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從丹吉爾穿過非洲到內羅畢有3600英里,比從紐約穿過大西洋到倫敦還要遠,要飛行八個小時。羅斯坐在電腦終端前,計算她的所謂“多維空間概率線”。 屏幕上所顯示的是一幅由電腦生成的非洲地圖,圖上有不少彩色線條。“這些都是時間線,”羅斯說,“我們對它們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需要多少時間以及延誤因素。”在屏幕下面有個顯示實耗時間的鐘,上面的數字在不斷地改變。 “這是什么意思?”埃利奧特問。 “電腦正在選擇一條最快的路線。你看它已經選擇了一條使我們能在6天18小時51分鐘內到達現場的路線。現在它正在試圖進一步縮短這個時間。” 埃利奧特不禁笑起來。電腦能一分不差地預測他們到達剛果某地的時間,在他看來似乎是天方夜譚。可是羅斯不是在開玩笑。 他們看到電腦上顯示的時間變成了5天25小時24分。 羅斯點點頭說:“好一點了,但還不夠。”她按下另一個鍵,線條又變了,好像几根綁在非洲大陸上的橡皮筋。“這是我們猜測的財團采用的路線,”她說,“他們聲勢很大,30多個人的大規模行動。不過他們還不知道這個城市的确切位置,至少我們認為他們還不知道。但他們比我們出發早,至少早12個小時,因為他們的飛机已經在內羅畢編組了。” 時鐘上顯示的實耗時間為:5天9小時19分。接著她按了一個上面標著日期的鍵。這時所顯示的是:06 21 79 0814。“按照這個數字,財團將在6月21日早晨8點過后不久到達剛果現場。” 電腦發出輕輕的聲音,線條不斷地伸出又縮回。這時時鐘又顯示了一個新時間:06 21 79 1224。 “喏,”她說道,“這是我們目前的所在地。假設現在我們和他們的行動都很順利的話,財團到達現場的時間將比我們早5天4小時多一些。” 芒羅一邊吃三明治,一邊走過來。“最好另找一條路線,”他說道,“或者冒冒險。” “我不愿讓埃米冒險。” 芒羅聳聳肩。“既然時間線是這樣,我們不得不采取行動。” 埃利奧特模模糊糊地感到他們所說的不現實:他們討論的是未來五天中几小時的差別。“今后几天中,”他說道,“所有安排都在內羅畢進行,然后進入叢林——你們總不能過分相信這些數字吧。” “這和過去的非洲探險不一樣,”羅斯說,“那時探險隊進入荒野地區,一去就是好几個月,杳無音信。而現在,電腦一次關閉最多几分鐘,比方說五天中總共關閉大約半小時。”她搖搖頭。“現在我們有一個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可是風險太大了。” “你指的是金剛石?” 她點點頭,指著屏幕底部出現的藍色合同几個詞。他問她“藍色合同”是什么意思。 “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羅斯說。接著她又補充了“我覺得”几個字,因為實際上她也不很清楚。 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合同都有一個代號。只有特拉維斯和電腦知道簽訂合同的公司的名稱。公司里的其他人,從電腦程序員到現場工作人員只知道工程的顏色代碼:紅色合同、黃色合同、白色合同等等。這是對所涉及的其他公司的一种保護措施。但是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數學家們卻無法擺脫一种好奇心理,總要猜測簽訂合同的是什么公司,這也是公司食堂里日常談話的主要話題。 藍色合同是1978年12月某單位与公司簽訂的。它要求公司在一個友好的或中立的國家找到天然的工業用金剛石。這种金剛石要是Ⅱb型的,一种“低氮”晶体。尺寸沒有要求,所以晶体大小沒關系。采集的量也沒有規定,立約人能得到多少就要多少。最不尋常的是,沒有規定單位開采成本限度。 几乎所有合同都要規定單位開采成本限度。僅僅找到礦源還不夠,開采還不得超過一個特定的單位成本。這個單位成本又反映礦体的丰富程度、遠景、當地勞力供應、政治條件,以及有無必要修建机場、道路、醫院、礦場和精煉厂等等。 沒有規定單位開采成本限度就簽訂合同,這就說明有人急需藍金剛石,以致不惜代价。 不出48小時,有人就在公司食堂內對藍色合同作了解釋。Ⅱb型金剛石呈藍色是因為它里面含有微量硼元素。它作為寶石是毫無价值的,但它的電子特性發生了變化,成為每公分具有100歐姆電阻的半導体。它還有光傳導性能。 有人在1978年11月17日的《電子新聞》中看到一篇題為《麥克菲公司放棄摻硼技術》的短文。這篇文章解釋說,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硅酸鹽公司已經放棄了在金剛石上鍍單層硼的麥克菲技術的試驗。放棄的原因是成本太高,而且生產出的東西在“理想的半導体性能”方面并不可靠。這篇文章得出結論說:“別的公司低估了鍍單層硼的問題。今年9月芳賀見知公司(東京)放棄了長浦工藝。”這樣,在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食堂里,人們通過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情況后又解開了几個謎。 早在1971年,圣克拉拉1的英特克微電子公司首先預測,金剛石半導体將在80年代新一代“超級”電腦中起重要作用。 1古巴中部城市。 第一代電子計算机是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机和通用自動電子計算机。它是40年代戰爭時期在保密情況下研制的,采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的平均壽命是20小時。在一架机器中有數以千計的熾熱的電子管,有些計算机每7到20分鐘就要關机更換電子管。電子管限制了研制中的第二代計算机的規模和功率。 然而,第二代計算机并沒有使用真空管。1947年,晶体管——指甲蓋大小的一片固体夾層材料就具有真空管的全部功能——的發明開始了“固態”電子設備的新時代,這樣的設備耗電很少,發出的熱量很小,体積比電子管小,但可靠性卻比電子管高。在此后20年中,硅技術為三代電腦的越來越小型化、可靠和便宜奠定了基礎。 到了70年代,電腦設計師們開始面臨硅技術的固有极限。雖然線路已經微型化,但計算速度仍然取決于線路的長度。把已經是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線路進一步小型化帶來了老問題:散熱問題。進一步小型化就會使線路被自身產生的熱量所融化。因此要找到某种既能消除熱量又能降低電阻的方法。 從50年代起,人們就知道,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許多金屬就變成了“超導体”,電子就可以在其中暢通無阻。1977年,國際商用机器公司宣布:它正在設計一种只有一粒葡萄大小、用液体氮冷卻的超高速電腦。這种超導体電腦要求一种全新的技術和一系列的低溫結构材料。 摻硼金剛石將在全系統中廣泛使用. 几天以后,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食堂里出現了另一种解釋。按照這种解釋,70年代是電腦空前增長的十年。雖然40年代的第一批電腦制造者預言,在可預見的將來,4台電腦就能擔負全世界的計算工作,專家們卻預測,到1990年世界上將有10億台電腦,而且其中大多數是通過通訊网絡聯接起來的。這种网絡并不存在,而且在理論上也許就不可能。(漢諾威研究所1975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地球上沒有足夠的金屬來建造電腦導線。) 根据哈維·朗鮑的說法,80年代將出現電腦信息傳輸系統奇缺的狀況:“正如70年代工業化國家受到了石油短缺的突然沖擊一樣,在此后十年中世界將受到信息傳輸短缺的突然沖擊。70年代人們無法行動,而80年代人們將得不到信息。這兩种情況哪一种更加麻煩還有待證明。” 激光是處理如此巨量信息的希望,因為激光比普通金屬同軸電纜干線傳輸的信息多2万倍。激光傳輸要求全新的技術,包括纖細的光纖維和摻硼半導体金剛石,因此朗鮑預測,在未來的歲月中這些材料“將比石油貴重”。 更有甚者,朗鮑預測,十年之內電本身都會過時。將來電腦只用光,与光傳輸信息系統聯接。這樣做是為了增加速度。朗鮑說:“光以光的速度運動,而電做不到。我們生活在微電子技術的最后年代。” 當然,微電子技術并不像是一种垂死的技術。1979年,微電子技術工業在工業化世界中是主要工業,僅在美國年產值就達到800億美元。《財富》雜志所列的500家大公司中,排在前20名的大公司中有6家与微電子工業有很大關系。在過去不到30年中,這些公司都經歷了激烈競爭,取得了非凡的進步。 1958年,生產厂家做到了把10個電子元件裝在一小塊硅片上。1970年,在同樣大小的硅片上可以裝上100個元件——在10年多一點的時間內就增長了10倍。 到1972年一塊芯片上已經能裝1000個元件,到1974年就能裝1万個了。預計到1980年就能在指甲蓋大小的硅片上裝100万個元件,然而這個目標在1978年通過照相投影的方法得以實現。到1979年春天,新的目標是1980年達到1000万——甚至多達10億個。誰也沒有預料到,1979年六七月就超過了這個目標。 一個行業中有這么大的進步是空前的,与老一點的制造技術相比就清楚了。底特律每隔三年能在產品設計上有一點小改變就令人心滿意足了,但是在同樣的時間內電子行業所期待的是數量級的改變。要跟上電子行業,底特律要把每加侖汽油的里程數從1970年的8英里提高到1979年的8000万英里。然而在這段時間內底特律只把它從8英里提高到16英里。這种情況進一步說明,作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工業即將死亡。 在這樣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大家都擔心海外的強國,主要是日本,因為從1973年起,日本就在圣克拉拉設立了日本文化交流中心——其實它是一個露骨的、財力充足的收集工業情報的掩護組織。 藍色合同只能被理解為每隔几個月就有重大進展的工業。特拉維斯曾說過,藍色合同是“今后十年中最大的項目。誰找到金剛石,誰就能在技術上有一次至少五年的飛躍。五年,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羅斯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在一個行業中,优勢是以月來衡量的,一個公司往往能在几周內以新的技術或策略擊敗競爭者,賺取財富。加利福尼亞的辛特爾公司率先制造出265K內存條,當時別的厂家還在生產16K的,并想制造出64K的內存條。辛特爾僅僅保持了16周优勢就實現了1.3億多美元的利潤。 “而我們所說的是五年,”特拉維斯說道,“這种优勢是以几十,也許是上百億美元來計算的,只要我們能找到這些金剛石。” 這些就是她在用電腦工作時感到巨大壓力的原因。她24歲就擔任了一個涉及全球六個國家間的高技術競賽技術小組的領導人。這些國家都以各自的商業實力和工業資源互相傾軋。 這种風險是任何常規的競爭所無法比擬的。在她离開以前,特拉維斯告訴她:“當壓力快把你逼瘋時,你不能膽怯,因為你肩上有几十億美元的擔子。你要盡一切努力去干。” 盡一切努力,她把考察隊的到達時間又縮短了3小時37分,但他們仍稍落后于財團的計划。這個時間差已經不太大了,尤其是如果采用芒羅的冒險行動走近路的話,不過仍然要落后一些——而在胜者得到一切的這場競賽中,落后就意味著沒頂之災。 這時她收到了坏消息。 屏幕顯示的是:便攜式終端竊听器/全部賭注輸光。 “該死的!”羅斯叫了一聲。她突然感到疲憊不堪,因為如果他們真遭到別人竊听,他們贏得這場競賽的机會就會在他們涉足非洲中部的熱帶雨林之前全部喪失。 特拉維斯覺得自己活像個傻瓜。 他注視著從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宇航中心發來的電傳抄本: 地球資源服務公司你們為什么發來這么多有關穆肯科的材料我們并不感興趣不管怎么說謝謝了停止這种無聊的游戲。 這份電傳是一個小時前從馬里蘭州戈達德宇航中心發來的,但已經遲了五個多小時。 “他媽的!”特拉維斯看著這份電傳罵了一聲。 特拉維斯第一次覺得事情不妙是在日本人和德國人在丹吉爾与芒羅的談判破裂時。他們忽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忽而又迫不及待地离開。談判破裂得太突然,而且他們前前后后的做法不一致。這說明有新資料輸進了這個財團的電腦檔案中。 從哪儿來的新資料? 只有一种解釋,而且現在已經被格林貝爾特發來的戈達德宇航中心的電傳所證實。 地球資源服務公司你們為什么還在發送有關穆肯科的資料 答案很簡單: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并不是在發送任何資料。至少,不是心甘情愿這樣做的。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和戈達德宇航中心達成過交換最新資料的協議。這是特拉維斯1978年辦的,這樣他們就能從在軌道上運行的蘭德薩特地球衛星上得到較便宜的衛星圖像。花在這方面的錢是他們公司唯一一筆最大的費用。為了償付閱讀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資料,戈達德宇航中心同意按照成本价降价30%向他們提供卡拉維爾技術衛星的資料。 這當時看起來像是一項很好的交易,而且在協議中還規定了密碼鎖。 但是現在看來失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特拉維斯最擔心的事終于得到了證實。你只要在休斯敦到格林貝爾特2000多英里的距离中架一條線,你就能竊取到資料。現在已經有人在得克薩斯到馬里蘭之間的什么地方插上了一個終端接頭——也許是接在一條載波電話線上——開始用便攜式終端机竊取情報了。這就是他們最害怕的工業間諜行為。 一個架設在兩個合法終端机之間的便攜式終端可以監听來回傳遞的信息。過些時候,監听者熟悉了情況,開始在線路上發出信息,從兩個終端竊取情報,對休斯敦詐稱是戈達德宇航中心,對宇航中心詐稱是休斯敦。只要一方或兩方的終端沒有發現他們被人竊听,這种便攜式終端就能一直竊听下去。 現在的問題是,在過去72小時中有多少資料被竊取了? 他已要求進行24小時掃描核查,但結果令人喪气。看來被竊取的不僅是公司電腦中的原始數据庫,而且還有數据變換歷史,也就是在過去四周中公司處理數据的操作順序。 如果真的如此,這就意味著歐日財團已通過竊听知道了公司對穆肯科的有關數据所進行的變換,也就是說他們知道了消失的城市的确切位置。他們知道的情況和羅斯知道的一樣确切。 時間線對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考察隊不利,因此必須調整。最新的電腦預測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有沒有羅斯,想要讓公司的考察隊在日本人和德國人之前到達現場已几乎毫無指望。 特拉維斯的觀點是,公司所派出的考察隊將進行一場徒勞,是浪費時間,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唯一可靠的因素是大猩猩埃米,而特拉維斯的直覺告訴他,一頭名叫埃米的大猩猩在剛果北部找礦的工作中是起不了決定作用的。 毫無希望了。 他要召回公司的考察隊嗎?他注視著桌旁的電腦終端。“查時間成本,”他說。 電腦顯示:時間成本已准備好。 “剛果野外考察,”他說。 屏幕上顯示出剛果野外考察開支項目:每小時費用、累計成本、預計未來費用、截止點、未來分支點刪除……目前考察隊剛到內羅畢市郊,累計費用略超過189000美元。 取消此項目將損失227455美元。 “BF因素,”他說。 屏幕改變,顯示BF兩個字母。現在他看見了一系列概率數字。“BF因素”是bona fortuna兩個詞的首字母,意為“好運”——各种考察中都有不可估量的好運气,特別是行程遠、危險性大的考察探險。 電腦上顯示出:考慮一下。 特拉維斯等了一會儿。他知道電腦需要几秒鐘去完成隨机因素的計算,這些因素對离目標地區還有五天多路程的考察隊將有很大的影響。 他的手机響了。反竊听專家羅杰斯報告說:“我們追蹤找到了竊听器。它設在俄克拉何馬州的諾曼,名義上是美國中北保險公司的机子。這家公司51%的股份屬一家夏威夷控股公司——哈勒庫利公司,而這家公司又屬日本本土的財團。你還要什么?” “我要一場大火,”特拉維斯說。 “去你的吧,”羅杰斯說道。他挂上了電話。 屏幕顯示了BF估定系數,概率為.449。他感覺很惊奇,因為這個數字意味著公司的考察隊几乎有相等的机會在財團之前到達現場。特拉維斯不怀疑數學,.449已經夠好的了。 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考察隊將繼續前往剛果,至少暫時這樣。与此同時,他將盡其所能使財團的進展慢下來。特拉維斯是能想出一兩個好主意來的。 噴气運輸机向南飛越肯尼亞北部的魯道夫湖,這時湯姆·西曼斯打電話給埃利奧特。 西曼斯完成了區別大猩猩和其他猿猴的工作,主要是黑猩猩的電腦分析。他收到了從休斯敦送來的三分鐘的模糊錄像帶,上面似乎顯示了一只大猩猩打坏了一個碟形天線并注視著攝像机的場面。 “怎么回事?”埃利奧特看著電腦屏幕說。屏幕顯示了以下情況: 鑒別大猩猩 黑猩猩 判別函數如下: 大猩猩:.9934 黑猩猩:.1132 錄像帶檢測(休斯敦):.3349 “見鬼,”埃利奧特說道。按照這些數字,研究結果不明确,沒有用處。 “很抱歉,”西曼斯在電話中說道,“可是部分原因是測量材料本身。我們不得不把從電腦得來的圖像作為因素考慮。圖像已清洗干淨,也就是說已經規范化,但關鍵材料丟失了。我想采用原始數字化矩陣。你能給我嗎?” 卡倫·羅斯點頭表示同意。“可以,”埃利奧特說。 “我再來一遍,”西曼斯說,“但是如果你要我說真心話,我認為它是出不來的了。事實上,大猩猩和人一樣,各有各的面部結构。如果增加樣品基數,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變化和更大的种群間隔。我想你是陷入了困境。你永遠也不能證明它不是大猩猩——但在我看來,它不是。” “這意味著什么?”埃利奧特問。 “這是一种新動物,”西曼斯說,“我跟你說吧,如果它真是一只大猩猩,電腦在這個函數上會顯示.89或.94的概率。但在.39上這個圖像就出現了。這不夠好。這不是大猩猩啊,彼得。” “那么它是什么呢?” “這是一個過渡形式。我使用了一种函數去搞清區別在哪里。你知道主要區別是什么?是毛色。即使在黑白圖像中,它的毛色也沒有大猩猩的深。彼得,我向你保證,這是一种新動物。” 埃利奧特看著羅斯。“這和你的時間線有關系嗎?” “暫時沒有關系,”她說,“目前別的因素更重要,這算不了什么重要因素。” 飛行員打開了机內通話器說:“我們已開始向內羅畢降落了。” 在离內羅畢五英里的地方人們就可以看到東非熱帶大草原的野生動物。許多內羅畢居民還記得,以前在更近的范圍內就能發現瞪羚、野牛和長頸鹿在院子四周轉悠,偶爾一頭豹子會溜進人的臥室。在那些日子里,這座城市仍然保持著荒野中的殖民地的特色。在內羅畢的全盛時期,這里是一個生活放蕩的地方。人們總是這樣問:“你結婚了嗎?你住在肯尼亞嗎?”男人們酗酒粗野,女人們漂亮放蕩,生活方式比周末荒野中的獵狐者還要不可預測。 但從現代的內羅畢已几乎看不出當初自由放任的殖民時代的影子了。极少數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物已經淹沒在這座擁有50万人口的現代城市之中:交通惡劣、紅綠燈、高樓大廈、超級市場、即日取衣干洗店、法國餐館,還有空气污染。 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貨机于6月16日破曉時分在內羅畢國際机場降落。芒羅去找搬運工和幫手。他們打算在兩小時內离開內羅畢。特拉維斯從休斯敦打電話來說,前一個剛果考察隊中一個叫彼得森的地質學家經過一番周折來到了內羅畢。 這個消息使羅斯很激動,她問道:“他在哪里?” “在停尸房,”特拉維斯說。 埃利奧特畏縮地走向前去。躺在不銹鋼台子上的是個和他年齡相仿的長著金黃頭發的男子。這個人的手臂斷了,皮膚腫脹,紫得嚇人。他看了羅斯一眼。她似乎非常冷靜,既沒有眨眼,也沒有后退。一位病理學家踩了一下踏板,啟動了頭上的擴音器。“請報一下你的姓名。” “卡倫·愛倫·羅斯。” “你的國籍和護照號碼?” “美國,F 1413649。” “你認得面前這個人嗎,羅斯小姐?” “是的,”她說道,“他叫詹姆斯·羅伯特·彼得森。” “你和死者什么關系?” “我和他一起工作過,”羅斯沒精打采地說,好像是在檢驗一個地質樣品,不動聲色地進行著觀察。 病理學家對著擴音器說:“已确認他是詹姆斯·羅伯特·彼得森,男性白人,29歲,美國國籍。”他轉身對著羅斯說:“你最后一次見到彼得森先生是在什么時候?” “今年5月,當時他正准備去剛果。” “在最近這一個月你沒見到過他嗎?” “沒有,”她說道,“發生了什么事?” 病理學家按了接死者手臂上紫色腫脹的創傷。他的指尖按下去,留下好像牙咬的印子。“真他媽的怪,”病理學家說道。 前一天,也就是6月15日,彼得森由一架小型包机送到內羅畢的時候處于晚期休克狀態。他再也沒有恢复知覺,几小時后就死了。“他居然能走到飛机旁邊,也真奇了。顯然,飛机由于机械故障在加羅拉机場臨時降落。那其實是扎伊爾的一個破舊跑道。這時,他一瘸一拐地走出叢林,癱倒在他們腳下。”病理學家指出,他雙臂粉碎性骨折,并解釋說,不是新傷,至少是四天以前的,也許還早一點。“他一定痛苦不堪。” 埃利奧特問:“傷是怎樣造成的?” 這位病理學家以前還沒有見過這种情況。“從表面上來看,像是机械創傷,小汽車或大卡車壓的。我們在這里見得多了,但這种傷從來不會同時出現在兩只手臂上。” “這么說不是机械創傷?”羅斯問道。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這种情況我生平只見過這一次,”這位病理學家爽快地說,“我們還發現他的指甲縫里有血跡,還有几根灰毛。現在我們正在測試。” 房間那一邊有位病理學家從他面前的顯微鏡上抬起頭來說:“這毛發肯定不是人的,它的橫截面不對,但它是接近于人的動物身上的。” “橫截面?”羅斯問。 “這是我們判斷毛發來源的最好標准,”這位病理學家說道,“譬如,人的陰毛跟身体其他部位或面部的毛發相比更接近橢圓形。這個特點很明顯,是法庭接受的。尤其在我們這個實驗室里,我們見過許多動物毛發,在這方面我們是有專門研究的。” 一個大型不銹鋼分析器開始發出嘶嘶聲。“血流過來了,”病理學家說。 在屏幕上,他們看見兩种類型的彩色條紋。“這是電泳現象模式,”病理學家解釋說,“是用來檢驗血清蛋白的。左邊是普通人的血液,右邊是從死者指甲縫里得到的血,可以看出它絕對不是人血。” “不是人血?”羅斯邊問邊用眼睛看著埃利奧特。 “它接近人血,”這位病理學家目不轉睛地盯著血樣說,“不是人血,可能是家畜或牲畜的——也許是豬。也可能是一种靈長目動物的。猴子和猿猴的血清与人的很接近。我們馬上來做一次電腦分析” 電腦屏幕上顯示出:α和β血清球蛋白相符:大猩猩血液。 這位病理學家說:“這就是你要的答案,他指甲縫里的血是大猩猩的血。” “她不會傷害你的,”埃利奧特對那個顯得十分害怕的護理員說。他們坐在747噴气式貨机的客艙里。“你看,她在對你笑呢。” 的确,埃米正逗人喜歡地笑著,盡量不露出牙齒。但這位來自內羅畢一家私人診所的護理員并不熟悉大猩猩的禮儀。他那雙拿著注射器的手在微微顫抖。 內羅畢是埃米接受徹底体格檢查的最后一個机會。正如她那濃眉怒目的臉掩蓋了她溫柔的性格,她那龐大有力的身軀掩蓋了她虛弱的体質。在舊金山,埃米工程組的人員定期給她做体格檢查——隔日進行一次尿樣檢查,每周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月對血液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三個月去看一次牙醫,清除由于吃植物而存集的黑牙垢。 對這些檢查,她都輕松地接受了,但這位嚇坏了的護理員并不知道。他拿著注射器朝她走過去,就像拿著一件武器似的。“你能保證她不咬人?” 埃米盡力配合,打著手勢說:埃米保證不咬人。只要她遇見不懂她手語的人,她的手勢總是有意打得很慢。 “她保證不咬你,”埃利奧特說。 “這可是你說的,”這位護理員說道。埃利奧特不想解釋說那不是他說的而是埃米說的。 血樣抽好以后,這位護理員輕松了一點。他一面收拾一面說:“肯定是個又丑又凶的家伙。” “你傷了她的感情,”埃利奧特說。 的确是這樣,埃米拼命地打手勢問:什么丑?“沒什么,埃米,”埃利奧特說,“是他以前從來沒見過大猩猩。” 護理員問:“你說什么?” “你傷了她的感情,所以最好道個歉。” 護理員猛力地把藥箱關上,先瞪了埃利奧特一眼,接著又瞪了埃米一眼。“向他道歉?” “你應該說‘她’,”埃利奧特說道,“你應該道歉。要是別人說你丑,你會有什么想法?” 埃利奧特對這件事感触很深。這些年來,他覺得人類對猿猴有很深的成見,以為黑猩猩是可愛的小孩,猩猩是聰明的老人,而大猩猩則是龐大而危險的動物。他們都搞錯了。 這些動物都有各自的特點,与人類的成見大相徑庭。譬如,黑猩猩与大猩猩相比顯得冷酷無情,因為黑猩猩性格外向。發怒的黑猩猩遠比發怒的大猩猩危險得多。在動物園里,埃利奧特常常饒有興致地觀察,發現母親讓孩子看黑猩猩的時候總是把孩子向前推,但是看見大猩猩的時候卻總是畏縮地保護著她的孩子。這些母親顯然不知道,野生黑猩猩會捕食人類嬰儿,而大猩猩從來不會這樣做。 埃利奧特屢次目睹人類對大猩猩的偏見,認識到這种偏見對埃米的影響。對自己長得又大又黑、濃眉扁臉的模樣,埃米是無能為力的。其實在這張不討人喜歡的臉的后面,是智慧和敏感,以及對她周圍人的同情。每當人們從她跟前逃走、惊叫或說難听的話,她都感到很痛苦。 護理員皺起眉頭。“你是說他懂英語?” “是的,她懂。”埃利奧特也不喜歡別人改變埃米的性別。害怕埃米的人總以為埃米是雄性。 護理員搖搖頭。“我不相信。” “埃米,讓這個人出去。” 埃米笨重地走到門口,給護理員打開門。他走出去的時候惊得睜大了眼睛。等他走出去之后,她又把門關好。 笨人,埃米打著手勢說。 “別介意,”埃利奧特說,“來,彼得給埃米抓抓痒。”此后15分鐘內,埃利奧特給埃米抓痒,她舒服得在地上打滾,還不停地哼哼。埃利奧特沒有注意到他身后的門被人打開了,也沒有注意到落在地板上的影子,等他抬起頭看見一個黑圓筒落下來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他感到頭上一陣劇痛,眼前一片漆黑。 他被電子器件發出的刺耳嘯叫聲惊醒。 “別動,先生,”一個聲音說道。 埃利奧特睜開眼睛,看見的是從上面照下來的強烈燈光。他依然躺在飛机里,有個人彎下腰俯視著他。 “看右邊……現在看左邊……你能彎彎手指嗎?” 他按照指示做了。燈移開之后他看見一個穿白衣服的黑人蹲在他旁邊。這人摸了摸他的頭,他的手指被血染紅了。“不要緊的,”這人說道,“傷了點儿皮。”他把目光移開了。“你估計他暈過去多久了?” “就一兩分鐘,最多如此,”芒羅說。 又傳來一陣嘯叫聲。他看見羅斯肩上挎著包,手里拿著短棍,在客艙內來回走動著。接著又是一聲嘯叫。“該死,”羅斯說了一聲,然后從窗戶周圍的裝飾條上拔下個什么東西,“一共五個。他們干得不錯啊。” 芒羅俯視著埃利奧特問道:“你感覺怎么樣?” “應該對他進行24小時觀察,以防出現意外,”那黑人說道。 “24小時!”羅斯邊說邊在艙內走動。 埃利奧特問:“她在哪里?” “他們把她帶走了,”芒羅說道,“他們打開了后艙門,把滑梯充上气,沒人意識到發生什么事,他們就把她帶出去了。這個東西是我在你身旁發現的。” 芒羅遞給他一個上面有日文字的小玻璃瓶。玻璃瓶的側面有抓痕。瓶的一端有個橡皮塞,另一端是根斷針頭。 埃利奧特坐了起來。 “你別激動,”醫生說。 “我感覺很好,”埃利奧特說,其實他的頭還一陣陣地痛。他把瓶子拿在手里翻動著。“你發現瓶子的時候,上面還有霜嗎?” 芒羅點點頭。“很冷。” “二氧化碳,”埃利奧特說。這是從气槍里射出來的。他搖搖頭。“他們把針頭斷在她身体里了。”他可以想象埃米憤怒的叫聲。任何一點粗暴的對待她都受不了。也許這是他工作上的缺點;他沒有使她适應現實世界。他嗅了嗅瓶子,聞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洛巴克辛,速效催眠劑,15秒內見效。他們用的就是這种東西。”埃利奧特很生气。洛巴克辛很少用在動物身上,因為它損傷肝髒,而且他們還把針頭斷在—— 他站起身,依在芒羅身上。芒羅用手摟著他。醫生說他不能起來。 “我很好,”埃利奧特說。 艙那面又傳來一陣嘯叫聲,又響又長。羅斯用那根短棍在藥柜上方、藥品和其他給養物品上方移動。這陣叫聲似乎使她感到難堪。她迅速把短棍移開,關上藥柜的蓋子。 羅斯在客艙里走動著。又傳來一聲嘯叫。她從一個座位底下拿出一個小黑東西。“你們看。他們一定派了專人來設置竊听器。要好几個小時才能把它們清除掉。我們不能等了。” 她立即走到電腦前開始鍵入指令。 埃利奧特問:“他們現在在哪里?我是說財團。” “他們的大部分人馬六小時前离開了內羅畢郊外的丘巴拉机場,”芒羅說道。 “這么說他們沒有帶埃米走?” “當然沒有了,”羅斯有些不高興地說,“她對他們沒有用處。” “他們把她殺了?”埃利奧特問。 “可能,”芒羅平靜地說。 “哦,上帝呀……” “不過我想不會,”芒羅繼續說道,“他們不想引起別人注意。埃米很有名气,在一些人當中,她就像大使和國家元首一樣有名。她是一只會說話的大猩猩,這种猩猩并不多嘛。電視新聞上報導過有關她的消息,報紙上登載過她的照片……他們要先殺掉你們然后才會殺她。” “正因為這樣,他們才不會殺掉她?”埃利奧特說。 “他們不會的,”羅斯斷言說,“財團對埃米并不感興趣,甚至不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帶著她。他們只是想破坏我們的時間線,他們不會得逞的。” 她的語气暗示,她打算不管埃米了。埃利奧特一听嚇坏了。“我們一定要把她弄回來,”他說,“我要對埃米負責,我不可能把她丟棄在這個地方——” “72分鐘,”羅斯指著屏幕說,“我們還有整整1小時12分,我們的時間線就要打破了。”她轉向芒羅。“我們必須采用第二應急方案。” “好,”芒羅說,“我們叫他們馬上動手。” “要換一架飛机,”羅斯說,“我們不能乘這架飛机了,它已經被污染。”她的手指在電腦鍵盤上鍵入呼叫代號,“我們一直到M點吧,行嗎?”羅斯說。 “很好!”芒羅說道。 埃利奧特說:“我不能离開埃米。如果你們要讓她留下,你們也得讓我留下……”他沒有再說下去。 出現在屏幕上的是以下信息:別管大猩猩赶緊前往下一檢查點大猩猩無關緊要時間線要緊電腦驗證重复繼續前進不帶埃米。 “你不能把她留下,”埃利奧特說,“不然我也留下。” “你听我說,”羅斯說,“我從來沒有認為埃米對我們這次旅行有什么重要——還有你。從一開始她就是用來分散別人注意力的。我到舊金山時,就被人盯上了。你和埃米把財團搞迷糊了,這就很值得。現在你們已經沒有什么用處了。到了万不得已的時候,我會把你們倆都留下的。我管不了那么多了。” “哼,該死的,”埃利奧特說,“你是要告訴我……” “是的,”羅斯冷冷地說,“你已經完成了你的使命。”可是就在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緊緊地抓著他的臂膀,把他拉到飛机外面,然后把一個手指放在嘴唇上。 埃利奧特意識到,她是想在私下場合使他平靜下來。照顧埃米是他的責任,讓金剛石和國際陰謀見鬼去吧。到了外面的水泥跑道上,他仍然固執地說:“不帶埃米,我是不會跟你們走的。” “我也不會的,”羅斯很快穿過跑道走向警察的直升飛机。 埃利奧特連忙赶上去問:“什么?” “你難道什么也不懂嗎?”羅斯說道,“那架飛机不干淨,上面全是竊听器,財團的人正在竊听我們說的話。我剛才的話是故意講給他們听的。” “誰在舊金山盯你的梢了?” “沒有人盯梢。他們要花上几個小時去琢磨那個人是誰。” “我和埃米不只是為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不是,”她說道,“你听我說,我們不知道公司上次派往剛果的考察隊到底出了什么事。不管你、特拉維斯或任何其他人怎么說,我認為事情跟大猩猩有關。我想,到了那里埃米能幫我們的忙。” “作為大使?” “我們需要信息,”羅斯說道,“埃米比我們了解大猩猩。” “可是你能在1小時10分鐘內找到她嗎?” “見鬼,怎么會呢,”羅斯說道。她看了看表。“不用20分鐘就能找到。” “低一點!低一點!” 羅斯坐在警察直升机駕駛員身旁,對著頭戴式通話器大聲叫著。直升机繞著高高的政府大樓盤旋,隨后轉向北,向希爾頓大飯店方向飛去。 “這樣飛不行啊,小姐,”駕駛員很客气地對她說,“我們飛得低于空域极限了。” “你飛得太高了!”羅斯邊說邊看著一個匣子上的四只羅經點讀數盤,匣子就放在她的膝蓋上。她的耳机里傳來內羅畢航管指揮塔里的人憤怒的抱怨聲,她迅速地扳動開關。 “現在朝東,正東,”她發出指示。直升机机身開始傾斜,轉向東方,向這個城市窮困的郊區飛去。 飛机每一次傾斜轉彎,坐在后面的埃利奧特都感到胃在攪動。他的腦袋嗡嗡響,難受极了,不過是他堅持要一起來的。在埃米患病時,他是唯一知道如何照顧她的人。 坐在駕駛員旁邊的羅斯說道:“有讀數了。”她指著東北方向。直升机隆隆地飛過破窩棚、廢舊汽車停車場、肮髒的馬路。“現在慢一點,慢一點……” 讀數在閃爍,數字在變換。埃利奧特看見几個讀數同時接近于零。 “下去!”羅斯喊道。飛机降落在一個大垃圾場的中心。 駕駛員留在飛机上,但他說了一句令人不安的話:“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老鼠。” “老鼠我不在乎,”羅斯說罷帶著那匣子爬出飛机。 “哪里有老鼠,哪里就有眼鏡蛇,”駕駛員又說。 “哦,”羅斯說了一聲。 她和埃利奧特在垃圾堆上走。這時刮來了一陣風,把他們腳下的廢紙和碎片刮得嘩嘩響。埃利奧特頭很痛,垃圾發出的臭气使他感到惡心。 “不遠了,”羅斯一面說一面看著手中的匣子。她很興奮地看著表。 “是這里嗎?” 她彎著腰在垃圾中尋找,手迫不及待地把垃圾往旁邊扒,直到小臂伸進了在垃圾堆上掏出的洞里。 最后她找到了一條項鏈——這是在舊金山登机時她送給埃米的。她把它拿在手中翻看著,檢查上面貼的塑料名簽。埃利奧特注意到名簽特別厚。它的背面有新抓痕。 “該死的,”羅斯說,“16分鐘過去了。”她匆忙回到正在等候的直升机上。 埃利奧特走到她身旁。“如果他們把項鏈定位器拿掉,你怎么能找到她?” 羅斯說:“誰也不會只放一個定位器。這是一個假目標,是准備讓他們發現的。”她指著背面的抓痕。“但他們很聰明,已經把頻率重新調過了。” “也許他們把第二個定位器也搞掉了,”埃利奧特說。 “他們還沒有,”羅斯說道。直升机在一陣螺旋槳的轟鳴聲中又起飛了,揚起机身下垃圾堆上的廢紙和垃圾碎片。她按了一下送話器,對駕駛員說:“送我去內羅畢最大的廢金屬場。” 不到九分鐘時間,他們就收到了一個微弱的信號,是從一個廢舊汽車堆里發出的。直升机停在外面銜上,引來好几十個大呼小叫看熱鬧的孩子。羅斯和埃利奧特走進了廢車場,從生了銹的廢舊汽車和卡車旁邊走過。 “你能肯定她在這里?”埃利奧特問。 “沒問題,他們一定會把她圍在金屬中間。他們只能這樣做。” “為什么?” “屏蔽。”她小心翼翼地繞過破汽車,不時停下來看她手中的電子儀器。 接著埃利奧特听見了哼哼聲。 這哼聲來自一輛銹得發紅的梅塞德斯牌大汽車。埃利奧特從破門爬進去,扯掉了橡皮密封圈。他發現埃米躺在那里,被膠帶捆著。埃利奧特把膠帶紙從她身上撕下來的時候,她有點迷迷糊糊,一面大聲哼哼。 他在她的右胸找到了斷針頭,用鑷子把它拔了出來。埃米尖叫了一聲,然后和他擁抱在一起。這時他們听見遠處傳來警笛聲。 “好了,埃米,一切都好了,”埃利奧特說著把她放下,仔細地給她檢查了一番。看起來她還好。 “第二個定位器在哪里?”埃利奧特問道。 羅斯笑著說:“她吞進肚里了。” 埃米安全了,埃利奧特反而發起火來。“你讓她吞下去了?把一個電子定位器吞下去了?你難道不知道她很嬌嫩,她的健康狀況很不穩……” “別那么激動,”羅斯說,“還記得我給你的維他命丸嗎?你也吃了一顆。”她看了看表。“32分鐘。還不錯,再過42分鐘我們就离開內羅畢。” 芒羅坐在747飛机里,敲擊著電腦鍵盤。他注視著一條條穿過地圖的橫線,以及顯示出的一條條數据線、時間線和信息鎖定坐標。 電腦迅速給出可能采取的行動路線,每十秒檢測一條。數据給完之后,就顯示結果——費用、后勤困難、供給問題、從休斯敦出發以及他們當前所處地點(內羅畢)到現在已過去的全部時間。 正在尋找解決辦法。 芒羅想,現在的情況和過去不一樣了。就在五年前,考察隊的行動還靠猜測和運气。現在每一個考察隊都用實時電腦計划。長時間以來,芒羅被迫學習BASIC、TW、GESHUND和其他電腦語言。沒有人再憑經驗來判斷方位了。向導的工作已經變了。 芒羅之所以愿意參加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考察隊,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變化。當然他不是因為羅斯才參加的,他認為羅斯不僅固執而且缺乏經驗。但這家公司有最完備的工作數据庫和最先進的計划程序。他希望這些計划從長遠來看會取得重大進展。而且他喜歡小型考察隊。那個財團的考察隊有30個人,一旦到了野外,就會表現出行動遲緩的弊端。 但他要找到一條更快的時間線把他們帶入現場。芒羅不斷按著鍵,注視著閃現出的數据。他設定軌道、交叉點、會合點,然后憑借那雙經驗丰富的眼睛開始熟練地縮小選擇范圍。他關閉了通道,避開了机場、道路和渡口。 電腦上顯示的時間在不斷地減少,但從現在所處的地點(內羅畢)出發需要的總時間還是太長。他們如果采用最佳路線,就能比那個財團的隊提前37分鐘到達。但這一點點時間是不可靠的。他皺起眉頭,點燃一支雪茄。也許他可以在穆加納渡過利科河…… 他在鍵盤上輸入指令。 但這個辦法并不好,因為渡過利科河反而慢。他試了試步行通過戈羅巴河谷的辦法,不過這太危險。 提出的路線非常危險 “英雄所見略同,”芒羅說著抽了一口煙。他開始琢磨自己是否忽視了其他非常規的路線?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別人可能不贊成,但這個辦法可能還行…… 芒羅調出了后勤裝備清單。他們有足夠的裝備。他又輸入路線,笑眯眯地看著這條路線穿過非洲,一直延伸到离目的地只有几英里的地方。他又詢問結果。 提出的路線不能接受 他按了忽略鍵,終于得到了結果。正如他所料,他們能比那個財團提前40小時,將近兩整天! 電腦又回到原先的結論處。 提出的路線不能接受/高度因素/對人員危險太大/成功概率低于极限值/ 芒羅不相信這個結果。他認為他們能設法通過,尤其是如果碰上好天气。高度不构成問題。另外,雖然地形崎嶇,但還是有辦法的。 總之,芒羅越想越覺得可行。 一架小福克爾S—144型螺旋槳飛机被牽引到与巨型747噴气貨机并排的位置,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嬰儿在吃母奶。兩台活動舷梯不斷地移來移去,工作人員正把裝備從大飛机上運到小飛机上。羅斯回到机場,向埃利奧特解釋說,他們要換乘小飛机,因為大飛机上的竊听器還沒有清除掉,而且從他們目前的需要看也“嫌大了”。 “但噴气式飛机要快得多。”埃利奧特說。 “不一定。”羅斯說,但她未作進一步解釋。 不管怎么說吧,反正情況變化很快,而且埃利奧特還有別的考慮。他幫助埃米上了福克爾飛机,并對埃米作了仔細檢查。她全身都是傷——至少她說凡是他触及的地方她都感到疼痛——但是骨頭沒有斷,而且精神很好。 几個黑人正在把裝備運上飛机。他們笑著,互相在背上拍打著,顯得很高興。埃米對他們很感興趣,想知道什么好笑。但他們不理她,專心做自己的工作。由于吃了藥,她還有點昏昏沉沉,很快就睡著了。 羅斯監督裝運。埃利奧特走向飛机的尾部,看見她与一位快活的黑人在交談。她介紹說,他叫卡希加。 “啊,”卡希加和埃利奧特握著手說,“埃利奧特博士,羅斯博士和埃利奧特博士兩位博士,妙极了。” 埃利奧特不知道妙什么。 卡希加笑得別人也樂了。“你們的偽裝非常好,”他說,“和以前芒羅上尉不一樣。現在兩位博士——一次醫療任務,是嗎?太妙了。你們的藥品呢?”他說著把眉毛一揚。 “我們沒有帶藥品,”羅斯歎了口气說。 “啊,妙啊,博士,我喜歡你這樣,”卡希加說,“你是美國人,是嗎?我們帶什么,M—16?好槍,M—16,我也很喜歡。” “長希加以為我們是販運槍支的,”羅斯說道,“他認定我們是干這一行的。” 卡希加笑了。“你們是和芒羅上尉一起的!”好像這句話就說明了一切。說罷他就出去看其他人干活去了。 “你能肯定我們不是在販運槍支嗎?”當沒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埃利奧特問道。 “我們在尋找比槍支更貴重的東西,”羅斯說。她把攜帶的裝備重新包裝起來,動作非常麻利。埃利奧特問她要不要幫忙,她搖搖頭說:“我必須自己干。我們必須把每個人所攜帶的重量減少到40磅。” “40磅?一切包括在內?” “電腦計划上只允許這么多。芒羅帶上了卡希加和其他7個吉庫尤1助手,連我們3個人,總共11個,再加上埃米。我們也要為她帶整整40磅。就這樣總重量也達到了480磅。”羅斯繼續一包包地稱食品。 1吉庫尤人是東非肯尼亞中部的居民。 這使埃利奧特非常擔憂。這個考察隊又有了變化,又要卷入更大的危險。他真想立即退出,但他想起屏幕上像大猩猩的灰毛動物,又打消了這种想法。他怀疑那是一种新的、不知名的動物。這個新發現值得他去冒險。他注視著窗外將給他們當腳夫的搬運工人。“他們是吉庫尤人嗎?” “是的,”她說道,“雖然他們說個沒完,但他們是很好的腳夫。這個部落的人喜歡說話。順便說一句,他們都是弟兄。所以你說話的時候要當心。但愿芒羅不要跟他們說得太多。” “吉庫尤人?” “不是,是新華社。” “新華社,”埃利奧特重复道。 “中國人。中國人對電腦和電子技術很感興趣,”羅斯說,“芒羅一定在把有些事透露給他們,好讓他們也告訴他一些情況。”她指了指窗戶,埃利奧特向窗外望去。确實,芒羅站在747飛机的机翼下和四個中國人在交談。 “這儿,”羅斯說,“把這些東西拖到角落里去。”她指著三個上面標有加州埃爾西諾湖美國潛水運動員字樣的泡沫紙箱。 “我們要到水下去工作?”埃利奧特困惑地問道。 羅斯沒有理會他的提問,只是說了一句:“我想知道他在跟他們談些什么。”后來證明,羅斯當時沒必要擔心,因為芒羅給了他們一些比電子信息更重要的東西。 這架福克爾飛机在14點24分從內羅畢机場跑道升空,比他們的新時間表提前了三分鐘。 找回埃米后的16個小時內,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考察隊從內羅畢來到剛果熱帶雨林邊沿上的巴拉瓦納森林,行程560英里,飛越了肯尼亞、坦桑尼亞、盧旺達和扎伊爾四國。如果得不到外界的幫助,這樣复雜的行動的后勤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芒羅說,“他在下層有朋友”,這次他求得了在坦桑尼亞的中國特工人員的幫助。 從60年代初開始,中國人就活躍在非洲了。他們的間諜网企圖影響剛果內戰的進程,因為中國想得到剛果的丰富鈾礦。現場勘察由中國銀行,更通常的情況下是由新華社指揮。1963年到1968年芒羅販運武器時,和一些新華社的“戰地記者”打過交道,而且一直沒有失去聯系。 中國對非洲的經濟援助是相當可觀的。60年代后期,中國20億美元對外經濟援助的一半多給了非洲國家。還有同樣數量的錢是秘密使用的。1973年毛澤東公開抱怨,說用于推翻扎伊爾總統蒙博托的錢付之東流了。 中國在非洲的外交使團有一項任務就是抵消俄國的影響。二戰以來,中國人對日本人就沒有好感,芒羅要打敗歐日財團的愿望正中了中國人的下怀。為了慶祝這個聯盟的建立,芒羅從香港買了三只油污的紙箱。 中國在非洲的兩名主要特工李濤和劉樹文都是湖南人。他們厭煩在非洲工作,因為這里的伙食淡而無味。他們很感謝芒羅送給他們一箱木耳、一箱辣豆瓣醬和一箱蒜蓉辣醬。這些東西都來自中立的香港,而不是台灣產的次品,因此很對他們的味口。總而言之,這些禮品促成了這次非正式交換。 新華社的特工人員在文件、裝備和信息方面幫助芒羅。中國人有非常好的地圖和有關扎伊爾東北邊境的詳細情報,因為他們正幫助坦桑尼亞軍隊入侵烏干達。中國人告訴他,叢林中的河流正在漲水,勸他用气球渡河。但芒羅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他似乎不用渡河就可以很有把握地到達目的地。當然中國人無法想象他將怎么干。 6月16日晚上10點,福克爾飛机在盧旺達基加利郊外的拉瓦馬格納机場降落加油。當地的航管官員手里拿著紙夾和表格登上飛机,問他們下一站到什么地方。芒羅說,到拉瓦馬格納,意思是飛机繞一圈就回來。 埃利奧特皺皺眉說:“我們要在……” “噓——”羅斯搖搖頭。“你別管了。” 的确,這位航管官員似乎對他們的飛行計划感到很滿意。駕駛員在紙夾上簽了名,他就走了。羅斯解釋說,盧旺達的航管官員習慣于不看全部計划。“他只要知道飛机什么時候回到他的机場,其余的就不是他的事了。” 拉瓦馬格納机場在沉睡中。他們要等兩小時汽油才能運來。平時沒耐心的羅斯這時平靜地等待著。芒羅也若無其事地打起瞌睡來。 “時間線怎么樣?”埃利奧特問。 “沒問題,”她說,“反正我們要在這里停留三小時,因為要白天到穆肯科才有用。” “机場就在那里嗎?”埃利奧特問。 “你可以把它稱為机場,”芒羅說著把頭上那頂考察隊員帽拉下來蓋住眼睛,又睡著了。 埃利奧特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羅斯向他解釋說,在非洲邊遠地方,許多机場只是叢林中開辟的泥土跑道,駕駛員無法在夜間或在有霧的清晨降落,因為在机場上常常有動物、扎營的牧人,或另一架降落后無法起飛的飛机。“我們要等天亮,”她解釋說,“這就是我們要等待的原因。別擔心。我已經把這些時間都計算在內了。” 埃利奧特接受了她的解釋,回去看埃米了。羅斯歎了口气。“難道你不覺得我們最好告訴他嗎?”她問芒羅。 “為什么要告訴他?”芒羅答話的時候連帽子都沒揭開。 “也許埃米有問題。” “我會照顧她,”芒羅說。 “他發現以后會很惱火的,”羅斯說。 “當然他會很惱火,”芒羅說,“但不到不得已時,我們不會讓他惱火的。走捷徑對我們有什么好處?” “至少提前40小時到達。這很危險,但我們能得到一條新時間線,能戰胜他們。” “啊,這就是你的答复,”芒羅說,“別再多說了,休息吧。”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