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戰的血泊中產生的一朵奇花。
  他們一共二十五個。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省區。他們原來在上海時,只有二十二位,但是從失陷后的上海偷走南通,又歷盡千辛万苦,迂回隴海、平漢兩線而到了漢口,非但原班一個不缺,反倒增加了三位!
  二十五個中,最大的十九歲,最小的九歲。大多數本來在學校里讀書,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炮火毀滅了他們的學校,他們的"溫暖的窩"——家庭,他們成為收容所中小小的難民。他們父母兄弟姊妹都离散了,但他們在收容所中結成了比自家兄弟姊妹還親愛些的一個團体。日本帝國主義凶殘的炮火摧毀得了中國成千成万孩子們的家庭,但是摧毀不了中華民族的儿女們從血的教訓中覺醒了的團結精神。二十二個小小的靈魂開始明确地認清了他們那小小國民的責任,開始堅強地要在這大時代中成長,開始以鐵的紀律鍛煉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崗位。
  他們覺得收容所中那种"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沒有意思;他們組織了這個團,加入救亡的洪流;在洪流中,他們這小小的單位跳躍著,滾騰著,他們的天真、堅決、勇敢、青春的吼聲,報告了民族前途的光明!看呀,日本帝國主義殘殺了我們民族千万的男女,然而我們民族复興的后備軍已經在炮火中長成!
  從上海到南通,迂回隴海、平漢路而至漢口,少說也有三千里路程;他們逃過敵人的虎口,越過兵荒馬亂的火線,在敵人的机關槍火网下鑽過,他們沿路缺乏招呼,也沒有人領路,然而起著他們的勇敢和堅決,居然到了目的地。他們此后還要繼續他們的流亡的救亡運動!
  我去參觀的那一天,他們正在排練他們自編的話劇《咱們幫助游擊隊》。這是一個集体的創作。這雖然是一個短短的獨幕劇,但故事是又天真而又嚴肅。排練的地點就是他們的臥室(本是一間課堂),高桌上躺著全團最年幼的小弟弟,被窩蓋的好好的,另一位小朋友在旁邊照料他。全室中只有他睡高舖,因為他病了。
  我走近去撫著他的秀發,問他道:“吃過藥么?想家不想?"
  “吃過了。不想家。"他回答,他的漆黑的眸子朝我緊緊地看著,他的神情多么凝重而又怡然。可愛的靈魂!
  “孩子劇團"是抗戰的血泊中產生的一朵奇花!

                        1938年2月17日于武漢。

  ------------------
  轉自書香門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