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
“透明族”的青春挽歌
作者:佚名
當代日本文壇有兩位姓村上的作家享譽世界。一位叫村上龍,另一位叫村上春樹。在我國有許多讀者讀過村上春樹的多部作品,《挪威的森林》、《青春的舞步》、《傾听風之歌》等已經被譯成中文。而成名比春樹早几年,不僅在日本,甚至在歐美亦有一定影響的村上龍卻遲遲不被中國讀者所了解。他弱冠之年就創造出《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獲得1976年上半期日本純文學最高獎----芥川獎,一躍登上日本文壇,他為日本文學界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透明族。由作者自己改編、導演成電影后,《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在日本風靡一時,從此“透明族”一詞廣為流行。村上龍為旗手的“透明族”作家,以嶄新的文學手法,對現有的文學制度和藝術傳統提出挑戰,代之以無立体、不追求倫理、价值判斷的文体來表達一种感覺。小說所描寫的一群年輕人,面對矛盾重重的社會現實,因無力抵抗,而變得自暴自棄,頹廢無聊,消磨青春,游戲人生。
作品所描寫放蕩的青春,可以說是村上龍面對強大的無法改變的現實而采取的一种抵抗。他在《村上龍自選小說集》、《被消費的青春》中,稱自己的青年時代是一個不愿重提的令人厭惡的時代,而對多次的挫折,他強烈地意識到青春的無奈,他把積蓄在身体內部的青春活力轉化為一股“嬉皮士”式的頹廢的激情迸發出來,大膽地表現在小說中。他的《近似無限透明的藍色》使芥川獎所代表的日本純文學那含蓄、朦朧的性描寫傳統開始崩潰。他的作品中,各种感覺不加任何价值取向任其自然流露。強烈鮮明的影像憑借直觀而富于造型的詞匯固定在文章里。著名評論家柄谷行人稱村上龍具有一种美國式的動物性的想象力。對付春上龍系統作品不靠文体的修飾,直觀而具体地把本能的感覺呈現在文章中就可以了。他的文章各种影像互相更織;如同一幅幅重彩的油畫,因幻覺而交替出現。大量的生活化的人物對象使讀者觀其“聲”如見其人。也正是這种直率,使他的文体震撼了眾多的讀者。
|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