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43年的一個炎熱的夏日,一輛破舊的卡車穿過荒蕪的、長滿深紅色高大雜草的田野,沿著進攻的紅軍師團車隊開辟的前進道路向前線飛馳著。卡車微微晃動著,在坑坑洼洼的地方顛簸著,搖搖晃晃的木頭車廂嘎嘎作響。被打坏的、布滿灰塵的車廂板上還可以勉強看到几條白杠和“戰地郵政”的字跡。車輪底下噴出一條灰色長龍,拖在后面,然后慢慢地四散在悶熱的、無風的空中。 在塞滿信件的車廂里,在一包包新出版的報紙上坐著兩個軍人,他們穿著夏天的軍用襯衫,戴著有淺藍色帽箍的軍帽,跟所有的貨物一起顛簸搖晃著。他們當中年輕的一位——從嶄新的,沒有壓緊的肩章就可以看得出來——是空軍上士。他頭發淡黃,長得清秀而勻稱,臉像少女一樣細嫩,仿佛透過他白晰的皮膚能看見血液似的。從外表上看,他只有十九歲左右,雖然他盡量使自己看上去像一位富有經驗的士兵——從牙縫里吐痰,聲音嘶啞地罵人,把自己的煙卷卷得手指那么粗,裝出一副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樣子——但是顯而易見,他是第一次上前線,而且非常激動。周圍的一切——不管是路旁炮筒扎進土里的被打碎的大炮,還是雜草叢中露著炮塔的蘇聯坦克;不管是那些大概被炸彈直接擊中,炸得滿地都是的德國坦克的殘片,還是那些已經長滿青草的彈坑;也不管是士兵挖出來又被放置在新渡口邊上的一堆堆反坦克地雷,還是遠處草叢中閃光的德國士兵墓的白樺木十字架——這些戰斗后的痕跡,以及那些前線戰士的目光根本不去注視的种种痕跡——都使年輕人感到新奇、震惊。對他來說,這一切是那樣宏偉壯闊,意義重大,而且异常有趣。 恰恰相反,從年輕人的同伴,一名上尉身上,可以准确無誤地推測出他是一位有經驗的前線戰士。乍一看,可能認為他不過二十三四歲,但是再仔細看看他那黝黑的、風吹日晒的臉龐,眼角、額頭、嘴角布滿的細密皺紋,看看那雙沉思、疲憊的烏黑的眼睛,就可以再給他加上十歲。他的目光漠然地向四周掃視了一下。不論是四處被炸得扭曲的武器銹片,還是卡車隆隆駛過的被燒毀的村庄死气沉沉的街道,就連蘇聯飛机的一塊塊殘骸——稍遠的地方堆放著的一小堆灰色的破碎鋁片,殘破的馬達和一塊帶紅星与編號的机尾——所有這些使年輕人臉色發紅、心里發顫的景象都沒有令他感到惊奇。 軍官用一捆捆報紙為自己堆成了一個舒适的安樂椅。他把下頦抵在那根鑲著金字、奇特而沉重的烏木手杖上打起瞌睡來。有時他好像從瞌睡中醒過來,幸福地向四周看看,貪婪地用整個胸膛呼吸著炎熱芬芳的空气。忽然,他在路旁海洋般繁茂的紅色雜草的上空發現遠處有兩個勉強看得見的小黑點,仔細一看原來是兩架在空中不緊不慢地飛行著,好像在互相追逐的飛机,他的精神突然為之一振。他的眼睛放出光彩,清秀高挺的鼻梁下的鼻孔抽動著。隨后,他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兩個勉強看得見的黑點,一邊用手敲著駕駛室的頂蓋喊著: “發現敵机!轉彎!” 他站了起來,一邊用老練的目光估計著地形,一邊用手向司机指了指小溪旁那粘土質的谷地,谷地上長滿各款冬草那灰色粗糙的龍須根和一片片金色的石竹。 年輕人蔑視地微微一笑。飛机肆無忌憚地在遠處翻著跟頭,看起來它們對這輛在荒涼空曠的原野上揚起巨大灰塵的單個卡車毫不在意。但是,他還沒來得及反對,司机已經從路上拐了彎。于是卡車的車身軋軋作響,迅速向谷地駛去。 上尉立刻從車廂里爬了出來,蹲在草地上,警惕地向路上張望著。 “您是怎么了,真是的……”年輕人嘲笑地望了他一眼,開口說道。 就在這時上尉扑倒在草地上,并厲聲喊道: “趴下!” 這時傳來了馬達震耳欲聾的吼聲,兩個巨大的黑影振動著空气,可怕地轟鳴著,緊貼著他們的頭頂飛馳而去。這一切并沒有使年輕人覺得十分可怕:兩架普通飛机,也許是自己人的飛机。他環顧四周,忽然看到一輛停放在路旁的生銹的卡車翻倒在地,冒著煙,迅速地燃燒起來。 “瞧,他們投的是燃燒彈。”司机微笑了一下,看了看被炮彈炸坏的,已經著火的車廂,“是專炸汽車的。” “是偵察机。”上尉平靜地說,他伸開四肢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我們不得不等一會,它們很快就會飛回來。它們在掃蕩道路。朋友,把車開得遠點,開到那棵白樺樹底下。”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是那樣冷靜而自信,好像德國飛行員剛剛向他通知了自己的計划似的。跟在車上的還有一位姑娘——是一位軍事郵遞員。她臉色蒼白,沾滿灰塵的嘴唇上挂著迷惑的微笑,惊恐地望著平靜的天空。天空上一朵朵明亮的夏日白云流動著,繚繞著,飄浮著。正因為這樣,那位上土雖然很不好意思,還是隨便地說: “最好還是走吧,為什么浪費時間?命中注定要被絞死的人就不會被淹死。” 上尉平靜地咀嚼著草莖,他看了一眼年輕人。他那烏黑憤怒的眼睛里有一絲几乎察覺不到的善意的嘲笑。 “我說,朋友,趁早忘了這個愚蠢的諺語吧。還有,上士同志,在前線應該听上級的,命令你趴下就得趴下。” 他在草叢里找到了一根多計的酸模草,用指甲剝去了它的纖維皮,然后津津有味地咯吱咯吱地嚼了起來。這時又傳來了馬達隱隱約約的轟鳴聲,隨后剛才那兩架飛机緊貼著路面搖晃著机翼飛了過來——而且飛得這樣近,以至于能清楚地看到它們黃褐色的机翼和黑白色的十字,甚至能清楚地看到离得較近的那架飛机机身上畫著的黑桃“A”。上尉懶洋洋地采了几根雞冠草,看了看表,然后向司机命令道: “走吧!現在可以走了。朋友,讓我們快點离開這個地方,越遠越好。” 司机控響了喇叭,女郵遞員從谷地里跑了出來。她帶來了几枚挂在枝葉上的粉紅色的草莓,遞給了上尉。 “草莓快熟了……我們竟沒有感到夏天已經來臨了。”他說道,聞了聞草莓,隨后就像插花一樣把它們插到了軍用襯衫小兜的扣眼里。 “您怎么知道他們現在不會來了,我們可以走了呢?”年輕人問道。上尉沉默不語,他的身体隨著在坑洼里上下顛簸的卡車有節奏地搖晃著。 “事情并不那么深奧。這是‘密歇拉’,‘密—109’型飛机。它們的汽油儲量只夠飛四十五分鐘。它們的汽油已經用完了,現在加油去了。” 他輕描淡寫地解釋著這一切,好像難以理解,這么簡單的東西怎么能不知道。年輕人開始仔細地觀察天空。他想第一個發現飛翔的“密歇拉”。但是空气清新,充滿了濃郁茂盛的花草气息,塵土和晒得很暖和的大地的气息,草叢里的蟈蟈歡快有力地鳴叫著,一只云雀在這片荒涼的,雜草叢生的大地上空翱翔著,響亮地鳴叫著,以至于年輕人都忘了德國飛机,忘了危險,開始用愉快的、清脆的嗓子唱起了那首當時在前線備受歡迎的,反映一位戰士在窯洞里思念遠方的愛人的歌曲。 “你會唱‘山梨樹’這首歌嗎?”他的同伴忽然插嘴問道。 年輕人點了點頭,順從地唱起了這支古老的歌曲。上尉疲憊的、落滿灰塵的臉上蒙上了一層憂郁的色彩。 “不是這樣唱的,老伙計。你要知道,這不是流行歌謠,這是真正的歌曲。它應該用心靈去唱。”于是他用一种雖不是很高,但很准确的噪音輕輕跟著唱了起來。 一瞬間,汽車放慢了速度,女郵遞員從駕駛室里跳了出來。卡車行駛著,她敏捷地抓住卡車的攔板,用雙手把緊,縱身跳了上去,翻進了車廂。那里有一雙親切而有力的手抓住了她。 “我到你們這儿來了,我听你們在唱歌……” 在卡車叮當作響的顫動聲中,在蟈蟈賣力的瞿瞿鳴叫聲中,他們三個人開始合唱了起來。 年輕人走到一旁,他從背包里拿出來一只大口琴,一會地吹口琴,一會地合唱,一會儿用它來指揮,領唱著這首歌。在這條凄涼荒蕪的、好像用鞭子在這片多塵的,長滿高大野草的田野上抽打出來的通往前線的道路上,響亮而憂傷地飄蕩著這首歌。它是那么古老,又是那樣年輕,猶如炎熱的夏季里這片酷熱難忍的田野,猶如這溫暖芬芳的草叢中蟈蟈賣力的瞿瞿鳴叫,猶如夏日明亮的天空中云雀的啼鳴,猶如這片高遠而深邃的天空。 他們是那樣沉醉于歌聲里,以至于汽車突然剎車時,他們差點儿從報紙堆上摔下去。汽車在馬路中間停了下來,旁邊一輛被炸坏的載重三吨的汽車翻在溝里,灰突突的輪胎翻了過來。年輕人臉色蒼白,而他的同伴則迅速跨過車廂板,急忙向那輛翻倒的汽車走去。他的步伐奇怪而笨拙,像跳舞一樣。過了一會儿,司机從撞癟的駕駛室里拖出一個渾身是血的軍需大尉。他的臉大概是撞上了玻璃,被擦破了,弄得傷痕累累,變成了灰土色。 上尉扒開了他緊閉著的眼皮。 “他死了。”他邊說邊脫下軍帽,“里面還有人嗎?” “有。還有一位司机。”司机回答道。 “喂!干嗎站著?幫幫忙!”上尉向手足無措的年輕人吆喝道,“沒見過血嗎?要習慣習慣,以后得非看不可……這一定是那兩架偵察机干的。” 司机還活著。他閉著眼睛不時輕輕哼几聲,看不見他的傷口,但是很顯然,當那輛被炮彈擊中的全速前進的汽車被拋到溝里的時候,他的胸部撞到了方向盤上,而駕駛室的碎塊又把他壓到了方向盤上。上尉命令把他抬進車廂。他在傷員的身体下面舖上了自己那件嶄新漂亮、未曾穿過的軍大衣。這件軍大衣他總是用白棉布包著,小心翼翼地帶在身邊。他自己坐在車廂板上,把傷員的頭放在自己的膝蓋上。 “盡量開得快點!”他向司机命令道。 他小心地托著傷員的頭部,并對自己那种想入非非的念頭笑了起來。 當卡車駛進一條小村庄的街道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有經驗的眼睛一看就可以推測出這里是一個不大的空軍部隊的指揮所。几根電線在灰蒙蒙的李子樹的樹枝上和長在柵欄里干巴巴的小苹果樹上延伸著,繞過水井的取水吊杆和木柵欄的柱子。在房子附近通常總是放著農用大車,堆著犁耙的稻草棚底下,現在可以看見被撞坏的“愛莫奇卡”汽車和“維利斯”小汽車。小窗戶那昏暗的玻璃后面到處可見頭戴淺藍色帽箍軍帽的軍人們在晃動著,打字机劈啪作響,在一間電線密集的小屋子里還可以听到電報机有節奏的嘀嘀聲。 這個大小路口交叉處的小村庄位于凄涼的、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地帶,像自然保護區一樣被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下來。這足以說明,在德國人入侵以前,這一帶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有規律,就連那個長滿淡黃色浮萍的小池塘也蓄滿了清水。它像一個清涼的斑點在一排古老垂柳的樹蔭里閃亮著,一對紅嘴白鵝梳洗著羽毛,撥開叢生的浮萍,在水中游來游去。 傷員被抬進了一座挂著紅旗的木房里。然后卡車穿過小村庄,停在鄉村學校一座整齊的樓房前。憑著密布在被打碎的窗戶里的電線,以及站在門廳里的一位胸前挂著沖鋒槍的士兵,就可以猜出,這里是指揮部。 “我找團長。”上尉對勤務兵說。勤務兵正站在敞開的窗前解《紅軍戰士》雜志上的縱橫字謎。 跟在他身后的年輕人發現,在指揮部的門口上尉机械地整理好自己的軍用襯衫,用大拇指持平腰帶以下的部位,扣上領口,他也隨即效仿做了。現在,在各方面他都竭力模仿他那位沉默寡言,令他非常喜歡的同伴。 “上校沒有空。”勤務兵答道。 “請您報告說,我帶來了一封空軍總部干部處的緊急公函。” “請您稍候,他正在听空中偵察机組的報告。他吩咐不要打扰他。請您在房前的小花園里坐一會儿。” 勤務兵又聚精會神地解答縱橫字謎去了。來人走進了小花園,坐到了用磚精心砌成的花壇上的一條老式椅子上。花壇如今已經荒蕪了,野草叢生。戰前在這樣寂靜的夏日夜晚,年老的女教師工作之后一定會坐在這里休息。從敞開的窗戶里清晰地傳來兩個聲音,一個嘶啞的聲音激動地報告說: “就在通往大高拉霍沃和克列斯塔沃茲得維任斯基教堂的道路上,密集的卡車車隊在急速前進,看來,都是朝一個方向——朝前線去的。就在這個地方,在教堂附近的山谷里有許多坦克和卡車……我想是集結了大部隊……” “你為什么這樣想?”一個男中音插嘴說。 “我們遇到了非常強大的阻擊,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昨天這里什么都沒有,只有一些廚房冒著炊煙。我緊貼著房頂飛了過去,掃射一通想嚇唬嚇唬他們。叮是今天那里卻不得了!炮火猛烈……很顯然是向前線開去的。” “那么在‘了’字區域里情況怎么樣呢?” “這里也有行軍,只是動靜小些。在小樹林附近有大批坦克縱隊在行軍,大約有一百輛,一個梯隊接一個梯隊地延伸著,足足有五公里長。大白天就這樣行軍,也不掩蔽。這也可能是偽裝行軍……就在這里,在這里。后來在那里測定了炮兵的位置,就在前沿陣地邊上。還有許多彈藥庫,都用木柴覆蓋上了。昨天這些都沒有……是一些大倉庫。” “完了嗎?” “就這些了,上校同志。您讓我寫報告嗎?” “還要什么報告!立刻到軍部去報告!您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喂,勤務兵,叫我的‘維利斯’來!送大尉到空軍司令部去。” 團長辦公室設在一間寬敞的教室里。在一個牆壁用光禿的原木拼成的房間里總共只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擺著几個皮制的電話套,一個裝著地圖的飛行皮囊和一支紅鉛筆。上校是一位身材矮小,動作迅速,体格健壯的人。他兩手背在身后,順著牆在屋里走來走去。他思索著,兩次從站得筆直的飛行員身旁走過去,然后突然在他們面前停了下來,詢問地抬起削瘦剛毅的臉。 “上尉阿列克謝·密列西耶夫,”皮膚黝黑的軍官立正,行了軍禮,自我介紹道,“前來听您指揮。” “上土亞歷山大·彼得羅夫。”年輕人報告說。他努力把身体挺得更直,把軍用高筒皮靴在地板上敲得更響。 “團長伊万諾夫上校。”主人嘟噥說,“信函在哪儿?” 密列西耶夫動作麻利地從皮囊里取出信,交給了上校。上校草草地看了看送來的信,然后目光迅速地打量著來人。 “好,來得正是時候。只是為什么他們派來的這么少?”——然后忽然想起了什么,他的臉上掠過一絲惊奇:“請問,您就是密列西耶夫嗎?空軍司令部參謀長打電話跟我談起了您的情況。他告訴我,說您……” “這并不重要,上校同志。”阿列克謝有些失禮地打斷了他的話,“您允許我執行戰斗任務嗎?” 上校好奇地看了看上尉,然后贊許地笑了笑,點頭說: “對!……勤務兵,把他們送到參謀長那儿去,以我的名義去安排,給他們口糧,安排他們住宿的地方。還要告訴參謀長,把他們編入大尉切斯洛夫的近衛軍航空大隊。去執行吧。” 彼得羅夫覺得團長有點過于忙亂。密列西耶夫卻喜歡他。那些動作迅速,能立刻、輕易地理解一切,能准确地思考,果斷地作決定的人很合阿列克謝的口味。他們在小花園里偶然听到的空軍偵察兵的報告仍然在他腦中縈繞著。根据一個軍人所能理解的跡象看:根据他們從軍部出來后所走的道路都被堵塞了,只能用舉手示意的方式從一輛車換乘另一輛車前進這一點;根据每到夜晚路上的哨兵就嚴厲地要求汽車遵守隱蔽的命令,威嚇那些触犯者要射穿輪胎這一點;根据偏离前線公路那邊的小白樺林中集結了大量的坦克、卡車和人炮而變得嘈鬧和擁擠這一點;根据今天甚至在荒無人煙的野戰道路上他們也受到德國偵察机的攻擊這一點——密列西耶夫明白,前線暫時的平靜已接近尾聲了,就在這個地區德國人企圖進行新的進攻,這場進攻不久就會發生。紅軍指揮部知道這一點,并准備予以适當的回擊。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