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苟安人世,停歇在生命的彼岸,說到底,如此活著极為愜意。從此,無所期待、無所畏懼,所有的時光都酷似往日的記憶。這就是納迪娜不在身邊時我的發現。多么安宁啊!寓所的門再也不叮光作響,我可以与羅貝爾傾心交談,而不使任何人失望,我可以獨自消受夜晚,直到深夜,而沒有任何人叩響我的房門,我充分利用這一切机會。我喜愛潛入每一時刻中去,突然捕捉住過去。哪怕一分鐘的失眠也足夠發生奇跡:一扇敞開的窗戶,迎著三顆星星,這竟會使過去的一個個寒冬、圣誕節和冰封的原野重又顯現在眼前。在垃圾桶的翻動聲中,巴黎城的每個清晨從我孩提時代起一一蘇醒了。羅貝爾的書房永遠籠罩著那片熟悉的岑寂,他總在奮筆疾書,熬得雙眼通紅、雙耳發聾,對一切都無動于衷。然而,那些激動的低語聲對我來說是多么熟悉!他們一個個都新換了一副面孔,他們今天的名字叫勒諾瓦、薩瑪澤爾。可是,那灰色煙草的气味,那激烈的話聲,那和解的笑聲,我一一全都認出來了。夜晚,我靜听羅貝爾的故事,凝望著永恒的小紀念品、書籍、油畫,我經常自言自語,死神也許比我猜想的更要寬容。 想當初,我不得不把自己牢牢地囚禁在自己的墓穴中。如今,潮濕的街道上,迎面常常遇見身著條紋睡衣褲的男人:這是些首批返回家園的流放者。牆上、報上、許多照片向我們表明了在那過去的歲月里,我們甚至都沒有預感到“恐怖”一詞的含義。一批批新的死者又擴大了被我們的生命背叛了的死者的隊伍。在我的診室里,我經常看見一些苟延殘喘的幸存者找上門來,他們一個個都被過去的歲月攪得沒有片刻安宁。“我多么希望好好地睡上一夜而不回憶往事啊。”一位雙頰气色尚好,但頭發已經花白的大姑娘這樣哀訴道。一般說來,我善于保護自己。所有神經症患者在戰爭期間都抑制住了內心的發作,今天,他們一個個都瘋狂地進行報复,而我給予他們的只能是職業性的關怀。但是,面對這些重返家園的受難者,我感到羞恥:為自己康健的体魄,為自己居高臨下地准備開導他們感到羞愧。啊!我給自己提出的那一個個問題在我看來顯得毫無意義。不管世界前途如何,必須幫助這些男女忘卻過去、自我拯救。惟一的問題是我雖然連晚上都搭了上去,但每日的時間仍然太短暫了。 更何況納迪娜又回到了巴黎。她身后拖著一只大水手包,里面裝滿了誘人的紅腸、火腿、食糖、咖啡、巧克力。她從手提包里掏出了粘著糖粒的雞蛋糕點、長襪、鞋子、披巾、衣料、燒酒。“你們得承認我混得不錯吧!”她自豪地說。她身著一條蘇格蘭花呢裙,一件裁剪得体的紅色襯衫,外著一件輕柔的裘毛大衣,腳穿皺膠底鞋。“赶緊讓人給你做一件裙服,我可怜的母親,你确實也太寒酸了。”她向我怀里扔過一种呈絢麗秋色的、毛茸茸的衣料,對我說道。整整兩天,她情緒激昂地向我們描述葡萄牙的情況。她敘述得差勁极了,每當遇到詞語難以表達時,她便用手比划著湊合。她的話聲中躁動著某种強烈的不安情緒,仿佛迫切需要迷惑我們,以便從往事回憶中覓得樂趣。她傲慢地對住房進行了一番視察。 “你要明白:要擦這么些門窗玻璃!這么些地板!現在病人都涌來了,這些事情,你獨自一人再也無法應付了。” 羅貝爾也堅決主張請個幫手。可是,我實在有點厭惡讓人侍候,納迪娜卻說這純屬小資產階級的顧慮。她第二天就給我找來了一位年輕的女佣人,此人衣著講究,做事勤快,名叫瑪麗。可是,我卻差點在第一個禮拜就辭退了她。這些天,羅貝爾經常突然出門,那天,羅貝爾出門時,桌上亂七八糟扔著一些文稿,我听到他的書房里窸窣作響,打開門縫一看,見瑪麗正彎著身子在看那些書稿。 “您是在干什么名堂?” “我在整理。”瑪麗平靜地回答說,“我趁先生不在家整理整理。” “我早已跟您說過,決不要動這些書稿,您不是在整理,而是在看!” “我看不懂先生寫的字。”她遺憾地說,朝我微微一笑。她嬌小的面孔,臉色陰郁,即使咧嘴也露不出笑容。“見先生整日价地在寫,真有意思。他這些玩藝儿都是從腦袋里取出來的?我想看一看這在紙上到底像什么東西。我什么也沒有碰坏。” 我猶豫了一下,最后放棄了那個念頭。她整天盡打掃衛生、整理東西,多厭煩啊!盡管她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但看去并不愚笨。我理解她是在設法消遣消遣。 “算了。”我說,“可以后別再動。”我又補充了一句:“讀點東西,這讓您開心嗎?” “我從來沒有時間讀。”瑪麗回答道。 “您今天的活不是已經干完了嗎?” “我家里兄弟姐妹六個,我是老大。” “她不能學一個真正的職業,真可惜。”我心里在想。我隱隱約約地總想跟她談談,可我几乎看不透她,她十分內向。 “朗貝爾沒有打電話來。”納迪娜回家几天后,有一天對我說道,“可他明明知道亨利回家了,我也一樣。” “你行前跟他說過了不下二十遍,說回來后你給他打招呼。他是害怕惹你煩。” “噢!要是他賭气,那是他的事。你瞧見了吧,他完全可以不要我過日子。” 我沒有答腔。她以咄咄逼人的口吻說道: “我想跟你說:你對亨利的事完全想錯了。要愛那么一個家伙,讓別人去愛吧!他對自己那么自信;再說,他感到厭倦。”她生气地下結論道。 确實,她對亨利沒有絲毫的柔情。可是,每到她該与他見面的日子,她都特別精心打扮一番,而回到家里,脾气總比平時更坏,這說明問題不可小視,一有什么借口,她便火冒三丈。一天上午,她一副复仇的模樣,手中揮舞著一份刊物,气沖沖地闖進羅貝爾的書房: “瞧瞧這!” 《未來》的頭版上,斯克利亞西納朝羅貝爾在笑,而羅貝爾一臉怒气,直視前方。 “啊!他們騙了我!”羅貝爾一把抓過周刊說道,“這是前几天在伊斯巴飯店的那個晚上。”他對納迪娜解釋說,“我讓他們別纏著我,他們到底還是騙了我!” “他們把你和這個坏家伙照在一起。”她气得聲音發哽地說。“他們是故意這么拍的。” “斯克利亞西納不是一個坏家伙。”羅貝爾說。 “大家都說他已經被美國收買了。真可惡。你該怎么辦?” 羅貝爾一聳肩膀:“你要我怎么辦?” “起訴。要是別人不答應,他們就沒有權利拍照。” 納迪娜雙唇顫抖。她父親是個名流,這向來讓她討厭。每當一位新的教授或一位主考官問她“您是羅貝爾·迪布勒伊的女儿”時,她便惱羞成怒,一聲不吭。她為他而自豪,但是她希望他聲名顯赫而又鮮為人知。 “起訴,這會造成太大的反響。”羅貝爾說,“不行,我們沒有武器。”他把刊物一扔,說道:“你那天說的事太對了,對我們來說,露臉就算裸体。” 他總是那么准确地向我提起我早已徹底忘卻了的一些話,我對此感到惊訝,他對這些話賦予的意義往往比我賦予的更為深刻,他總是給所有人的話都賦予更深刻的意義。 “裸体從露臉開始,而誨淫始于多言。”他繼續說道,“他們規定我們只能是雕像或亡靈,一旦發現我們有血有肉地活在人世,他們便譴責我們欺世盜名。正因為如此,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就會輕而易舉地釀成丑聞:笑、說、吃,這都是現行犯罪。” “那么,您就設法不要讓人發現。”納迪娜聲音激怒地說。 “听我講,”我說道,“用不著大惊小怪的。” “噢!你呀,那當然!即使有人從你的腳上踩過去,你都會以為別人是偶然碰到你的腳。” 實際上,他們圍繞著羅貝爾的這番大吹大擂并不讓我高興。盡管他自1939年以來什么也沒有發表——除在《希望報》寫點文章之外——可人們吹起他來比戰前還更起勁得多。人們強烈要求他設法進入法蘭西學院、爭取榮譽勳位,記者們圍追著他,報上刊登了有關他的成堆成堆的謊言。“法國在吹噓其地方特產:文化与時裝。”他常對我這樣說。他為圍繞著他的這些胡言亂語也感到惱火,可又有什么辦法?我盡管給納迪娜百般解釋,說我們對此無能為力,可她每次在報刊上讀到有關羅貝爾的消息或見到他的照片,總大怒一場。 現在,家里的門又叮光作響,家具又東倒西歪,書籍又崩崩地往地板上亂丟一气了。這騷亂勁儿打一清早便開始。納迪娜睡眠很少,她認為睡覺就是浪費光陰,盡管她并不太知道怎么利用時間。一旦要去從事哪項職業,她就要為此付出代价,犧牲許多東西,因此,在她眼里,做任何事情都是白搭。她實在拿不定主意做什么事情。當我見她悶悶不樂地坐在打字机前時,我常問她:“有進步嗎?” “我還是學化學好,可我又怕通不過。” “那就好好學你的化學吧。” “可總得有個秘書會打字啊。”她一聳肩膀,“腦子里要記那么多公式,太荒誕了。這跟真正的生活會有什么關系?” “要是那么煩你,你就丟了化學唄!” “你總對我諄諄教導。不要像風標那樣行事。” 她善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小時候,我常教她該如何如何,她厭煩透了,如今,她反過來又用那些話來對我。 “有的情況下,固執己見就是愚蠢。” “可你別慌張!我并不像你以為的那么無能。這次考試,我會成功的。” 一天下午,她叩響了我的房門:“朗貝爾來看我們了。” “來看你的。”我說。 “他后天又要出發去德國,他一定要跟你道個別。”她聲音激動,又嘀咕了一句: “來呀,不來就不太客气了。” 我隨她來到了起居室。可我清楚,朗貝爾實際上并不太喜歡我。納迪娜爭強好胜、缺少誠意、執拗任性,這刺傷了他的心,他無疑——不無道理——把這一切都歸咎于我。我猜想他也一心想找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婦人作為他心目中的母親,可卻堅決抑制住這一幼稚的欲望。他鼻子微翹,雙頰有些虛腫,這張面孔暴露了一個歸順之夢經常縈繞的精神和肉体。 “你不知道朗貝爾跟我談了些什么吧?”納迪娜激動地說,“十個流放者中,美國人沒有把他們送回去一個,全都被活活地拖死在集中營了。” “開始几天,就有一半喪了命,因為讓他們猛填紅腸和罐頭。”朗貝爾說,“而現在,早上就給他們一個湯,晚上一點咖啡,外加一截面包,他們都得了斑疹傷寒,像蒼蠅一樣一群一群地死去。” “必須把這一切公布于世。”我說,“必須起來抗議。” “佩隆會去做的,可他需要确鑿的事實,但這很難,因為他們禁止法國紅十字會去集中營。正是為此事我才又要出差。” “帶我一起去吧。”納迪娜說。 朗貝爾微微一笑:“我求之不得。” “我的要求有什么可笑的嗎?”納迪娜聲音不快地說。 “你完全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朗貝爾說,“他們只給戰地記者放行。” “也有女的戰地記者。” “可你不是。再說,現在為時已晚,再也不接受任何人了。不過,別懊悔。”他補充道,“我可不勸你去干這种職業。” 他說的是他自己,可納迪娜卻以為從他的話中感覺到了几分以恩主自居的意思。“為什么?你做過的事,我也能做吧,不行嗎?” “你想看看我帶回來的照片吧?” “拿出來瞧瞧。”她貪婪地說。 他把照片扔在桌上,我更希望不看,可別無選擇。有關尸体堆的照片,還能忍受,這一堆堆尸体太多了,可怎么給這些尸骨投以同情呢?面對活人的形象我們自己又該怎么辦呢?所有這些眼睛…… “我見過的還要更慘。”納迪娜說。 朗貝爾沒有答腔,收起照片,然后用勉勵的口吻說道:“你知道,若你真的渴望搞通訊報道,那也不難,你只需跟佩隆說說。就是在法國本土,也可能有一大堆調查工作要搞。” 納迪娜打斷了他的話:“我所向往的,是見見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副樣子,一行行地爬格子,這對我來說可沒有意思。” “我肯定你能成功。”朗貝爾熱情地說,“你富有膽識,善于誘導別人開口說話,你對一切都應付自如,准會到處暢通無阻。至于涂篇文章,很快就可學會。” “不。”她神態固執地說,“只要一動筆寫,就決不會講真話。佩隆有關葡萄牙的報道,豎的全都成了橫的。你的通訊,我肯定也是這么回事,我才不信呢。正因為如此,我才想親眼見見是什么東西。可我決不會想方法將它們制造成謊言,然后拿去兜售。” 朗貝爾的面孔布上了陰云。我遂說道:“可我認為朗貝爾的文章极有說服力。達豪集中營的衛生所,人們感到就像親自參觀過一樣。” “你的感覺,這又證明了什么?”納迪娜聲音不耐煩地說。出現了片刻沉默,她開口問道: “瑪麗到底送不送茶來?他媽的,”她專橫地喊叫,“瑪麗。” 瑪麗出現在門口,身上穿著藍色的工作罩衫,朗貝爾笑盈盈地站起身來: “瑪麗·昂熱!你在這儿干什么?” 她臉色霍地變紅,轉過腳跟,我擋住了她:“您可以回答嘛!” 她目光直直地盯著朗貝爾說道: “我是女佣人。” 朗貝爾也鬧了個大紅臉。納迪娜疑惑地打量著他們倆:“瑪麗·昂熱?你認識她?瑪麗·昂熱姓什么?” 一陣尷尬的沉寂降臨了。她突然說道: “瑪麗·昂熱·比塞。” 我感到怒火直竄雙頰:“女記者?” 她聳聳肩膀:“是的。”她說,“我走,我馬上就走。用不著您赶我。” “您是到家里來探我們的?沒有比這更卑鄙的勾當了!” “我不知道你認識那么多記者。”她瞟了朗貝爾一眼說道。 “你還愣著不搧她干什么!”納迪娜吼叫道,“她偷听了我們的一切談話,到處搜查,讀了我們的信件,馬上就要把這一切公布于眾……” “噢!您,憑您這副大嗓門,可不會嚇著我。”瑪麗·昂熱說。 我一把抓住納迪娜的手腕,算是攔住了她,要不,她不費吹灰之力就可把瑪麗·昂熱打翻在地板上。不過跟我她還缺乏膽量,不敢猛地掙脫開身。瑪麗·昂熱朝門口走去,我隨她走到前廳,她冷靜地問我道: “我還是把門窗玻璃擦完吧,您不樂意?” “不用了。我倒想知道是哪家報社派您來的。” “誰也沒有派我來,是我自己來的。我想准可寫篇精彩的東西,輕而易舉就可脫手。您知道,這就叫他們所說的側影。”她以職業的口吻說道。 “知道。呃,我這就去通知各家報社,若哪家買下您的瞎話,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噢!去賣,我甚至都不想去試一試,現在已經完蛋了。”她脫下藍罩衫,穿上外套:“我這八天佣人就算白當了。我討厭做佣人!”她絕望地補充道。 我什么也沒有回答,可她無疑惑覺到了我的怒火在漸漸熄滅,因為她斗膽露出了一個小小的微笑:“您知道,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篇披露隱私的文章。”她聲音像個小丫頭似的說道,“我只是想尋覓一种气氛。” “是為了這您才翻尋我們的文書?” “噢!我翻尋是為了找樂趣。”她用賭气的腔調補充道,“當然,您罵我是應該的,我有錯……可您以為出人頭地容易嗎?您,您是一位顯赫人物的妻子,一切都是現成的。可是我,我得自己去闖蕩。請听我一句,”她說道,“給我一次机會吧!我明天把文章給您送來,您不中意的地方盡管刪掉好了,行嗎?” “然后您又一字不刪地送出去?” “不,我向您起誓。若您愿意,我可以給您提供反擊的武器,一份卑躬屈膝的悔過書,簽上名,這樣您就把我掌握在了您的掌心。說呀,請接受吧!我是給您家當保姆的。不過我膽量還是有的吧,是不是?” “這膽量您還會有的。” 我猶豫不決。若是別人跟我講這般怪事,對這樣一位侵犯了我們私生活的恬不知恥的女人,我在夢中也會抓住她的頭發,把她從樓梯上推下去。可現在她近在眼前,這位黑發棕膚的小姑娘,瘦骨嶙峋,沒有一分姿色,可卻那么渴望出人頭地。我最終說道: “我丈夫從不接受采訪。他決不會接受的。” “請您問問他吧,既然事情已經做了……我明天上午打電話來。”她遂又補充道,“您不責怪我吧,對嗎?我討厭別人責怪我的時候。”她尷尬地淡然一笑:“我怎么都無法去責備別的人。” “我也不怎么會!” “啊,真絕了!”納迪娜与朗貝爾突然從走廊冒了出來,喊叫道:“你竟讓她發表她的文章!你對她投以微笑!跟這個女探子……” 瑪麗·昂熱砰地一聲打開了大門,迅速离去。 “她答應把文章給我檢查的。” “這個女探子!”納迪娜尖聲罵道,“她偷看了我的日記,讀了迪埃戈給我的信,她……”她連嗓子都喊破了。納迪娜就像儿時發怒那樣,怒火滿腔,渾身顫抖:“還給她報答!該揍她一頓!” “她勾起了我的怜憫心!” “怜憫!你總怜憫別人!憑什么權利?”她帶著一种仇恨瞪著我:“實際上,那是蔑視。別人与你之間從來就不存在真正的衡量的標准!” “消消气,沒有這么嚴重。” “噢?我知道,我有錯,這自然,你從不原諒我。你總是有理!我不需要你的怜憫!” “那是位好姑娘,你知道。”朗貝爾有點見風使舵,但也挺客气地說。 “那么,你也去祝賀她好了,跑去呀。” 納迪娜突然朝她臥室奔去,光當一聲關上了房門。 “我感到遺憾。”朗貝爾說。 “這不是您的錯。” “今天的記者,都有一股警察耳目的勁頭。納迪娜發火,我理解。處于她的位置,我也會气得面紅耳赤的。” 他犯不著沖著我來護她,可這似乎出于善意。“噢!我也理解。”我說。 “那,我走了。”朗貝爾說。 “一路順風,”我說道,緊接著補充道,“您該多來看看納迪娜,她對您情誼很深,您是知道的。” 他神色尷尬地微笑道:“這再也沒有多少意義了!” “您沒有早點儿跟她聯系,她感到失望,正由于這一點她才不太客气了。” “可是她對我說不要先打電話的。” “要是您先打給她電話,她還是高興的。她需要對友情确實有很大的把握時,才會全心全意去追求。” “她沒有任何理由怀疑我的情誼。”朗貝爾說。他突然又補充道:“我非常愛納迪娜。” “那您就設法讓她意識到這一點。” “我盡力而為。”他猶豫了一下,接著向我伸過手來:“不管怎樣,我一回國就來。”他說道。 我回到自己臥室,沒敢敲納迪娜的房門。她多不講理!确實,對別的人,我總想方設法為他們尋找借口,這樣寬容反而使心腸變硬。如果說我對她總是嚴格要求的話,那是因為她不是我所關心的病人。在她与我之間,存在著真正的衡量標准,那就是在我胸口作響的內疚的聲音、焦慮的聲音。 當小比塞那篇微不足道的文章發表時,納迪娜原則上嘀咕了几句。打從《警覺》雜志部的辦公室開門辦公以來,她的脾气變得好多了。她埋頭于一件件明确的工作,顯示出了當秘書的出色才華,為此而感到自豪。雜志的創刊號獲得成功,羅貝爾和亨利十分滿意,并勁頭十足地准備下一期。自從羅貝爾說服了亨利,把《希望報》的命運与革命解放聯合會的命運聯結在一起以來,他對亨利充滿友情,我對此感到高興,因為說到底,亨利是他惟一的摯友。与朱利安、勒諾瓦、佩勒迪埃夫婦、康熱夫婦等在一起,可以歡度美好的時光,但交情并不太深。過去的社會党人朋友中,有的与敵合作,有的死于集中營,夏爾利埃正在瑞士養傷,而至今對社會党仍然忠貞不渝的舊友對羅貝爾大加譴責,羅貝爾也針鋒相對,予以反擊。拉福利為羅貝爾成立了革命解放聯合會感到失望、因為非但沒有与共產党人結成同盟,兩家的關系反而降低了熱度。羅貝爾与他同輩人差不多斷絕了往來,是他主動這樣做的。他把這場戰爭歸咎于他的同輩人,是他們沒有設法阻止這場戰爭。他認為對自己的過去過分眷戀了,因而,他希望与年輕人一起共事。政治与行動如今有了新的眉目,需要采取新的方法,他希望盡量适應。至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也覺得應該有所改變,正因為如此他才再三聲稱自己的作品尚未完成。他眼下正在撰寫一篇評論,他在該文中企圖把自己舊的思想与新的世界觀融為一体。他的目標一如既往,革命解放聯合會除了最近目標之外,一定要堅持給人們帶來希望,發起一場与其人道主義思想相符合的革命。但是,羅貝爾深知眼下若不作出痛苦的犧牲,這場革命將難以完成,未來的人將不再是多列士以過分樂觀的態度所描繪的人。那么,真理、自由、個人道德、文學、思想等這些舊的社會准則將保持何种意義,存在何种希望?若要拯救這些准則,就必須重新創造。而這正是羅貝爾的企圖所在,他為此而激奮。我滿意地暗自思忖,他終于獲得了寫作与行動之間和諧的平衡。顯而易見,他忙得不可開交,可他喜歡這樣生活。我也同樣,我的生活很充實。我每天忙著与羅貝爾、納迪娜、病人、書籍打交道,懊悔与熱望已經沒有存在的位置。如今,那位滿頭白發的年輕姑娘睡眠正常,再也沒有噩夢纏繞,她加入了共產党,找到了情人,可惜她我的情人太多了,同時又無節制地飲酒,這談不上是平衡產生的奇跡,但她總算能安心地睡眠了。那天下午,我真打心眼里感到幸福,因為小費爾南終于畫出了一幢帶著門窗的別墅,鐵柵欄隨之消失了。我剛給他母親打了電話,門房又送來了信件。羅貝爾和納迪娜都在雜志社,這天是他們的接待日。我獨自一人等在家中。我拆開了羅米歐的信,我害怕极了,仿佛有人突然把我拋入空中。原來是一次精神分析討論會將于元月份在紐約舉行,他們邀請我參加,屆時可以在新英格蘭、芝加哥、加拿大組織報告會。我把來函攤在壁爐上,又激動万分地閱讀了一遍。我過去是多么喜愛旅行!在世間,我除了愛屈指可數的几個人外,最喜愛的也就是旅行了。可是,這是我以為一去不复返的事情之一,現在竟又有人邀請我去英國、意大利,甚至去紐約漫游一番!我的目光難以离開這荒唐的字眼!對我來說,紐約一直是一座傳奇般的城市,而我早就不再相信奇跡發生了。沒料到就這一小片紙頭,竟輕而易舉地攪亂了時間、空間与常理。我把來函放進手提包,大步离開家門來到街上。紐約有人在嘲弄我,正在跟我耍鬼花招,我需要羅貝爾幫助我戳穿這場騙局。我急沖沖地登上莫瓦納家的樓梯。 “噢,是你?”納迪娜帶有某种責怪的口吻說。 “你沒看錯。” “爸爸正忙著呢。”她一副神气活現的樣子。 她高高地坐在一張辦公桌前,辦公桌居中放在這間當作接待室的大辦公室里。等待接見的人數甚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片嘈雜。這該讓他感到高興,因為來的人中年輕人居多。當然,不少人是帶著好奇心,或者因為無所事事,或者怀著某种投机的心理來到這里,但也有許多人是真正的喜愛羅貝爾的書,關心他的行動。噢,羅貝爾決不是在茫茫荒漠里白講一場,他的這些同輩人尚有眼睛讀他的書籍,尚有耳朵听他講話。 納迪娜站起身子:“6點了!關門了!”她聲音粗暴地高喊道。她把失望的來訪者送向門外,然后轉動了鎖眼中的鑰匙。 “亂哄哄的!”她笑哈哈地說道,“好像他們在等著白吃一頓飯菜似的。”她打開了接待室的門:“道路通了。” 羅貝爾在門口朝我微微一笑:“你給自己放假了?” “是的,我想轉一圈。” 納迪娜朝她父親轉過身子: “瞧你這副舉行祭禮似的樣子真滑稽,活像個教父呆在告解座上。” “我更像是個算命者的形象。” 突然,納迪娜咯咯大笑起來,仿佛猛地撳了某個笑的按鈕似的。她愉快的情緒很少突發,但每次總伴著刺耳的大笑:“瞧這玩藝儿!” 她用手向我們指了指一只四角已經磨損的手提箱,發舊的箱子表面貼著一張標簽:我的一生,約瑟芬·米埃弗著。“看去像是一份手稿!”她打著嗝儿說道,“那是她的真實姓名。你不知道她跟我說了些什么吧?”在她那兩只激動得濕乎乎的眼睛里,閃現著一种胜利的光芒。笑是她的報复手段。“她對我說:‘我呀,小姐,我是一部活的材料!’她已經六十歲了,家住奧利亞克。她一五一十,什么都說。” 她一腳踢開了皮箱的蓋子。里面裝滿了一疊疊玫瑰色的文稿,紙上一式綠色墨水筆跡,沒有任何涂抹之處。羅貝爾撿起其中一頁,快速瀏覽了一遍,隨手扔掉:“沒有什么趣味。” “說不定有刺激的段落呢。”納迪娜滿怀希望地說道。她蹲在手提箱前。多少頁文稿,多少分時光!在彌漫著外省气息的餐室里,在壁爐旁的燈光下,度過了多少溫馨的時光。這時光是多么充實,又是多么空虛,過得多么歡快,又浪費得多么愚蠢。 “不,沒什么意思!”納迪娜不耐煩地站起身子,她的臉上,歡樂的表情蕩然無存……“那就擱起來了?” “等五分鐘。”羅貝爾說。 “快點儿走,這儿散發著文學味。” “什么味?文學味?” “一輩子不修邊幅的老頭儿味。” 這不是一股什么味。但是,整整三個小時里,整個空气中充盈著希望、擔憂与惱恨。空空熱鬧一場過后,透過這無聲的沉默,感覺到了這無形的悲楚。納迪娜從抽屜里拿出一件醬紫色的毛衣,煞有介事地編織起來,編針嘎吱直響。平常,她從不怜惜自己的時光,可一旦要她拿出几分耐心,她就赶緊裝出一副樣子,仿佛她的光陰一刻也不該浪費。我的目光落在她的辦公桌上,只見一個黑色的封面,一行鮮紅的大字煞是誘人:《詩選》,勒內·杜斯。我打開本子。 “秋日里,牧場可敬而美麗……” 我翻了一頁。“您是否知道,我突然發現了神奇的佛羅里達……” “納迪娜!” “什么事?” “這家伙寄來的東西,署著他的名字,可卻是阿波里奈爾1、蘭波、波德萊爾2等的詩句……他總不至于以為別人看不出來吧。” 1阿波里奈爾(1880~1918):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酒精集》等,對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產生過影響。 2波德萊爾(1821~1867):法國詩人。主要作品有《惡之花》等,對歐美頹廢文學產生過影響。 “啊!我知道他搞的是什么名堂。”納迪娜冷淡地說,“那個可怜的混蛋給了塞澤納克兩万法郎,讓塞澤納克賣給他一些他寫的詩。你知道,塞澤納克才不會舍得把自己未發表的詩作送給他,開這么大的玩笑呢。”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