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肱墓志》考




  右蓋云“齊故儀同公孫墓志”。志云:君諱肱,勃海條人。祖,儀同三司,青州使君。父,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領軍。君以皇建二年終于晉陽第里,時年九歲。天統二年葬于鄴北紫陌之陽。眾家跋文,多以“公孫”為氏,因疑肱是略孫。〔2〕然略,人〔3〕,与志言“勃海條人”者不合。志蓋“公”字上有空格,似失刻其姓。原文當云“齊故儀同某公孫墓志”也。按北齊天統以前,勃海條人為領軍者,天保間有平秦王歸彥〔4〕,天統初有東平王儼〔5〕。《魏書·高湖傳》云:歸彥,武定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安喜縣開國男。又云:父徽,永熙中贈冀州刺史,則与志之“青州使君”不合。又《北齊書·歸彥傳》云:以討侯景功,封長樂郡公,除領軍大將軍,領軍加大,自歸彥始。而志云“中領軍”。《北齊書·武成帝紀》云:河清元年秋七月,冀州刺史,平秦王歸彥据土反,詔大司馬段韶,司空婁糬p擒之。乙未,斬歸彥并其三子。而志云“威名方盛”,皆不合。儼,亦領軍大將軍,又武成帝子,更非其人。《魏書·高湖傳》又有仁鞳e6〕,皆贈儀同三司,青州刺史。仁子貫〔7〕,不可考,入齊以后不可知。韝l永樂,弼,《北齊書》有傳,皆不云為中領軍。〔8〕然志云“勃海條人”,又云“龍子馳聲”,又云“終于晉陽”,“葬于鄴”,皆似北齊帝室。其時領軍歸彥以河清二年二月解,〔9〕儼于天統二年始見于史,〔10〕其間四年朔不知何人。故終疑肱為高氏,而史闕有間,不能得其祖父之名,姑識所見于后,以俟深于史者更考焉。

  EE

  〔1〕本篇据手稿編入,原無標題、標點。寫作時間未詳。《肱墓志》,出土于河南安陽。志石已佚,蓋則猶存。志銘共十八行,行十八字,正書。全文如下:君諱肱字如肱纁鶪H也門資磐石之固世保維城之業祖儀同三司青州使君秉德含弘來蘇在物父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領軍專總禁闈威名方盛觀夫珠潛溟海璧潤荊山不有高深孰蘊靈异君神情桀立崖岸恢舉龍子馳聲鳳雛飛譽曹童測舄之妙未為通識王孺鑒虎之奇誰云智勇思葉風云調諧金石進退有度容止可觀雅俗靶其風規家國俟其梁棟而垂天未效奄從不秀以皇建二年十一月廿六日終于晉陽之第里時年九歲天統二年二月廿五日葬於鄴北紫陌之陽嗟乎居諸互始屢移岸谷寒暑交謝每易榮枯是用勒石泉扃庶遺芳不朽乃為銘曰璧出荊山玉自藍田雖云重寶不雕不妍豈如令質其鋒迥出問望堂堂德音軉O稱孺子實通理辯日未儔論月非擬鵬翰漸就豹變垂成南山砍下北海將征忽為异世奄閟泉扃千秋万古空挹余聲

  〔2〕關于肱為公孫氏的說法,如清代端方《匋齋藏石記》卷十二:“按《魏書·前廢帝本紀》:普泰二年‘三月丁丑,加驃騎大將軍、北華州刺史公孫略儀同三司。’略由驃騎大將軍加儀同三司,与肱父之官吻合。疑肱父即略。”楊守敬《壬癸丁戊金石跋》:“‘祖儀同三司青州使君父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中領軍’,而不書祖、父之名,亦金石變例。按《魏書·公孫邃傳》:‘出為使持節、安東將軍、青州刺史’,肱祖似即其人。”

  〔3〕按魯迅手稿中“人”字前空二格,當是待補的地名。〔4〕歸彥高歸彥,字仁英,勃海條(今河北景縣)人。北朝魏宁西將軍、涼州鎮都大將高湖的曾孫,北齊武帝高歡的族弟,于北齊宣帝天保元年(550)六月封平秦王。

  〔5〕儼高儼,字仁威,北齊武成帝第三子,《北齊書·高儼傳》:“初封東平王,拜開府、侍中、中書監、京畿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遷司徒、尚書令、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武成崩,改封琅邪。”

  〔6〕仁高仁,高湖的曾孫,父名拔。《魏書·高湖傳》:“仁,正光中,卒于河州別駕。太昌初,贈使持節、侍中、都督青齊濟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曰明穆。”鞳A高鞳A字明珍,亦為高湖曾孫,父名睹儿。《魏書·高湖傳》:鞳A“太昌初,贈使持節、都督冀滄二州諸軍事、征東將軍、冀州刺史。永熙中,重贈侍中、都督青徐光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謚曰文景。”按今人趙万里在《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卷七中以為肱系高韝妙]。〔7〕貫高貫,《魏書·高湖傳》:貫,“字小胡。永興末,通直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尚食典御。”

  〔8〕永樂高永樂,《北齊書·陽州公永樂傳》:“太昌初,封陽州縣伯,進爵為公。累遷北豫州刺史。”卒后“贈太師、太尉、錄尚書事,謚曰武昭。”弼,据《北齊書·陽州公永樂傳》,當為長弼,永樂之弟,以宗室封廣武王,后貶南營州刺史。

  〔9〕高歸彥解領軍職,當在河清元年(562),《北齊書·武成紀》:河清元年“二月丁未,……以領軍大將軍、宗師、平秦王歸彥為太宰、冀州刺史。”

  〔10〕有關高儼的記載,最初見于《北齊書·后主傳》:天統二年(567)“五月乙酉,……封太上皇帝子儼為東平王”。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