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目睹過為彼得、保羅、索菲亞修建的神 殿,還有羅馬万神廟——什么沒見過?——但就 留給我的印象而言,哪一個都比不上布魯斯伯里 的天主教大教堂,那里收藏著英國几百万藏書。 它給到那里的所有人帶來宁靜、愛、真理与歡 樂,你和我在那里將得到無限的幫助! 我似乎覺得,無論是誰,到那里一坐,心中都會充滿感激与敬畏。有一句話我一直想說:我能坐在那里的書桌旁看書倍感榮幸,應該感謝上帝將我投生在英國,可以分享這么多內容丰富的書籍并述說我在那里發現的真理D薩克雷亞當開著那輛喀喳喀喳亂叫的老爺車行駛在大拉塞爾大街上。車顛得很厲害,搖搖晃晃地駛進了大英博物館的大門。他用了好几分鐘,才找到一個地方,把摩托車塞進去:許多商人發現把汽車停在博物館南院中,步行穿過博物館,從北門溜出去,就可以在倫敦市中心獲得全天免費停車的待遇。 他提著兩個手提包,一瘸一拐地向雄偉的門廊走去。博物館已經染上了一絲秋意,看上去仿佛是用石化的霧气建造而成的。只有矗立在粗大廊柱上的那幅鍍金塑像發出一點光亮。一群嘰嘰咕咕叫個不停的鴿子昂首闊步地走來走去,并不時豎起羽毛,它們似乎已經感到寒气的到來。游人非常稀少。大英博物館正在逐步進入它冬日的角色一一為學者、研究生以及一些流浪漢与游手好閒者的避寒所。亞當感到特別遺憾的是,夏天里坐在台階上吃三明治或寫郵政卡片的女孩們都不見了。那些粗心的女孩有時會把兩只秀腿坦露在外,這迷人風景可讓從台階下面走近的男人們開了眼界。 不知為什么,每天都來拜訪這座蘊涵著丰富知識、歷史与藝術成就的巨型宮殿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就像一位筋疲力竭的公務員每天都要到辦公室上班一樣乏味。但是就是這樣:即使是大英博物館也無法抵御日常工作所帶來的煩躁与不安。亞當沒精打采地推了一下旋轉門,邁著堅定的步伐走過主門廳。像往常一樣,他發誓將來有一天一定要去看一看門廳左邊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但是一直未能實現。前年,他和加莫爾曾經制定了一項周密計划:利用午餐時間,一天去一個展廳,進而逐步了解整個博物館。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他們只看了日本凱甲館与埃及花瓶館就放棄了。 他每天去大英博物館,作為這里的常客,進閱覽室時不用出示閱覽證,這一直使他感到些許的滿足。當他點一下頭就可以從管理員身邊走過時,心想在那些在門外走來走去、不時向閱覽室內窺探的游客面前,自己要表現得非常高貴。 “先生,請出示您的閱覽證,好嗎?” 亞當已經把手伸向轉門。他停下來,用惊愕的目光看了一眼管理員,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管理員對著他微微一笑,然后用手指了指一則要求所有讀者在那天都要出示閱覽證的通知。 “這是年度檢查,先生。”他說著把亞當的閱覽證拿過去。“啊,已經過期兩個月了。我想你得去辦一下續期手續。” “噢,你瞧,今天早晨我要遲到了。我能否預定好書目后再去續期?” “很抱歉,先生。” 亞當非常气憤,“砰”的一聲把手提包摔在一個复活節島神靈的塑像腳下,邁著笨重的步伐去辦理續期手續。在埃爾金大理石雕附近有一扇大門,門旁站著一位一臉嚴肅的搬運工,手里拿著一把大鑰匙。亞當向他講明事由后,他很術情愿地打開那扇大門,把亞當領進一條長長的走廊。他按了一下一個小門鈴,接著又走了出去,并隨手把門鎖上。 亞當現在頭腦有些模糊,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叫“A”的人。他以前經歷過這种情況,但是無法弄清哪是夢中經歷哪是實際經歷。他中了別人的圈套。他身后是一扇鎖閉的大門,而且有人把守;前面是一條長長的走廊,一直通到一個房間。他已經沒有退路。他也不能呆在原地不動,因為走廊盡頭房間中的人听到門鈴后正在等著他。他只好不情愿地沿著走廊向前走去。走廊兩側擺放著一些上了鎖的水柜,它們光滑明亮,像謎一樣難以琢磨。這些壁柜很高,伸手都無法范英到頂。“A”伸長脖子想看一下壁柜是否碰到了天花板,突然覺得一陣暈眩,于是靠在牆上。 走廊盡頭的房間是一間辦公室。在一個長長的曲形大柜台后面坐著兩個男子。他們衣著整齊、神清鎮定地等著他。“A”走到离他近一點的那個人面前,后者立即開始在一張紙上寫寫划划起來。 “有什么事?”几分鐘過后,那個人頭也沒抬地問道。 “A”覺得雙唇莫名其妙地干燥起來,費了很大勁儿才說出了下面這個字,“閱覽證。” “到那邊。” “A”側著身子走到另一個人面前。這人也立即開始在一份分類賬上寫起字來。“A”耐心地等待著。 “附么事廣這人說著啪的一聲合上了賬簿,把“A”嚇了一跳。 “我想把我的閱覽證續一下期。”“A”吞吞吐吐地說。 “到那邊。” “我剛才去過那邊。他讓我來找你。”“A”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另一個人正在目不轉睛地觀察著他們。 第二個人似乎仔細打量了他很長時間,然后說。道,“請稍候。”他走到第一個人那里,兩人耳語了一會儿。最后,第一個人來到“A”旁邊,坐到第工個人的座位上。 “你到底想干什么?”他問道。 “我想把我的閱覽證續一下期。”“A”很有耐心地回答道。 “你想續期?你是指你已經有一張閱覽證了?” “對”“我可以看一下嗎?” “A”把他的閱覽證遞過去。 “已經過期了。”那人說道。 “我就是為此來續期的!”“A”大聲叫道。 “你最近一次使用這張閱覽證是什么時間?” “兩個月之前。”“A”靈机一動說了一個謊。 “自從你的閱覽證過期以來,一直沒有用過?” “是的。” “只要你沒有撒謊,”那人說道,“用沒用都沒關系。”他把“A”的閱覽證撕成了四片,扔進廢紙簍中。看著自己的閱覽證被人撕掉,“A”心里感到非常不痛快。他覺得腹中空蕩蕩的,直想嘔吐。 “那么你是想把你的閱覽證辦一下續期了?” “對”“你瞧,你剛才也沒有向我講清楚。” “很抱歉。” “我原以為你是一位很隨便的讀者,只想辦一張一短期閱覽證。所以我剛才讓你去見我的同事。”他對著第二個人點了點頭。“但是當他意識到你想辦一張期限為一年的閱覽證后,他叫你到我這里來。我們剛才表現得很矛盾,原因就在于此。” 他突然笑起來,露出一排金牙。 “我知道了。我想是我的錯。”“A”道歉說。 “不用客气。”第一個人說著打開分類賬,開始寫起來。 “我現在可以拿到新閱覽證了嗎?”過几分鐘后,“A”問道。 “到那邊去。” “但是你剛才說由你負責期限為一年的閱覽證的續期工作的!”“A”抗議說。 “啊,但那屬于我剛才坐在那邊時的工作范圍。”第一個人說道。“我們現在換了位置。我們經常這樣做。為的是一旦我們中有人得了病,”他接著說道,“另一個人可以臨時負責他的工作。” “A”不耐煩地向第二個人走去。 “早上好。我能為你做些什么?”第二個人問道,仿佛是第一次見到他。 “錢想把我有效期為一年的閱覽證續一下期。”“礦回答說。 “當然可以。我能看一下你的舊閱覽證嗎?” “不能,那個人——先生——剛把它撕掉了。你沒有看到嗎?” 第二個人非常嚴肅地搖了搖頭。“這太不應該了。你不應該把閱覽證給他。他現在只負責辦理短期閱覽證。” “瞧,我只想辦一下續期手續。你們倆誰來辦理,有什么關系?” “我想我不能為一張不复存在的閱覽證辦理續期手續。” “A”兩手緊緊抓住柜台,閉上雙眼。“那么,你說我該怎么辦?” “我可以給你一張短期閱覽證……” “那可不行。我每天都在這里工作。我每天就靠來這里生活。” “那么,我只好建議你等我和同事的位置調換過來后再來了。”第二個人說道。 “那得等到什么時候?” “這可很難說。如果你樂意,可以在那邊的房間里等……你等著沒事時,可以找別人聊聊天……會叫你的名字……” “你沒事吧,先生?” 亞當發現自己正躺在走廊的地板上。看門人和另外几個人正俯身用關切的目光看著他。他身旁的血跡上散落著他那張過期閱覽證的碎片。他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他的頭在疼。 “發生了什么事?我暈倒了嗎?” “好像是這樣,先生。你想找個地方躺一會儿嗎?” “不了,謝謝。我沒事儿。如果我剛才辦好了續期手續的話……””“請走這邊,先生。” 亞當俯身去撿放在异教神像腳下那兩個看上去像供品的手提包時,覺得肩膀被一只瘦骨磷峋的手抓住了。 “埃普比,現在都什么時候了,才來博物館?” 亞當直起腰,轉過身。 “噢,你好,加莫爾。我在路上被甲殼虫樂隊的車耽擱了。我想他們是想去參加對公眾開放的議會議事會議。” “不要找借口了。”加莫爾繼續用他的大嗓門說道。“你有沒有意識到有好多勤奮的學者在閱覽室中轉來轉去找座位,而我用不正當手段為你留的那個座位。” “我希望是那個帶棉墊的。” “确實是帶棉墊的那個,不過這給我增加了不少麻煩……來抽支煙。”他最后說道,自己都亂了頭緒。 亞當從多米尼克出生后就戒了煙。但是由于他一直想過過煙癮,加莫爾到博物館柱廊下吸煙時,亞當通常要和他一起吞云吐霧。現在,來自良心的譴責比平時變得強烈得多了。 “你瞧,加莫爾,今天就不吸了。我必須堅持下去。” “去你的吧,朋友。”加莫爾用他那頗具誘惑力的聲音說道。然后帶著實際上內心樂意同行的亞當向門口走去。“你臉色看上去既憔悴又疲憊。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气,對你有好處。此外,我剛才想起了几條新法規,想和你談論一下。” “噢,沒問題,但是請稍等。” “如果你樂意同行,盡可以裝出那個樣子。”加莫爾意識到亞當一定會和他同行,便用挖苦的口气說道。 來到外面濕冷的空气中后,亞當抱怨道:外面太冷了。我們為何不到咖啡館中喝杯熱咖啡廣“我討厭那個咖啡館,這你很清楚。自從那個咖啡館開業以來,博物館退化了。我剛開始來這里搞研究時,根本沒有這种福份。吸煙都沒地方——在整個博物館中一個地方也沒有。你得去外面的柱廊,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我們有几次都把手給凍了。我記得,”他接著用過來人的口气說道,“在一九五七年的冬天……几位學者從外面吸煙回來,煙袋上都結了冰。只好放在北館中把冰化開。你們年輕人對此一無所知。” 他走路時步子很大,兩腿僵硬,背有些駝,嘴唇厚厚的,面部滑稽可笑,這些特點与他的姓非常吻合,人們一般認為這是別人受了啟發而給他起的綽號,看上去年齡似乎并不很大,但是許多人都知道他做博士論文已經有好多年了。他的論文題目《維多利亞時代小說中的衛生設施》沒有什么奇特之處;但是,正如加莫爾經常向人們耐心解釋的那樣,是否有關于衛生設施的參考資料同樣重要,他的論文要涵蓋所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作品。此外,最好將維多利亞時期理解為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十八世紀小說中對人類排泄物的滑稽處理得到了抑制,或者以社會改革的形式得到了升華,直到在喬伊斯及其他現代作家的作品中作為文學象征主義的源泉得到了再現。加莫爾為准備論文閱讀的書變得越來越多,似乎他要讀完博物館所有的參考資料之后才開始動筆。前段時間,有人傳言加莫爾已經寫完了第一章,談的是尼安德特人的養生哲學。但是加莫爾立即予以否認:“我是現代的卡住邦。不要期望我有所進展。”他沒有多蘿首的支持。不過,通過晚上給外國學生上英語課,他也能養活自己。 “那么,你發現了什么新法規?”當他們在柱廊一側盡頭一個帶有許多鴿子屎遺跡的髒兮兮的板凳上坐下后,亞當問道。他和加莫爾很早以前就設計了一种游戲,叫作“當我掌權時”。內容主要是幻想著他們自己能夠享受到最高的政治權力,因而可以向社會施加任何他們喜歡的法律——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達到任何粗鄙的個人目的,也不是為了推進大規模的、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改革,只是想消除生活中一些被立法者忽視了的不重要的不平等現象,并駁倒那些他們怀恨在心的人,諸如出租車司机、將軍与摩托車制造商等。 “啊,我一直在想,”加莫爾說著把煙袋插進煙葉中,“我們應該將注意力轉到私人汽車駕駛者的問題上了。那么,你認為在這方面最大的不公正現象是什么?” “他們有汽車,而我們沒有。” “當然是這樣。但是當我們執政后,我們也將擁有自己的汽車。不過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你以前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有這么多在生活中毫無作為的人能夠開業自己的汽車?這里所說的汽車當然不是你我經過多年辛勤勞動之后有幸可以買上的那种開起來呼呼直喘粗气.銹跡斑斑、輪胎光禿禿、質量一點也不可靠的“二手車,而是那种從展廳中開出來的嶄新明亮一、馬力強勁的汽車”,亞當思考了一會儿,想起了他的岳父。-“因為他們是從公司獲得這些汽車的嗎?”“對現在……”。 “你是想廢除公司購買汽車的規定了廣“不,不。那樣做也太粗暴了。埃普比,你這种做法就不對了。我們必須把握好分寸。” “你可以禁止利用公車娛樂。” “這种規定執行起來非常困飯,盡它還忏爭撫D 經考慮過。不,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所有公司、政府机關或其它組織提供的汽車兩側必須印有這些組織机构的名稱以及相應的產品商標、符號、紋章或者圖示。” “太妙了。”亞當說道。 “我剛才就想你會贊成這個主意的。”加莫爾既自豪又略帶羞澀地說道。 “這真是經典之作。這個主意是建立在追求真理的朴素愿望之上的,沒有人會反對這個規定。” “但是有些人會對這一規定恨之入骨的!你想象一下通過這項法律之后郊區的街道上是個什么樣子。” 加莫爾幸災樂禍地說道。“那些提明瓦亮的新車上都貼上‘杰伊斯·弗路德’或‘海茵斯57系列’。” 亞當咯咯地笑了起來。“我岳父是位化肥推銷員。”他赶緊又問道,“關于汽車上的字母的大小,我們是否應該規定一個最小限度?” “這個主意很好。六英寸,你認為怎么樣?” “九英寸。” “九英寸。” 他們坐著那儿,暗笑了好几分鐘。 “你現在的臉色好多了。”加莫爾最后說。“你剛才的臉色很難看。”“遇到了一件怪事。”亞當決定向加莫爾說一下一心里話。“……今天早晨在我來博物館的路上,碰到了達洛衛夫人,發現她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太太。” 加莫爾關切地看著他。 “我說,你要注意身体。你最近工作太累了,是吧?” 亞當苦笑了一聲。“我看上去是這樣嗎?” “那么,是什么事情讓你這么擔憂廣“總有事情讓我擔憂。” “難道是芭芭拉怀孕了?” “上帝,我真希望她沒有怀孕;但是她今天早晨感到不舒服。” “啊,是這樣。”加莫爾說道。 回到閱覽室后,亞當隨便問了加莫爾一個問題:“順便問一下,我們上次去你那儿是哪一天?” 加莫爾翻了翻他的日記。“是十三日。什么事?” “噢,沒什么。最近你應該來看看我們。瞧,我正准備給芭芭拉打電話。不要等我了。” “你知道,埃普比,我想你今天不會离開閱覽室的。” “我一會儿就回來。” 讓亞當心煩的是,接電話的是格林夫人。 “噢,格林夫人,你好。請芭芭拉接電話,好嗎?” “是你嗎,埃普比先生?你拿到信了嗎廣亞當已經完全忘了那封信。他拍了拍口袋,信還在那里。 “拿到了,格林夫人,謝謝你。芭芭拉在嗎?” “我得到樓上叫她。” 趁等芭芭拉這段時間,亞當把信取出來,重又充滿好奇地端詳起信封來。他正准備把信打開,芭芭拉突然拿起了電話。 “喂,是亞當嗎?” “喂,親愛的,”亞當說著把信塞到口袋中。“你感覺怎么樣?” “噢,很好。” “沒有不适的感覺嗎?” “只是有一點儿不适。” “那么,你是的确感到不适了?” “只是有一點儿不适。喂,亞當——” “加莫爾說我們和他是在十三日那天喝的酒。那天的体溫記錄你看了嗎?” “喂。亞當。我現在不能討論這個問題。” “為什么不能?” “我就是不能。真是太荒誕了。” “你是指格林夫人在听著嗎?” “當然。” “好吧。我一會儿再打電話。但是要查一下十三日的記錄情況,好嗎?” “不,我不會查的。” “孩子們怎么樣?”亞當問道,假裝自己沒有听到色色拉剛才的答話。 “你是什么意思?孩子們怎么樣?你一個多小時之前不是剛見過他們嗎?” “似乎不止一個多小時了。” “亞當,你怎么了?” “我很好。我會再打電話的。嗅,我今天收到了一封信。” “誰來的信?” “我不知道。” “亞當,你不舒服嗎?” “是的。我還沒來得及把信打開。今天上午太晦气了。我一會儿再打電話。” “亞當——” “再見,親愛的。”亞當放下電話,把信從口袋中拿出來。有人敲了敲電話亭。原來是他上午在街上看到的那個坐在豪華轎車里叼著一支大雪茄的歷大男人。亞當打開門。 “你打完了嗎?”那人說著搖了一下手中的雪茄,“我有件急事,要用電話。“他拄著一日美國英語說道。“我已經打完了。”正當說著。從電話亭中走了出來。“是嗎?謝謝你的提醒。你有零錢嗎?”“你要多少?”亞當問道。 “我想給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打電話。” “用不了很多。”亞當說,“你大約需要六十先令。或者一百二十個六便上的硬幣。或者……二百四十個三便士的硬幣。在拐角處有一家銀行。”他最后說道。 “你一定是那家銀行的行長,年輕人。”那位胖大的美國人說道。“我的會計師拿著計算器,也弄不清自己有几個手指頭。”,“噢,對了……如果你想打電話的話,”亞當很有禮貌地指了指空空的電話亭,“也許你可以讓對方付電話費。”,-‘“對方付電話費?這個主意太好了。你們這個民族真偉大。”這個胖大的男人說著擠進了電話亭。 亞當用低沉的聲音說了聲再見,然后手里搖著他的新閱覽證,急忙向閱覽室走去。 他從窄窄的走廊中穿過,然后走進那個宛如巨型子宮的閱覽室。地板上擺放著許多書桌,學者們蜷縮著身子,伏在書本上,就像一個個胎儿。那些書本就像一棵棵知識的幼芽,被知識界的一些巨大成就所淹沒了。那些永遠不可能開發殆盡的知識卵巢,響成了目錄架上的核心部分。圓形閱覽室周圍擺放著一圈書架_將學者們包圍在中間。書架上面是寬敞開闊的穹頂。白日的陽光几乎無法穿透房頂上灰暗的玻璃。汽車与其它人世的喧囂聲几乎不可能滲透到這個溫馨、安靜的空間中來。閱覽室的圓頂俯瞰著學者們,學者們則在低頭看書。學者們喜歡他們的書,灰白的手指輕輕翻動著書頁。而那些書頁和學者們配合得相當默契,心甘情愿地將知識奉獻給學者們。當學者們從書桌上抬起雙眼,看不到分散其注意力的東西,更看不到与書本不和諧的東西,進入視野的只有子宮內柔滑、彎曲的曲線。無論他們將目光移到哪里,都不會遇到障礙物,見不到任何棱角以及無限延伸的平行線,更不會看到努力追求無限的尖角弓形門。所有的東西都是圓曲的,圓形的,自足的,完整的。于是受到了鼓勵与撫慰的學者們又將目光轉到書本上,蜷縮著身于,更加專心地去讀書,因為他們不想离開這溫暖的子宮。在這里,他們可以借助電燈的光線,呼吸枯黃的紙張發出的發霉的气味。 但是等在外面的女人們的感覺可就大不相同了。在伊斯令頓寒酸的公寓或者伯克里希斯狹窄的半獨立式住宅中,她們站在窗前,觀看外部世界的生活、商店中的摩托車、廣告牌与服裝,發現那些東西非常好。她們痛恨子宮般的博物館,因為是它給她們帶來了貧困与孤獨,是它每天占有了他們的男人,將他們的精力耗費殆盡,以致于回到家后少言寡語,心不在焉。她們期盼著自己的男人最終從子宮中被驅逐出來的那一天。她們低頭看了看身旁哭哭啼啼的孩子,把兩只由于常年用洗滌劑洗衣服而變得粗糙的手交叉,緊緊握在一起,發誓絕不能讓孩子們步父親的后塵。 亞當想,勞倫斯,我應該看勞倫斯的書了。 他從書桌中穿過,來到他和加莫爾來這里看書時經常坐的那几排書桌中間,發現了几個兩年來一直在他身旁工作、但是從未打過交道的熟悉身影。他們中有几位是工作認真、講究效率的美國人,工作起來就像永遠不知道疲倦的發動机,為他們提供資助的是古根海姆基金會;几位戴穆斯林頭巾的錫克教徒,人們都稱他們辛格先生,都在研究印度文化對英國文學的影響;几個臉上長滿丘疹、戴著眼鏡的女士,她們發現某人的腳注中出現某种錯誤時會暗自竊笑。然后是博物館的几位工作人員——一位胡子長得都快碰到腳的先生,那位穿短褲的女士,一位穿一雙形狀非常古怪的鞋子、頭戴一頂划艇運動員帽的男子,他桌子上放著一根單弦琵琶,正在讀一張蓋爾語報紙。還有一位不停地抽鼻子的女人。亞當認出了加莫爾放在一張桌子上的大衣与公文包,但座位卻是空的。 他最后在北館中找到了加莫爾。他們通常不到那里看書:那里的溫度非常高,而其低矮的長方形結构以及綠色的裝飾物給人一种置身于一個熱帶魚類水族館中的感覺。北館是專門用來查找珍稀書籍的地方,那里也有几把椅子,但只有著名學者才能享用。他們可以把自己借閱的書放在桌子看,時間不受限制。除了用來堆積名人撰寫的書籍与帶有名人姓名的卡片以外,很少有人在這里的書桌前就座。它們使亞當聯想到一個空蕩蕩的蜡像館,因為所有展品已被運走去修繕。 “你在這里干什么?”他低聲問加莫爾。 “我正在讀一本据說是黃書的書。”加莫爾解釋說。“你得填寫一張專門的申請表,才能來這里,在管理員的鼻子底下看這本書。我想,你還沒有進行手淫吧。” “我的天啊。你以為讀《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會讓我干那种事嗎?” “我不應該這樣想,現在你可以把書買回家,邊看邊手淫。” “你在閱覽室中為我保留的座位呢?” “就在我的旁邊。我想是13號。” “你似乎老是抓住与我有關的這個數字不放。”亞當气憤地說。“我不迷信,但是冒那個險設任何意義。” “冒什么險?” “這事与你無關。”亞當說道。 他回到閱覽室,擁熟地拿著那本厚厚的目錄手冊,填寫借書單,准備借閱《虹》及几本勞倫斯評論。然后他回到加莫爾為他保留的座位上,等圖書管理員找書。相對于現在這個更加閒适与优雅的時代來說,大英博物館的一大落伍之處在于圖書管理員得把書送到讀者的書桌旁。這里的圖書館太大了——亞當知道這里的藏書大約有六百万冊——但管理員卻很少,讀者從填寫借書單到最后拿到書要等上一個多小時。他坐在那把帶棉墊的大座椅上,并不理會旁邊的讀者向他投來的嫉妒与譴責的目光。不知為何,閱覽室的座椅中只有十分之一帶有棉墊,因而讀者們都競相搶占。 加了棉墊的座椅坐起來非常舒服。亞當想知道這些座椅是不是也是布朗龍家具公司生產的。如果真是這樣,他覺得自己會怀著莫大的熱情參与那個有獎征聯比賽。 我獨愛布朗龍座椅因為我用它寫論文通常情況下,生產商的名字可以在椅子下面看到,是不是呢?亞當想把自己的座椅翻過來看一下,但是斷定那樣做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他向四周看了一眼:沒有人在注意他。他故意把一支鉛筆丟到地板上,然后彎腰去撿,趁机向座椅下面看了一下。他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個標牌,但上面的字跡看不清楚。 他把頭直接伸到椅子下面,不料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鄰桌投來惊奇、厭惡或者感到好笑的目光。亞當滿臉通紅,一方面是因為覺得异常尷尬,另一方面是因為剛才頭朝下,血貫到了頭部。他回到座位上,用手摸了摸頭。 亞當心中充滿了自怜。這是他這天上午第二次摔倒在地。接著他頭腦中開始出現幻覺。顯而易見,他得了某种疾病,他就要精神崩潰了。他帶著一絲興奮自言自語地重复了剛才那兩個詞:精神——崩潰。這兩個詞使他想到安靜平和、被動接受的未來,因為無助而從塵世中退隱、將憂慮帶來的巨大壓力轉移到別人的肩上。他想象著自己安靜地躺在一個幽暗的房間中,憂心忡忡的朋友与醫生站在他的床邊低聲商議如何診治地的病症。也許他們會向教皇發出請愿,為他和芭芭拉爭取到特許狀,可以采用人工避孕方法。也許他會死去,他悲慘的遭遇引起了梵蒂岡會議的注意,為此自然法則教義得以修訂。總之,他會獲得許多好處8但是他決定不能讓自己的精神崩潰。 工作,工作。他開始動作敏捷地打開鼓鼓囊囊的手提包。很快那張舖著一層藍皮墊的書桌上堆滿了書、文件、文件夾、索引卡片以及寫滿了筆記与參考資料的碎紙片。亞當的精力与毅力就像被投進冷水中后的溫度計急劇下降的水銀柱一樣一落千丈。在這种情況下,他怎么能把這么多資料組織成一篇結构嚴謹的文章呢? 亞當的論文題目原定為《論現代小說的語言与思想》,但后來經過研究學會的刪減,到現在就變成了《論三部英國現代小說的長句結构》。這种刪減似乎并沒有減輕他的工作量。他至今尚未決定選哪三部小說進行分析,也未決定長句的標准是什么。他滿怀希望地想,勞倫斯的作品中有各种句子,他的作品一定非常典型。 亞當沒精打采地翻著自己積累的但現已從他的論文中排除的有關一些二流作家的筆記。有一厚疊是有關埃格伯特·梅里馬什的。他是一位天主教純文學作家,有當代切斯特頓与貝洛克之稱。關于梅里馬什他專門寫了一章,題為《神圣的妙語》論述了他在作品中如何使用反諷与對偶的手法,支持其行文流暢的基督教護教學觀點。但現在這都變成了徒勞。 亞當打了個呵欠,看了一眼北館門廊上面的挂鐘。在他借的書到來之前,還得等好長一段時間。除他以外,其他人似乎都在聚精會神地工作:你几乎可以听到大腦中飛輪与鏈齒轉動發出的嗡嗡聲。亞當內心充滿了矛盾:內疚、嫉妒、失敗感与反抗。反抗獲得了胜利:這樣靜靜地坐著,克制著自己,感覺太不自然了。 他隨意擺弄著手中的鉛筆,試圖讓它倒立起來,但沒有成功,鉛筆滾到地板上。他俯身去拿,起身時正好看到一位受到干扰的讀者在對他皺眉。亞當也毫不示弱地回敬了他。為什么不能打扰他?受到干扰,分散注意力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有利,這就像体育運動有利于身体健康一樣。如果閱覽室一天清兩次場,不失為一個好主意。這樣一來,所有學者們可以到博物館前院中進行体育鍛煉。不,那樣不行——他本人就討厭体育鍛煉。相反,設想閱覽室的圓形地板如同可旋轉舞台。每隔一個小時管理員都要准時拉一下操縱杆,讓整個房間中的東西旋轉起來,帶動書桌上的制動棒轉上几圈,讓讀者們開開心。對,要把書桌安裝得像旋轉木馬那樣可以慢慢升降。這未必會影響人們工作——只能使因久坐而感覺麻木的身体得到放松。增強体質,促進血液循環。對,他一定得把這個主意告訴加莫爾。大英博物館法。他閉上雙眼,沉浸在令人興奮的幻想之中:旋轉的地板、學者們的座椅上升到隔牆之上,他們微笑著互相對視,然后又輕輕地落下來。也許還應該增添一些叮叮當當的音樂聲亞當感到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原來是加莫爾。 “稱為什么在哼唱《圓桌曲》?你的臉怎么發育了?” “我等一會儿再告訴你,”亞當有些疑惑地說道。他起身飛快地离開了閱覽室,以躲開周圍讀者投來的充滿敵意的目光。 在門廳中,他決定再給芭芭拉打一個電話。讓他感到惊奇的是,那個胖大的男人還占著電話廳。亞當開始計算向科羅拉多打三十分鐘的長途電話該花多少錢。突然他發現那個胖子臉上帶著一絲痛苦的神情。他不知怎么把電話廳門給關上了。他腰圍太寬,無法把門打開。亞當費了好大力气才幫他擺脫了困境。 “唉呀,”那位胖子說道,“你今天似乎成了我的私人保鏢。” “你電話打得還順利吧?”亞當問道。 “我遇到了一些語言方面的障礙。” “難道科羅拉多那儿的人不講英語嗎?” “當然講英語。但是你們這里的接線員在我開始講話之前總是說,‘你已經講完了’……你吸煙嗎?”他突然問道。 “我的岳父通常在過圣誕節時請我吸煙。”亞當答道。 “好吧,留著這些,等到十二月過圣誕節時讓他吃一惊。”那胖子說著順手把一把雪茄煙塞進亞當的口袋。 “謝謝你。”亞當小聲說道。那位胖子腳步蹣跚地走開了。 亞當走進電話廳,里面飄滿了濃濃的雪茄煙霧。他開始打電話。當接話方拿起話筒時傳來啪啦一聲響,接著一個稚气的聲音說道: “這里是巴特西,電話為22一0。” “喂,你好,寶貝,克萊爾。你都在電話上說了些什么?” “媽咪說我可以學著接電話。” “媽媽在嗎?” “她正在下樓。” “你好嗎,克萊爾?今天上午很乖,是嗎?” “不是。” “噢,那是為什么?” “我在多米尼克的肚子上割了一個洞。” “你干了什么?” “在多米尼克的肚子上割了個洞,用的是剪子。” “但是,克萊爾,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我們當時正在玩婦產科醫院的游戲,我給他做了剖腹產手術。” “但是,克萊爾,你不應該那樣做。” “你是指男孩不能生孩子嗎?這我知道。”’“不,我指的是用剪子割人。喂,你媽媽在嗎?” “她在。” “你好嗎,亞當丁?”“親愛的,克萊爾在多米尼克的肚子上割了個洞,這是怎么回事?” “只是一個小裂口。連血都沒流。” “只是一個小裂口!但是她拿剪子的最初意圖是什么?” “你是想責備我,對嗎,亞當?” “不,親愛的。我只是想了解一下事實。” “只要你不責備我就好。你根本不知道整天照看克萊爾是個什么滋味儿。” “我知道,我知道。但是如果你把剪子放在她夠不到的地方……” “我就是那樣做的。但是她把活梯找了出來。” “你有沒有打她?” “你知道打她沒什么用。她總是說,‘我希望這會對你有好處,媽咪,’她听到我們談論斯波克醫生的話了。” “等到她學會了讀書寫字,鬼才知道她會干出些什么來。”亞當慨歎道。他決定放棄這個話題。“你看十三日那天的日記了嗎?” “你問這個問題,將來會后悔的。” “為什么?”亞當說著心猛地向下一沉。 “根据体溫記錄表,在那天不應該排卵。” 亞當哼了一聲。 “…況且十三日那天是星期五。”色色拉接著說道。 “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亞當心存疑慮地說道。 “誰開玩笑了?” “我當然也沒有。難道你記不清那天晚上發生的任何事情了?” “我記得你有點儿…你知道。” “有點儿什么?” “林知道几盅酒下肚后自己是個什么樣子。” “你不也一樣嗎。”亞當為自己辯護道,“我不是在責備你。你認為我們可能……?” “不。但是我希望我的經期就要開始了。” “你現在感覺如何廣“和那時差不多。” “當時是個什么情況?我記不清了。” “沒關系。這個話題已經讓我感到厭倦了。難道你現在不應該工作了嗎?” “在我努力思考那天晚上我們干了些什么的時候,根本無法工作。” “哪,我可無能為力。亞當。唉,我不再等了。瑪麗·弗里恩快帶著那些孩子們來吃午飯了。” “這次她要帶几個孩子?” “四個。” “你看,總有人的情況比你的糟糕。” “那么,再見,親愛的。不要擔心了。” “再見,親愛的。” 在回閱覽室的路上。亞當想起了一件事。他返回電話廳,又給芭芭拉打了個電話。 “你好,親愛的。” “亞當,看在上帝的面上——” “瞧,我剛想起了一件事。是關于那天晚上的事。第二天你有沒有留意一下床單……?” 色色拉挂上了電話。我這個人怎么變得這么固執,他心里想。 因為三番五次地去電話廳,他開始感到有些累了。由于他在涼爽的門廳中呆了一段時間,返回閱覽室后覺得异常悶熱。房頂似乎將發霉的空气緊緊地釘在一起,將它們密封在房間之中。它們懸在空中,那樣子就像熱帶暴風雨就要到來似的。而書本与封皮發出的輕微的、帶有酸味的霉味讓人聯想起東方死水潭中腐爛植物發出的臭气。埃普比目光憂郁地看了看那些身穿條紋西服与白襯衫、埋頭工作的印度人和非洲人。 即使在最沒有想象力的人——埃普比不是那种人——的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時刻:命運會使他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難以名狀的情景;他全部生命的基礎坍塌了,就像一把他經常享用、根本不用确定它是否存在就可以放心地坐上去的舒适座椅突然被人悄悄地挪開了,那個倒霉的人儿覺得自己以惊人的速度墜入無邊無際、充滿迷惑的太空。這就是埃普比先生在用一塊髒兮兮的手帕擦拭額頭上的汗珠時心中的感受。他頭上的汗珠就像輪船內的濕气凝結而成的水珠,提醒船員們船正在逼近赤道。他向放著自己的書籍与紙張的桌子走去,但是身体突然搖晃了一下,于是停住了腳步。 那是他的書桌嗎?沒錯,因為他認出了朋友放在鄰桌上的雨衣与寬檐軟氈帽。然而他的東西卻不見了:他的書、紙張、索引卡片——全都不見了。但是讓埃普比把身体靠在一個書架上、用右手使勁擦了几下自己的眼睛的并不是這些。三個中國人圍在他的書桌旁,全神貫注地盯著那張書桌看。他們并不是他所熟悉的西方化香港人——穿著美式套裝、手拿高級照相机,而是真正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他們穿著顏色單調、條紋粗糙的寬大制服,而且扎著腰帶。 讓他感到后頸上的汗毛刺痛(就像被一個過路的魔鬼碰了一下)的是他們的認真態度。這態度使人想起祈禱而非密謀,由于難以理解,因而更加讓人感到恐懼。如果他們是在等他,但是他們為什么背對著他、彎腰低頭、雙手背在后面、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張空空的桌子看個不停?他們似乎是在為自己所做的一件坏事做虛情假意的忏悔。 埃普比發現周圍的讀者已經注意到這些陌生人的存在,但都假裝沒有看到。他們沒有抬頭,卻偷偷地向那儿張望,先是看那些中國人,然后看他。一個坐在他旁邊、來自非洲的法律大學生翻了一下白眼珠,正要開口講話,但是經過三思,決定還是不說為妙,于是接著低頭看他的書。亞當感到,只要自己能看到到訪者的模樣,一定能弄清他們來此的動机。他沒有勇气面對他們,但是這個謎比其它任何事情都具吸引力。或者是不是…如果他從這里走開,回家思考這件事,等他回來,比如明天,他們也許已經走了,他的書本也會回到書桌上來。他也會完全忘掉這件事。正當他站在道德自我審視的路口上徘徊時,突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并低聲問道:“是埃普比先生嗎?”這使他省卻了選擇的痛苦。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