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魯迅先生: 頃發一挂號信,以未悉先生住址,由中山大學轉奉,嗣恐先生未能接到,特探得尊寓所在,另鈔一分奉覽。敬請大安。 頡剛敬上。十六,七,廿四。 鈔件 魯迅先生: 頡剛不知以何事開罪于先生,使先生對于頡剛竟作如此強烈之攻擊,未即承教,良用耿耿。前日見漢口《中央日報副刊》上,先生及謝玉生先生通信,始悉先生等所以反對頡剛者,蓋欲伸党國大義,而頡剛所作之罪惡直為天地所不容,無任惶駭。誠恐此中是非,非筆墨口舌所可明了,擬于九月中回粵后提起訴訟,听候法律解決。如頡剛确有反革命之事實,雖受死刑,亦所甘心,否則先生等自當負發言之責任。務請先生及謝先生暫勿离粵,以俟開審,不胜感盼。敬請大安,謝先生處并候。 中華民國十六年七月廿四日回信 頡剛先生: 來函謹悉,甚至于嚇得絕倒矣。先生在杭蓋已聞仆于八月中須离廣州之訊,于是頓生妙計,命以難題。如命,則仆尚須提空囊賃屋買米,作窮打算,恭候偏何來遲,提起訴訟。不如命,則先生可指我為畏罪而逃也;而況加以照例之一傳十,十傳百乎哉?但我意早決,八月中仍當行,九月已在滬。江浙俱屬党國所治,法律當与粵不异,且先生尚未啟行,無須特別函挽听審,良不如請即就近在浙起訴,爾時仆必到杭,以負應負之責。倘其典書賣褲,居此生活費綦昂之廣州,以俟月余后或將提起之訴訟,天下那易有如此十足笨伯哉!《中央日報副刊》未見;謝君〔2〕處恕不代達,此种小傀儡,可不做則不做而已,無他秘計也。此复,順請著安! 魯迅。 BB 〔1〕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顧頡剛,江蘇吳縣人,歷史學家。一九二六年与作者同在廈門大學任教,一九二七年作者到廣州不久,他也往中山大學任教,這年暑假去杭州為學校購書。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一日漢口《中央日報》副刊第四十八號發表編者孫伏園的《魯迅先生脫离廣東中大》一文,其中引用謝玉生和魯迅給編者的兩封信。謝玉生信中說:“迅師本月二十號,已將中大所任各職,完全辭卸矣。中大校務委員會及學生方面,現正積极挽留,但迅師去志已堅,實無挽留之可能了。迅師此次辭職之原因,就是因顧頡剛忽然本月十八日由廈來中大擔任教授的原故。顧來迅師所以要去職者,即是表示与顧不合作的意思。原顧去歲在廈大造作謠言,誣蔑迅師;迄廈大風潮發生之后,顧又背叛林語堂先生,甘為林文慶之謀臣,伙同張星YR、張頤、黃開宗等主張開除學生,以致此項學生,至今流离失所;這是迅師极傷心的事。”魯迅信中說:“我真想不到,在廈門那么反對民党,使兼士憤憤的顧頡剛,竟到這里來做教授了,那么,這里的情形,難免要變成廈大,硬直者逐,改革者開除。而且据我看來,或者會比不上廈大,這是我所得的感覺。我已于上星期四辭去一切職務,脫离中大了。” 〔2〕謝君謝玉生,湖南耒陽人,作者在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任教時的學生。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