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6月20日早晨,每個人都起得很晚。他們從容地做了一頓熱騰騰的早餐,美美地享用了一頓。他們沐浴在陽光中,逗著埃米玩起來。埃米為這意外的關照而感到高興。過了10點鐘,他們便离開穆肯科山,向叢林進發。 穆肯科山西坡陡峭,無法通行,所以他們便深入到煙霧騰騰的火山口內側半英里的地方擇路而下。芒羅頭上頂了一個腳夫的行裝,在前面領路;身体最壯的腳夫阿薩里不得不背著埃米走,因為岩石太燙,她赤著雙腳不行。 埃米惊恐不已,認為這群人成一列隊形沿陡峭的火山錐形口內側行進是發瘋了。埃利奧特也不能肯定她說得不對,因為實在是太熱了。接近熔岩湖時,酸性煙霧熏得他們眼睛流淚,鼻孔刺痛。他們听見了深黑色的地殼下熔岩發出的辟啪聲。 接著,他們到了一個叫做魔鬼眼的地方。那地方的岩石呈天然拱形,高150英尺,非常平滑,內表像拋過光似的。一陣清風從石拱吹過。他們能見到下面的綠色森林。他們停下來,在這塊拱石內休息。羅斯仔細觀察了其光洁的內表,發現這是熔岩管的一部分,是早期火山爆發時形成的,其主体部分已不复存在,僅留下這塊細細的拱石。 “他們稱之為魔鬼眼,”芒羅解釋道,“因為在火山爆發時,從下面看,它閃閃發亮,像一只紅紅的眼睛。” 他們從魔鬼眼開始迅速下行,穿過高山區,再通過最近由熔岩流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地帶。在這里他們遇到了已燒成焦土的黑色火山口,有些地方深達五六英尺。芒羅首先想到的是:扎伊爾軍曾把這塊場地用作迫擊炮射擊場。但是經過一番仔細檢查,他們發現有一幅燒焦灼圖案深深地嵌刻在岩石中,其形猶如触須,一直延伸到火山口。芒羅從未見到這樣的東西。羅斯立即架設天線,接上電腦,与休斯敦接通。她似乎很激動。 大家在休息,她則在小屏幕上查詢資料。芒羅問:“你在問他們什么?” “穆肯科火山最近一次噴發的日期及當地气候。當時是3月份——你認識有個名叫西曼斯的人嗎?” “認識,”埃利奧特說,“湯姆·西曼斯是埃米工程的電腦程序員。怎么啦?” “有一條發給你的信息,”她指著屏幕說。 埃利奧特走過來看見:西曼斯致埃利奧特,請准備好。 “什么內容?”埃利奧特問。 “按一下發射鍵,”她說道。 他接了按發射鍵,那條信息顯示了出來:休斯敦复審了原磁帶新信息。 “我看不懂,”埃利奧特說。羅斯解釋道,還有信息,他得再按一下發射鍵。他在那個鍵上又按了一下。他連續按了几次才得到信息的全文: 复審原帶休斯敦新發現聲信號信息——電腦分析完全認為是語言。 埃利奧特感到只有大聲讀才能明白這行壓縮文字的意思:“休斯敦复審了原磁帶新發現有關聲音信號信息電腦分析完全認為是語言。”他皺起眉頭。“語言?” 羅斯說:“你不是請他再复查一下從剛果發回到休斯敦的原磁帶材料嗎?” “是啊,但那只是為了鑒定一下屏幕上是什么動物。我從未問過他有關聲音信號方面的情況。”埃利奧特搖搖頭。“我希望能和他通話。” “可以,”羅斯說道,“如果你不怕把他叫醒的話。”她按下內鎖定鍵。15分鐘后,埃利奧特鍵入了如下內容:喂,你好嗎,湯姆?屏幕上顯示:喂你好湯姆。 “我們一般不把衛星通訊時間浪費在這种事上,”羅斯提醒道。 屏幕上出現:很困你在哪。 他鍵入:維龍加火山。 “特拉維斯看到這种內容會大喊大叫的,”羅斯說,“你知道這种無線通訊的价格嗎?”不過羅斯大可不必著急,他們一來一往的談話很快進入了技術性的: 收到聲音信息電文,請解釋。 意外發現,令人興奮——判別函數電腦分析99把握磁帶聲音信息(呼吸聲)系特有語言。 說明特點。 重复 成份——任意的模式——結构性的關系——可能有故系口語。 能否破譯? 尚未破譯。 是何原因? 電腦無足夠聲音信息資料——需更多資料——已著手工作——明日也許多些。 果真認為系大猩猩語言? 如系大猩猩,則是。 “我的老天哪!”埃利奧特說了一聲。他結束了衛星通話。不過,西曼斯發送的最后一句電文依然留在明亮的屏幕上: 如系大猩猩,則是。 收到這條意外消息不到兩小時,考察隊就首次和大猩猩照面了。 現在他們又回到了赤道雨林的黑暗中。他們循著頭頂上空的激光束,徑直向目標行進。他們不能直接看到這些激光束,但是羅斯隨身攜帶了一台奇特的光跡導向儀。這是一种過濾鎘光電池,可以記錄特定激光波長的發射情況。白天,羅斯定時給一只小氦气球充气,用一根導線把光跡導向儀固定在上面,然后釋放出去。氦气球把導向儀帶到樹林上空。導向儀在空中旋轉,捕捉到一束激光后,通過那條導線把坐標數值傳輸到電腦里。他們跟蹤這束強度不斷衰減的激光光跡,等待著“光點讀數”——即表明他們頭頂上方兩束激光交叉點的強度倍增數值——的出現。 整個進程非常慢。他們越來越沉不住气了。將近中午時,他們偶然看到了大猩猩獨有的三葉形糞便,還看到在地面和樹叢中有几個用按樹葉做成的巢穴。 15分鐘后,空气中響起震耳欲聾的吼叫聲。“是大猩猩,”芒羅大聲說道,“是只雄猩猩,他在叫人走開。” 埃米打起手勢語:大猩猩說走開。 “我們得繼續赶路,埃米,”他說道。 大猩猩不要人來。 “人不會傷害大猩猩,”埃利奧特向她保證。但是埃米听后表現茫然,只是搖搖頭,好像埃利奧特沒明白她的意思。 數日之后,他才意識到他當時真的沒明白埃米的意思。埃米不是說大猩猩怕人去傷害它們。她是說大猩猩怕人被大猩猩傷害。 他們正行進在一小塊林中空地上,突然樹葉叢中冒出一只体形巨大的銀背大猩猩,朝他們大聲吼叫。 埃利奧特此時走在全隊前頭,因為芒羅到后面去幫一個腳夫扛行李去了。他看見在空地邊緣綠色叢林的映襯下有六只毛色深黑的大猩猩。它們正注視著入侵者。几只雌猩猩歪著頭,緊閉著嘴,像是不贊成的樣子。為首的大猩猩再次吼叫起來。 這是一只体形巨大的雄猩猩,背上長著銀灰色的毛,那顆大腦袋离地面有六英尺多,虎背熊腰的樣子少說也有400多磅重。看到它,埃利奧特明白了為什么當初到剛果探險的人會認為大猩猩是“毛人”,因為這個大家伙,無論是從樣子還是個頭都像巨人。 羅斯在埃利奧特背后小聲問道:“我們怎么辦?” “呆在我身后,”埃利奧特說,“別動。” 這只銀背大雄猩猩四肢著地,可是不一會儿,便開始發出“呵—呵—呵”的聲音。它越叫越響,接著跳起來,猛抓几把青草,扔向空中,進而用扁平的手掌拍打胸部,發出沉悶的彭彭聲。 “哦,糟糕,”羅斯說道。 捶胸的動作持續了五秒鐘。接著它再度四肢著地。它在草地上側著身子跑,扑打著樹葉,盡量把聲音弄大,以便嚇跑入侵者。最后它再次發出“呵—呵—呵”的聲音。 大雄猩猩眼睛直盯著埃利奧特,以為這樣就會把他赶跑。見此舉未能奏效,它便跳起來,猛烈擊打其胸部,并發出愈加憤怒的吼聲。 接著它沖了過來。 一聲狂叫之后,它便以駭人的速度徑直向埃利奧特沖過來。埃利奧特听到身后的羅斯倒吸了一口涼气。他真想掉頭逃跑,因為他的本能在敦促他,然而他強迫自己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眼睛向下看著地面。 他兩眼盯著雙腳,听見大猩猩穿過高草叢向他沖過來的聲音。他突然感到,所有抽象的書本知識全都錯了,世界上的科學家對大猩猩的認識都錯了。他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只力大無比的動物:大大的腦袋、寬厚的胸脯、張開的長臂,正張牙舞爪地向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獵物沖過來,而這紋絲不動的目標此刻還在傻乎乎地相信書本上那些錯誤的學術信息…… 這只大猩猩(這時一定已离得很近了)正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埃利奧特可以看到一個黑沉沉的影子落在他雙腳附近的草地上。不過,他直到那影子离開才抬頭。 等他抬頭看時,那只雄性大猩猩已朝空地的另一端退去。到了那儿之后,它轉過身來,搔搔頭,有點大惑不解,似乎在納悶為什么它的威脅未能把入侵者赶跑。它最后一次拍打了一下地面,然后和其他大猩猩一起漸漸地消失在高草叢之中。空地上恢复了寂靜。這時,羅斯癱倒在埃利奧特的怀里。 “哎呀,”芒羅邊說邊走了過來,“好像你對大猩猩還略知一二嘛。”他拍拍羅斯的手臂說:“沒事了。只要不跑就沒事,一跑就坏了,它們會咬你屁股。在這些地區,那是膽怯的記號——因為這意味著你逃跑了。” 羅斯輕輕地啜泣起來。埃利奧特感到自己的雙膝在發抖,于是走到一旁坐下來。一切發生得太突然,過了几分鐘他才意識到,大猩猩剛才的表現确實如同教科書上描繪的那樣,而且也的确沒有發出哪怕是跟語言稍稍有關的聲音。 一小時后,他們發現了那架C—130運輸机的殘骸。這架掉進叢林之中的世界上最大的飛机看上去比例非常協調。它那巨大的机頭鑽進了巨樹叢中,巨大的机尾搭拉在地上,完全變了形的寬大机翼將陰影投射到叢林的地面上。 透過破碎的座艙擋風玻璃,他們看見飛行員尸体上叮滿了黑蒼蠅。這些嗡嗡飛的蒼蠅不時撞在玻璃上。他們繞到飛机后部,想把机身內部情況看個究竟,但是發現盡管起落架已經扭曲,机身离地面仍然很高。 卡希加爬到一棵傾倒的樹上,從那里爬到一側的机翼上,查看內部情況。“沒有人,”他說。 “補給品呢?” “有,很多補給品。各种箱子和盒子。” 芒羅离開其他人,從撞坏的机尾下走過去檢查飛机的另一端。從他們的所在位置看不見左翼,不過它已經成了焦黑的碎片,引擎也不翼而飛。這解釋了飛机墜毀的原因——扎伊爾軍發射的最后一枚導彈擊中了目標,炸毀了大半個左舷翼。然而,芒羅依然感到這堆殘骸神秘莫測。他覺得看上去總不大對頭。他從机身一直看到撞坏的机頭,又看那排舷窗,再看那殘余的机翼,最后回到飛机后艙門…… “我的老天爺,”芒羅輕輕說道。 他匆匆回到飛机右側。其他人正坐在右翼陰影下的一只輪胎上。這只輪胎非常大,羅斯可以坐在上面擺動雙腳而触不到地面。 “這么說,”羅斯几乎毫不掩飾她的滿足之情,“這些倒霉的補給品他們可沒有得到哇。” “沒有,”芒羅答道,“這架飛机是我們前天晚上看到的,也就是說,它被擊落起碼已有36小時了。” 芒羅等待著羅斯算出結果。 “36小時?” “對,36小時。” “他們一直沒來取補給品……” “他們甚至沒想這么做,”芒羅說,“你看前后兩個主貨艙門,沒有人試圖把它們打開過。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沒回來取?” 他們走在密林中,腳下的地面踩上去發出嘎吱嘎吱、辟啪辟啪的響聲。撥開棕櫚葉,他們發現地上是一層碎裂的白骨。 “是白骨之地!”芒羅說著迅速掃視了一下腳夫們,看看他們有什么反應。他們只是顯得好奇,并不害怕。他們是東非的吉庫尤人,沒有鄰近雨林那些部落的种种迷信想法。 埃米將自己的腳從鋒利的白色碎骨中抬起。她手語道:地扎腳。 埃利奧特也打手語問她:這是什么地方? 我們來到坏地方。 什么坏地方? 埃米沒有作答。 “這些都是骨頭啊!”羅斯眼睛看著地面說道。 “對,”芒羅迅速回答說,“不過,不是人骨。對吧,埃利奧特?” 埃利奧特也正盯著地面。他看出這些白骨屬于几個不同的物种,不過一時還難以鑒定是哪几种。 “埃利奧特,不是人骨吧?” “看上去不像。”埃利奧特目不轉睛地看著地面,表示同意。他首先注意到,大多數骨頭很明顯是小動物的,像鳥類、猴子和森林里的小嚙齒動物。也有一些小骨頭碎片實際上是較大動物的,但到底多大就很難說了。也許是大型的猴子——可是在熱帶雨林中并沒有什么大型的猴子。 黑猩猩?剛果這一地區并沒有黑猩猩。或許是大猩猩:他看到一塊凹陷得很厲害的頭骨殘片,并注意到它獨特的矢面頂的前端。 “埃利奧特,”芒羅迫不及待地問,他的聲音听上去很緊張,“不是人的吧?” “肯定不是人的,”埃利奧特看著地面說。有什么東西能砸碎大猩猩的腦袋呢?他斷定這肯定是發生在死后。一只大猩猩死了,許多年以后,它的白骨不知怎么就被砸碎了。這一切在生前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 “不是人的,”芒羅看著地面說,“這么多的白骨,但沒有人的。”他從埃利奧特身邊走過,看了他一眼。最好還是閉上你的嘴巴。“卡希加和他的同伴知道你是這方面的專家,”芒羅看著他說道。 芒羅看見什么了?他和死亡打過許多交道,看到人骨肯定能認得出來。埃利奧特的目光落在一塊彎彎的骨頭上。它看上去有點像火雞的叉骨,只是大得多也寬得多,而且因年久而顯得白花花的。他把它揀了起來。這是人的頭顱上顴骨上緣的碎骨,是靠近眼睛下面的顴骨。 他把這塊骨頭翻過來,然后低頭看看這片叢林地面,看看伸出触須在這塊白骨之地上爬行的昆虫。他注意到這里有許多十分易碎的骨頭,其中有一些很薄,呈半透明狀態——他認為這些是小動物的骨頭。 現在他倒沒有把握了。 他又想起了上研究生院時遇到過的一個問題:人的眼眶是由哪七塊骨頭构成的呢?埃利奧特盡力回想。顴骨、鼻骨、內眼眶,蝶骨是第四塊,第五塊是篩骨——下面一定還有一塊,從嘴巴里向上,叫顎骨,是第六塊,還有一塊——最后一塊他想不起來了。顴骨,鼻骨,內眼眶,蝶骨,篩骨,顎骨……這些易碎的、半透明的、精巧的骨頭。 人的骨頭。 “至少這些不是人骨,”羅斯說。 “不是,”埃利奧特表示同意。他看了埃米一眼。 埃米打著手語說:人死在這儿。 “她說什么?” “她說這儿空气對人有害。” “我們走吧,”芒羅說道。 芒羅領著埃利奧特走在前面,和其他人拉開一段距离。“干得不錯,”他說道,“對吉庫尤人處處得小心,別把他們嚇著。剛才你的猴子說什么來著?” “她說人死在那儿了。” “她比那些人知道得多,”芒羅憂郁地點著頭說,“雖然他們也有些疑惑。” 在他們身后,全隊魚貫而行,沒有人說話。 “那地方到底發生過什么事?”埃利奧特問。 “有許多骨頭,”芒羅答道,“有豹子的、疣猴的、林鼠的,也許還有叢猴的、人的……” “還有大猩猩的,”埃利奧特接了一句。 “對,”芒羅應答道,“我也看到了。有大猩猩的。”他搖搖頭。“有什么東西能殺死大猩猩呢,教授?” 埃利奧特沒有作答。 歐日財團的營地已是一片廢墟,宿營帳篷被撕得粉碎,一具具尸体上叮滿了密密麻麻的蒼蠅。潮濕的空气中散發著沖天的臭气。蒼蠅發出嗡嗡的聲響,單調而惱人。除了芒羅之外,大家都站在營地外面。 “沒辦法,”他說道,“我們得弄清這些人是怎么了。”他跨過被摧毀了的圍欄,進入營地。 芒羅一跨入營地,環形防御系統就被触發,發出刺耳的高頻信號。圍欄外面的其他人都捂住耳朵,埃米發出不悅的哼哼聲。 坏聲音。 芒羅向后掃了眾人一眼。“我倒不覺得吵,”他說道,“你們呆在外面就會听到這种聲音。”他走到一具尸体旁,用腳把它翻了過來,然后彎下腰,揮揮手赶走叮在上面的密密麻麻的蒼蠅,仔細查看了尸体的頭部。 羅斯瞥了埃利奧特一眼,看見這位性格獨特的科學家一動不動地呆立在那儿,似乎深為這場災難所震惊。在他身旁,埃米捂住雙耳,嚇得皺眉蹩眼。不過羅斯沒有呆立在那儿。她深吸了一口气,跨進營地。“我得看看他們安裝的是什么防御体系。” “好吧,”埃利奧特說。他感到漠然,頭腦發昏,像要昏倒似的;眼前發生的情景和空气中彌漫的惡臭使他頭暈目眩。他看到羅斯擇路穿過營地,然后提起一個奇特的裝有擋板的錐形黑盒子。她順著一根電纜走到營地中心。隨后不久,高頻信號就停止了;她切斷了信號源。 埃米打著手語:現在好多了。 羅斯一手捏著鼻擋住臭气,另一只手在營地中心的電子設備中仔細翻找。 卡希加說:“我來看看他們是不是有槍,博士。”說著他也進入了營地。其他腳夫也猶猶豫豫地跟了進去。 現在只有埃利奧特和埃米單獨在一起。埃米拉住埃利奧特的手,木然地看著這片廢墟。埃利奧特打著手勢問:埃米,這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埃米以手語回答道:東西來。 什么東西? 坏東西。 什么東西? 坏東西來東西來坏。 什么東西? 坏東西。 很顯然,再這樣問下去是徒勞的。他叫她果在營地外,自己走了進去。他在尸体和嗡嗡亂飛的蒼蠅間穿行。 羅斯問道:“有誰發現他們的隊長了嗎?” 在營地的那一邊,芒羅答道:“門納德。” “在金沙薩城外?” 芒羅點頭說:“是啊。” “門納德是誰?”埃利奧特問。 “他的名聲不坏,熟悉剛果。”羅斯擇路穿過廢墟。“但是還不夠好。”過了片刻她停了下來。 埃利奧特朝她走過去,見她正注視著一具臉面朝下趴著的尸体。 “不用翻過來了,”她說道,“這是里克特。” 埃利奧特不知道她怎么會這么肯定。尸体身上叮滿了蒼蠅。他彎下腰。 “別碰他!” “好吧,”埃利奧特說。 “卡希加,”芒羅舉起一只20升的綠色塑料桶喊道。那桶里的液体在晃動。“我們把這儿處理一下。” 卡希加和他的兄弟們迅速跑過去,把煤油潑洒在帳篷和尸体上。埃利奧特聞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羅斯蹲在一頂撕坏了的尼龍帳篷下高聲喊道:“等我一會儿!” “你別著急,”芒羅說道。他轉身對著埃利奧特,發現他正看著營地外的埃米。 埃米正打著手勢自言自語:人坏。不要相信人坏事來了。 “她對這儿發生的一切似乎很鎮定,”芒羅說。 “未必見得,”埃利奧特說,“我想她知道這儿發生了什么事。” “但愿她能告訴我們,”芒羅說道,“因為這些人死的情況都一樣,都是腦袋被砸碎了。” 考察隊繼續穿越叢林。在他們身后,歐日財團的營地上升起了騰騰烈焰和滾滾濃煙。羅斯一言不發,陷入了沉思。埃利奧特問她:“你剛才發現了什么?” “沒什么好東西,”她答道,“他們有一套非常有效的圓形防御系統,類似于我們的環形動物防御体系。我找到的那些錐形的東西是聲音傳感器,它們一旦收到信號,就會發出刺耳的超高頻聲。這個系統對爬行動物不起作用,但對付哺乳動物卻非常有效,能把狼或豹嚇得跑到山上去。” “可是它在這儿沒有起作用,”埃利奧特說。 “是的,”羅斯說,“對埃米就沒有多少作用。” 埃利奧特說:“對人的听覺系統效果如何?” “你已感受到了,很煩人。不過,僅此而已。”她看了看埃利奧特。“可是剛果這一地區沒有人,我們是例外。” 芒羅問道:“我們能不能建立一道更好的環形防線?” “那還用說,”羅斯答道,“我建的是新一代環形防線,除了大象和犀牛外,什么動物都擋得住。”不過,她的話听起來并不那么令人信服。 傍晚時分,他們意外地發現了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派出的第一支剛果考察隊營地的殘跡。他們差一點就錯過了,因為,在這八天中,叢林的藤蔓和攀緣植物已長滿了營地,几乎把所有的痕跡都覆蓋了。能見到的東西已所剩無几——一些破碎的橙色尼龍布條,一只有凹痕的鋁鍋,壓坏的三腳架和砸碎的攝像机。攝像机里綠色的線路板散落了一地。他們未發現任何尸体。因為天色越來越暗,他們便加緊赶路了。 埃米明顯地焦躁不安起來。她打著手語說:不要去。 彼得·埃利奧特未加理會。 坏地方老地方不要去。 “我們去,埃米,”他說道。 15分鐘后,他們來到一個懸垂樹木的斷裂處。抬頭眺望,他們看見了高聳于森林之上的穆肯科山那黑乎乎的錐頂。潮濕的天空中有兩道交叉的淡綠色激光束在發光。在激光束交叉點的下面,就是半掩在叢林的綠葉之中、已經被苔蘚覆蓋的、失落的津吉城的大石塊。 埃利奧特轉身看埃米。 埃米已不見了蹤影。 他覺得難以置信。 起初,他以為她跑走只是為了懲罰他,為了讓他對在拉戈拉河上向她發射麻醉針的事感到內疚。他對芒羅和羅斯解釋說,她是能干出這种事來的。于是他們花了半小時在叢林中來回尋找,呼叫她的名字。但是除了熱帶雨林那永恒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半小時、一小時,接近兩小時已經過去,仍然沒有結果。 埃利奧特慌了神。 既然她還不從樹叢中出來,就不得不考慮另一种可能性了。“也許她和最后一群大猩猩一起逃走了。”芒羅說道。 “不可能,”埃利奧特說。 “她已經七歲,快成熟了,”芒羅聳聳肩說,“她畢竟是大猩猩嘛。” “不可能。”埃利奧特堅持道。 不過他明白芒羅的意思。飼養黑猩猩的人到了一定的時候必然會發現他們再也養不了它們了。它們一旦成熟,長得又大又有力量,強烈的种屬個性就表現出來,變得難以駕馭。對它們依然愛護備至,視它們為嬌小可愛的人類寵物已不可能。它們的基因決定了它們具有終將不可忽視的必然差別。 “大猩猩种群并不排外,”芒羅提醒他說道,“他們接受陌生者,尤其是雌性猩猩。” “她不會那樣干,”埃利奧特堅持道,“不可能。” 埃米從小就是由人喂養長大的。她對西式的高速公路和“免下車”餐館要比對叢林熟悉得多。如果埃利奧特駕車途經她所喜愛的“免下車”餐館而不停車,她會迅速拍拍他的肩膀,指出他的錯誤。她對叢林又有什么了解呢?叢林對她和埃利奧特本人一樣,是陌生的,只不過—— “我們最好在這儿安營,”羅斯看看表說道,“她會回來的——如果她愿意的話。畢竟不是我們丟下她,而是她离開了我們。” 他們帶了一瓶堂·佩里尼翁香檳酒,但是此刻誰也沒有心思搞什么慶賀。埃利奧特因失去埃米而悔恨不已,其他人則依然對先前所看到的營地的情景心有余悸。夜色迅速降臨,要架設地球資源技術服務公司的野外環境報警防御系統還有很多事要做。 該系統的防御技術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環形防御在整個剛果探險的歷史中占主導地位。一個多世紀以前,斯坦利曾評說道:“只有用灌木或樹木圍起來的營地才算是完整的。”從那以后,几乎沒有什么理由要改變這一教導的基本性質。不過,在防御技術變化了的今天,野外環境報警防御系統吸收了所有最新技術。 卡希加和他手下的人把銀灰色的密拉牌聚酯樹脂帳篷充上气,并把它們緊挨著排列在一起。羅斯指示把管式紅外照明燈架設在可伸縮的三腳架上。固定后,這些照明燈就可以向營地四周照射。 隨后他們在四周裝上環形柵欄。這是一种質地很輕的准金屬絲网,与其說像金屬絲网,不如說像布。固定在木樁上的環形柵欄把營地完全圍了起來。把它和一只升壓變壓器相聯之后,它上面就有了1万伏電壓的電流。為了減少燃料電池的消耗,電流頻率被調制到每秒四周,并產生間歇而有規律的脈動交流聲。 6月21日晚餐是大米飯,外加克里奧耳蝦醬。蝦米复水沒复好,還夾雜著一點紙板的味道。不過,誰也沒有抱怨這項20世紀技術的敗筆,因為他們還在環顧四周越來越濃的叢林夜色。 芒羅安排人放哨。他們每班崗要站四小時;芒羅宣布他和卡希加、埃利奧特站第一班崗。 站崗的人戴上夜視鏡,警惕地注視著叢林。他們看上去活像神秘莫測的蚱蜢。夜視鏡增大周圍的光線強度,并把光投射到原有的影像上,使影像邊緣蒙上陰森森的綠色。埃利奧特感到夜視鏡很沉,而且眼睛很難适應里面看到的圖像。戴了几分鐘,他就摘了下來。他十分惊訝地發現周圍的叢林黑漆漆的,于是又匆忙把它戴上。 黑夜在靜悄悄地過去,平安無事。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