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三章 牛家失勢捉襟見肘 曾府燕居适性娛情


  在社會上身份降低下來,再沒有別人像素云感覺得那么深切,那么可怜的了。她在曾家是那么愁眉苦臉,那么抑郁寡歡,一半由于她總覺得背后有人議論紛紛,一半由于她對經亞感覺到失望。雖然經亞在北京的國民政府里得到了一個差事,她卻大部分時間跟娘家人住在天津。因為她在婆家不辦理什么重要家事,她每一次請求回天津去,曾太太都答應。在天津,她家的人正開始新的生活,她也在開始她自己的新生活。在這個北方的大商埠,麇集著無數的生活上喪失了基礎的一類人,素云感覺到一种新的金錢崇拜的誘惑,現代奢侈的快樂,以及舞廳、戲院、汽車,种种新奇的時尚,而舊思想、舊標准很輕易的遭受抹殺,社會上的成功的標准也很輕易的建立起來——總而言之,有錢的人受到尊敬,受尊敬的人一定有錢,素云的本性就和這种情形不謀而合。她每次到天津就覺得受到刺激,也就在天津盡量多住,一回到北京,兩個大城市比較之下,就覺得北京單調沉悶。她越來越習慣于天津這個龐大的通商港埠的生活,就越覺得北京的家像個監獄。
  等牛家因惡遭報的大風波鬧起來,曾太太嚴禁仆人們提起這件事,好使素云不致于太難為情。木蘭,在素云家遭此禍事的那段日子,對素云特別体貼照顧。并且叫丈夫到監獄去探看怀瑜。她自己和曾太太也到素云娘家去探望。但是這种探望徒然引起了誤會,招來了素云的惱怒。她心里覺得木蘭是外面故作親密,而內中正稱心愿,正自鳴得意。曾家每去探望一次,總是更發現几件不愉快的事,結果倒仿佛是去刺探牛家的秘密。牛太太也許是不甘心這次崩潰,也許是承受不起這次致命的打擊,總是天天鬧脾气。她硬是不相信拿牛家的福气會一直蒙受恥辱,會一直跌倒爬不起來。她對她自己,對儿子怀瑜,還有她的命運,依然抱有万分的信心。她咬緊牙關要向那位御史,向所有跟她作對的人報仇雪恨。在人間她把握最大万無一失的,是官場,是政治。
  她丈夫說:“算了吧!咱們沒整個儿卷進去,就算天大的好運气。這該感謝攝政王,他還念著咱們過去的功勞。”牛太太說:“哼!我以前真沒想到你這么沒有用。若不是我,你現在還不是一個山東錢庄的掌柜的!”
  這位牛大官人現在算承認自己一敗涂地,也覺得自己精疲力盡了。喪失了以前的自命不凡,現在又依然故我,成為以前那個地位平平的老實大好人了。也許是累夠了,也許是失去了以前那份儿精神,也許是沒臉見人,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六、七天,哼啊唉的歎息沒完。牛太太就偏偏不愿看那么一個軟精懦材沒出息的男人,那樣的女婿,那樣的儿媳婦,她天天不停的哭。只有女儿素云還有點儿骨气,怀瑜的太太,軟弱而愚蠢,丈夫在獄里,她更是無能為力。她對牛家也算有功勞,一個孫子連著一個孫子的生,名字叫國昌、國棟、國梁、國佑,都表示牛太太對他們的愿望,最后兩個是雙胞胎,還在襁褓之中,祖母已經對他們如此期許之甚。
  木蘭有一次去探望的時候儿,正赶上牛太太大罵儿媳婦,儿媳婦低聲啜泣,小孩子們在一旁。這位儿媳婦的父親是湖北省的督學,以前在牛家錢庄存了五万塊錢。牛家垮台后三天去提款,這時牛家在天津及其他各地的錢庄仍然照常營業。牛太太拒不付款,很不愉快。現在牛太太正向俯首貼耳不敢反抗的儿媳婦發泄一腔的憤怒,儿媳婦簡直不知道如何作答才好。
  牛太太對儿媳婦暴怒如雷,吼道:“親戚,親戚還不如路人。簡直是墮井落石!他良心何在?你忘記了他用我錢的時候儿我們怎么幫助他。現在他的女婿還在獄里,他就來逼錢。
  真沒想到我儿子會有這么個狼心狗肺的老丈人。”儿媳婦只好說:“這是我父親的事,我和這件事也沒有關系。”
  正在這時,一個仆人通報有個建筑商,姓張,要見牛太太。牛太太已經忘記他,想不起他的來意。不過知道,在那些日子到她家來的沒有好事。
  門房儿把那個人領進來。若在以前,進來見到太太是不容易的。但是時候儿變了,門房儿就自做主張把他帶進來,因為建筑商答應若把錢要到手,會分給他一份儿。姓張的建筑商是一個普通的建筑商人,穿的也是普通商人的衣裳,因為現在來見以前的牛財神,他犯不上再穿上最好的衣裳了。牛太太對門房儿說:“老蔡呀,你真是昏頭昏腦的。你也沒問我是不是要見他,就把他帶進來了。”
  老蔡回答說:“太太,他說他一定要見您。”
  牛太太喊說:“你老糊涂了!那么說,隨便一個人說要進來見我,你就帶他進來嗎?老爺現在生病躺在床上,我這儿又有女客。你們下人都是一樣,主子一有麻煩,沒有一個忠心耿耿的。”
  這時候儿曾太太和木蘭正來探親,一看牛太太和商人有事情要辦,就和素云、怀瑜的太太到隔壁另一間屋子去了。
  牛太太向商人轉過臉去問:“你要干什么?”
  商人回答說:“我要我的錢。”
  商人態度客气,但是話說得很硬。拿出一張紙來,是一張字据。他說:“太太,三年前,我在方家胡同給您蓋一棟三万五千塊錢的房子。給牛大人蓋房子,我敢賺一塊錢嗎?你當時給了我兩万七千塊錢,說就算是清了。像您這樣官大勢大的太太們這么說,我們敢怎么樣?蓋那棟房子,連工帶料,我就賠了七、八千塊錢。您當時答應我找官活給我做,那點儿錢,我就算孝敬大老爺了。后來,我不但一點儿官活沒包上,而且每次我來,都不許我見您,可是王大耳朵把活都包去了。現在我也不再想做官活。我要我的錢。八千塊錢加這三年的利錢,應當是一万兩千多。我是生意人,不能像你們做官的在紙上寫點儿什么,就能上千上万的進洋錢。”牛太太不肯付錢,并不是說什么道理,只是說她沒有錢,意思是不打算給。商人失去了客气禮貌,說話聲音越來越大,甚至于要打官司告狀。素云在里間屋愁眉苦臉。曾太太覺得當時太難為情,就和木蘭從另一個走廊連忙溜走了。后來,木蘭听素云說,由于門房儿答應代墊四千塊錢給那個商人,事情才算了結。其實說是四千塊錢,商人只拿到三千。
  另外一次前去探親,木蘭又知道了一件事,也是素云引以為恨的。木蘭發覺牛太太,也就是素云她媽,在家有一個私生女儿,叫黛云,八歲大。黛云像一般的私生子一樣,非常聰明,不過沒有她母親美。臉上多肉,嘴很敏感的樣子,倒像她父親。非常活潑,愛說話,可以說是家里的一個精靈鬼儿。牛太太雖然把丈夫看得很緊,禁止他納妾,可是也不能完全阻止他在外頭有那种事情。她發現之后,大怒,立刻逼著丈夫丟開那個情婦。她丈夫一向俯首貼耳慣了,至此頗覺丟臉,像個逃學的頑童一樣,只好老老實實的就范。黛云的母親接受了三千塊大洋,被送回南方去,禁止再踏進北京城,否則后果嚴重。那時牛家气焰正盛,黛云的母親知道馬祖婆的虎威,不可与之抗衡,悄悄儿南下,被迫把女儿扔下。那時黛云正好六歲。現在她不得不叫牛太太“媽”,但是由于環境關系,不久就變成了個小叛徒。
  等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牛太太覺得時机已至,可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算給丈夫弄個官職,竟然失敗。袁世凱很有用人的眼力,他用人的時候儿,他知道這個人求官的動机為何——求錢,求名,求勢力,求女色,他總讓人人稱心如愿。可是他決不愿用像牛思道過去那么名聲狼藉惡跡昭彰的人,讓自己的新政權受到污染。所以他對為牛思道說項的人,說先讓他休養些日子,這樣說來還算中听。牛家遭受了這种挫折,也漸漸接受了這种新形勢,于是在民國二年,決定搬到天津去住。住在租界里,交新的朋友,形成新關系,也擺脫了舊日閒話中傷的气氛環境。
  在曾家,素云感覺到那种气氛——因為這些事情只有感覺到,并不是誰分明用嘴說出的。由于素云對仆人的態度,這种緊張的情形越發加甚。她的丫鬟金香,向來跟別的丫鬟很冷淡,從不接近,因為素云不鼓勵她去和別的丫鬟廝混,或是和她們親密結交。一天,金香向曾太太的丫鬟鳳凰找碴儿吵架。鳳凰很高傲,話里有一兩句顯示諷刺的味道。金香向主人告狀。素云把這件事告到婆婆那儿去的時候儿,婆婆早已听見自己的丫鬟說過那次口角發生的情形,因此不肯在素云面前責罵鳳凰,素云就把這件事做為自己在家里站不住腳的證明。
  因此之故,素云常常請求回天津娘家去。在曾家,有老祖母高高在上,下有干練的曾太太,使那么個大家庭人人各守其份,各盡職責,素云的跋扈飛揚的本性,壓制得無法施展,她頗為不樂。素云雖然是离開北京到天津娘家去住,可是她并不和曾家的生活一刀兩斷。不管古往今來,每個人的生活,一定會影響他周圍的別人,尤其是家族的關系。素云离開北京,在天津的所作所為,和不滿足的野心,就影響了經亞,就猶如木蘭的生活之影響蓀亞,此种情形,容后再說。
  在目前,蓀亞是閒在家里,享福度日,經亞在政府机關里有個差事。蓀亞向父親說,政府目前太不安定,并且因為到了民國時代,也許不應當像以往那樣做官,他自己也可以走另外一個行道儿,他若再多念點儿書,也未嘗不可。一個二十三歲的青年,他也正遭遇到選擇職業的問題。他沒有向父親說出口的,是他厭惡政治。
  他父親對民國這一代并不熱心。似乎是由于政權的轉移,滿清官場那种味道都已破坏無余。他覺得民國的官服太可笑。他在不得已之下才剪去了辮子,認為這是老年人的老不正經,頗失老人的尊嚴。倘若他在新政府為官,他要不要穿那种丑陋的怪褲子?穿那种怪領子的襯衫?也系上那樣的領帶?要不要像自己几個老同僚看來那么滑稽可笑?穿著中國的長袍而帶上外國的呢帽,看來又成什么樣子呢?曾文璞是一個高雅之士,為了身份体面,也戴瓜皮帽盔儿一直戴到老,這种帽子和他的中國長袍儿是正相配合的。因為他習慣于中國長袍儿輕松洒脫、飄飄然的線條,走起來顯得步態大方而悠閒從容,他想自己穿著褲子讓人看到,真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外國紳士穿褲子,才走得那么快,像販夫走卒那么沒有尊嚴,所以中國才叫他們直腿鬼子。他看見些年輕的返國留學生,還有南方來的革命党人,走路拿著文明棍儿,戴著煙囪帽子,說南腔北調儿的官話。在他心里,很看不起這种人。若是這類年輕的后輩新貴或是暴發戶儿跟他握手,他覺得握手太不雅觀,太尷尬,手摸手,太親近了。官銜也改變了,舊的聯想含義都一掃而空了。狀元、榜眼、探花、翰林、進士,早已廢棄。大臣不再叫郎中,六部中副級的大臣不再叫侍郎,一省的最高長官不再叫總督,知府也不再叫道台或府尹。一切都改用含有民主味道沒有神秘气息的粗俗名字。叫什么“部長”、“次長”、“省長”、“縣長”。舊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舊日的文武百官之高貴威武也再無從得見了。過去士大夫的揖讓進退,文質彬彬,自然的庄嚴肅穆也無影無蹤了。所有紅纓帽子,水晶頂子的帽子,寬大系帶子海藍色的官袍子,方頭黑緞白底的靴子,水煙袋,高雅和諧的笑聲,用手指頭捋胡子那种斯文的姿態,引經据典風雅优美的談話,意在官外合禮中節的措詞達意,巧妙的紆曲遁詞,柔和流暢節奏美妙的京腔,一切一切都不可再見了。斯文儒雅的士大夫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沒開化不斯文的一代年輕人。
  有一個回國來的留學生,自稱是政府某机關的官員,來拜訪他,和他說話的時候儿,不斷野蠻的用食指指他,這等官員連官話也不會說,廣東籍的革命党說起話來更是罪不可恕。甚至,孫中山先生把“人”字都說成“銀”。据說一個回國的留學生,在江蘇省政府的會議上,在中國話里夾雜上英文字,如but,democracy,so longas。不懂英文的人听來難受得要死。曾文璞相信确有此种情形,因為一次飯局上,有一個年輕人說話,在他听來,那個人說的似乎是:“瓦拉,瓦拉,你說的并不是真喀哧夫耳克沙包;昂尼拉拉拉,他的胖頭有,申樹阿拉和你的一樣。”若只按英文部分听來,上面說的話似乎是:“但是你,看,瓦拉——瓦拉——瓦拉——瓦拉,但是可能。在另一方面他的觀點,基本上瓦拉——瓦拉——
  拉——拉——拉。”
  因為這种緣故,曾姚兩位先生見面時,必須把政治避開不談。時代的改變,使姚思安的思想得以免除約束,得到自由,曾文璞則不与時代有接触,也不為時代所沾染。他仍然是一位滿清官僚那一套,絲毫不曾改變,与時代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仍舊昂然不屈,傲視一切。木蘭深信有朝一日他躺在棺材里之前,還一定要吩咐給他穿上大清的靴帽袍套那身官服才埋葬呢。
  自從他自己离開了政治生涯,誓不肯妥協,他再不勉強蓀亞去從政。他心想蓀亞之不愿入官場,一定与木蘭有關系。其實,蓀亞自己也不熱中官場生涯。他從小就看見他父親部下年輕的低級員司的生活。在他的眼里,那种生活全然沒有老百姓的人情味,不能只憑官銜儿想象做官的气派。倘若他父親仍然做官,他一定順著抵抗力最少的方向發展,也就去做官。但是他實在是對做官沒有什么幻想。在做官以前,先要掙扎奮斗,才能求得那個飯碗儿,那段爭奪就夠可怕的,以后還要掙扎奮斗保持住那個飯碗儿,那种气氛是那么惡劣,那么陰險,完全的冷酷淡漠,再加上几分恬不知恥。
  一天晚上,蓀亞對木蘭說(這時他對木蘭是又敬又愛):“妹妹,你知道,我不會做官。好多事情我都不會,做官也當然不會。我不會巴結奉承。你應當看看科長在父親辦公桌儿前面,气儿都不敢出,過了五分鐘,父親才抬起頭來看他。他的舉止動作和說話的樣子,簡直跟個耗子一樣。不知道的人以為做個科長好神气,是一個大都會的官員。在外面,他尊嚴神气,下級都怕他。不過,我告訴你,做官的越是對下級擺出威風嚴厲神圣不可侵犯的樣子,在上級之前就越發畏縮,越發像個耗子一樣。這就是諂媚逢迎之輩的求進之道。”木蘭攔住他說:“我懂得。不做官,男人就像年方二九的小姐;做上官,就像撫養嬰儿的儿媳婦了。”
  蓀亞听了木蘭的譬喻,微微一笑說:“妹妹,不過這話也不完全對。雖然你有孩子,二嫂沒有,你還是像她一樣干淨整齊呀。”
  木蘭回答說:“當然那也看人。不過女人若是照顧嬰儿,她總是不應當穿綢裹緞的。錦儿幫忙很大。不過單憑女人出去應酬時穿的衣裳就說她是不是整洁,當然不可靠。錦儿听素云的丫鬟說,她們少奶奶的內衣十天也不換一次呢。這种事只有她丈夫和丫鬟才知道。”
  蓀亞說:“這就和我跟你說的科長一樣。一個人擺官架子,往往和女人穿應酬的衣裳一樣——你別看底細,單看表面儿,倒還不錯。這就是為什么我不能諂媚奉承。”
  木蘭沉思道:“我想你是不會奉承人的。可是你以后干什么呢?”
  蓀亞回答說:“我能干什么呢?誰都有這個問題。在北京等差事的人真是成千成万的。都是一無所長,所以只好找官做。你知道我怕官場生活。我以前每天坐在辦公室,閒談,看報,喝茶,在几件公事上簽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大家都是這种態度。父親若是在官場,大概我還會有升遷。若是只憑我自己,我最后頂多做到一個科長,一輩子向人磕頭作揖,來保持一個位置而已。我是決沒有那种耐性的。野心、權力、成功——這些個都和我無緣。妹妹,我恐怕你是嫁了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男人哪。”
  木蘭說:“我想咱們也不會挨餓的。你若真這樣儿想,我也不會怪你。我早就看出你厭惡官場。那么就不要跟官場接近,不要受官場的污染。我父親常說:‘正道而行,邪惡不能侵。’最好,內衣清白,外穿布衣,也胜似內衣污穢,外罩綢袍。”
  在中國“布衣”是表示遠离功名利祿的隱士生活。木蘭停了停,突然又說:“三哥,我要問你一個問題,你要不加思索,立刻回答。”木蘭有時候儿還叫她丈夫“三哥”,是一种半開玩笑式的稱呼,因為這么叫可以喚起幼年甜蜜的回憶。
  “什么問題?”
  “比方一天,咱們窮了,就像牛家一樣,你在乎不在乎?”
  “那怎么會呢?”
  “誰也不敢說。我并不是說我愿意過窮日子。可是有的事情是由不得人的。你怎么樣?在乎不在乎?”
  “只要你我這樣相親相愛,窮,我也不在乎。你真怪,老有這种怪想法!”
  木蘭說:“我想我這是受我父親的影響。每逢他說出家當道士,我就害怕,后來也听慣了。但是,也可能。我到西直門外頭看見那些船夫,心想我應當像他們一樣。咱們也應當有那么一條船。你想象一下儿,有朝一日,堂堂的曾少爺成了那么個船夫,我,這位姚家的千金小姐,成了一個船娘!我的大腳片子正好站在船上撐船!我給你洗衣裳做飯,我很會做菜呀!”
  蓀亞說:“你真是异想天開。”他笑得聲音好大,那邊屋里的錦儿進來說:“你們笑什么呢?”
  木蘭對她說:“我跟他說,有一天,我們也許會窮得沒有錢。他就做船夫,我就做船娘。錦儿,那時候儿,你就已經嫁了人,有七、八個孫子了。我們家有老朋友來,我就到你們家去借一只雞,回來殺雞預備酒,請朋友吃飯。你覺得怎么樣?”
  錦儿說:“少奶奶,您真會開玩笑。人不窮的時候儿,說說過窮日子開開玩笑,倒是滿好玩儿。”
  蓀亞解釋說:“她說這話是因為他要我去做官儿,我說我不能,她才說的。”
  木蘭說:“不是,我是問你想做什么。”
  蓀亞說:“我來告訴你我要干什么。我是要‘腰纏十万貫,騎鶴下揚州’。”
  錦儿說:“人生做什么好,少爺當然知道。”
  木蘭說:“可是天下沒有這种事。問題是,你有十万貫而在揚州過活呢,還是要駕鶴遠游呢?你若能駕鶴遠游,也就不要到揚州了。這兩者只能居其一,不可兼而有之。听我說,還是當個船夫吧。”
  木蘭于是吟出一首自己心愛的詩來:
    兄拋魚网赴中流
    妹撒釣絲待上鉤
    盡日得來仍換酒
    雨后空舟歸去休
  蓀亞說:“妹妹,我若和你待久了,我也會成個詩人。我喜愛你前几天對我引用的鄧景揚的那首詩。”
  木蘭問:“哪一首?”
  蓀亞背誦出來。那首詩是:
  人本過客來無處
  休說故里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
  人間到處有花香
  木蘭問:“你真是愛這首詩嗎?那么你是宁愿騎鶴遨游而不去紅塵万丈的揚州了。咱們去萍蹤浪跡般暢游名山大川吧。如今父母在,這當然辦不到。將來總有一天會吧,是不是?”木蘭這樣輕松快樂,蓀亞真覺得心曠神怡,他說:“听來真是詩情畫意。但是將來能不能如愿以償,誰又敢說?”木蘭大笑:“暫時說一說,夢想一下儿,又有何妨?比方這种夢想不能實現,做不成漁翁船夫?將來你飛黃騰達做了國家大臣,或是做了外交大使,我成為大官夫人,也滿不錯呀!那時候儿再一齊想起來笑一笑今天的痴想,不也很有趣嗎?”
  蓀亞說:“你真是妙想天開。以后我就叫你妙想夫人吧。”
  木蘭說:“那么我就叫你胖子。”
  其實木蘭說將來她和丈夫有自由時再去游山玩水的那种快樂,現在她也并不是享受不著。她意思指的只是去游遠處的名山,如陝西的華山,安徽的黃山,河南的嵩山,四川的峨眉山,再到南方繁華的城市如蘇州、杭州、揚州。這是她生平的愿望,朦朧的幻想。如今正在北京,北京的自然之美,生活之樂,已經盡美盡善,她已經在享受人間的福气。
  木蘭的公公婆婆,不久發現木蘭有一种毛病,也可以說是兩种毛病,就是以年輕婦道人家而論,太愛出去。第一件是她太愛和蓀亞出去吃小館儿,第二件是太愛出去逛公園,逛市郊的名胜古跡。她和曼娘太不一樣,曼娘大多的時光都是消磨在家里自己幽靜的庭院里。再者,這也會使曼娘受到熏染。公婆二人真有點儿惱她。
  木蘭現在,在蓀亞看來,真是有點儿莫名所以了。她是隨季節而改變。她的外號是“妙想夫人”,果然是隨時妙想天開的。她似乎是有意對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反應。在冬季則平靜沉穩,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閒,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連她頭發的式樣也隨之改變,因為她喜愛改變頭發的梳法。在冬天下雪的早晨,她穿鮮藍的衣裳,花瓶里插紅石竹帶有櫻桃狀的小果實,或一枝野桃,或一枝腊梅。在春天,尤其是仲春,楊柳初展鵝黃小葉,或暮春時節,法源寺丁香盛開之時,她要睡到日上三竿,頭發松垂,有時身著睡衣,穿拖鞋,立在院中,整理牡丹花畦。在夏天,是她最能享受庭院的季節,因為她那院子是專為炎熱的夏季而設計的,比曾府上所有別的庭院特別寬大,特別敞亮。各處有石凳子,立鼓狀的磁墩子。院子的西邊儿有格子涼亭,上面爬滿葡萄蔓。涼亭下有一個石頭方桌,可以做固定的棋盤。在夏天的清晨,仆人收拾屋子之時,或是在上午快近黃昏時,她常和錦儿或是蓀亞在那儿下棋。不然就一卷在手,躺在低長的藤椅上看小說。秋季到來,在干爽的北京九月十月,她不能關在屋里。有一次,她和蓀亞到西山別墅去,在西山姚家的別墅,蓀亞生平第一次看見木蘭的臉上流下了眼淚。那時節,她往遠處看,只見一片丹紅的柿樹林,在近處,只見農夫的一群雪白的鴨子在水上游蕩。這時流眼淚,被蓀亞看見,她很不好意思。她是要改這個老毛病,但是改不了。
  民國二年秋天,木蘭在逍遙游覽中,消磨時光。她現在已然結婚三年,以一個已婚婦人之身,隨同丈夫出去游玩,比未婚當小姐時,是自由得多。并且,在民國時代,以前是屬于宮廷中的花園,湖泊,有名的建筑,現在都已開放供老百姓游覽。她去游北海,中南海。這“三海”,分几天才游得完,其中包括光緒皇帝被囚禁的“瀛台”。又到紫禁城西南角的“社稷壇”,民國后改為中央公園,園中蒼松翠柏,皆百年老樹。木蘭最喜歡的是中央公園后面,正對著紫禁城的御河,那里游人稀少,非常清幽,木蘭常和錦儿、蓀亞一同去。全家去游逛的地方,則是更為重要也更大的名胜,如南海,故宮,以前是皇家的禁地。到這等地方去的時候儿,曼娘是在大家催請之下才和大家一齊去。只圍著金鑾殿的高石頭台基走一圈儿,就把曼娘累坏了,因為那個廣大的地方可以容一万二千人呢。她到現在還是像以前一樣靦腆矜持,在人多的地方儿仍然不肯向四周圍多看。曼娘已經身体很疲勞之時,木蘭卻因為宮殿建筑的宏偉壯麗,气象万千,精神上也看得疲勞了。
  曾先生開始說他不贊成這种游玩。木蘭一次在夏天清早,吃早飯之前,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的岸邊去,离家很近,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她帶了一個玻璃瓶子,在荷葉上收集露水珠儿,以備烹茶之用,在岸上斜身伸出胳臂,若不是蓀亞及時一把揪住她,她差點儿栽下河去。
  她,還有丈夫蓀亞,都飽吸了夏日清晨的芳香。但是一回家,听見錦儿說,曾先生听門房儿說他們倆一大早晨就出去了,曾先生對于這位“瘋少奶奶”,嘴里曾經嘟囔了几句話。木蘭一听說,赶緊去見公公,拉著蓀亞,手里還拿著那個露水瓶儿。
  她說:“爸爸,您早起來了。”
  曾先生正在看報,沒抬起頭來。木蘭又轉向婆婆說:“我們倆到御河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儿去了。這個可以留著沏茶。”
  曾太太說:“我剛才還納悶儿你們倆那么大早晨出去干什么去了。”
  曾先生抬起頭來說:“你為什么非要自己去呢?派個用人去也就可以了。”
  蓀亞說:“我們也是要去看荷花。”
  木蘭不敢再說什么。
  父親說:“咱們家里不是也有些個盆荷花嗎?還不夠你們看的?”
  木蘭說:“在御河里有一里長,都是荷花呀。花儿開得真美,气味好香。”
  做父親的用鼻子哼了一聲說:“美!香!你認為是詩情畫意,是不是?可是一個年輕的女人不應當那么老往外頭跑哇。不分早晚,一個年輕女人,在外頭教人家看見,像什么樣子?”曾先生知道在荷葉上去收集露水沏茶,是讀書人的雅事,等他一听說他們倆出去是為了這件事,他覺得這也不能算木蘭的什么大過錯。他知道木蘭稟性風雅,可是女人稟性風雅,喜愛詩詞歌賦,他可有點儿不以為然。因為詩与情愛有關,情愛就會使女人墮落。他差一點儿要說出賢德的女人是不宜于舞文弄墨的。至于青樓歌女,那可以;對于良家婦女,就太不相宜了。
  曾太太還寬大。她說:“孩子們年輕,難免傻里傻气的。木蘭天性就喜愛這些東西。她既然是和蓀亞去的,也不能算什么錯儿了。”
  父親說:“木蘭和蓀亞,你們倆听著。我倒不介意你們做這些年幼無知的事,偶爾下午到中央公園去一趟,也無妨。可是你們要知道,公園這個地方儿,現代的男女學生,各种身份不同的年輕人,都去游逛。還要記住,你嫂子是個寡婦,公園是她最不宜去的地方儿。我可不許你們帶著她去,除非你母親和老太太大家一齊去。你們倆也不要天天儿去跑。咱們家里也有花園子,你們應當知足才是。”
  不錯,在那种年月,木蘭未嘗不可以算做是個“不規矩的”女人,所以從這一方面看,她也可以說是個“坏”儿媳婦了。
  今天早晨,曾先生說話的腔調儿很直正,但是并不嚴厲,事情也就算過去了。木蘭此后下午出去散步的時間縮短了些,總想辦法約婆婆一齊去,這樣就有所恃而無恐了。一個禮拜天下午,甚至老太太,曾先生也一同前去,還有桂姐,曾太太,全家都參加。曾先生這樣出去游玩,也有他正當的理由,因為他是陪伴著老太太,這仿佛是在為人子者向母親盡孝道,這樣做會使母親歡喜。認真說起來,他也許覺得和家人在古松老柏樹下坐著喝茶,看御河對面皇宮金黃的殿頂,确是心神舒暢的事,但是他卻不使心頭的快樂流露出來。
  有几次,木蘭也要曼娘一齊去,曼娘不去,她就和蓀亞單去。回來之后,她就興高采烈把那次出去的見聞向曼娘說,并且最后說:“下次你一定要去,我替你向媽說。”但是曼娘總是說:“最好不要。我倒是愿待在家里。蘭妹,你知道,我跟你的地位不同。”
  有一天晚上,曾先生的惱怒可說是到了极點,那是木蘭和蓀亞帶著曼娘和小阿瑄,在前門外一家飯館儿吃完了晚飯之后,一同去看了一場電影。那是曼娘有生之年第一次看電影,也是最后一次。原因是曾先生認為電影是傷風敗俗的。他們原來并不想去,也曾經告訴母親說吃完晚飯就回家的。就傷風敗俗而論,在中國戲台上和在西洋電影銀幕上,都是一樣。全家的女人,在固定的時候儿,如逢年過節等,是一定去听戲的,那是風俗。可是西洋電影就不同了,因為影片上有女人,渾身赤裸裸,觀眾都看得見,還有男女親嘴,在中國戲台上是決不允許的,還有男女摟抱著來回轉,叫跳舞。在中國戲台上,男女戲子也表演調情,當然不假,但是只限于眉目傳情,最坏也不過在身段儿及手和胳膊姿式上,暗示一下儿而已。當然不抱住對方拼命轉圈儿,讓群眾看見女人赤裸的背部。看西洋的這類影片儿,外表上認為令人厭惡而心中竊喜的,并不止曾先生一人。在王府井大街附近有一家新電影院。有一次因為不知道電影是什么樣子,曾府全家一齊去看,曼娘赶巧生病,沒有去。
  電影上演出一個夜總會,有一個范倫鐵諾,吻一個少女,一直吻了大約十秒鐘才松開。
  桂姐不由得吃吃而笑,曾太太覺得很有趣,曼娘的母親只在黑暗中覺得臉發燒。
  老祖母看得十分開心,她說:“真奇怪!他們怎么會畫得出來。那個人抽煙的時候儿,好像真煙從他鼻子眼儿里冒出來一樣。”
  木蘭覺得外國女人好像只穿著內衣一樣,看得几乎看呆了。曾先生覺得那些洋女人的腿很美,但是認為青年男女不應當看。
  那一次之后,他單帶著桂姐去看過几次,可是不許女儿愛蓮麗蓮一同去。對曼娘他倒沒有特別明說不許去。在電影的默片儿時代,在電影院里觀眾是可以說話的,也和中國戲院里的老傳統習慣一樣。茶房端茶,在大池子里“嘿!”一聲,穿空扔過熱手巾帕儿,另外一個茶房說時遲,那時快,早一把接住,擔保干淨利落,就好像在青天白日里看得那么清楚。所以有時候儿,觀眾看見熱手巾帕儿的黑影子,從銀幕上一飛而過,所以在電影院里說話并不算打扰別人,正如同在外國宴會上可以和旁邊的人閒談個沒完,因為別人也是一樣說話。但是聲音往往越說越大,對方才能听得見。演這類電影時,有一次,銀幕上演一個去交際的婦女,穿上夜禮服要出去參加宴會時,台下一個老紳士從座位上立起來,向觀眾大聲說:“看那些洋女人!上半身儿滿滿的,卻毫不遮蓋;下半身儿空空的,卻偏要遮蓋。在上邊儿,沒褂子;在下邊儿,沒褲子!”觀眾吼聲雷動。一個洋人在后喊叫:“Quiet!”叫觀眾靜下來。出乎洋人的意料,這位中國老紳士不但懂他的英文,而且轉過身去,用漂亮的英文把剛才說的中國話的意思說了一遍。洋人大惊,也因老人妙語詼諧而大笑。北京的洋人,后來漸漸知道這位老哲學家叫辜鴻銘,提到他都肅然起敬,無限仰慕,這反而更鼓勵起這位老人加甚揶揄西洋文明。他曾在英國愛登堡大學念書,回國來之后,成了個很乖僻的人,對自己的辮子,自己穿的老式衣裳,都非常自負,并且以這樣外表做為偽裝。在火車或是飯店,若听見洋人用洋文批評中國,他就出其不意,使洋人大惊。不管洋人是用英語,德語,法語說話,那都沒關系,他都能以同樣語言回答。辜鴻銘雖然諷刺文明,不知為什么,他卻愛吃西餐,愛看西洋電影。你不能說他是裝腔做勢的人;因為他自己的信仰十分堅定;即使說他是一個裝腔作勢的人也罷,北京的洋人卻因為他的才華机智,而不以他的尖酸刻薄的話為怪。后來,木蘭由詩人巴固,認識了這位光怪陸离的學者。
  那天晚上,在飯館儿里,木蘭、蓀亞、曼娘,飽餐美味沙鍋魚頭,隨后一道菜,是剛上市的既鮮又嫩的豆子。蓀亞,一如往常,吃得舒服,喝了几杯酒,興致极佳,木蘭現在已經知道他是一個講究飲食的人。現在渾身三万八千個汗毛孔都感覺到快樂,臉又熱又紅。這時候儿,他就常常清嗓子,因為比平常痰多。
  他出主意說:“咱們去看一場電影儿怎么樣?”
  曼娘說:“我覺得我不應當去。”
  木蘭說:“父親反對看電影儿。”
  蓀亞說:“全由我負責。這种娛樂,不能不看。實在太妙。”
  曼娘說:“到底像什么樣子。我都沒法儿想象。”蓀亞說:“就是在一塊白布上,像畫儿一樣。可是上面的東西都動,是活的。去,去!”
  于是他們就去了。那天的電影不是什么傷風敗俗的。是丑角儿卓別麟演的,他的手杖,褲子,兩只腳,特別惹人發笑。曼娘有生以來還沒有像那天笑得那么多。
  可是曾先生曾太太老早就等他們回家,已經心情很不安了。大概十一點半他們才到家,曾太太大喊一聲:“你們到哪儿去了?”
  蓀亞說:“我們到戲園子去了。”
  曼娘說:“我們去看電影了。”話說得太天真太老實了。父親大吼說:“什么!木蘭,這都是你的主意!前几天我跟你說什么來著?電影這种東西,寡婦能看嗎?”
  蓀亞解釋說:“我說要去的,我帶嫂子去的。”父親說:“夠了。曼娘,你若現在知道你錯了,我就不怪你。不過以后不許去。至于你呢,木蘭,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偏偏還帶她去。她跟你不一樣,她是個寡婦。不要再拉她往外跑,讓她分心。要去的地方儿沒完呢。”
  木蘭,几乎要哭出來,但是卻沒有眼淚,她說:“爸爸,我真不對。”公公從來沒對她這么嚴厲過。蓀亞又說:“都是我不對。今天演的是一個笑片儿。我們覺得沒有什么不好。是卓別麟演的。”
  父親的擔心,現在松了下來。他過去看過卓別麟的笑片儿,也很快樂,并且一想到卓別麟的怪樣子,惱怒也變得溫和了不少,但是不肯笑,只是說了聲:“噢!”
  木蘭和蓀亞回到自己屋里,木蘭說:“都是我的不是。我應當知道這种情形。但是當時我只想讓她至少看一次電影儿。”
  蓀亞說:“我應當負這個責任。可是爸爸不信我的話,咱們得讓他老人家知道,時代變了。咱們不能把大嫂這么關起來。這么把她看得緊緊的干什么呀?”
  木蘭說:“這個,你可以跟爸爸說。我不能。”讓木蘭心里生悶气的是,第二天早晨曼娘來到她屋里,怪她帶她去看電影儿。
  木蘭問:“這對你有什么害處呢?”
  曼娘說:“一點儿也沒有。我能看一次電影儿,也高興。但是咱們應當听父母的話。我不看也沒關系。你若不想,也不去看,日子過得還不是一樣的好舒服。我媽說電影里有些東西不很好,她和公公的看法一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