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暑假到了,又有几万個青年人從中學校里畢業出來,在“升學"呢,或"就業"呢,這兩叉路口徘徊了。 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自然無所用品"徘徊"。挾了飽滿的錢袋——雖然不飽滿的是他的書包,他照樣可以"升學",反正學校就好比"游戲場",混上三年五載,出來時便是"學士”“碩士",就有鑽謀差使的資格。說不定他的父母早已給他准備好什么拿錢不辦事的好位置了。 很為難的是中等人家出身的中學生。翻開報紙一看,滿眼是中等以上學校招生的廣告,但是滿報紙的夾縫里卻又影影綽綽刊滿了九個大字:知識分子失業的恐慌。而這些知識分子又多半是曾經"升學"過來的呀! 有些賢明的父母把很大的希望放在儿女身上,覺得中學畢業生簡直是"郎勿郎,秀勿秀",于是多方省儉,甚至借1貸,使儿女"升學"。他們自然以為將來方帽子一上頭,職業就有把握了。然而這樣的希望畢竟比"航空獎券"的頭彩有多少把握,那也只有天曉得罷哩! 1"郎勿郎,秀勿秀"俗諺。意為既非平民百姓,亦非名門顯貴。 照片通的情形說,中等人家的子弟在中學畢業后,對于“升學"与"就業"的一問題往往走了這樣的"連環套":—— 中學畢業了,因為無業可就,姑且"升學罷";所以今日之"升學"即為他日之"就業"著想;然而今日拿出錢去“升學",或可易如反掌,他日要"就業"而拿進錢來,竟至難如上天了,于是大學畢了業以后就真真成為無業,或者甚至于長期失業了。 依這情形,所謂"升學"也者,實在也就是"就業"的意味。大抵十個中學生內至少有九個的"升學"是含了這樣的"就業"意味的。因而一般中學生的"升學"或"就業"的問題只是一個問題:謀生! 然而青年人的知識欲是強烈的,幻想是丰富的,所以問題的核心即使只是個"生計問題",而問題的外層卻很复雜,——強烈的知識欲和美滿的幻想,一層一層交錯包圍著;而于是乎青年人在中學畢業后往往是非常煩惱地面對著這“升學"或"就業"的問題了。 大而言之,這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現社會一切不合理的狀態尚未糾正以前,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但是有志气有魄力的青年也犯不著為這問題哭喪著臉終天發悶。我們敢為可愛的青年進一解,我們應拿高爾基的青年時代的經驗來看一看罷。 高爾基是連中學都沒有進過的,他自修到了中學的程度,十五歲那年,他忽然想到加桑1去進大學。但要進學校,第一要緊的還是錢。高爾基沒有錢,大學進不成,就流落在加桑;他做碼頭上的小工,他又做過小小的面包店里的學徒。……這些,都是"業",不是"學",然而后來高爾基自己說:“這,我就是進了大學校了!" 1加桑通譯喀山。 學問并不一定要在學校中才有,才能學到。高爾基就是一個例。不過千万不要誤會,光在碼頭上面包店里混,就會學問長進。高爾基那時也靠了自修。他一方面謀生,一方面還是"手不釋卷"地自修。 并且千万不要誤會,我們引高爾基的故事是在暗示中學生諸君都去做"文豪"。這里,不過舉一個例;因為高爾基是想進大學的,但結果是做工,而且他自己后來又說"這,我就是進了大學校了。”——這句話,剛好對于"升學"或"就業"這問題給了個很"幽默"的解答。實際上,中外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學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學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科大學的! 何必哭喪著臉呢?”升學"或"就業"這問題犯不著叫你煩惱!進了職業界,同樣也還可以自修,只要自己意志堅強。可是還有一句話:假使有一位中學畢業生決心要"就業"了,而又脫不下自己的竹布長衫(假定他找不到穿長衫的職業),于是失業,于是怨天尤人,于是垂頭喪气,那么,自然又當別論,而我們上面的那些話他也一定听不進耳朵。對于這樣的青年,我們只能引用一句俗語:“做過三年當票朝奉,出來賣油條都不行呀!" 我們以為有骨气的青年人決不會做了几年中學生就弄成了一個"公子哥儿"。在必要的時候,他那件竹布長衫可以脫掉,而且脫掉了竹布長衫后,他依然不忘記自修。在這樣的青年人,"升學"或"就業",都不成問題了! ------------------ 轉自書香門第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