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目錄 |
三月間的貴州深山里,小小雨總是特別多,快出嫁時鄉下姑娘們的眼淚一樣,用不著什么特殊机會,也常常可以見到。春雨落過后,大小路上爛泥如膏,遠山近樹全躲藏在煙里霧里,各處有崩坏的土坎,各處有挨餓太久全身黑區區的老鴉,天气早晚估計到時常常容易發生錯誤,許多小屋子里,都有面色憔悴的婦人,望到屋檐外的景致發愁。 官路上,這時節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這些人中有作兵士打扮送遞文件的公門中人,有向遠親奔差事的人,有騎了馬回籍的小官,有行法事的男女巫師,別忘記,這种人有時是穿了鮮明紅色緞袍,一邊走路一邊吹他手中所持鑲銀的牛角,招領到一群我們看不見的天兵天將鬼神走路的。單獨的或結伴的走著。最多的是小商人,這些活動分子,似乎為了一种行路的義務,長年從不休息,在這官路上來往。他們從前一輩父兄傳下的習慣,用一百八十的資本,同一具強健結實的身体,如云南小馬一樣,性格是忍勞耐苦的,耳目是聰明适用的;憑了并不有十分把握的命運,只按照那個時節的需要,三五成群的扛負了棉紗,水銀,白蜡,棓子,官布,棉紙,以及其他兩地所必需交換的出產,長年用這條長長有名無實的官路,折磨他們那兩只腳,消磨到他們的每一 個日子中每人的生命。 因為新年的過去,新貨物在節候替移中,有了巨量的吞吐出納,各處春貨都快要上市了,加之雪后的春晴,行路方便,這些人,各在家中先吃得飽飽的,睡得足足的,選了好的日子上路。官路上商人增加了許多,每一個小站上,也就熱鬧了許多。 但吹花送寒的風,卻很容易把春雨帶來。春雨一落后,路上難走了。在這官路上作長途跋涉的人,因此就有了一种災難。落了雨,日子短了許多,許多心急的人,也不得不把每日應走的里數縮短,把到達目的地的日子延長了。 于是許多小站上的小客舍里,天黑以前都有了商人落腳。 這些人一到了站上,便象軍隊從遠處歸了營,紀律總不大整齊,因此客舍主人便忙碌起來了。他得為他們預備水,預備火,照料一切,若客人多了一點,估計壇子里余米不大敷用時,還得忙匆匆的到別一家去借些米來。客人好吃喝時,還得為他們備酒殺雞。主人為客燒湯洗腳,淘米煮飯,忙了一 陣,到后在灶邊矮腳台凳上,辣子豆腐牛肉干魚排了一桌子,各人喝著滾熱的燒酒,嚼著粗糲的米飯。把飯吃過后,就有了許多為雨水泡得白白的腳,在火堆邊烘著,那些善于說話的人,口中不停說著各樣在行的言語,談到各樣撒野粗糙故事。火光把這些饒舌的或沉默的人影,各拉得長短不一,映照到牆上去。過一會,說話的沉默了。有人想到明早上路的事,打了哈欠,有人打了盹,低下頭時几几乎把身子栽到火中去。火光也漸漸熄滅了,什么人用鐵火箸攪和著,便驟然向上卷起通紅的火焰。外面雨聲或者更大了一點,或者已結束了,于是這些人,覺得應當到了睡覺時候了。 到睡時,主人必在屋角的柱上,高高的懸著一盞桐油燈,站到一個凳子上去把燈芯爬亮了一點,這些人,到門外去方便了一下。因為看到外面极黑,便說著什么地方什么時節豹狼吃人的舊話,雖并不畏狼,總問及主人,這地方是不是也有狼把雙腳搭在人背后咬人頸項的事情。一面說著,各在一 個大床舖的草荐上,揀了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擁了發硬微臭的棉絮,就這樣倒下去睡了。 半夜后,或者忽然有人為什么聲音吼醒了。這聲音一定還繼續短而洪大的吼著,山谷相應,誰個听來也明白這是老虎的聲音。這老虎為什么發吼,占据到什么地方,生誰的气? 這些人是不會去猜想的。商人中或者有販賣虎皮狼皮的人,听到這個聲音時,他就估計到這東西的价值,每一張虎皮到了省會客商處,能值多少錢。或者所听到的只是遠遠的火炮同打鑼聲音,人可想得出,這時節一定有什么人攻打什么村子,各處是明亮的火把,各處是鋒利的刀,無數用鍋煙涂黑的臉,在各處大聲喊著。一定有砍殺的事,一定有婦人惊惊惶惶哭哭啼啼抱了孩子,忙匆匆的向屋后竹園茨棚跑去的事,一定還有其他各樣事情。因為人類的仇怨,使人類作愚蠢事情的机會,實在太多了。但這類事同商人又有什么關系?這事是決不會到他們頭上來的。一切搶掠焚殺的動机,在夜間發生的,多由于冤仇而來。听一會,鑼聲止了,他們也仍然又睡著了。 有一天,有那么兩個人,落腳到一個孤單的客棧里。一 個扛了一擔作賬簿用的棉紙,一個扛了一擔染色用的五棓子。 他們因為在路上耽誤了些時間,掉在大幫商人后面了几里路,不能追赶上去。落雨的天气照例斷黑又极早,年紀大一點的那個人,先一口腹中作瀉,這時也不愿意再走路了,所以不到黃昏,兩人就停頓下來了。 他們照平常規矩,到了站,放下了擔子,等候燒好了水,就脫下草鞋,一同在灶邊一個木盆里洗腳。主人是一個孤老,頭上發全是白的,走路腰彎彎的如一匹白鶴。今天是他的生日,這老年人白天一個人還念到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來那么兩個客人了。兩個客一面洗腳,一面就問有什么吃的。 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說:“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沒有了。” 年青那個商人說:“你們開舖子,用豇豆待客嗎?” “平常有誰肯到我們這里住?到我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 個火吃一袋煙的過路人。我這干豇豆本來留著自己吃的,你們是我這店里今年第一人客。對不起你們,馬馬虎虎湊乎吃一頓吧。我們這里買肉,遠得很,這里隔寨子,還有二十四 里路,要半天工夫。今天本來預備托人買點肉,落了雨,前面村子里就無人上市。” “除了豇豆就沒有別的嗎?”客人意思是有沒有雞蛋。 老人說:“還有點紅薯。” 紅薯在貴州鄉下人當飯,在別的什么地方,城里人有時卻當菜,兩個客人都听人說過,有地方,城里人吃紅薯是京派,算闊气的,所以現在听到說紅薯當菜就都記起“京派”的稱呼,以為非常好笑,兩人就很放肆的笑了一陣。 因為客人說餓了,這主人就爬到凳子上去,取那些挂在梁上的紅薯,又從一個壇子里抓取干豇豆,坐到大門邊,用力在一個小砧上,軋著那些豇豆條。 這時門外邊雨似乎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開了眼,云開處皆成為桃紅顏色,遠處山上的煙霧好象极力在凝聚,一 切光景在到黃昏里明媚如畫,看那樣子明天會放晴了。 坐在門邊的主人,看到天气放了晴,好象十分快樂,拿了篩子放到灶邊去,象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語說著:“晴了,晴了,我昨天做夢,也夢到今天會晴。”有許多鄉下人,在落春雨時都只夢到天晴,所以這時節,一定也有許多人,在向另一個人說他的夢。 他望著客人把腳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了兩雙鞋子來給客人。那個年青一點的客,一面穿鞋一面就說:“怎么你的鞋子這樣同我的腳合式!” 年長商人說:“老弟,穿別人的新鞋非常合式,主有酒吃。” 年青人就說:“伯伯,那你到了省城一定得請我喝一杯。” 年長商人就笑了:“不,我不請你喝。這兆頭是中在你討媳婦的,我應當喝你的喜酒。” “我媳婦還在吃奶咧。”同時他看到了他伯伯穿那雙鞋子,也似乎十分相合,就說:“伯伯,你也有喜酒吃。” 兩個人于是大聲的笑著。 那老人在旁邊听到這兩個客人的調笑,也笑著。但這兩雙鞋子,卻屬于他在冬天剛死去的一個儿子所有的。那時正似乎因為兩個商人談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青人看到老頭子孤孤單單的在此住下,有點怀疑,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個人在這里住嗎?” “我一個人。”說了又自言自語似的,“噯,就是我一個人。” “你儿子呢?” 這老頭子這時節,正因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青人相象,所以本來要說“儿子死了,”但忽然又說:“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那年長一點的商人,因為自己儿子在讀書,就問老板,在前面過身的小村子里,一個學塾,是“洋學堂”還是“老先生”? 這事老板并不明白,所以不作答,就走過水缸邊去取水瓢,因為他看到鍋中的米湯漲騰溢出,應當取點米汁了。 兩個商人□了鞋子,到門邊凳子上坐下,望到門外黃昏的景致。望到天,望到山,望到對過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開得黃澄澄的,好象散碎金子)。望到踏得稀爛的那條山路(估晴過三天還不會干)。一切調子在這兩個人心中引起的情緒,都沒有同另外任何時節不同,而覺得稍稍惊訝。到后倒是望到路邊屋檐下堆積的紅薯藤,整整齊齊的堆了許多,才詫异老板的精力,以為在這方面一個生意人比一個農人大大不如。他們于是說,一個跑山路飄鄉商人不如一個農人好,一 個商人可是比一個農人生活高。因為一個商人到老來,生活較好時,總是坐在家里喝酒,穿了龐大的山狸皮襖子,走路時搖搖擺擺,气派如一個鄉紳。但鄉下人就完全不同了。兩叔侄因為望到這些干藤,到此地一錢不值,還估計這東西到城里能賣多少錢。可是這時節,黃昏景致更美麗了,晚晴正如人病后新愈,柔和而十分脆弱,仿佛在微笑,又仿佛有种憂愁,沉默無言。 這時老板在屋里,本來想走出去,望到那兩個客人用手指點對面菜畦,以為正指到那個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得有他的儿子,是在這人死過一天后,老年人背了那個尸身,埋在自己挖掘的土坑里,再為他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做成小墳,留下個標志的。 慢慢的夜就來了。 屋子里已黑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門外邊的兩個商人,回 頭望到灶邊一團火光,老板卻痴坐在灶邊不動。年青人就喊他點燈,“老板,有燈嗎?點個火吧。”這老人才站起來,從灶邊取了一根一端已經燒著的油松樹枝子,在空中划著,借著這個微薄閃動的火光去找取屋角的油瓶。因為這人近來一 到夜時就睡覺,不用燈火也有好几個月了。找著了貯桐油的小瓶,把油倒在燈盞里去后,他就把這個燃好的燈,放到灶頭上預備炒菜。 吃過晚飯后,這老人就在鍋里洗碗,兩個商人坐在灶口前,用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望到那些松枝著火時,訇然一 轟的情形,覺得十分快樂。 到后,洗完了碗,只一會儿,老頭子就說,應當去看看睡處,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 把住處看好后,兩個商人仍然坐在灶邊小凳子上,稱贊這個老年人的干淨,以為想不到床舖比別處大店里還好。 老人說是要睡,已走到他自己那個用木頭隔開的一間房里睡去了。不過一會儿,這人卻又走出來,說是不想就睡,傍到兩個商人一同在灶邊坐下了。 几個人談起話來,他們問他有六十几,他說應當再加十 歲去猜。他們又問他住到這里有了多久,他說,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們問他還有多少親戚,在些什么地方,他就象為哄騙自己原因的樣子,把一些多年來已經毫無消息了的親戚,一一的數著,且告訴他們,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們問他那個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什么時候回來看他一次,他打量了一下,就說:“冬天過年來過一次,還送了他云南出的大頭菜。” 說了許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話,自己為什么有那么多話可說,使他自己也覺得今天有點奇怪。平常他就從沒有想到那些親戚熟人,也從不想到同誰去談這些事,但今天很顯然的,是不必談到的也談到,而且近于自慰的謊話也說得很多了。到后,商人中那個年長的,提議要睡了,這侄儿卻以為時間還太早了一點,托故他還不消化,要再緩一點。因此年長商人睡后,年青商人還坐到那條板凳上,又同老頭子談了許久閒話。 到末了,這年青商人也睡去了,老頭子一面答應著明天早早的喊叫客人,一面還是坐在灶邊,望著灶口的閃爍火光,不即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們起來時,屋子還黑黑的,到灶邊去找火媒燃燈,希奇得很,怎么老板還坐在那凳上,什么話也不說。開了大門再看看,才知道原來這人半夜里死了。 這兩個商人到后自然又上路了。他們已經跑到鄰近小村子里,把這件事告給了村子里人,且在住宿應給的數目以外,另外加了一點錢。那么老了一個孤人,自然也很應當死掉了,如今恰恰在這一天死去,幸好有個人知道,不然死后到全身爬得是蛆時,還恐怕不會被人發現。鄉下人那么打算著,這兩個商人,自然就不會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難了。在路上,他們又還有路上的其他新事情,使他們很自然的也就忘掉那件事了。 他們在路上,在雨后崩坍的土坎旁,新的翻起的土堆上,發現印有巨大的山貓的腳跡,知道白天這地方是人走的路,晚上卻是別的東西走的路,望了一會儿,估計了一下那腳跡的大小,過身了。 在什么樹林子里,還會出人意外發現一個希奇的東西,懸在迎面的大樹枝椏上,這用繩索兜好的人頭,為長久雨水所淋,失去一個人頭原來的式樣,有時非常象一個女人的頭。但任何人看看,因為同時想起這人就是先一時在此地搶劫商人的強盜,所以各存戒心,默默的又走開了。 路旁有時躺得有死人,商人模樣或軍人模樣,為什么原因,在什么時候死到這里,無人過問,也無人敢去掩埋。依然是默默的看看,又默默的走開了。 在這條官路上,有時還可碰到二十三十的兵士,或者什么縣里的警備隊,穿了不很整齊的軍服,各把長矛子同發銹的快槍扛到肩膊上,押解了一些滿臉菜色受傷了的人走著。同時還有些一眼看來尚未成年的小孩子,用稻草扎成小兜,裝著四個或兩個血淋淋的人頭,用桑木扁擔挑著,若商人懂得規矩,不必去看那人頭,也就可以知道那些頭顱就是小孩的父兄,或者是這些俘虜的伙伴。有時這些奏凱而還的武士,還牽得有极膘壯的耕牛,挑得有別的家里雜用東西。這些兵士從什么地方來,到什么地方去,奉誰的命令,殺了那么多人,從什么聰明人領教學得把人家父兄的頭割下后,卻留下一個活的來服務?這都象早已成為一种習慣,真實情形誰也不明白,也不必須過問的。 商人在路上所見的雖多,他們卻只應當記下一件事,是到地時怎么樣多賺點錢。因為這個理由,所以他們同稅局的稽查驗票人,在某一种利益相通的事情上,好象就有一种希奇的“友誼”或諒解必須成立。如何達到目的,一個商人常常在路上也很費思索的。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