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過渡時代論


(1901年6月26日)
一 過渡時代之定義
今日之中國,過渡時代之中國也。 過渡有廣狹二義。就廣義言之,則人間世無時無地而非過渡時代。人群進化,級級 相嬗,譬如水流,前波后波,相續不斷,故進步無止境,即過渡無已時,一日不過渡, 則人類或几乎息矣。就狹義言之,則一群之中,常有停頓与過渡之二時代。互起互伏, 波波相續体,是為過渡相;各波具足体,是為停頓相。于停頓時代,而膨脹力(即漲力) 之現象顯焉; 于過渡時代,而發生力之現象顯焉。歐洲各國自二百年以來,皆過渡時代也,而今 則其停頓時代也。中國自數千年以來,皆停頓時代也,而今則過渡時代也。
二 過渡時代之希望

過渡時代者,希望之涌泉也,人間世所最難遇而可貴者也。有進步則有過渡,無過 渡亦無進步。其在過渡以前,止于此岸,動机未發,其永靜性何時始改,所難料也;其 在過渡以后,達于彼岸,躊躇滿志,其有余勇可賈与否,亦難料也。惟當過渡時代,則 如鯤鵬圖南,九万里而一息;江漢赴海,百千折以朝宗;大風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郁 蒼,雄心矞皇。其現在之勢力圈,矢貫七札,气吞万牛,誰能御之?其將來之目的地, 黃金世界,茶錦生涯,誰能限之?故過渡時代者,實千古英雄豪杰之大舞台也,多少民 族由死而生、由剝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路也。美哉過渡時代乎!
三 過渡時代之危險
抑過渡時代,又恐怖時代也。青黃不接,則或受之饑;郤曲難行,則惟茲狼狽;風 利不得泊,得毋滅頂滅鼻之懼;馬逸不能止,實維躓山躓垤之憂。摩西之彷徨于廣漠, 閣龍之漂泛于泰洋,賭万死以博一生,斷后路以臨前敵,天下險象,宁复過之?且國民 全体之過渡,以視個人身世之過渡,其利害之關系,有更重且刷者:所向之鵠若誤,或 投网以自戕;所導之路若差,或迷途而靡屆。故過渡時代,又國民可生可死、可剝可复、 可奴可主、可瘠可肥之界線,而所爭間不容發者也!
四 各國過渡時代之經驗
船頭坎坎者,自由之鼓耶?船尾舒舒進,獨立之旗耶?當十八、十九兩世紀中,相 銜相逐相提攜,乘長風沖怒濤以過渡于新世界者,非遠西各國耶?順流而渡者,其英吉 利耶?亂流而渡者,其法蘭西耶?方舟聯隊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攘臂 馮河而渡者,其美利堅、匈牙利耶?借風附帆而渡者,其門的內哥、塞爾維亞、希腊耶? 維也納溫和會議所不能遏,三帝國神圣同盟所不能禁,拿破侖席卷囊括之戰略所不能撓, 梅特涅飼狙豢虎之政術所不能防。或渡一次而達焉,或渡兩三次而始達焉;或渡一關而 止焉,或渡兩三關而猶未止焉;或中途逢大敵,血戰突圍而徑渡焉;或發端遇挫折,卷 土重來而卒渡焉。吾讀《水滸傳》,宋公明何以破祝庄?吾讀《西游記》,唐三藏何以 到西域?吾以是知過渡之非易,吾以是知過渡之非難。我陟高丘,我瞻彼岸,樂土樂土, 先鞭已屬他人!歸歟歸歟,座位尚容卿輩!角聲動地,提耳以喚魂兮;巾影漫天,招手 而邀卬涉。河漢清且淺,相去复几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望門大嚼,我勞如何!
五 過渡時代之中國
今世界最可以有為之國,而現時在過渡中者有二。其一為俄羅斯。俄國自大彼得及 亞歷山大第二以來,几度厲行改革,輸入西歐文明,其國民腦中漸有所謂世界公理者, 日浸月潤,愈播愈廣,不可遏抑,而其重心力實在于各學校之學生。今世識微之士,謂 俄羅期將達于彼岸之時不遠矣。其二則為我中國。中國自數千年來,常立于一定不易之 域,寸地不進,跬步不移,未嘗知過渡之為何狀也。雖然,為五大洋惊濤駭浪之所沖激, 為十九世紀狂飆飛沙之所驅突,于是穹古以來,祖宗遺傳、深頑厚錮之根据地,遂漸漸 摧落失陷,而全國民族,亦遂不是不經營慘澹,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過渡之道。故今 日中國之現狀,實如駕一扁舟,初离海岸線,而放于中流,即俗語所謂兩頭不到岸之時 也。語其大者,則人民既憤獨夫民賊愚民專制之政,而未能組織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 上之過渡時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詞章庸惡陋劣之學,而未能開辟新學界以代之,是學問 上之過渡時代也;社會既厭三綱壓抑虛文縟節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 風俗上過渡時代也。語其小者,則例案已燒矣,而無新法典; 科舉議變矣,而無新教育;元凶處刑矣,而無新人才;北京殘破矣,而無新都城。 數月以來,凡百舉措,無論屬于自動力者,屬于他動力者,殆無一而非過渡時代也。故 今日我全國人可分為兩种: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壘,為過渡之大敵,然被有形無形之 逼迫,而不得不涕泣以就過渡之途者也;其二青年者流,大張旗鼓,為過渡之先鋒,然 受外界內界之刺激,而未得實把握以開過渡之路者也。而要之中國自今以往,日益進入 于過渡之界線,离故步日以遠,沖盤渦日以急,望彼岸日以親,是則事勢所必至,而絲 毫不容疑義者也!以第二節之現象言之,可愛哉,其今日之中國乎以第三節之現象言之, 可懼哉,其今日之中國乎!
六 過渡時代之人物与其必要之德性
時勢造英雄耶,英雄造時勢耶?時勢英雄,遞相為因,遞相為果耶?吾輩雖非英雄, 而日日思英雄,夢英雄,禱祀求英雄,英雄之种類不一,而惟以适于時代之用為貴。故 吾不欲論舊世界之英雄,亦未敢語新世界之英雄,而惟望有崛起于新舊兩界線之中心的 過渡時代之英雄。竊以為此种英雄,所不可缺之德性,有三端焉: 其一冒險性,是過渡時代之初期所不可缺者也。過渡者,改進之意義也。凡革新者 不能保持其舊形,猶進步者必當擲棄其故步。欲上高樓,先离平地;欲适异國,先去故 鄉;此事勢之最易明者也。雖然,保守戀舊者,人之恒性也。《傳》曰:“凡民可以樂 成,難与圖始。”故欲開一堂堂過渡之局面,其事正自不易。蓋凡過渡之利益,為將來 耳。然當過去已去、將來未來之際,最為人生狼狽不堪之境遇。譬有千年老屋,非更新 之,不可复居,然欲更新之,不可不先權棄其舊者。當舊者已破、新者未成之頃往往瓦 礫狼籍,器物播散,其現象之蒼涼,有十倍于從前焉。尋常之人,觀目前之小害,不察 后此之大利,或出死力以尼其進行;即一二稍有識者,或膽力不足,長慮卻顧,而不敢 輕于一發。此前古各國,所以進步少而退步多也。故必有大刀闊斧之力,乃能收篳路藍 縷之功;必有雷霆万鈞之能,乃能造鴻鵠千里之勢。若是者,舍冒險末由。 其二忍耐性,是過渡時代之中期所不可缺者也。過渡者,可進而不可退者也,又難 進而易退者也。摩西之率猶太人出埃及以遷于迦南也,飄流躑躅于沙漠間者四十年,与 天气戰,与猛獸戰,与土蠻戰,停辛佇苦,未嘗宁居,同行儔類,睊睊怨讒,大業未成, 鬢發已白。此尋常豪杰之士,所最扼腕而短气者也。且夫所志愈大者,則其成就愈難; 所行愈遠者,則其歸宿愈遲,事物之公例也。故倡率國民以經此過渡時代者,其間恒遇 內界外界、無量無數之阻力,一挫再挫三挫,經數十年、百年,而及身不克見其成者比 比然也。非惟不見其成,或乃受唾受罵,雖有口舌而無以自解。故非有過人之忍耐性者, 鮮有不半路而退轉者也。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 掘井九仞,猶為棄井;山虧一簣,遂無成功;惟危惟微,間不容發。故忍耐性者, 所以貫徹過渡之目的者也。 其三別擇性,是過渡時代之末期所不可缺者了。凡國民所貴乎過渡者,不徒在能去 所厭离之舊界而已,而更在能達所希望之新界焉。故冒万險忍万辱而不辭,為其將來所 得之幸福,足以相償而有余也。故倡率國民以就此途者,苟不為之擇一最良合宜之歸宿 地,則其負國民也實甚。世界之政体本有多途,國民之所宜亦有多途。天下事固有于理 論上不可不行,而事實上万不可行者,亦有在他時他地可得极良之結果,而在此時此地 反招不良之結果者。作始也簡,將畢也巨。 故坐于廣廈細旃以談名理,与身入于惊濤駭浪以應事變,其道不得不絕异。故過渡 時代之人物,當以軍人之魄,佐以政治家之魂。政治家以魂者何?別擇性是已。 凡此三种德性,能以一人而具有之者上也;一群中人,各備一德,組成團体,互相 補助,抑其次也。嗟乎!英雄造時勢耶?時勢造英雄耶?時勢時勢,宁非今耶?英雄英 雄,在何所耶?抑又聞之,凡一國之進步也,其主動者在多數之國民,而驅役一二之代 表人以為助動者,則其事罔不成;其主動者在一二之代表人,而強求多數之國民以為助 動者,則其事鮮不敗!故吾所思所夢所褥祀者,不在轟轟獨秀之英雄,而在芸芸平等之 英雄!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