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小鳥的啁啾鳴囀,把他從白日的夢中惊醒。 一輛破舊的卡車,運載著一個大鳥籠。鳥籠比戲台上看到的那种押解重困的帶网竹籠還要大兩三倍。 不知什么時候,他的出租汽車竟擠進了送殯的車隊里。后邊那輛汽車,在司机座前的擋雨玻璃上貼了一張“二十三號”的條子。他回頭望了望路旁,眼前立著一塊“史跡太宰春台墓”的石碑。已經到達禪寺前了。寺門上也貼著一張字條,上面書寫著:“山門不幸,送津執行”。 這是在坡道途中。坡道下面的十字路口,站著一個交通警察。一時間,約有三十輛汽車擁到這里來,很難把交通整理得井井有條。他望著放生鳥的籠子,心情焦灼起來,便向小心翼翼抱著花籃、端端正正坐在他身邊的年輕女佣問道: “几點了?” 年輕女佣不可能帶手表,司机替代她回答說: “差10分7點,我這個表約莫慢六七分鐘。” 初夏傍晚時分,天還很明亮。花籃里的薔薇花嬌艷芬芳。從禪寺的庭園里,不時飄來一陣陣惱人的香气。不知是什么樹,在6月開了花。 “那就赶不上了。能不能開快點呢?” “現在只有從右側穿過去,要不……今天日比谷大禮堂舉行什么活動呢?”司机大概是想回頭去接散會的客人。 “是舞蹈晚會。” “啊?……要給這么多鳥放生,得花多少錢啊?” “一般來說,途中碰上出殯就不吉利啦。” 傳來了一陣雜亂的振翅聲。卡車一開動,鳥群就騷動起來。 “是個好兆頭呀。据說再沒有比這更走運的了。” 司机仿佛要證實自己的話,讓滑行的汽車從右側穿過,就開始加速,超過了送殯的行列。 “真滑稽,我們的想法正相反!”他帶笑地說著,心里卻想:人們習慣于那樣思考問題,也是很自然的。 在去觀賞千花子的舞蹈表演的途中,碰上出殯,總是叫人耿耿于怀。現在當然覺得這是挺可笑的。若論不吉利,在途中碰上出殯,其不吉利的程度還不如把動物的尸体放在他家里不管呢。 “回家可別忘了把菊戴鶯扔掉。它還擱在二樓的壁櫥里呢。”他冷不防地對矮小的年輕女佣冒出了這么一句。 菊戴鶯雙雙死去已一星期了,他懶得從籠中把死鳥揀出來,便連籠帶鳥一古腦儿地往壁櫥里一擱了事。那壁櫥就在上樓梯的盡頭。每當家中來客,他和女佣總是把鳥籠下的坐墊拿出來,用畢又放回去,兩人就是懶得把死鳥扔掉,因為他們早已對小鳥的尸体熟視無睹了。 菊戴駕同煤山雀、小花雀、巧婦鳥、藍歌鴝、鞭雀一樣,都是小巧玲瓏的家鳥。它的上身是橄欖綠色,下身是淡黃灰色,脖頸也是灰色,翅膀有兩條白帶,長羽毛的邊緣是黃色。頭頂有一道粗大的黑線,還套著一道黃線,展開羽毛的時候,黃線就明顯地呈露出來,宛如戴上了一圈黃菊花瓣。雄鳥的黃線帶深橙色。滾圓的眼睛,特別逗人喜愛。它高興地飛來飛去,抓撓著鳥籠的頂端,動作是這樣的活潑,惹人怜愛,可又蘊含著一种高雅的气派。 鳥店老板夜間將鳥儿拿來,立即放在昏暗的神龕上。過了片刻再去看看,小鳥的睡姿确實优美無比。兩只小鳥互相依偎,將自己的脖頸深深地伸進對方身上的羽毛里,圓鼓鼓的,活像一團毛線球。簡直分不出彼此了。” 他是個四十開外的單身漢,見此情景,胸中不禁浮現孩提時那股溫暖而又純洁的思緒。他站在飯桌旁紋絲不動,久久地凝視著神龕。 他遐思冥想:人世間的某個國度里,也許會有這么一對幼小的初戀者,睡姿也這般优美。他多么希望有個伴侶同他一道觀賞這种睡姿啊。可是,他并沒有呼喚女佣。 從翌日起,就餐的時候,他總把鳥籠放在飯桌上,邊吃飯邊觀賞菊戴駕。平時即使會客,他也不曾把自己心愛的動物從身邊移開。他并不好好傾听對方的話,只顧逗弄小歌鴝,用手給它喂食。要么熱衷于打著手勢訓練歌鴝,要么把柴犬抱在膝上,耐心地給它捉虱子。 “柴犬有些地方像個宿命論者,我很喜歡它。有時讓它坐在我的膝上,有時讓它蹲在角落里,一呆就是半天,一動也不動。” 很多時候,他就這樣一直呆到客人起身告辭,連瞧也不瞧客人一眼。 夏天,他把緋鱒和鯉魚苗放在玻璃缸里,擺在客廳的桌子上。 “也許是年齡的關系吧,我漸漸討厭會見男人,真的討厭,見到他們就打不起精神來。不論吃飯還是旅行,同伴最好是女性。” “那你就結婚好羅。” “結婚嘛,似乎以找個寡情女子為好。所以不行呀。你明知這個女人薄情,表面上卻佯裝不知,同她交往,這反而最輕松不過了。因此我雇女佣也盡量雇用寡情的女子。” “正因為這樣,你才飼養動物的吧。” “動物可不怎么薄情……倘使身邊沒有什么有生命的東西,我就寂寞難熬啦。” 他說話心不在焉,只顧全神貫注地觀賞著玻璃缸里五彩繽紛的鯉魚。它們游來游去,鱗光閃閃,變化万千。他心想:這樣狹窄的水域,居然也有這樣一個微妙的變幻無窮的光的世界!他早已把來客忘得一干二淨了。 鳥店老板只要弄到什么新品种,就會悄悄地給他送來。有時他的書齋里,養的鳥雀竟多達三十种。 “鳥店老板又送鳥來了?”女佣厭煩地說。 “這不挺好嗎?只要有了這個,我的情緒就會好上四五天。再沒有什么比這個更划得來的了。” “可是,我看到老爺一本正經地板起臉孔只顧看鳥儿,就……” “就覺得有點毛骨悚然?就覺得我快要發瘋?家里就變得鴉雀無聲、寂寞難熬,是嗎?” 在他看來,新小鳥來后兩三天,生活完全充滿了丰富的愛情,世界也變得可愛了。也許是自己不好,怎么也感受不到人間的可愛。小鳥是活的,富有生气,它領略自然界的美比貝殼和花草領略自然界的美來得早。縱然成為籠中鳥,這小小的動物也會讓人看出,它們充滿了生命的喜悅。 這對小巧活潑的菊戴駕尤其如此。 但是,剛過一個月的光景,給它們喂食時,其中一只從籠中飛了出來。女佣惊慌失措。小鳥飛到了小堆房旁邊一株樟樹的樹梢上。樟樹葉布滿了晨霜。一對鳥儿,一只在籠里,一只在籠外,高聲鳴叫,你呼我應。他赶忙把鳥籠放在小堆房頂上,安上一根粘竿。鳥儿的鳴囀聲凄凄切切。但是,晌午時分,逃脫出來的小鳥遠遠飛去了。這菊戴鶯是從日光山捉來的。 留下的一只是雌鳥。他不禁想到:以往睡得那樣香甜,如今……他到鳥店嘮嘮叨叨地催促老板幫忙找只雄鳥,自己也親自四下尋覓。可是沒有找到。不久,鳥店老板讓人從農村又送來一對。他說只要一只雄性的就夠了,對方卻對他說: “它們是成雙成對地生活,扔下一只留在店里也沒有用處,干脆把雌鳥白送給您算了。” “可是,三只鳥生活在一起,能相處得好嗎?” “可以吧。將兩個鳥籠靠在一起,過上三四天,它們就會熟悉的。” 但是,他像孩子擺弄玩具一樣,待鳥店老板一走,就迫不及待地將兩只新鳥移到原來那只的籠子里去了。不料它們鬧得厲害。那對新鳥壓根不站在栖木上,只顧吧噠吧噠地在籠子里來回地飛。原來那只菊戴鶯惊慌之余,不知所措,在籠底呆立不動,仰望著這對鬧騰的不速之客。這兩只鳥儿,像一對遇難的夫妻,互相召喚。三只鳥儿都誠惶誠恐,心髒怦怦地跳動。他試著把它們放在壁櫥里,只見那對夫妻一邊鳴叫一邊緊緊地互相依偎。那只失群的雌鳥獨自向隅,心情平靜不下來。 他心想:這還了得!于是把它們分籠安置。可是他看了看籠中那對夫妻,再瞧瞧那只雌鳥,覺得很是可怜。他又試著把原來的雌鳥同新來的雄鳥放在一個籠里。它們并不親密。新來的雄鳥還是同被隔開的妻子互相呼喚。然而,不知什么時候,這一對卻挨在一起睡著了。次日傍晚,把這三只鳥合放在一個籠里,它們也不像昨天那樣鬧騰了。兩只雌鳥從兩邊把頭伸進雄鳥的怀里,簇成一團入睡了。然后,他將鳥籠放在枕邊,自己也進入了夢鄉。 但是,翌日清晨,他睜眼一瞧,兩只鳥在栖木上依偎著酣睡,活像一團暖融融的毛線球。另一只鳥則在籠子的底板上,半張著翅膀,伸直腿腳,虛閉著眼死去了。他悄悄地將死鳥揀出來,仿佛害怕讓另外兩只看見。他一把死鳥揀出來,就背著女佣將它扔到垃圾箱里,自己恍如干了一件謀殺案。 “究竟是哪只鳥死掉了呢?”他把鳥籠仔細地端詳一番,出乎意料,活著的好像還是原來的那只雌鳥。比起前天剛來的雌鳥,他更喜歡那只已經喂養了好些日子的熟悉的雌鳥。也許是這份偏愛,促使他這樣想的吧。他過著獨身生活。他憎恨自己的這种偏愛。 “既然愛情有差別,何必非要跟動物一起生活不可呢。人,也有好人嘛。” 菊戴鶯非常孱弱,隨時可能成為死鳥。后來,這兩只鳥卻很健壯。 他先給偷獵到手的小伯勞喂食,然后又喂從山里獵獲的各种雛鳥。忙得連門也不出的季節快到來了。他把洗衣盆搬到走廊上給小鳥洗澡。藤花飄落在盆子里。 他一邊听著鳥儿振翅拍水的聲音,一邊清掃籠里的鳥糞,這時牆外傳來了孩子們的喧嘩聲,他們仿佛在為一只什么小動物生命垂危而擔心。他心里想:會不會是他家飼養的英國种小白獵狗迷了路,從中院跑了出去呢?他蹺腳往牆外張望,原來是一只小云雀。它腳跟還站不穩,就用孱弱的翅膀拍打著垃圾箱。他一閃念:把它撿來喂養吧! “怎么啦?” “那家人……”一個小學生指著那戶富貴人家說,“是他們拋棄的,會死掉的啊!” “嗯,會死掉的。”他漠然地說罷,便离開了牆邊。 那戶人家飼養了三四只云雀。可能是估量到這只雛鳥將來不會鳴叫,沒有什么前途,這才把它舍棄的吧。“何苦撿人家扔下的廢鳥呢?”他的慈悲心猝然消失了。 有的雛鳥分不出雌雄。鳥店老板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雛鳥整窩端回來,待到分辨出是雌鳥,就把它扔掉,因為雌鳥不會鳴叫,賣不出去。愛動物,歸根結蒂,就是尋求优良品种。這是理所當然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种冷酷勁是免不了的。他的脾气是:不論對任何小動物,只要看見新的,就想占有它。憑借經驗,他知道這种喜新厭舊、見异思遷,實在等于薄情。另外,他也感到,這樣做,結果會給自己招來生活和感情上的墮落。如今不論是什么名犬、名鳥,只要是別人一手飼養大的;人家白給,他也不要。 因此,孤獨的他在邏想:人真討厭啊!一旦成了夫妻,成了父子兄弟,對方即使是個無聊的人,你也難以擺脫這种羈絆,只好認命共同生活下去。而且,人,各自都裝有一個“我”字。 這些姑且不談。他認定以一种理想的模式作為目標,把動物的生命或生態當做玩物,人為地把它們培育成畸形,這是一种可悲的純洁,使人感覺到特別爽快。那些愛護者拼命追逐良种、良种,為此而虐待動物,他把它們看做是這個天地、也是這個人間的悲劇象征,一面投以冷笑,一面又寬恕了它們。 去年11月,一天傍晚,一個患慢性賢髒病還是什么病的、像干蜜柑似的狗店老板,順路上他家里來了。 “方才發生了一樁不得了的事。進公園之后,霧靄鴻洞,天色昏暗,我松開了繩子,只有一會儿工夫沒看見它,它竟跟野狗搭上了。我立即把它們隔開,使勁踢它的肚子,几乎把它踢癱了。我万万沒有想到,它反倒怀了孕。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 “邋里邋遢好,你不是買賣人嗎?” “啊,很慚愧,我沒法跟別人說呀。混賬,一轉眼就讓我虧了四五百元。”狗店老板微顫著兩片蜡黃的嘴唇說。 那只精明的軍犬小里小气地縮著脖子,用怯生生的目光仰望著這位腎髒病人。霧靄飄流過去了。 經他斡旋,估計這只母狗賣得出去。盡管他提醒過對方:狗一旦到了買主家里,產下雜种狗崽的話,那就丟人現眼啦。可是,狗店老板大概手頭拈据,過不多久,沒讓看狗,就賣出去了。果然,兩三天后,買主將狗帶到他家里來。据說,買后次日夜里,狗就產下了死胎。 “据說女佣听見痛苦的呻吟聲,便拉開擋雨板,只見這只狗在走廊的板底下吃著自己生的狗崽。她惊恐万狀,給嚇呆了。那時候,天剛蒙蒙亮,看不太清楚它產下了多少只。女佣看見的時候,它正在吃最后一只狗崽。我馬上把獸醫叫來。据獸醫說,按理狗店老板不會一聲不吭就將怀孕的母狗賣出去的,它准是同野狗或家犬搭上了,遭到毒打之后才送來的。它產崽的樣子,非同尋常。或者它有吃狗崽的習慣。要是這樣就干脆退回去算了。我們全家十分憤慨,都說那只狗受到如此待遇,太可怜了。” “哪儿。”他說著漫不經心地把狗抱了起來,一邊撫弄狗的乳房一邊說:“這是喂過狗崽的乳房。這次產下的是死胎,它才吃狗崽的。” 對狗店老板的缺德,他感到气憤,也可怜狗的遭遇,可是卻擺出一副無動于衷的表情。 因為他的家犬,也產過雜种狗崽。 他外出旅行不和男伴同睡一室,也討厭讓男友在自己家中留宿,甚至不用學仆。但他飼養的狗淨是雌性,卻与這种厭惡男性的郁悶心情無關。雄狗若不是优良品种,就不能做种狗。再說,把种狗買進來很花錢,還得像吹捧明星那樣大肆宣傳,受不受歡迎還不一定,而且很可能被卷進同進口种狗的競爭中去,這簡直是一場賭博。他曾到過一家狗店,要求看看著名的日本种狗。那只獵狗成天呆在二樓的窩里。只要把它抱下樓,它就習慣性地以為是母狗來了,像老練的面首一般。它的毛細短,裸露出异常發達的器官,連他都覺得可怕,不由地把視線移開了。 不過,他并不是由于這個原因才不飼養狗。看到母狗生產和育仔,對他來說比什么都快樂。 据說那是一只波士頓獵狗。它挖牆腳,咬破舊篱笆,本來把它拴著准備讓它同公狗交配的,可它把繩子咬斷跑了出來。他曉得它會產下雜种狗。當女佣把他喚醒的時候,他像個醫生,睜開眼睛就說: “准備剪刀和脫脂棉。還有,赶緊切斷酒桶的繩子。” 院中的土地上,洒滿初冬的朝陽。唯有這里,呈現些許新鮮的气氛。在陽光下,狗躺臥著,從肚子里鑽出來一個茄子似的袋狀物。它輕輕地搖擺著尾巴,抬眼望著他,仿佛申訴什么。他突然感到這是一种類似道義的譴責。 這條狗是初次來月經,還沒發育成熟。從它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它似乎不知道分娩是怎么回事。 “這只狗好像不曉得自己身上究竟起了些什么變化,顯得很困惑的樣子。怎么辦?”它難以為情,有點靦腆,卻天真地任人擺布,對自己所作所為似乎毫不感到有什么責任。 因此又使他回憶起十年前千花子的往事。她當年賣身給他時,她臉上的神气恰好和眼前這條狗一樣。 “听說一搞上這行買賣,就漸漸麻木不仁,是真的嗎?” “那也不見得。只要你會見的是你所喜歡的人,就不會變得麻木不仁。再說,倘若你經常會見的總是那么兩三個人,也不算是買賣呀。” “我很喜歡你。” “即使這樣,你還是麻木不仁,是不是?” “哪儿的話。” “是嗎?” “我出嫁的時候,就會真相大白的。” “是會真相大白的。” “我該怎么辦才好呢?” “你該怎么辦?” “你太太當時是什么樣子?” “這個……” “嗯,告訴我嘛。” “我沒有太太。” 他惊奇地凝望著她那非常認真的樣子。 “你像她,我感到內疚啊!”他說著把狗抱了起來,移到產箱里。 母狗很快就生產了胎衣崽,它似乎不知所措。他用剪子破開胎衣,剪斷臍帶。第二個胎衣很大,內中兩只狗崽泡在渾濁的青綠色胎水里,看上去像死人一般的顏色。他麻利地用報紙把它包上。接著又生了三只。都是胎衣崽。然后又下第七胎。這是最后一胎了,崽子在胎衣里蠕動,但已經干癟了。他觀察了好一陣子,旋即用報紙把它連胎衣一古腦儿包起來。 “你給我扔掉吧。西方有溺嬰的習慣。弄死發育不健全的崽子,這才能造就出良种。可是日本人富于人情味,不能這樣做……你給母狗喂點生雞蛋吧。” 他洗過手,又鑽進被窩里。新的生命誕生了。他內心充滿了新的喜悅,恨不得到街上轉悠一番。至于弄死了一只崽子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淨了。 卻說在小狗剛會半睜眼睛的一個早晨,一只崽子死了,他揀出來放在怀里,早晨散步時順便把它扔掉了。兩三天后,又有一只死了。母狗為了造窩,把稻秸扒得成七八糟。崽子被埋在稻秸里。狗崽還沒有足夠的力气自己扒開稻秸。母狗不但沒把狗崽叼出來,自己反而躺在蓋著稻秸的崽子身上睡大覺。一夜之間,狗崽有的被壓死,有的被凍死。如同人間愚蠢的母親用乳房壓著孩子,把孩子憋死了一樣。 “又死了。”他說著就漫不經心地將第三只死狗揣在怀里,吹著口哨喚來了一群狗,把它們帶到附近的公園里去。波士頓獵狗高高興興地四處亂竄,看樣子壓根儿不知道自己憋死了自己的孩子。他看見這种情形,忽地又想起千花子來。 千花子19歲上,被一個投机商帶到哈爾濱,呆了三年,向白俄學習舞蹈。爾后這個男子無所作為,完全失去了生活能力,于是讓千花子參加正在滿洲巡回演出的樂團,好容易才煎熬過來,兩人輾轉回到了國內。在東京安頓下來不久,千花子便拋棄了這個投机商,同一個從滿洲搭伴來的伴奏家結了婚,然后到各處巡回演出,還舉辦了專場個人舞蹈會。 那時節,他也算是一個關心樂壇的人。不過,与其說他理解音樂,不如說他只不過是每月給某音樂雜志交錢罷了。但是,為了同一些熟人閒聊天,他還是常去听音樂會。也觀看千花子的舞蹈。他被千花子粗獷、妖艷的肉体弄得神魂顛倒。究竟是什么秘密喚醒了她這种野性呢?同六七年前的千花子比較,他不禁愕然,甚至想:為什么那時候不同她結婚呢? 然而,舉行第四屆舞蹈會的時候,她肉体的魅力驟然削弱了。他鼓足勁頭走到后台,也顧不得她尚未脫下舞服,正在卸裝,就拽著她的衣袖,把她帶到昏暗的后台去。 “請你松手!稍一触動,我的乳房就痛。” “這可不行啊,干么要干這等傻事?” “因為我向來喜歡孩子。說真的,過去我多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啊。” “你真想撫養孩子?被那种婆婆媽媽的事纏住,你的技藝能發展下去嗎?現在養了孩子,你怎么辦?早就該注意啦。” “但是毫無辦法啊。” “別胡說,女藝人一個個都撫養孩子,那還了得!你丈夫是怎么想的?” “他很高興,很喜歡吶。” “唔。” “干了那行,現在能有孩子,我有多高興啊。” “那就不跳舞算了。” “不嘛!” 出乎意料,她的聲音异常激動。他也沉默不語了。 但是,千花子再也不生第二胎了。就是生下的孩子她也沒能放在自己身邊加以照料。也許就是由于這個緣故,夫婦倆的關系漸漸地淡漠了,疏遠了。這种傳聞也傳到了他的耳朵里。 千花子沒有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就像一只波士頓獵狗一樣。 拿狗崽來說,他若有心挽救它,還是可以救活的。頭一只死去之后,他倆可以把稻秸切得更細碎些,或者在稻秸上舖一塊布,這樣第二只就可以免于一死了。這點他是知道的。然而最后一只狗崽,不多久也同它的三個兄弟一樣喪生了。他倒不是盼望這些狗崽死光,卻也沒想過必須讓它們活下去。他對它們這么冷漠,大概因為它們都是雜种的緣故吧。 馬路邊的狗,常常跟隨他回來。在遠遠的路上,他一邊招呼這些狗,一邊走回家,給它們喂食,還讓它們睡在暖乎乎的窩里。他感謝狗能理解他那顆慈祥的心。然而,打他飼養了自家的狗以后,他就不再去理睬路邊的雜种狗了。至于人們,大概也是這樣的吧。他蔑視世上有家眷的人,也嘲笑自己的孤獨。 對待小云雀,他也是如此。起先他想救活它、飼養它,后來這种慈悲心很快就消失了。他還想,何苦去撿人家扔下不要的鳥儿呢。所以一任孩子把小云雀擺弄死了。 可是,他去看這只小云雀的一剎那間,菊戴鶯沐浴的時間過長了。 他慌忙把水淋淋的鳥籠從澡盆里拎出來,兩只鳥儿都倒在籠子里,活像一團濕透了的破爛市,一動也不動了。他將鳥儿放在掌心上仔細端詳,只見鳥儿的腿腳在微微抽動。他興奮地說:“謝天謝地,還活著呢。”可是,小鳥已經閉上眼睛,小小的軀体也都凍僵了。看樣子是無法挽救了。他將兩只鳥儿放在長方形火盆上烘烤,又讓女佣續上新炭,扇了扇火。鳥儿的羽毛冒出一陣熱气。小鳥痙攣地動了起來。也許這渾身的熱气能使鳥儿感到震惊,從而產生一股同死神搏斗的力量。可是他的手被燙得受不了。于是在鳥籠里舖了一塊手巾,再將小鳥放在上面,然后再放在火上烘烤。手上烤成焦黃了。鳥儿仿佛被人彈動似的,不時吧嗒吧嗒地張開翅膀,東倒西歪,總也站不起來,爾后又閉上了眼睛。羽毛全干透了。鳥儿一离開火,就又趴倒了。看樣子活不成了。女佣到飼養云雀的那戶人家去探听,說是小鳥孱弱的時候,讓它喝點粗茶,把它裹在棉花團里,就會好的。他雙手捧著裹在脫脂棉里的鳥儿,弄涼了粗茶,往鳥儿嘴里灌。鳥儿渴了。轉眼間,它一靠近碎食,就探出頭來啄食了。 “啊,活過來了!” 這种喜悅令人感到多么舒暢啊!等他透過气來,這才發覺,他為了救活這只小鳥,足足折騰了四個半小時。 這時菊戴駕想雙雙呆在栖木上,可不知多少回都從上面摔了下來。好像是張不開爪子。他抓住鳥儿,用手指触了触它的爪子,鳥爪萎縮而又僵硬,如同一根枯枝一折就會斷。“老爺,您剛才不是烤火來嗎?”經女佣一說,他想起來了,難怪鳥爪的顏色變得焦黃的。真糟糕!心頭的火气更大了。 “鳥儿要么放在我的掌心里,要么擱在手巾上,鳥爪怎么可能燒焦了呢?……明儿要是鳥爪還好不了,你就到鳥店去請教怎么辦吧。” 他鎖上了書齋的門,把自己關在里面,然后將兩只鳥爪含在自己的嘴里,讓它暖和暖和,味覺催人落下哀怜的熱淚。不一會儿,他掌心上的汗濡濕了鳥儿的翅膀。他用唾沫潤了潤鳥爪,鳥爪有點柔軟了。他生怕粗手粗腳會把爪子折斷,便小心翼翼地先將一只伸直,再試讓小鳥的爪子抓住自己的小指頭。然后又將鳥爪含在嘴里。他松開栖木,將鳥餌移到小碟里,放在鳥籠底板上。可是鳥儿的爪子不靈便,要站立起來吃食,還是很困難的。 “鳥店老板說,可能是老爺把鳥爪烤傷了。”第二天女佣從鳥店回來說,“老板還吩咐用粗茶暖和爪子。据他說,讓它自己啄啄就可以了。” 果然,鳥儿要么一味啄自己的爪子,要么叼著它們生拉硬拽。 鳥儿以啄木鳥的气勢,精神抖擻地啄了起來,它仿佛在說:“爪子啊,怎么啦,可要爭气啊!”它試圖憑借它那雙不靈便的爪子,果敢地站起來。這小小的動物對自己身体局部受傷,似乎覺得不可思議。它迸發出的生命火花,几乎使他高聲喊出几句鼓勵的話。 他把鳥爪泡在粗茶里試了一下,但覺得還是含在嘴里更見效。 這對菊戴鶯對人太認生了。過去只要一抓住它們,它們的胸口就劇烈地起伏跳動。如今,在爪子受傷的頭一兩天里,把它們托在掌心上,它們也習慣了,非但不害怕,反而興高采烈地啾啁鳴囀。甚至把它們放在手上,它們也吃食了。鳥儿這种變化,使他越發怜憫它們。 但是,他看護小鳥,沒有恒心,動不動就偷懶,萎縮了的鳥爪沾滿了鳥糞。第六天早晨,這對菊戴鶯雙雙死去了。 誠然,小鳥的死是不可捉摸的。早晨往往發現鳥籠里有意想不到的死鳥。 他家里最先死去的是紅雀。這對紅雀夜間被老鼠咬掉了尾巴,籠子里染滿了斑斑血跡。雄鳥次日就嗚呼了。雌鳥迎來了一只又一只雄鳥,不知為什么,雄鳥也都一一死去。這只雌鳥卻像猴子般地拖著露出紅肉的尾巴。活了很久。但是,它終歸衰弱下去,也猝然長逝了。 “看來紅雀在我們家養不活,以后不再喂養紅雀了。” 紅雀是少女喜歡的鳥類,他本來就不喜歡。比起吃撒食的洋鳥來,他更喜愛吃碎食的日本鳥,因為這种鳥儿更高雅。就鳴禽來說,他并不喜歡金絲雀、黃鶯、云雀一類吱吱喳喳鳴囀的鳥儿。他所以飼養紅雀,只不過是鳥店老板送給他紅雀的緣故。因為死去一只,才又買來了后來的几只,如此而已。 以狗來說,家里一旦養了克利狗,就不想讓它絕种。他憧憬母親般的女性。他愛像初戀的女性一樣的女人。他希望同一個像他死去的妻子那樣的女性結婚。這不是同樣的感情嗎?他過著同動物為伴的生活,似乎是因為他太孤單、太寂寞了。他決心不養紅雀了。 繼紅雀之后死去的黃春翎,它背呈黃綠色,腹呈黃色,更何況它那优美的淡淡的倩影,蘊含著一种稀疏竹林似的野趣。尤其是同它混熟了,它不進食時,只要他親自喂養,它就一邊欣喜若狂地顫動著半展的雙翅,清脆悅耳地歡唱起來,一邊高高興興地進食,還淘气地去啄他臉上的黑痣。他把它放在客廳里。它大概是撿了成餅干屑或別的什么東西,吃進肚子里撐死了。它死后,它本想另買一只,后來改變了主意,便將迄今未曾親自照料過的嚶鴝放進那只空籠子里。 菊戴鶯的死,無論是因為溺水或是傷爪,恐怕都是他的過失造成的。他對它們的依依之情反而難以切斷。過不多久,鳥店老板又給送來一對。是小巧玲瓏的一對。這回沐浴,他寸步不离澡盆地關注著,不料竟迎來了跟上次同樣的結果。 他從盆里將鳥籠提拎起來,鳥儿顫抖著,閉上了雙眼,但好歹還能站立起來,比上次的情況好一些。這回,他可留意不再燒傷它們的爪子。 “真倒霉。請你把火升起來。”他沉住气,有點內疚似的說。 “老爺,還是讓它們死去算了。怎么樣?” 他听了這句話,如夢初醒,不由得吃了一惊。 “可是,上回不費事就把它救活了嘛。” “救是可以救活,可是活不多久呀。上回鳥爪都傷成那樣子,我心想還不如早點死了好。” “能搶救還是要搶救嘛!” “還是讓它們死了好。” “是嗎?!”他驟然感到体力衰竭,几乎神志不清了。于是,他默默地登上二樓書齋,把鳥籠放在透過窗戶投射進來的陽光下,茫然凝望著菊戴鶯慢慢地死去。 他祈望著,也許陽光的力量會把它們救活過來呢?但是,不知怎的,他增添了几許莫名的悲傷,猶如看見了自己的凄慘樣子。上次他為了救活小鳥的性命而忙乎了一陣子,如今他已無能為力了。 鳥儿終于斷气了。他從籠中把濕漉漉的死鳥撿了出來,久久地把它們放在掌心上,又放回籠中,將籠子藏在壁櫥里。他下樓對女佣若無其事地說了聲:“死了。” 菊戴鶯嬌小孱弱,容易死亡。可是他家中喂養的韉雀、鷦鷯、煤山雀,同屬雀類,卻活得挺歡。兩次替鳥儿洗澡,都把鳥儿弄死了,這不免使他感到是命里注定,比如家中死過一只紅雀,別的紅雀也就很難養活。 “我同菊戴駕已經沒有緣分啦!”他帶笑地同女佣說罷,就在茶室里側身躺了下來,讓小狗不停地抓撓他的頭發,然后從并排的十六七只鳥籠里挑選一只鴟鵂,拿到書齋里去。 鴟鵂一見他的臉,气得瞪圓雙眼,不住地搖晃著瑟縮的脖頸,啾啁鳴囀,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气。在他的注視之下,這只鴟鵂絕不吃食。每當他用手指夾著肉片一靠近它,它就气鼓鼓的,把肉叼住挂在嘴邊,不想咽下。有時他偏同它比賽耐性,固執地一直等到天明。他在旁邊,鳥儿連瞅也不瞅碎食一眼,紋絲不動地呆在那里。待到天色微微發白,它終于餓了,可以听見鳥爪橫著向栖木上放鳥食的地方移動的聲音。回頭看去,鳥儿聳起頭上的羽毛,眯縫著眼睛,那副表情無比陰險,無比狡猾。一只往餌食方向探頭的鳥儿,猛然抬起頭來,憎惡地吹了口气,又裝做不認識他的樣子。過了片刻,他又听見鴟鵂的爪聲。雙方的視線碰在一起以后,鳥儿又离開了餌食。這樣反复折騰了好几次,伯勞鳥已經吱吱喳喳地唱起了歡快的晨曲。 他不但不怨恨鴟鵂,反而把它看做對自己的一种安慰,有一次,他對友人說: “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女佣,我想找一個。” “唔,有時你倒很謙虛嘛。” 他露出不悅的神色,把臉扭過去,不理睬他的朋友。 “卿卿,卿卿。”他呼喚身邊的伯勞鳥。 “卿卿卿卿,卿卿卿卿。”伯勞鳥尖聲答應,仿佛要吹散周圍的一切。 伯勞鳥同鴟鵂雖同屬猛禽,可這只伯勞鳥對喂食人卻极為親熱,像個撒嬌的姑娘似的去接近他。每當听見他外出歸來的腳步聲或是咳嗽聲,它就鳴囀不止。一出鳥籠,它就飛落在他的肩上或膝上,喜盈盈地抖動著翅膀。 他將伯勞鳥放在枕邊,替代了鬧鐘。天一亮,無論是他翻身、動手,還是整理枕頭,它都發出“吁吁吁吁”的撒嬌聲,連對他的咽唾沫聲它也“卿卿卿卿”地回應。轉眼間,它猛然鳴叫起來,把他喚醒。這鳴聲像一道道閃電,划破了生机勃勃的晨空,令人感到愉快和清爽。它同他互相呼應了不知多少回,待到他完全蘇醒過來,它就仿效各色鳥儿的輕輕啾啁,聲音清脆悅耳。 首先是伯勞鳥的歡唱,接著是眾多小鳥的啼鳴,使他有了“今天也很如意啊!”這种感覺。他穿著睡衣,用手指粘上碎食去喂伯勞鳥,空腹的伯勞鳥用力咬住他的手指。他把這种舉動,也看做是愛情的表示而承受了下來。 外出旅行,縱然只有一宿,他也會夢見動物,半夜三更被惊醒過來。所以他几乎不在外留宿。這也許是個怪癖,有時候他獨自一人去訪友,或者去購物,半路上百無聊賴,又折了回來。沒有女伴時,他只好帶著小女佣一起出去。 就說去觀賞千花子的舞蹈吧,既然叫小女佣連花籃都帶上,就不能說聲“算了,回家吧!”便折回去。 當晚的舞蹈會是某報社主辦的,由十四五名女舞蹈家參加演出,像是會演性質。他沒看千花子的舞蹈已經有兩年了。如今他實在不愿意看到她在舞蹈上的墮落。那种殘存的野性力量,已經成為一种庸俗的媚態。舞蹈的基礎形式,連同她的肉体美,都蕩然無存了。 雖然司机那么說,他卻借口碰上送殯行列,家里又放著菊戴鶯的尸体,很不吉利,就吩咐女佣將花籃送到后台去。据說她很想見他,可他看過方才的舞蹈就不便和她細談。于是趁幕間休息,他干脆溜到后台去。在入口處,他還沒站定,便赶緊把身体隱藏在門后。 這時候,千花子正讓一名年輕男子化妝。 她靜靜地閉上眼睛,伸長頸脖,微仰著臉儿,任憑對方擺布。由于嘴唇、眉毛、睫毛都未描畫,看上去那張紋絲不動的一本正經的臉,好似一個沒有生命的玩偶。簡直像一張死人的臉。 約莫10年前,他曾打算和千花子雙雙殉情。那時節,他成天念叨著想死,想死,几乎成了口頭禪。可是沒有什么理由非死不可。這种想法是在終生獨身,同動物一起生活當中產生的,只不過像一朵漂浮的泡沫花。對千花子來說,仿佛有人從別處給她帶來了人世間的希望。她茫然地任人擺布。就是這樣,她不能算是還活著。但是把這樣一個千花子當做死人看待好嗎?千花子果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的意義,她以通常的表情天真地點了點頭,只提出一個要求: “請把我的腿綁緊些,据說咽气時下擺會吧嗒吧嗒地響吶。” 他用細繩替她綁腿,仿佛現在才發現她的腿竟如此的美,不禁有點愕然,心里想道: “也許人們會議論:這家伙也能同這么個標致的女人一起死?” 于是她背朝他睡下。只見她天真地合上眼睛,微伸脖頸,然后雙手合十。這种虛無的价值,閃電般地打動了他。 “啊,不該死啊!” 當然,他不想殺人,也不想死。千花子是真心實意還是鬧著玩?這不得而知。從她的臉部表情來看,似乎兩者都不是。那是仲夏的一個晌午發生的事情。 但是,不知怎的,他感到异常震惊。從這以后,他連想也沒想過要自殺,同時再也不把自殺這個詞挂在嘴邊了。當時他心里激蕩著這樣一個念頭:縱然發生天大的事,我都應該感激這位女子。 讓年輕的男子做舞蹈化妝的千花子,使他回憶起當年她合十時的臉儿。他剛才乘上汽車立即做的白日夢,也就是這些。即便夜間,每次想起那時的千花子,他總有一种錯覺,恍如被仲夏白晝令人目眩的意境所籠罩。 “話又說回來了,那一剎那間,自己為什么又躲到門后去呢?”他喃喃自語。從廊道上折回來,他遇上一個男子,對方親切地向他打招呼。他一時想不起這是何人。這個漢子卻非常激動地說: “還是這樣好嘛!讓許多人都來跳,更能顯出千花子的精彩啊。” “噢!”他想起來了。此人是千花子的原配,一個伴琴師。 “最近好嗎?” “哦,我早就想到府上拜訪哪。告訴你,去年歲末,我已同她离婚了。無論怎么說,千花子的舞蹈确實出類拔萃。太精彩啦!” 他心里想:自己也應該說几句好話,可不知怎的,他心慌意亂,胸間涌上一陣陣郁悶。于是腦子里浮現出一句話來。 恰巧他怀里有一份16歲逝世的少女的遺稿集。近來他讀了少男少女的文章,比什么都要快樂。16歲少女的母親,似曾給故去的女儿化過妝。她在女儿逝世當天的日記本末尾寫了這么一句: “她的臉儿生平第一次化妝,真像個新娘子。” (葉渭渠 譯)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