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我所認識的沫若先生


  關于沫若先生,据我看,至少有五方面值得贊述:(一)他的文藝作品的創作及翻譯;(二)在北伐期間,他的革命功業;(三)他在考古學上的成就;(四)抗戰以來,他的抗敵工作;(五)他的為人。
  對以上的五項,可怜,我都沒有資格說話,因為:(一)他的文藝作品及翻譯,我沒有完全讀過,不敢亂說;而馬上去搜集他的全部著作,從事研讀,在今天,恐怕又不可能。
  (二)關于北伐期間他的革命工作,他自己已經寫出了一點;以后他還許有更詳細的自述,用不著我替他說;要說,我也所知無几。
  (三)對于他的考古學的成就,我只知道:遇有机會,我總是小學生似的恭听他講說古史或古文字。因為,据專家們說:今日治考古學的人們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學有家數,生經入史,根底堅深,但不習外國言語,昧于科學方法,用力至苦而收獲無多。第二類是略知科學方法,复有研究趣味,而舊學根底不夠,失之浮淺。第三類是通古如今,新舊兼胜,既不泥古,复能出新,研究結果乃能照耀全世。沫若先生,据專家們說,就屬于第三類。這,我只能相信他們的話。當我恭听他講述的時候,我只怀疑自己的理解力,一句類似批評的話也不敢說,——一個外行怎敢去批評內行們所推崇的內行呢?
  (四)至于抗戰以來,他的抗敵工作,是眼前的事情,人人知道,我并不比別人知道的多到哪里去,也就用不著多開口。
  (五)關于他的為人,我照樣的沒有說話的資格,因為我認識他才不過四年。
  不過一位新聞記者既可以由一面之緣而寫印象記,那么,相識四年,還不可以放開膽子么?根据這個聊以自解的理由,我現在要說几句沒有資格來說的話。
  由四年來的觀察,我覺得沫若先生是個:(一)絕頂聰明的人,這里所說的“聰明”,并不指他的多才多藝而言,因為我要說的是他的為人,而不是介紹他在文藝上与學術上的才力与成就。我說他是絕頂聰明,因為他知道他自己的天才,知道他自己的地位,而完全不利用它們去取得個人的利益与享受。反之,他老想把自己的才力聰明用到他以為有意義的事上去,即使因此而受到很大的物質上的損失和身心上的苦痛,他也不皺一皺眉!他敢去革命,敢去受苦,敢從日本小鬼的眼皮下逃回祖國,來抵抗日本小鬼!我管這叫作愚傻的聰明,假若愚傻就是舍利趨義的意思的話。這种聰明才是一個詩人的偉大處:有了它,詩人的人格才寶气珠光。
  (二)沫若先生是個五十歲的小孩,因為他永是那么天真、熱烈,使人看到他的笑容,他的怒色,他的溫柔和藹,而看不見,仿佛是,他的歲數。他永遠真誠,等到他因真誠而受了騙的時候,他也會發怒——他的怒色是永不藏起去的。這個脾气使他不能自己的去多知多聞,對什么都感覺趣味;假若是他的才力所能及的,他便不舍晝夜去研究學習,他寫字,他作詩,他學醫,他翻譯西洋文學名著,他考古……而且,他都把它們作得好;他是頭獅子,扑什么都用全力,等到他把握到一种學術或技藝,他會象小孩拆開一件玩具那么天真,高興,去告訴別人,領導別人;他的學問,正和他的生命一樣,是要獻給社會、國家、与世界的。他對人也是如此,雖然不能有求必應,但凡是他所能作到的,無不盡心盡力的去為人幫忙。最使我感動的是他那隨時的,真誠而并不正顏厲色的,對朋友們的規勸。這規勸,象春曉的微風似的,使人不知不覺的感到溫暖,而不能不感謝他。好几次了,他注意到我貪酒。好几次了,當我辭別他的時候,他低聲的,微笑的,象极怕傷了我的心似的,說:“少喝點酒啊!”好多次了,我看見他這樣規勸別人——絕不是老大哥的口气,而永遠是一种极同情,极關切的勸慰。在我不認識他的時候,我以為他是一條猛虎;現在,相識已有四年。我才知道他是個伏虎羅漢。
  啊,五十歲的老小孩,我相信你會繼續在創作上,學術研究上,抗敵工作上,用你的聰明;也相信,你會在創作研究等等而外,還時時給我們由你心中發出的春風!
  載一九四二年六月《抗戰文藝》第七卷第六期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