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記得曾經有人告訴過我,普羅旺斯每年的雨季同倫敦非常相似,盡管這里的雨季來得似乎是更迅猛,更集中。遙視窗外,漫漫六個月的雨水似乎猛然集中到了一起,傾盆而泄。大滴大滴的雨從低沉傾斜的鉛灰色天幕中散落,叮叮略略地打在露台的錫皮桌上,又從椅背上滑落下來,順著窄窄的門縫流出去,匯聚在瓷磚地的凹陷處,形成一個個肮髒的小水潭。 餐台后面的婦人又點燃了一支香煙,對著懸挂在一排又一排酒瓶上方的鏡子,輕輕地吐出一口煙霧。她的頭發抿在耳后,摹仿像珍妮·摩爾的樣子撅著嘴唇。收音机里,蒙特·卡羅電台的歇斯底里、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同這房間里的境況作著注定失敗的搏斗。通常,每天薄暮時分,這家咖啡館便被當地的建筑工地的工人們占据了一大半。此時,因為下雨,顧客銳減,只有三個沮喪的顧客。我,還有另外的兩個人,像是被倒霉的天气押解的囚犯,垂頭喪气地撞憬著這瓢潑大雨能夠早一點停止。 “我們村里還從來沒有下過這么大的雨。”我听見他們中的一個在說,“從來沒有。” 另一個人不屑地用鼻子噴著气,對他這种气象學家似的閒情逸致十分不以為然。“你的村子遇到的麻煩,”他說,“應該是排水系統。” “哼。就是這,也要比一個整天都醉需熏的酒鬼市長強得多。” 爭吵開場了,狹隘愛國主義精神繼續在舞台上展示著,兩個人都熱情地捍衛著自己的村子,固執地貶低著對方。詛咒和誹謗像小山一般迅即堆砌在他們能夠想象得到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上——屠夫藏起了最好的牛腰肉,卻用馬肉來濫竿充數……戰爭已經無法优雅地維持下去了,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在他們的嘴里,法國的街燈是最丑陋的,當地居民的脾气是最粗暴的,甚至連檢垃圾的人也是最懶惰的。 這兩個男人的坏脾气簡直讓人吃惊,所有的事物在他們的嘴里開始變得讓人不堪忍受。對普羅旺斯觀點的不同令他們精力充沛、熱血沸騰;他們的聲音漸漸提高了,胳膊慢慢抬起來了,祖先的名字也被裹挾到這場爭斗中,桌子被敲得“蹦蹦”響,衣箱也被操起來了。我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俯視事情的首尾始末,事實是——縱使最具有煽動性地提及一位郵遞員的妻子——仍然是細語多于叫嚷。這兩個男人一定是某所大學的教授,机智地拋出某种語言學論點并出奇不易地將對方絆倒。我只能期望冰冷的雨滴可以為他們沸騰的熱血降一降溫。 我驅車离開這家咖啡館,兜了好大的一個圈子回來,他們仍然換而不舍地在那里對峙,彼此虎視眈眈,隨時准備攻擊對方。我對這兩個時常發生類似部族征戰的村子都非常熟悉,而此時我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作壁上觀——對市長是否喜好喝酒和郵遞員妻子的嗜好不置可否——對邪惡和疏漏,他們絲毫沒有顯露出哪怕是一丁點的包庇。表面上看,他們中的任何一方似乎都是早已無力承受這場無休無止的爭論了。然而,我發現,隨后不久,他們就會從他們的朋友中汲取知識和力量,之后再思路清晰、斗志昂揚地將爭論進行下去。很顯然,他們中的每個人對其所在的村子都是愚忠的。 任何一個瑣碎的細節都會成為一件大事的濫觴,它意味著某种類型的輕慢,不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面包舖的怠慢;一名工人費了好長時間才將他的卡車從擁擠堵塞的小巷子里開走;當你同一位老婦人擦肩而過時,她對你充滿邪惡的凝視——這些陳述似乎是為了向我證明村庄的嚴肅、冷酷和不受歡迎。但是,反之,如果村民友善好客、樂于交談、古道熱腸,那你最好提高警惕。這僅僅是覆蓋在喧囂外表下的一層神秘的薄膜,在你恍然大悟以前,你的所有的隱私早已被貼在市政府的告示板上了。 在許多人看來,在普羅旺斯安家落戶的最關鍵的環節,就是無須任何一個當地居民的幫助,你便已經開始憎恨和詛咒這個村庄了。最重要的是地理位置的選擇,如果地勢太高,就會失去法國南部干冷的西北風的保護,這恰恰是坏脾气和各种各樣小愚蠢的理由;如果地勢太低,街道就會漸漸充盈著持久而冰冷的憂郁,正如村子里那些無所不知的人告訴你的,這憂郁應該歸咎于冬季里流感的迅速傳播,甚至于更多的災難性的痛苦。為什么會這樣呢?很簡單,僅僅五百年前,這里曾經遭遇滅頂之災,所有的生命被瘟疫洗掠一空。 接下來就是建筑學所面臨的問題了——“所有的地方都被他們建造的節日場館所毀滅”。-一沒有足夠的商店還是已經擁有了太多的鱗次格比的商場?是無處藏身還是擁有了能夠安置整個村庄的停泊之地?是被大量潮水般涌近來的巴黎人所占据,還是讓街市空空如洗?換句話說,正如我一再重复的,我們的村落已經永遠失落在我們的理想里面了。 在普羅旺斯短暫而寒冷如刀的冬季,我們的最大的慰藉就是這時候再沒有人來打扰我們的生活。賓客們走開了,守候在他們自己的歲月里,直到溫暖的季節柵柵來臨。家庭的酷夏的蹂躪已經空空如也的酒窯。花園已如岩石般堅硬。仿佛正一點一點沉睡過去。水塘漸漸枯竭,露出滑膩膩的底部。在我們看來,呂貝隆的公眾聚會,也退化為偶爾才舉辦一次的星期天午餐。生活的諸多神秘,全都折射在歲月的流逝里。我為此深感困惑,訪惶不安,并無數次對我心中那充滿著理想的光芒的村落留戀不已,低徊不已。 流逝的歲月的碎片,彌漫在其他的村落了,以至有時候我幻想自己可以做一個竊賊,悄悄地將那些丟失的碎片偷回來,拼湊出那永逝的美好時光。我的大部分老街坊依然健在。但是在遷移中,為了掩飾從前的罪孽,他們已經更名改姓,雖然這不能說是不公平。村子的名字是圣博奈特一勒佛洛伊德。我之所以選擇在這里居住,是因為在宗教教歷中,圣博奈特是眾多的被忽視的圣徒之一,甚至他連自己的圣日都沒有。所以我准備為他選擇一個,正式的說法是屬于圣博里斯:五月二日,恰好夏季從這時開始。 圣博奈特村坐落在一個小山的山巔上,距我們的房子大約有十分鐘的路程。這距离簡直是太近了,常常是我從面包房買來面包,拿回家里還是熱气騰騰。而從另一种意義上講,這距离并不太近,因為即使在這個理想化的村落的諸多完美表征中,語言也是蒼白無力、容易被歪曲的。多半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出于惡意,這里常常成為流言蜚語的菌集地。因為我們是外國人,我們的日常生活便比大多數人更容易受到關注。我們客人們的所有東西都被詳細地研究過,從石竹花到青銅擺件,甚至于他們寄回家的明信片。我們的房東葡萄酒的消耗量,可以從那些空瓶子推算出來,這种細致入微的觀察真令人欽佩,令人錯愕。是的,是的,這并不奇怪,所有的一切都會有人知道的。我妻子非常渴望擁有一只小狗,她的這個愿望很快就人盡皆知,隨之得到了滿足,我們擁有了几只可愛的小狗,這几只小狗有些是挑選被派作重要用場后剩余下來的,有些是過于年邁而品質优良的小獵犬。在村子里,任何人都是沒有個人隱私的,從購買一輛新腳踏車,到百葉窗的顏色,都逃不出村庄的隱秘的眼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越來越發現了這一點。 一個普通的村子,它的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教堂。戈爾德附近的薩南科修道院是一座非常別致的建筑,壯麗肅穆卻又咄咄逼人,讓我感覺到有那么一些可敬而不可親。同這种气勢恢宏的建筑物比起來,我更喜歡那些規模小一點的東西。我對歷史的喜好也同樣如此,以至于第一個悄悄潛入我們這里的竊賊竟然從圣潘特隆村偷空了一個教堂。那是一幢十一世紀的建筑,精致,优雅,一座又一座墓穴整齊地嵌入岩石中。墓穴已經中空了,似乎因為它們是供十一世紀那种型號的人們居住的場所,更加顯得小巧玲球。同那個時代的人們比起來,今天的居民仿佛個個都是個巨人,肯定是不适合再居住在那里了。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一個個相對分离、寬敞舒适的墓地似乎更為實用。追尋傳統的脈絡,這幢教堂便成為這個村落里一道最秀美的景觀,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無法不被它們那永恒的气勢所震撼。 但是,我們中的另外一些人似乎對我們的看法不以為然,他們更欣賞夕陽西下的景色,更欣賞北部的旺圖山。山麓土地肥沃,草木茂盛,葡萄樹、橄欖樹和杏樹高低錯落;山巔在炎熱的夏季呈現出奇异的白色,好像肆虐的暴風雪過后厚厚地飄落在上面的雪花,其實那只是裸露的山峰,是白花花的天然石灰石。夜幕四合,陽光技落在山巔上,岩石映射出玫瑰色的光暈,像一個巨大而柔軟的海綿墊。光線漸漸變談,日影垂落于地面,由談到濃,匍匐前進。在這里觀看落日同在村庄咖啡館的露台上簡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有一個法國人告訴你,他的家鄉為文明生活進程作出了多么大的貢獻(但就這一點,他卻沒有說服你),并且給你提供一份詳實的名單的話,那么咖啡館一定會被列在這份名單的后面。泡咖啡館已經成為法國人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他們認為理所當然應該存在的東西。只要你在法國,不論在哪個地方,永遠會看見咖啡館。如果去問一問來自英國和美國的造訪者,法國留給他們什么樣的印象,那么遲早——在他們想到了這個同城市風格通然相异的鄉村,它的文化,它的食物,以及任何他們能夠想象得出的興趣以后,他們會脫口而出:“當然,法國人是多么幸運啊,他們竟然擁有咖啡館。” 誠然,英國人和美國人擁有自己的酒吧、酒館、咖啡店、快餐店,甚至擁有法國咖啡館精致的、惟妙惟肖的翻本,里面的牆上貼著一九二O 年以來的大幅開胃酒海報,桌子上擺著黃色的理查德牌煙灰缸和用長條面包加工出來的三明治,報紙高高挂在樹枝上。然而,無論如何,只有在法國,你才會体會到那种貨真价實的感覺,才能找到气味、聲音、習俗、服務的最獨具韻味的組合,才可以感受光陰流逝的讓人黯然傷神的氛圍。那一切,不是表象,而是咖啡館所以成為咖啡館的气韻所在。然而,有一點你不得不承認,面對紛法龐雜的細微特征,除了一點或者兩點最基本的共同點以外,巴黎的二蒙葛咖啡館同呂貝隆的鄉村咖啡館之間,已經很難再有什么相似之處了。 你只有獨具匠心,才會体味得到鄉村咖啡館那雋永悠長的韻味。首先,你必須是一個人;我必須要實話告訴你,侍應生的脾气也許不太好,甚至孤芳自賞,常常讓你為了一杯咖啡等候了太長的時間,假如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你一定不要太奇怪。你走進來,告訴傳應生你需要什么以后,就可以在你的座位上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沒有人會在你旁邊轉來轉去,等待你赶快滾蛋,好占据你騰出來的位置。不管你在這里逗留多長時間,你都是受歡迎的。你可以找出一份報紙來閱讀,寫一封情書,做一個白日夢,或者做一個惊天動地的計划,甚至可以將咖啡館當作辦公室,悠然自得地運行你的商業計划。我深知,一個巴黎人每天早晨是如何夾著他的公文包,九點鐘准時到達小酒杯咖啡館,俯瞰著蒙帕納斯林蔭大道,在咖啡桌前面打發掉一整天的。我曾經非常嫉妒這里的人,這种能夠擁有五十英尺酒吧和侍應生的辦公室。在這里,如果沒有手提電話,咖啡館會有人大聲叫他們的老主顧去后面接電話,甚至,為他們尋找托詞和安排約會。這种方式讓我感到很愜意,因為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務的确值得人去享受。 一家咖啡館,不管其規模怎樣,它的另一個值得人稱道的地方,是它所散發出來的充滿古典情調、遠离電子時代的無拘無束的享樂方式。在這里,有足夠的時間任你流連,你可以裝模作樣地讀讀書,你也可能被看成是一個各個方面均稟賦异質的業余愛好者。出現在咖啡館里的基本上都是當地人,間或有几個遠方的客人造訪。(他們之間的差別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遠方的客人總是彬彬有禮地坐著,安靜地等待侍應生的服務。當地人一進門就大喊大叫著發布他們的命令,假如他們的喜好習性眾所周知,他們便毋須多言,只簡單地發出表示滿意的點頭或表示不滿意的咕嚕聲作為信號,來傳達他們所需要的烈性酒的种類,侍應生便心領神會。你來到這里,就會像我一樣地發現,這里的人們要比電視机里的人們有趣得多。這里,打個比方說,假如有一只蒼蠅停泊在咖啡館的牆上,這個地方就是觀察它的最好的視角。 每天清晨,第一批到達這里的,是那些從事室內裝修業的泥瓦工們。他們走進咖啡館時,拖把拖過的地面還未干,濕漉漉地散發著潮气。粗挫震動的聲音從香煙的靄靄煙气中,從殘垣斷壁坍塌下來彌散的灰塵中,漸漸響起來。他們的衣服和靴子又髒又破,好像他們已經辛苦勞作了一整天。他們的雙手因為常常搬運兩百磅重的大石頭而變得強健,如同沙紙般粗糙。他們的臉龐在冬天一派天然,而在夏天則仿佛被陽光灼傷一樣呈現赧紅色。更令人吃惊的是,無論施工環境多么惡劣不堪,操作條件多么危險重重,他們几乎個個都是幽默的高手。每天,一旦他們完成任務离開,那沸騰的笑聲便隨之而去,咖啡館就會猛然間沉入极不自然的靜溫之中。 然而一會儿功夫,工人們的位置就會被以咖啡館為職業的人們占据。他們像在阿普特或者卡瓦水一樣,穿著整洁的夾克衫和熨燙得平平整整的長褲,公文包規規矩矩地放在桌子上。他們在商務活動中形成的庄重、審慎和全神貫注的風格,同那些粗礦彪悍的泥瓦工們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對比。他們時不時地看一下表,在打著方格子的拍紙簿上作著記號,每將食物送進嘴里,就輕輕拂去落在大腿上的新月形的小面包的碎屑。你由此可以想見,他們的辦公室該是多么的整洁。 每天第一個走進咖啡館的女人,是附近村子美容美發沙龍的女老板。她的頭發剪得短短的,染著當下最時髦的介于暗指甲花色和深茄色的顏色,讓人想象,每天她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刻意將她的頭發弄得蓬松而零亂才滿意地走出家門。她的肌膚艷麗奪目, 像舖了一層光輝,一定是Lancome(蘭惠,化妝品品牌)的功效所致。在這种晨露未干的清晨,她的大眼睛明亮,活潑,而不是像一般慣于在清晨起早的人那樣倦怠無神。她要了一杯加了少許牛奶的褐色咖啡,安靜地握著林子,似乎是正潛心于《Allo!》《哈羅》(雜志)的第一個故事,設想有如一日可以將她自己的手放在約克公爵夫人的頭發上,她的深茄色的頭發披散下來,呈現出淡淡的玫瑰紅。 她靜靜地离開,邁著細碎、令人眼暈的步子,讓身后的一切陷入長長的寂靜。這個時刻來喝酒或許是太早了。而對于運送啤酒的卡車司机來說,卻不盡然。將那些裝滿啤酒的小桶卸下來之后,他會一如既往地要一大杯冰鎮啤酒——只有喝到那种涼得讓人渾身一顫的啤酒,他才會心滿意足。他用手背擦了一下嘴,嘀嘀咕咕地离開咖啡館,准備赶在早晨將貨物送往下一個目的地。餐桌擦干淨了,玻璃杯擦干淨了,收音机的頻道已經調好,音樂一下子傾瀉出來,洒滿了整個空間,不是那种狂轟亂炸、令人震耳欲聾的法國打擊樂。 最后,事務性的日常議程恢复了。這些人彼此試探著,伸出兩根手指,彬彬有禮地點頭,然后帶著他們的指南手冊坐在窗邊。他們的穿著像是風塵仆仆。老練審慎的旅行者:帶著風帽的厚夾克,可以應付天气的各种不測;腹部捂得厚厚的,用來混剛剛開始了一半的早晨,對于他們也許是太早了,但對于鄉村老人們的四重奏來說并不算太遲。這四位老人的年齡加起來大概超過三百歲了,他們是咖啡館的第二批客人。粉紅色的葡萄酒裝在那种沒有把手的平底玻璃杯里端上來送給他們,當然, 還有beote(盛行于法國民間的三十二張紙牌)、開始玩之前,他們藏在平底帽的四個腦袋像烏龜的脖子似的轉動著,打量著陌生人。這些老人們,屬于前旅游家一代。他們深深沉醉于普羅旺斯的聲望中,不時地為他們那廢棄不用的谷倉和粗糙貧瘠的小塊土地所出售的价格而惊喜:一場意外的事故使他們損失了二十五万法郎,而那座非常普通的房子又花費了五十万法郎,甚至還要多一些,然后安裝家用洁具和中央供熱系統耗盡了他們僅存的一點財富,真見鬼,他們對此憤憤不平,這世界變化太快了。 這四個裝備滑膛槍的步兵繼續玩起了他們的紙牌。這時候,咖啡館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老板娘出現了。這是個年齡很曖昧的中年女人,戴著一副特大號的、足有鸚鵡的栖木那樣大的耳環,袒胸露背。她是我在馬賽的一家酒吧挖出來的。當時,我一直偷偷地打量著她,她穿著醒目的虎皮條紋緊身褲,給老主顧們斟酒,一邊親見地同他們調戲,一邊大聲地辱罵他們。那時我就想,這個女人天生就是應該來開咖啡館的。而當我知道她的名字時,我發現這事情真是太巧了,她的名字就叫樊妮(Fanny美國俚語,意思是屁股)。 這個名字起得實在是惟妙惟肖,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走廊那另一端樹蔭下的法國滾球球場,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所在。在緊鄰老市集阿普特的羅·帕斯特咖啡館,你可以看到一個充滿了原始素朴味道的球場。每天,假如天气允許的話,觀眾們——他們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就會坐在矮牆上津津有味地對游戲者的一舉一動品頭論足,他們管這叫petanque(法國南方的一种球戲)。這是近一百年前在拉修達偶然發明出來的一种游戲。那時的玩法是游戲者一邊跑一邊投球,這种規則在多姿多彩的今天,則改為投擲者必須靜立,雙腳緊緊合攏,或者凌空一腳。究竟是什么原因改變了游戲規則呢?是因為容易疲勞和懶散,還是因為舊的規則容易導致游戲者腳趾甲向內倒生或易患關節炎?不管是什么原因,這种游戲流傳開來,在地方酒吧外的庭院里進行游戲的新法則也同時被習慣性地保存下來。 那么,每天,是誰在背后操縱著酒吧呢?沒有誰比野性四溢的樊妮更恰當了,這個女人身上散發著自然、隨和、甜膩而善解人意的魔力。如果在游戲過程中,某一個游戲者不幸輸掉,他會在絕望之中离開庭院,走進酒吧,榮獲一項特別的鼓勵獎:樊妮的一個熱吻。這個程序,已經成為法國滾球游戲程序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假如你听到那些坐在矮牆上的男人們打著手勢說:“嘩!又一個樊妮的吻。”他不是在表達一种浪漫的觀察方式,而是在解釋失敗者的得分情況。不久以前,我看見一套陳列在商店櫥窗里的法國滾球,其做工如此高超,質量如此精美,以至它們被信誓旦旦地保證為:“Anti-Fanny(反樊妮)”。 時髦的樊妮,這個我想象中的咖啡館的女主人,她顧盼流离,魅力四射,影響已經遠遠地超出了酒吧和法國滾球球場。樊妮的价值,已經遠遠地超出她所·給出的鼓勵獎之外,她是這個村子里的最貼心的人,是當地的精神病專家,是她的顧客的夢幻和哀傷的忠實听眾。她給予她的顧客以心靈上的撫慰和精神上的鼓勵,這种撫慰和鼓勵像酒精一樣增長了他們的勇气。她更像一個非正式的銀行家,提供足夠的信用、适度的貸款,以獲取最真實的現金。作為那些撫慰和服務的回報,這個村子慷慨地輸給她大量的元气,這元气就是:閒話、夙怨、家族爭斗、非法私通、飛來橫財——這些她都似有所聞。她小心翼翼地編輯這些新聞,保護為她提供消息的人,以防止產生任何疏漏。她像一個慎重睿智的新聞記者,只給總統提供最可靠的消息來源,永遠不會暴露最近的那個泄露者的名字;所以她總是能夠得到最近的、最可靠的消息。然而,謠言時常會流傳起來——每個村子里都分布著這樣一些無形的居民——他們在街上急促地奔跑,捕捉每一絲閒言碎語,好像一只狗在追逐著一個球。 除了极少數的一些人外,村子里的所有成年人每天都要到咖啡館里轉一轉。這些人中有一個很特別的人,他總是坐在酒吧最里面長凳的同樣的位置上,似乎是要在這里呆一輩子。當其他敵人走進來時,這個座位是可以埋下伏兵的最好的位置。這個人叫法瑞苟勒,一名退休的中學教師。八年前,他放棄了他的教學生涯,致力于創作一本書(盡管他似乎是永遠就坐在這酒吧里,沒有人奇怪他是什么時候進來的)。現在,咖啡館成了他的教室,而你,如果你走進大門不加快腳步的話,那么你就是他的學生。 他是法國科學院的一員,發誓將畢生精力奉獻于維護法語的純洁,异常憎恨被他稱為盎格魯一撒克遜古英語對他的母語的污染,他認為這是眾多現代悲劇中的一個。 目前, 在他無數個憂患意識中最受寵愛的那個——我將它叫做 bete noire(极端愚蠢)——是好萊塢強大得令人無法抵御的有害影響。法瑞苟勒憂慮重重,他將好萊塢所代表的美國電影工業,看作是美國對法國實行文化間諜活動的開端。然而,他卻并不反對大家去看《泰坦尼克號》。假如你肯相信樊妮,那么他是因為喜歡男主角 Leonardo DICaprio(萊奧納多·狄卡普瑞歐)的顴骨,而不是對電影故事本身感興趣。如果你問他,他對這部電影有什么想法,他會言簡意賅地表達他的充滿贊許的反思:“船沉了,滅頂之災降臨到每一個人的頭上。這真是痛快淋漓。” 在那些每天有條不紊地走進咖啡館的人流中,有一個人駐扎的時間可以說僅次于法瑞苟勒,這就是湯米,一個住在村子里的外國人。他來自遙遠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一個小國,許多年來,他刻意打磨,日益精進,試圖將自己修煉成一個地地道道的法國農民。他大概是現在碩果僅存的還在吸沒加過濾嘴的高盧煙的人,并且吸煙的姿勢完全是農民的樣子,當煙還剩四分之一,大約一英寸左右時,他老練地將煙頭壓向嘴角,粘在下嘴唇上,每當他說話時,煙頭就隨著他的嘴唇上下抖動。他只喝茴香開胃酒, 在這里他指的是Pastaga(巴斯達嘎酒),他總是隨身攜帶一种叫做歐品諾的折疊式小刀,用來將他每天中午叫上來的炸牛排切碎。切牛排時,他握著刀的木柄,將刀橫放在牛排上,用手在刀背上輕輕地拍打,以減輕那破舊不堪并已經發黑的刀刃的壓力。由此,有誰會想到,他出生在奧斯陸一個优雅講究的中產階級家庭? 湯米任命自己為調停人——一名穿梭于各种社會活動中的外交官——特別是在處理瓦爾兄弟經年的夙怨時。這對兄弟長著极其相似的威皮特狗一樣的狹窄的臉龐,臉色灰暗,青筋暴露。他們擁有村子的溪谷里一塊毗鄰的土地,并且因為這塊土地已經二十年不說—句話了。沒有人知道這場夙怨是從何時開始的,起因也許是認為遺產分配不公,也許是為了一條河或一個女人,也許僅僅是因為彼此之間的嫌惡。瓦爾兄弟遠遠地坐在咖啡館的兩頭,偶爾站起來將譴責或侮辱投向湯米,而湯米則報以時而威嚴的聳肩,時而嚴肅的點頭,表示他仍舊期望他們和解。最后,他起身向另一個兄弟走去,不消說,會談結束了,村子里的人對這三個聰明人一起跳的這場華爾茲舞都心領神會。 面包師的女儿朱賽特的狂烈的愛情,是咖啡館的老主顧們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調劑。這個姑娘的感情的熱烈程度,可以依据她走進大門時所穿的衣服來判斷。如果她目前的浪漫情感非常如意的話,她就會穿著超短裙,在平台上悠閒漫步,摩托車頭盔像戰利品一樣在她手里晃來晃去。她走到酒吧的長凳前停住,坐下來,咯咯地傻笑,用涂滿鮮艷口紅的嘴唇吸飲皮瑞爾薄荷酒,時不時停下來,同樊妮悄悄耳語,等待羅薩利奧(Lothario)騎著摩托車到來。但是,如果她的感情哪怕是出現短暫的低沉,超短裙就會被粗布工作服所取代,咯咯的笑聲變成了帶著顫栗的歎息,樊姐也會繞到酒吧的后面,找來餐巾紙,為她擦去滿臉的淚水。 堅決不為那顆多情的心所動的——當然,假如這顆心還沒有停止跳動,假如這顆心還沒有為另一种埋葬致歉——是馬里尤斯。為了他,我期望我能夠在這個村子的等級制度中創造出一种官方通告一一企業家的豪華葬禮或者村民葬禮的組織者。這也許會有助于我們發現他的許多個嗜好痛中的相似性,而他一定會在同他的未來的委托人——尤其是杰克,旁邊那張桌子邊玩紙牌的老人中最老的那個——的周旋中學會更多的机敏精明。 “晦,我的老朋友,今天你感覺怎么樣?” “還好,不錯。很好。” “真是太遺憾了。” 如果對一個敏感多疑的人這樣說話,他~定會感到憤慨,甚至去找一個地方自殺。然而用這樣一种教訓的口气,我卻覺得對麥利爾斯很合适。我深信他會為了那個被他稱作最后慶典的東西,而掩飾他那天生的質朴奔放的熱情。也許他可能不得不放棄參加這個最后的比賽机會。參賽者——如果你這樣叫他們——可以是村子里的任何一位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的人。這些老人打賭,他們中的哪一位的壽命最長,哪一位就可以獲取最后的胜利。獲胜者將在葬禮后得到獎勵,現金就放在墓碑上。麥利爾斯認為,給生命投保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特別是還有那不費吹灰之力、瞬間就可以得到的額外紅利。 現在,你可以看出來,在咖啡館里,兩性之間并不平等,男人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女人。那么,圣博奈村的女人們在哪里呢? 不同輩份的人以不同的理由遠离咖啡館。年輕婦女去工作,而當她們不工作時,她們便打掃房間,支付賬單,將孩子們赶到床上,為年齡大點的孩子准備晚餐。就在她忙忙碌碌時,她的丈夫,正泡在咖啡館里,并准備呆到她將這一切都做完了的安全時刻。 年紀大一些的婦女,在同咖啡館打交道時,遭遇了兩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首先,是樊妮,她們認為她是挑逗者,相對于她們的欣賞習慣來說,她過于挑逗。過于活潑;特別是對于大眾的審美而言,她的乳房實在是——太大了。其次,假如能夠允許她們這個非官方紀律檢查委員會在村口的小廣場走馬上任,她們一定可以非常高效地履行她們的職責。這個委員會一致推選出了她們的陸海空三軍總司令寡婦皮彭,村子里所有的事情都逃不過她們的雷達的掃描:郵局、面包舖、咖啡館、停車場、市政府和教堂。很早以前,她們就已經拋開了修飾和偽裝,不再需要掩飾自己了。她們肆無忌憚地捕風捉影,然后將那些道听途說的。具有象征意義的閒言碎語在大腿上編織起來。她們就這樣,對每個人的生活察言觀色、品頭論足。 在日常的生活軌跡中,有許多毫無价值的變化,這些蛛絲馬跡的變化便會引發一連串的猜忌。一個年輕主婦比平時多買了些面包,那么她家里一定是來了客人。他們是誰?一名堅定的异教徒突然走進教堂去告解,那么他一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究竟做了什么事?一位本地的房地產經紀人突然停止了他的黑社會生涯,改行當上了市長,并掌握全城的重要文案。他想得到誰的房子?還有——嗅,謝天謝他!——別忘了,還有這些旅游者。這些年輕女人竟然穿著內衣在街上走來走去!這簡直就是光著身子!這是在圣博系特一勒佛洛伊德,一個有聲望有体面的村子!假如再也沒有什么能夠刺激她們的好奇心,這些老太婆便轉而求助于咖啡館里的男人們的酗酒,求助于朱賽特的戀愛故事——“她不會有好結果的,那蠢東西”——或者,那些已經老掉牙的、尚未一錘定音的謠言,在百無聊賴的時候,這也會讓她們高興一陣子。 如果你選擇在一個雞犬之聲相聞、閒言碎語滿天飛的社會群体中生活,你就必須成立一個特殊的家庭,這個紀律檢查委員會就是這個特殊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實際上,它卻是村子正常生活的一大障礙。許多年前,我曾經嘗試過這樣做,那最初几天的一切還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里。要不是我們的鄰居——一對老處女姊妹出乎我們意料地出現在門口的台階上,并要求進行一番檢查性的參觀,我們也許就搬進了新居。她們四處巡視,打听每一件物品的价格。我們是多么幸運——她們強調——竟然還有一部電話,而整個村子里僅僅有屈指可數的儿部。第二天早晨,她們的兄弟也來了,將他在過去的三個月里積攢的所有電話都打了一遍,之后留下几個生丁放在桌子上,作為電話費。 我們忍受了這些,以及隨之而來的一切,因為我們是外國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不得不時時提心吊膽、憂心忡忡,惟恐冒犯了這些人。我們已經選擇了同他們一起生活,而他們卻沒有選擇我們。 村庄生活及早地教會我們,如果你在這里擁有了伙伴和便利,那么你就會失去個人隱私。窗外隨時隨地會出現一張注視你的臉,敲門聲也會在任何時候響起,面對這些,你無處、也無法逃避。你可以將自己暫時地隱藏起來,但你注定跑不了。他們知道你就在這里。他們知道這些,因為你的百葉窗開著,沒有人會离開家而不將他的百葉窗關上。(當然,你也可以關上百葉窗呆在家里,騙他們說你不在,但是你未來的生活就注定無可挽回地沉浸在黑暗里。)你的行動受到監听,你的信件受到檢查,你的習慣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品頭論足。 我相信這种情況不僅僅是法國的專利。去赫布里底群島抑或佛蒙特抑或慕尼黑郊外的一個隨便什么小村子住上一段時間,你肯定會找到新來者那种神魂顛倒的感覺,并且你肯定以為你在這里已經住了五年或者十年。很顯然,一定會有許多人喜歡這种生活方式,然而我卻不能。我喜歡的是,在每一個方圓五十碼的范圍內,無論我做什么,無論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都毋須對任何人作出解釋。我期望能夠在我的生活中多保留一點我的個人空間。這就是為什么對于我來說,一個村庄——即使是在圣博奈特一勒佛洛伊德,我心目中的理想村落——也要遙隔一段距离來欣賞。它的确是一個值得拜訪的地方,但是,我卻并不想生活在那里。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