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迪克從電梯出來,順著彎曲的走廊,最后轉身朝一道亮著燈,外邊依稀有說話聲的房門走去。午餐的桌子仍擺在房間里,她在喝咖啡。 “你還是那么漂亮,”他說,“比以前更漂亮了。” “你想喝咖啡嗎,年輕人?” “真抱歉,今天早晨我如此邋遢。” “你那時看上去气色不好——你還好吧?來點咖啡嗎?” “不,謝謝。” “你又有精神了,今天早晨我嚇坏了。要是攝制組在這儿,我母親下個月就要過來了。她老問我是否會在這儿見到你,好像她以為我們是鄰居似的。媽媽喜歡你,她總覺得你是我應該結識的人。” “噢,我很高興她仍然惦記著我。” “哦,她惦記你,”蘿絲瑪麗對他肯定地說,“非常非常惦記你。” “我時常在電影里看到你,”迪克說,“有一次我叫人專門給我放了一場《老爸的女儿》!” “這部電影要是不被剪片的話,我在當中有很多的鏡頭。” 她從他背后走過,順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她打電話讓人把餐桌撤走,完了在一張碩大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上次遇到你時,我還只是個小女孩,迪克。現在我是個大人了。” “有關你的一切事情我都想听。” “尼科爾怎么樣——還有拉尼爾和托普西都好嗎?” ‘他們都好。他們經常提起你——” 電話鈴響了。她接電話時,迪克翻閱了兩本小說——一本是埃德娜·費伯1寫的,另一本則是艾伯特·麥基斯克的。侍者來收餐桌。沒有了餐桌,一身黑睡衣的蘿絲瑪麗更引人注目了。 -------- 1埃德娜·費伯(1887——1968),美國女小說家。 “……我有客人……不,不太好。我得去裁縫店試衣服,得花許多時間……不,不是現在……” 似乎不見了餐桌,她才松了口气。蘿絲瑪麗朝迪克笑笑——這笑容仿佛是他們倆在一起,要設法擺脫世上所有的麻煩,在他們自己的天地里享受清靜—— “好了,”她說,“你知道嗎,我花了一個小時准備你來?” 但是又有人給她打電話。迪克站起來,把他的帽子從床上放到了行李架上。蘿絲瑪麗見了有些惊慌,忙用手捂住話筒。“你不是要走吧?” “不走。” 蘿絲瑪麗電話打完了。他很想拽住下午的時光,他說:“此刻要是有人在精神上給我進補一下就好了。” “我也這么想,”蘿絲瑪麗附和道,“剛才打電話給我的那個人認識我的一個遠房表親,這點事竟然給人打電話!” 她把燈光調暗些,以便于談情說愛。她為什么不讓他好好看看她呢?他說起話來就像是把一個個字母送她耳朵里,好像這些宇母要花些時間才能到達她那儿。 “坐在這儿,又靠得這么近,真想吻吻你。”接著他們站在房間中央熱烈地親吻起來。她緊挨著他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僅僅在客廳里親熱是不夠的。要么前進,要么后退。當電話又一次響起時,他踅進了臥室,躺倒在她的床上,打開艾伯特·麥基斯克的小說。蘿絲瑪麗走進來,坐在他的身邊。 “你的睫毛真長。”她說。 “我們現在是在大學三年級生舉辦的舞會上,出席舞會的是蘿絲瑪麗·霍伊特小姐,她是個眼睫毛迷——” 她吻了他,他把她拉下來,他們躺在一起,又親吻起來。她的呼吸透出青春气息,顯得急迫和興奮。她的嘴唇有些粗糙,但口角柔軟。 他們仍和衣摟抱著。他手腳忙亂,她气喘吁吁,胸脯起伏,低聲說,“不,現在不行——那些事要慢慢來。” 他克制著把自己的激情壓到大腦的角落里去。他用手臂托起她綿軟的身体,一直把她舉到离他半英尺高,他輕輕地說: “親愛的——這沒關系。” 他仰面看著她,她的臉猶如一輪變幻著的月亮,發出永恒的光輝。 “要是你這么做,你會得到善果的。”她說。她從他怀里掙脫出來,走到鏡子那儿,用手拍打著凌亂的頭發。過后,拖過一把椅子放到床邊,她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面頰。 “說說你的實際情況吧。”他要求。 “我一直說的是實話。” “某种程度上——然而從來都不一致。” 他倆都笑起來,不過他仍要追問。 “你真的是個處女嗎?” “不,不!”她拖腔拖調地說,“我跟六百四十個男人睡過覺——如果那就是你要的回答。” “這不關我的事。” “你想要我成為你的一個心理學病例嗎?” “你看起來完全像是一個正常的二十二歲的女孩,生活在一九二八年,我猜想你肯定有過几次戀愛的机會。” “全都——失敗了。”她說。 迪克并不相信她的話。他也弄不清她是否有意在他們之間設置障礙,或者是打算使那最終的順從更有意味。 “我們去外面走走吧。”他提議。 他將衣服拉拉直,頭發撫撫平。机會來了,又過去了。三年來,迪克成了蘿絲瑪麗衡量其他男人的典范,因而他的形象也就必然地上升為英雄的高度。她不愿意他雷同于其他男子,然而此時迪克也有同樣苛刻的要求,似乎他要索取她的某個部分,裝進口袋里帶走。 漫步在小天使、哲學家和農牧神塑像及噴泉之間的草地上,她緊挽著他的手臂,并不斷地做一些小小的調整來适應這只手臂,仿佛她要這手臂處在恰當的位置,因為它會永遠擺在那儿似的。她扳了一根樹枝,把它折斷,但覺得樹枝沒有什么彈性。她突然見到了迪克臉上她希望看到的神色,她抓起他戴著手套的手,吻了起來。隨后,她孩子般地在他身邊跳跳蹦蹦,他忍不住笑了,她也大笑起來。他們消磨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今晚我不能同你一起出去,親愛的,因為我答應去看一個熟人,但要是你明天早些起床,我可以帶你去攝影地。” 他獨自一人去旅館吃了晚餐,早早上床睡覺,次日六點半在門廳遇見了蘿絲瑪麗。上了汽車,她坐在他身邊。她光彩照人,生机勃勃。他們穿過圣塞巴斯蒂安門,沿著阿皮安大道,來到位于古羅馬廣場的拍攝場。拍攝場看上去比古羅馬廣場本身還要大。蘿絲瑪麗把迪克交給一個男子,他領著迪克觀看了大型電影道具:几座拱門,几排梯式座位,還有一處舖了沙子的競技場。她正在一個代表囚禁基督徒的衛兵室的拍攝點工作。此時,他們來到那里,觀看尼科特拉,一個有望成為瓦倫蒂洛1的演員,在十几個“女四”面前神气活現,裝腔作勢,她們眼神憂傷,因面臨血腥屠殺而顯得惊恐不安。 -------- 1瓦倫蒂洛(1895—1926),美國電影演員,出生于意大利,其主演的影片如《血与沙》等富有浪漫色彩。 蘿絲瑪麗穿一件長達膝蓋的束腰外衣。 “看這個,”她輕聲對迪克說,“我想听听你的意見。每個人看了樣片都說——” “什么是樣片?” “就是把前一天拍攝的內容沖洗出來。他們說這是我穿的第一件性感的衣服。” “我沒注意到。” “你當然注意不到!可我注意到了。” 穿著豹皮衣的尼科特拉同蘿絲瑪麗說著話,而電工正同導演在討論著什么,說話時還倚著導演。后來,導演使勁把他的手推掉,抹了下汗津津的額頭。這時,迪克的向導議論起來:“他又來添亂了,就這么回事!” “誰?”迪克問。還不等他回答,導演就急忙走過來。 “誰在添亂——你自己倒在添亂,”他語气激烈地對迪克說,就像是面對陪審團說話,“他添亂時,總以為別人也在添亂,就這么回事!”他狠狠地盯了那向導一會,隨后拍拍手,“好了,各就各位。” 這就如同參觀一個混亂的大家庭——一位女演員朝迪克走來,把他當作剛從倫敦來的演員聊了一會。當她發現認錯了人,就慌慌張張地走開了。電影業人士大多不是自視甚高,就是极為自卑,而且通常是自以為是。他們果敢,勤奮,在一個十年來只追求享樂的國家,他們已臍身到了一個顯赫的地位。 隨著光線模糊起來,拍攝工作結束了——這樣的光線畫家會歡迎,但不适合拍攝,無法同加利福尼亞明淨的天空相比。尼科特拉跟著蘿絲瑪麗來到車子旁,輕聲地跟她說些什么——她看著他,板著臉說了聲“再見”。 迪克和蘿絲瑪麗在他撒旅館吃了午飯。這是一家豪華的餐館,是一座有高層大陽台的別墅,能夠俯視不知是哪個衰亡時期的廣場遺址。蘿絲瑪麗喝了一杯雞尾酒和一點葡萄酒。迪克開怀痛飲,原先不快的感覺也就消失了。飯后,他們驅車回旅館,兩個人都紅光滿面,心情舒暢,沉浸在甜蜜和安謐的氛圍之中。她渴望被占有,如今如愿以償。在海灘開始的一种孩子气的迷戀最終成了現實。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