍事上時時挫敗,也沒什么關系了。有這樣的英雄的民族是不會被征服的!每听到這樣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便興奮得不能安睡。在半夜里,他會點上燈,把它們記下來。記完了,他覺得他所知道的材料太少,不足以充分的表現那些英雄的忠心烈膽;于是,就把紙輕輕的撕毀,而上床去睡——這才能睡得很好。對外交消息,在平日他非常的注意,現在他卻很冷淡。由過去的百年歷史中,他——正如同別的曉得一點歷史的中國人——曉得列強是不會幫助弱國的。他覺得國聯的展緩討論中日問題,与九國公約的要討論中日問題,都遠不如胡阿毛的舉動的重要。胡阿毛是中國人。多數的中國人能象胡阿毛那樣和日本人干,中國便成了有人的國家,而不再是任人割取的一塊老實的肥肉。胡阿毛敢跟日本人干,也就敢跟世界上的一切“日本人”干。中國人是喜歡和平的,但是在今天必須有胡阿毛那樣敢用生命換取和平的,才能得到世人的欽仰,從而真的得到和平。 這樣,他忙著听廣播,忙著看報,忙著比較消息,忙著判斷消息的可靠与否,有時候狂喜,有時候憂郁,他失去平日的穩重与平衡,好象有點神經病似的了。 他可是沒有忘了天天去看錢默吟先生。錢先生漸漸的好起來。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錢老人并沒完全失去記憶与思想能力,而變為殘廢。老人慢慢的會有系統的說几句話了。這使瑞宣非常的高興。他曉得日本人的殘暴。錢老人的神志逐漸清爽,在他看,便是殘暴的日本人沒有能力治服了一位詩人的證明。同時,他把老人看成了一位戰士,仗雖然打輸了,可是并未屈服。只要不屈服,便會复興;他几乎把錢詩人看成為中國的象征了。同時,他切盼能听到錢先生述說被捕受刑的經過,而詳細的記載下來,成為一件完整的,信實的,亡城史料。 可是,錢老人的嘴很嚴。他使瑞宣看出來,他是絕對不會把被捕以后的事說給第二個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問:“我沒說夢話吧?”他确是常說夢話的,可是因為牙齒的脫落,与聲音的若斷若續,即使他有條理的說話,也不會被人听懂。在清醒的時候,他閉口不談被捕的事。瑞宣用盡了方法,往外誘老人的話,可是沒有結果。每逢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話,他的臉馬上發白,眼中也發出一种光,象老鼠被貓儿堵住了的時候那种懼怕的,無可如何的光。這時候,他的樣子,神气都變得象另一個人了。以前,他是胖胖的,快樂的,天真的,大方的;現在,他的太陽穴与腮全陷進去,缺了許多牙齒,而神气又是那么惊慌不安。一看到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慚愧。可是,慚愧并沒能完全胜過他的好奇。本來嗎,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憲兵捕去,而還能活著出來,太奇怪了!況且,錢老人為什么這樣的不肯說獄中那一段事實呢? 慢慢的,他測悟出來:日本人,當放了老人的時候,一定強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獄中的情形告訴給第二個人。假若這猜得不錯,以老人的誠實,必定不肯拿起誓當作白玩。可是,從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達是不亞于他的誠實的,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不,事情恐怕不能就這么簡單吧? 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將來: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從此就這么一聲不響的活下去呢?還是被打得會懂得了什么叫作仇恨,而想報复呢?他不敢替老人決定什么。毒刑是會把人打老實了的,他不愿看老人就這么老老實實的認了輸。報复吧?一個人有什么力量呢!他又不愿看老人白白的去犧牲——老人的一家子已快死淨了! 對錢太太与錢大少爺的死,老人一來二去的都知道了。在他的夢中,他哭過,哭他的妻和子。醒著的時候,他沒有落一個淚。他只咬著那未落淨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動。他的眼會半天不眨巴的向遠處看,好象要自殺和要殺人似的楞著。他什么也不說,而只這么楞著。瑞宣很怕看老人這么發呆。他不曉得怎樣去安慰才好,因為他根本猜不到老人為什么這樣發楞——是絕望,還是計划著報仇。 老人很喜歡听戰事的消息,瑞宣是當然的報道者。這也使瑞宣很為難。他愿意把剛剛听來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見,說給老人听;老人的理解是比祁老人和韻梅的高明得很多的。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說什么,而又定著眼楞起來。他已不象先前那樣婆婆媽媽的和朋友談話了,而是在听了友人的話以后,他自己去咂摸滋味——他把心已然關在自己的腔子里。他好象有什么极應保守秘密的大計划,必須越少說話越好的鎖在心里。瑞宣很為難,因為他不會撒謊,不會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時時的不高興。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騙中,設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減少一些老人的苦痛。可是,一听到好消息,老人便要求喝一點酒,而酒是,在養病的時候,不應當喝的。 雖然錢詩人有了那么多的改變,并且時時使瑞宣為難,可是瑞宣仍然天天來看他,伺候他,陪著他說話儿。伺候錢詩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務。有一天不來,他就有別种郁悶難過而外又加上些無可自恕的罪過似的。錢先生也不再注意冠曉荷。金三爺或瑞宣偶然提起冠家,他便閉上口不說什么,也不問什么。只有在他身上不大好受,或心里不甚得勁儿的時候,若赶上冠家大聲的猜拳或拉著胡琴唱戲,他才說一聲“討厭”,而閉上眼裝睡。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還是假裝的忘記,以便不露痕跡的去報仇呢?真的,錢先生已經變成了一個謎!瑞宣當初之所以敬愛錢先生,就是因為老人的誠實,爽直,坦白,真有些詩人的气味。現在,他极怕老人變成個喪了膽的,連句帶真感情的話也不敢說的人。不,老人不會變成那樣的人,瑞宣心中盼望著。可是,等老人的身体完全康复了之后,他究竟要作些什么呢?一個謎!金三爺來的次數少一些了。看親家的病一天比一天的好,又搭上冠家也沒敢再過來尋釁,他覺得自己已盡了責任,也就不必常常的來了。 可是,每逢他來到,錢老人便特別的高興。這使瑞宣几乎要有點嫉妒了。瑞宣曉得往日金三爺在錢老人的眼中,只是個還不坏的親友,而不是怎樣了不起的人物。雖然詩人的心中也許盡可能的消滅等級,把只要可以交往的人都看作朋友,一律平等,可是瑞宣曉得老人到底不能不略分一分友人的高低——他的确曉得往日金三爺并不這樣受錢老人的歡迎。 瑞宣,當金三爺也來看病人的時候,很注意的听兩位老人都說些什么,以便猜出錢老人特別喜歡金三爺的理由。他只有納悶。金三爺的談話和平日一樣的簡單,粗魯,而且所說的都是些最平常的事,絕對沒有啟發心智或引人作深想的地方。 在慶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錢家遇到了金三爺。這是個要變天气的日子,天上有些不會落雨,而只會遮住陽光的灰云,西風一陣陣的刮得很涼。樹葉子紛紛的往下落。瑞宣穿上了件舊薄棉袍。金三爺卻還只穿著又長又大的一件粗白布小褂,上面罩著件銅鈕扣的青布大坎肩——已是三十年的東西了,青色已變成了暗黃,胸前全裂了口。在坎肩外邊,他系了一條藍布搭包。 錢詩人帶著滿身的傷,更容易感覺到天气的變化;他的渾身都酸疼。一見金三爺進來,他便說:“天气要變呀,風多么涼啊!” “涼嗎?我還出汗呢!”真的,金三爺的腦門上挂著不少很大的汗珠。從怀里摸出塊象小包袱似的手絹,仿佛是擦別人的頭似的,把自己的禿腦袋用力的擦了一番。隨擦,他隨向瑞宣打了個招呼。對瑞宣,他的態度已改變了好多,可是到底不能象對李四爺那么親熱。坐下,好大一會儿,他才問親家:“好點吧?” 錢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來。聲音也很可怜的,他說:“好了點!今天可又疼得厲害!要變天!”說罷,老人眨巴著眼等待安慰。 金三爺捏了捏紅鼻頭,聲如洪鐘似的:“也許要變天!一邊養,一邊也得忍!忍著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在瑞宣看,金三爺的話簡直說不說都沒大關系。可是錢老人仿佛听到了最有意義的勸慰似的,連連的點頭。瑞宣知道,當初金三爺是崇拜錢詩人,才把姑娘給了孟石的。現在,他看出來,錢詩人是崇拜金三爺了。為什么呢?他猜不出。 金三爺坐了有十分鐘。錢老人說什么,他便順口答音的回答一聲“是”,或“不是”,或一句很簡單而沒有什么意思的短話。錢老人不說什么,他便也一聲不響,呆呆的坐著。楞了好一大會儿,金三爺忽然立起來。“看看姑娘去。”他走了出去。在西屋,和錢少奶奶說了大概有兩三句話,他找了個小板凳,在院中坐好,极深沉嚴肅的抽了一袋老關東葉子煙。當當的把煙袋鍋在階石上磕淨,立起來,沒進屋,只在窗外說了聲:“走啦!再來!” 金三爺走后好半天,錢老人對瑞宣說:“在這年月,有金三爺的身体比有咱們這一肚子書強得太多了!三個讀書的也比不上一個能打仗的!” 瑞宣明白了。原來老人羡慕金三爺的身体。為什么?老人要報仇!想到這儿,他不錯眼珠的看著錢先生,看了足有兩三分鐘。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樣上變了,他的整個的人也都變了。誰能想到不肯損傷一個螞蟻的詩人,會羡慕起來,甚至是崇拜起來,武力与身体呢?看著老人陷下去的腮,与還有時候帶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證老先生能夠完全康复,去執行報仇的計划。可是,只要老人有這么個報仇的心思,也就夠可敬的了。他覺得老人与中國一樣的可敬。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時候,便不能再因考慮軍備的不足,而不去抗戰。老人,在受了侮辱与毒刑之后,也不再因考慮身体精力如何,而不想去報复。在太平的年月,瑞宣是反對戰爭的。他不但反對國与國的武力沖突,就是人与人之間的彼此動武,他也認為是人類的野性未退的證据。現在,他可看清楚了:在他的反戰思想的下面實在有個象田園詩歌一樣安靜老實的文化作基礎。這個文化也許很不錯,但是它有個顯然的缺陷,就是:它很容易受暴徒的蹂躪,以至于滅亡。會引來滅亡的,不論是什么東西或道理,總是該及時矯正的。北平已經亡了,矯正是否來得及呢?瑞宣說不上來。他可是看出來,一個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園詩樣的錢先生現在居然不考慮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壯,好去報仇,他沒法不敬重老人的膽气。老人似乎不考慮什么來得及与來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飲酒栽花的隱士變成敢流血的戰士。難道在國快亡了的時候,有血性的人不都應當如此么? 因為欽佩錢老人,他就更看不起自己。他的腦子一天到晚象陀螺一般的轉動,可是連一件事也決定不了。他只好管自己叫作會思想的廢物! 乘著錢先生閉上了眼,瑞宣輕輕的走出來。在院中,他看見錢少奶奶在洗衣服。她已有了三個多月的身孕。在孟石死去的時候,因為她的衣裳肥大,大家都沒看出她有“身子”。在最近,她的“怀”開始顯露出來。金三爺在前些天,把這件喜信告訴了親家。錢先生自從回到家來,沒有笑過一次,只在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笑了笑,而且說了句金三爺沒听明白的話:“生個會打仗的孩子吧!”瑞宣也听見了這句話,在當時也沒悟出什么道理來。今天,看見錢少奶奶,他又想起來那句話,而且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錢少奶奶沒有什么模樣,可是眉眼都還端正,不難看。她沒有剪發,不十分黑而很多的頭發梳了兩根松的辮子,系著白頭繩。她不高,可是很結實,腰背直直的好象擔得起一切的委屈似的。她不大愛說話,就是在非說不可的時候,她也往往用一點表情或一個手勢代替了話。假若有人不曉得這個,而緊跟她說,并且要求她回答,她便紅了臉而更說不出來。瑞宣不敢跟她多說話,而只指了指北屋,說了聲:“又睡著了。” 她點了點頭。 瑞宣每逢看見她,也就立刻看到孟石——他的好朋友。有好几次,他几乎問出來:“孟石呢?”為避免這個錯誤,他總是看著她的白辮梢,而且不敢和她多說話——免得自己說錯了話,也免得教她為難。今天,他仍然不敢多說,可是多看了她兩眼。他覺得她不僅是個年輕的可怜的寡婦,而也是負著极大的責任的一位母親。她,他盼望,真的會給錢家和中國生個會報仇的娃娃! 一邊這么亂想,一邊走,不知不覺的他走進了家門。小順儿的媽正責打小順儿呢。她很愛孩子,也很肯管教孩子。她沒受過什么學校教育,但從治家与教養小孩子來說,她比那受過學校教育,反對作賢妻良母,又不幸作了妻与母,而把家与孩子一齊活糟蹋了的婦女,高明得多了。她不准小孩子有坏習慣,從來不溺愛他們。她曉得責罰有時候是必要的。 瑞宣不大愛管教小孩。他好象是儿女的朋友,而不是父親。他總是那么婆婆媽媽的和他們玩耍和瞎扯。等到他不高興的時候,孩子們也自然的會看出不對,而离他遠遠的。當韻梅管孩子的時候,他可是絕對守中立,不護著孩子,也不給她助威。他以為夫妻若因管教儿女而打起架來,就不但管不了儿女,而且把整個的家庭秩序完全破坏了。這最不上算。假若小順儿的媽從丈夫那里得到管教儿女的“特權”,她可還另有困難,當她使用職權的時候。婆母是個明白人:當她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她的公平与堅決差不多是与韻梅相同的。可是現在她老了。她仍然愿意教孫輩所受的管束与昔年自己的儿子所受的一樣多,一樣好;但是,也不是怎的,她總以為儿媳婦的管法似乎太嚴厲,不合乎适可而止的中道。她本想不出聲,可是聲音仿佛沒經她的同意便自己出去了。 即使幸而通過了祖母這一關,小順儿們還會向太爺爺請救,而教媽媽的巴掌或苕帚疙疸落了空。在祁老人眼中,重孫儿孫女差不多就是小天使,永遠不會有任何過錯;即使有過錯,他也要說:“孩子哪有不淘气的呢?” 祁老人与天佑太太而外,還有個瑞丰呢。他也許不甚高興管閒事,但是赶上他高興的時候,他會掩護看小順儿与妞子,使他們不但挨不上打,而且教給他們怎樣說謊扯皮的去逃避責罰。 現在,瑞宣剛走進街門,便听到了小順儿的尖銳的,多半是為求救的,哭聲。他知道韻梅最討厭這种哭聲,因為這不是哭,而是呼喚祖母与太爺爺出來干涉。果然,他剛走到棗樹旁,南屋里的病人已坐起來,從窗上的玻璃往外看。看到了瑞宣,老太太把他叫住:“老大!別教小順儿的媽老打孩子呀!這些日子啦,孩子們吃也吃不著,喝也喝不著,還一個勁儿的打,受得了嗎!” 瑞宣心里說:“媽媽的話跟今天小順儿的犯錯儿挨打,差不多沒關系!”可是,他連連的點頭,往“戰場”走去。他不喜歡跟病著的母親辯論什么。 “戰場”上,韻梅還瞪著大眼睛責備小順儿,可是小順儿已极安全的把臉藏在太爺爺的手掌里。他仍舊哭得很厲害,表示向媽媽挑戰。 祁老人一面給重孫子擦淚,一面低聲嘟囔著。他只能低聲的,因為第一,祖公對孫媳婦不大好意思高聲的斥責;第二,他准知道孫媳婦是講理的人,決不會錯打了孩子。“好乖孩子!”他嘟囔著:“不哭啦!多么好的孩子,還打哪?真!”瑞宣听出來:假若祖母是因為這一程子的飲食差一點,所以即使孩子犯了過也不該打;太爺爺便表示“多么好的孩子”,而根本不應當責打,不管“好”孩子淘多大的气! 小妞子見哥哥挨打,唯恐連累了自己,藏在了自以為很嚴密,而事實上等于不藏的,石榴盆后面,兩個小眼卜噠卜噠的從盆沿上往外偷看。 瑞宣從祖父一直看到自己的小女儿,沒說出什么來便走進屋里去。到屋里,他對自己說:“這就是亡國奴的家庭教育,只有淚,哭喊,不合理的袒護,而沒有一點點硬气儿!錢老人盼望有個會打仗的孩子,這表明錢詩人——受過日本人的毒打以后——徹底的覺悟過來:會打仗的孩子是并不多見的,而須赶快的產生下來。可是,這是不是晚了一些呢?日本人,在占据著北平的時候,會允許中國人自由的教育小孩子,把他們都教育成敢打仗的戰士嗎?錢詩人的醒悟恐怕已經太遲了?”正這么自言自語的叨嘮,小妞子忽然從外面跑進來,院中也沒了聲音。瑞宣曉得院中已然風平浪靜,所以小妞子才開始活動。 小妞儿眼中帶出點得意与狡猾混合起來的神气,對爸爸說: “哥,挨打!妞妞,藏!藏花盆后頭!”說完,她露出一些頂可愛的小白牙,笑了。 瑞宣沒法子對妞子說:“你狡猾,坏,和原始的人一樣的狡猾,一樣的坏!你怕危險,不義气!”他不能說,他知道妞子是在祖母和太爺爺的教養下由沒有牙長到了滿嘴都是頂可愛的小牙的年紀;她的油滑不是天生的,而是好几代的聰明教給她的!這好几代的聰明宁可失去他們的北平,也不教他們的小儿女受一巴掌的苦痛!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