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漢莎航空公司在香港机場的貴賓休息室是間狹長的房間,不易找。連漢斯·拉特諾夫也花了20分鐘才找到休息室的門。入口處旁有一鍵盤,他按了下給他的房間號。 此刻,他坐在沙發椅里,喝著混有少許伏特加的橙子汁,啃著自助餐桌上的餅干。他還得等上一個多小時才有繼續飛往K市的班机。飛往香港的夜航途中,机上放了場很有趣的電影,講的是美國黑手党。之后,他又喝了半瓶法國勃良第葡萄酒,接著把座位朝后一翻睡覺了。所以,他現在才翻閱起在法蘭克福机場買的那份德國畫報。 這是他第三次來華旅行。 臨行前拉特諾夫同內科醫師弗賴堡博士道別。他倆上的是同一所大學,所以在大學學習時就結識,成了親密的朋友。弗賴堡是血液循環系統病理方面的專家,拉特諾夫則成了一名公認的民族學和人類學學者,寫過几本書,主要是游記和旅游小說,文筆生動,扣人心弦,到處很受歡迎,因為它們栩栩如生地向讀者再現了那個所描寫的國家。作為民族學學者,他經常作學術旅行,因此他見多識廣。他寫的《菲律賓神醫的秘密》成了一本暢銷書。他繼承了姑媽的一幢布置華麗的別墅和一些現金,加上他寫書得的稿酬,這樣他可潛心于他的研究。四年來,他在精心從事一個新項目,研究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在那儿生活著24個民族,他們各自保存著自己的文化。 “注意身体,漢斯!”弗賴堡博士告別時說。“可別愛上了一個迷人、苗條的中國女人!” “這是我的私事。我說的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話。” “巴爾巴拉死了有12年了。漢斯,你身心受了創傷。” 拉特諾夫的妻子巴爾巴拉,12年前在一次普通的膽囊手術后死去。拉特諾夫無法從這厄運中恢复過來。在過去的12年中他從未同其他女人有過風流韻事。 “你沒有別的話可說嗎?”拉特諾夫這時有些惱怒。 弗賴堡博士笑了笑,給自己和拉特諾夫斟了一杯存放20年的法國白蘭地陳酒。“干杯,為了你和你的那些原始民族的健康干杯!” “你簡直一無所知!已沒有什么未開化的人了!”拉特諾夫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作為醫生,你還有什么忠告?” “是的,在中國別酗酒!据說他們有一种烈酒,叫什么茅台。別去碰它!記住你患有血流阻塞症。” “別說了!”拉特諾夫把酒杯朝桌上一放。“那就……5星期后再見。你作為醫生,到那時是不能指責我什么的。” “再見,漢斯。” 弗賴堡博士擁抱他的朋友。 這是兩天前的事。拉特諾夫此刻坐在漢莎貴賓休息室里,邊看畫報,邊喝著第二杯加伏特加的橙子汁。休息室的服務小姐給他送上兩小包餅干,他點頭謝謝。她是個披著棕色長發的俊俏、有曲線美的姑娘。 “您飛往哪里?”她問。 “乘龍航班机去K市。” “那您還有一個多小時。想吃點什么嗎?” “不,謝謝。我呆會儿在飛机里吃吧。” 服務小姐又离去,坐到休息室后面的小桌旁。K市……我也去過那儿,她想。永遠是春的城市。一塊真正美麗的國土。 拉特諾夫向后仰靠,座位發出格格的響聲。飛抵香港后他的确感到有些累。 見鬼,58歲還不老,得振作振作精神,漢斯。有句老話:只要自己感到年輕,那就是年輕的。我覺得自己精力充沛。 我會向所有人證明,漢斯·拉特諾夫還是健壯的。 K市國際旅行社辦公室在寬闊的環城南路上。這條路通往老城,那儿人群麇集,生活還如同一百年前。旅行社辦公室寬大,120多名工作人員接待來自各國操各种語言的旅游者。他們主要說英語,其次是日語和法語。旅行社也設“德語科”,向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客人展示和介紹本地的旖旎風光。“德語科”負責人蔡強身材細長、干癟,戴副眼鏡,講一口流利的德語。他的主要任務是安排旅游團的游覽線路,指派各個團組的導游,然后將日程表交營業部落實旅館和飯店,制定詳細的時間表。這樣,外國旅游團在華旅行就順順當當,如果事后听說:“一切都無懈可擊!”那這就是旅行社的驕傲。 這天早晨蔡強讓人通知女導游王麗云去他那儿。麗云進屋時,他正坐在堆滿文件的寫字桌旁忙乎著,只抬頭朝她望了望。她昨天才送走一個瑞士團。麗云已陪同這些瑞士人兩星期,所以想休息兩天。她滿怀希望地望著這位主任,心想可找個晚上去跳舞了,她暗自欣喜。他的男朋友沈治是D市日報的記者,要來她這儿。麗云經常出差,再說,沈治也難得有空來K市,所以他倆見面不容易。他們准會乘車去郊外湖濱公園親熱一番。沈治已為星期五的會面弄到了房間,有個朋友愿意讓出自己的那間小屋。“不過只是從下午兩點到五點!”他對沈說。“這時候我去看電影。可別再長了,有三個小時談情說愛夠美了。” “這儿有几封信函,麗云,”蔡強說時看了看她。“是那個瑞士團寫來的,對你很滿意,非常的滿意。其他省的那几個陪同就不怎么的。他們尤其稱贊你的德語,你的歡快豁達。我為你驕傲。” “謝謝,蔡先生,”麗云微微一笑。這下他馬上會給我兩天假,她想。他通常難得表揚的,指責起來倒是毫不留情。 “你是德語組中出類拔萃的!但你可別因此而自負。我對你寄予期望。”蔡強又目光朝下忙于那些文件,抽出几份放進一個薄塑料套內。麗云正等著他往下說呢。他不會就說這些,她想。她知道自己是德語科中最棒的。早在大學學習德國語言文學時,她在班上就是數一數二的。她的碩士論文題目是《論海涅》,為此她獲得碩士學位。她本想從教,以后當名講師。說來也巧,那時她家鄉K市旅行社正急需德語翻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德國旅行團來旅游。麗云就被分配到旅行社德語組,她也從未為此后悔。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等待著她。 麗云的父母以前住在D市,在K市的高校中也很有名望。父親是中文系教授,母親也是這一學科的教授。他們有一套漂亮的住房,頗受人尊重。但麗云沒同父母住在一起,而与一個同事合住在旅行社分配的一間小屋里。后來她結識了那名在報社工作的年輕記者沈治,并熱戀上了。 蔡強還是一聲不吭地翻弄著公文,麗云鼓足勇气問: “蔡先生,我出差在外兩個多星期了,現在可以休息兩天嗎?” “不行。”蔡干巴巴地說了聲。麗云一惊。 “沈治星期五到。” “我把這忘了!”蔡又抬頭望了望。當然,旅行社的人都知道麗云和治相好,蔡甚至早就認識沈治,但他對這個有抱負的年輕人持批判的態度。他曾對麗云說過: “沈治是個有才華的男子,前程遠大。我估計,我們旅行社也許留不住你。你們馬上會結婚。” “我不知道,蔡先生。” “可是你愛他。” “是的,但我的父母反對。沈在D市謀到了一個職位。” “這确實是個問題。你不可能去D市工作,你得住在K市,沈在D市……相距四百公里。他只能每逢周末來看望你。” “連這也不行。乘汽車來一趟得花30元,他每月工資僅有150元,所以他最多每月來次把,只能呆上几個小時。途中至少得費9小時,返程又是9小時。他只有星期天休息,星期一又得回編輯部,這樣我們能有几小時在一起?因此我的父母不同意!他們說,這哪是什么婚姻,只會使我們不幸。” “沈治打算星期五就來嗎?”蔡問。 “他可能有補休,蔡先生。我們已有6個多星期沒見面了。我欣喜地盼著星期五。” 蔡強摘下眼鏡,用領帶擦了擦鏡片后又把它戴上,接著他又清了清嗓子。 “我很抱歉,”他說時眼睛不望麗云。“我真的很遺憾……” “你遺憾什么?蔡先生!” “你星期五的約會不行了。” “不!請別這樣,蔡先生!” “我無權更改。” “您不能更改什么?” “有一名貴賓來K市。一位德國著名的民族學家,寫過許多优秀的書。這位客人應受到最好的接待,就是由你接待。我還能怎么辦?這是一次國事性質的來訪,只有你能胜任。” “康素洁有空,蔡先生。” “素洁!她那結結巴巴的德語怎能同你的相比。再說,今年對她的指責已有三條:說反話,發表不合适的看法和恬不知恥地同一旅游者調情。因此我不得不罰她一個月內不得帶團,只發工資,扣發獎金,作自我批評,并將書面檢查交給我。”蔡遺憾地舉起雙手。“瞧,你得接待這一位要人。幫幫我吧,你放心,沈治跑不了。” “我又要一個月見不到他了。這樣我們將有三個月不見面了。” “你應為此而高興!”蔡哈哈一笑。“以后你結了婚,會感到高興,因為你有段時候沒見他。夫妻經常生活在一起就會是這樣。”蔡指著塑料夾說,“把這看一遍!” “他什么時候到?” “星期四15點。搭龍航班机從香港起飛。” “他呆多久?” “三星期。” 麗云面容沮喪,顯得瘦削蒼白。“全得由我陪同?” “你應該想到,你該為東道主增光,而不是念著沈治。我在給總社的報告里,定會表揚你,這樣你會得到一筆优厚的獎金。” “他叫什么名字?”麗云拿起桌上那只塑料夾,朝第一頁瞟了一眼。“拉特諾夫。漢斯·拉特諾夫博士……就是那個著名的人种學者和游記作家嗎?”她惊訝地問。 “你認識他?” “大學德語課上我們讀過他的作品《菲律賓神醫的秘密》的片斷,還進行過討論。難道就是這個拉特諾夫?” “想必就是他。”蔡聳了聳肩。 “我……我怕。”麗云輕聲說道。 “你害怕?這倒有點新鮮。” “這么個有名望的人!怎么稱呼他?他待人接物又怎樣?他高傲,自負,悶悶不樂?對什么都不滿意,百般挑剔嗎?” “誰知道?你等著瞧吧!” “知名的男人總是難對付的。”麗云拿起塑料夾放到胸口。“這么說,我一定得……” “是的,只能這樣。”蔡朝麗云笑笑給她鼓鼓气。“抬起頭,別泄气!姑娘,他不會把你吃了。那么,就這樣:星期四,15點到机場。還有一點:旅游計划已定,不得有任何變動。主要是在摩梭人地區。竟讓拉特諾夫先生去那儿,我感到意外。這在一年前是不可能的。祝你走運、成功。” “謝謝,主任。” 麗云离開房間走進對面的旅游團領隊辦公室,在一張塑料椅上坐下,看了看日程安排,可就是什么也沒看進去,腦袋里在考慮許多問題。漢斯·拉特諾夫是個怎樣的人?要對他說,我讀過他寫的書嗎?他年紀有多大?他的体力能适應所安排的旅行嗎?這條旅游線路可不輕松。摩梭人生活在高地,那儿几乎沒有開闊的路。村寨位于三千米高處。瀘沽湖是最美的湖,但那儿人跡罕至。他能堅持走完全程嗎?表上沒有交代他的出生日期。如果他上了年紀,我怎樣才能使他盡可能地多看些呢?要是他末了說:“這一切跟我想象中的迥然不同!”這簡直就是在指責我。蔡先生准會把它寫進我的檔案。 她左思右想,越來越怕,對這位名人感到畏懼。 麗云這時記起了一句老話:逆來順受,听天由命。眺望藍天,永恒屬于你。 這樣她的心情也就有些平靜了,她又看起那份非同尋常的旅游日程表來。 准15點,龍航班机在K市降落。在海關檢查處,海關官員很認真,几乎把每只箱子都打開,然后攤到一張長桌上,讓經過特殊訓練的狗嗅聞箱內是否帶有毒品。警察也在旁檢查包和袋子,里面有旅游者在香港購物后運回的貨物。 拉特諾夫出示了机票、護照和北京發的一份中文通知書。這是中國駐波恩使館連同護照一并寄給他的,可以說是一張通行證,要求執行檢查的官員給予漢斯·拉特諾夫先生一切幫助。 海關官員認真仔細地看著這份通知書,沒有開箱檢查,也沒有吭聲,示意他去門那儿。 走吧!提上你的箱子,別擋路,你后面的人排著長隊在等著呢。 拉特諾夫把護照和通知書塞進上衣口袋里,使勁提起兩只很重的箱子。 拉特諾夫自己推著裝有小滑輪的箱子來到出口處停下,一种緊張感油然而起:誰來接我?像我前兩次訪華一樣,來的又是一位年輕的、彬彬有禮的男翻譯? 他沒見有手中高舉旅行社牌子的人。咳,怎么回事,難道沒人來接我?他想。他正想抬手呼輛出租車,一位纖秀、穿白襯衣紅裙子的姑娘朝他走來。烏黑的長發披散著,尾部束著紅蝴蝶發夾,她那嬌嫩的臉上顴骨隆起,鼻子小,嘴唇細長修美,一對深褐色的杏仁眼,看上去她還不到18歲。 “您是漢斯·拉特諾夫博士嗎?”這位迷人的姑娘問道。她說德語几乎不帶任何不純正的口音。 “是的,我就是。”拉特諾夫驀然感到心跳加劇。他望著這位姑娘發呆。心想,我的上帝,她多美,她身上洋溢著青春的光彩。“您是旅行社的?”他問。 “是的,歡迎您來K市。” “謝謝。”拉特諾夫對姑娘微微一笑。 “是的,我的任務是作為導游陪同您旅行。我名叫王麗云……” “王麗云——一個多美的名字。” “不怎么的。我們這儿姓王的有好几百万。” 一輛帶有全輪驅動的越野車卡嚓一聲在他倆身旁剎車停下。這輛車相當新,一小時前才清洗過,噴涂的白漆在太陽下閃光。司机下車用漢語歡迎拉特諾夫后,將箱子使勁塞進車后的行李箱里。 “這是文英,我們的司机,”麗云說。“他將按規定的日程為我們開車三星期。” “我還沒見過日程表呢。” “到飯店我給您一份。可以開車了嗎?” “當然可以。” “您不想拍些照嗎?” “攝下這個老机場?” “大多數旅游者什么都拍,連把那隨地吐痰的男人也攝進鏡頭。” 這時麗云才第一次笑了笑。她那姑娘般的臉可變了形,眼角和鼻子旁因笑而露出几絲皺紋,眼睛里卻閃耀著愉悅的光……她看上去挺有魅力的。 拉特諾夫從后車門上車,麗云坐在司机文英旁邊,把扎在一起的長發甩到肩上。這時拉特諾夫看見她的指甲涂有透明的指甲油。我現在是第三次來中國,他想。但至今還沒見過這般迷人的姑娘。我至今總認為,新加坡的姑娘是最美的,可這個麗云卻要俏麗得多。 他往后仰靠,望著窗外擁擠的人群和堵得水泄不通的街道,不禁自言自語:“漢斯,你是個白痴!還是想些別的什么吧!想想你將去納西人那儿,去看看至今還是女權統治下的摩梭人,這种傳奇的母權制是一种神秘的古文化的最后殘余,其根源仍令人困惑不解。可別去想這個姑娘了。她說一口流利的德語,這么年輕就找到了這一職位,能不叫人惊歎!旅行社的女導游……見到她的人都這么說。” 這么說,這就是那位有名的漢斯·拉特諾夫,麗云凝視著防風窗玻璃外喧鬧的人群,思考著。他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不自負,鼻子不高,衣著打扮也不時興。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极為普通的人,客气又風趣;他的外表有些异乎尋常:白發、藍眼、寬肩、身強力壯。他那雙手對男人來說是小了些,但經過精心保養,而且他的步伐輕快。他的聲音洪亮得叫人難受。他有多大呢?他的白發說明不了什么——他也許50歲。在歐洲這樣的一個男人稱得上美男子嗎? 她垂頭望著自己的胸部。這跟我有什么關系?他是個聰明的知名男人,以后的几個星期里我帶他去少數民族生活的几個州,就會清楚,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再說,他是怎樣的人,這關我什么事?他是個旅游者,一個名人,我有幸作他的陪同。他想看什么,我就使他如愿以償。是的,這任務很光榮,我得非常尊敬他。 乘車去金龍飯店的途中,她思緒万干,奇怪的是她壓根儿沒想過沈治,她也不再去想星期五的約會和在迪斯科舞廳的跳舞,她想的只是身后的那位同她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名人。 快到飯店時拉特諾夫向前彎下身子碰到她的肩膀,她猶如挨了一下電擊,全身抽搐。 “我有個問題。”他說。在她的頸子處她感到他呼吸的气息,一种完全陌生的感覺。 “請說,拉特諾夫先生。” “我應該怎樣稱呼您?王還是麗云?” “隨您的便……” “其他旅游者怎么稱呼您的呢?” “他們叫我王女士。” “那好,就喊您王女士。” 拉特諾夫又往后靠著座位。王女士!怎么這樣稱呼一個年紀輕輕的姑娘?王……他難以啟口。他很想喊她麗云。 “在中國每個名字都有它的含義,”拉特諾夫說。“王是什么意思?” “一個普普通通的姓嘛。”麗云把頭轉向他,看見他那對誘惑人的藍眼睛。“按其含義可譯作國王。” “那么麗云呢?” “這意思是‘倩女’。” “妙极了!您的父母想必是慧眼者……您有個恰當的名字,真是名不虛傳!您叫麗云再好不過了。我也許可以叫您麗云?” “可以嘛……”她用那對黑色的杏仁眼瞟了他一眼,隨即轉回身來。她感到臉頰泛紅,挺難為情的。你是個笨女人、蠢女人,她自言自語。別再望他的眼!別理睬他的這些話!記住:他是個大人物!一個名人!還有,男人們經常這么胡扯的……別去听這些!但她難以這么做。 金龍飯店的大樓出現在他們面前,這時她松了一口气。車子沿著車道隆隆上坡,在入口處遮篷下的玻璃門前戛然停下。拉特諾夫又弓身往前。 “我得為我們這次旅行簽訂一份特殊的人身保險嗎?”他問。“司机會有生命危險的。” “文英是我們最优秀的司机。” “啊!我的天哪!我們可得有思想准備。” “文英還從未出過事故。” “還沒有?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您害怕了,拉特諾夫先生?” “不,我還想寫一本關于中國的小說呢。” 兩名穿工作服的飯店年輕服務員把箱子卸下扛到里面。文英坐在車里不動,因為這不是司机的事,但在机場不是這樣,司机除接待客人外還得扛行李;在飯店,這是服務員的事。誰的活就該由誰干! 文英還是离開方向盤,繞到后面,拉開后車門。拉特諾夫下了車。這是一個炎熱的下午。人群、街上的塵埃、成千上万輛自行車、手推車和發臭的載重車無不受悶熱的折磨。飯店前的空气較為清新。這儿有大而圓的人工水池,水柱從五個噴泉口向空中噴射,使街道和入口處之間蒙上一層霧靄。如果五個噴泉口中只有三個在可怜巴巴地噴水,而且只有其中兩個能把水噴向藍天,那么這個人工水池也就形同虛設了。然而三個星期后,拉特諾夫回飯店時,只有三個噴泉在劈劈啪啪滴水。 麗云回頭望望拉特諾夫,領先三步朝玻璃大門走去。兩名穿紅制服的旅館服務員把她攔住。 “我來了!”拉特諾夫朝她大聲說。“這些穿白大褂的男子坐在飯店前的牆旁,是干什么的?” “他們是推拿手,盲人推拿手。近來許多中國人接受推拿治療。這是一個老傳統,就像理耳師那樣。” “像誰?”拉特諾夫惊訝地問。 “理耳師。明天我指給您看。一個愛清洁的中國人很重視耳朵的干淨。這也是一种傳統。我們有個哲學家說:耳听、目視、鼻聞,你就是這樣認識世界的。” “你們中國人事事都离不開格言。” “我們圣人的教導猶如艱辛路途中的拐杖,一直陪著我們,我們也依靠這些。” “您說得太動人了,麗云。” 他們走進金龍飯店,來到服務台的長桌旁。那儿當然誰都認識女導游王麗云。大多數旅游團都住在這個飯店。大客車每天接來大批旅游者,大多來自台灣或日本。自中國旅游業開放以來,近兩年內來自歐洲的旅游團几乎增加了一倍。美國客人難得來,一般都是零星的散客。他們按美國習慣住在市中心度假村里。 “金龍”的接待部主任親自接待拉特諾夫。他收下護照,從卡片箱中找出了住房預定單,然后遞上旅客登記本。上面印有中英文對照的一般性問題。拉特諾夫正要填寫時,麗云把登記本拿了過去。 “讓我來,”她說著從柜台上拿起一支圓珠筆填上姓名、護照號、到達日期。接著她抬頭問:“您在慕尼黑的地址,拉特諾夫先生?” “慕尼黑格林瓦爾德,金合歡路19號。” “我們的K市也有金合歡,挺美的。” “不過慕尼黑的金合歡路卻不再長金合歡了。” “為什么?” “甲虫或寄生菌之類使它染上了病,所以只得把它砍了。” “太遺憾了。” “現在那儿种了許多栗子樹,也挺美的,尤其在開花時。” “在K市栗子樹很多。”麗云繼續填寫登記表,回答表中的問題。突然她朝一旁的拉特諾夫瞟了一眼。“您已婚?” “我的妻子12年前去世。死于一次荒唐的膽囊手術。” “噢,太遺憾了。” “她叫巴爾巴拉。”拉特諾夫莫明其妙地說了一句。他隨即為此而惱火。 “她長得很漂亮,是嗎?”麗云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她也馬上為自己的失口而生气,臉都紅了。 “很漂亮。”拉特諾夫望著身旁那游絲般柔滑的黑發。麗云低下頭,挨近登記本。她好一會儿無法解脫自己的窘態。你怎么這么傻,她在罵自己。這跟你有什么相干?她在“婚否”欄旁打了個叉。當拉特諾夫說“很漂亮”時,她心頭如挨了一刀,她無法抑制自己的痛楚。拉特諾夫還在說個沒完:“她高個子,金發,真是人見人愛。麗云,您和她正相反:黑發,個子小、嬌嫩,像個小精靈。可以這樣說嗎?如果不該這么說,請原諒。” “可以這么說。”她把本子遞給接待部主任,主任把護照和介紹信還給拉特諾夫。 “您住412號房間,先生,”他說。“是套房,行嗎?” “我倒要看看是怎樣的。” 麗云后退兩步,把鑰匙和飯店出入證遞給拉特諾夫。“您先去房間呢,還是先去咖啡廳?” “由您定,麗云。” “您是客人,我應該照您說的辦。” “那好!我們先喝杯咖啡,吃塊大大的奶油冰淇淋。您愛吃冰淇淋嗎?” “很喜歡。” 他倆穿過大廳,到了帶頂棚的燈光庭院。那儿擺著許多桌子和舒适的沙發椅,還有圓形的酒柜,供應咖啡和其他各种飲料。一名女服務員身穿傳統緊身淺藍色連衣裙來到桌旁。 “您說要些什么?”拉特諾夫說。“這樣穩當些。我想起了在畫報上見到的一幅有趣的漫畫:一對夫婦坐在一家高檔飯店里,服務員手托銀盤送上一只鞋。妻子說道:‘你法語說得可真地道?!’” 麗云哈哈一笑……這一笑深深地打動了拉特諾夫的心。他注視著她。她背靠沙發椅,頭后仰。后靠時,她那纖薄的白襯衣就緊繃,這襯衣准是絲綢做的。他一邊注視著,一邊在思忖:她正當青春,很迷人。 他的目光在移動,從她的身軀轉到她那條寬松的裙子,當然還有她的大腿;她雙腿修長,瘦小的腳上穿著一雙有斑點花紋的平底黃色皮涼鞋。搽著潤膚膏的皮膚泛著微光,像是難得晒到太陽。他在思忖,她可否算作中國古代倩女的典型:美得臉色泛白。這簡直不可想象……她是個現代婦女。她具有自我意識,舉止自信。 麗云突然不再笑了,傾身向前,眼里仍露出喜色。 “現在我可以給您看我們的旅游計划嗎,拉特諾夫先生?”她問。 “三星期來我一直急于想知道,我可以去哪些地方。” “日程安排很丰富,就是太累人。” “我不是一個患有關節炎的老頭,麗云。” “對,您不是。但是到摩梭人居住的瀘沽湖得穿越荒無人煙的地區,路上至少得四天,而且都是些岩石路,塵土飛揚。那些貧困的村寨隱匿在山里……” “這些我都估計到了。在德國我仔細研究過這一帶的地圖,我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我為此而感到欣喜。” “這是旅游計划。”麗云遞給他塑料文件袋。他收下,取出袋中的紙翻閱起來。麗云在旁望著他,一聲不吭:他的表情,眼睛,嘴,還有那時而隆起的嘴唇……他不滿意了,她想,瞧,他的鼻子皺了起來。他生气了嗎?我們根据總社的意思制定了這個最理想的計划。蔡強是決不敢擅自作這樣安排的。再說,我們是初次接待客人去摩梭人那儿。除日本、美國的少數几個研究小組外,至今還沒有歐洲人去過。 拉特諾夫接著把這些紙放到圓桌上,麗云十分緊張地望著他。 拉特諾夫等女服務員送上兩份冰淇淋和一杯咖啡后說:“很好,但我覺得還不太全面。我想,我們不是也可去青藏高原和獅子山嗎?” “獅子山是摩梭人的圣地。他們在那儿祈求觀音娘娘。” “是這樣。”拉特諾夫收起桌上的紙,又把它放進塑料袋。 “什么時候出發?”他天真地問了一句,仿佛真的年輕了20歲。 “明晨8點我來接您,我們乘一輛丰田越野車。” “司机是那個往死里開的文英……” “我向您保證,絕對出不了事。”她爽朗地一笑,“您還要寫好多書呢。” “确實是這樣!”拉特諾夫看了看表。“我們現在做什么?” “我乘車回家,您長途飛行后休息休息。您不累嗎?” “您在,我就不累。” “正因為這樣我得走,您得睡好,明天起,不會再住在高級賓館,會很艱苦的。” 她同他朝門口走去。服務員隨即打開玻璃門。他倆离開裝有空調設備的大廳,走進炎熱中,拉特諾夫感到猶如挨了一拳。他隨麗云繞過圓水池——三個噴泉懶洋洋地溢著水,他們往飯店大門走去。拉特諾夫突然停下腳步。左邊,飯店靠街一側的拐角上坐著盲人推拿師,有几個正在給顧客按摩脊肌和肩膀。 “您怎么回家?”拉特諾夫問。“有人接您嗎?” “不,”麗云走上街揮了揮手,一輛出租三輪車停了下來,車后有個搖搖晃晃的斗車,內有兩個人造革座位。麗云向拉特諾夫伸出一只細小的手,他簡直不敢握它。“晚安,拉特諾夫先生。” “再見,麗云。”拉特諾夫緊握她的手,她使勁把手收回。 “祝您做個美夢。”她突然說了一句。 “做夢?” “有人說,外國人在中國,神會圓他第一夜所做的夢。” “您也相信?” “您就不信?” “不信。我們有句諺語:夢是泡沫。” “我們卻說:夢是心在歌唱。我的有些夢后來果真成了事實。或者我的夢成了我往后的心愿。” “夢魘又怎么說呢?” “即使是惡夢,也總有個說法。我相信夢。” “照您這么說,麗云……我一定設法給我今晚夢到的事討個說法。我明天一早就跟您說。” “別忘了:8點,我在大廳里等。” “我會准時的。” 他回到飯店,在大廳的一塊示意圖前停下。他感到惊訝,這儿竟然有俄國餐廳!這正是求之不得的。喝上一碗俄國湯和一杯酒,就可睡個痛快覺。 他朝俄國餐廳走去時,想到了麗云。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