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隨感錄33




  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最恨科學,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許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于是講鬼話的人,便須想一個方法排除他。

  其中最巧妙的是搗亂。先把科學東扯西拉,羼進鬼話,弄得是非不明,連科學也帶了妖气:例如一位大官〔2〕做的衛生哲學,里面說——

  “吾人初生之一點,實自臍始,故人之根本在臍。……故臍下腹部最為重要,道書

  所以稱之曰丹田。”用植物來比人,根須是胃,臍卻只是一個蒂,离了便罷,有什么重要。但這還不過比喻奇怪罷了,尤其可怕的是——

  “精神能影響于血液,昔日德國科布博士發明霍亂(虎列拉)病菌,有某某二博士

  反對之,取其所培養之病菌,一口吞入,而竟不病。”据我所曉得的,是Koch博士〔3〕發見(查出了前人未知的事物叫發見,創出了前人未知的器具和方法才叫發明)了真虎列拉菌;別人也發見了一种,Koch說他不是,把他的菌吞了,后來沒有病,便證明了那人所發見的,的确不是病菌。如今顛倒轉來,當作“精神能改造肉体”的例證,豈不危險已极么?

  搗亂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圖說》〔4〕。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他說能看見天上地下的情形,他看見的“地球星”,雖与我們所曉得的無甚出入,一到別的星系,可是五花八門了。因為他有天眼通〔5〕,所以本領在科學家之上。他先說道——

  “今科學家之發明,欲觀天文則用天文鏡……然猶不能持此以觀天堂地獄也。究之

  學問之道如大海然,万不可入海飲一滴水,即自足也。”他雖然也分不出發見和發明的不同,論學問卻頗有理。但學問的大海,究竟怎樣情形呢?他說——

  “赤精天……有毒火坑,以水晶蓋壓之。若遇某星球將坏之時,即去某星球之水晶

  蓋,則毒火大發,焚毀民物。”

  “眾星……大約分為三种,曰恒星,行星,流星。……据西學家言,恒星有三十五

  千万,以小子視之,不下七千万万也。……行星共計一百千万大系。……流星之多,倍

  于行星。……其繞日者,約三十三年一周,每秒能行六十五里。”

  “日面純為大火。……因其熱力极大,人不能生,故太陽星君居焉。”其余怪話還多;但講天堂的遠不及六朝方士的《十洲記》〔6〕,講地獄的也不過鈔襲《玉歷鈔傳》〔7〕。這神童算是糟了!另外還有感慨的話,說科學害了人。上面一篇“嗣漢六十二代天師正一真人張元旭”的序文,尤為單刀直入,明明白白道出——

  “自拳匪假托鬼神,致招聯軍之禍,几至國亡种滅,識者痛心疾首,固已极矣。又

  适值歐化東漸,專講物質文明之秋,遂本科學家世界無帝神管轄,人身無魂魄輪回之說

  ,奉為國是,俾播印于人人腦髓中,自是而人心之敬畏絕矣。敬畏絕而道德無根柢以發

  生矣!放僻邪侈,肆無忌憚,爭權奪利,日相戰殺,其禍將有甚于拳匪者!……”這簡直說是万惡都由科學,道德全靠鬼話;而且与其科學,不如拳匪〔8〕了。從前的排斥外來學術和思想,大抵專靠皇帝;自六朝至唐宋,凡攻擊佛教的人,往往說他不拜君父,近乎造反。現在沒有皇帝了,卻尋出一個“道德”的大帽子,看他何等利害。不提防想不到的一本紹興《教育雜志》里面,也有一篇仿古先生的《教育偏重科學無甯偏重道德》〔9〕甯字原文如此,疑是避諱〔10〕的論文,他說——

  “西人以數百年科學之心力,僅釀成此次之大戰爭。……科學云乎哉?多見其為殘

  賊人道矣!”

  “偏重于科學,則相尚于知能;偏重于道德,則相尚于欺偽。相尚于欺偽,則禍止

  于欺偽,相尚于知能,則欺偽莫由得而明矣!”雖然不說鬼神為道德根本,至于向科學宣告死刑,卻居然兩教同心了。所以拳匪的傳單上,明白寫著——

  “孔圣人

  張天師傅言由山東來,赶緊急傅,并無虛言!”(傅字原文如此,疑傳字之誤。)

  照他們看來,這般可恨可惡的科學世界,怎樣挽救呢?《靈學雜志》內俞复先生答吳稚暉先生書〔11〕里說過:“鬼神之說不張,國家之命遂促!”可知最好是張鬼神之說了。鬼神為道德根本,也与張天師和仿古先生的意見毫不沖突。可惜近來北京乩壇,又印出一本《感顯利冥錄》〔12〕,內有前任北京城隍白知和諦閒法師的問答——

  “師云:發愿一事,的确要緊。……此次由南方來,聞某處有濟公臨壇,所說之話

  ,殊難相信。濟祖是阿羅漢,見思惑已盡,斷不為此。……不知某會臨壇者,是濟祖否

  ?請示。

  “乩云:承諭發愿,……謹記斯言。某處壇,靈鬼附之耳。須知靈鬼,即魔道也。

  知此后當發愿驅除此等之鬼。”“師云”的發愿,城隍竟不能懂;卻先与某會力爭正統。照此看來,國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無根柢,科學也還該活命了。

  其實中國自所謂維新以來,何嘗真有科學。現在儒道諸公,卻徑把歷史上一味搗鬼不治人事的惡果,都移到科學身上,也不問什么叫道德,怎樣是科學,只是信口開河,造謠生事;使國人格外惑亂,社會上罩滿了妖气。以上所引的話,不過隨手拈出的几點黑影;此外自大埠以至僻地,還不知有多少奇談。但即此几條,已足可推測我們周圍的空气,以及將來的情形,如何黑暗可怕了。

  据我看來,要救治這“几至國亡种滅”的中國,那种“孔圣人張天師傳言由山東來”的方法,是全不對症的,只有這鬼話的對頭的科學!——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學!——這是什么緣故呢?陳正敏《[□豚]齋閒覽》〔13〕有一段故事(未見原書,据《本草綱目》〔14〕所引寫出,但這也全是道士所編造的謠言,并非事實,現在只當他比喻用)說得好——

  “楊[面力]中年得异疾;每發語,腹中有小聲應之,久漸聲大。有道士見之,曰:

  此應聲虫也!但讀《本草》取不應者治之。讀至雷丸,不應,遂頓服數粒而愈。”

  關于吞食病菌的事,我上文所說的大概也是錯的,但現在手頭無書可查。也許是K

  och博士發見了虎列拉菌時,Pfeffer博士以為不是真病菌,當面吞下去了,

  后來病得几乎要死。總之,無論如何,這一案決不能作“精神能改造肉体”的例證。一

  九二五年九月二十四日補記。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四號,署名唐俟。

  〔2〕指蔣維喬,江蘇武進人,民國初年曾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秘書長,當時任北洋政府教育部參事。他一九一四年出版《因是子靜坐法》一書,提倡“靜坐”。在該書《原理篇》中,有“人之根本在臍”,“丹田者亦名气海,在臍下腹部”等語。在他譯述的日本鈴木美山所著《長壽哲學》的《病之原因》一節中,引用了德國“科布博士”(即科荷博士)吞食細菌的事,來證明“霉菌進入人身,而精神正确時,決不成病”,把精神的作用夸張到荒謬的程度。

  〔3〕Koch博士科荷博士(1843—1910),德國病菌學家。關于吞食細菌的事,本文“補記”有所改正,但仍有誤。Pfeffer博士應為沛登柯弗博士(M.vonPettenkofer,1818—1901)。他是舊式的病理論者,認為疾病系由于体液變坏,和細菌無關。他吞了科荷所培養的霍亂菌,結果瀉腹,并沒有得霍亂病,但這只是證明病菌致病還必須有生理的條件,如果身体健康,即使細菌侵入体內,也能抵抗。

  〔4〕神童指當時山東歷城一個叫江希張的孩子。傳說江希張不到十歲,就著了《四書白話解說》、《息戰》、《大千圖說》等書,其實都是他父親江鐘秀和別人代寫的。中國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分子把他吹捧為“神童”,加以利用。美帝國主義分子李佳白(RobertRichardLee)除了操縱万國道德總會出版《息戰》一書外,并為該書寫序,稱他“具天縱之姿,有衛道之志”,“以一童子而能融洽教理,為世界民族請命”。《三千大千世界圖說》,即《大千圖說》,一九一六年出版。作者在書中說他創立“三千大千世界之說”,是鑒于“近來物質家,創無天帝鬼神之說,一時靡然從風,不知其貽害之大,將有使全球民物同歸于盡者”,揚言要使“天下人人莫不敬天畏天”。下面所引的几段文字,分別見于該書“大千世界總論”、“赤精天”、“眾星系總論”、“太陽星”等部分。

  〔5〕天眼通佛家語,所謂“六通”(六种廣大的“神通”)之一,即能透視常人目力所不能見的東西。

  〔6〕《十洲記》即《海內十洲記》,一卷,舊題漢代東方朔著,實為六朝方士所作。內容系講述荒誕的神仙故事。

  〔7〕《玉歷鈔傳》全稱《玉歷至寶鈔傳》,共八章,是宣傳封建迷信的書,題稱宋代“淡痴道人夢中得授,弟子勿迷道人鈔錄傳世”。內容系講述所謂“地獄十殿”的情況,宣揚因果報應。

  〔8〕拳匪當時一些人對參加義和團運動的人民群眾的蔑稱。參看本卷第165頁注〔8〕。

  〔9〕《教育雜志》月刊,紹興縣教育會編輯,一九一四年創刊。《教育偏重科學無甯偏重道德》一文,載一九一八年八月該刊第二十五期。

  〔10〕封建時代用字避免与皇帝和尊長名字相同,叫做“避諱”。清宣宗(道光)名[上日下文]宁,故清人和遺老將“宁”改用為“甯”。

  〔11〕《靈學雜志》應為《靈學叢志》,是當時宣傳迷信的一种刊物,上海靈學會編,一九一八年一月發刊。俞复,江蘇無錫人,當時“靈學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一九一七年十月在上海与陸費逵等人設立盛德壇扶乩,組織靈學會,《靈學叢志》即由他主持。他的《答吳稚暉書》載于該刊第一卷第一期。吳稚暉(1865—1953),名敬恒,江蘇武進人,國民党反動政客。早年參加同盟會,自稱無政府主義者。一九二七年后積极支持蔣介石的反共反人民的活動。

  〔12〕《感顯利冥錄》應為《顯感利冥錄》。下面引語中的“所說之話”,原作“所說之語”。

  〔13〕《[□豚]齋閒覽》宋代陳正敏撰,原本十四卷,今佚。《說郛》第三十二卷中,收入四十余條。《應聲虫》條中說:“淮西士人楊[面力]自言中年得异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輒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有道士見之,惊曰:‘此應聲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虫所不應者,當取服之。’[面力]如言讀至雷丸,虫忽無聲,乃頓餌數粒遂愈。”

  〔14〕《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撰寫的藥物學著作,共五十二卷。文中所引的話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