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她繞過使館的花園,唱著歌儿,朝恒河走去。 “現在,到我們這儿來吧。”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彼得·摩根回來了。副領事一定還在花園柵欄的外邊。人們還能听到叫喊。 電唱机低音播放著舞曲,沒有人在听。他們現在五個人在客廳里。夏爾·羅塞特獨自站在一邊,靠近門口,他還在听到領事叫喊,他看見到領事——晚禮服和蝴蝶結——趴在柵欄上,叫喊聲停止了;副領事身子一跌一撞,開始沿著恒河走去,走在麻風病人中間。每一個在場人的面孔,包括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的面孔,都繃得緊緊的。他們在听。她在听。 喬治·克萊恩——一雙眼睛深陷,眼圈看不到睫毛,眼光咄咄逼人——,看見他那雙眼睛,好像他人很凶殘,不過,看她的時候除外。他离她很近。從什么時候開始,他倆認識的?至少從北京開始吧。他轉身朝向夏爾·羅塞特。 “有時,我們到藍月亮去喝一杯,你愿意去嗎?” “隨你們吧。” “唔!今天我想不想去藍月亮,還不知道呢。”她說。 夏爾·羅塞特努力想驅散副領事的影子,但卻沒有做到,他想象著副領事正沿著恒河往前走,跌倒在沉睡的麻風病人堆里,嚎叫著爬起來,從口袋里掏出一件可怕的東西……而后,他逃了,逃了。 “你們听……”夏爾·羅塞特說。 “不,他不喊了。” 他們在听,不是叫喊的聲音,是一個女人唱歌的聲音,從馬路上傳來。仔細听的話,好像也有人叫喊,但聲音很遠,像是來自馬路的盡頭,大概副領事已經走到那里。再仔細听的話,好像什么都在發出低沉的叫喊,在遠處,在恒河的那一邊。 “用不著擔心,他現在一定到了家里。” “我們還不認識呢。”米歇爾·理查遜說。 他是從哪里來的?他不住在加爾各答。他來這里是為了看她的,為了待在她身邊的。他就希望和她在一起。他比夏爾·羅塞特想象的年齡要大一點,已經三十五歲。夏爾·羅塞特這時想起來,有一天晚上,在俱樂部里面,也看見過他——他來這儿大概有一周了。一定有什么東西,把他倆連在一起,夏爾·羅塞特暗暗尋思,想必是一种牢固的東西,一种關鍵性的東西,但是,好像不再是變化著的愛情在起作用。是的,夏爾·羅塞特已經想起來,他是什么時候進來的——是在副領事開始抽噎之前,還要早些的時候,夏爾·羅塞特回想起來,在他黑色的頭發下,那雙陰郁的眼睛。有人想象,也許有一天晚上,他倆被人發現,已雙雙死在尚德納戈爾的一家旅館里面,之前,他倆在藍月亮共度了一夜,這樣的事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也許,它就發生在夏季風期間。也許,什么原因也沒有,單單是因為活著沒有意思。夏爾·羅塞特站在那里遲疑,要不要坐下來呢?沒有人請他坐下。她在暗暗地注意著他。他現在還來得及,還可以拒絕那島上的溫情,拒絕傍晚時分往尚德納戈爾去的兜風,拒絕那不盡的体諒和寬解。在這把扶手椅上,另一個男人斷是不可能坐下來的。夏爾·羅塞特第一次發覺,自己處在了加爾各答白人的神秘圈子里面。他還可以做出選擇,离開這里或者坐下來。他敢斷定,她難在注意著他。他扑通一下,坐在那扶手椅上。 多累人啊,實際上,也很快樂。她垂下眼睛,望著地面,大概她壓根儿就沒有怀疑,今晚他會留下來的。事情正是這樣。 彼得·摩根回來了。 “他睡一夜,就會好的,”彼得·摩根說,“安娜一瑪麗,我對他說,你不會怪他,沒有關系。他已經完全醉了。你知道,他听別人說,你去藍月亮,他一路講著,正是因為這個事情,他才控制不住自己。一個女人去藍月亮,你想想看 夏爾·羅塞特說,确實有一個女客人,對他們倆說起了藍月亮。 “他怎么看?”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問彼得·摩根。 “他發笑,他說一個法國大使的夫人,居然去藍月亮那樣的冰屋。他還說到另一位夫人,我不認識。” “你看,”喬治·克萊恩說,“我對你說過,在加爾各答,人家會知道的…你還不在乎?好吧。”他又說道,“奇怪,這個男人竟能讓你去琢磨他。”他又轉向夏爾·羅塞特,“我看見你們倆在一起說話的,你們在談印度嗎?” “是的。我覺得他是在嘲笑……除非他就是……那么個人,就是那樣子看事的。” 米歇爾·理查遜在歎气。 “我本來想要過去的。安娜一瑪麗不讓,我真后悔,唉!真后悔。” “他那种人,你是忍受不了的。”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那你呢?” 她微微聳了聳肩膀,而后一笑。 “哦!我嘛…俄也忍受不了……但沒有必要大家都攪進來。” “你和他說了什么?” “說了麻風病。”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只說了麻風病……嘿。” “是的。” “你好像心神不安。”米歇爾·理查遜對夏爾·羅塞特說。 “今晚發生的事,對他來說太殘酷了。” “究竟怎么回事?請原諒,當時我不在……” “最終被永遠赶出……這地方……這好像已成了他的一种死念頭……我看……”他對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很久以來,他就想認識你…海天早晨,他去网球場,好像沒有其他的原因……” 他們都看著她,等著,但是她那神態,似乎她与這事沒有任何關系。 “你是說安娜一瑪麗……”彼得·摩根問。 “當然是的。” “他去网球場,想尋找什么?”彼得·摩根又問。 “我不知道。”她說。 她的聲音又輕又細,就像一個針尖儿,但是不會刺痛你。她看見夏爾·羅塞特的那雙眼睛,正盯著她不放。 “他是漫無目的地過去,漫無目的地看看吧。”她說。 “關于這個人,到此為止吧。”彼得·摩根說。 他二十四歲,平生頭一回來到印度。喬治·克萊恩与他談話最投机。 又有低沉的叫喊聲,沿恒河傳來。夏爾·羅塞特不由得站了起來。 “我去看看他到家了沒有,不像是在家里……五分鐘的時間。” “他一定是站在自家的陽台上叫喊呢。”彼得·摩根說。 “如果他發現了你,”喬治·克萊恩說,“你只能使他更清醒地意識到,按你的說法,意識到他失敗了。” “不用管他,我向你保證……”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夏爾·羅塞特這才重新坐下。他不安的心情有所緩解,最近几周來,煩躁和疲乏一直糾纏著他,可想想,又算得了什么。 “也許你說得對。” “她什么也不需要。” 彼得·摩根和喬治·克萊恩今晚進行的這种交談,將來還會有。他倆在談加爾各答的那個瘋姑娘,那個女乞丐,她的時間是怎么過的,她吃過食物的那些地方,是怎么記住的。 夏爾·羅塞特已經一點儿木想出去。米歇爾·理查遜還在想著副領事,他向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提了不少關于副領事的問題。她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起先,他沒有開口說話的時候,看到他那种神態,我覺得,他的眼睛里面有一种……他在注視著某個失去的東西,他剛剛失去的東西,…他在一個勁儿地注視著那個東西…… 可能是一种信念,一個破滅的信念……不過,現在我也不知道了。” “是不幸造成了這种結果,你不這么看嗎?” “不管這個男人是個什么人,什么東西,”她說,“我不認為是不幸造成的。不過,他可能失去了什么?怎么誰也看木出來?” “也許失去了一切?” “在哪里?在拉合爾嗎?” “也許是失去了一切,不過,如果他真有什么失去的話,准是在拉合爾失去的。” “反過來說,在拉合爾,他又得到了什么?” “他是在深夜的時候,朝人群里面開槍的嗎?” “啊,對了,是朝人群里面胡亂開槍嗎?” “當然啦,白天就看見人了。” “在花園里面,他口里吹著‘印度之歌’。” 喬治·克萊恩和彼得·摩根又湊到一塊儿,在談那個女乞丐,她睡在麻風病人中,每天早上,又從麻風病人中出來——端端的,還是那個樣,居然木會染上麻風病,這非常令人惊奇。 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站了起來,在听什么。 “就是這個瘋姑,”她對彼得·摩根說,“她正在馬路上唱呢……你們听…哪一天,我得想想辦法,還是可以了解 “稱什么也不會了解到的,”彼得·摩根說,“她已經完全瘋了。” 歌聲漸漸地遠去。 “我也許弄錯了吧,我們現在离印度支那有几千公里,這不可能呀…他是怎么來的?” “你知道嗎?”喬治·克萊恩說,“彼得在寫一本書,就是從沙灣拿吉的這首歌謠開始寫的。” 彼得·摩根最后笑了起來。 “我對印度痛苦的一面很感興趣。我們大家多多少少都感興趣,不是嗎?我們只能在自己內心真切地感受痛苦的時候,來談論痛苦……關于這個瘋姑娘,我是憑自己的想象,隨意地寫下一些文字。” “為什么寫她呢?” “因為在她身上,什么不測也不會再發生,甚至是麻風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印度世界,我有我的,你有你的;有這樣的,也有那樣的,”夏爾·羅塞特笑了笑,“你能做的事,別人也能做,好像就是…俄不清楚,注意,我對你不了解,好像就是把自己的印度世界攙和進去……” “副領事是不是有一個痛苦的印度世界?” “他嘛,不,說到底是沒有的。” “那么,他有個什么呢?” “什么也沒有。” “我們大家都已經習慣,”米歇爾·理查遜說,“我們已經都習慣,你也已經習慣,五個星期夠了,三天也夠了。而后 “羅塞特,副領事一直讓你心神不安嗎?” “不,沒有……而后……你要說什么?” “唔!而后……而后……這個副領事,他比當前馬拉巴海岸的饑荒更讓我們掃興。他這個人是不是瘋了?他就是一個十足的瘋子吧?” “听到他叫喊,就會想到在拉合爾……深夜里,他站在陽台上叫喊。” “安娜一瑪麗也有屬于她自己的印度世界,”喬治·克萊恩說,“但是,她那個世界并沒有和我們的混合在一起。” 他朝她走過去,一個箭步,抱住了她。 “大家是不是要在這里,為法國副領事傷心一場?”彼得·摩根說。 “不。”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大家都不再談這個話題。 侍者送來桔子水和香檳。這時气溫并不高。他們听到外面下起了雨,加爾各答在下雨,雨水打落在棕櫚樹上。他們還去不去藍月亮?有誰問。不去了,今晚肯定不去了。時間已經太晚。大家待在這儿也挺好。 “跟你說,我又去了北京,”喬治·克萊恩說,“啊,在大街上,我好像總是看見你,整個那座城市仿佛還記著你,跟我談著你。” “你恐怕不曉得,”她對夏爾·羅塞特說,“藍月亮不過是一個夜總會,跟別的夜總會一樣。歐洲人不敢去那里,因為害怕麻風病,所以呢,他們說那是個妓院。” “這個人,一定是壓根儿就不了解那地方。”夏爾·羅塞特說時笑著。 暴風雨過去了。 “你過去就盼望到印度來嗎?”她含著微笑問,“人人都在盼望著什么事情,比如到印度這里來呀,或怎么的事情。” 加爾各答又發出低沉的叫喊。 “我在加爾各答剛剛度過的五個星期,确實很痛苦,但同時呢,大家的情形想必都一樣,我在這里也找到了某种,我還說不清楚,好像是某种盼望的東西……” “假如你被派往外地,你愿意嗎?” “初來乍到,隨便被派往哪里。” 然而,米歇爾·理查遜還抓住副領事的話題不放。 “在他的材料中,好像有‘難說’這個詞儿。” “究竟是什么‘難說’呢?” “他想要你做什么,安娜一瑪麗?” 她專注地听著,沒有料到米歇爾·理查遜剛剛提出的問題。 “哦!不明白。” “大凡來找這位夫人的男人,都那么認為,在她身邊可以忘卻什么,副領事不過也屬于這一類人,對不對?” 她笑了嗎? “在他的材料中,准确地說,到底寫了什么?”米歇爾·理查遜問。 “哦!”他答道,“比如,說他深夜里朝薩里瑪的花園開槍。” “他在加爾各答的寓所,同樣也給他毀了嗎?” 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笑了。 “沒有,”她說,“一點儿也沒有。” “在拉合爾,他也朝玻璃上面開槍。” “夜里,麻風病人在薩里瑪的花園。” “白天也在,他們在樹陰下。” “他是不是因為某個女人不在,心里挺煩悶,也許從前…在某個地方,他認識一個女人介 “他說他還從來沒有……這是真的嗎?” “這些事情,”彼得·摩根說,“我几乎可以斷定,他早就認為自己應該去做了,因為,他過去一直抱著這樣一個念頭:總有一天,他要干出一件有決定意義的大事來,而后…·” 她笑著說: “确實是的,他早就認為有必要先鬧出一場戲來,我看,他比別人更需要這么做。” “一場什么戲?” “比如,發怒的戲啊。” “關于這個問題,他對你只字未說嗎?” “是的。”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說。 “而后…你剛才要說什么?”米歇爾·理查遜問。 “而后,”彼得·摩根接下去說,“他就可能有權利去指使別人,去要求得到他們的關怀,要求得到斯特雷泰爾夫人的愛情。” 睡夢中的加爾各答又發出刺耳的叫喊,聲音仿佛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這三個月來,那几個記者,在你家里又吃又睡。”喬治·克萊恩說。 她說,他們被困在加爾各答,是因為簽證的問題,他們准備到中國去,他們等在這里都快急死了。 “眼下,馬拉巴海岸正在鬧饑荒,他們打算做些什么?” “什么也不會做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聯邦精神,所以,什么正經事也做不了。” “為了一斤米,要排上一星期的長隊,羅塞特,你要有受苦的思想准備。” “我准備好了。” “不,”安娜一瑪麗說,“我們以為要受苦了,但我們永遠不會受苦的,受苦的念頭始終比想象的還要讓人受不了。” “饑餓從來沒有危及歐洲人,可是,在饑荒期間,歐洲人自殺的事卻時有發生,這非常奇怪。” “安娜一瑪麗,安娜一瑪麗,暗暗我吧,請你彈一段舒伯特的曲子。”喬治·克萊恩請求道。 “鋼琴走音了。” “有一天,我快要死的時候,我會叫人通知你,你要來給我彈一段舒伯特的曲子。鋼琴并不是很走音,這不過是你喜歡的一句辭令,什么鋼琴走盲啦,濕度太大啦,…” “确實,我喜歡這么說,來進入某個話題,關于煩惱,我也有一句呢。” 夏爾·羅塞特望著她笑了起來。 “那一句,好像我跟你也說過?” “是的。” ------------------ 圖書在線制作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