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目錄 |
李澤厚論魯迅(之一) 初讀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是在1988年此書剛剛出版的時候。在他那一代的學人中,李先生算是最有獨立思想,也最深刻的一位了。當時的知識界傳言,想成名無 重溫舊夢,依然覺得清新。抄几段有關魯迅的論述,讓几只蒼蠅感到點不舒服: 比較起胡适和陳獨秀以及其他五四時期的風云人物來,魯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陳獨秀一樣,魯迅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樣,魯迅搞過專門的學術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 魯迅盡管自1918年起在《新青年》發表了《狂人日記》等一系列小說、隨感,猛烈地抨擊著舊道德舊文學,但他所吶喊的所鼓吹的所反對的,如果從思想角度說,盡管深度遠 ……他的力扛九鼎叱吒千軍的著名雜文,盡管在狠揭爛瘡的思想深度和喜笑怒罵的文學風采上,始終是鶴立雞群、無与倫比,但在思想實質和根本理論上,与當時瞿秋白、馮雪峰 然而,魯迅卻始終是那樣獨特地閃爍著光輝,至今仍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原因在哪里呢?除了他對舊中國和傳統文化的鞭撻入里沁人心脾外,值得注意的是,魯迅一貫具有的孤 這當然与他早期接受尼采哲學作為人生觀有觀。貶視庸俗,抨擊傳統,勇猛入世,呼喚超人,不但是魯迅一生不斷揭露和痛斥國民性麻木的思想武器(從《示眾》到《鏟共大觀》 李澤厚論魯迅(之二) 网上貴族教訓我們: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有不同版本,他看的是第二版,我讀的是第一版,版本不同,以他的為主,所以還是我的嘴歪。至于這第二版何年何家出版社 好在圖書館离我家并不遠,不必象人家可怜兮兮跑几百里路,我就再去查一下李書的其他版本,痛打一下落水狗又何妨?只見1990年《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修訂本(台灣風云 閒話少說,繼續抄李先生的論述,用的是我從前讀過的首版本,若有景潤与修訂本作個對照,發現字句、標點有所不同,而再罵我嘴歪,本人不再理會。===== ……魯迅對世界的荒謬、怪誕、陰冷感,對死和生的強烈感受是那樣的銳敏和深刻,不僅使魯迅在創作和欣賞的文藝特色和審美興味(例如對繪畫)上,有著明顯的現代特征,既 ……魯迅雖悲觀卻仍憤激,雖無所希冀卻仍奮立前行。但正因為有這种深刻的形上人生感受,使魯迅的愛愛憎憎,使魯迅的現實戰斗便具有格外的深沉力量。魯迅的悲觀主義比陳 事實上,這里有兩种不同的因素或方面的融合,构成了魯迅特有的孤獨和悲愴(悲涼)。一個方面是形上的人生意義的感受和尋求,魯迅認真鑽研過佛經,魯迅從尼采到安特也夫 然而,正是這兩者結合交融才构成了魯迅的個性特色。因為有后一方面,魯迅才不會走向純粹個人主義的超人幻想,才不是那种純粹個人的失落感、荒謬感、無聊厭倦和脫离現實 李澤厚論魯迅(之三) 但魯迅即使在激烈的戰斗中也仍時時撫摸著生和死,惊心目睹著生命的逝去和滅亡的總將來臨。魯迅不象周作人,用麻醉和麻木來抵擋和掩蓋深刻的悲觀,用苦茶和隱士的自我解 正因為“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戀”;正因為死亡之后會希望有“墳”,即使不久它也將被踏平;也正因為“問題是從此到那的道路”;所以,生命和死亡于魯迅便不完全同于 也許,這是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惟其義盡,所以仁至”的傳統?也許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民族魂”?它畢竟不同于加繆的西西福斯的無謂勞動。但魯迅已經把傳統 所以,魯迅的孤獨和悲涼才有這強大的力量。 把体驗著生和死、背負著一切苦難和黑暗、面對著歷史的廢墟和荒墳的情感心理,化為形上本体,它將哺育著人間。他也就是人的主体性,他也就是那“使造物者也羞慚”的人間 這就是現代人的“參天地,贊化育”。這是一种尼采和中國傳統精神的奇异的融合。這是人的主体性的超人式的昂揚,這也就是藝術所呈現的巨大的心理本体。 魯迅思想和文學的潛在力量就在這里。 魯迅与陳、胡迥然不同。魯迅是深沉銳敏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滿了愛憎強烈的情感色彩和活生生的現實气息,他的情感充滿了思想的力量和哲理的深意。他的作品比起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