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從均風兄處借來《奔流》第九期一冊,看見孫用先生自世界語譯的萊芒托夫几首詩,我發覺有些處与原本不合。孫先生是由世界語轉譯的,想必經手許多,有几次是失掉了原文的精彩的。孫先生第一首譯詩《帆》原文是:(原文從略——編者。) 按著我的意思應當譯為(曾刊登于《語絲》第五卷第三期): 孤獨發白的船帆, 在云霧中蔚藍色的大海里……他到很遠的境域去尋找些什么? 他在故土里留棄著什么? 波濤洶涌,微風吼嘯,船桅杆怒憤著而發著噶吱吱的音調……喂!他不尋找幸福, 也不是從幸福中走逃! 他底下是一行發亮光的蒼色水流,他頂上是太陽的金色的光芒;可是他,反叛的,希求著巨風,好像在巨風中有什么安宁! 第二首《天使》,孫先生譯的有几處和我譯的不同。(原文從略——編者。)我是這樣的譯:夜半天使沿著天空飛翔,寂靜的歌曲他唱著; 月,星,和烏云一起很用心听那神的歌曲。 他歌著在天堂花園里樹葉子的底上那無罪靈魂的幸福, 他歌詠著偉大的上帝,真實的贊美著他。 他抱攏了年青們的心靈,為的是這悲苦和淚的世界;歌曲的聲音,留在青年人的靈魂里是——沒有只字,但卻是活著。 為無邊的奇怪的希望,在這心靈,長久的于世界上不得安靜,人間苦悶的樂曲, 是不能夠代替天上的歌聲。 其余孫先生所譯兩首《我出來》和《三棵棕櫚樹》,可惜原本現時不在我手里。以后有工夫時可向俄國朋友處借看。我對孫先生的譯詩,并不是來改正,乃本著真摯的心情,隨便談談,請孫先生原諒!此請撰安。 張逢漢。一九二九,五,七,于哈爾濱燦星社。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九年七月二十日《奔流》月刊第二卷第三期。 〔2〕泰戈爾(R.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著有《新月集》、《園丁集》等。他的詩集《吉檀迦利》獲得一九一三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金。 〔3〕曼殊斐儿(K.Mansfield,1888—1923)通譯曼斯菲爾德,英國女作家。著有《幸福》、《鴿巢》等中短篇小說集。徐志摩在《小說月報》第十四卷第五號(一九二三年五月)發表的《曼殊斐儿》一文中,以輕佻的筆調和許多譬喻描寫了曼殊斐儿的身態,又用許多艷麗的詞句形容她的衣飾。 〔4〕孫用原名卜成中,浙江杭州人,翻譯家。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