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卷一 愛的力量(之一)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法”夏爾丹
   
愛,創造出力量

  
  隨處散播你的愛心,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多一分關愛給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然后你的鄰居……,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別人一個關怀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為上帝的仁慈做見證。
       ——泰瑞莎修女

  25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巴爾的摩的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并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做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机會”。
  25年后,另一位教授發現了這份研究,他叫學生做后續調查,看昔日這些男孩今天是何狀況。結果根据調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過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這位教授在惊訝之余,決定深入調查此事。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這位老師目前仍健在,雖然年邁,但還是耳聰目明,教授找到她后,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
  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么,我愛這些孩子。”
                  (艾瑞克·布特渥斯)
   
愛是所有回憶

  
  苦痛會消失,
  唯有真愛永留心間。

  父親与我談話時,他總是會先說一句:“我今天告訴過你我有多么愛你嗎?”從這句話我能深深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隨著歲月的流逝,父親已邁入老年,体力大不如前,然而我們父女間的感情卻是一日比一日深厚。
  到了82歲,他已有撒手而去的心理准備,而我也想讓他早日脫离病痛的折磨。我們緊握彼此的手,笑著和對方告別,但眼中仍是忍不住充滿了淚水。我說:“爸,等你走后,我希望能接到你報平安的訊息。”他笑說我想法荒謬,因為爸并不相信世間有輪回轉世,其實我也不太相信鬼神之說,但我的許多親身經驗卻又讓我不得不怀疑“另一邊”的人能与我們相通。
  所謂父女連心,當父親走的那一刻,我胸中也能感應到他心髒病發作的瞬間。最令我遺憾的是,礙于醫院的某些規定,我竟無法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時握著他的手。
  父親走后,我日日祈禱能听到他的聲音,每晚我期盼他能入夢來,但仍是音訊全無;4個月以來,我听到的只有親友的吊唁。母親早在5年前因老年痴呆症去世,失去雙親的我,即使已過中年,心里仍像孩童一樣茫然無助。
  有一天,我躲在黑暗安靜的房間里等著師傅來幫我按摩,一陣想念父親的情緒又填滿了胸口,我開始怀疑,是否自己過于殷切地期盼能听到他的聲音。突然間,我發覺自己的神志敏銳异常,腦袋出奇地清楚,就算給我一長串的數字我也能加減自如,起初我怀疑自己是身在夢中,但我后來确定,這种感覺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原本混亂的思緒在腦中如水滴扰亂了靜止的湖面,此時卻异常的平靜,我心中對這种改變惊訝不已,這讓我領悟到:或許我不該如此強求想獲得父親的訊息。
  霎時,我在黑暗中見到了母親的臉——她在患病前那張充滿慈愛的丰潤臉龐:她仍是一頭白發,臉上仍舊帶著笑容。母親的影像如此真實鮮明,似乎我伸手便可触及。她的模樣一如從前,我甚至聞到她最愛用的Joy的香水味。她靜靜地站在我面前,一言不發。我有些納悶為何我想的是父親,出現的卻是母親,同時也對許久未想起母親而感到些許愧疚。
  我說:“媽,晚年的那場病讓您受苦了。”
  母親輕輕地將頭側到一邊,仿佛表示理解我的心思。她給了我一個美麗的微笑,然后清楚他說:“不過,愛是我所有的回憶。”說完她便消失無蹤了。
  房間突然一陣微寒,使我不禁打了個冷成。此時我深深感覺到,最重要的是我們曾對彼此付出關怀;苦痛會消失,唯有真愛永留心間。
  母親這句話點醒了我,直到如今,我還忘不了与她相見的那一刻。
  雖然我一直沒有父親的訊息,但我深信有一天,他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我面前,再說一次:“我今天告訴過你我有多么愛你嗎?”
                   (芭比·布羅斯坦)
   
真愛

  
  上帝啊!一個駝背的婦女將是個悲劇,求你把駝背賜給我,再將美貌留給我的新娘。

  墨西·孟德爾頌是德國知名作曲家的祖父。他的外貌极其平凡,除了身材五短之外,還是個古怪可笑的駝子。
  一天,他到漢堡去拜訪一個商人,這個商人有個心愛的女儿名叫弗西,墨西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但弗西卻因他的畸形外貌而拒絕他。
  到了必須离開的時候,墨西鼓起了所有的勇气,上樓到弗西的房間,把握最后和她說話的机會。她有著天使般的臉孔,但讓他十分沮喪的是,弗西始終拒絕正眼看他。經過多次嘗試性的溝通,他害羞地問:“你相信姻緣天注定嗎?”
  她眼睛盯著地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問他:“你相信嗎?”
  他回答:“我听說,每個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會告訴他,將來要娶的是哪一個女孩。我出生的時候,未來的新娘便已許配給我了,上帝還告訴我,我的新娘是個駝子。
  “我當時向上帝懇求:‘上帝啊!一個駝背的婦女將是個悲劇,求你把駝背賜給我,再將美貌留給我的新娘。’”
  當時弗西看著墨西的眼睛,并被內心深處的某些記憶所攪亂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摯愛的妻子。
                (貝利及喬愛思·維塞爾)
   
抱抱法官

  
  讓別人的生命有一點不同,有一點亮光是何等簡單啊!

  李夏普洛是個已經退休的法官,他天性极富愛心。終其一生,他總是以愛為前提,因為他明了愛是最偉大的力量。因此他總是擁抱別人。他的大學同學給他取了“抱抱法官”的綽號。甚至車子的保險杠都寫著:“別煩我!擁抱我!”
  大約6年前,他發明了所謂的“擁抱裝備”。外面寫著:“一顆心換一個擁抱。”里面則包含30個背后可貼的刺繡小紅心。他常帶著“擁抱裝備”到人群中,借著給一個紅心,換一個擁抱。
  李因此而聲名大噪,于是有許多人邀請他到相關的會議或大會演講;他總是和人分享“無條件的愛”這种概念。一次,在洛杉磯的會議中,地方小報向他挑戰:“擁抱參加會議的人,當然很容易,因為他們是自己選擇參加的,但這在真實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他們要求李是否能在洛杉磯街頭擁抱路人。大批的電視工作人員,尾隨李到街頭進行探訪。首先李向經過的婦女打招呼:“嗨!我是李夏普洛,大家叫我‘抱抱法官’。我是否可以用這些愛心和你換一個擁抱。”婦女欣然同意,地方新聞的評論員則覺得這太簡單了。李看看四周,他看到一個交通女警,正在開罰單給一台BMW的車主。李從容不迫地走上前去,所有的攝影机緊緊跟在后面。接著他說:“你看起來像需要一個擁抱,我是‘抱抱法官’,可以免費奉送一個擁抱。”那女警接受了。
  那位電視時事評論員出了最后的難題:“看,那邊來了一輛公共汽車。眾所皆知,洛杉磯的公共汽車司机最難纏,愛發牢騷,脾气又坏。讓我們看看你能從司机身上得到擁抱嗎?”李接受了這項挑戰。
  當公車停靠到路旁時,李跟車上的司机攀談:“嗨!我是李法官,人家叫我‘抱抱法官’。開車是一項壓力很大的工作哦!我今天想擁抱一些人,好讓人能卸下重擔,再繼續工作。你需不需要一個擁抱呢?”那位六尺二、二百三十磅的公車司机离開座位,走下車子,高興地說:“好啊!”
  李擁抱他,還給了他一顆紅心,看著車子离開還直說再見。采訪的工作人員,個個無言以對。最后,那位評論員不得不承認,他服輸了。
  一天,李的朋友南西·詹斯頓來拜訪他。她是個職業小丑,身著小丑服裝,畫上小丑的臉譜。
  她來邀請李帶著“擁抱裝備”,一起去殘疾之家,探望那里的朋友。
  他們到達之后,便開始分發气球、帽子、紅心,并且擁抱那里的病人。李心里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從沒擁抱過臨終的病人、嚴重智障或四肢麻痹的人。剛開始很勉強,但過了一會儿,南西和李受醫師和護士的鼓勵之后,便覺得容易得多了。
  數小時之后,他們終于來到了最后一個病房。在那里,李看到他這輩子所見過情況最糟的34個病人,頓時他的情緒變得十分复雜。他們的任務是要將愛心分出去,點亮病人心中的燈火,于是李和南西便開始分送歡樂。此時整個房間擠滿著被鼓舞的醫護人員。他們的領口全貼著小紅心,頭上還戴著可愛的气球帽。
  最后李來到最后一個病人李奧·納德面前。李奧穿著一件白色圍兜,神情呆滯地流著口水。李看他流著口水時,對南西說:“我們跳過去別管他吧!”南西回答:“可是他也是我們的一分子啊!”接著她將滑稽的气球帽放在李奧頭上。李則是貼了一張小紅心在圍兜上。他深呼吸一下,彎下腰抱一下李奧。
  突然間,李奧開始嘻嘻大笑,其他的病人也開始把房間弄得叮當作響。李回過頭想問醫護人員這是怎么一回事時,只見所有的醫師、護士都喜极而泣。李只好問護士長發生什么事了。
  李永遠不會忘記她的回答:“23年來,我們頭一次看到李奧笑了。”
  讓別人的生命有一點不同,有一點亮光是何等簡單啊!
           (杰克·坎菲爾、馬克·漢森)
   
我是重要的

  
  尊敬別人的人,同樣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正像站在鏡子前面一樣,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

  一位在紐約任教的老師決定告訴她的學生,他們是如何重要,來表達對他們的贊許。她決定采用我所提倡的一种作法,也就是將學生逐一叫到講台上,然后告訴大家這位同學對整個班級和對她的重要性,再給每人一條藍色緞帶,上面以金色的字寫著:“我是重要的。”
  之后那位老師想做一個班上的研究計划,來看看這樣的行動對一個社區會造成什么樣的沖擊。她給每個學生3個緞帶別針,教他們出去給別人相同的感謝儀式,然后觀察所產生的結果,一個星期后回到班級報告。
  班上一個男孩子到鄰近的公司去找一位年輕的主管,因他曾經指導他完成生活規划。那個男孩子將一條藍色緞帶別在他的襯衫上,并且再多給了2個別針,接著解釋,“我們正在做一項研究,我們必需出去把藍色緞帶送給感謝尊敬的人,再給你們多余的別針,讓他們也能向別人進行相同的感謝儀式。下次請告訴我,這么做產生的結果。”
  過了几天,這位年輕主管去看他的老板。從某些角度而言,他的老板是個易怒、不易相處的同事,但极富才華,他向老板表示十分仰慕他的創作天分,老板听了十分惊訝。這個年輕主管接著要求他接受藍色緞帶,并允許他幫他別上。一臉吃惊的老板爽快地答應了。
  那年輕人將緞帶別在老板外套、心髒正上方的位置,并將所剩的別針送給他,然后問他:“您是否能幫我個忙?把這緞帶也送給您所感謝的人。這是一個男孩子送我的,他正在進行一項研究。我們想讓這個感謝的儀式延續下去,看看對大家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
  那天晚上,那位老板回到家中,坐在14歲儿子的身旁,告訴他:“今天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在辦公室的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同事告訴我,他十分仰慕我的創造天分,還送我一條藍色緞帶。想想看,他認為我的創造天分如此值得尊敬,甚至將印有‘我很重要’的緞帶別在我的夾克上,還多送我一個別針,讓我能送給自己感謝尊敬的人,當我今晚開車回家時,就開始思索要把別針送給誰呢?我想到了你,你就是我要感謝的人。
  “這些日子以來,我回到家里并沒有花許多精力來照顧你、陪你,我真是感到慚愧。有時我會因你的學習成績不夠好,房間太過髒亂而對你大吼大叫。但今晚,我只想坐在這儿,讓你知道你對我有多重要,除了你媽媽之外,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好孩子,我愛你。”
  他的孩子听了十分惊訝,他開始嗚咽啜泣,最后哭得無法自制,身体一直顫抖。他看著父親,淚流滿面地說:“爸,我原本計划明天要自殺,我以為你根本不愛我,現在我想那已經沒有必要了。”
   
禮物

  
  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它為養料。
       ——左拉

  這個感人的故事,發生在一輛公車上,公車沿著南方偏僻公路蹣跚而行。
  車子里的乘客,有位瘦弱的老人,手里握著一束鮮花,車過教堂時,上來一個少女,目不轉睛地看著老人的鮮花。
  到了老人快要下車時,他忽然沖動地將自己手中的鮮花推向少女的怀中。他赶忙解釋說:“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這束花,我想我太太也會很高興你擁有這束花的。我會告訴她我把花送給你了。”
  那女孩接受那束花后,目送老人下車,看著他慢慢走到一座小公墓的門口。
   
哥哥的心愿

  
  人在心中應該設身處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們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們更值得同情的人。
         ——盧梭

  圣誕節時,保羅的哥哥送他一輛新車。圣誕節當天,保羅离開辦公室時,一個男孩繞著那輛閃閃發亮的新車,十分贊歎地問:“先生,這是你的車?”
  保羅點點頭:“這是我哥哥送給我的圣誕節禮物。”男孩滿臉惊訝,支支吾吾地說:“你是說這是你哥哥送的禮物,沒花你半毛錢?我也好希望能……”
  當然保羅以為他是希望能有個送他車子的哥哥,但那男孩所談的卻讓保羅十分震撼。
  “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送車給弟弟的哥哥。”男孩繼續說。
  保羅惊愕地看著那男孩,沖口而出地邀請他:“你要不要坐我的車去兜風?”
  男孩興高采烈地坐上車,繞了一小段路之后,那孩子眼中充滿興奮地說:“先生,你能不能把車子開到我家門前?”
  保羅微笑,他心想那男孩必定是要向鄰居炫耀,讓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車子回家。沒想到保羅這次又猜錯了。“你能不能把車子停在那兩個階梯前?”男孩要求。
  男孩跑上了階梯,過了一會儿保羅听到他回來的聲音,但動作似乎有些緩慢。原來他帶著跛腳的弟弟出來,將他安置在台階上,緊緊地抱著他,指著那輛新車。
  只听那男孩告訴弟弟:“你看,這就是我剛才在樓上告訴你的那輛新車。這是保羅他哥哥送給他的哦!將來我也會送給你一輛像這樣的車,到那時候你便能去看看那些挂在窗口的圣誕節漂亮飾品了。”
  保羅走下車子,將跛腳男孩抱到車子的前座。滿眼閃亮的大男孩也爬上車子,坐在弟弟的旁邊。就這樣他們三人開始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兜風。
  那一次的圣誕夜中,保羅才真正体會耶穌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丹·克拉克)
   
勇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為歡樂了。
         ——羅曼·羅蘭

  “你認為我很有勇气?”她問道。
  “沒錯,你很有勇气。”
  “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為經過几位良師的啟蒙,我可以舉一位給你听听。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醫院擔任義工,那時認識了一個叫麗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病情十分罕見,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會,便是接受五歲幼弟的輸血,因為她弟弟也曾罹患此病,后來奇跡般地被救活,現在体內產生出了能對抗病毒的抗体。醫生向這個小男生解釋了情況,問他是否愿意輸血給姐姐。我見他只遲疑了半秒鐘,便深深地吸口气說:‘如果能救活麗莎,我愿意。’”
  “進行輸血時,他靜靜躺在姐姐身旁,見到姐姐雙頰恢复紅潤,他不禁面露微笑。但接著他收起了笑容,臉色蒼白地望著醫生,用顫抖的聲音問道:‘我會馬上死掉嗎?’”
  “原來他年紀太小,誤解了醫生的意思,以為要將全身的血都輸給姐姐。”
  “是的,我學到了什么叫勇气,”她補充道:“因為我見到了一個榜樣。”
                     (丹·米爾曼)
   
大聲說出你的愛

  
  誰要是不會愛,誰就不能理解生活。
           ——高爾基

  有次我受邀前往外地,發表有關高效率管理的演講。抵達當晚,主辦單位的几個人請我吃飯,順便聊聊明天來听演講的是些什么听眾。
  艾德顯然是這几個人的龍頭老大,塊頭很大,聲音十分低沉。他告訴我,他是家大型國際企業的經理,主要職責是到一些分公司,去處理公司內部較為棘手的人事問題,終止一些高級主管的聘用。
  “喬,”他說:“我十分期待明天的演講,因為這些人在聆听過你的高見后,就會知道我的管理方式是正确的。”他得意地對我笑道。
  我微笑不語,因為我知道明天的情況絕對与他想象的大不相同。
  第二天,艾德表情木然地听完全場演講,然后一言不發地离開會場。
  三年后,我重返舊地,向相同的听眾發表另一篇有關管理的演講,我在听眾群中又發現了艾德。就在演講即將開始前,他突然站起來,扯著喉嚨問我:“喬,我能先講几句話嗎?”
  我打趣地說:“當然,你身材如此魁梧,你愛講几句就講几句,我不敢攔你。”
  艾德于是開口:“在座的各位都認識我,其中有些人還知道我近來的改變,今天我想把親身的体驗与各位分享。喬,想必我這番話會讓你感到欣慰。”
  “三年前的一場演講里,喬曾表示,若想培養堅韌的意志,首先就該學習向身旁最親近的人說聲我愛你。起初我對這點頗不以為然,心想這种肉麻兮兮的話和意志堅韌能扯上什么關系?喬說堅韌与堅硬不同,堅韌如同皮革,堅硬則像花崗岩,而一個意志堅韌的人應該是思想開通,不屈不撓,行為自律,做事靈活,這些話我贊同,但這与愛有什么關系呢?”
  “那晚,我和太太兩人坐在客廳的兩端,腦中仍想著喬的話。霎時我發現自己竟鼓不起勇气向太太表示愛意,我好几次清了清喉嚨,但話到了嘴邊,只含糊地發了些聲音,其余的又吞了回去。我太太抬起了頭,問我剛才嘟噥了些什么,我若無共事地回答說沒事。突然間,我起身走向她,緊張地將她手上的報紙拿開,然后說:‘艾麗斯,我愛你。’她好一陣子說不出活來,淚水涌上她的眼眶,這時她輕聲地說:‘艾德,我也愛你,這是你25年來第一次開口說愛我。’”
  “我們當時感触万千,深深体會到愛能化解一切紛爭摩擦。突然間,我像是受到鼓舞般,立刻撥了電話給在紐約的大儿子,我們已經許久沒有聯絡了。我一听到他的聲音便脫口而出:‘儿子,也許你以為我喝醉了,但我現在很清醒。我打電話來只是想告訴你我愛你。’”
  “他在話筒那端沉默了片刻,然后語气平靜地說:‘爸,我知道你愛我,真高興能听到你親口告訴我,我也要對你說我愛你。’”
  我們開始閒話家常,聊得十分愉快。接著我又打電話給在舊金山的小儿子,告訴他同樣的事,結果我們父子暢談許久,那种溫馨的感覺我從未有過。
  “那晚我躺在床上沉思,終于領悟了喬所說的那番話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如果我能真正地了解以愛待人的含義而且身体力行,定能對我的管理方式產生正面的影響。”
  “我開始閱讀相關題材的書籍,從中吸取到不少人的寶貴經驗,使我更体會到這套哲學能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家庭或是工作。”
  “你們有些人知道,我徹底改變了与人共事的方式。我開始仔細傾听他人的想法;我學會多欣賞他人的長處,少計較他人的短處;我也体會到幫助別人建立信心的那种快樂。然而最重要的是,我現在了解,尊敬他人的最佳方法,便是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來達到大家共同努力的目的。”
  “喬,借著今天這個机會,我要說聲謝謝你。順便跟大家提一下,我現在是公司的副董事,領導能力頗受肯定。好了,各位,現在專心听他演講吧!”
                      (喬·貝頓)
   
多一句贊美

  
  人們相互希望得越多,想要給予對方的越多……就必定越親密。

  几天前,我和一位朋友在紐約搭計程車,下車時,朋友對司机說:“謝謝,搭你的車十分舒适。”這司机听了愣了一愣,然后說:“你是混黑道的嗎?”
  “不,司机先生,我不是在尋你開心,我很佩服你在交通混亂時還能沉住气。”
  “是呀!”司机說完,便駕車离開了。
  “你為什么會這么說?”我不解地問。
  “我想讓紐約多點人情味,”他答道,“唯有這樣,這城市才有救。”
  “靠你一個人的力量怎能辦得到?”
  “我只是起帶頭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贊美能讓那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載了20位乘客,他就會對這20位乘客態度和善,而這些乘客受了司机的感染,也會對周遭的人和顏悅色。這樣算來,我的好意可間接傳達給1000多人,不錯吧?”
  “但你怎能希望計程車司机會照你的想法做嗎?”
  “我并沒有希望他,”朋友回答:“我知道這种作法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盡量多對人和气,多贊美他人,即使一天的成功率只有30%,但仍可連帶影響到3000人之多。”
  “我承認這套理論很中听,但能有几分實際效果呢?”
  “就算沒效果我也毫無損失呀!開口稱贊那司机花不了我几秒鐘,他也不會少收几塊小費。如果那人無動于衷,那也無妨,明天我還可以去稱贊另一個計程車司机呀!”
  “我看你腦袋有點天真病了。”
  “從這就可看出你越來越冷漠了。我曾調查過郵局的員工,他們最感沮喪的除了薪水微薄外,另外就是欠缺別人對他們工作的肯定。”
  “但他們的服務真的很差勁呀!”
  “那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人在意他們的服務質量。我們為何不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呢?”
  我們邊走邊聊,途經一個建筑工地,有5個工人正在一旁吃午餐。我朋友停下了腳步,“這棟大樓蓋很真好,你們的工作一定很危險辛苦吧?”那群工人帶著狐疑的眼光望著我朋友。
  “工程何時完工?”我朋友繼續問道。
  “6月。”一個工人低應了一聲。
  “這么出色的成績,你們一定很引以為榮。”
  离開工地后,我對他說:“你這种人也可以列入瀕臨絕种動物了。”
  “這些人也許會因我這一句話而更起勁地工作,這對所有的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光靠你一個人有什么用呢?你不過是一個小民罷了。”
  “我常告訴自己千万不能泄气,讓這個社會更有情原本就不是簡單的事,我能影響一個就一個,能兩個就兩個……”
  “剛才走過的女子姿色平庸,你還對她微笑?”我插嘴問道。
  “是呀!我知道,”他答道,“如果她是個老師,我想今天上她課的人一定如沐春風。”
                  (雅特·鮑奇華)
   
最后的心愿

  
  無言的純洁的天真,往往比說話更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26歲的母親凝視著她那罹患血友病而垂死的儿子。雖然她內心充滿了悲傷,但同時她也下定決心,就像其他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長大成人,能實現所有的夢想。如今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為病魔會一直纏繞著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夢想能夠實現。
  她握著儿子的手問道:“巴柏西,你曾想過長大后要做什么嗎?你對自己的一生,有過什么夢想嗎?”
  “媽咪,我一直希望長大后能成為消防隊員。”
  母親強忍悲傷,微笑著說:“我來想想看能不能讓你的愿望成真。”當天稍晚,她到亞歷桑納州鳳凰城當地的消防隊,找到了消防隊員鮑伯,他有一顆寬大的心。這位母親向他解釋儿子臨終的心愿,并請問是否能讓他坐上消防車在街角轉几圈。
  鮑伯說:“不只這樣呢,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你在星期三早上7點把你儿子帶到這里來,我們會讓他當一整天的榮譽消防隊員。他可以到消防隊來,和我們一起吃飯,一起出勤。對了,如果你把他的尺寸給我,我們還可以幫他訂做一套真正的消防制眼,附加一頂真的防火帽,不是玩具帽,上面還有鳳凰城消防隊的徽章,印著我們穿的黃色防水衣和橡膠靴。這些東西都是在鳳凰城里制造,所以可以很快拿到。”
  3天后,消防隊員鮑伯帶著巴柏西,幫他穿上消防制服,護送他從醫院的病床到消防車上。巴柏西必須端坐在車子后面,鮑伯引領他回到消防隊,他仿佛置身于天堂。
  當天鳳凰城有3起火警,巴柏西每次都得出勤務。他乘坐不同的消防車,還有救護車,甚至消防隊長的座車。他還為當地的新聞節目拍錄影帶。
  由于美夢成真以及加注在他身上所有的愛和關怀,令巴柏西深深感動,他比醫生所預期的多活了3個月。
  一天晚上,他所有的生命跡象開始急劇下降,護士長急忙打電話通知家屬到醫院。然后她想起巴柏西曾擔任過消防隊員,因此她也打電話給消防隊長,問他是否能派一位穿制服的消防隊員到醫院來,在巴柏西臨終前陪伴他。隊長回答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5分鐘之內就到。你能幫個忙嗎?當你听見警笛響、看到警燈閃時,請通知醫院,這不是真正的火警,這只是消防隊來見他們好伙伴的最后一面。請你打開他房間的窗戶,謝謝。”
  大約5分鐘后,一部消防車到達醫院,把云梯延伸到巴柏西三樓窗前,有14位消防隊員、2位女消防隊員爬上云梯進入巴柏西的房間。經過他母親的同意,他們擁抱他、握他的手,告訴他他們有多愛他。
  巴柏西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看著消防隊長說:“隊長,我現在能算是真正的消防隊員嗎?”
  “算!巴柏西。”隊長說。
  帶著那些話,巴柏西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杰克·坎菲爾、馬克·漢森)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