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說起來就記得,誠然,自從九一八以后,再沒有听到吳稚老〔2〕的妙語了,相傳是生了病。現在剛從南昌專電中,飛出一點聲音來〔3〕,卻連改頭換面的,也是自從九一八以后,就再沒有一絲聲息的民族主義文學者們,也來加以冷冷的訕笑。為什么呢?為了九一八。 想起來就記得,吳稚老的筆和舌,是盡過很大的任務的,清末的時候,五四的時候,北伐的時候,清党的時候,清党以后的還是鬧不清白的時候。然而他現在一開口,卻連躲躲閃閃的人物儿也來冷笑了。九一八以來的飛机,真也炸著了這党國的元老吳先生,或者是,炸大了一些躲躲閃閃的人物儿的小膽子。 九一八以后,情形就有這么不同了。 舊書里有過這么一個寓言,某朝某帝的時候,宮女們多數生了病,總是醫不好。最后來了一個名醫,開出神方道:壯漢若干名。皇帝沒有法,只得照他辦。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時,宮女們果然個個神采煥發了,卻另有許多瘦得不像人樣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問這是什么呢?宮女們就囁嚅的答道:是藥渣〔4〕。 照前几天報上的情形看起來,吳先生仿佛就如藥渣一樣,也許連狗子都要加以踐踏了。然而他是聰明的,又很恬淡,決不至于不顧自己,給人家熬盡了汁水。不過因為九一八以后,情形已經不同,要有一种新藥出賣是真的,對于他的冷笑,其實也就是新藥的作用。 這种新藥的性味,是要很激烈,而和平。譬之文章,則須先講烈士的殉國,再敘美人的殉情;一面贊希特勒的組閣,一面頌蘇聯的成功;軍歌唱后,來了戀歌;道德談完,就講妓院;因國恥日而悲楊柳,逢五一節而憶薔薇;攻擊主人的敵手,也似乎不滿于它自己的主人……總而言之,先前所用的是單方,此后出賣的卻是复藥了。 复藥雖然好像万應,但也常無一效的,醫不好病,即毒不死人。不過對于誤服這藥的病人,卻能夠使他不再尋求良藥,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四月二十九日。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七日《申報·自由談》,署名丁萌。 〔2〕吳稚老指吳稚暉(1865—1953),名敬恒,江蘇武進人,國民党政客。早年曾先后留學日本、英國。一九○五年參加同盟會,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右翼,曾出賣過革命者章太炎、鄒容。一九二四年后,歷任國民党中央監察委員等職。一九二七年他向國民党中央提出“清党”案,是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共產党人的幫凶。〔3〕指吳稚暉在南昌對新聞界的談話,見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九日《申報》“南昌專電”:“吳稚暉談,暴日侵華,為全國預定計划,不因我退讓而軟化,或抵抗而強硬,我惟不計生死,拚死抵抗。”由于國民党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此時正醞釀派親日分子黃郛北上,与進犯華北的日本侵略者妥協,因此《大晚報》“星期談屑”曾載《吳稚暉抗日》一文,對吳的談話加以嘲笑,文中說:“自九一八以后,一二八以后,我們久已不聞吳稚暉先生的解頤快論了,最近,申報的南昌電,記著吳老先生的一段談話”,“便是吳老先生的一張嘴巴,也是無從可以救國了”,“吳老先生的解頤快論”,只不過是“‘皓首匹夫’的隨便談談而已!” 〔4〕藥渣見清代褚人獲《堅瓠丙集·藥渣》:“明吾郡陸天池博學能文,精于音律。有寓言曰:某帝時,宮人多怀春疾,醫者曰:‘須敕數十少年藥之。’帝如言。后數日,宮人皆顏舒体胖,拜帝曰:‘賜藥疾愈,謹謝恩!’諸少年俯伏于后,枯瘠蹣跚,無复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藥渣!’”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