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中國的詩歌中,有時也說些下層社會的苦痛。但繪畫和小說卻相反,大抵將他們寫得十分幸福,說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2〕,平和得像花鳥一樣。是的,中國的勞苦大眾,從知識階級看來,是和花鳥為一類的。 我生長于都市的大家庭里,從小就受著古書和師傅的教訓,所以也看得勞苦大眾和花鳥一樣。有時感到所謂上流社會的虛偽和腐敗時,我還羡慕他們的安樂。但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著壓迫,很多苦痛,和花鳥并不一樣了。不過我還沒法使大家知道。 后來我看到一些外國的小說,尤其是俄國,波蘭和巴爾干諸小國的,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這許多和我們的勞苦大眾同一運命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為此而呼號,而戰斗。而歷來所見的農村之類的景況,也更加分明地再現于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個可寫文章的机會,我便將所謂上流社會的墮落和下層社會的不幸,陸續用短篇小說的形式發表出來了。原意其實只不過想將這示給讀者,提出一些問題而已,并不是為了當時的文學家之所謂藝術。 但這些東西,竟得了一部分讀者的注意,雖然很被有些批評家所排斥,而至今終于沒有消滅,還會譯成英文,和新大陸的讀者相見,這是我先前所夢想不到的。 但我也久沒有做短篇小說了。現在的人民更加困苦,我的意思也和以前有些不同,又看見了新的文學的潮流,在這景況中,寫新的不能,寫舊的又不愿。中國的古書里有一個比喻,說:邯鄲的步法是天下聞名的,有人去學,竟沒有學好,但又已經忘卻了自己原先的步法,于是只好爬回去了。〔3〕我正爬著。但我想再學下去,站起來。 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魯迅記于上海。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沒有在報刊上發表過。《短篇小說選集》,是魯迅應美國作家埃德加g斯諾之約而編選的玻病場安皇恫恢𠗟姙車壑无頡薄∮錛糵妒厮璯大雅g皇矣》。〔3〕邯鄲學步的故事,見《庄子g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庾又旑㟲杏諍𠊠τ耄*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