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比亞茲萊畫選》小引




  比亞茲萊(AubreyBeardsley1872—1898)生存只有二十六年,他是死于肺病的。生命雖然如此短促,卻沒有一個藝術家,作黑白畫的藝術家,獲得比他更為普遍的名譽;也沒有一個藝術家影響現代藝術如他這樣的廣闊。比亞茲萊少時的生活底第一個影響是音樂,他真正的嗜好是文學。除了在美術學校兩月之外,他沒有藝術的訓練。他的成功完全是由自習獲得的。

  以《阿賽王之死》〔2〕的插畫他才涉足文壇。隨后他為《TheStudio》作插畫,又為《黃書》(《TheYellowBook》)〔3〕的藝術編輯。他是由《黃書》而來,由《TheSavoy》〔4〕而去的。無可避免地,時代要他活在世上。這九十年代就是世人所稱的世紀末(findesie′cle)。他是這年代底獨特的情調底唯一的表現者。九十年代底不安的,好考究的,傲慢的情調呼他出來的。

  比亞茲萊是個諷刺家,他只能如Baudelaire〔5〕描寫地獄,沒有指出一點現代的天堂底反映。這是因為他愛美而美的墮落才困制他;這是因為他如此极端地自覺美德而敗德才有取得之理由。有時他的作品達到純粹的美,但這是惡魔的美,而常有罪惡底自覺,罪惡首受美而變形又复被美所暴露。

  視為一個純然的裝飾藝術家,比亞茲萊是無匹的。他把世上一切不一致的事物聚在一堆,以他自己的模型來使他們織成一致。但比亞茲萊不是一個插畫家。沒有一本書的插畫至于最好的地步——不是因為較偉大而是不相稱,甚且不相干。他失敗于插畫者,因為他的藝術是抽象的裝飾;它缺乏關系性底律動——恰如他自身缺乏在他前后十年間底關系性。他埋葬在他的時期里有如他的畫吸收在它自己的堅定的線里。比亞茲萊不是印象主義〔6〕者,如Manet或Renoir〔7〕,畫他所“看見”的事物;他不是幻想家,如WilliamBlake〔8〕,畫他所“夢想”的事物;他是個有理智的人,如GeorgeFrederickWatts〔9〕,畫他所“思想”的事物。雖然無日不和藥爐為伴,他還能駕御神經和情感。他的理智是如此的強健。

  比亞茲萊受他人影響卻也不少,不過這影響于他是吸收而不是被吸收。他時時能受影響,這也是他獨特的地方之一。Burne-Jones〔10〕有助于他在他作《阿賽王之死》的插畫的時候;日本的藝術,尤其是英泉〔11〕的作品,助成他脫离在《TheRapeoftheLock》底Eisen和Saint-Aubin〔12〕所顯示給他的影響。但Burne-Jones底狂喜的疲弱的靈性變為怪誕的睥睨的肉欲——若有疲弱的,罪惡的疲弱的話。日本底凝凍的實在性變為西方的熱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現在黑白底銳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線中,暗示即在彩虹的東方也未曾夢想到的色調。

  他的作品,因為翻印了《Salome′》〔13〕的插畫,還因為我們本國時行藝術家的摘取,似乎連風韻也頗為一般所熟識了。但他的裝飾畫,卻未經誠實地介紹過。現在就選印這十二幅,略供愛好比亞茲萊者看看他未經撕剝的遺容,并摘取ArthurSymons和HolbrookJackson〔14〕的話,算作說明他的特色的小引。

  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日,朝花社〔15〕識。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四月出版的《比亞茲萊畫選》。《比亞茲萊畫選》,朝花社編印的《藝苑朝華》第一期第四輯。內收比亞茲萊的作品十二幅。

  〔2〕《阿賽王之死》現譯《亞瑟王之死》,英國托麥斯g瑪呂錚□俊𠗟保矗罰保*作,根据英國中世紀不列顛亞瑟王和他的十二個圓桌騎士的傳奇故事寫成。

  〔3〕《黃書》(《TheYellowBook》)又譯《黃皮書》,英國文學季刊,一八九四年創刊于倫敦。比亞茲萊于同年擔任該刊美術編輯。

  〔4〕《TheSavoy》《沙沃伊》,英國文學季刊。比亞茲萊自一八七五年起專為該刊作插畫,直至去世。

  〔5〕Baudelaire波特萊爾(1821—1867),法國詩人。他的作品充滿厭世的頹廢情調,著有詩集《惡之華》等。

  〔6〕印象主義即印象派。它在繪畫技法上探求光与色的表現效果,強調瞬間印象,漠視作品的主題思想。印象派對歐洲繪畫技法的改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藝術傾向導致了后來各种形式主義流派的泛濫。

〔7〕Manet馬奈(1832—1883),法國畫家。他的畫風一度受到印象派的影響。作品有《左拉肖像》等。Renoir,雷諾阿(1841—1919),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包廂》、《舞會》等。

〔8〕WilliamBlake威廉g布萊克(1757—1827),英國詩人“婊厨搖W*品有詩歌《天真之歌》、版畫《法國革命》等。

〔9〕GeorgeFrederickWatts喬治g弗里德里克g瓦茲(1817—1904),英國畫家、雕刻家。作品有《希望》等。

  〔10〕Burne-Jones勃恩g瓊斯(1833—18*梗福𨰦𦹅□竂突厨搖裝飾畫家。作品有《創造之日》、《維納斯的鏡子》等。

〔11〕英泉即菊川英泉(1790—1848),日本“浮世繪”畫家。

  〔12〕《TheRapeoftheLock》《卷發的掠奪》。英國詩人亞歷山大g蒲*兀□保叮福浮𠗟保罰矗矗┤㼄韉姆澩壇□滙#牛椋螅澹睿塜I𡷹□保罰玻啊1778),法國插圖畫家。Saint-Aubin,圣g歐邦(1736—1809),法國盎厨搖*

  〔13〕《Salome′》《沙樂美》,英國作家王爾德(1854—1900)所作的獨幕劇。

〔14〕ArthurSymons亞瑟g西蒙茲(1865—1945),*□孴叙恕文藝評論家。經常為《黃書》雜志撰稿。一八九六年任《沙沃伊》雜志的主編,是比亞茲萊的朋友和同事。著有《文學中的象征主義運動》和詩集《倫敦之夜》等。HolbrookJackson,賀爾布魯克g杰克眩□保福罰礎𠗟浚𨰦𦹅□䇊骷液馱*志編輯,著有《書的印刷》等。

  〔15〕朝花社魯迅、柔石、王方仁等組織的文藝團体。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成立于上海,至一九三○年春解体,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選》和《藝苑朝華》畫集等。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