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戒壇瑣記


  常听人說戒壇,今年七月十八日犯盛暑而去,路由門頭溝,距寺二十五里。二十日歸,由長辛店,距寺三十里,歸途風景較好,且得在前門下車,足償五里之勞倦矣。
  戒壇非寺名,大家呼之曰戒壇寺。且有書作戒台者。書之者誰?廟里和尚也。在大灰厂親見一寺額曰“戒台下院”。
  是非和尚而何?以名從主人之誼,和尚也會錯么?
  式壇雖非寺名,而寺确以戒壇名。假如你在北京沒頭沒腦的對人說起万壽禪寺來,能領會的恐十無一二。水竹村人說“夫戒壇之名于幽并,垂二千年,寺于唐,壇于遼,奐輪于金,易名踵飾于明”,(民十徐世昌碑記,在千佛閣右)。這是頗中肯要的;雖然“垂二千年”,不免夸張,就建寺算起,也只有一千三百年。名說唐朝的古跡,恐怕是一荒山小廟耳,至遼壇之,衣缽傳流而名亦盛。因為它在京几附近,地靈則人杰,它的檀越有明朝的太監,清朝的王爺,民國的偉人(這個朝字似乎只好省去。)他們原都是福人了。“享福人福深還禱福”,不也是人情嗎?
  然而我對于這“人情”,有一點點的不快——不,覺得有點無聊而已,四五歲就入寺卦名為僧,對于菩薩天王有一种親切而兼怖畏之感,甚至于眼里夢里都被這些偶像所纏扰,至今未已。這個童年的印象,留下一种對于寺廟的期待。在這個年頭,說起來也真可笑,我還希望嗅著一种純粹的檀香的气息。
  假如“辨證”起來,不曉得又該摔几回跤。幸而我不會,所以即使摔跤也不大覺得。可怜!在這儿自然又是摔跤。我非但聞不著純粹的沉檀,反而時刻被濃厚的金銀气,銅气,銅臭,吞沒那空幻的憧憬。你瞧,這于我即使不是不快,至少也有點無聊不是。
  從前有個和尚對人訴苦,出息怎么少,管理怎么難,施主們的酬應怎么繁多,……那人只得懇切地勸慰道,“你不如出了家罷。”而今,所謂馳名幽并垂二千年之戒壇,不殊眼下的蓬瀛,上人們要否再試一試呢?
  三天都沒有住完全,無知饒舌,罪過罪過。還是說說寺吧。寺的根基以碑證之,先從明中世說起,遼金碑碣,已無片石。入寺門右牆有碑,北向,此碑乃余在寺所見最古者,以露置北風下,遂致殘蝕。茲節錄其文。
  敕賜万壽禪寺碑記
  ……北京阜成門之西兩舍許馬鞍山故有大慧聚寺遼清甯中A以他碑參證乃普字也大師之所建也大精究佛乘兼通儒理見知于道宗有戒淨天心月一輪之褒時授崇祿大夫守司空官傳菩薩建茲掠鐘謁倫笞鶻涮升壇演戒四時不息所度善信三百餘万(三字不甚清晰或作五字)此創寺初祖也自是繼住持者代有顯人寺故有說法台談經石錦繡川伏虎岩化陽洞尸羅壇十境代更運移洊罹兵燹棟宇墮阤境亦荒寂英偶偕同志阮簡陳衛平安武豆裴發因暇往游顧山川之佳胜撫遺跡之宛然共發誠心圖复舊剎遂舉圣所賜金幣諏日之吉僦工購材作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羅漢外作四天王殿左作伽藍殿右作祖師殿東西有外作演論之堂居僧之齊庖庫廩也瘓弒外建三閣環以周垣巋焉寶坊加于舊觀經始于宣德九年成于正統五年謹以聞万壽禪寺……扯字)七年四月初八日司禮監太監王鎮(此字似經改鑿)等謹記
  綜觀碑文,其經營始甲寅終庚申,凡七年。万壽之所以得名,乃頌圣耳。最錯雜的是具名之處,文中有一“英”字,而結末則曰“王鎮”。我們都知道,正統時的司禮太監王振,應由他領銜,而碑作鎮不作振。据《人名大辭典》頁一五六其時有一王鎮,乃外戚非奄寺,与碑記所記官階不同。頗疑此一字經后人改鑿,碑上的痕跡還看得出。嘉靖碑作王振。文中的“英”字更不可解,稱阮簡等為同志,疑亦宦官,而不可考。《辭典》頁一一○有一“王英”,永樂進士,逮事英宗,以文筆名,豈其人歟?然王振王鎮皆姓王,此“英”不知何英,未必就姓王也。此碑陰有寺僧名。
  寺門內,左牆南向,有“敕論”碑。此碑与前一碑字体均美,以南向,故較前者完好。
  皇帝敕論官員軍民諸色人等朕惟佛教肇自西方流傳東土慈悲利濟功德無量故皇度賴之尊安群迷資其覺悟自昔有國家者未當不崇奉焉都城之西有胜剎曰万壽禪寺實古跡道場天下僧俗受戒之處正統年間鼎新修建仍舊開立戒壇導誘愚蒙使皆去惡為善邇來四十余年矣(按自正統五年至成化十五年,恰四十年,從正統初年計,得四十余年。)其界東玉石山儿西至羅喉岭南至南山北至車營儿山林田園果樹土產遞年給辦香火供獻之用近被無藉軍民人等牧放牛馬砍伐樹株作踐山場又有恃強勢要私開煤窯挖通壇下將說戒壇蓮花石座并折難殿積漸拆動司設監太監王永具悉以聞特降勒護持之升住持僧德今為僧錄司右覺義仍兼本寺住持俾朝夕領眾焚修祝贊為多人造福今后官員軍民諸色人等不許侮慢欺凌一應山田園果林木不許諸人騷扰作踐煤窯不許似前挖掘敢有不遵朕命故意扰害沮扰其教者悉如法罪之不宥故論成化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京西門頭溝一帶均產煤,是一個生計的問題,至今還糾纏不歇。寺門左東向,有“戒壇禁廿記”,乃壬戌九月所建,(民十一)碑陰題名有李國杰世績紹英張動張作霖張敬堯陳光遠李純塔旺布理甲拉車林巴布業喜海順曹汝霖王怀慶錢能訓等人。闊人要造福,窮人要吃飯,結果是石頭倒霉。
  入寺門左東向,有“賜進士出身翰林院侍讀東里高拱撰”碑。高拱后來屢入相,做到中极殿大學士,在這時候卻著實恭維這位馬公,肉麻得緊,試讀其文。
  馬鞍山有万壽禪寺者舊名慧聚蓋唐武德五年建也(六二二)時有智周禪師隱跡于此以戒行稱遼清宁間有僧法均同馬鳴龍樹咸稱普賢大士則建戒壇一座俾四方僧眾登以受戒至今因之我朝宣德間司禮太監阮簡复加修茸又建塔四碑四請知幻大士名道孚者以主其教正統五年司禮太監王振奏請更名于是賜額万壽禪寺詔取無際大方等十人為傳戒宗師開壇說戒而茲寺益為盛矣歷歲既久复就傾圮神栖勿膀徒(徒之誤)旅罔依乃御馬太監為公等發貲重建壇內五殿暨大雄天王殿千佛閣金剛伽藍祖師堂鐘鼓二栖皆撤而新之而又創立真武殿一齊說堂宗師府浴堂各一廊廡若干楹又穿井一以利朝夕修路五里以利往來經始于嘉靖庚戌季春至丙辰仲夏告竣蓋頹者興闕者備俾數千年之遺跡煥然完美者馬公之功也乃因承奉希誠王公托予紀其事予聞馬公貴在貂玸受恩弘厚而能翼翼小心敦修行誼其事主忠而勤其處友和而信其逮下恕而慈其濟人利物常若不及今年己七十而好善之心鞍鞍不倦觀于此舉可知也予故特為表述俾后之歷此者不獨考其營建之跡而亦有以知其為人則馬公之令譽固可以傳之無也馬公名玉字潤卿號松庵順天府之薊州西關廂人也記之日落成日也大明嘉靖三十五年歲次丙辰夏吉日立此文敘述极詳,經過這一次修理,戒壇的規模大致确定了。從庚至丙也是七年,看這情形也沒有全完工,所以在四十四年又立一碑,就在它的右邊,乃各太監捐貲題名,碑額“万古流芳”四篆文,起首有一小引,題名分上中下三排,照式錄之。碑陰有寺僧題名。
  欽差總督東厂贈
  司設監太監韋暹
  司禮監太監焦忠
  司禮監太監麥福
  司禮監太監芮景賢
  司禮監太監高忠
  司禮監太監王利
  司設監太監暨擢
  御馬監太監李銘
  御馬監太監劉大用
  內官監太監張寶
  御馬監太監馬興
  御馬監太監馬用
  內官監太監韓鋼
  內官監太監左清
  內官監太監徐登
  御馬監太監張暹
  御馬監太監田籍
  御馬監太監李江
  御用監太監金梗
  御馬監太監趙相
  內官監太監馬清
  御馬監奉御段儒
  御馬監奉御譚深
  御馬監右監丞張賢
  御馬監右監丞姜欽
  北安門奉御李杰
  大明嘉靖四十四年歲次乙丑孟夏吉日建十年之后,募款方齊,可見工程之大。明代兩次大規模的修都成于太監之手,皇帝是傀儡,士大夫是幫閒。北京附近諸剎,大都成于明代宦寺之手,固不獨戒壇如此。到了清代恭親王奕l,是戒壇的一個大檀越,古之北宮,今曰慧聚堂者,即他所修建。在千佛閣左,東向,有光緒十七年他所立碑。錄其起首一段。
  神京巨川為桑乾河渡河西南數十里云山重疊羅喉岭東西環抱中豁然開朗剎宇軒赫者戒壇也民國的碑,上文已說到,徐世昌的碑在閣右,白廷夔撰的禁廿記在寺門內,以外更有小碑,瑣屑不足錄。綜觀三代所立碑碣,明碑最可觀,以后便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民國所建,簡直不大像個樣子,不論其內容如何,只看外表,已有江河日下之景象。
  尾聲:明之宦官,清之親貴,民國的所謂偉人,他們都是戒壇的護法,他們清夜捫心,都發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弘愿,對不起,三朝也者(民國姑且以十七年算做一朝)恰好分別斷送于這三种人的手里。我雖不懂歷史,憑我的記憶,也總該不曾冤枉了他們,(有如這個王振就親手把皇帝當個“孤釘”壓在土木的“椿”上,直到英宗复辟以后還在想念他老,你道怪不怪?)不知佛法無靈,辜負了諸大檀越的善信呢?也不知富貴的纏綿,使菩薩唯有長歎?總之,都說不上來。況且游山玩水,也就罷了,傷今吊古,毋乃多事。然而空繞了這么一個彎嗎?也不。左右這么一看,和尚出家的問題從此不妨丟開手,那檀香气息的會不會有,居士們也早已眼底雪亮,不待貧僧饒舌了。

  一九三二年九月八日燈下。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