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盡責


  八年前國共兩分裂時,湖南省發生了一個清党運動,各地方皆有許多許多青年,從縣或區党部与學校課堂里,被人簇擁去割下頭顱示眾,或在什么會場上与請愿地方,當場用火器掃射而死。這類流血事情雖小鄉小鎮也受了傳染,損失簡直無從統計。這些流血的青年,有的年齡不過十四五歲,(其中女的不少,瀏陽地方還殺過十三歲的女孩子!)當時那么大規模流血,或許有他必需如此處置的理由,認為殺人便是在那里“盡最高的責任”。這一來,活人的記憶里,便只能永遠保留了一個痛苦印象了。若用它來与目前讀經運動相對照,更顯得我們原來還是活在中古時代,而且歷史還正在倒退,使人對于中國明日的一切,有點茫然了。歷史如果象一 個環,那么,再過十年,倒回來的是個什么世界?是禮樂复古,王道治世,戴花翎的長驅入關,還是……歷史照例不會如一個環。雖然有些人怀了這种迷信,迷信背后且有种种促成的原因,使少數讀書人亦不免一時蔽于迷霧中,以為歷史可以逆轉,循古是一條出路。然而不成。一 切水皆得向海洋流去。最聰明的政治家,他知道有個“明天”,必更注意那個“明天”,而且是個想出辦法去如何安排一切使合于明天環境的人。他不會為過去發迷,且絕不誤解歷史,以為用“過去”可以安頓“將來”。他明白“今古不相法”。他相信在人事上順逆之間,就寓有個人權勢与民族生命存亡之兆。聰明治國者若具有一分聰明九分勇敢的精神,憑這一分聰明應知道歷史是怎么回事,那九分勇敢必可造成一 頁新的歷史。若具有九分世故一分傻干的精神呢,這九分世故使他趨于保守,那一分傻干也仍然會否認歷史向前直闖。若除了十分迷信他無所有,除了迷信舊的方式,用它來對付當前与未來一切,不作別种新的打算,國家不會上軌道,有秩序,即想維持現狀,事勢也不許可的。
  如今南北有四省皆已提倡讀經,這原因當由于各省負責者明白國家樣樣不如人,一切干不過人,“攘外必先安內”,總得想一條出路。我們不妨相信,這找出路的動机是值得尊敬的。但這些為國家想出路的人,大多數是久歷戎行,自以為在盡瘁國事的軍人。他們從戲劇或什么書上知道歷史上有個伍子胥,有個岳飛,被后世稱為忠臣(國家這時節是需要忠臣的時節)。時勢既然還不許他們作伍子胥,又不可能作岳飛。
  身邊几個划策設計的幕僚,則尚未忘卻革命軍北伐時代所受青年人的輕視与忽視,一面看看時代風气,影響到家中儿女如夫人的行動也真不小,因此“儒道治國”,用經書困辱青年人的政策,先在“文治派”心中成為一個公私兩便的有力觀念,一有机會時,把它貢獻給省主席,省主席大約也想想:“老的給他一碗飯吃就行了,平時搗亂的全是年輕人,這倒是一著棋。”因此讀經救國的空气,由南而北,很自然的慢慢地“來”了。据他們的意見,這自然是中國一條出路。他們想出這條“路”的原因,除如上述及以外,不容易尋覓更好的解釋了。
  不拘某种經書,盡青年人熟讀成誦,實在無從使他們應付明日中國的种种困難,那是顯而易見的。就因為中國目前并不是被符咒弄坏的,符咒當然也不能使它即刻轉好。負責者倘若真關心國家的將來,能為國家打算盤,又要來盡一种“最高的責任”時,或想訓練青年,得到青年,皆絕不宜用枯燥經書的誦讀來折磨他們的神經,卻正需要無數活潑新鮮玩意儿,排泄他們的感情,爬梳他們的郁積,發揚他們的志气。
  与其要他們注意兩千年前的斷爛朝報,簡易人生觀,瑣碎而不切于時代的喪葬禮制,就不如用國家力量,集合國內專家,把國民所必需的几种基本道德,加以討論,用一個新的方法,編成些簡明合理与現代精神不相違悖的出版物、電影,以及一切游戲玩具,廣播流傳,有力而易于收效。如只會單純提倡讀經,經書不發生影響,則糟蹋國民精力,毫無代价。若發生影響,使全國人民盡成及格秀才,更挫折國民應付當前与未來環境的勇气。總而言之,從大處看,這時代實行讀經即近于民族自殺,凡已經實行讀經的省分,皆是已經起始在那里自殺。這些官家如此熱心,實因為這些官家歷史知識不如內戰經驗充分,把复雜社會看得同簡單兵士一樣,因此方法誤用。他們在“盡責”,可并不知道是在誤國害人。
  如今援引歷史提倡讀經的人,既不明經,也不習史,讀經又好象已漸漸見諸實行,國內研究經史的專家,到說話的時候了,應當各自老老實實發表一些大膽而公正的意見,糾正這個行將普遍傳染的風气,方是道理。“儒道治國”不是句可笑的話語,過去某一時代曾有人用它統一安定過中國。然而如今來運用這個政策的人,至少得先弄明白經書的坏處与好處,看清時代,看清環境,方能行使這個政策。何況我們還有個教育部,各省勒迫大小學生讀經,教育部當局似乎也得盡點責任,向國民說明教育部對于這件事的態度(我知道許多人皆希望教育部能在讀經一件事情上表示一點態度)。若不承認讀經是大中小學課業內的事,那么,有些省分業已施行的辦法,值得注意。若承認讀經是必需的事,那么,所有課程標准得根本改變,決不宜那么含含混混下去,使作教員作學生的徘徊歧途,不知所從。
  我希望盡責任的感覺,在教育部同專家方面,也不下于各省主席。大家都愛國,都希望中國有出路,且都承認中國得找尋一條比較方便的出路。既然有人在提倡讀經了,這是不是一條出路?路走不走得通?公平的討論決不犯什么罪。若因為提倡的是另一种人,其余各方面就避嫌不便說話,那是逃避責任,此后讀經所發生的惡果,算起賬來諸公都應記上一筆。

                       一九三五年四月

  ------------------
  网絡圖書 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