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毫無准備——我剛剛由外地回來,身体也不大好。极高興看到這么多老朋友,又恰好還有十分鐘才到十二點,那么就作個即興的發言,旨在問候与致敬吧。 我剛由秦皇島回來。在那里,二十多位河北省的劇作家正在學習。我和他們交換了些劇本創作的意見。在那里,我也看了几出戲。河北省有名的青年躍進劇團正在那里演出新舊好節目。現在,我只提一提《武家坡》与《三气周瑜》,雖然我看到的并不只是這么兩出戲。 《武家坡》由李淑惠同志主演。演唱的极好!可是,看了之后,我一夜沒有睡好。我翻來覆去地思索:為什么唱得這么要好,而台下有人搖頭呢?我自己也搖了頭。 首先是,不合情理。夫妻十八年未見面,而見到了就馬上開玩笑,說得下去嗎?理當抱頭痛哭啊! 非改不可! 怎么改呢?問題不小!你看,不是不合情理嗎,可是台上非常活躍,台下也時時發出笑聲。一會儿,薛平貴進寒窯,碰了頭;一會儿,窯門又夾住了他的腿。薛平貴出這些洋相,台下有搖頭的,也有發笑表示贊賞的。怎么改呢?說出洋相不對吧,可是台上真熱鬧。把這些趣味都抹去吧,拿什么來代替呢?這真是個問題。 我看哪,得先表示態度。离家一十八載,見了面就調戲老婆,是不是低級趣味?我們應當不應當保護低級趣味?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應當不應當為了台上熱鬧,就得保留碰頭、夾腿、摳手心等等庸俗招笑的動作?只圖熱鬧,不分趣味高級中級与低級,分明是糊涂觀點。我們的態度應當是:要改掉這些低級的玩藝儿。 有的人頗有顧慮:這樣一改,老听戲的不贊成呀。好家伙,听了半輩子戲,到而今薛平貴連老婆也不調戲了,不行,退票! 且莫惊惶。老听戲的既是老了,總不會再活一百年吧。青年們更重要。老人也別只顧自己,還應當為儿女們想想。現在,青年之中已經有不少只看話劇,不看戲曲的,戲曲理應赶上前去,爭取青年觀眾,不該一成不變。況且,全國的戲曲團体,在數目上,比話劇團体多著好多好多倍,形勢一時無法改變。戲曲就該盡到對青年所應負的教育責任! 再說,老听戲的可以去听老《武家坡》,新听戲的可以去听新《武家坡》,大家競賽競賽看嘛。假若新《武家坡》頗得人心,觀者日多,老《武家坡》恐怕就一蹶不起,乃至死去,那能怪誰呢?人民的戲曲,由人民決定去取,不是很民主嗎?至于老《武家坡》很熱鬧,能夠亂折騰一個多鐘頭,听著過癮,那就叫新《武家坡》針鋒相對,既嚴肅,又有戲唄。這就看我們的本領了!我們得出奇制胜,跟老節目比賽比賽呀! 說到這里,我就覺得,修改老戲可有二法,一是只要舊基礎好,便略為刪刪改改,不需多動。一是全盤需重新寫過——如《武家坡》。 那一夜不是沒睡好嗎,我想出個門道來:全部《紅鬃烈馬》不是共有十折嗎?這十折不是亂七八糟,一會儿是极嚴肅的《三擊掌》,過一會儿又是沒什么道理的《赶三關》,和調戲老婆的《武家坡》嗎?好吧,把它減為五折,通体從新寫過,全劇都順著《三擊掌》的線儿走,突出王寶釧,而且叫她始終一個勁儿,既不受調戲,也不跪下討封,而薛平貴也既不娶兩個老婆,又不“大登殿”。不錯,王寶釧的十出戲里,每一折都有些棄之可惜的東西,可是為了劇本的完整、干淨和人物的鮮明一致,只好狠狠心,該刪就刪;而且放大膽,能創造就創造——反正歷史上沒有這么一回事,還怕什么呢?要全盤另寫,一點不將就。要新就全新,何必東補補,西減減,半新半舊不像樣子呢?況且,老詞儿有許多欠通之處,必須另寫,而且需統統另寫,以期風格一致。 改寫計划如下——“版權公開”,誰贊同誰就可以照計而行。等我身体好些,我也想試試,看看誰寫的好! 第一幕:《三擊掌》——全劇以此為基調,用几句詞儿交代《花園贈金》与《彩樓配》。 第二幕:《投軍別窖》——王寶釧先不忍婚后分离,可是終于鼓舞丈夫去殺敵立功。這一幕要叫魏虎出場。第三幕:《探寒窯》——詞儿也全從新寫過。 第四幕:《武家坡》——不調戲老婆,而設法從正面找戲。最后,薛平貴說出,他回來是為看王寶釧,也是為向政府告密:魏虎吃敗仗,投降了西涼,帶兵攻打長安。此時,平貴還是先行呢,或是潛逃回來呢,我還沒想好。王寶釧同他到王相府,扯著王允去見皇帝——也許平貴手中有王允通敵賣國的證据。 第五幕:《大登殿》——唐王登殿,平貴控告王允与魏虎。報:魏虎兵臨城下。唐王派平貴迎敵,小武戲,擒魏虎,劇終。 這樣,全劇用人不多,主角僅有王寶釧、薛平貴、王允、魏虎、唐王、王夫人而已。若舍不得代戰公主,可使她嫁給魏虎,叫王二姐吃點苦頭。 想著容易,寫起來難。不過,試試看,也許行。演出之后,能否站得住,就看人民的意見如何了。反正那十出老戲還在,請觀眾比比看吧。一個新本子,無論如何,也會影響舊本子的。 關于《三气周瑜》,前半与末一幕“孔明吊孝”都還不錯,使我看著不舒服的是中間那一段——張飛气周瑜。從前,腦中有個正統觀點,覺得張飛那么戲耍周瑜,周瑜那么狼狽不堪,有如貓戲老鼠,也并不怎么過火,現在,那個正統觀點沒有了,而且劇中前半又說明了孔明要聯吳抗魏,可就對那么收拾周瑜,看不下去了。(周瑜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啊!)据說,這一段戲又是按照老套子演的。唉,新舊之難以調諧,有如是者!還是多費點心思,再多改一些吧!有了這一段貓戲老鼠,下邊的《柴桑口吊孝》就沒法儿演唱!不但觀眾不信孔明有真情實意,連台上的孔明自己也不信啊! 改戲真不容易。首先是別太保守了。我從前也偏于保守。近几年,跟著大家一同學習,自然而然地改變了一些想法,從前認為可以保留或應當保護的,今天卻變成看不下去的了。我且如此,何況一腦子新思想、新觀點的青年們呢!一想起青年,我們就該往將來看,也就覺得敷衍將就与拼拼湊湊不是改戲的最好的辦法了。我們切勿粗暴,可也別老敷衍將就。我們要繼承傳統,可也要革新。 載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日《戲劇報》第九期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