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魚津一時難于決定何時從瀧谷攀登穗高山,七月份還是八月份好呢? 以前和小板在一起,曾經向它挑戰過兩次。第一次是三月份,由于雪崩嚴重,半途而廢,未能達到目的。另一次是在八月中旬,又由于墜石,遇到危險,但總算爬上了第四山脊。 魚津考慮到,這一次是自己獨個儿去,終于選定了七月上旬。七月份雖說積雪還相當厚,積雪的山谷邊緣將出現裂縫,有危險,但是可以避免踏著碎石行進的痛苦。瀧谷是名符其實的多瀑布的山谷。七月份肯定比八月份雨量大,因此墜石也可能多,好在可以不必長時間地四肢著地,在布滿碎石的陡坡上爬行。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穗高山的飛(馬單)一側,是飛鳥也上不去的地方,尤其通過攏谷攀登頂峰,更是難上難。這里是U字形的巨大暗谷,下面有雄瀧和雌瀧兩條瀑布,上面還有一條叫滑瀧的瀑布,都是极難攀登的。而且再往上,還有黑暗的岩石和低洼的淺谷板著面孔把守著。 這瀧谷第一次被征服,是在一九二五年八月十三日。這一天,不約而同地,有兩個隊同時首次攀登。其中一個隊從雄瀧左側攀登,進人攏谷,攻克A山溝,到達大山口(兩個山脊之間的鞍狀坳口),然后經南岳、槍平返回。另一隊從雄瀧右側的陡峭的岩溝登上瀧谷,突破淺谷,到達涸澤岳的鞍部。前一隊是登山運動員藤木九三等人,后一隊是早稻田山岳部的四谷龍民、小島六郎等人。 從此以后,十年間,瀧谷的所有路線都被人們攀登成功了。爾后,又有早稻田山岳部的運動員,第一次于積雪期攀登成功。 從那以后,又有許多登山運動員從瀧谷攀登過穗高山。然而不管從前還是現在,這里依然是被人視為鬼門關的岩壁。 就說現在吧,每到夏天,從穗高山背面的峽谷經雄瀧、雌瀧攀登的登山隊,充其量只有一個,要么就一個也沒有。 魚津想:如果可能的話,從雄瀧的對面那一側上去,越過D淺谷,然后到達涸澤岳的山脊鞍部。不過,這在未到現場之前是無法預料的。既然要登瀧谷,那就老老實實地從雄瀧、雌瀧的下游登上去,雖然這樣有點傻气。因為如果要越過D淺谷,在單獨行動的情況下,走這一條路線,危險最少,成功的希望也大。 魚津制定了從背面攀登穗高山的日程表: 七月十日晚從東京出發,在岐阜換乘高山線;十一日中午在古川站下車,乘公共汽車,經神風至櫪尾,再從櫪尾步行三小時抵新穗高溫泉,當夜在那里住宿;十二日早晨到雌瀧、雄瀧的下游,開始攀登,下午登上山頂,在穗高客棧宿夜;十三日下山,經涸澤返回德澤客棧。 當然,這只是大体上的日程。到新德高溫泉之前這一段是可以照計划進行,但這以后,就得看天气行事,如果下雨,計划中的十二日攀登。只好等到天晴。下雨天是絕對不能攀登瀧谷的。因為這是個特殊的攀登,要在峽谷中,半個身子淹沒在急流里登上去。所以如果水位增高,就有可能被急流沖走,而且將會遇上墜石的危險。 魚津想:如果老天爺幫忙,能按照計划進行,十三日可返回德澤。但最好還是讓阿馨作好十三日以后再等三天的思想准備。這樣的話,阿馨可以在十二日早晨從東京出發,當天到達上高地,第二天在德澤客棧等待。如能進行得順利,兩人就可以在德澤相見。 定好計划,魚津便打電話告訴阿馨;“您出發那一天,我去東京站送行。在這以前,我想不和您見面了。”接著又快活地說:“我現在很忙。我得做西裝……” “做新西裝?我們是去爬山呀!就是到德澤,也得走八公里山路呢。” “當然是做登山的准備嘛。這回,我想把什么都換成新的——心情、西裝都是新的……” 從電話線里傳來了阿馨歡躍的聲音。 為了這次進山,魚津至少得請一個星期的假。按照往年慣例,今年暑期,常盤和職員們相互協商,安排了每人都休息六天。不過,通常沒有人一次用完假期,而是分兩三次休息。 魚津擅自決定了從十一日起休假一個星期,又覺得不好意思向常盤提出來,因為今年還沒有人休假過。這樣一來,又數他第一個休假了。而且,今年以來,他日常上班是隨心所欲,加之,現在的身份是個特約人員,不能大大咧咧地請假。 買好了火車票,一切准備就緒,到了第三天晚上就要出發的時候,魚津才為請假的事來到常盤的辦公桌前。 “經理,我想請假。”魚津單刀直入地提了出來。“我請五天假,不知是不是可以?我也想到一次就用完假期,似乎不妥當,不過……” “五天就夠了?”常盤從文件上移開視線,不動聲色地說。 “大概夠了。不過,也可能需要六天。”他明知道這樣說,未免臉皮厚了點,但心里明白,五天是肯定返回不了的。 “六天,是嗎?”常盤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是的,大概不至于七天吧。”魚津試探著說。這一下,常盤的眼里閃出一道光,好比睡獅醒來似的。 “就是說,說不定要七天,是吧?”常盤稍微提高了嗓子。“七天就是一個星期,也就是一個月的四分之一,是不是?到底你想到哪儿去。要上山的話,我是不贊成的……” “不上山。”他向來很少撒謊。奇怪的是,這一次卻使勁地否定上山。“我想到鄉下,找個安靜的地方,寫一本有關登山的書。” 曾有人請他寫登山的書,倒是真有其事。 “唔,你竟然也會想出這种不自量力的事來啦。不過,這倒還可以。”“ “我想后天晚上就离開東京。所以要十一日開始請假。” “休假是可以的。但早了些,不能稍晚一些嗎?” “可,我剛才已經買好了車票。” 常盤一听,馬上往前挪動身于。“好,給我看看。不是開往松本的吧?” 魚津從上衣暗袋里取出車票,放到常盤的桌上。常盤掠了一眼,說:“哦,是岐阜。”他說了這一句,沒有任何反應。大概,一說到山,就以為是從新宿去到松本,然后從上高地登上穗高山的吧。“岐阜……岐阜這個地方,我也和它有點儿瓜葛。那里一個釀酒厂老板的女儿想跟我結婚。是個絕代美人啊!她說非跟我結婚不可。這可叫我為難了。一對方要不是美人倒好,但她偏偏是個极為妖艷的美人。你這种人,沒有被美人追求的經驗吧。這對當事人來說,可不是鬧著玩的。”常盤的嗓門,不知不覺地高了起來,以至從兩三個地方發出了咯咯的笑聲。 “太可惜啦,您要是跟她結婚該多好呢!” “那可不行。當時我已經和妻子訂婚了。雖說嘛,我根本就對她沒什么熱情,可是已經訂了呀。妻子至今還為此感激我吶。”說到這里,他—下子改變了語气:“岐阜,你就去吧。假期五天,第六天你來上班。” 一諾千鈞,休假五天就這樣定了。 出發那天的晚上,魚津七點鐘就走出公寓。盡管是十一點鐘的快車,但他和阿馨約好,要在出發前,八點鐘在有樂町相會,共進晚餐。 行李輕便。換用的衣服和其他与登山沒有直接關系的東西,全打成包裹讓阿馨帶到德澤。魚津自己光帶背囊和登山鎬。預料到可能要從瀑布下面穿過,所以帶了一個橡膠布做里層的防水背囊。 背囊里除了洗臉盆、毛線衣褲、地圖、指南針、旅行鍋、水壺之外,還有二十米長的登山繩、鎯頭、登山用釘鉤兩個。 魚津在有樂町下車,從中間出口處剛走出,阿馨便迎上前來。“哎呀!看你這個打扮!” 登山打扮,在山里是极普通的,然而在雜沓的城市里就顯眼了。 魚津把包裹交給阿馨后說:“能夠帶著這种打扮、毫不在乎地去吃飯的飯館,這附近只有一家。”說著,走到車站附近,飲食店成行的狹窄胡同里,選中當中一家,走了進去。 里面有几個座位,把萊鍋圍在當中,座位上有三四個顧客。魚津從他們背后繞到對過樓梯口,脫下靴子,從旁邊的樓梯走上二樓,阿馨隨后跟上。 魚津每次登山之前,都要為了補補營養,到銀座的“濱岸”吃一頓美餐。可是,今天對“濱岸”卻敬而遠之了。因為自從把常盤請到“濱岸”那一次以后,常盤經常去,万一在那里和他相遇,豈不糟糕。 這里二樓有兩間,一間寬有六席,另一間只有四席半寬。都是這個店家的主人——中年夫婦和兩個女佣人的臥室兼客室。但有時也讓不講客套的老顧客上來。 面朝胡同的六席寬的房間里有鏡台、茶柜,怎么說也不象個客室。盡管如此,當中還有張桌子。阿馨第一次來到這樣的地方,心神不定地站在窗邊。直到年輕的女佣人端來了啤酒和毛豆以后,她才隔著桌子和魚津面對面地坐了下來。 “還是這樣的地方好吧?” “暖。” “我們要是成了家,大概也要暫且住這樣的房間吧。” 因為女佣人在旁邊,阿馨裝著一本正經的面孔,環顧了房間。每當電車駛過,房子就震動。 阿馨喝了兩杯啤酒。喝第一杯不怎么樣,可是第二杯才喝了一半,臉便通紅了。 魚津覺得阿馨很少說話。今晚的阿馨看起來,不象前几天那個敢于吐露心聲的阿馨。 “你好象不大有精神,是不是不舒服?” “不。”阿馨這才起勁地搖搖頭。“我現在很幸福。今天晚上我才知道,人在幸福的時刻是喜歡安靜,不愛說話的。” 這時候魚津想:我大概會愛上這個可愛美麗的小東西的。不能不愛的吧。 他們吃著紅燒肉,用蒟蒻、芋頭、豆腐等做成的什錦湯和山藥泥。兩人都不說話,只是動筷子,阿馨由于幸福而寡言,魚津卻是為保證取得幸福而寡言。 過了十點半,兩人一起從桌邊站起來。阿馨后仰上身,向魚津伸出雙手要求握手,魚津滿足了她的要求,伸出雙臂,握住了她纖柔的雙手。 “十三日我在德澤客棧等您。您得精神抖擻地下山來啊:到時候我該多么高興喲。我要穿上新做的酉裝。可能花哨了點,不知道您會不會不高興?”當她剛說完的時候,听到樓梯上有響聲,便怯生生地縮口了手。 “走吧,遲到就糟糕了!”魚津拿起放在屋角里的背囊。他倆乘上出租汽車,往東京站駛去。 列車已經進站。他們朝著挂在前面的三等臥舖車廂走去。 魚津進入車廂后,立即又下到月台上來。這時,阿馨再次向他伸出了雙手。魚津覺得阿馨這回的舉動有點大膽,周圍有著許多乘客和送行的人。 魚津也不得不壯著膽,把她的雙手擔在自己的手里,然后兩人又默默地放開了手。 火車開動以后,魚津從車窗里探出頭來。阿馨在月台上跟著車一起走了一會儿,最后說聲“十三日見!”就停下腳步,舉起右手,向魚津使勁地揮動。 魚津從古川乘公共汽車到櫪尾。從櫪尾徒步走了三個小時,于十一日的傍晚到達新德高溫泉,這是座落在蒲田河邊的獨家房屋。他在河邊的涌泉里洗了個澡,晚上早早地上了床。住客除魚津以外,沒有第二個人。 第二天,魚津五點鐘醒來。几种鳥叫聲伴隨著溪水聲一起傳來。他立即下床,走到屋外,用蒲田河的冷水洗了臉。然后,急急匆匆地吃了早飯,做好准備,走到門口,系緊鞋帶。這時已是五點五十分了。 把背囊背上肩的時候,旅館的主人露了臉。他是當年跟著藤木九三第一次攀登瀧谷的,那時還是壯年,如今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當年精悍的登山向導,現在和許多登山向導一樣,有著一副苦澀的表情和一雙溫和的小眼睛。 “可要小心啊,您是第三次了,大概用不著我擔心的吧。” 魚津听著店主送行的話,走出了戶外。天空晴朗。從這里到雄瀧和雌瀧的匯合處,需要走四小時的慢坡路。魚津今天想用三個小時就走完它。 他走的是蒲田河左岸的林間道。魚津自忖著,這是小板遇難以來第一次登山。不知不覺之中又是半年過去了。如果小板現在還活著,當然是兩人同行,可是這回卻是自己單獨行動了。 到達了匯合處,從肩上卸下背囊,稍息片刻。這時恰好九點鐘,抽完一支煙,又立即啟程。 這回沿著河流的右岸前進了。經過舖著一片碎石的陡坡,一會儿就到了積雪的峽谷。這里處處有冰河裂縫。他心惊膽戰地走在隨時都可能崩陷的積雪峽谷上,積雪的峽谷傳來陰森森的流水聲。 魚津從匯合處開始加快步伐,大約三十分鐘后就到達了雄瀧之下。從六十米高處直瀉下來的瀑布极為壯觀。水量相當大。瀑布前面積雪的峽谷上,架著一座拱形的雪橋。 在瀑布的轟鳴聲中休息了一會儿。本想吃午飯的,可是胃口不好,只喝了一口裝在水壺里的可可,隨后抽了一支煙。 根据前兩次的經驗,征服雄瀧,足足需要一個小時。應該和上次一樣,先從左邊的雌瀧上去,然后攀登雄瀧的右岸。雖然岩壁上長滿岳樺樹,但那是不大可指望的。 魚津站了起來,仰望著即將攀登的濕漉漉的大岩壁。每當開始行動之前,他都會感到全身處在极度的興奮之中,因而變得饒舌,可是今天跟誰去說呢?他慢慢地吸進了最后一口煙。 一看手表,九點四十分。魚津小心地下到了岩石和積雪峽谷之間的裂縫處。經過一番危險的作業,好容易攀上了對面的岩壁。然后,一步一步地尋找落腳點向上攀登。 大約二十分鐘后,魚津全身濕透了。長著苔蘚的整塊岩壁上,雖然也長著七度灶,可是用手一拉就連根拔起,完全靠不住。苔蘚也一樣,一抓就剝落一尺見方的一塊。從雄瀧飛濺過來的水珠,象雨水一般不停地降下來。然而,使魚津更加難熬的是由雪融化成的冰冷的水流,他半個身子和雙手全都浸在冰水里。 攀登了三四十米高的流著冰水的岩壁之后,登上了一個小平台。他舒了一口气,在這里休息了片刻。此處正好是雄瀧岩壁的中腹,不能休息太久。他感到全身冰涼。 魚津繼續攀登。他依靠向右斜長著的岳燁樹攀了上去。三十分鐘以后,總算登上了雄流之巔。 眼前是一塊比較平坦的草地。野草長得齊胸高。至此,終于告一段落,松了一口气,時間恰好是預定的十點四十分。可是他擔心后面的滑瀧,不敢放心休息。他換了草鞋,腰帶上挂上鋼圈,再套上三根釘鉤,肩上還插個鎯頭。 從草地下到淺谷之后,發現整個淺谷都被雪封住了。淺谷越走越狹窄,仰頭望去,積雪的峽谷逶迤曲折地往上延伸著。 在積雪峽谷上走了二十分鐘之后,到達了滑瀧下面。滑瀧好象是几個瀑布連在一起似的,与其說它是瀑布,倒不如說是河流在陡斜的岩壁上迅猛傾瀉。兩岸岩石呈深黑色,河水奔瀉,騰起白色的水霧,無數小黑蝶在淺谷上飛舞,多得惊人。 魚津在這里邊休息邊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計划。這個瀑布的上部向左彎曲,最后二十米左右的地方很陡;是最大的難關。而且這里的岩石松脆。三年前的八月間,他曾經和小板一起攀登過,所以知道只要征服了最后的陡坡,前面就是一片明亮開闊的地方。峽谷的盡頭就在那里,從那里再加一把勁便到達匯合點了。 魚津休息了十來分鐘就站起身來。他的行動方案是,先從瀑布右岸的三分之一高處繞過去,然后下到谷底。 下到谷底時,在溪邊發現了一個生了紅銹的釘鉤。他抬起來看了看。根据型號較大判斷,是相當陳舊的東西了。 魚津浴著水沫,再次沿著淺谷向上去。少頃,他登到一個無處搭手、寸步難行的地方。此處是瀑布的半腰。他只好再打進一根釘鉤,作為立腳點,踩著它上去。他征服了上一國歷盡艱險的那個最后二十米的陡坡,登上了滑游頂。這時,正好是十二點正。滑瀧頂上的大自然展現出另一番景色——視野開闊,蒙著一層白雪的台階成扇形向前伸展。至此,艱難的歷程暫時告一段落。再往前走就是危險地帶了。 魚津到了匯合點才來個大休息。吃了飯團、牛肉罐頭、一小听糖水桃、喝一杯可可,又抽了一支煙。 手表指針指到一點鐘的時候,魚津開始動身。脫掉草鞋,換成了皮靴。這就要越過D淺谷了。前面第四山脊的末端,彎曲成貓尾狀。先要攀登它右側的礫石坡。 攀登礫石坡花了一小時多。在將要再次進入積雪峽谷的時候,魚津休息了片刻。周圍一帶開始升起薄霧。前面還有相當的路程,為了安全,得抓緊時間越過積雪峽谷,估計得花一個小時。開頭二十分鐘,魚津沿著積雪峽谷左側的礫石地行進。走到了礫石地盡頭,只能走積雪峽谷了。在這里又休息一下,時間是兩點四十分。霧時起時散,必需抓緊時間赶路! 積雪峽谷上的雪凍成堅冰。魚津什么也不想,只是挪動著腳步。現在他孤零零地一個人,走在這杏無人跡的穗高山的背面山中。這時候,他的腳步開始沉重起來了。 魚津登到了積雪峽谷盡頭。這時候是三點三十分。霧比先前濃得多了。魚津片刻不停地從積雪峽谷盡頭的右面上去。上去后繼續攀登。登到頂上之后,眼前展現出一個山谷。 這個山谷又是另一番景象。魚津坐也不坐一下,站在原地,把視線投向自己即將攀登的最后一段歷程——嚴峻雨綿長的D淺谷。 霧時斷時續。霧散時,從右面近處可以看到涸澤岳的西部山脊,左面近處可以看到第五山脊。它們擺出一副蒼白的、難以形容的嚴峻姿態,巍然屹立著。即將踏進的D淺谷,在這兩座用岩石壘成的巨大山脊之間狹長地延伸著。 要穿過D淺谷,總得花上一個半小時。魚津抽了兩支煙。當他背上背囊,扔掉第二支煙頭,用靴子踩滅它的時候,听到了這天首次傳來的可怕的墜石聲音。 魚津開始在到處有巨石的狹窄山谷中穿行。一會儿又從遠處傳來了墜石的聲音,那是從右面的涸澤岳的兩部山脊斜坡上滾下來的。 墜石具有難以形容的獨特聲響。如果對自己沒有危害的話,這种在空山中咯咯口響的聲音,听起來頗為清脆悅耳;但是,如果你自己身處這种危險地帶,它就會給你一种陰森森的、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覺。 墜石的聲響連續不斷地傳來。 霧越來越濃了、雖然腳下還能看得清楚,可是十米、二十米以外就完全看不清了。魚津必需盯視著腳下一塊塊的石頭向前走,步履艱難极了。 又走了約莫二十來米,魚津愣了一下,停下腳步。這時傳來了地震般的沉悶轟鳴聲,緊接著變成了地動山搖的轟隆隆的巨響。這可不是滾下一兩塊石頭的聲音。雖然被霧遮住視線,但听起來就在附近。這時候,魚津才感到极大的不安。 魚津繼續前行。 看來,霧暫時還散不了。魚津在迷霧之中,專心地看著腳下的石頭行進。遠處時而傳來隆隆的墜石聲,只是還沒有響到足以使魚津停步不前。 約莫又走了十分鐘以后,魚津嚇得呆立不動了。因為就在相當近的地方,傳來了連續墜石的聲音。不知道這聲音是來自前方還是后方,似乎是好几十塊巨石,一塊接一塊不停地滾落下來。 過了好一會儿,這怕人的聲音逐漸消失了,但是,魚津仍然就地呆立不動。要是這樣繼續走下去,隨時都可能迎面碰上巨大的墜石的。這山谷要有一小時半的路程哩,現在還沒走到四十分鐘,這樣算起來,行程還不到一半。如果要從這個危險地帶脫身,那只有盡快返回去。 可是這時候,魚津突然想起了阿馨。此時此刻,阿馨應該到達了上高地,或者是一個人在從上高地到德澤客棧的樹林里走著。魚津想到阿馨,又走了起來。不知為什么,魚津變得大膽、勇敢了。阿馨在走,我也必需走,這就是魚津此時的心情。 腳下的石頭,有大有小,從一塊石頭跨到另一塊石頭上是很費力的。而每塊石頭一負上魚津的体重就搖動起來。 魚津繼續朝前走,時而從遠處,時而從近處傳來了小墜石的聲音。他似乎看到前面的迷霧之中,身材修長的阿馨面向自己站著。 阿馨在保護著我!魚津心底里想著,一個勁地邁動腳步。 魚津漸漸地感到自己是一個人在黑夜里行走。不過,只有一點和夜間不同,那就是還看得出腳下的發白的石頭。 魚津又一次發愣、呆立著。這已經不知第几次了,這一次听到的不象前兩國遠處大量石頭滾落的聲音,而是小石子在很近的地方咚咚地滾落,剎那間匯成巨響,好象正朝著魚津落下來。而后,听到了石頭在前面二十米處撞擊谷底的聲音。 魚津全身緊張,就地呆立不動,意識到危險就在眼前,不能繼續前進。 魚津猛然轉過身,朝著剛才來的路往回走去。他一邊走,一邊意識到自己正在后退。就在這時候,不知為什么,他心里突然產生一种想法:后退是錯誤的。 魚津停下腳步。他竟覺得從這里往回走,就是意味著回到八代美那子的身邊。按常規看來,從這里往回走,除了要逃出危險地帶以外,絲毫不意味著別的什么,可是魚津此時卻不那么想。 魚津在迷霧中佇立不動。后面有美那子,前面有阿馨——他這么想。隨著,他又确信這就是事實。 應該前進,必須前進——他想。自己應該到阿馨那儿去。不是為了抹掉美那子的幻影,自己才立意來登這座艱險的山的嗎! 何況,無論后退還是前進,都有遭受墜石襲擊的危險。 魚津呼哧呼哧地抽動著鼻子。這時候,他聞到了霧中飄浮著一股硝煙臭味。這是因大的山崩而產生的長期不消散的一种獨特的焦臭味。 魚津再次改變方向,往前走。阿馨在等著,得赶快到她那儿去。 魚津約莫走了五分鐘,再也不考慮后退了。 突然間,不知從哪儿傳來了地動山搖的巨響。它好象從遙遠的地方發生逐漸變大,而后象海嘯似地襲來。無數小石子從魚津的右側山坡上滾落下來。這是巨石滾落的前鄉匕。 小石子象雨點一般降落到魚津的周圍。“阿馨!”魚津高聲呼喚著。為了接近阿馨,魚津朝她那邊跑去。他在跑,不,只是他以為在跑而已,實際上并沒有跑。在小石雨中,他听到近處發生巨石滾落的轟鳴聲。他一邊听著這聲音,一邊慢吞吞地拖曳著沉重的雙腿。 十二日早晨,阿馨乘上了上午八點十分從新宿站開往松本的普通快車。她只不過要從上高地沿著樣河行進八公里走到德澤客棧,并不是要登山,所以沒有為登山特地做什么准備。 她身穿黑褲子、白襯衫,腳穿防水帆布鞋,手提背囊。背囊里裝的是魚津托她帶著的換洗衣服,自己新做的連衫裙,薄毛線衣和涼鞋,此外,就是大量的食品。 從松本乘電車到鳥島,從島島乘公共汽車到上高地。走這條路,對阿馨來說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接到哥哥遇難消息,急忙赶來的。那一次公共汽車只通到澤渡,所以投宿澤渡的西崗店,每天望著紛飛的大雪,心神不宁地度過了几天。那次旅行是黯淡而悲傷的。但也就在這時候第一次見到了魚津。阿馨深信,和魚津相見是哥哥給自己安排好的。 第二次是為了搜索哥哥的遺体,和魚津同行。那一次,在德澤客棧住了几天。就在深夜的森林里,望著焚化哥哥的火焰,她下定決心,要和魚津結婚。 這回是第三次了。為了履行那不為任何人所知的和魚津的約會,她現在乘上了公共汽車。 公共汽車是四點半到達上高地的河童橋的。 阿馨背上背囊,立即朝德澤走去。從公共汽車下來的乘客,全都走進“五千尺旅館”的小賣部,或在附近休息一下,唯有阿馨一個人一下車就走起來。 阿馨急著要赶到德澤客棧。計划進展順利的話,魚津今天該是攀登瀧谷,夜宿穗高山客棧,還不可能來到德澤客棧。盡管如此,阿馨還是想盡快到達那個魚津即將來到的地方。 梓河和上次春天來時有點不一樣。可能是還沒有出梅,雨水多的緣故,水位比上次高得多,略微混濁的河水沖刷著變窄了的沙灘,滔滔而下。 阿馨走過曾經看到有許多從冬眠中醒來的青蛙的池塘邊時,凝神環視了周圍,可是青蛙一只也沒有發現,不知都到哪儿去了。 沿著持河邊的路走去。對岸,一片郁郁蔥蔥,甚是悅目。鑽天柳的枝葉象自下而上隆起似的,樟樹的綠葉稍淡。鑽天柳和榛樹都是上次來時,魚津教她認識的。 七點左右,天色快黑下來的時候,阿馨到達了德澤客棧。大概是登山季節未到的緣故吧,住客不多,客棧里冷冷清清。 “歡迎!”与往常一樣,和顏悅色的S從里屋走出來迎接。他一看見除了阿馨沒有別人,便疑惑地問:“就您一個人嗎?” “是一個人來的。” 和魚津約定在這里相會,在這以前是無所謂的。可是一到了這個德澤客棧,便覺得很難說出口了。 阿馨為前次承蒙照顧,道了謝,拿出了從東京帶來的禮物,然后跟著他上了二樓,進了最里頭的一間。 點上油燈,阿馨感到已經來到遠离東京的地方了。窗外籠罩著漆黑的夜色,万籟俱寂,靜得快叫人昏迷過去。她覺得小腿肚子有點儿酸溜溜的。 馬上洗好澡,在S的一個親戚小丫頭端來的飯桌邊坐下吃飯,水煮的蕨菜十分可口。 晚飯后,寫完日記便上床了。她想,為了与魚津相見的明天早點到來,最好的辦法是早睡。 破曉時分,四點鐘醒來,屋外天色大亮,兩三种野鳥在鳴叫。其中一只鳥的叫聲听上去是:咯、嚁嚁、咯、嚁嚁咧。 阿馨心想,這時候的魚津,大概在穗高山客棧里入睡了吧。當然她無從想象穗高山上的客棧是什么樣子。不管怎么說,它是造在高山頂的不折不扣的高山客棧,總是和這德澤客棧不一樣的吧。現在魚津就在那里,穿著登山服,仰著臉,呼呼地睡得正香。阿馨腦海里浮現出魚津的睡相,越想越甜。 五點半,阿馨下了床,走到底樓。她想到客棧旁邊的小溪去洗臉。正走出房門就和剛起床的小丫頭照了個面。 阿馨問她,那种嚁嚁、嚁嚁叫的是什么鳥。“喏,你听,听到了吧?” 小丫頭側著耳朵听了一下,說:“哦,是嚁鈴、嚁鈴、鈴鈴鈴叫的吧?” 听她這么說,确實是這么叫的。小丫頭告訴她,那叫燕雀。除了燕雀,還有山雀在叫。山雀在嚁、嚁、嚁地叫個不停。 小溪的水是冰冷的,冷得凍手。洗好了臉,阿馨望著正前方的明神岳,它清晰地浮現在晴朗的碧空中。望著,望著,忽然她腦子里浮現出一個新的念頭——与其在這里等著魚津,倒不如干脆到半路上去迎接他。 阿馨用好早餐走到底樓,問S:我想到涸澤去,一個人能行嗎?但她沒有提到魚津。 “這……”S不明确回答。不僅這一次,只要誰一提到進山的事,他總是露出一副深思熟慮的神態,不作明确的答复。他想了好一會才說:“行李搬運工阿幸,今天上午要從橫尾下來,等他來了以后,你再托他帶你去吧。” 阿幸是個五十五、六歲的人,專門替人搬行李帶路。据說他昨天從這里運木材去八公里外的橫尾客棧,預定今天上午返回。 “去涸澤的路,是不是只有一條?”阿馨是在擔心,万一和魚津錯過就糟糕了。 “并不止有一條路。嗯,不過,除非情況特殊,這里和涸澤來往,都是固定走一條路的。” “不會和那邊來的人錯過的吧。” “有誰從那邊來嗎?” “說不定會有熟人今天從涸澤下來。”阿馨仍然沒有把魚津的名宇說出來。 “嗯,很少會錯過的。您難得到這儿來。就到涸澤去去也是好的。今天晚上就住在涸澤的登山客棧,明天下來好啦。”S站起來,走到外面,但很快回來說:“天气大概沒有問題,不過,午后可能會下雨。因為昨天晚上,月亮有暈輪。” 盡管S這么說,阿馨還是不相信午后會下雨。天空是晴朗的,而且柔美的朝陽,把它的微細光粒于撒滿客棧前寬闊的庭院。 阿馨回到二樓,做前往涸擇的准備。就在這時候,小丫頭上來報告說,搬運工阿幸回來了。 阿馨和阿幸于八點五十分离開德澤客棧。 宛如天高气爽的秋天、明神岳頂峰上涌出一團白云。阿幸說是五十六歲,可是一點儿也看不出已有這個歲數。皮膚還象年輕人那么潤澤,身子雖瘦了點,但正因如此,看起來那樣矯健,走多少路也不會疲倦似的。 在樹林里走了大約十五分鐘就到了新村橋。這里是搜尋哥哥遺体時走過的路。那一回是過了新村橋,走到對岸,這次卻不過橋,沿著梓河左岸一直朝上游走去。 前德高山的山頂已經遙遙在望,新村橋下的河水淙淙流淌。昨天還有點儿混濁,今天卻清澈見底,連一個個小石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對岸山腳一帶披著密密層層的一片綠蔭。 离開新村橋,繼續在樹林中行進,出了樹林便到了河岸的熔岩地帶。這儿是一片石灘。在此休息片刻。 “趁著還不覺得疲勞的時候,多休息几次好。” 阿幸接著向阿馨講解了前方漸漸臨近的山。從這里能看到前穗高山的全貌,明神岳已經甩到后面去了,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對岸山上的積雪峽谷形成一條條長長的白帶,拖到山腳。 從這里起,要走一段開鑿在斷崖半腰上的棧道。走出棧道,前面又是河灘,在此除了前穗高山外,還能看到北山脊的末端。到這儿又稍事休息,阿馨拿出一個水果罐頭,在河水里浸冷之后,和阿幸分著吃。 又走二十分鐘便到了橫尾的峽谷匯合點。在寬廣的河灘上休息了一會。這時是十點二十分。 接著又在樹林里走了三十分鐘。不知從哪里開始,梓河變成了小溪,溪水沖擊著岩石不停地奔流。對面屏風般的大岩壁威風凜凜地矗立著。 再過三十分鐘,到達了本谷的匯合處。這里的河灘里,到處是大石頭。在這里仰望著屏風岩的后壁吃了飯。 据阿幸說,從這里到涸澤,要爬相當陡的坡道,如果他一個人的話,有一個半小時就能上去,可是照阿馨這樣的步子,恐怕得花三個小時。阿馨心想,說不定在這王小時里會遇見從上面下來的魚津,要是在半路上猛然會面,不知道他會惊成什么樣子呢。 十二點三十分出發,一過了河就是陡坡。阿馨心想;這确實不是鬧著玩的。這是一條舖滿石子,望不到頭的綿長陡坡道。 阿馨把背囊交給阿幸,自己空身走,可是走了兩三分鐘就气喘了。阿幸對她很体貼,稍走一段便小停一會儿。 小道在山坡上無止境地一直往上延伸著。右面是斷崖絕壁,在深深的斷崖底下,荒涼的本谷河床,象一條長蛇似地橫躺著。 阿幸有規律地每隔五分鐘停下腳步,并向阿馨指點腳邊的小植物,告訴她:這是花笠草,那是蕨。櫻桃在冒新芽。城市里已經是夏天了,然而這里還只是初春。 每次小休息,阿馨便想到魚津。如果他按照預定的計划,昨夜投宿穗高山客棧,今天上午下到涸澤,即使在那里多休息一會儿,這時候也該下到這地方了。 從匯合處登坡一個半小時后。阿馨突然產生一种沖動的感情,覺得再也不能不講出魚津了。那不是不安情緒,而是一种難以名狀的焦躁感,似乎再不講出魚津來就將永遠見不到他了。 “您認識一個叫做魚津的登山運動員嗎?”在小休息的時候,阿馨問阿幸。 “魚津?您說的是魚津恭太先生嗎?”阿幸立即反問她。 “是的。您認識他吧?” “那,當然認識。小板先生發生事故那時節,我偏巧患了盲腸炎,沒能相幫,可是我和魚津、小板二位都挺熟悉。小板先生是個好人哪,真可惜!魚津先生,自從去年春天以后再也沒見過,真想見見他。” “今天就能見到,一定的!” “真的嗎?” “他預定昨天夜宿穗高山客棧,今天下到德澤。我是來接他的。” “哦!接魚津先生:” “是不是太慢了點……” 阿幸沒理會阿馨的話,卻說:“原來是這樣。能夠見到魚津先生,太好啦!” “我想,該在這一帶遇上他的吧。” “他可能在涸澤客棧等著吧。” “可是,他不知道我去涸澤呀。” “那也許在涸澤登山客棧和人家閒聊著吧。或許在睡午覺,他這個人是會這樣的。” 听了阿幸的話,阿馨心定得多了,也許魚津真的在睡午覺。 阿馨滑雪曾多次上過山,可象這次真正的登山,還是第一次。再有半小時左右,就可到達涸澤了,這當口,极度的疲勞開始向阿馨全身襲來。 “快下雨了。要是能到涸澤登山客棧以前,雨不下就好。” 听阿幸的話,抬頭望去,果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已經變得滿天昏暗,山坡上的大片雜樹叢在風中搖動。 當隱約看到造在前面山坡上的涸澤登山客棧的時候,一滴冰冷的小雨點,打在阿馨的臉頰上。 登山客棧就在前面了。可是這以后的路,卻要沿著最后的急陡坡才能上去。過了一會,到達積滿雪的淺谷,過了淺谷,進入了一片礫石灘。阿馨在細雨中,走一陣歇一陣,休息了好几次。 抵達涸澤登山客棧前,一看表,三點正。 這登山客棧造在四面環著北穗高、后穗高、前穗高等山峰的盆地正中央。所有的山峰都被著自衣似的,覆蓋著沉甸甸的積雪,白衣下擺沿著山谷,一直垂到山腳。 短暫的一刻,那些嚴峻的穗高山的群峰使阿馨看得出神,可是因為她挂念著魚津,所以很快就清醒過來,拉開登山屋的門,走了進去。進門處是一塊泥地,四五個年輕的登山運動員坐在椅子上,圍著爐子。 看管這所登山客棧的主人是一位六十來歲的甚爺,他是個小個子,頭戴滑雪帽。他把呆板的面龐扭向阿馨,“請進來。” 阿馨環顧室內,未見魚津,開口便問:“魚津先生呢?” “魚津先生!他要來嗎?”甚爺問。 “他是預定今天要從穗高山客棧下到這里來的。” “呵,還沒來吶。” “應該今天上午就下來的呀,沒到這儿來嗎?” “那不可能,他要是下來的話,一定會到這儿來的。” “可是……”阿馨的心一下子充滿了不安。 就在這時,阿幸進來了,大概是去洗了臉,他用毛巾邊擦臉邊說;“哎呀,用不著擔心,在這儿等著吧。不多一會儿就會下來的。” 對阿幸這种講法,阿馨感到不滿。她接過甚爺用托盤端來的茶碗,喝了一口問:“現在能上穗高山客棧嗎? “要上是能上的。” “要花多少時間?” “慢慢上去得三個小時吧……不過,今天你是上不去的。”阿幸說道。 阿馨帶著不安的心情,透過窗戶望出去,外面的雨聲驟然大了起來。 阿馨离開爐旁,拉開房門。雨下得相當大。阿幸來到阿馨身后。 “雨倒沒什么。但,今天不行,你從上午九點鐘一直走到現在,非常累了吧?” 阿馨不直接回答,反問他:“大叔!您累了?” “我嗎?我不累!我經常背著四十多公斤的東西,來來去去的,今天只當它是鬧著玩。” “那,您帶我到穗高山客棧去好嗎?” 阿馨說得認真,阿幸惊愕地注視著她。 “您真想去?”阿幸沉默了一會,然后走到雨里去,仰面看看天空。“雨看來就要停了。云彩沒了。”然后他走回來說:“好!那就決定去吧。不過,夠累的喲。” “嗯,不要緊的。” “現在几點鐘?” “三點半。” “要去的話,這就走吧。慢慢地上去好啦。” 兩人立即走進了客棧。 休息二十分鐘左右,他們离開了客棧。阿幸說的不錯,雨几乎全住了,有一半天空是碧藍的。 甚爺送他們到門口時說:“回來的時候,住這儿吧。” “噯,明天晚上,可能來打扰您。” 說完,阿馨跟著阿幸走去。他們從登山屋所在的平地下到屋后開闊的積雪山谷。正前方屹立著穗高山。看得到山岭上有個低洼之處,德高山客棧就座落在那里。 穗高山群峰的大斜面,几乎全都覆蓋著雪。有几處礫石地露出岩石,遠看象個小黑點。 經阿幸說明,阿馨知道了他們將從靠近北穗高峰的地方迂回著穿過積雪的山谷上去,再從那里改變方向,走向一個被稱作“重太郎山脊”的礫石地帶,然后筆直登上去,再越過另一個積雪山谷,到達德高山客棧。乍一看,似乎不需要三個小時。 橫穿登山客棧屋后的積雪山谷,走進第一個礫石地以后,每走兩三分鐘,阿幸便停下腳步。可能是由于精神緊張的緣故吧,阿馨一點儿也不覺得累。 “您看,多美。”每停一次步,阿幸就說。 第一次映人她眼帘的白皚皚的穗高山是雄偉的,但并不覺得美。人在大自然之中,太渺小了,而這一感覺正時時刻刻地在加劇著她內心的不安。 第一個礫石地帶,有許多伏松。礫石地盡頭是積雪谷。穿過積雪谷,到達重太郎山脊,這里岩石重疊。阿馨一絲不苟地重踏著阿幸踏過的岩石跟上去。剛走几步就气喘,好在阿幸稍登几步便歇歇。岩石上長著低矮的岳樺樹。岩石縫的少量的泥土上的七度灶、桂樹正在抽芽。這是小蒜、藜蘆、黃石南花,那是白山金鳳花、金梅草、猩猩草——阿幸——指點著這些高山小植物的名稱。可是阿馨哪儿有心思去弄清楚那些花的名字呢,她只是匆匆朝著紫色小花、黃色小花掠一眼,只管喘著气還開腳步。 “您看!那是雷鳥。”阿幸喊叫一聲。 這時候,阿馨才停下步子,朝那邊看了看。一只半自半黑的小鳥,正在從一個岩石向另一個岩石話也似地飛過去。 “那叫岩云雀。”當阿幸第二次向她介紹時,她再也不屑一顧了。 走出了重太郎山脊的礫石坡,再次下到積雪谷的時候,已經是六點多了。 下到雪谷后,阿幸作了長時間的休息。阿馨內心十分焦急,而阿幸卻還不想動。再上去的積雪谷形成急陡坡,万一滑跌下來不好辦,所以阿幸想讓阿馨多歇歇腳。 阿馨卻并不懼怕積雪谷,可能是滑雪練出來的吧,她善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壓根儿沒有害怕的心理。盡管如此,她還是听從阿幸的吩咐,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踏著阿幸的腳印行進。 這樣,又越過了另一個積雪谷。當越過第二個積雪谷時,眼前出現了德高山客棧。它那樣子看起來是穩重、結實的。 阿馨在客棧前站住。 “大叔,請您先進去。”她沒有勇气先進去。 阿幸進去后,馬上又出來說。“魚津先生沒在這儿。” 一剎那間,阿馨感到眼前一黑,好象自己剛才走過的大山坡上的積雪搖晃起來,整個景色都蒙上了一層淡紫色,昏暗又陰森。 阿幸身后,走出了一位昔日久負盛名的登山向導——J。他岩石般堅實的身上裹著朴素的衣服,一看就象個山里人。 “是魚津先生預定要到這儿來的嗎?”J問道。 “是的。” “什么時候?” “他說過,按照預定計划,昨天早晨,從新溫泉出發,攀登雌瀧、雄攏,然后登上D淺谷,晚上來這里宿夜。” 說完,她一眼不眨地盯視著J的臉,不放過對方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感情變化。 J一句話也不說,不知想著什么,他繃著臉,眼睛直盯著地面上的一點。過了一會儿,他說了聲:“進去再說吧。” 屋里昏沉沉的。靠門口的泥地當中,放著一張長方形的大桌子,周圍有几把木椅。這里已有四五個大學生模樣的人在吸著煙。門右邊有個小賣部,一個二十來歲的姑娘站在那里,懶散地翻閱雜志。賣品不多,柜台上雜亂地放著几副扑克牌。 阿馨在一張椅子上坐下,可是心神不定。她跟姑娘要了一杯茶,喝完又走到屋門外。 屋前是一塊場地,場地的一邊是阿馨剛才登過的朝著涸澤方向的斜坡;反方向的另一邊,按說就是魚津要從那里登上來的飛(馬單)方向的斜坡。 阿馨走到場地邊緣,探視了飛(馬單)方向的斜坡,它和涸澤方向的那一邊不同,不能俯瞰。耳旁傳來了轟轟的呼嘯聲,看風向似乎從下面吹上來,可能在斜坡的中腰出現了龍卷風。 阿馨心緒不宁地諦听著呼嘯聲。如今她不得不怀疑魚津也許已經發生了什么問題。 阿馨什么也不看,只是一味地听著風嘯聲,場地上沒有風,唯有飛蟬方向的斜坡上不時傳來呼嘯聲。這在阿馨听起來,活象千百個魔鬼在呼叫、咒罵。 不知站立多久了,阿幸從屋門探出頭來說:“洗澡水燒好了。” 阿馨哪里還想得到洗澡,可是被他一叫,卻覺得全身冰冷,于是返回了屋里。 進屋一看,那里面的場面把阿馨惊呆了。J,學生們,還有阿幸,全都在忙著系釘靴的帶子,或在卷著登山繩,有的把手電筒綁在頭上,做著出發的准備,整個屋子充滿著緊張的气氛。他們是為搜尋魚津而离開這客棧。 “謝謝你們。”阿馨只簡短地說了一句。除此,她再也說不出別的話來了。J也好,阿幸也好,學生們也好,話都不多,動作敏捷,做好准備工作就一個個走了出去。 在阿馨看來,眼前的這位阿幸,好象也和剛才給自己帶路的那個阿幸判若兩人。他那瘦削身材鏗鏘有勁,如同鋼筋鐵骨,表情也變得嚴肅了。 “去洗個澡,吃好飯,睡覺。我想,魚津先生可能由于什么原因,沒有從新德高溫泉進山。不過,為慎重起見,我們都想到D淺谷的半路上去看看……是魚津先生嘛,不比別人,用不著擔心,沒什么好擔心的!”說完,阿幸最后一個离開客棧。 阿馨和客棧的姑娘一起送走了他們。夜幕已降臨,天空上零零落落出現的几顆星星在閃閃發光。 一行人從客棧朝著涸澤備方向,筆直地登上斜坡,几個地方閃著手電筒的光亮。光點漸漸遠去,不一會便隱沒在漆黑的夜幕之中。這時,飛(馬單)那邊斜坡上的呼呼風嘯聲又傳進了阿馨的耳朵。 “別看這會儿這么暗,不多一會儿,月亮就要出來的。昨天晚上也是八點鐘左右就出月亮了。”姑娘說著,一句也沒提到魚津,看來她是有意識地要使阿馨分心。阿馨也不提魚津的事。因為她知道,一旦提到魚津,就會坐立不安的。 阿馨用雨水燒成的熱水洗了澡,然后在門口的餐桌上吃了姑娘為她做的晚飯。 阿馨看著在油燈光映射下泥地上出現的自己的身影,感到陰森可怕。 姑娘說的不錯,八點時分,月亮從屏風岩頂上升起來了。在月光照耀下,巨大的山峰清晰地顯現了出來,一座座山都是黑黝黝的,而積雪的山谷卻反射著青光。 “樓上已給您舖好床,請休息吧。”姑娘勸了她多次,可是她總回答:不困,想在門口呆著。她反而勸姑娘去睡。 十點鐘,姑娘進了里屋,外間只剩下阿馨一個人。 阿馨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當她突然醒來的時候,油燈已經暗下來了。一看手表,是兩點。她走出室外,月亮正在頭頂上。高山頂深夜的靜謐,一下子籠罩了阿馨的心頭。 阿馨兩點鐘醒來以后就一直沒有睡,靠在桌旁于坐著。寒气向她猛襲過來,可是她心里抗御著:寒气算得了什么!當她意識到自己已凍得全身發抖時,才站起身在桌邊走動。 她把背囊里的所有衣服全都穿上了,顯得臃腫難看。 昨夜出去搜尋的一個學生回來時,已是凌晨四點鐘,破曉時的白光開始射向周圍一帶了。 阿馨听到有人拉開門,便站起身來。學生一進屋,就在門邊站住了,說聲:“我回來了。”他的語調是平靜的。這平靜的語調使阿馨臉上失去了血色。 “大伙儿呢?” “還要晚一點回來。” “為什么?” 對方沒作回答,徑自走進屋內,把登山衣的頭罩往背后一推,叼上一支煙,然后從登山衣胸口的口袋里摸出一本筆記本,一聲不響地遞給了阿馨。 阿馨用顫抖的雙手接過來。筆記本是濕的。 “當中夾著空煙盒吧。本來就是這樣打開著的。” 确實筆記本里夾著和平牌的空煙盒。她翻開了那一頁。筆記本有一半被雨淋濕,但用鉛筆寫著的大字,還能看得清清楚楚: 三點半進入D淺谷。墜石頻頻。霧甚濃。 四點三十五分左右,在塔狀岩峰附近遇到大型石,負傷。 躲避在涸澤岳伸出的無名山脊中的岩石背后,昏迷。 七時蘇醒,腿部大量出血。 下半身麻木,不疼。 濃霧依然。 時而神志不清。 遇難原因顯然——不顧濃霧冒進。墜石頻頻,不顧体況异常,一言以蔽之,輕率也。 以往都有著名登山運動員喪生于可以避免的危難。吾亦重蹈其覆轍矣。 霧已散盡,月光皎洁,兩點十五分。 毫無痛苦,不覺寒冷。 寂靜。极為寂靜。 筆記到此結束。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