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讀了《娥并与桑洛》


  傣族民間的敘事長詩,《葫蘆信》、《召樹屯》、《娥并与桑洛》,我都讀過了。它們都很可愛。前二本被朋友借去,一時不能征引、評論,就只談談《娥并与桑洛》吧。
  這部長詩是由云南省民間文學德宏調查隊,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領導下,搜集整理并譯為漢文的。感謝党的正确領導,感謝調查隊的熱情勞動,給我們整理出這么优美的長篇敘事詩!
  先說語言。我以為詩的語言特色之一,就是盡管不字字精雕細琢,可還极生動地寫出一幅畫圖來。請看:景多昂四面都是高山,泉水在山間流淌。
  竹樓成排成行,
  樓角指著星星和月亮。
  這四行里,沒有一點雕琢的痕跡,詩人仿佛信筆寫來,不多事推敲。可是,那么一行啊——“樓角指著星星和月亮”,卻描繪出地方的全貌,有山,有樓,星光月色,高處不胜寒。這是大手筆,若不是久居此地,閉上眼睛也能看見地方的全景,便無從寫出這樣似乎毫不費力,而效果惊人的詩句來。我學到:詩人的生活經驗的确比雕字琢句的功夫還更重要。堆砌一大堆華麗而空洞的詞藻,大概不易成為好詩。
  是的,詩人必須有生活。這部長詩是歷代口頭相傳,隨時由人民充實、丰富起來的。人民以生活經驗給它加工。說到青年姑娘愛慕桑洛,便是:阿佐姑娘早已戴上耳環,套上漂亮的手鐲,
  把小凳子背在背上,
  學媽媽哄娃娃。
  形容一個心地狹隘的姑娘呢,則:她腳上的藤圈,
  有繩子一樣粗,
  她嘴里講的,
  都是別家姑娘的坏處。
  詩中這樣描寫桑洛的心毒意狠的母親:她一見娥并,
  鼻子就翹起來。
  彎彎扭扭的心啊,
  像狗尾巴一樣搖擺。
  她去端來飯菜,
  放在娥并面前。
  她的臉酸得像木瓜,
  她的聲音裝得像蜜糖。
  我們還可以舉出許多這樣的例子。這种生動的刻畫和精妙的設喻,都使我們喜悅,感到親切。它們不是知識分子的那种慘淡經營、鏤詞剖字,而是人民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這种刻畫与設喻隨時叫我們看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所以既生動可喜,又親切可愛。這种作品与書生們的咬言咂字、堆砌許多典故的作品截然不同。這是由圖像到圖像,以生活的各方面形象地述說一個故事的手法。人民喜愛有血有肉的作品。
  這是民間文學的特色之一,也是我所應當學習的。
  在情節上,這部長詩并不复雜。它簡單朴素,沒有故作惊人之筆。真的,有的地方甚至使我們覺得不夠丰滿,希望看到更多的描繪。
  這可不是說,它既欠完整,又不感人。它是具有一种魅力,使人愛不釋手的作品。它既不用故作惊人之筆,又不平舖直敘。它像一湖春水,反映著天上的云峰變幻。它那些有欠丰滿的地方只使我們希望更多看見一些珍貴的東西,而不是感到貧乏枯窘。
  在此詩的序言与后記中也都提到它有欠圓滿之處,我希望明天會再發現一种或几种底本,有足夠的資料,使它更加丰滿起來。這也許是可能的。
  這部長詩不但給了我美好的藝術享受,而且使我看見歷史中傣族人民的一般生活。它使我同情娥并、桑洛這一對真純相愛的青年,憎恨桑洛的母親——封建制度的凶惡化身。殺死這一對青年的是那個罪惡的制度。可是,這殺人的制度并沒有把人民嚇倒。他們創造了敢以生命与這個制度相抗的悲劇。浪漫情調与斗爭精神使詩篇飛翔起來。它的情節簡單,可并非平淡無奇。
  今天,我們既能把千百年來流傳在口頭上的娥并、桑洛畫在紙面上,印成了書,使傣族以外的人民也得以吟詠享受,又能使今日的男女青年今昔對比,代娥并、桑洛心抱不平,從而加強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多么幸福,多么美麗的今天啊!是呀,我們今天的各民族團結一致,齊心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現實与革命的浪漫精神,怎能不是比《娥并与桑洛》更美著十倍百倍的詩歌內容呢!

  載一九六○年《邊疆文藝》九月號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