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造人


  我一向是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于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于小孩則是尊重与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這“后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里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面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地嚇唬一下。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儿童時代便把儿童心理忘得于干淨淨,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儿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与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触——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制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体,知道最細致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制造了一個人,然后半饑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机會——注定了。
  當然哪,環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成了克己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种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獸性的善。人之所以异于禽獸者并不在此。人之所以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种論調或者會被認為過于理智化,過于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例是比較“人性”的,因為是對于獸性的善的標准表示不滿。
  獸類有天生的慈愛,也有天生的殘酷,于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競爭中一代一代活了下來。“自然”這東西是神秘偉大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不能“止于自然”。自然的作風是惊人的浪費——一條魚產下几百万魚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單剩下不多的几個僥幸孵成小魚。為什么我們也要這樣地浪費我們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喂養,教養,處處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么多——憑什么我們要大量制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种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种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樣的不幸的种子,仇恨的种子!

  (原刊1944年5月《天地》月刊第7—8期合刊)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