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譯者序言


  中國不是世界。但中國是世界的一個部分。這一部分里發生的一切,雖然或多或少有一些神秘難解的色彩,但畢竟与世界的其他部分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關系。《格調》一書在1999年的熱銷,說明這种關系的日趨明顯和深入。
  翻譯《格調》時,曾有一個想寫的題目,后來因為沒有時間便放下了。盡管放下了,卻一直感到它還在心里的某個地方,及至后來讀到福塞爾的《惡俗》,才領悟到這個題目已經被人談過了,雖然談的是美國。
  無疑,這是一個到處充斥著惡俗的時代。与美國相比,中國的惡俗絕不在任何异邦之下。福塞爾抨擊的美國惡俗現象,找到中國式的翻版已經不像十年前那么困難了。原因并不复雜,一個古老的國家几乎与一個新興的國家一樣,在激烈的變革之后都失去了傳統,在沒有傳統規范可循的時代里,一切人類天性中未經磨煉的欲望便會沿著粗俗突兀的路徑生長。其結果,必然是隨處可見的惡俗事物。
  那么,惡俗是指什么呢?按照福塞爾的定義,惡俗就是將本來糟糕的東西裝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味、有价值和符合時尚。一件本來拙劣的事物,并不會引起人們過多的注意,因為在人類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并不多見,人們已經習慣于艱辛的生存條件和缺乏善意的環境了。但是惡俗,卻會持續地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它過于造作、矯飾、突兀、不知羞恥和妄自尊大,它背叛所有人類歷史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智慧和直覺。
  我曾經在另外一處地方寫道:“有些時代比另外一些時代渺小。但這個時代的渺小和無知,令我感到震惊。”几年過去之后的今天,這种情形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劇了。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可能与我的關注點有關),影視惡俗在中國的泛濫,几乎所有福塞爾在本書中批判的美國影視惡俗現象,都能在中國找到對應。
  因此,我并不想諱言,本書在中國的出版,實在可以作為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明天。理論上講,商業時代并不必然帶來种种僅以金錢為驅動力的單一的惡俗場景。這一場景的出現有更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自尊、風范、敏銳、智慧這些人類固有的品質,必須在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里才能呈現出來。當保羅·福塞爾在本書結尾處用惟一的段落贊頌希望時,他并沒有放棄爭取美好的權利。同樣,當我們從本書描繪的現象里看到我們自己生活中的鄙俗時,實際上是獲得了一次擺脫困境的机會。惡俗現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俯首听命于惡俗的擺布,不再追求有意義有价值的生活。
  我以為,在大家吵吵嚷嚷地爭論生活品味和社會等級問題已經有些倒人胃口的時候,在一個扑朔迷离的新世紀來臨之際,在《格調》出版一年之后的今天,《惡俗》能夠与中國讀者見面實在是一件幸事。因為,它也許可以像一劑苦澀的良藥一樣,讓人們迷亂惶惑的心情安靜下來,獨自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過今后的生活。

                 石濤
                  1999年冬于北京

謹以此書紀念

  康涅狄格學院已故教授漢彌爾頓·馬丁·斯邁爾斯,他總愛跟人談起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此公總喜歡搖著頭自言自語他說:
  “糟透,拙劣,簡直是惡俗。”
  在這本新作中,《格調》的作者福塞爾以其特有的机智和尖刻的文筆,淋漓盡致地向人們展示美國人的感知和吊昧的不可救藥。整個社會都被浮華的空虛和美麗的垃圾所淤塞。惡俗無所不在,從廣音、銀行、餐館、交通,到思想、文學和高等院校,到處都是俗艷、偽善、愚昧、無知和外強中干。惡俗在游蕩,而人們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簿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這就皇大眾社會的文化素觀。你無可逃避,因為你生活在這樣一個虛假的年代。
  一本尖刻的區分文化品味的專家指南。

  ■所謂惡俗,是指某种虛假、粗陋、毫無智慧、沒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厭惡的東西,但是,有很多人竟會相信它們是純正、高雅、明智或迷人的。
  ■一切物品都散發著藝術的、社會的、或道德的意味,而人所染指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是為了掩隱其糟糕或惡俗。
  ■在一個竟相將空洞和垃圾似的物品標上高价的時代,保持高度警惕區分何為惡俗,是時下“生活樂趣”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保羅·福塞爾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