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你以為拒絕涉足上流社會、待人粗野,就可以擺脫你那個階層了?這樣一來,你只不過成了一個沒有教養的資產者而已。” 實際上是我很不樂意去克洛蒂家。大戰期間,她曾從勃艮第的那座城堡給我寄過許多包裹,可現在她不由我推卻,非要我參加她每個星期四的聚會,我無論如何得去一次。可是,當我在5月一個春雪霏霏的夜晚跨上自行車的時候,心里是多么不情愿啊。時值仲春,然而任性的寒雪又突然出現,天空白茫茫一片,闃無聲息,鵝毛大雪紛紛揚揚飄落在地上,看似溫暖如春,但落到身上卻冰冷刺骨。我恨不得順著這种棉絮裹似的道路徑直向前飛馳,騎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上流社會的沉重應酬對我來說比任何時候都更可怖。盡管羅貝爾四處躲藏,對記者、勳章、科學院、沙龍和將軍夫人一律退避三舍,但也無濟于事,人們正在把他奉為一座公共的丰碑,我也因此而成為公共人物。我慢步登上豪華的石階。我討厭眾人把目光霍地投向我的那一時刻,只需迅疾的一瞥,他們就可識別我,把我撕成碎片。于是,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內心也因此而永遠不得安宁。 “真想不到有幸与您相見!”洛爾·瑪爾娃說著,“您那么忙!都不敢再請您大駕光臨了。” 我們至少謝絕了她三次邀請。來客亂哄哄的,在我相識的人中,我很少對誰有過什么負罪感。他們有的認為我們高傲,有的認為我們孤僻,也有的認為我們拿架子。我猜度在這些貪婪地來此尋找無聊的人中,誰的腦子里也沒有掠過這樣的念頭:上流社會實在激不起我們的興致。對我來說,無聊簡直就是災禍。打從我孩提時代起,就嚇得我丟魂落魄。我小時候希望赶緊長成大人,以對無聊的回避為中心构筑起自己的整個生活,這樣做首先正是為了擺脫這种災難。可是,那些我与之握手交往的人也許對無聊已經習以為常,覺察不出這一點。他們也許根本就不知道空气也可能會產生另一种气味。 “羅貝爾·迪布勒伊未能陪您同行?”克洛蒂問道,“請代我告訴他,他在《警覺》上寫的那篇文章實在令人贊歎!我全都記到了心上,無論在餐桌、浴室還是在床榻,我都默默地背誦,夜晚我与之同眠,而白晝,它是我心中的情人。” “我一定轉達。” 她目光灼熱地盯著我看,我感到好不自在。自然,我不喜歡有人說羅貝爾的坏話;可是當有人對他大唱贊歌時,我也感到別扭。我感覺到自己的唇間露出一個笨拙的微笑,不知如何是好,沉默不語吧,可能被視為矯揉造作;而一旦開口說話,似乎就可能有失穩重。 “這本雜志的問世是一件重大的事。”畫家佩爾萊納說道。他才是克洛蒂心中的情人呢。 吉埃特·旺達杜爾湊了過來,她寫過一些巧妙的小說,自感是沙龍中引人注目的人物。她的衣著裝飾,她的一舉一動無不表明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已經并不年輕,同時也表明她對自己昔日的花容月貌過分眷戀了。她以略帶靈气的聲音說道:“迪布勒伊的非凡之處,在于他對藝術有极為深刻的執著追求,同時又善于對今日的世界投入無比的熱情。既愛文又愛人,誠為難得。” “您對他的生活是否記日記?”克洛蒂問道,“不然您可給世人提供多么珍貴的資料啊!” “我沒有空暇。”我說,“再者,我并不認為他喜歡我這樣做。” “令我惊詫的是,”于蓋特·伏朗熱插話道,“您生活在一位气度蓋世的人身邊,可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一份職業。我根本做不到。我可愛的夫君吞噬了我的所有時間,不過我覺得這很正常。” 我欲張嘴一一給予反駁,可我還是按捺住自己,盡可能平淡地回答道: “這是個安排問題。” “可我安排得很好。”她神色慍怒地說,“不,這不如說是個道德環境問題。” 他們以各自的目光對我任意宰割、清算舊賬。情形歷來如此:他們把我團團圍住,一個個露出狡黠的神色,向我問這問那,仿佛我早已成為寡婦。但是羅貝爾明明活在世上,我決不幫助他們把他當尸体用防腐香料保存供奉起來。他們四處搜集他的真跡,拼命爭奪他的手稿,把他留有題獻的全集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自己的木書架上;可是我呢,我手中只有他的兩三部書。我大概是存心不去索回別人向我借走的那些書籍;我也是故意沒有將他的信分門別類,反而或多或少四處亂丟:這些信是專門寫給我的,并不是暫時由我保管,有朝一日將由我轉交的東西;我并非羅貝爾的繼承人,也并不是他的見證人。我是他的妻子。 也許吉埃特猜出了我內心的不适,她儼然一位女君主,以為到處都是她的王國,她鎮定自若地將她那只溫柔的小手往我手腕上一搭:“哎呀,他們什么吃的也沒給您送!讓我領您去酒菜台。”她一邊拉著我,一邊以同謀似的神情朝我微笑。“我真希望有一天我們倆能好好談一談。与才女相會多難得啊!”瞧她這口气,仿佛剛剛在這濟濟一堂的來客中發現了這惟一的一位能夠理解她的人。她緊接著說:“您知道什么事情讓我高興嗎?那就是哪一天您和羅貝爾光臨寒舍吃頓晚餐。” 最為艱難的時刻莫過于他們或以漫不經心、或以高人一等的神態要求約會了。當我照例報以“羅貝爾眼下那么忙”這几個字的時候,我往往感覺到他們那嚴厲的目光在譴責我,最終不得不承認自己有罪。我是他的妻子,這不錯,可答應約會,我又有什么權利?再說,也沒有理由去篡奪這种權利:一座公共的丰碑,這可是屬于大家的。 “噢!我知道被作品纏得脫不開身是怎么回事。”吉埃特說,“我也一樣,從不出門。您在這里見到我,純屬偶然!”她哈哈大笑,這意味著我被好好地捉弄了一番!她的真實意圖并不在此。“可是,共進一次小范圍的晚餐,這就大不一樣了,晚餐上,我只邀几位男友。”她添了一句,向我透露道,“我不喜歡女人作伴,我在她們中間總有一种失落感。您不是嗎?” “不,我和女人很合得來。” 她以惊訝而責怪的神色瞧了我一眼: “真奇怪,真太奇怪了。也許是我不正常了……” 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公然宣揚她所屬的女性如何低下,她自以為可通過她那陽剛之气十足的才華擺脫女性,她也因此而超越了男性,因為她具備了与男性同樣的品質。此外,她還具有作為一個女人而特有的魅力之价值。這种狡黠的心計令我不快。我以行家的口吻說道: “您并非不正常。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偏愛男人。” 她的目光突然變得冰冷,毫無掩飾地故意向于蓋特·伏朗熱轉過身去。可怜的吉埃特!她意欲擺脫戀己癖的罪名,同時又渴望別人承認她的价值,為此而倍受折磨,于是,她想方設法,試圖讓別人說出她所希望的對她的評价。可是,倘若別人不說怎么辦?要不要甘于寂寞?這是個痛苦的抉擇。克洛蒂發現我獨自呆著,便以其堂堂女主人的身分,硬把一個人往我怀里推。 “安娜,您從未見過呂茜·貝洛姆吧?她過去与您的女友波爾很熟。”她邊說邊飛快地朝一個新的來客迎去。 “啊!您熟悉波爾?”我向這位身材頎長的婦人問道。她滿頭棕發,身著一件黑色奧托曼服,全身珠光寶气,朝我勉強笑了笑。 “對,我跟她很熟。”她高興地說,“我曾無償幫她選擇作廣告用的服飾,當時,我已經為阿瑪麗莉廣告公司揚了名,可她剛剛在瓦勒古爾公司起步。她長得漂亮,可不善穿戴。”呂茜·貝洛姆朝我投來一個冰冷的微笑。“應該說她在審美方面還不太成熟,可她卻听不進任何勸告。那個可怜的瓦勒古爾和我為此吃盡了苦頭。” “波爾有她自己的風格。”我說。 “她當時可沒有尋覓到自己的風格。她自我欣賞有余,沒有自知之明,這對她的職業是有害的;她有一副漂亮的嗓子,可根本不知怎么使用;她絕對不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因此從未超越應有的水准。” “我從未听過她唱歌,可听說她當時很走紅,她曾簽訂過去里約演出的合同。” 呂茜·貝洛姆哈哈大笑起來:“她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因為她長得漂亮,可她很快便一落千丈。唱歌,這和別的一樣,需要付出努力,這可不是她的長處。去巴西演出,我還記得這回事,我還不得不為她制作衣裙呢。讓小伙子感興趣的并非她的演唱技巧,她自己心里也很明白。她并不像她試圖顯示的那樣瘋狂。她裝出一副瑪麗布朗似的輕狂樣子,可實際上,她內心所渴望的,是尋找一個能体貼她的正經的小伙子,目的達到之后,其他的一切很快也就拋棄了。她做得對,不然,她在事業方面也永遠成不了大气候。她現在情況如何?”呂茜突然以充滿善意的聲音問道:“听說她的那位偉人正在甩她,确有其事?” “絕對沒有,他們傾心相愛。”我以權威的口吻說。 “啊!這就好。”她說道,但話語中流露出百分之百的怀疑。“她期待的時間夠長了,可怜的丫頭。” 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呂茜·貝洛姆厭惡波爾,我可不接受她向我描繪的波爾形象:一個盛气凌人、生性懶惰的小娼妓,以歌唱為手段,尋覓保護人。可是我意識到了波爾几乎從未跟我談過她初來巴黎那几年的情況,也從未跟我提起她的少年時代和童年時代。其中有什么原因嗎? “我能向您道聲日安嗎?您不再恨我了吧?” 瑪麗·昂熱故作尷尬地朝我微微一笑。 “您是自作自受!”我同樣對她微笑著說:“您可逼得我好苦啊!” “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她說道。 “請告訴我實話,您可沒有六個兄弟姐妹吧?” “我确實是個姐姐,”她聲音誠懇地說,“可我只有一個弟弟,他在摩洛哥。”她的目光貪婪地向我發問:“告訴我,旺達杜爾到底跟您談了些什么?” “什么也沒談。” “您可以告訴我。”瑪麗·昂熱說,“什么都可以跟我說。它從這里進,又從這里出。”她分別指了指耳朵和嘴巴。 “我擔心的正是這點。還是您跟我談談有關這位潑婦的事情吧。”我指了指呂茜說道。 “噢!這可是個了不得的女人!”瑪麗·昂熱道。 “什么了不得?” “她雖然已經這副年紀,可想要什么男人就有什么男人,有利可圖的、相處愉快的,她設法兩者兼有。眼下,有三個男的都想要娶她。” “那他們誰以為只有自己要娶她?” “不。他們都以為只有自己知道還有兩個男的想娶她。” “她又不是個維納斯。” “听說她二十來歲時還要更惡劣呢,可她想方設法不讓別人識別她的真面目。靠兩條大腿走運的惡女人,比比皆是。”瑪麗·昂熱一副見多識廣的神態說道,“不過,她們總得吃點苦頭,差不多到了四十歲,她才靠布洛托老爹的資本幫助阿瑪麗莉公司揚了名。到大戰爆發時,她正開始發大財。現在,又時來運轉,蒸蒸日上了,可她已經膩了。”瑪麗·昂熱以同情的口吻說道,“正因為如此,她才那么坏。” “我明白了。”我打量了一瑪麗·昂熱,問道:“那您到這儿來有何企圖?搞點聳人听聞的趣聞?” “我來此是為了自得其樂。我很樂意赶雞尾酒會。您不是嗎?” “我可看不出這有什么樂趣,倒要請教您給我解釋解釋……” “呃,可以見到許許多多不愿相遇的人。” “這顯而易見。” “再就是不得不自我表現。” “為什么不得不呢?” “如果要想惹人注目的話。” “那您想惹人注目嗎?” “噢!當然。我特別喜歡的,是讓人給我拍照。”她輕輕咬了咬手指頭,“這不正常嗎?您認為我該不該讓人給我作作精神分析?” “我明白了!是這里頭亂了套。” “什么?有情結?” “有這么一點。” “可是,若消除了我的這些情結,我心頭還能留下什么?”她抱怨道。 “請到這邊來。”克洛蒂喊道,“現在那些討厭鬼走了,咱們可以好好歡樂一番了。” 每次在克洛蒂家,總少不了宣布討厭鬼离去的時刻,盡管每一次先后离別的次序有所不同。我開口說道: “抱歉,我得跟他們一塊儿走。” “怎么?您得留下吃晚飯。”克洛蒂說道,“咱們等會儿分成几張小桌用餐,气氛會挺親切的。還有一些人要來,我想把您介紹給他們。”她把我往邊上一拉,客气地說道:“我打定主意要好好照顧照顧您。孤僻一人,獨自生活,這真荒謬。誰也不認識您,我是指那些有錢可賺的圈子里。請讓我幫您揚名吧。我領您去時裝店,讓您好好露露臉,一年以后,您就會有一批巴黎最富有的顧客。” “我的顧客已經太多了。” “其中有一半不付錢,剩下的一半付得很少。” “問題不在這里。”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遇到可以付十倍的錢的顧客,您就可以少干十倍的活,您便有了空暇,可以出門走走,講究講究穿戴。” “我們以后再談吧。” 她對我如此不理解,我不胜惊訝。可說實在的,我也并不更理解她。她認為工作對我們來說僅僅是成功与發財的一种手段。我內心曾隱隱約約有個感覺,以為所有這些冒充高雅的人會不惜以自己的社會地位換取几分才智和几分成就。在我孩提時代,一位小學教師在我眼里遠比公爵夫人和億万富翁偉大,這种等級區分標准至今也未有過多少變化。然而在克洛蒂的腦子里,她想象對愛因斯坦來說,最高的獎賞莫過于在她的沙龍里受到款待。因此,我們倆就難以有什么心靈的契合了。 “請坐這儿,我們馬上做‘說實話’游戲。” 我討厭這种游戲。在這些人中間,我向來只說假話。看到這些搭檔一個個競相顯露內心的秘密、互不中傷、認真而又狡黠地互相提問,我感到很不自在。 “您偏愛的是什么花儿?”于蓋特問吉埃特。 “黑蝴蝶花。”她在一片虔誠的肅穆中答道。 她們各自都有偏愛的花卉、季節、書籍和專門的時裝師。 于蓋特瞧了瞧克洛蒂: “您有過多少情夫?” “我記不清楚,二十五六個吧。等一等,我到浴室去看一看名單。”她返回時得意洋洋地高喊道:“二十七個。” “就現在這一刻,您有何想法?”于蓋特向我發問。 沒想到我也突然憋不住說了實話: “我想到別的地方去。”我站了起來:“說真的,我有件急事要處理。”我對克洛蒂說,“您千万別麻煩。” 我走出沙龍,一直有气無力地躺在一張沙發上的瑪麗·昂熱緊跟著我出了門。 “您真有急事?不是吧?” “我手頭總有事。” “我邀您吃晚飯。”她朝我投來哀求而又鼓動的一瞥,這目光旋即熄滅了。 “不,我真的沒有時間。” “那就改日吧。我們不能經常見見面?” “我忙得不可開交!” 她神情不滿地向我遞過她的指尖。我跨上自行車,徑直朝前騎去。跟她一起吃晚飯,這倒挺讓我高興,可我實在不太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恐懼男人,扮演著小姑娘的角色,說不定很快就會把她的那顆心和她那副柔弱的身子交給我。我謝絕了她,并非客觀情況讓我害怕,而是因為我預見到了她的命運,無心從中取樂。有一天,納迪娜曾責怪我:“你呀,永遠都不合群。”這話切中要害。我總是以醫生的目光看人,我因此很難与他們建立人際關系。我很少發火,也難得記仇。可別人對我的美好情感也几乎触動不了我的心,這都是我的職業造成的。我不得不漠然地經受我所作的精神分析移情的后果,并在适當的時刻予以消除,甚至在我的個人生活中,我也保持這种無動于衷的態度。一旦病人犯了病,我便很快診斷出該病人患的是幼稚精神混亂症,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在病人幻覺中的形象:母親、祖母、姐姐、孩子、寵儿。我實在不太喜歡他們對我的形象如此大施魔法,可我卻不得不忍受著。我不由得設想假若哪一天真有一個正常人感情沖動,依戀于我,我准會馬上向自己發問:他在我身上看到了誰的形象?他企圖滿足何种受壓抑的欲望?這樣一來,我十有八九沖動不起來。 我可能已經騎出了巴黎城區。此刻,我沿著塞納河行進在一條狹窄的馬路上,左邊是欄杆,右邊是低矮的房子,房子歪歪斜斜,遠處亮著一盞盞破舊的路燈,路面泥泞,可人行道上積著白雪。我朝著灰暗的天空微笑。這時光是我逃避克洛蒂的沙龍獲得的,不屬于任何人。大概是這一緣故,這寒冷的空气中竟洋溢著如此的歡樂。我還依稀記得,昔日,我常被自己的呼吸所陶醉,歡樂往往突然涌至心間。此時,我不禁自問,若這樣的時刻不复存在,活在世間又有什么必要?這樣的時刻還會重現嗎?有人邀我穿越大西洋,去發現一個嶄新的大陸,可我只知道回答:“我害怕。”到底害怕什么?我以前可不是膽小如鼠的人。在巴伊約利弗樹林或格萊齊涅森林,我經常頭枕背袋,身裹一床毯子,獨自一人睡在滿天星斗之下,睡得是那么安然,就像在自己的床榻上酣睡。在我看來,不要向導、獨自冒險、攀登覆蓋著滑動粒雪的高山,再也自然不過了。對所有謹慎的勸告,我一概嗤之以鼻。我常常孤身坐進勒阿弗爾或馬賽嘈雜的咖啡館,或穿過卡比利亞的村寨,悠閒漫步……我突然掉轉車頭。沒有必要自己欺騙自己,硬要騎向天涯海角,若我真的想重獲昔日的自由,那最好還是赶緊回家,連夜給羅米歐回話:同意。 可是,我沒有回話,過了几天,我仍然心神不定地請人出主意,仿佛是一次去地球中心的歷險。 “若處在我的位置,您會同意嗎?” “當然。”亨利詫异地說。 正是在這天夜里,巴黎的上空燈光閃爍,划出一個個巨大的V字。他們帶來了香檳酒和唱片,我准備了吃的,家里也到處插上了鮮花。納迪娜借口有急事,獨自呆在房間,她是因為這節日而賭气,在她眼里,這節日只不過是死亡的周年紀念日。“古怪的節日。”斯克利亞西納說道,“這不是結尾,而是開端,是一出真正的悲劇的開端。” 在他看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不久前已經爆發了。我樂呵呵地沖著他說:“別扮演您的珈桑德拉1角色了。去年的圣誕節前夜,您就向我們預言災難在即,我想您打賭打輸了吧。” 1特洛伊公主,女預言家。 “我根本就沒有打賭。”他說,“再說,一年還沒有過呢。” “不管怎么說,法國人現在并沒有對文學失去興趣。”我讓亨利作證:“《警覺》雜志收到的稿件,多得不得了,是吧?” “這證明法國選擇了亞歷山大城的命運。我宁愿《警覺》雜志不怎么走運,而像《希望報》這樣一份大報不要有被清查的危險。” “你在瞎說些什么呀?”亨利生气地說,“《希望報》一切順利。” “有人告訴我您將不得不去找私人贊助。” “誰跟你說的。” “啊!我記不得了。都在這么傳。” “這是謠傳。”亨利冷冷地說。他心情顯得不怎么舒暢,這真有點怪,除了他,大家都這么開心,包括波爾在內,連斯克利亞西納也沒有一點憂郁,盡管他總是周期性地產生絕望。羅貝爾講述著屬于另一個世界的一些故事,那是二十年代的一些往事,勒諾瓦和朱利安跟他一起回憶著那些富有异國情調的時光。兩個誰也不熟悉的美國軍官在低哼著一支遠東敘事曲,一位韋科女郎躺在長沙發上酣睡。盡管有著那一個個業已消失的悲劇和一個個即將降臨的災難,這個夜晚仍然不失為一個節日的夜晚。我可以肯定,這并非因為歌聲和焰火的緣故,而是因為我心中憋不住想笑,也想哭。 “咱們去看看外面的熱鬧!”我說,“然后再回來吃晚飯。” 大家興高采烈,全都表示贊同。我們沒費多大勁便到了協和廣場那一站的地鐵口,可想要進入廣場,就是另一碼子事了。台階上人山人海,為了避免走散,我們彼此緊挽著胳膊。可正當我們踏上最后一級台階時,突然發生一陣騷動,來勢如此凶猛,竟把我從羅貝爾的胳膊中沖了出來:只留下了我和亨利,背朝著我們本來打算去的香榭麗舍大街方向。人流挾裹著我們朝杜伊利宮涌去。 “不要硬想抵擋了。”亨利說,“我們等會儿反正都要到您家聚合。只有隨著人流去了。” 在一片歌聲、笑聲中,我們涌到了歌劇院廣場。廣場披著紅色的盛裝,映著紅色的燈火,整個儿一個紅色的世界。這真讓人有點心悸,若不小心,跌倒在地,那十有八九要被踩死,可這也令人心潮激蕩。一切都還沒有定局,過去不會再現,將來也捉摸不定,可是現在卻一片輝煌,讓我們空蕩的腦袋、干渴的嘴巴和激烈跳動的心髒全都隨著這輝煌的現在時刻而去吧。 “您不喝一杯嗎?”亨利問道。 “如果可能的話。” 我們費盡周折,終于慢慢地在一條通向蒙馬特爾的大街上擺脫了人群,來到了一家小酒店。小店里擠滿了身著軍裝的美國人,他們哼著歌曲。亨利要了香檳酒,我又渴又累加之心頭激動,因此而嗓子發干,一口气連喝了兩杯。 “這是節日,是不是?”我說。 “當然是。” 我們友好地相互凝望。我与亨利呆在一起,感到心情舒暢,這是很難得的。我們倆之間隔著的人太多了,有羅貝爾、納迪娜、波爾。可在這個夜晚,他在我眼里顯得十分親近,香檳酒也給了我几分勇气: “您今天晚上好像并不開心。” “開心。”他遞給我一支煙。他确實顯得悶悶不樂。“可我在納悶,到底是誰到處放風,說《希望報》陷入困境,很可能是薩瑪澤爾。” “您不喜歡他嗎?”我說,“我也一樣。那些不戴假面具便不登場的虛偽家伙真叫人討厭。” “可是迪布勒伊倒很看重他。”亨利說。 “羅貝爾?他是認為他有所用處,但對他并無友情可言。” “這又有什么區別?”亨利問道。 他的語調在我听來就如他的提問一樣奇怪。“您想說什么意思?” “眼下,迪布勒伊已經整個儿投入到他的事業中去了,以致他對別人表示的友情的多少,要視其用處而定。” “這可絕對不是實際情況。”我气憤地說。 他一副挪揄的神態看了我一眼。“我在揣摩,若我不把《希望報》向革命解放聯合會敞開大門,他還會對我有何友情。” “他會失望的。”我說,“出于种种原因,最終迫使您接受了,他顯然會因為种种原因感到失望。” “噢!這我同意,這類假設是愚蠢的假設。”他過于激動地說道。 我思忖羅貝爾是否給亨利造成了一种感覺,仿佛是逼他成交。确實,當羅貝爾想要不惜一切代价達到自己的目的時,他可能會十分粗暴的。若他傷害了亨利,我只能感到遺憾。眼下,他已經相當孤立了,他千万不該失去這份友情。 “羅貝爾對人愛得愈深,要求就會愈高。”我說道,“比如對納迪娜吧,我就發現了這一點:每當他對她的期望不那么過分時,他對她就比較寬容。” “啊!可為他人的利益和為自身的利益而要求嚴厲,則完全不是一回事。若是為了前者,那才是愛的表示……” “可對羅貝爾來說,兩者是合在一起的!”我說。 平常,我討厭談論羅貝爾,可是我無論如何也要清除我從亨利心中感覺到的這种積恨。“《希望報》与革命解放聯合會的結合在他看來是必不可少的,您應當承認這一點。”我用目光詢問著亨利:“您以為他用您用得過分隨便了?不,那是出于敬重。” “我知道。”亨利微笑著說,“他自己明白的事情總是動不動就強加于人,得承認這是一种帶有几分帝國主義色彩的敬重方式。” “不管怎么說,既然是您自己同意的,他也就沒有多少過錯了。”我說,“我不太明白您到底責怪他什么。” “難道我說過我責怪他什么了嗎?” “沒有,可這感覺得出來。” 亨利遲疑了片刻:“噢!這是件微妙的事情。”他一聳肩膀說道,“若迪布勒伊能處在我的位置上看待問題,哪怕只有一分鐘,我都會感激的。”他十分和藹地朝我微微一笑:“可您就能做到。” “我可不是一位干事的女人。”我說,“不錯,”我緊接著補充道,“羅貝爾時不時故意蒙上自己的眼睛,可這并不妨礙他真正關心別人,并具備無私的情操。您實在是錯怪他了。” “也許。”亨利開心地說,“您知道,當人們違心地接受了一件事情,心里對逼他接受的人總是有點怨气的。我承認這并不十分恰當。” 我帶著一种負疚的心情打量了亨利一番: “《希望報》与革命解放聯合會建立的那些新關系,對您來說是個很重的負擔。” “噢!現在就談不上什么負擔了。”他說,“我已經參与了。” “可您當時并不渴望參与。” 他淡淡一笑:“不那么狂熱。” 他不知說過多少遍政治攪得他頭痛,可他如今卻整個儿陷了進去。我歎息道:“斯克利亞西納的話總有一點道理吧,政治從來也沒有像今天一樣吞噬人。” “迪布勒伊那個魔王可不容吞噬。”亨利帶著某种羡慕的口吻說道:“他寫得還跟從前一樣多。” “一樣多。”我說道。我猶豫了一下,不過,對亨利我真的有一股子信賴感。“他寫得一樣多,可并不如以前自由。那些回憶文章,您曾讀過其中的片段,哎,他已經放棄發表了,他說別人可以從中找到很多的武器來對付他。一想到成了社會活動家,就再也不能像作家那樣保持百分之百的誠實,真令人心寒,不是嗎?” 亨利沉默了片刻:“寫作的某种非理性,顯然是消失了。如今迪布勒伊發表的一切東西都得從他不得不考慮到的環境中去解讀,可我并不認為這會減少他的誠意。” “事實是那些回憶錄永遠不可能問世了,這真讓我懊惱!” “您錯了。”他友好地說,“一個毫無保留、但也不負責任地忏悔的人,較之一個對自己所說的一切完全負責任的人,其作品并不會更真實、更全面。” “您這么看?”我問道,接著我又添了一句:“您對自己也會提出這類問題嗎?” “不,根本不會提出這种問題。”他答道。 “那總會提出一些問題吧?” “問題總會不斷出現的,是不是?”他支吾搪塞道。 我追問道:“您那部歡快的小說進展如何?” “噢,我已經不寫了。” “小說寫得凄凄慘慘了吧?我早就有話在先。” “我再也不寫了。”亨利抱歉地微微一笑道,“一點也不寫了。” “算了吧!” “文章嘛,那當然,因為文章看完也就完了。可名副其實的書,我再也沒有能耐寫了。” 他再也不能寫了,波爾的胡言亂語中也含有真情。他過去是多么喜愛寫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問道。 “您知道,不寫作是很自然的事。反過來倒就不正常了。” “對您來說不一樣。”我說,“您不寫作意味著失去生命。” 我苦惱地凝視著他。我曾對波爾說,“人都在變”,然而盡管知道他們都在變化,在許多方面卻仍然固執地把他們看作是永恒不變的。又有一顆恒星在我的天際旋轉起來了。“您是否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寫作純屬枉然?” “噢!不,”亨利說,“倘若有人還保持其寫作的靈感的話,那是他們的造化。就個人而言,我已經毫無創作的欲望,事情就是這樣。”他淡然一笑:“我向您和盤托出吧,我再沒有什么可寫的了,或者這么說吧,我想要寫的在我看來毫無意義。” “這种心境很快就會消失的。”我說。 “我不相信。” 我心里揪得緊緊的,放棄寫作,這對他來說該是多么痛苦。我既遺憾又帶著几分責怪的口气說道:“我們經常見面,可您從來沒有跟我們談過這事!” “沒有机會!” “确實,跟羅貝爾在一起,你們除了政治就無話可說!”我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您不知道做點什么有趣的事情嗎?羅貝爾和我要在這個夏天騎自行車外出旅行,你們跟我們一起去玩儿上一兩個禮拜吧。”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