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三章 烈焰升騰



  有泉水瀉下的那個村子發生了變化。補路工每天仍去那儿大路上敲石頭賺几塊面包糊口,讓他那無知的靈魂不致离開他那消瘦的身体。懸崖頂上的監獄不像以前那么威風凜凜了。還有士兵守衛,但人數少了;還有軍官管著士兵,但不知道士兵們會干什么—一只知道他們也許會干出一些并沒有命令他們干的事。
  殘破的農村四面伸展;除了荒涼之外再也生產不出什么。每一片綠葉,每一片青草,每一片庄稼的葉子都跟苦難的人民—樣萎縮、可怜。每一件東西都躬著腰,頹廢、受壓、气息奄奄。住宅、篱笆、家畜、男人、女人、孩子和承擔著他們的土地——全都精疲力盡了。
  曾是最高貴的君子的爵爺大人們也曾是國家的祥瑞。他們是豪華燦爛的生活的彬彬有禮的典范,他們給一切都帶來騎士的風采,在其它類似的問題上也起過巨大的作用。作為一個階級,爵爺大人們曾以种种形式給旅華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奇怪的是,專為爵爺大人們設計的大千世界竟然會那么快就被絞盡了、榨干了!永恒的安排無疑是患了目光短淺的毛病!可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一無所有的人已被榨干了最后的一滴血,刑具的最后的螺絲已經多次使用,受刑者已經崩潰,現在那螺絲轉來轉去,再也咬不住什么了。大人們只好离開這樣今人喪气而又無法解釋的現象,逃得遠遠的。
  但是這座村子和許多類似的村子的變化并不在此。數十上百年來大人原本只對這村子進行擠壓絞榨,很少親自光臨,只有狩獵尋樂時例外——他有時獵取的是人,有時獵取的是獸。而為了蕃息野獸,大人為它們的生長留出了大片土地,讓它荒廢。不,不,村子的變化不在于少了那身分高貴、雕像般漂亮、受福也賜福的面孔,而在于多了些身分低下的陌生面孔。
  這個時期,補路工在灰塵里孤獨地干活。他很少費腦筋去思考自己是從塵土中來,也必歸塵土的道理。他花時間過多考慮的倒是晚飯太少,若是有吃的他可以吃下多少的問題——在這個時期,他從他那孤獨的勞動中一抬起頭來往前面一望,總會看見一個粗野的人影步行著走上前來。這在這一帶以前是罕見的,可現在卻已習以為常。那人影走上前來,補路工便會毫不意外地發現,那是一個几乎像野人一樣毛挺毿毿的高個儿,腳上的木鞋就連補路工看去也嫌太累贅。那人凶猛、粗獷、黝黑,浸漬了多少大路上的風塵和泥漿,漏染了多少低地沼澤的潮气,身上粘滿了森林僻路上的荊棘、樹葉和苔蘚。
  那個七月天的正午就有這樣一個人像鬼怪般向他走來。那時,他正坐在一道陡壁下的石堆上想方設法躲避著一場冰雹。
  那人看了看他,望了望山谷里的村子、風磨和懸崖頂上的監獄,在他那不明情況的心里認清了這些目標之后便用一种勉強听得懂的方言說:
  “情況如何,雅克?”
  “良好,雅克。”
  “握手吧,那就!”
  兩人握了手。那人在石堆上坐下。
  “沒有午飯?”
  “現在只有晚飯了,”補路工露出饑餓的樣子說。
  “現在時興不吃午飯,”那人咕嚕道,“我在哪儿見到的人都不吃午飯。”
  他拿出一個黑糊糊的煙斗,裝上煙,用火鐮點著了,叭叭地抽出紅光,突然拿開,用拇指和食指撮了個東西進去,那東西燃起了火苗,隨即化作了一縷青煙。
  “握手吧,那就,”看完了這個動作,輪到補路工說話了。兩人再度握手。
  “今晚么?”補路工說。
  “今晚,”那人把煙斗送到嘴里,說。
  “哪儿?”
  “這儿。”
  他和補路工都坐在石頭上,彼此默默地望著。冰雹在他們之間洒落,仿佛是小人國的刺刀在襲擊。村子上空的天終于放晴了。
  “指給我看!”于是旅人來到山頂,說。
  “看!”補路工回答,伸出了手指。“從這儿下去,對直穿過街道,經過泉水——”
  “通通見鬼去!”那人打斷了他的話,眼珠對著景物骨碌碌地轉。“我不從街上走,也不從泉水過。那該怎么走?”
  “那么!村邊山頂那一面,大約兩個里格。”
  “好的。你什么時候下班?”
  “太陽下山。”
  “你下班之前叫醒我好嗎?我已經走了兩個晚上沒有休息了。我抽完煙,就會像個娃娃一樣睡著的。你愿叫醒我嗎?”
  “沒問題。”
  旅客抽完了那鍋煙,把煙斗揣在怀里,脫掉大木鞋,躺倒在石頭堆上,立即睡著了。
  補路工干起他那塵霧彌漫的活儿來。這時含著冰雹的云翻滾著散開了,露出了一道道青天,景物也隨之閃出一道道銀輝。現在用紅帽代替了藍帽的小個子補路工似乎被石堆上的人形迷住了,眼睛常朝他轉過去,手上的工具雖机械地干著活,看來已沒有多大作用。那人那青銅色的皮膚、亂蓬蓬的須發、粗糙的紅色羊毛帽、家織呢和野獸皮混雜湊成的粗劣衣服、因為生活困苦而消瘦的健壯的個儿、睡著時那慍怒而凶狠地抿緊的嘴唇,這些都使補路工肅然起敬。旅客走了許多地方,腳已磨破,足踝上有傷,流著血;他那巨大的木鞋塞滿了樹葉和草。走了那么遙遠的路,這鞋實在太沉重。他的衣服磨出了許多洞,身上也有許多傷。補路工彎下腰想看看他掖在胸口或其它地方的秘密武器,但是沒看見,因為他睡覺時雙臂合抱在胸前,捂得緊緊的,很像他那根緊的雙唇。在補路工眼里,深溝高壘的城市的柵欄、哨所、大門、壕塹、吊橋在這個人面前都如煙云一樣容易消散。等到他抬頭看看地平線和四周時,他那小小的幻想之中有許多跟此人類似的人影正在所向披靡地扑向法蘭西各個中心城市。
  這人繼續酣睡。冰雹一陣陣洒落,陽光与陰影在他臉上交替,冰珠打在他身上噗噗地響,又被太陽化作粒粒的金剛鑽,可他全然不理會。太陽終于落了山,映出了一片晚霞,補路工收拾起工具打算下山回村了,這才叫醒了他。
  “好!”睡覺的人用手肘撐起身子說。“山頂那邊兩個里格么?”
  “大約兩個。”
  “大約兩個。好!”
  補路工回家去了,灰塵因為風向的緣故在他前面飛卷。他很快來到了泉水邊,擠進牽到那儿喝水的瘦牛群里,向滿村的人耳語著,似乎連牛也通了消息。村里人吃完了可怜的晚餐并不按平時的習慣爬上床去,而是走出門來呆在那几悄悄傳播著一個离奇的消息。等到村里的人在黑暗中到泉水邊會集時,又有一种离奇的觀望動作傳播開來:大家都往同一個方向的天空眺望,似乎等待著什么。當地的主要官員加伯爾先生不放心了,一個人爬上自己的屋頂,也往那個方向看;他又躲在煙囪后偷看屋下泉水邊黑暗中的面孔,同時通知了掌管教堂鑰匙的圣器保管員,說不定過一會儿需要敲鐘。
  夜色漸濃,刮起了風,圍繞著并孤立了古老的府第使之變得幽深的樹林開始在風前搖擺,仿佛在對那黑魃魃的巍峨的建筑發出恫嚇。雨點像個急腳信使瘋狂地跑上了那兩排台階,敲打著巨大的門,仿佛要喚醒屋里的人。一陣陣不安的風刮進了大廳,刮過了古老的矛和刀,再嗚咽著刮上了樓梯,吹拂著最后的侯爵睡過的床邊幃幔,四個步履沉重須發零亂的人穿過東西南北的樹林,踏倒了長草,碰斷了枯枝,小心翼翼地來到了院子里,在那儿點起了四把火,然后四散分開。于是一切又歸于黑暗。
  但這黑暗并不長久,府邸立即以它自己的光离奇地照亮了自己,仿佛正要變成一個發光体。然后一道火花四射的烈焰在前排建筑物的背后燃燒了起來,從透光處顯露,照亮了欄杆、拱門和窗戶,接著火焰便越燃越高,四面擴展,越發明亮了。很快,二十來扇大窗戶都爆出了火焰,喚醒了石雕人面,一個個從火里往外瞪著眼。
  留在庄園里的少數人在一陣嘁嚓低語之后備了馬,有人騎著馬跑掉了。驅馬聲、濺水聲穿過了黑暗,在村里的泉水邊停住了。那馬噴著白沫站在加伯爾先生的大門口,“加伯爾先生,救火呀!叫大家來救火呀!”警鐘緊急地敲著,卻沒有別的救援出現(即使有,也沒有來)。補路工和他那二百五十個鐵哥儿們都在泉水邊交叉著雙臂,望著天上的火柱。“肯定有四十英尺高,”他們冷淡地說,卻一動也不動。
  從宅邸來的騎馬人和噴著白沫的馬穿過村庄嗒嗒嗒沖上石梯來到峭壁上的監牢門前。一群軍官在門前看火,一群士兵离他們遠遠的。“長官,長官,救火呀!庄園燒起來了,早點去還可以搶救出些值錢的東西!救火呀!救火呀!”軍官望望士兵,士兵卻望著火。沒有誰下命令,大家聳了聳肩,抿了抿嘴,“只好燒了!”
  騎馬的人嗒嗒嗒跑下山穿過街道時,村子照了個通亮。補路工和二百五十個鐵哥儿們產生了一男一女常有的靈感:燃起蜡燭來慶賀。他們便都進了屋子,在每一扇昏暗的小玻璃窗后面點起了蜡燭。這儿物品普遍匱乏,大家便頗不客气地去向加伯爾先生借。那位宮員很不情愿,稍一猶豫,過去在權威面前十分恭順的補路工這時卻說:“砸了馬車燒篝火倒也好玩,驛馬也能燒烤了吃呢!”
  那府第便徑自騰起大火燃燒下去。烈火呼嘯著發起狂來,炙熱的風從地獄般的火海里刮出來,似乎要把這座華廈刮個灰飛煙滅。白熾的火苗跳躍飛騰,照出石雕人面似乎在忍受著折磨。大塊大塊的石材木料崩塌。鼻于上有小窩的石雕人面被埋掉了,可隨后又從煙火里露了出來,儼然成了那殘酷的侯爵的臉——他正在火刑柱上挨燒,在烈火中輾轉掙扎。
  府第燃燒著;附近的樹木一讓火舌舔到便干焦萎縮;遠處的森林被那四個凶惡的人點燃之后又用一道新的煙霧的森林把那燒得白熾的華廈包圍起來。熔化的鉛和鐵在噴泉的大理石盆里沸騰,燒干了泉水;滅燭器似的塔樓尖頂在高溫前像冰一樣熔化,滴落下來變作了四個奇形怪狀的火池;堅實的牆壁以結晶的紋樣作樹枝形迸裂,迸出了巨大的豁口和裂縫。鳥儿們嚇昏了,在空中打著旋儿栽進大熔爐里。四個凶猛的形象在他們造成的燈塔光里大步地沿著為黑暗所包裹的道路向東西南北四面走去,走向新的目標。火光照耀的村子已奪走了警鐘,赶走了法定敲鐘人,自己歡樂地敲了起來。
  這還不夠,被饑饉、大火和鐘聲沖昏了頭腦的村子想起了加伯爾先生還要收租稅,便急于要跟他談判,盡管加伯爾先生近來只收了一點分期交納的賦稅,而地租房租則分文未收。他們包圍了他的房子,傳喚他出來當而交談。加伯爾先生只好把大門死死關閉,躲起來考慮辦法。考慮的結果是重新躲到那排煙囪背后的屋頂上去。這回他下定了決心,若是門被闖開,他便從雉堞頂上栽下去抓住一兩個人同歸于盡(他是個南方人,個子雖小,复仇心卻很重)。
  加伯爾先生在屋頂度過了一個漫長的黑夜。他很可能是把遠處的府第當作了蜡燭,把打門聲和快活的鐘聲當作了音樂的。至于搖晃在他那驛站門前街道邊的不祥的路燈就更不用提了,村里人曾大呼小叫要拿他去跟路燈交換地位呢。他在黑漆漆的死亡的邊緣整整度過了一個夏夜,隨時准備照既定的決心栽下去!那提心吊膽的滋味是很考驗入的。可是友善的黎明終于到來,村型的燈心草蜡燭也辟辟啪啪地熄滅了,人們快活地分散開去。加伯爾先生暫時搶得一條性命,下到了地面。
  那天晚上和另外一些晚上,一百英里之內還燒起過許多處大火。那里的官員有些卻未必那么幸運。太陽出山時,他們已被吊在曾經很平靜的街道上——他們原是在那儿出生和成長的。也有的農村或城市的居民不如補路工和他的伙伴們那么幸運。官員和士兵們進行了反扑,也把他們吊了起來。但是凶狠的人們仍然不顧一切,堅定地在東西南北四處活動。無論絞死了誰,火照樣放。官員們無論用什么數學公式計算,也算不出絞架要造多高才能變成水,把那場大火扑滅。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