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高爾基的小說《母親》一出版,革命者就說是一部“最合時的書”〔2〕。而且不但在那時,還在現在。我想,尤其是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這有沈端先〔3〕君的譯本為證,用不著多說。在那邊,倒已經看不見這情形,成為陳跡了。 這十四幅木刻,是裝飾著近年的新印本的。刻者亞歷克舍夫〔4〕,是一個剛才三十歲的青年,雖然技術還未能說是十分純熟,然而生動,有力,活現了全書的神采。便是沒有讀過小說的人,不也在這里看見了暗黑的政治和奮斗的大眾嗎?一九三四年七月廿七日,魯迅記。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四年八月藍圖紙翻印本《〈母親〉木刻十四幅》畫冊。原無標題。 《〈母親〉木刻十四幅》,韓白羅用晒圖法翻印,由魯迅提供原插圖并作序(參看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致韓白羅信)。按韓白羅,天津人,當時在山西太原鐵路局工作。 〔2〕“最合時的書”列宁語,見高爾基所著回憶錄《列宁》。〔3〕沈端先筆名夏衍,浙江杭州人,劇作家,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領導人之一。他翻譯的《母親》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三○年八月由大江書舖分上下冊出版。 〔4〕亞歷克舍夫(H.A.AMVXNVVH,1894—1934)蘇聯畫家V饕𠖎髕酚*高爾基《母親》、陀思妥耶夫斯基《賭徒》、斐定《城与年》插圖。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